查文庫>讀後感> 老人與海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老人與海的優秀讀後感

老人與海的優秀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的優秀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天,我在圖書館搜書時,《老人與海》映入我的視線,當時我只知道《老人與海》這本書很出名,但對其內容卻一無所知,我抱著好奇和“隨便看看”的心態試度了幾十頁。殊不知,我被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於是,我把它借了出來,利用課外時間將它細細精讀了一邊,實乃經典名作。

  小說的大致情節是:一個年近六旬的名叫桑提亞哥德的漁夫,在84天沒有打到魚後,周圍的人對他充滿善意的諷刺,都認為老人再也打不到魚了。但第二天,老人獨自出海,終於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託了三天才筋疲力盡,終於被老漁夫殺死了綁在小船上,老漁夫在歸途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一切手段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骨和一條脊骨。難一想象一個虛構的人物形象,居然可以被刻畫得如此淋漓盡致,恐怕即使真實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也望塵莫及。

  從這篇小說中,我讀出了老人的貧窮、淒涼,但我更讀出了他的堅強和不甘。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著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但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堅持出海捕魚。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是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如何將眼前的困難撕得灰飛煙滅,自己的心是不是會釋然許多呢?“那艘破爛的小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己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的那種,但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仍然天天早上迎著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雨,這不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生命中的一種記憶,雖然最後帶回的只是一幅魚骨頭架子,但是老漁夫那種勇敢付出行動,執著追求、永不言敗的精神卻深深為我所折服。

  《老人於海》不僅展示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展現了整個人類堅不是可摧的精神。按照常理,老人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誰沒有經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在成功過程中,都經歷過大大小小的失敗。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過程,至於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幅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盡生命的力量,為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鬥過的人,難道不是真正的勝利者嗎?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讓我深深地懂得了:人性是強悍的,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屈服,應該儘自己最大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只有這樣才能成就人生的事業,享受生活的美好,展示人生的光芒。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與現實生活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該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並且學會堅強面對一切挫折。我們的路還很長,將來我們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我們會遇到比曾經、現在更多、更嚴重的困難、挫折和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那個老漁夫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激勵自己,險惡的人生環境在堅韌的人生態度面前終究會低下頭,我們終究會堅強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荊棘,戰勝困難、挫折和失敗,戰勝自己,更好生活。

  一本好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良好途徑,更是塑造個性、人格、價值觀,推進成長進步的催化劑。時間過去大半年了,書記中很多細節多多少少有些模糊,但仍然難以忘懷那句經典的詞句:“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的確,人,或者說是軀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稍宗即逝,但精神和信念是永存的。

  我始終記得汪國真在《旅程》中寫道:“意志倒下的時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軀體、生命是支撐人存在的基本條件;思想、意志、靈魂是支撐人生絢麗爛漫,取得成就的必備條件。對一個人來說,思想、意志、靈魂是支撐軀體、生命具有存在意義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