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

  今年暑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本書記載了李老師從教25年的經驗與收穫,書中從作者步入崗位初期寫起,從青澀寫起,到有一定的經驗,到經驗豐富,滿腹經綸,將自己的成長與成熟一步步介紹給了我們。讀後,使我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尤其是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令我折服。同時,使我這個頗有一定教齡的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這裡,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這裡我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們也可找到適合我們的教育方法。它讓我明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位勇於自我批評、善於積累、善於反思、有愛心、勇於挑戰、有目標的老師!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家庭裡,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急於求成,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對屢錯屢犯的學生,缺少耐心和恆心;和學生交談交流常常居高臨下,走不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存在代溝。

  透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仍有不小差距。我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因為愛,枯木會逢春;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最後,藉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我的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普通高中老師在內心裡的吶喊。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2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一口氣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畢,感觸頗豐。因為李校長的很多觀點我都很贊同,讀他的書既像是和一位智者在對話,是那樣的樸實而自然;又像是和自己的內心在交流,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似乎找到了那份激情。

  一、純真的愛心澆灌著稚嫩的花朵。

  有人說:“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幼兒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做到愛幼兒。這些話聽得多,看得多,而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我對每個孩子一切都一視同仁,愛得公正,愛得讓幼兒信服。因此在我的班級,每個幼兒的起點都一樣,都是平等的,幼兒在師愛的沐浴下輕鬆快樂地學習,感受著我們帶給他們的快樂。即使他們違反了紀律,老師嚴厲批評時,也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儘量不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或歧視情緒。春天播下師愛的種子,秋天必定結出尊師的碩果。更重要的是,“師愛”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著幼兒們的心靈,實現了愛的遷移,教給了幼兒們如何愛別人。

  二、真摯的情感感化著幼小心靈。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裡的情感用語言、行為表達出來,師生間透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絡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幼兒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

  三、尊重每個孩子綻放豔麗花朵。

  最好的教師要給幼兒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幼兒。愛幼兒始終堅持對幼兒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感情,不傷幼兒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幼兒。教師尊重幼兒是幼兒進步的外因,幼兒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幼兒,幼兒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讓每一個幼兒在學校裡抬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幼兒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3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匆匆讀完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雖然是粗淺閱讀,但從字裡行間中,我感受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與眾不同,書中有許多發生在李老師身上的教育案例,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講起,實實在在,每一章節都讓我感動。其中有三章給我的印象最深,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第一章《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愛心是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但這種感情,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愛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我們很多老師都是愛孩子的,但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的不喜歡你呢?我覺得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首先就應該要有一顆與孩子一樣的"童心",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許只有童心才能滋潤童心。當我們擁有一顆童心時,我們就更容易的去理解幼兒,當我們有了童心和愛心之後,自然我們就會很容易的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塊來分享快樂與煩惱,他們就會視你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對你的愛自然也就會流露出來,因為孩子是最單純、最可愛的,他們也是最容易感動的。老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和一個微笑都能給幼兒莫大的動力,讓他感受到老師是關心他的,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溫暖,作為老師,我們更要注意觀察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肯定他們,賞識他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是優秀的,相信他能做的更好。李老師說得對,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和孩子們心貼心;因為有愛,才有崇高的靈魂和蓬勃的朝氣。

  第二章《提高教師的素養》,要做有思想的教師,要有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要從做學生的"靈魂工程師"到"向學生學習".我們承認教師不是完人,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要和孩子們共同成長這就是民主的教育,就是教師在向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育學生。

  第四章《走出教育的誤區》,李老師在書中寫道:真正的教育者,不是沒有失誤,而是在失誤中不斷的進行反思,在反思中進步;所謂反思就是當你做完一件事情以後進行總結歸納,想一想你哪一些地方是做的好的,而哪一些做的是不好的,然後把它記下來,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你就有經驗了。做的好的地方發揚下去,做的不好的地方改正。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前提是我們要誠實的對待我們自己的事業,嚴肅地對待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唯有這種真誠和嚴肅,才能讓我們坦誠的面對自己的失誤,要勇於剖析自己,因為這樣會讓我們更加成熟。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樹立人生和事業的標杆,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4

  在很多人的眼裡,教師是一份輕鬆的職業,可是我卻不這麼認為。教師肩負著神聖的使命,不容許有半點的閃失。一個人的靈魂可以很強大也可以很脆弱,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就在教師的一個眼神裡,教師的一句真誠的鼓勵就可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在讀此書以前,我一直認為:做好一名老師,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滿腔熱情就足夠。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為自己的狂妄與無知汗顏。我從書中感受到:在實踐中成長的老師將要經歷那樣多的磨礪,學生對教師的愛戴是多少點滴的累積,教師對學生的付出又是多少歲月裡的嘔心瀝血。

