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熱門】

語文說課稿

語文說課稿【熱門】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記敘文,寫的是"我"去公園賞荷,陶醉於白荷花的丰姿神韻,與荷融為一體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標:

  1、透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網路資訊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透過自主探究、互動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2、透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物件分析

  1、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初步懂得欣賞詞句,本節課將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運用以往領悟的品讀詞句的方法欣賞本課遣詞造句的特點。

  2、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於實施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

  3、學生基本掌握文字輸入,上網瀏覽等計算機基礎,但熟練程度不一。因此更需發揚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教師將師生合作蒐集到的荷花相關資源虛擬成專題網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設有六個部分,分別為"走進課堂"、"增長見識"、"燦爛文化"、"荷花資源"、"線上測試"、"荷言荷語".這當中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也包括供學生課後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

  為了使語文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從學生素質的良好發展出發,努力把資訊科技素養的培養(如對語言資訊進行查詢、篩選、獲取、歸納、編輯的能力)與語文學科的任務(如大量讀書,品味詞句,情感薰陶,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最佳化課堂教學。"荷花小站"六個部分中,"走進課堂"部分集文字、圖片、影像、音樂於一體,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恰當的啟發,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對詞語的品味、感悟更立體、更豐富、更有個性化;"線上測試"則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說話、寫話結合起來,並可以透過網上論壇讓師生對寫話練習進行欣賞、評議、修改,有效地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餘的幾個部分為學生提供了網路大量的資訊資源,使教學不侷限在課本中,拓展了學生對荷花多角度、多層面的認識。

  教法設計:

  本文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情境教學理論為指導,採用了"情境、主動、互動、發展"的教學模式,藉助網路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及強大的互動功能創設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揚自主探索、互動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語言,激發情感,喚發想象,增強表達慾望,從而瞭解荷花,熱愛大自然,使語文素養和資訊素養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教學過程:

  (一)、網路匯入,設境激情:

  我們常說,兒童的情懷是一灣淺淺的小河,無風不起浪,無物不揚波。所以,新課伊始,我給學生送上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小河盪漾起來,是他們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種期盼的慾望,關注的心理。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潔,歷來被人尊稱為"花之君子".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讚美荷花的詩篇、畫幅數不勝數。而杭州西湖的麴院鳳荷則獨樹一幟、久負盛名。讓我們伴著美妙的《採蓮曲》,一起去荷花池邊欣賞荷花的美麗風姿,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懷著對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開啟"荷花資源"中的"荷花影片",欣賞荷花的美景。此時,學生的視覺、聽覺、想象、思維"多頻道運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調先有情",他們已深深陶醉在美侖美奐的境界裡,為領略課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當學生激情澎湃、歎為觀止的時刻,我引領孩子"走進課堂",盡情地、美美地讀一讀葉聖陶老爺爺的《荷花》一文,體會文中的荷花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並知道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寫了荷花形態各異的美。

  (三)、細讀與想象並行,領悟課文意境美

  在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及方法:初次在反覆美讀後,指導學生感情背誦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四)提供創造平臺,讓想象激情飛揚

  眾所周知,課文只是個例子。我在引導學生美讀成誦之後,帶領學生進入"線上測試".讓學生一邊觀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給婀娜多姿、萬紫千紅的荷花取上新穎別緻的名字,用優美的語句描繪荷花的迷人風韻。透過練習、交流、點評,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學習時空,豐富學習資源

  當課接近尾聲處,我讓學生自主瀏覽網站上的其他欄目,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習下節課作知識上的鋪墊。

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珍貴的教科書》是小學語文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主要記敘了在1947年保衛延安的戰爭中,延安小學的學生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堅持學習,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而獻出自己的生命,說明教科書的珍貴及當時學習環境的艱苦,體現了革命先輩對後代的殷切希望。

  課文以教科書為線索,以“珍貴”為核心,分“盼書”“取書”“護書”“激勵”四部分展開敘述。著重記敘了張指導員為保護教科書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生命的感人事蹟。語言生動感人,結構緊湊,感情強烈,讀後催人奮進。與課文第八自然段內容相配套的有一幅插圖,表現的是取到書時高興的往回走,更加突出了指導員為護書而犧牲時的壯烈。

  二、學情分析:

  本課涉及的內容為戰爭年代的事,學生對那段歷史不太瞭解,宜採用多種手段讓學生認識那段艱難的歲月,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透過本課的學習,應讓學生了解到在戰爭環境中學習的艱難,從而體會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應珍惜。

  三、教學目標:

