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篇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透過對爬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雲霧的形態、顏色的形貌,稱讚了廬山雲霧的優美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景的頭腦情感。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昔人的稱讚→特點的形貌→緣故原由的探索”分為六大段。此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但佔的篇幅最多,並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實表現了本單位課本的講授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看成為本課文的講授重點。

  細緻品讀全文,我們還能瞭解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一、三言兩語地引用古代名浮名行稍加議論的措施,加強了稱讚的薰染力;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趁熱打鐵之感;三、語言形象、生動、有魄力,接納比喻、比擬、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雲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接納多種講授本領,透過對文章中語言筆墨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了解文章的語言美、感覺廬山雲霧的景緻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故國江山的稱讚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並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雲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透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最佳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雲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匯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啟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雲霧的好奇心。

  ②教師的配樂表情朗讀,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雲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③投影片的及時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昇華。

  ④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

  ⑤教師以充滿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盪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②以讀範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學會舉一反三。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絡著。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雲霧,感受廬山雲霧的美之後,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①用上“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雲霧的詞句並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③模仿例句,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並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峰”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麼景物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雲霧)

  2.出示投影片:神秘、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雲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雲霧是充滿神秘的,廬山雲霧是令人心醉的。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雲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雲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雲霧?

  2.議:剛才,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雲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雲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雲霧各有什麼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雲霧有什麼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雲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②你認為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麼?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遊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雲轉眼間變成瀰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雲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湧;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為什麼?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並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才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雲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雲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讚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彙報交流。在生彙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①小貓釣魚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雲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雲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為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雲海。(出示雲海的投影片)這就是雲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彙報。出示檢測題:

  A.雲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雲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峰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憑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雲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靠哪些文句毗連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情感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並要修業生舉行仿寫:《故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

  1.片斷訓練:《故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們因材施教。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2

  《跟蹤颱風的衛星》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講述了第三代氣象衛星緊緊地跟蹤,監視颱風的動向,為人類預防颱風襲擊減少損失作出了貢獻,從而形象地向小讀者展現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本文情節生動,語言活潑、讀來情緒盎然,引人入勝,在形象的童話情境中傳播了科學知識,是加強語言訓練激發科學興趣的好教材。對於颱風和衛星孩子們離孩子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在理解課文內容上有一定的難度。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理解他們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第三代氣象衛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向趣。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氣象衛星和颱風的資料。為上好課做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用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上課伊始,我板書跟蹤正音,體會讀好這個詞,(沒有感覺的可以演一演)今天我們只是誰跟蹤誰呀?板書颱風——衛星讀好課題,颱風和衛星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第二個環節,自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要求做到1、劃出文中的生字新詞。2、標好自然段3、讀熟課文。在檢查自讀情況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讀好後鼻音:盯、瘋。前鼻音:監、懶。翹舌音:嘲、設。

  三、在檢查朗讀情況的過程中,質疑討論掃除字詞障礙讀通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最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習字冊2、讀課文

  下面我說說第二課時的設想,

  我將安排複習匯入、品讀感悟、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以期達到讓孩子瞭解第三代氣象衛星的主要作用,激發學能夠生從小愛科學長大用科學為人類、為社會造福的志趣。

  一、複習匯入

  上課伊始我出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認讀,然後回顧課文的內容。

  接著進入第二個環節,我認為課文的3-7自然段是重點,我以“衛星是怎樣跟蹤颱風的”問題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我要求學生讀讀課文在文中圈圈畫畫,找出相關的詞句,進行討論。

  我進行這樣的預設;

  第一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讓他們對文字更多的瞭解。

  第二步,學生找出有關衛星跟蹤颱風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抓住“緊緊、時刻”(板書)這些詞,體會衛星是這樣跟蹤颱風的。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句中表現出的颱風和衛星的性格脾氣。大聲嚷、狂怒地嚷、狂暴、猛撲、暴跳如雷、瘋狂、洩氣(板書),從這些詞語你看出了什麼?

  笑了笑、偏偏、沒門、嘲笑、自豪(板書)從這些詞你看出什麼呢?

  第三步、在反覆品味詞句的基礎上聯絡感情朗讀,感受颱風的狂暴自傲,衛星的堅定自信。

  第四步、分角色朗讀。注意讀的時候加上合適的神態、動作。體會兩人不同的個性。

  第五步、體會衛星為什麼自豪?理解談笑風生,人們為什麼會談笑風生,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第六步、除了這些再讓學生找找可以感受到颱風和衛星不同的地方。以此感受颱風雖大卻外強中乾,衛星雖小卻威力無比。(比如文中寫颱風的大,衛星的小)

  最後一段講臺風和衛星較量的結果,在整篇課文中有點睛之妙,我預設這樣教學

  1、讀這一段,充分地瞭解文字。

  2、引導學生抓住洩氣、懶洋洋體會颱風失敗後的垂頭喪氣,感情朗讀。

  3、抓住迅速轉身、又緊緊地跟蹤體會衛星堅定不驕傲。

  4、整體再讀,回顧全文,充分感受新科技的力量,人類只要發展科學技術,就能逐步地戰勝大自然帶給人類的災害。

  5、佈置作業:1、朗讀課文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

  你還想知道哪些人造衛星?請課後收集一些這方面的資料,再把結果跟同學們交流交流。

  板書:跟蹤颱風的衛星

  (緊緊、時刻)外強中乾堅定自信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3

  關於教材:

