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1

  我推薦的一本書名叫《三國演義》,這本書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讀過《三國演義》,另一種則正準備讀。”《三國演義》得到這樣的推薦是當之無愧的。這本書的作者羅貫中,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是元末明初小說家,代表作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傳》等。這本書是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它的發行量近億萬冊,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遠深。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間發生的政治,軍事鬥爭的故事。劉備與關羽,張飛桃園結義,為了理想和抱負開始了沙場征戰,並最終建立了蜀國,與曹操掌權的魏國及孫權主政的吳國並稱三國。後來,魏,蜀,吳三國征戰不斷,最終被西晉統一。《三國演義》中有許多大人物,大英雄,這些人物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擷取故事中的兩段文字與大家分享:“他們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不肯放行,關羽一刀就把孔秀殺了。洛陽太守韓福又阻攔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嘴拔掉箭,策馬加鞭一下就把韓福給斬了。”從這幾句話中,我體會到關羽不避艱難險阻一心想找到劉備的忠義精神,令我特別敬佩。

  當我把書合上時,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一定要將這本書推薦給同學們,讓更多的朋友走進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認識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忠肝義膽的關羽……怎麼樣?聽完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有了馬上讀書的衝動?那就別猶豫了,趕快行動吧。相信大家讀完故事後會發自內心地說:“這是一副波瀾壯闊,金戈鐵馬,壕氣縱橫,逐鹿中原的畫卷。”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2

  讀了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大國相互鬥爭為主要的題目,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很多人物形象。

  先說說關羽吧。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之後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劉備,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劉備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終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並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並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縱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可是他沒有殺劉備,雖然劉備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僅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之後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構成了鮮明的比較。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3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我認識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故事有:火燒連環船、三顧茅廬等,我最喜歡的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故事是這樣的:劉備去世前,囑託諸葛亮盡力地輔助劉禪治理蜀國。諸葛亮不負重託,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

  這時,南蠻又來犯蜀。南蠻是當今蜀國最大的威脅。叛亂的首領是孟獲,他在當地很威風。諸葛亮本能輕鬆地平定叛亂,為了讓南蠻真心地歸附於蜀國,諸葛亮採用“攻心”策略。

  諸葛亮利用孟獲的弱點將他第一次生擒。當孟獲被帶到諸葛亮面前時,孟獲心裡一點也不服輸,說是自己不小心上了諸葛亮的當。為了讓孟獲心服口服,諸葛軍師讓人放孟獲走孟獲回去後,重整軍隊,再次進攻蜀國,卻又一次被諸葛亮活捉,孟獲任然不服,諸葛亮二話沒說就把孟獲放走了。

  就這樣孟獲被捉了放,放了又被捉,直到第七次諸葛亮放他走,孟獲不走,要求永遠歸順於蜀國。

  讀過這篇文章,我知道諸葛亮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懂得人心,心胸非常寬廣。孟獲被抓後,諸葛亮給他吃大魚大肉,美酒給孟獲喝。經過七次,孟獲誠心誠意地當上一名大將。諸葛亮知道不是戰爭才能統一天下,而是信任。

  比如我們班上打架,不都是不信任造成的嗎?甲把乙的鋼筆不小心摔壞了,乙氣沖沖地說話,很有可能發生衝突,如果乙說沒關係,甲會愧疚地說對不起,甚至會從超市買一個偷偷地還給乙。

  是的,天地間最廣闊的不是大海,不是天空,不是沙漠,而是人們心胸。有廣闊的心胸自然會交到許多朋友。朋友間有寬廣的心胸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朋友間要以誠相待將心比心。只有得到朋友的心,才算交到真正的朋友。諸葛亮七擒孟獲實際上擒的不是孟獲的人,而是孟獲的心。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4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費了多年的心血寫出的長篇小說,它主要講述了從漢朝崩倒以來,三分天下,最終以晉國統一的故事。

  自漢朝崩倒以來,漢朝首領劉邦的次子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拜,並創立蜀國,去隆中拜訪諸葛亮,請他出山;而江東孫權,一心想統一天下,並創立吳國;而曹孟德,也想統一天下,因此慢慢擴大自己的'實力,佔據北方一帶。如今三分天下、群雄紛爭,天下大亂,故事開始了。

  種種戰爭與計謀中,塑造了許許多多英雄與□的形象,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詭計多端的司馬懿,英勇無畏的趙子龍,還有魏武帝曹操,吳王孫權……在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中,林丹、令我印象最深的非劉備與諸葛亮不可。

  有人說,劉玄德是一個大好人,是一個志氣遠大的人。可我不這麼認為,劉備雖然為人寬容,但會亂了軍心,導致軍中□與反賊出現。就如魏延降蜀時,諸葛亮發現他有反骨,便提議早殺為好,但劉玄德認為不必擔心,只得暫時不殺。後來,魏延果然造反,導致蜀兵大敗。向劉玄德這樣的人,如果要成大事,就必須有一顆正直的心,該殺就殺,該斬就斬,這樣既可以免除後患,又可以獲得成功,不是一舉兩得嗎?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聰明過人不得不讓我敬佩,他的聰明讓蜀軍獲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可以說如果沒了他,蜀軍就不會有這麼大的勢力。草船借箭、三氣周公瑾、巧布八陣圖、空城計、赤壁大戰等經典的故事都是孔明的佳作。他也吟誦了古今中外的《出師表》。可見孔明乃奇才也!