  依據本單元的導讀重點“透過反覆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要求,結合該課文屬革命傳統教材,本身又包含著強烈的思想感情,確定的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學習邊讀邊畫邊想邊練,再把自己的感受、文章的感情讀出來。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了解戰爭環境中堅持學習的艱難,體會張指導員的捨身護書的犧牲精神,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學習生活。

  四、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文的內容距離學生的生活經驗較遠的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結合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理解為護書而犧牲的經過,體會教科書的“珍貴”;教學難點是:瞭解當時的背景,感受師生對書的渴望,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教學策略:

  課標指出:語文課要以人為本,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為體現這些新的理念,實現即定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以多種形式的自主讀書、合作探究為主的互動活動。還要結合訓練,在練習中促進感受悟,感受悟中結合訓練,必須兼顧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使之達到和諧統一。最後_朗讀,並結合自身感悟進行情感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主要教法:

  1、範例結合引導探索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精講、學生多練,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主要學法:

  1、主動學習法:舉出例子,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深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六、教學設計:

  課堂結構:複習匯入,質疑導向—合作探究,朗讀體驗,情感昇華—感受激勵,_延伸

  1、複習匯入,質疑導向

  課始,首先檢查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聽寫五個重點詞語(艱苦、渴望、振奮人心、爭先恐後、完整無缺),起到回顧課文內容的作用。接著是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三年級學生應按照一定的閱讀要求去完成讀文。邊讀邊思考為什麼說教科書是珍貴的。透過“教科書為什麼珍貴?”巧妙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直入中心,為學生體驗情感奠定了基礎。

  還要邊讀邊按照“背景”“事件”“影響”,讓學生練習自主分段。同時,三個主要詞的出現,讓學生一目瞭然,既鍛鍊了他們的分段能力,又初步理解課文順序和大概內容,方便後續的分析學習。

  2、合作探究,朗讀體驗,情感昇華

  首先,做好鋪墊,進入情境。以課件強烈的戰爭畫面和豐富的課件內容衝擊學生的視覺和心靈,使學生很快在情感上走近課文,激發他們學習的願望。

  其次,抓住重點讀,想象體會。這篇課文中有些詞語並不深奧,表面意思也不難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尋味,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引導學生進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體會其用詞的準確性和精神實質。(根據課文第一段內容填空)練習題:“沒有(),就();”用“最困難的是沒有書”和文中的三個困難句作比較,突出句中的“最”字,讓學生了解在戰爭環境中能得到一本教科書是十分困難的,從而體會到教科書是十分珍貴的這一教學難點,也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用詞的準確性。這些潛移默化地引導,讓學生逐步學會抓住關鍵詞讀書。

  接著引導感悟讀。“找一找、畫一畫”,讓學生抓重點詞、句如“振奮人心”“爭先恐後”“節省”“完整無缺”“叨唸”等詞的理解與感受後,_朗讀。使學生一步步明白了因為這些書不但是在條件極其艱苦的情況下,孩子們是非常渴望的所以珍貴,而且印書用的紙是在毛主席的關懷下,從黨中央印檔案的紙中節省出來的顯得珍貴,更是張指導員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真切地感受到了書的珍貴。如本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那捆書完整無缺地壓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鮮血染紅了。”比較:書被“壓”在下面——指導員的血肉之軀在上面;書“完整無缺”——指導員卻身負重傷。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到指導員的捨身護書。還有就是張指導員身負重傷,醒來後說的第一句話,生命垂危時最惦記的,這些都說明在危險出現的一剎那,張指導員置個人生死於不顧,想到的是保護那捆教科書,在他看來,書比他的生命更寶貴。

  最後想象補充讀。透過文字中的插圖及對文字中多次出現的省略號的理解,激發學生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及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滲透讀書方法。還注意各種動畫練習題,讓學習不再枯燥,變成有趣的活動,這樣學生會更生動的學會本課重點。比如本文重點段中運用的省略號,一共有八個,每個用法都不同,我加上了連線動畫配以音樂、掌聲,讓學習更富有童趣,也對本文的標點進行了理解。

  3、感受激勵,_延伸,

  透過上面省略號的練習,引出指導員的話“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完成:

  (1)省略號表指導員的話沒有說完就犧牲了,你們知道他要說的是什麼嗎?

  (2)讓我們把指導的話深深地記在心裡,醞釀好情緒,一齊來讀一讀最後一段。

  (3)小結,朗讀課題:教科書上凝聚著前輩的鮮血,也寄託著他們對後代的期望。所以這書是特別--珍貴的!齊讀標題。

  (4)拓展結課:讀了這捆珍貴的教科書的故事,你覺得孩子們拿到帶血的書會怎麼說?怎麼做?而這些又讓你想到了什麼?