  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實實在在的做法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就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李鎮西老師的書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讀完這段文字,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

  現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的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只有充滿對職業和對學生的愛,才能令我肩負起一名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最後,我想引用附錄中的一段話:教育是美麗的——美在理解、美在機智、美在創新!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5

  李鎮西的大名,如雷貫耳。他的著作《愛心與教育》很早就聽說過,假期中有幸拜讀此著作,讓我明白了愛是教育的主題,愛是教育的源泉。其中反映李鎮西老師心聲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文,更使我對師愛有了更深更透徹的理解。

  我以前只知道教育需要愛,卻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份愛。一直以來,我認為嚴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句俗話說得好:嚴是愛,松是害。所以,在我的課堂中,我決不允許學生有絲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頭,摸一摸下巴……我都認為這是違反課堂紀律的,必須予以嚴懲。當然,這嚴懲指的是批評教育。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學生們出奇的乖,學習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渴望能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樂,但師道尊嚴令我望而卻步。看了李鎮西老師的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才喚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滅的童心。我才真正認識到那是因為我缺少一份童心。

  一直以來,我一貫以成人的標準來衡量學生,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希望他們變成我想象中的學生——小大人,個個成為懂事、聽話、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多學習少玩的完美型別。孩子們成了我製造的模具中的工具。孩子們需要的是什麼?我瞭解嗎?不,我並不知道。而李老師呢?他能夠在教育學生時向學生學習,他能夠大聲疾呼並真誠的實踐著請尊重學生的選舉權,他努力追求著成為學生最知心的朋友回答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他勇於在學生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也諄諄教誨著年輕班主任要樂於請教勇於思考廣於閱讀善於積累 .李老師說得好: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物件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教育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充滿著對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應該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雖然就學科知識、專業能力、認識水平來說,教師遠在學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讀著李老師的文字,感悟著他的心靈,回憶著自己的教學行為,我陷入了沉思:親其師,信其道,古人尚卻明白的道理,可我……實在汗顏。學生成了學習的機器,學習的樂趣又從何說起,學生的個性該如何發展?學生是有差異的,有的文靜、有的好動;有的乖巧、有的調皮……好玩是他們的天性,只有在玩中學、樂中學,才能真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學海無涯樂作舟呢?為什麼一直讓他們徜徉在苦海之中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剝奪他們的天性呢?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6

  有幸讀到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書透過樸實、富有詩意和激情的語言向我們展現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我很慶幸自己是一名教師,因為教師能夠真正體驗到人生歷程中最寶貴的真情。

  書中說“做最好的老師”這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套用李鎮西老師這句話,我不由得想說“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平平庸庸是當,爭做最好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讓自己的每一個工作日都有目標,都充滿創造的樂趣,只有不斷的樹立目標才能一步步的前進著。同時李鎮西老師給了我很多鼓舞,給了我很多啟發。

  他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是啊,也許我不是一位最好的老師,但我從不懈怠,從不放棄努力。也許我不是最優秀的,但是我雖平凡卻總是積極向上,做好自己分內的事。

  如何做一名“最好的老師”?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然後區別對待,給予正確的引導。然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和家長著想。教師必須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孩子有信心,讓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也有信心。正如李鎮西老師說得好:“童心,是師愛之源。”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唯有童心,才能細膩地感受童心,理解童心。”確實,一個教師如果沒有了童心,沒有了愛童之心,那麼就趁早離開教師隊伍,否則老師痛苦,學生更痛苦。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一定是一個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的老師,是一個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的老師,是一個用兒童的情感去探尋的老師,也一定是一個用兒童的情感去交流的老師。教師有了童心,才能更重視孩子們的每一個要求、重視孩子們的每一時刻的喜怒哀樂。

  社會在變、學生在變、家長在變,來自與方方面面的壓力促使我們教師不能在原地踏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讓我們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愛心、多一份思考、多一個微笑、多一句問候,努力做一個好老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7

  一學期來,我懷著激動的心情, 有幸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讀後,受益匪淺。李鎮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對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語文教學的理念和實踐, 都有其獨到的見解。他的觀點,他對班級的管理,使我感動,折服。 同時,使我這個已經有17年教齡的老教師,從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更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有人說,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溫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冬日的陽,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教育理念《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正是證明了這一點。他把自己所有的愛,全部傾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25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熔爐裡, 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裡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

  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他所具有的這種情感魅力,使我這個與李鎮西有著同樣教齡的人來說,望塵莫及。