  《三國演義》讓我們懂得了做人,懂得了戰略計謀,此乃佳作啊!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5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本好書,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的沉澱,是我們人類社會經歷滄桑變化的記載。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作者是羅貫中,他生於1330年,死於1400年,他本名羅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明國著名小說家,戲曲家,也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開山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故事講了在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各路諸侯聯手將其鎮壓下去,可朝政卻落入了奸臣董卓之手。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便號召群雄一同討伐奸臣,桃園結義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也參與其中。後來,董卓雖被擊敗,但群雄爭霸的混亂局面也由此開始。赤壁一戰過後,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日漸形成,三國霸業正式拉開帷幕……

  書中我最喜歡的篇段是劉備三顧茅廬,講的是:劉備為了招納賢才,要去請一位絕頂謀士出山,因為諸葛亮想看看劉備的決心,便兩次假裝不在家。果然,劉備沒有辜負諸葛亮的期盼,拜訪了三次,最後諸葛亮被劉備的真誠打動了,同意出山為他建立蜀國。從這裡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以看出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求賢若渴的人。

  全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讀了這本書後,我突然明白了諸葛亮為什麼會寫一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一句名言。在書中說了:劉備在臨終前囑咐諸葛亮,如果劉禪扶不起來,就讓諸葛亮取而代之。可是為什麼諸葛亮沒有照做?是因為諸葛亮並不在意權利,而是為了自己的遠大抱負得以施展。

  讀完書後,我決定做一個像諸葛亮那樣大公無私,忠心耿耿的人。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6

  《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寫的,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一本書主要講述:東漢末年,關中大旱,還有瘟疫,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這時劉備來了,十分憂傷,擔心國家,與張飛、關羽並結成了兄弟,劉備第一,關羽第二,張飛第三。寫了曹操、周瑜、董卓等人。演繹了一場激烈的戰爭,還有那聰明、機智、懂得變通、夜觀天象的諸葛亮的機智令人佩服。

  最令我佩服的還是諸葛亮,也就是孔明,令我佩服諸葛亮的是他的智慧。就從”草船借箭“中體會出來的。因為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假裝商議軍事,周瑜問諸葛亮與曹軍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孔明說弓箭最好,周瑜說:”軍中正缺弓箭,麻煩先生監督製造十萬支弓箭,這等是公事,還望先生不要推辭。“因為這樣才能使諸葛亮難堪,孔明答應後,並問什麼時間造好,周瑜則問十天造的好嗎?諸葛亮十分有把握的說,三天就行了,如果不行,甘願受處罰。周瑜很高興,還用酒席招待他,孔明喝了點酒,便告辭了,孔明請魯肅用二十隻船,都用青布遮擋起來,再在船在兩邊紮上千餘個稻草人,還有每隻船要配備軍士三十人。只見霧出來了,越變越大,即使是面對面也不容易被發現,。諸葛亮催促船快速前進,諸葛亮卻喝酒取樂。忽然開始擂鼓,曹軍開始射箭,只見弓箭像雨點一般開始射,過了一會兒,孔明叫士兵把船掉頭,頭朝北,尾朝西,諸葛亮又命船上士兵大喊:”多謝丞相賜劍!“曹操知道後十分生氣,孔明對魯肅說:”每條船上大約有五六千支劍,不費我們江東半分的力量,就得到十萬多支箭。周瑜知道後十分驚訝,生氣,和嫉妒。

  從這本《三國演義》中,我看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曹操的奸詐,劉備的重情重義……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7

  早就慕名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次,我想和大家一起煮酒論英雄。

  三國時期,有魏蜀吳三分天下。其中也肯定有當世的真英雄。

  就說說蜀國的漢昭烈帝劉備,他雙耳過肩,雙臂過膝,雖說樣貌平平,卻有著高尚的品德和義氣。就在劉備得知關羽被殘害時,他為失去了這個曾在桃源裡結過兄弟而哭到在地,那一刻,他的面龐上在也看不見平日裡嚴肅,正經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兄弟手足之間的情誼。他的二弟關雲長也非常重情誼,竟因曹操有恩在華容道放過他,要知道,他可是做了軍法保證的。

  在我看來,這當之無愧的智多星就是諸葛亮。他為劉備做過的豐功偉績簡直數不勝數,這都是靠他的智慧來慢慢積累的。三國中的許多計謀也都是他去想出來的,如將計就計使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他的錦囊妙計也讓劉備在危急時刻得意脫救,他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又是讓周瑜一敗塗地。由此可知,諸葛孔明可不是什麼好惹的人。

  再來說的就是眾人皆知的‘奸雄’——曹操。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完全奸詐的小人,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在我眼中,曹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一生親自指揮戰場大大小小30一次,卻沒有幾次敗仗,可見他在軍事方面可謂是一個天才。最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因為曹操的陸軍不習慣水戰,從而使用連環計,最終,被諸葛亮解開從而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從此成了諸葛孔明的一大成就。說他奸詐卑鄙也不恰當,因為他畢竟也有想過除暴安良啊。想當年曹操刺殺董卓的事不也被人們千古流傳嗎?那為什麼現在人們就不能把他的奸詐當作是計謀呢?