  《蘇珊的帽子》是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單元圍繞著一個共同的主題“尊重與平等”。課文篇幅不長,但是字裡行間流露著濃濃的溫情,是一篇充滿了人文關懷的課文。然而,平實的語言、平凡的故事卻蘊涵著深刻的為人道理:只有建立在平等之上的關愛和尊重,才是真正的關愛和尊重。

  課文敘述的是蘇珊因為做化療失去了一頭美麗的金髮,班上的老師得知後,以研究帽子為名,熱情而鄭重地宣佈全班同學都要戴著帽子來上學,而且越新奇越好。表面上以認識各種各樣的帽子為名,實質是為了不讓蘇珊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樣,當蘇珊返校時就避免了尷尬,在不知不覺中使蘇珊樹立了自信,保護了她的自尊心,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輕鬆愉快地生活。

  關於人物:

  課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蘇珊和海倫老師,她們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形象鮮明飽滿。

  蘇珊:一個可愛聰慧、熱愛生活的女孩。她的可愛在課文第一句已直接說明。她的熱愛生活和聰慧從“雖然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與癌症——死神一爭高低,她的聰明和好學也足以補上被拉下的課。”這句中的兩個“足以”能夠體會到。除此之外,細讀課文,我們可以察覺,蘇珊她有著所有女孩共有的心理:她愛美、情感細膩、自尊心強,既有堅強的一面又有弱小的一面。她和絕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愛自己的一頭金髮,覺得那很漂亮,然而當她以堅強的意識戰勝病魔後,卻又背上了新的心理上的包袱。蘇珊的形象是多面的,內心活動是豐富的。然而,當小蘇珊這顆幼小的心靈將面臨再一次的打擊時,正是有了海倫老師的巧妙安排,才使蘇珊從自卑中走出來,重新樹立自信和變得活潑。

  海倫老師:她不僅是一個善良的人,更是一個充滿智慧的人,她用她的智慧,巧妙而自然地掩蓋了蘇珊掉光頭髮不得不戴帽子的尷尬。不但保護了蘇珊幼小的心靈,而且告訴了她的學生,如何表達對他人的關心,什麼才是真正的關心和愛。

  關於主旨:

  什麼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這個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教育成為了一種細節上的尊重,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心靈呵護。每個學生都在這種尊重以及對於他人或者自己的呵護中獲得了心靈的感悟。這種尊重與理解的來源體現的層面已經脫離了技能的偽裝,而存在於生命與生命,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之中。

  關於教學重、難點:

  從學生現有的閱讀基礎來看,感受到老師和同學都是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人是不難的。但是,同情,這種對弱勢群體的關心之情,是非常容易被激發出來的,而感受課文中老師、同學的同情心及善良,只是對文字最淺層面的理解,且絕不是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質的精髓,不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回望現實生活,想表達自己的關愛但最終卻適得其反的事例有許多,比如身邊的殘疾人,全社會都在倡導關心他們,但是,在我們表達我們的愛心時,有沒有顧及到他們的感受,考慮到他們的自尊心呢?我們是不是先把他們的傷疤赤裸裸地揭開,再施以我們的同情和關心。我們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向人施捨自己的愛,還是把自己放到跟他們同樣高的位置,設身處地地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實實在在的需要,從關愛生命的高度去切切實實地思考他們的訴求?顯然,學習本文,學生應該從海倫老師的行動中,感悟到什麼是真正的尊重,什麼是真正對人的關心。它不是光有一份心就夠的,它還需要正確的表達方式,而這種正確的表達方式正是“平等”的體現,“尊重”的體現,是海倫老師智慧的結晶,是本文人文關懷的展現。所以,我下面著重談談在這堂課教案中,我是如何達成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教案:

  課文結構和教學環節設計:

  縱觀整篇課文,蘇珊的情感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一條線索,從開始的“擔心”“猶豫”到後來的“自如”“輕鬆”,而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就是海倫老師的那個充滿智慧和愛心的提議。我以蘇珊的情緒變化為主線,分為三個板塊:體會蘇珊擔心猶豫的心情——體會蘇珊自如、輕鬆的心情——體會

  海倫老師的智慧與愛心

  板書設計:

  蘇珊的帽子

  (智慧)

  擔心、猶豫————→輕鬆、自如

  平等、尊重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4

  一 設計理念

  1.以多角度,多種形式讀文,讀中求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2.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分析、記憶,解決基礎知識,表達自己對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資源,緊扣“美”,激發學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描寫了荷花盛開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豔、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 目標確定

  本年段的學生在一、二年級閱讀能力的基礎上,能比較迅速地隨文識字,大致瞭解課文內容,判斷課文中的精彩語句,為自主閱讀欣賞和理解課文提供了保證。透過衡量學情,根據新課標要求,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 隨文識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播放光碟,觀看插圖,妙悟“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3) 體會作者的豐富想像,學習邊閱讀、邊想像畫面的讀書方法。

  (4) 要善於觀察、多瞭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本課重點是瞭解荷葉、荷花的樣子,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之中精彩的詞句,難點是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來表達。

  四 說教法,學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一個好的教法和學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進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讀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

  五 說教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讓學生在讀、悟、議這種寬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並參與其中,推動學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 重組美景圖片:激發興趣,初識美

  播放課件,請學生觀賞後說說感受,當學生談到“美”時,順勢而導,這麼“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來表達呢?從而,進入新課。這樣,以直觀的畫面美感受、吸引學生,把學生限於生活環境無法親眼目睹而又十分感興趣的內容呈現在眼前,激發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讓學習沿“美”的主線展開。