  對照李鎮西的教育方法,我發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由於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對學生髮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 師生之間缺乏信任感,產生代溝。學生本身有一種壓抑感,快樂不起來。

  透過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太遠了, 這哪是愛學生?反思後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於教育的某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為愛,冰雪會消融; 因為愛,枯木會逢春; 因為愛,希望綻放華彩, 因為愛,能撥雲見日,未來永值得期待;因為愛,所有的生命才收穫了圓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決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為榜樣,以“愛”為己任,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進取,顧大局,識大體,努力按照上級的要求,高標準要求自己, 樹立競爭意識,不但要自己思想過硬,品行端正,業務水平高,樂於敬業,端正態度,明確責任,勇創佳績,還應想方設法投入到學校集體的建設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為校增光、添彩。自覺維護學校利益,遵守規章制度,服從安排,舍小家顧大家,潔身自好,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甘為人梯,愛生如子。認清形勢,與時俱進,樹一代良師典範,誓為人民教育事業甘灑熱血,奮鬥終生 。

  最後,借著名教育家鎮西小語作為座右銘,“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師在學習中的心聲 。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8

  “最好是相對的,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雖然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就是李鎮西老師心中最好的定義,在李鎮西老師看來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指做“更好”的老師,的確,“沒有最好,沒有更好。”

  和李鎮西這些成功的教育家相比,他們的學識,他們的人格,他們的能力,我想我永遠只有仰慕,但是看了李鎮西老師對“最好”的理解,讓我感受到我們每個老師都可以做“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用今天自己和昨天自己相比是不是在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己,就像李鎮西老師所說的“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只要我們每天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就可以不斷的像最好的老師靠攏。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2個年頭,我也堅持當了10年的班主任,“當老師累,當班主任更累。”除了自己的教學工作以外,每天還會有讓人頭痛的事情,讓人頭痛的學生,任何大事小事通通告訴班主任,班主任除了教書,還要充當“警察”“保姆”等角色,雖然很苦,但慢慢品味起來其實很甜,學生畢竟是未成年的孩子,他怎能不犯錯呢,他怎能像你期望的那樣乖巧呢,可是,真當學生們犯錯時,我也曾很氣憤,抑制不住自己的怒火,學生們甚至把我氣哭,那一刻心裡總想著他們快點畢業,趕緊把他們送走,甚至有時不想再當這個班主任了。

  李鎮西老師有一句話讓我感觸很深,“你越是和學生打成一片,你就越有感情收穫;而你越有感情收穫,你就越想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感情良性迴圈’。”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記得我的第一屆學生臨走的那一剎那,以前的埋怨一下子蕩然無存,我滿腦子的竟是捨不得,很長一段時間我都無法接受他們已經畢業了,這樣的感情是相互的,學生們臨近畢業最留念的也是他們平時有些“懼怕”甚至有點“怨恨”的班主任。每逢節假日,我都會收到來自第一屆大部分學生的新年祝福簡訊,那一刻,我體會到“我擁有了幾十顆童心,這是何等優厚的精神財富啊!”

  班主任工作肯定是“苦”的,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無限的樂趣,而這樣的樂趣讓我們擁有了優厚的精神財富和事業的滿足感。我們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很聽話,每個孩子成績都很優異,否則還需要我們老師幹嘛。每個孩子都會有缺點的,每個孩子有都會有能力上的缺陷,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我們的任務是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能力,用愛去感動他們。

  既然選擇了當班主任,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願意選擇後者。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9

  近階段,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得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在益於學生的成長?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近十年了,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

  看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深有感觸的,覺得他像一個神話一樣,回到我工作中,我覺得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至少我現在一直在努力,盡我心去做我作為一名教師應盡的一切義務和責任。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說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說過:“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是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對上課遲到、做錯事情、違犯紀律的學生嚴加責罰。這樣適得其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有一段時間,因為經常扣分,我就很惱火,常發脾氣,效果卻不好,還是扣分,並且我已經明顯感到學生有牴觸情緒了,那怎麼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作為老師到底是幹什麼的?我的職責難道只是每天守著他們說不準扣分嗎?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難道師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的後背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著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進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總之,希望所有的教師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老師,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自己永不滿意的態度。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0

  一本《做最好的老師》引起我的注意,在讀過了李鎮西老師的序言之後我才理解了這個題目所蘊涵的深意。我想在我身邊的優秀教師層出不窮,要我看每人都像作者所說最好的教師不大可能,帶著好奇我就去買了一本,讀過之後感受很深。

  在序言中“做最好的自己”觸動了我的心絃。李鎮西老師說“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對的,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他強調的是“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李老師是這樣闡述的,透過讀書我發現他也是這麼做的,我對他充滿著崇敬之情。