  三國中這麼多英雄好漢,怎麼能一聊而盡呢?我這笨筆也是寫不出來的,如果你們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可以與我交流哦。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8

  從小學二年級起,我就特別喜歡看四大名著,尤其是《三國演義》。它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真是受益匪淺。

  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智慧是最重要的。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劉備就不會有強大的勢力,曹操在“青梅煮酒論英雄”時就會殺掉劉備。要是沒有智慧的力量周瑜在赤壁之戰中也就難以少勝多……到現在,一個人如果沒有智慧,就會被社會淘汰,他就不可能在社會上立足。但是相反,一個人要是有智慧,就可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掙很多的錢。

  同時,我也認識了到嫉妒別人的危害。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他在世時,曾說過:“既生瑜,何生亮!”結果被諸葛亮活活給氣死了,使得一個有用之才就這樣浪費了。在這個方面,我有一些親身體會,那是發生在上四年級的一件事。在一次考試中,一個同學的成績超過了我。我心中就有些嫉妒,和他的關係也漸漸疏遠了,結果我在班上的朋友也漸漸少了,成績也沒有多大進步。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我慢慢地改掉了這個壞毛病。從這以後,我在班上的朋友又多了起來,成績也進步了一些。還有一點,我意識到沒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是難以交到很多朋友的。《三國演義》中,劉備正是有一顆坦率的心,才得到了關羽和張飛兩位大將,才能請諸葛亮幫他爭奪天下,正是有了這三位難得的人才,劉備怎會如此強大?一個人若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的朋友,就會進步。

  智慧是重要的,嫉妒對別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9

  今年暑假我看了《三國演義》。沒看時我一直很好奇,《三國演義》是什麼故事。開啟後,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

  那年,天下大亂,逐漸形成了“孫劉聯盟”對戰曹操的百萬大軍。兩軍在不斷的消耗中,漸漸的形成了合圍之勢,龐統使用連環計使曹軍大敗。曹操只能向中原退去,劉備趁機向北挺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國之中,也不乏英雄人物。

  比如說諸葛亮,他一生中,排八陣、布迷谷、借萬箭、取中原、擒孟獲、入祁山、造牛馬、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一生豐功偉績無數,只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情。

  可是他的人生也有很多遺憾。

  龐統在“落鳳坡”死後,諸葛亮從那年開始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從那時起,孫曹兩國就開始攻打蜀國,雖然諸葛亮用“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術想緩解緊急的戰況。但是關羽一意孤行,大意失荊州,還斷送了自己的生命。

  諸葛亮死後,只要運用諸葛亮留下的木牛流馬,姜維不能吞曹也可以無損撤退,可是劉備早死,阿斗無能。硬是直接投降,蜀國從此走向滅亡。

  也比如說曹操,他是一位君主,哦,不,應該稱他為奸雄耿為合適,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率領百萬大軍本應穩贏,卻因為自高自大斷送了自己的軍隊。

  後來,他如果肯接受華佗的治療,也許就不會死,更不會把已經發展的基業被司馬家族搶走。

  在三國中,有很多小勢力司馬家族就是其中一個。經過司馬懿、司馬昭、司馬遷三代人的努力,終於吞曹滅蜀一統江山。

  這本書看完了,我卻有種無法言喻的感覺,總感覺它還沒結束。

  但是它的確結束了。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也結束了。

小學生《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篇10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為他領蜀軍打過很多勝仗。其中最讓人稱奇的就是空城計。馬謖丟了街亭,諸葛亮聽說司馬懿領雄兵十五萬向西城殺來,但是諸葛亮卻泰然自若,在城上撫琴,司馬懿不敢前進,撤退。

  諸葛亮有著很高的外交才能,劉備兵敗時,是他說服了孫權: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洲赤收眾江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今操……願將軍量力餓而處之!同時指出在這緊要關頭孫權"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孫權立刻反唇相譏:“苟如君言,劉豫洲何不事曹乎?”對孫權有意的諷刺,孔明採用激將法:“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洲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人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世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談吐之間就說服了孫權聯劉抗曹。

  雖然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過兩個錯誤:第一個是在赤壁之戰後期,曹操連環船被火攻,大敗。曹操逃亡華容道,孔明卻派關羽去堵曹操。可是呢,關羽接受過曹操的恩惠,關羽念舊情,義放曹操。這對魏國滅蜀國創立了根。

  第二個錯誤是司馬懿來取街亭,諸葛亮讓馬謖出戰,可是馬謖只會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戰中失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