  二 整體把握,感知美

  新課程第二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優美的語言。”因此,播放範讀課件,請學生一邊聽一邊想像畫面,隨優美的音樂、畫面走入營造的生動情景中,整體把握課文,梳理出文章的脈絡,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課文,感悟美

  結合圖片,與學生的讀思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品讀欣賞精妙語句,領悟課文的美妙。

  預設:學生自讀描寫荷花的重點段(第二—四段),勾畫出自己認為準確、生動的詞句,想像畫面,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了荷花?學生會談到對荷花的形狀、顏色、姿態幾個方面,教師對學生所談到的作個小結。肯定學生的體會,與學生共同討論他們劃出來的詞句,體會“挨挨擠擠”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從而瞭解荷花、荷葉的樣子,播放課件,欣賞荷花的美。想像: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幹什麼?

  領悟到荷葉的多,荷花生長的姿態,讓學生們帶著美的感情美美的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並理解作者說:“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活的畫”是什麼樣?當同學們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確很“美”時,順勢而導,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麗的荷花,會想些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學習作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運用多種閱讀方式聲情並茂地朗讀文章。

  文章的優美,具體生動的描寫手法,與圖畫的“美”,學生豐富的想像力,為“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統觀全文,深化美

  以課件中優美的旋律再現課文意境,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將課文誦讀一遍,再現荷花的美景,將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為一體,入情入境,受到美的薰陶。

  五 拓展與練習,不拘形式,表達美

  新課標對第二學段的習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觀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優美的文章、精美的圖片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當提問到:“生活中,你喜歡的花,有多美,說來聽聽”時。學生們自由地談開了,受到本課的啟發,學生們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學生自由地表達對美的感受。

  英國詩人基慈曾感嘆:“美的事物是永恆的喜悅!”語文課堂能幫助學生不斷感受語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語文素養,昇華生命價值!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

  《小蝦》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可愛的小生靈”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透過對小蝦吃東西、打架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寫出了小蝦的可愛,表現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蝦的可愛,以及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2、感悟作者“圍繞中心寫具體、表達有序寫清楚、用詞準確寫形象”的寫法。讀寫結合,以片段的形式仿寫自己熟悉的小動物。

  教學中,力圖體現“以讀為主”,透過引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味,感受小蝦的可愛和有趣。例如在教學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趣”時,透過抓小蝦吃東西時“非常小心”和吃完後“十分自在”,反覆讀文,用心體會,模仿表演等,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蝦的有趣。教學第四自然段時,透過抓“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讓學生帶著表情讀,體會小蝦生氣時的栩栩如生的神態。從這些地方入手進行讀的訓練,學生從而體會到了小蝦的有趣。

  讀寫結合。透過認真研讀文字,發現教材為寫作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範例,可以說涉及到習作的“有血有肉、有條有理、有聲有色”等方面。感悟寫法,從而嘗試運用於習作,是本課的一個教學目標,也是難點。為此,在教學中,以閱讀為載體,讓學生在讀書中,既著眼於文字內容,又能關注寫法,感悟寫法,為後面的寫鋪路搭橋。作為三年級的學生,當然我們只要求學生能使用其中的一種,鼓勵學生能使用更多的寫法,不做一概而論,不過,能有所感悟也是收穫。

  從課堂實施看,教學基本體現了設計意圖,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由於沒有較好的把握好課堂,在教學時間的調控上不夠準確,致使教學任務沒有完成。反思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閱讀教學效率不夠高,指導學生的讀不夠精簡高效,有些哆嗦;二是整個目標的設計不夠準確,對學生定位太高,要求太高。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6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裡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條理性強、語句優美,作者的觀察細緻入微,表現了燕子

  的可愛,春天的美麗,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 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 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杆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

  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

  法,透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匯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匯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透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

  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 細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

  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翅膀——俊俏輕快 尾巴——尖刀似的

  (總的特點:活潑可愛)

  利用形象的教學手段可彌補語言文字不足,充分發揮教學直觀性的特點,也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觀察能力。

  (2)“湊”字是什麼意思?(幾方面合起來)

  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選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敘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3)指導並背誦第一自然段(讀出小燕子的活潑可愛)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

  詞語。

  (2) 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於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並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 欣賞教學光碟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

  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 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 投影出示練習題

  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 ),唧唧的叫著,有的( )過湖面,尾尖偶爾( )一下水面。

  ①按課文內容說一說

  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

  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 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4) 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 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辨析“幾痕”和“幾根”

  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

  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

  (3) 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

  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感情得到昇華。

  (八)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說板書】

  羽毛——烏黑髮亮

  外形 翅膀——俊俏輕快(活潑機靈)

  尾巴——剪刀似的 燕子

  趕來 (增添生機)

  飛行 (快)

  停歇 (五線譜)

  該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有利於概括能力和佈局謀篇的能力。它是施教的“藍圖”,是教與學思路的體現,是一篇課文教學的縮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7

  一、教材與目標:

  1、教材分析:《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記敘文。“我”在公園觀賞荷花並展開豐富的想象,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課文由景入情,情景交融,寫出了荷花的丰姿,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部分。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法和學法:

  依據文字性質及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本堂課我以情感為紐帶,透過創設情景、朗讀品味、想象體驗等方法,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作者所描繪的美景,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薰陶。