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裡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透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2、隨文識字11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透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三、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11個字,會寫4個字

  (二)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透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四、教師教法

  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五、學生學法

  讓學生透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透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六、教學程式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透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透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透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透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透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八、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為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

  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九、板書及習題設計

  1、板書:

  畫

  遠 山 有色

  近 水 無聲

  去 花 還在

  來 鳥 不驚

  2、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語文說課稿4

  說教材

  《雨點》是小學語文蘇教版第二冊第二單元中的第二課,內容包括一首詩歌,4幅插圖,9個生字,4個部首。全詩共八行,四句,句式整齊,韻律優美。第一句抓住“池塘”裡水波平靜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裡“睡覺”;第二句抓住“小溪”潺潺流水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裡“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騰不息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裡“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波濤洶湧的特點,寫雨點在那裡“跳躍”。用4個擬人化的詞語生動地描繪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裡的不同動態。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淺顯易懂,十分適合採用隨課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因此我這樣安排本課的2

  課時任務,在第一課時中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隨課文學習生字;第二課時鞏固全文,加強背誦以及進行拓展練習。今天我主要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制訂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正確書寫。認識新偏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透過雨點的動態變化過程來認識它們的特點。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雨點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動態。

  瞭解它們的特點是本課的難點。教師要藉助多媒體或圖片演示,緊扣字句,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把觀察、想象、朗讀有機結合,感受意境之美、語言文字之美。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多媒體課件,詞語卡片以及生字卡片。

  說教法學法

  一、情境創設法

  語文課堂在於一個“情”字,課堂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其成為真正的主人,必須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因此根據本課富有兒童情趣,詩中有畫,語言生動想象的特點,我利用板畫和講故事的方法匯入新課,並創設了“跟小雨點去旅行”的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憑藉生動的形象給形式帶來快樂的體驗,使學生展開積極的想象,活躍思維。

  二、動作表演法

  根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讓學生自己成為旅行的小雨點,在池塘裡睡睡覺,在小溪了散散步,在江河裡跑一跑,在海洋裡跳一跳,以演促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一方面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豐富對語言文字的感受。

  說教學過程

  一)、板畫故事匯入

  1、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什麼呀?(雲)

  那你們知道雲媽媽的孩子是誰嗎?考考小朋友自然知識。

  板書:雨點

  2、對啊,小雨點平時就藏在雲媽媽的懷抱裡呢。

  這天,雲媽媽對小雨點們說:“孩子們,你們已經長大了,要自己到外面的美歷史界去看一看了。”於是小雨點們紛紛離開媽媽的懷抱,去作一次美妙的旅行了,(演示雨點落下來的畫面)教學“落”

  3、小雨點從天空落下來,它們究竟落進了哪些地方呢?(板貼:落進)

  今天我們就跟小雨點們去旅行一番吧!(齊讀課題)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興趣。由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畫和講故事的方法匯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之在上課開始就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了。

  二)、初讀感知

  1、老師送給你們兩個小問號,請小朋友們帶著這兩個小問號來讀課文:

  ① 小雨點究竟落進了哪些地方? 副板書:哪裡?

  ② 它們在那些地方幹什麼? 幹什麼?

  2、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詞語讀連貫,邊讀邊思考這兩個小問題。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誰來把你找到的答案用讀句子的方法告訴我們?

  誰能用一句話就能把小雨點去過的地方說清楚呢?出示:“雨點落進_____、_____、_____和_____裡。”(指名說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應該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讀通課文。在讀書時,我以送問號的形式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讀有所依,讀有所思,讀書有目標。因為課文句式整齊,琅琅上口,因此檢查時也是以朗讀回答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積累感悟,最後的連起來說則時鍛鍊學生的說話能力。

  三)、精讀課文

  (一)去了那麼多地方,小雨點肯定很開心。現在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從天而降的小雨點,把剛才讀準的詞放進課文中,細細讀一讀,邊讀邊想,如果你是小雨點,你最想去哪裡旅行呢?為什麼呀?過會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在初讀過後,學生大體瞭解了課文的大概之後,再請學生讀書,並提出精讀的要求,讓學生在集體理解之前,先進行個人的解讀感悟,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直接與文字對話。

  (二)集體討論,精讀品味

  1.精讀第一句

  (1)你去池塘裡做什麼?(睡覺)讀詞語,板貼。識記“睡”

  (2)你為什麼想到小池塘來睡覺?