  看到這裡我深有感觸,在我現在的工作單位從領導到老師每個人對教育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我來說他們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教育理論都是很優秀的,以前我對自己這方面底氣不足,但是看完李老師的這番話我對自己充滿信心,原來一代教書天將也是從教學的基礎開始的,只要我多讀多思考,在教學的生活中不斷的反思自己並將它記錄下來,今天的我不斷的和昨天的我相比,不斷總結自己,我想我一定也會有很大的提高的。

  說到愛學生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聯絡我自己的教學實際我原本感覺我是一個很愛自己學生的老師,盧凱中午沒吃飯我會馬上買來麵包和飲料給他,孫靖的腿摔破了我會用備用的創可貼給他貼上,我會利用課餘時間給落下課的同學補課,我也會在課後真誠的給上課好做小動作的都泳江、王盛林給予忠實的告誡……,只要是我能看到哪位學生有需要幫助我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他,所以我們班的學生很喜歡我這個關心理解他們的老師。但是看完李鎮西老師對待學生的“愛”這只是一種“小愛”,是一種人情感的基本交流。

  對學生的愛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為沒有了愛就沒有教育,但有了愛不等於就有了教育。我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愛也許是強者對弱者一種本能的愛護,因為它缺少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的深刻含義。而真正教育的愛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它自然而然的貫穿與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潛移默化的浸潤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1

  讀了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得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在益於學生的成長?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

  看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我深有感觸,覺得他像一個神話一樣,回到我工作中,我覺得當我面對那幫學生時,我應該做最好的老師。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說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說過:“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想要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是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些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時,我們老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對上課遲到、做錯事情、違犯紀律的學生嚴加責罰。這樣適得其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牴觸情緒,就像學生牴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牴觸情緒,原因在於,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願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麼也沒有了?難道師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衝擊力很大,我的後背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長期以來我總是因為學生表現得不好而批評他們,卻很少表揚他們,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們表現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學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著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進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總之,希望所有的教師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老師,學習他那種對學生的態度,學習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習他那種對自己永不滿意的態度。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2

  本學期,我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受了作為一名教師從教30年的酸甜苦辣,既有初為人師的愧疚,也有與學生心靈相通的經驗感受。

  作為教師,我們都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但我們也許從未曾真正去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是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他說:“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他說:“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並注意環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餘的。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在以前,對於他說的這些話我可能會不理解,但是在我親身體會了之後,也明白了教師擁有一顆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師認為,老師就應該與學生有一定的距離感,認為老師與學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認為學生與老師隨便開玩笑是不懂規矩的表現,但是李老師卻透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同行們,老師融入孩子們當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師的啟發,嘗試與學生打成一片,發現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學生在課間能這麼親切地跟你玩,但在課堂裡表現卻很好,不會漫無紀律,而且很活躍,這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但以我從教兩三年的教學生活看來愛是教育的重要元素,但絕不是唯一的元素。在教育發展的現階段,嚴格要求比尊重理解還要重要。愛和嚴格要求任何時候都要並行不悖。只有愛,我們必被欺負得體無完膚。

  最後摘錄幾句鎮西小語,和大家一起共勉!“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3

  把課堂還給學生,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學生惰性強,提不出問題。二是老師惰性強,即使學生提問題,老師也不願面對學生千奇百怪的問題,因為這樣備課難度大大增加,還不容易控制課堂,影響教學進度。所以長期以來,課改喊了很多年,課堂真正的自主學習並沒真正落實,大多沿用結合教學重點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的層次,不敢正在放開。今天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看到了“逼問激疑:讓問題點燃學生的求知慾”這一章,很有啟發,好像找到了方向和方法。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說真正有用的問題應從學生中來這樣教學才更有針對性。但長期被動學習的學生往往是提不出問題的,或者說即使有問題也不願提出來。面對這種現狀,第一,這就需要老師“逼”,甚至達到“你不問,我就不講”的地步。老師別怕麻煩,也別嫌問題幼稚而雜亂,只有先逼,才能越好,越會提問。第二,要教會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有些課文文字淺顯,內容易懂,許多學生會覺得沒什麼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無中生有”地發現問題:在看似明白曉暢的地方發現其耐人尋味的底蘊,“於不疑處有疑”。“於不疑處有疑”,最基本的方法是讓學生在“不疑處”多想想:“為什麼會這樣寫?”“能不能不這樣寫?”“還有沒有更好的寫法?”學生如果具備了這樣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即使再簡單的課文他們也會以挑剔的眼光提出許多問題。第三引導學生善於發現高質量的問題。語文教學中的所謂“高質量”的問題,其實就是儘可能地緊扣教材訓練內容的問題。除了讓學生找出有關字詞句障礙,我一般是讓學生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進行思考,進而發現問題。一般記敘文:記敘的要素是什麼?繼續對結構是怎樣的?記敘的詳略是怎樣的?語言表達方式有哪些?所要表現的中心是什麼?小說:人物、情節、環境、語言”。散文:形是怎樣散的?神是怎樣聚的?文章的構思如何?議論文:中心論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語言特色。說明文:說明物件、說明特徵、說明順序、說明語言。有時,李老師還提倡學生對所有課文養成“四問”的習慣。這四問是:寫了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