  三、教學過程與意圖: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激發動機中——入情

  如果把學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漣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動。或是像一隻蜻蜓在水上輕輕一點;或是像一陣微風悄悄掠過水麵。上課伊始,教師要放飛一群“蜻蜓”,要送上一陣“微風”,讓學生情感的河水盪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為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今天,我們先來猜個謎語“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這麼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件展示各種美麗的荷花圖)葉聖陶先生在看過荷花後也跟我們一樣被荷花的美麗給迷住了,陶醉了,還寫下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荷花》。而後請學生初讀課文,暢談感受。

  如此激情的匯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學習狀態。

  第二環節、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讓學生彷彿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我將教材中的插圖製成課件進行展示,並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瞧,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開放時的樣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著碧玉盤似的荷葉,透過荷葉的縫隙,一枝枝荷花從水裡探出頭來,就像穿著潔白衣裙的少女。它們中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則微露笑臉,含苞欲放;有的還未綻開,看起來飽脹得馬上就要破裂似的。”“那麼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段,想想這段有幾句話,你最喜歡讀哪幾句,為什麼?

  (2)反饋,估計學生會出現兩種情況。

  ①後三句:讓學生在課件上找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將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②第二句:為什麼喜歡?並進一步討論寫荷花為什麼先寫荷葉?感情朗讀寫荷葉的句子。

  (3)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並試著背誦。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詞彙的積累和內化。

  第三環節、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教師因勢利導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物件上,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藉助想象展開和語言媒介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課件展示: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指導學生用陶醉的語氣來美美地讀讀這一段。

  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在表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啟用起來了,他們會不容自遏地想抒發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發,可以使學生之間的內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啟發,相互感染。而表情朗讀正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好形式。因此在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就是讓學生在讀中抒發內心的情感。

  學生略讀第一自然段,知道這一段寫了荷花的清香後。我安排配樂朗讀前三段來結束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再次感受荷花的美,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教學反思:

  情感素養是人的一切素養的血肉。沒有了情感,就沒有素質可言。有人說,兒童是“情感的王子”,就是說兒童的情感有時會比成年人的更豐富。因此這節課我以情感為紐帶,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逐步將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了追求美好,熱愛生活。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採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於學生來講,並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麼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於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透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裡,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後兩行詩的情境。

  對於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透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並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麼,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裡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後,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隻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麼?(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麼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麼多,你能透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於他的朗讀,你有什麼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麼要引弓呢?)(將軍為什麼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稜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稜中”中的小問號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矇矇亮”指什麼時候?(板書:清晨)“石稜”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麼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歎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沒在石稜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麼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麼?(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怎麼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透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裡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田忌賽馬》是北師大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傳統課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2500多年前戰國初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轉敗為勝的故事。全文分初賽失敗、孫臏獻策,再賽獲勝三部分。本單元以“智慧”為主題,本課作為首篇故事啟發我們做事要多動腦筋、善於分析、學會思考、合理使用力量。從編者的意圖看,作為首篇課文,起著舉一反三的示範作用。從教材本身看,本課有三個特點:一是課題概括了主要事情;二是全文描寫生動,敘述清楚,層次分明,人物形象鮮明豐滿;三是結尾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因此,本文是訓練學生語言與思維、分角色有感情朗讀的好教材,在本單元乃至本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課我準備分二教時教學,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層次;第二課時,細讀課文,弄清賽局,瞭解轉敗為勝的原因,並練習複述故事。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特點,按三維目標,我確定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以下三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層次,找出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3、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懂得做事多動腦筋、善於分析、合理安

  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其教學重點是:朗讀課文,理清層次,找出描寫人物心理變化的詞語,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是: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

  三、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達成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和課文特點,我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本課選擇“以讀代講、圖文結合、讀思結合”的導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讀、劃、練、思、演、品”等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課時以讀為本,主要教給學生讀思結合的閱讀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邏輯推理及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四、說設計意圖

  本課教學程式分如下六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推想內容;(二)自學課文,初步感知;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四)細讀課文,弄清賽局;

  (五)品讀課文,探究原因;(六)課外延伸,培養能力。

  本課設計的總的指導思想是求實、求活、求新、求效,力求圍繞一個“練”字,緊扣一個“讀”字,落實一個“結合”。具體地說在教學中力求做到如下三點:

  1.體現“三主一核心”的教學思想,突出一個“練”字。

  “三主一核心”是說語文教學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語言訓練為主線;其核心是思維訓練。

  語文教學要以語言訓練為主線是一個既古老又新鮮的命題,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歷來注重一個“練”字,孔夫子的“學而時習之”,顏元的“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熹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真可謂怎一個“練”字了得。針對當前教改的實際,本課的設計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力求創造學生人人參與訓練的機會,如第二小段的教學,我安排了通讀課文,互相介紹,上臺用圖示解說三個環節,創造人人參與的情境,以實現以思維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概括性。

  2.以讀為本,以讀生情,以情促讀,緊扣一個“讀”字

  我國語文教學有“熟讀、精思、博覽”的優良傳統,葉聖陶先生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讀,他認為“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真讀書,使之見於書,入於目,出於口,明於心,真正達到口誦心惟,使知、能和諧發展。”本課的第二部分主要透過人物的對話刻畫人物,雖然文字淺顯,但細細品味,回味無窮。教學這一段時,我設計了指名讀、對讀、範讀、分角色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充分體現“以讀代講、讀思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以讀顯形,突出感染性;以讀動情,注重薰陶性;以讀育人,堅持滲透性:以讀啟智,堅持啟發性。讓學生在琅琅的書聲中益智、怡情,發展語言和能力。