  引導學生想象池塘的水是怎樣的:池塘的水很平靜,看上去一動也不動,周圍很安靜,整個池塘好象在睡覺,小雨點落進池塘,就能在裡面美美地睡上一覺了。

  師結:是啊,小池塘這麼安靜,真是個睡覺休息的好地方,想來小池塘睡覺的小雨點來讀一讀?

  (3)指導讀好第一句:想象畫面,小池塘那麼安靜,小雨點落進去的時候也要怎樣?(輕輕地)對,不要打破平靜,該怎麼讀好呢?(指名)啊,落進池塘的小雨點可真不少啊!

  在想象中讀是讀書的一個重要方法,這三個小問題讓學生由關鍵詞來想象池水畫面,繼而扮演角色,入情入境,真正讀出感情。

  2、精讀二、三、四句

  ① 採訪一下到小溪裡去的雨點。你到小溪裡看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小溪的水在緩緩地流,就像在散步。散步的心情怎麼樣?指導朗讀。哪個小雨點正在愉快地散步?給我們讀一讀,讀出你的好心情。

  ②落進江河的小雨點,你們又在江河裡做什麼呀?(讀句子)怎樣奔跑?(做動作)看動畫,小雨點的步子怎麼樣?

  這些小雨點來告訴我們:為什麼一進江河裡,你就要奔跑呢?(仔細觀察江河裡的水)請生說:江河的水流得很快,河水奔騰向前,小雨點落進江河,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它向前跑去。

  ③ 到海洋裡旅行的小雨點給我們談談感受。

  海洋裡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波濤洶湧,巨浪翻滾,浪花飛濺)

  到海洋裡去的小雨點會怎麼樣呢?聯絡詞語想象:巨浪,波濤把小雨點一次次拋到空中,小雨點呢?也藉著它們的力量在浪尖上跳來跳去,文中用了哪個詞?(跳躍)讀詞語,找規律:“跳躍”要用腳,所以是足字旁。

  在精讀四句句子時,我以引導性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為什麼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變化,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把這種不同用朗讀的方式表現出來,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讀課文,在讀中認識、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直接深入地與文字對話,達到共鳴,昇華感情。同時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生字,讀懂了詞語,達到以讀解詞的目的。

  四)、鞏固複習

  1、依次出示四幅圖,讓學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

  2、在各個地方,小雨點在幹什麼?

  回答之後,請生選擇正確的生字字號,同時教學生字的字形注意點,偏旁結構等。

  3、在教學同時板貼圖畫(隨意)和生字(按學生報的字號),讓學生髮現怎樣才是正確的順序,糾正之後看板書試背。

  鞏固複習是這堂課的重要環節,它起到複習課文內容,鞏固生字學習的重要作用。在這一環節中,我讓看圖和識字融為一體,看圖的同時檢驗學生對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認識,選擇生字則是檢驗對字形的掌握,糾正順序則是檢驗對課文內容的熟記程度,同時發揮板書指導背誦的功能。

  五)、生字指導

  今天,我們跟著小雨點在池塘裡(睡覺),在小溪裡(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裡(跳躍),你們開心嗎?最後,讓我們開開心心學幾個生字吧。

  1.出示生字,識記字形

  2.注意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請生說注意點,師範寫。

  3.生書空,給生字找朋友。

  4.生描紅練習,師巡視,提醒注意寫字的正確姿勢。

  寫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之一,引導學生分析每個字的筆畫、筆順、結構是非常重要的。課標中明確1—2年級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是“喜歡寫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細緻分析每個字的筆順、筆畫、結構,為今後的自主識字打下紮實的基礎。在學生書寫時加強巡視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說板書設計

  雨點

  落進

  池塘圖 小溪圖 江河圖 海洋圖

  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語文說課稿5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課《母雞》。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後半部分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的情感由討厭轉為尊敬。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3、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四、課時安排

  本課為略讀課文,課時安排為1課時。

  五、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

  教學時,從老舍的《貓》入手,讓學生回憶老舍筆下的貓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再引出課題《母雞》。