  我覺得李老師的做法很有指導意義。對我啟發很大。尤其是後一點,在我平時的教學中,基本都是從文章的文體特點進行學習指導,在深度引導解讀中也常常遵循—寫了什麼、怎麼寫出來的、為什麼這樣寫、還能不能寫得更好些這樣的步驟,但就是控制性學習太強,自主發問式的自主學習實踐只是偶爾為之,遠遠不夠。看了李老師的文章,我增強了信心,我願多點耐心、愛心,增加些智慧,少點近利,多點遠見,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把課堂還給學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多說無益,不如行動。自主課堂請從逼問開始。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4

  最近讀了李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這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做教師的人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啟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正如同我們希望自己的學生每天進步一點是一樣的道理。只要自己肯付出,認真地去想,努力地去做,使自己每天都有新的發現,每天都有新的領悟,每天都有新的收穫,那每天就都會有新的快樂。

  對於個別班級美術課堂上一些學生比較頑皮,常在課堂上搗亂,我採用了李老師這本《做最好的老師》介紹的方法是: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儘量把課上好,儘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學生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

  李老師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我時時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師,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是的,只有和學生們零距離接觸,才能感受到學生們的可愛之處,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記錄下和學生們的點點滴滴,才能體現老師的真正價值!

  對於老師,教學經驗來自於與學生們零距離的交流與接觸,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論。試著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你會覺得教學原來是如此精彩!

  總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最後,我還是要把李老師的一段話獻給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慾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閒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蕩氣迴腸。”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1000字15

  開學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師》的書之後,我感覺這不愧是一線的老師,其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真誠的情感是那麼的自然,洋溢著李鎮西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愛,我想:可能其他職業的人讀起這本書會是另一種心情,另一種感受,而作為與李鎮西老師同一職業的我卻更能體會書中老師對學生的情誼,實實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從不喜歡到要 “做最好的老師”的情感變化,以及自身的不斷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另外,書的序言部分也讓我頗有感受,雖然《序言》僅僅只有四頁,但也是書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師談到本學期他擔任著兩個班語文課,連早讀和輔導課在內,周課時二十一節,此外還擔負著校長的一些職務,他很坦率:“我現在感到累,的確累。”但他本人對於“走路都在備課的狀態而感到高興,準確的說,感到內心的寧靜,因為這種狀態能夠讓他感到踏實,感到不浮躁,這是一種與學校與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才有的心態。“做最好的自己”正如李鎮西老師講的那樣,才有了: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位學生。當遭到非議和誤解時,雖有過灰心但不氣餒。正因為這樣,李老師才會有今天的成就,而更難的可貴的是如今“碩果累累的他還依然保留著那份對學生對課堂的摯愛。

  說到師生之間的感情,開學三週以來,讓我深有感受。它對於教學工作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開學之初,學校規定每節課學生不能自行進入教室,須由班主任帶領進班。

  記得第一次出去帶他們,學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樣,無動於衷,直到我說:一一班同學站隊!才有孩子開始向我走來。第二天仍然沒有多大改善,這讓我有一些受挫,怎麼從他們的眼睛裡看不到親近感?終於,在兩天之後,學生們在見到我,能夠自覺站隊,而且站隊前,還能看到他們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週,我已經能夠在門口看到他們自覺站成隊,並且在看到我之後漏出興奮的表情,他們這時的表現也讓我從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們的老師,他們是我的學生。學生之間也變得熟悉起來,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配合也變得默契了很多,我想這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師生之間建立起來的感情所產生的效果。

  李鎮西老師的書裡有這樣一段話: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說: ‘從教25年來,風華正茂也罷,人到中年也罷,默默無聞也罷,暴得大名也罷,普通教師也罷,教育專家也罷……這一切都沒有改變我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我一直在一線,一直都在講臺,一直都和學生零距離!”

  讀完這段文字,頓時覺得真的好佩服李鎮西老師,更是崇拜。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是作者對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文字樸實無華,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才是好老師,更想努力地去做一名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