  3.注意語言表達與思維的統一,力求做到發展語言與發展思維相結合。

  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表現形式,發展語言必須與發展思維相結合,也就是語文教學要把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統一起來,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認識能力、思維品質。本課的第二、三部分教學設計,我力求語言與思維的統一,從孫臏說的“從剛才的情形看,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這句話入手,探究孫臏出妙主意的思維過程。再透過朗讀分析田忌轉敗為勝的兩個條件:一是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馬快不了多少;二是調換出場順序,並讓學生動手畫出齊威王與田忌不同等級的馬兩次出場的不同順序,這樣“讀思結合”、“圖文結合”,比較容易的突破了難點。最後讓學生假設齊威王明白孫臏用計的過程後又會怎麼想、怎麼說,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練習說話,發展創造性思維。

  五、說板書

  本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場孫臏分析第二場

  齊威王上中下(快不了多少)上中下

  田忌上中下下上中

  田忌敗(變換馬的出場順序)田忌勝利

  設計這樣的板書簡潔明瞭,既突出課文重點,又便於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突破難點,在教學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蘇教版第六冊的一篇說明文。簡潔、生動的語言,清楚的條理,是這篇文章的特點。它從海底動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礦藏三方面介紹了海底的有關知識,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本文文質兼美,各自然段行文結構相似,特別是第三自然段是典型的圍繞中心句展開敘述,是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

  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詞語的意思;認識一些海底生物,瞭解一些海洋知識。

  2.能力目標: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海底生物的特點,瞭解海洋知識,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學的難點是:學會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課時:二課時。

  三、教法、學法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空器,教師應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為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從情景教學入手,先從形式到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從內容到形式,使學生學會如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最終獲得知識、情感和能力三豐收。本課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最佳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發出他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為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錄象匯入課文,教師又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索奧秘的興趣。

  ②動畫、聲音的及時展示,再現了課文的情景,變具體為生動,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海底世界,對大自然的喜愛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訓練為主,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二自然段——師生共讀第三自然段——獨立學習第四自然段的遷移教學方式,使學生學習說明文“一找、二劃、三讀、四說”的閱讀方式。

  ②對於長句的教學採用了“讀範句——照句式寫分句——連起來變長句”的訓練方式。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和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的結合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閱讀是什麼一回事?是吸收。……寫作是什麼一回事?是表達。……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這兩者是緊密聯絡,相輔相承的。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段練習,實現學寫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透過一找、二劃、三讀、四說,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後五句是圍繞第一句“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來寫的。然後再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這樣“就文取材”的說寫訓練,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同時充分發揮了文字的作用,使其成為一種有效的作文教學途徑。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匯入激趣。

  ①“海”,組詞。

  ②你對海有什麼瞭解?

  同學們的知識真豐富。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播放錄象)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課文《海底世界》一起去遊覽一番。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①當海面上波濤洶湧的時候,海底……。再大的風浪,……。那麼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

  ②你從哪兒知道的?

  ③是的,海底是有聲音的,因為小動物們在……。竊竊私語是什麼意思?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來解釋一下麼?你能用“竊竊私語”說一句話麼?

  ④讓我們帶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聽一聽。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導讀)

  ⑤你為什麼讀得這麼小聲?

  ⑥其他同學你們也來試一試。自由朗讀這一句。指名朗讀。

  ⑦剛才同學們讀的這些,都是寫海底動物的什麼呀?找找看,有哪些模仿聲音的詞?

  ⑧句子的最後用上省略號,說明什麼?

  ⑨你猜一猜,海底動物還會發出哪些聲音,用“有的像……一樣……”的句式來說一說。

  ⑩請你把這些句子連成一段完整的話:“如果你用上特製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三)師生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過渡:多麼可愛的海底動物,你認識他們麼?

  ①觀察插圖,同座互相指一指你認識的海底生物。請同學上來介紹。

  ②那這些海底動物是怎樣活動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它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③默讀課文,用“——”畫出課文中介紹的海底動物。

  ④找出你喜歡的動物,讀一讀介紹它的句子,想一想它的活動特點是什麼?(學生回答哪個動物,就出示哪個動物的動畫)

  ⑤這一自然段透過六種動物的活動方式說明了海底動物各有各的活動特點。

  ⑥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⑦請同學們圍繞“預防非典,大家各有各的辦法。”寫一段話。

  ⑧想一想你可以寫哪些人的方法。提示:醫務人員……老師……同學們……

  ⑨總結學習方法:找中心句——劃出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讀句子——用自己的話說特點

  (四)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課文五自然段。

  ①學生自學

  ②集體交流,出示檢測題:

  A中心句是( )。

  B從( )和( )兩方面說明海底植物的差異很大。

  C海底植物顏色的特點是( ),形態的特點是( )。

  (五)師生共讀第五自然段

  ①海底不僅是一個景色奇異的動植物公園,更是一個天然寶庫。這裡蘊藏著豐富的……

  ②學生可以自由補充自己知道的知識。

  六、總結課文

  海底有這麼多可愛的動物,美麗的植物,還有這麼豐富的礦物資源,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其實我們人類對海洋的瞭解還只是冰山一角,包括人們對宇宙的瞭解也是如此,大自然裡還有很多很多的奧秘等著我們小朋友去發現、去研究呢!