  (二)初讀課文

  一讀:想主要內容。

  二讀:圈畫生字,難詞。

  小組合作學習字詞,並全班交流。

  三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讀:指名讀,檢查讀書情況。

  (三)細讀課文,感悟文意

  在理解課文時,我從“導讀”入手,梳理出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問題。那就是1作者筆下的母雞是什麼樣子的?畫出問中的相關詞句,並在書的邊白處寫上你的體會。2比較《貓》和《母雞》兩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課文。這樣教學設計的目的是,使學生會梳理問題,透過自主讀書,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和理解能力。在交流時抓住兩方面引導學生體會,一是母雞的討厭,表現在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拼命炫耀三個方面,二是母雞的可愛,表現在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幾個方面,使學生的感情由喜歡昇華到尊敬,和作者產生共鳴。最後全班同學交流《貓》《母雞》兩篇文章寫法的特點,感受作者在表現小動物特點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四)在學習完課文的基礎上,最後向學生推薦三篇文章,分別是屠格涅夫的《麻雀》,列那夫的《母雞》。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旨在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本文第1、2節簡要介紹了墨爾本的輕軌列車的車況及人們文明乘車的表現。第3、4、5、6節生動地敘述了我們在一次乘坐墨爾本的輕軌列車時,熱心的.澳大利亞人民自發地用“人造屏障”幫助我們化解了小外孫的“撒尿危機”的事情。第5節集中描寫了列車上的素不相識的澳洲人是怎樣幫助我們的,主要寫了一位金髮女郎把新買的餅乾從聽子裡取出,把空聽子給孩子撒尿;一位蓄著絡腮鬍子的長者發動了十幾位乘客,在車廂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讓小外孫站在“屏障”裡撒尿。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相當大的識字量,基本具備了自學字詞的能力。他們也初步養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部分學生能熟練地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工具書來理解詞語。在本課的詞語學習上,可引導學生學習用同義詞替換的方法或聯絡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在學生們大多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重點引導理解重點句上。教師可透過語言訓練強化練習,最終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不僅僅是從內容到內容,而落到思維的訓練,語言的內化,情感的認同。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語言訓練的契機,可透過抓關鍵詞複述課文片斷、展開合理想象創造性地複述課文重點部分,讓更多的學生進行語言實踐能力的鍛鍊。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積累詞語“舒適快捷、座無虛席、扶老攜幼、閉目養神、竊竊私語、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騷動、眾目睽睽、不諳”等詞語的意思。

  “肆虐(nüè)、緩(huǎn)兵之計、眾目睽(kuí)睽、人造屏(píng)障”中的帶點字的讀音要充分關注,尤其是“虐”的拼音要提醒學生注意,“ü”上的兩點在這個音節中不能去掉,幫助複習拼音知識。這幾個字都比較容易寫錯,教學時應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另外要指導學生透過查字典瞭解這些字的意思,然後再聯絡課文的具體內容說說這些詞語在文中的意思。這些詞語可以先佈置學生預習,教學時,結合與閱讀教學的內容有機的正音、辨形、析意,將閱讀教學與字詞教學有機整合。

  目標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覆述課文講述的這個動人的故事。

  教學中,應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將課文3、4、5、6節的內容複述出來。為幫助學生複述課文,在學生自讀課文後,教師可以將“肆虐、緩兵之計、面紅耳赤、急中生智、眾目睽睽、人造屏障”這幾個詞語板書,然後讓學生在複述課文時要用上這些詞語,教師要注意聽清學生是否用上這些詞語,用得是否合適。學生可以簡要地複述課文,也可以詳細地複述課文,在練習時不必強求,但都必須用上前面出示的這些詞語,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進行復述是複述課文的一個好方法。最後,讓學生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想象進行口頭複述的訓練,是學生對課文情節的再創造,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同時又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

  目標三:能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民的熱情和文明。

  從課文第1、2節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亞人有著良好的公民意識,都能很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在著重訓練學生複述課文相關內容後,應組織學生交流讀文後對澳大利亞又有了哪些新的瞭解。從而更深入地感受澳洲人的文明素養高。

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筍芽兒》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這一課是第一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春天裡的發現,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在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運用朗讀技巧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培養他們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有了前兩課的訓練,加上這一課內容豐富有趣,貼近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生動優美,情感基調較易定位,所以,在課堂上,我著重引導學生讀課文,讓學生在充滿感情的朗讀中領悟內容、體會情感、品味美感,做到朗讀與感悟交融,為第4課以及第二單元的學習打好基礎。

  為領會編者的意圖,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筍芽兒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對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初讀、精讀、賞讀、分角色朗讀等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多想、讀懂課文”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朗讀,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激發學生讀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揉、漆、辮、”的識記,“喊、筍、喚”的書寫。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並從中體會到筍芽兒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關心和愛護,學習筍芽兒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說學情:

  學生透過前面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識字、閱讀能力,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學生具有好奇,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對童話故事興趣濃厚。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要重視學生的個人閱讀感受,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說教法與學法

  《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我確定了以下教法與學法。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透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

  2、根據低年級兒童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抽象思維弱,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3、創設情境,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讀,如:初讀、精讀、賞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等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而最佳化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學準備:我透過PPT課件展示筍芽兒、竹子的圖片,使學生直觀瞭解筍芽兒與竹子。透過情境朗讀,為學生的感情朗讀作示範。

  四、說教學程式

  我結合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本課安排為兩課時,本課教學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學會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文。第二課時學寫6個生字,指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在讀中體會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今天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節課教學,我將分 環節來完成。(一)複習舊知,情境匯入。(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三)角色表演,體會情感。(四)指導寫字,積累語言。(五)放飛心靈,走出課堂。六、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一)複習舊知,情境匯入。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第3課筍芽兒,認識了14個生字,你們還記得它們嗎?課件出示:本課的生字,生詞,指名學生讀一讀。

  然後要複習的是: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師:板畫:筍芽兒。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鞏固本課的生字,回顧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作準備。】

  播放課件,師導語:小小的筍芽兒不到兩個月就能長成又高又直的竹子,多麼奇妙啊,想知道筍芽兒是怎麼一天天長大的嗎?

  【著名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曾經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的圖畫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我利用課件出示筍芽兒和竹子的圖片匯入課文,有助於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創設一個直觀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好奇地進入文字角色。】

  (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激發情感、培養語感。】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讀文,啟發思考:

  指名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

  誰呼喚筍芽兒?是怎樣呼喚筍芽兒的?用“——”畫出有關句子,筍芽兒聽了是怎樣表現的?用“~~~”劃出有關句子,並用“○”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這樣,很快就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⑵反饋

  ①隨學生回答,板書:春雨呼喚

  ②相機做朗讀指導,如低聲的說,說明語氣要輕柔,給人“潤物細無聲”的感覺。筍芽的話可讓學生做做動作讀。

  ③說一說對動詞的理解:揉、伸,做動作理解,說一說體會到什麼?

  ⑶角色表演,配樂誦讀

  ⑷小結學習方法:讀——畫——議——讀。

  【學後對學習方法的總結,使學生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並應用這種方法進行下面的學習,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

  2、學習第三至七自然段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畫一畫,小組內可交流。

  【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⑵反饋

  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誰幫助了筍芽兒,筍芽生長的過程。

  重點引導第六段

  如:筍芽兒鑽出地面看到了什麼?省略號說明什麼?你能說說筍芽兒還看到了什麼?那些句子寫出了筍芽兒很高興?

  (3)朗讀指導

  在指導讀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邊說邊讀,教師相機指導。

  3、感情朗讀全文,形成對課文的整體印象。

  (1)播放情境朗讀,讓學生注意聽一聽範讀中的語氣,以及聲音的高低,停頓等。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學生的感情朗讀作示範,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讀後,讓大家評一評讀的好的地方,如果認為哪句讀的不夠好,就讓這個學生或其他學生為大家作示範。

  【透過聽、練、聽、評之後,孩子們的朗讀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角色表演,體會情感。

  【低年級學生入學前接觸的多是口語,語言很不規範,他們更需要積累更多的書面語言,從而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形成語文素養,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像《筍芽兒》這樣文字優美的文章最適合學生積累。】因此,在學生充分的朗讀之後,我這樣說:“孩子們,筍芽兒多可愛啊!現在讓我們走進竹林,當一棵棵小筍芽兒,來體驗筍芽兒成長的快樂吧!”這時,教師播放課件,讓孩子們看著課件,帶著表情,加上動作,邊說邊演。(教師和學生邊說邊演)

  課本劇表演:

  小組內合作,指名前面表演。

  師:你們表演得太精彩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看了這段表演,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生:筍芽兒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別人的幫助,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師:是的,成長的路上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得到別人的幫助你會成長,但最主要的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筍芽兒在這麼多人的幫助關愛下,自己努力長大。

  (師板書:奮發向上)

  【德國有位學者有過一個精闢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嚥。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餚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於知識,猶如湯之於鹽。鹽需融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這一環節將語言融入到美麗的景色中,讓孩子們在情中演,在動中背,陶冶了情操,有效地積累了語言,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不露痕跡地突破了本課難點。】

  (四)指導寫字,積累語言。

  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要寫的字。生讀一讀,組詞。

  2、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特點。說一說你要提醒同學什麼?