  (七)板書設計

  ① 23 海底世界

  景色奇異閃閃發亮

  竊竊私語 美麗的世界

  動物 多

  物產豐富 植物 奇

  礦物 豐

  這個板書出現在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總體把握課文結構。

  ② 海底動物 的 活動特點

  海參 爬行緩慢

  梭子魚 遊動快速

  烏賊、章魚 後退

  貝類 自己不動

  深水魚 會發光

  這個對應式板書在學習第三自然段時形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明白如何圍繞中心寫一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1

  1、說教材: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這篇課文是對我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真實記錄。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我國登山健兒1960年攀登珠穆朗瑪峰最後登頂的時刻。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這裡氣壓變化不穩定,沒有植被,空氣中氧氣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項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需要勇氣、毅力和充分的準備。我國登山健兒登頂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兒女不凡的氣概。

  文章脈絡清晰,所述的中國登山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經過,著實讓人感動。但是,那個年代離現代的孩子們太遠;孩子們對登山運動也不太熟悉。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縮短孩子與文字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能真正體會文章的主旨。

  2、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兩年多的學習中,在識字,閱讀,說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識字方面,完全可以讓學生透過課前預習,課上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教師當堂複習鞏固,來學習文章中的生字。

  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學會了預習課文,複述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字詞。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為指導學生根據課文裡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問題。並透過閱讀文字,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感悟真諦。

  三年級的學生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字,透過多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出中國登山健兒不畏艱險,勇於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隊員之間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

  目標之一在於知識點的落實。本篇課文有十個生字,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講讀課文分散學習。“蹬、斬、驟、噙、釘”這五個生字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而“蹬、驟、噙、堪”這幾個字字形比較複雜,教師可以在板書時,指導學生寫一寫。在理解“驟然,疲憊不堪”詞語的意思時,可以結合課後詞句活動室中的第一題,讓學生透過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而“不可逾越、斬釘截鐵”的意思也可以透過讀課文,藉助課外資料,查詢字典的解釋等學生認為合適的方法來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已知,來幫助他們學會還不瞭解的內容。

  目標之二、之三是能力點的落實,讓學生在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具有邊讀課文,邊思考的學習好習慣。教師還利用文字資源,創設情景培養學生具有提出問題的。

  目標之四是情感目標的落實,讓學生透過學習課文,瞭解中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體會登山這一極限運動的艱辛。感悟中國登山隊員勇於挑戰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運動員之間的互相合作的團隊協作精神。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覺得好笑。老師卻透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觀察一件事物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要實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二、心育目標

  1、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心育策略

  透過觀察實物,設定情境,多種形式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情景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要學會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

  四、實施例談

  1、遊戲匯入,初步感悟:黃色的乒乓球怎麼又成了黑色的了?引導學生質疑,又自己尋找答案,初步領悟到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2、品讀父親的話:緊扣“叮囑”,讓學生體驗“父親”這個角色進行朗讀,和老師互換角色在情境中對話,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明白看到是什麼樣就畫成什麼樣,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3、實物展示,審視楊桃:出示楊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在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在觀察楊桃的體驗中讓學生感悟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4、品讀老師的話: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在思考中明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結果是不一樣的。

  5、遊戲鞏固,拓展延伸:從課文裡跳出來,在遊戲中運用剛才學到的道理來解決問題,鞏固了所學的東西,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

  教學設計:

  11、畫楊桃

  教學目標: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叮囑”、“審視”等詞語,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樣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4、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聯絡全文,理解老師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情所說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楊桃、乒乓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遊戲匯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份禮物,想不想看?

  2、 (出示乒乓球)請看,是什麼呀?它是什麼顏色的?(黃色)

  3、 (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請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麼顏色?(黑色)

  4、怎麼剛才明明看到是黃色的球,它又變成了黑色的了?難道它會變魔術嗎?

  5、同學們,由此你們想到了什麼?

  6、同一件事物,換個角度來看,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畫楊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7、板書課題,大聲齊讀課題。

  二、講解新授

  (一) 、初讀課文

  1、釋題:看到題目中的“楊桃”,你想到了什麼?生自由回答。

  2、課件出示楊桃的相關介紹,師簡單介紹。

  3、看到題目中的“畫”,你又想到了什麼?生自由回答。

  4、同學們的問題都提的很好,都是愛動腦筋的同學,那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先自己讀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5、自由讀課文。

  6、反饋。

  (二)、體會重點語句

  過渡:同學們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課文中的誰告訴你們的?

  1、父親是怎麼告訴“我”的?

  2、老師又是怎麼告訴“我”的?

  3、是啊,課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親,一位好老師告訴他畫畫的方法,讓我們一起讀讀他們的話。(課件出示兩段話,男生讀父親,女生讀老師)

  (三)、品讀父親的話

  1、(體會“叮囑”)父親對自己孩子都寄託了無限的希望,總是千叮囑,萬叮嚀。同學們,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過你們嗎?誰來學學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你們的樣子?

  2、點名回答。(多元評價,你學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親!你記住了爸爸的叮囑,真棒!)

  3、那課文中父親叮囑我時應該怎樣說?自己好好體會體會練習練習。

  4、剛才大家都練習得特別認真。平時都是你們聽父母的叮囑,聽鄭老師的叮囑。今天,我來當課文中的小孩,誰願意來叮囑叮囑我?

  5、點名回答。大家覺得他像嗎?(像)請同學們像他這樣讀,叮囑叮囑你們的孩子。齊讀。

  6、父親告訴我畫楊桃的方法,你能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嗎?(是什麼樣,就畫什麼樣)師板書。

  (四)、審視楊桃

  過渡:課文中的“我”是個乖孩子,按照父親的話去做,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這是為什麼呢?

  1、我們一起來說說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讀第2—12自然段,一生讀旁白,1、2大組讀老師的話,3、4大組讀同學的話。

  3、咦?我明明是按父親的話去做的,同學們為什麼嘲笑我呢?

  4、點名回答。

  5、哦,是這樣。那“我”到底有沒有畫錯呢?

  6、你們怎麼知道?耳聞不如目睹。我們來親眼看看楊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7、 (出示楊桃)讓我們像課文中的老師一樣來看楊桃。老師是怎樣看的?

  8、 (課件出示)“審視”是怎樣看的?誰會看?

  9、點名上臺看,大家評點。

  10、大家覺得他像“審視”嗎?

  11、誰來說說看他是怎樣看的?

  12、請大家學著他這樣來審視楊桃。看看你看到的楊桃是什麼樣的。

  13、多個角度展示。

  14、我看誰的樣子最像“審視”?好,老師覺得你看得最認真,你來說說。(點不同位置的同學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15、一個普普通通的楊桃,從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樣子可真是千姿百態呀!

  (過渡)課文中一開始嘲笑我的同學,這下知道自己錯了,一個個多麼不好意思呀!看到這個情景,老師的神情由嚴肅變成了什麼?(和顏悅色)

  (五)、品讀老師的話

  1、他又說了什麼?誰想當老師來說說?這個大組坐得最端正,你們來試試。(課件出示)

  1、老師講的話真有道理,讓我們來好好地體會體會。

  2、學習小組帶著問題合作學習:

  朗讀思考:

  (1)一共有幾句話。

  (2)關於畫楊桃老師講了幾個方面的意思?

  (3)聽了老師的話,你想到了什麼?

  4、反饋。師隨機板書:多角度觀察,尊重他人。

  5、師引讀。

  6、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過渡:老師講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嗎?若從課文中走出來呢?

  1、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吧:樹上停著三隻鳥,被獵人打死了一隻,樹上還剩幾隻鳥?為什麼?請你從多角度考慮,並說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學習小組討論。

  3、學習組長彙報。

  4、師小結。

  四、 總結全文

  是啊,畫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親和老師告訴我們看到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老師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多角度觀察,更不要隨便嘲笑別人,要尊重別人。(點板書)我想,這些話不僅對我們畫畫有幫助,對我們學習生活、思考問題有幫助,對我們今後做人更有幫助,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讓我們記住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吧!(齊讀老師說的話)

  《畫楊桃》評課稿:

  優點:

  1、學科心育目標較合理,考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為實現心育目標,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觀性原則,採用了課件,實物等。

  3、透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體會課文,體現了語文的學科特色。

  4、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身感受。

  5、課件簡練精緻,達到了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6、教師的綜合素質高,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大方。

  7、教師注重了口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強。

  不足:

  1、觀察力的培養只注重了教學生觀察,應該還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較好,工具性注重的還不夠。

  3、在課堂中若關注細節,處理好課堂中的偶發事件,更能體現心育特色,為課堂增色。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3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2課的《荷花》。

  本單元所安排的課文學習都是與生活相緊密聯絡的切合於生活實際,即寫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與自然的情景交融。讓學生在接觸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時,能夠更加的熱愛生活熱愛自然。荷花這篇課文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比較經典的一篇記敘式寫景課文。本文寫了作者葉聖陶爺爺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個字,把滿池荷花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觀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2、教學目標:

  (1) 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感受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養成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 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能讓學生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重點、難點:

  (1)理解荷花開放時的種種姿態,體會荷花的美。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會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身理、心理特點和一些教學理念,特設計如下教法、學法。教法:我是這樣來教這篇課文的。本堂課以情感為紐帶,在這裡,我就會注重以讀為本,順學而導,品詞析句,讀中體驗,讀中想象,讀中悟寫,讀寫遷移。透過多種形式、多個層次的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文字。

  學法:關於在學生如何學的方面,我會以學生為主,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且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閱讀,圈圈點點,批批註注。在讀、說、想、寫、背的語文實踐中不斷夯實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荷塘美景,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師提供直觀的影象幫助理解。所以在開始學習課文之前,我會出示一些荷花的圖片,來提高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和興趣。

  四、教學程式設計:

  那麼根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

  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對於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大都會形成一種期盼的慾望和關注的心理。因此,我會以謎語匯入新課,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這樣我的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然後,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

  第二環節

  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總是與他們對教材的認識相連。而作者的情感是寓於他們所描繪的物件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環是要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會在在引導學生從初讀進入細讀的過程中,應該飽蘸著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用圖畫的、音樂的、表演的藝術直觀,讓學生彷彿看到、聽到、整個心靈都感受到,在學生眼前再現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圖,形象地描繪了幾種不同姿態的白荷花和碧綠的荷葉,色彩清麗,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潔、高雅的本色。我依據這個材料製成鮮活的課件進行展示,並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描繪。

  “那麼我們課文哪一自然段具體寫了荷花的美?”從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在第二自然段中,因為優美的句子比較多,所以我就會讓學生來進行比較閱讀,讀一讀,你認為哪個句子寫的做好。