  3、教師範寫:轟,邊寫邊提醒學生注意,這個字上窄下寬,這樣字更穩定,下面的兩個雙字一定要把上面的車字托住。

  喊:口字旁位置要偏上,不要寫得太大。要先寫裡面的一、口,後與斜鉤,撇,點。

  4、生看後抄寫生字,學生寫字前,我強調,寫字姿勢。師:巡視,個別指導。

  5、評一評:學生透過小組內欣賞與互評,評出“小小書法家”。

  【這一環節,我引導學生髮現生字的構字規律,進一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透過評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提高了寫字質量。】

  課堂練習

  2、完成課後練習“找找抄抄”。

  (1)自主完成練習。

  (2)同桌交流。

  【透過合作的形式完成課後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累更多的美句。】

  (五)放飛心靈,走出課堂。

  師:孩子們,你們真像小筍芽兒!努力!上進!課堂上表現多積極啊!老師愛你們!謝謝你們!

  師:孩子們,在你們成長的過程中,也得到過許多人的幫助,能不能向同學們說一說,都有誰幫助過你成長啊?

  師:是的,我們也一樣,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親人的呵護、老師的關心,同學的鼓勵。面對別人的幫助,我們要心存感激,學會感恩。

  【透過談話,使學生感受到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周圍人的關愛,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孩子們的情感就是在這樣的問號中被激盪,不斷昇華。】

  (六)積累語言,課外實踐。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能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因此,在課後,我設計了以下兩項實踐活動。

  1、摘抄課外讀物中描寫美好春光的詞語和句子,熟讀成誦。

  2、畫筍芽兒或竹子的畫或編一條有關筍芽兒的謎語。

  師:孩子們,你們真像小筍芽兒!努力!上進!課堂上表現多積極啊!老師愛你們!謝謝你們!孩子們,筍芽兒長大以後的故事呢,還有很多,很多,如果你還有興趣,請在課下多收集這方面的知識,你會知道得更多。

  五、說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針對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喚,以及筍芽兒成長過程,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語文說課稿8

  孩子們童稚的心靈是一個詩的國度,他們那一句句自然而然流淌出來的未經雕琢的語言就是世界上最純、最美的詩句。《眼睛》是湘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極富兒童情趣的小詩。它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生動,韻律和諧優美。如何把握兒童情趣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進而發展他們的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張揚他們的個性,讓詩情畫意始終縈繞在課堂,讓“活化語文”實實在在地體現在課堂是備課時思考的一個重點。

  一、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整個過程為 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在“情趣”中觸動學生的心絃,開啟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將純淨的目光投向美麗的大自然,投向美好的生活,從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出一股清泉,讓純真的語言化為盎然的詩句洋溢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在音樂、畫面、詩歌這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心靈和情感的薰陶而提升。在這種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為這堂課的重點,“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二、教學設計

  1、初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本課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VCD,播放“課文朗讀”,聲情並茂的範讀,螢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使課文內容形象化,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聆聽範讀的同時觀看圖象,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

  2、自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3、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①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教學本課,我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讀給大家聽。

  根據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相應的詩句及畫面,螢幕上可愛的露珠長在小草的臉上,星星在天空中眨著眼,天黑了,燈塔媽媽睡不著,睜著眼,看看有沒有還沒回家的船寶寶,它們給學生以強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動聽的背景音樂,讓他們對文中的詩句有了直觀的形象認識,感受到每一句詩都有一幅美麗的,身臨其境的感覺油然而生。

  孩子們邊看邊自發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讚歎:“真美啊!”抓住這個契機,我讓學生把自己變成了可愛的小露珠,問學生:“你高興嗎?你想怎麼說?想怎麼做?”孩子們笑著,跳著,欣喜地說:“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時我引導學生聯想如果這可愛的露珠長在花兒的臉上,那它就是花兒的 ,如果露珠長在樹葉的臉上,那它就是樹葉的 。緊接著,我使用了激揚學生靈動的評價語:“開心地說吧!”“這麼多可愛的小露珠,我們一起歡呼吧!”這些話語,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的創造性被激發,心靈得以解放,此時,整個教室洋溢著濃濃的“詩意”。

  ②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我安排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表演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自己同詩歌領悟到的內容與情感,透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表達出來。這是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孩子們搖身一變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燈塔,有的學生在搖頭晃腦地讀,有的學生手舞足蹈地讀,課堂上書聲琅琅。

  此刻,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已經能夠衝出老師的翅膀,自由地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啦!