  第三環節

  在領悟課文的神韻中——移情

  學生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應牢牢把握,並順勢將教學過程推進,從細讀進入精讀。所謂精讀,即讀課文精彩片段詞句,讀出其神韻。課文語言不僅承載著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透過形象寄託著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讀時要將學生的情感移入課文描寫的物件上,從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透過三條途徑將學生的情感引向深層,產生移情。

  1、藉助比較區別;

  2、藉助想象展開;

  3、藉助語言媒介。課文第三自然段中沒有對荷花的“姿勢”進行具體描寫。

  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看圖想象說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有的,還有的。”小組討論,指名說,集體評議。

  2、指圖引讀這一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討論:作者為什麼把這一大幅畫看作是“活的畫”呢?用這麼美的詞句來描寫荷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樣的設計,既鍛鍊了學生的想象力,又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受到作者對荷花強烈的喜愛之情,可謂一舉三得。

  第四環節

  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表情朗讀是抒發學生內心感受的一種常用形式。表情朗讀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往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表達,抒發他們對作品中人物、角色、場景的情感。

  因此,在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設計了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還安排了背誦訓練。在反覆品讀欣賞後,荷花之美躍然紙上。此時,學生的情感愈加熱烈,這一背誦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彙的積累內化,從而更好地抒發了學生的情感。

  在課文的最後,我會讓學生富有感情的來朗讀整篇課文,以達到對本文的情感昇華。 “學生——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樑就是教師。由教師來傳遞情感,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移情,抒情。學生在充滿情感的課堂教學中學會熱愛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課文學習的最後,我會讓同學們來賞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學們從中一起體會並感悟這篇散文,來感受荷花另一種靜謐的美。

  七、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的作用,為了更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荷花 聞 清香

  荷葉 舞蹈 蜻蜓 挨挨擠擠 像大圓盤

  八、作業設計: 1.流利的背誦課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會如何想呢,以此來寫幾段話。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4

  說教材

  《南轅北轍》是一則寓言故事,三年級學生對寓言已有初步瞭解。課文用對話形式敘述。人物的對話形象性很強。文體短小精悍,敘述生動,寓意深刻。教學重點:理解句意,讀懂《南轅北轍》的故事內容,體會其中的道理。“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一個人的行為與目的背道而馳,那麼他永遠不能達到目的。”我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課文,積累有關詞語,創設情景讓學生輕鬆總結寓意,繼續學習寫字。

  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A、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聯絡上下文及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的詞句,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含義。

  B、用“------雖然---------,可----------”說句話。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的質疑,理解能力

  B、能夠表演,再現課文情境

  3、情感目標

  做什麼事必須把方向搞正確,要聽從朋友善意的勸告。

  說設計思路:

  《南轅北轍》這篇課文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難以理解寓意。在教學過程,我把教學難點易化,淺引,疏導讓學生理解寓意,學有收穫。現在談談我的教學設計理念及做法:

  一、教給方法,自主識字

  獨立性是現代學習方式的核心。新教材著眼於學生的終生髮展。在教學中,我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學生升入第四學期,我不再把識字教學視為難點,可前已佈置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閱讀文章解決不認識的字,增強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課間騰出時間讓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和途徑,學生能借助漢字的構字規律,獨立識字。當學生讀音有錯誤時,我一般是讓同學評價和發現錯誤,共同改正。

  二、紮實教詞語注重積累

  課堂上,我緊緊抓住動態生成問題“那個去楚國的人非常固執”。引導他們把握課文的主線,進入到課文的情境,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反覆品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然後分角色朗讀和表演,把人物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放飛想象注重拓展

  想象是創新思維的翅膀。對留有空白的課文,我通常會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讓學生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的人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學生紛紛舉手,有話可說。文章深奧的寓意就在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中逐漸明確起來。

三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5

  教材分析

  《 山村的早晨》是一篇詩歌,描寫了山村早晨的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山村早晨的喜愛之情。優美、流暢的語言,嚴謹的結構,清楚的條理,又飽含著深情,是這篇課文的特點。教學中應引領學生走進其中去解讀,去品味,去領悟,去薰陶。

  教學目標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積累文章中的優美的語句。

  2、讀懂課文,想象畫面,完成讀、說、寫有機結合。

  3、在美的感受中陶冶情感,體會山村早晨的美麗景色。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山村早晨的美麗。完成讀說寫有機結合

  教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和“以讀代講法”。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極力烘托情感,讓孩子們在研討、合 作、反覆朗讀中感受早晨的美麗與希望,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關注人文”。

  學法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及認知水平,運用合作探究、品讀感悟的方法學習課文,讓學生在讀、思、議、寫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使其在樂於參與的情境中主動、自主、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本課採用兩課時教學,如下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播放課件:欣賞山村早晨)能說說你看完畫面的感受嗎?而後,引用古代詩人邵 雍 的詩自然的轉到:“那麼現代詩人蓋尚鐸筆下的山村的早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一句 話,拉近了孩子們與課文的情感距離,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

  (二)引導探究,讀中感悟

  1、初讀課文,質疑感知。

  學貴有疑,有了“解疑”的興趣、動機,才能產生主動探究的願望,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實踐。因此,在學生自由讀完課文後,引導他們想一想:“你覺得山村的早晨是什麼樣子的?”鼓勵學生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從而找到本文的中心詞“美麗、寧靜、充 滿 希望” (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所以在這一步驟重點指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