  ③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語文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認識,我透過多媒體VCD,向學生展示了與詩歌有關的大量的圖片,孩子們觀看時神情專注,不時發出驚歎。這些學習資源,使學生對詩歌有了更多的瞭解,也積累有相關的知識和資訊。

  《語文課程標準》更提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於是,我在教學該課的最後,安排了創作新的小詩這一環節,為此,學生非常感興趣,開始我試著用課文中的這個句式作了兩句詩,把它藏在畫裡了,我播放多媒體VCD中的畫面,讓聰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詩句,接著讓他們自己創作,他們的作品充滿了奇思妙想:如“螢火蟲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蟲是樹葉的眼睛。”“雨點是雲兒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們是祖國的眼睛。”這是多麼童真的想象,多麼獨特的情感體驗啊,讓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的那顆聰慧而靈動的心。

  教學本課,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動精彩的教學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幾點體會

  1、運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中的許多事物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用傳統教學法,把書本知識透過死記硬背塞給學生,根本激不起學生興趣和求知慾。本堂課我就是透過播放多媒體VCD中的資源,展示生動的畫面,播放出優美、動作的錄音,再現了語文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充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的情緒被感化,迅速進入內容氛圍,因此學生知識學得快記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體VCD教學,有利於突破教學的重點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全新的教學意境,可以將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把靜態的圖文變成動態的畫面,使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果。為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朗讀課文,播放了多媒體VCD中的“朗讀指導”。那語言標準、富有感情的課文朗讀,而且還有語言升降調和重音、停頓等提示符號,讓學生邊看邊聽邊體驗和模仿,當學生的情弦被撥動起來後,對課文具體而真切的美感體驗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體VCD

  多媒體VCD具有傳統的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作用,本節課我運用《教學資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資料,影片圖象,以高密度、高質量、高速度地向學生提供了視聽資訊,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擴大視野,激發了學生的靈感。我鼓勵學生自己創作小詩,學生們在輕鬆自如、和諧愉悅的氣氛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暢所欲言,既鑽進課文“入境”,又跳出課文“出境”。不僅激發學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跡的進行了語言訓練,在此基礎上孩子們創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詩。

  因此,多媒體作為一種現代化教育技術走進課堂,是深受學生歡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廣大教師重視並開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現代教育技術給新課程注入了新活力,讓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藉助和科學使用這一重要手段,給語文教學和其他所有學科的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語文說課稿9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把握教材聯絡,深入領悟教材 《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範文,在本組教材中佔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

  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並理解句子中把什麼比做什麼。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並體會思想感情;瞭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 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鑑,具體生動的影象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收穫。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 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覆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透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絡,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裡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麼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最佳化教學程式 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 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影,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後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並嘗試著在旁邊註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 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 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後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穫。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 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裡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麼比作什麼。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 本堂課,我重點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語文說課稿10

  【說教材《雷雨》是一篇描寫大自然景物的文章。本課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運用以小組探究活動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創設直觀的課文情景,多形式讀文,讓學生透過自由讀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特點。

  目標是:

  1、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觀察雷雨這一自然現象。

  【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本課的預設中,透過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將文字的學習和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感悟語言,體驗情感,發展個性。

  【說過程】

  第一步“談話交流,激發興趣。”學生們都曾經歷過雷雨時節,經歷過大自然中的各種天氣。這些畫面,這些意境,都沉睡在他們心中。只要我們去啟用,去運用,它就能成為解化和接納課文語言的精神同化點。在開始激趣匯入時,我以談話的方式讓學生們聯絡生活說一說自己看到的雨的特點,孩子們由於對雨非常的瞭解,所以積極性特別的高,說的也非常的好。這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喚醒學生對以往感知的回憶,喚醒學生心中沉睡的生活,從而進入課文中雷雨前的特定情境,使豐富的感知成為學生體會課文的基礎。在這步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採用這種追憶式匯入,是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七八歲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透過這種輕鬆簡單的談話,激發學生的興趣,直觀地感受課文內容。然後再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的朗讀課文,這時,孩子們沒有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他們有的站在講臺上讀,有的站在窗戶邊讀,有的找小夥伴一起讀……充分體現了孩子們的個性。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渴求。

  第二步“小組合作,自主識字。”鼓勵學生互相合作,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如:藉助拼音、字形分析、組詞……將識字和積累語言、發展思維結合起來,提高識字效率,培養識字能力。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體會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膽大的孩子帶動膽小的孩子,利用“聽、評、說”等方式在小組內進行互動。這種方式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等的、友好的、互助的學習交流舞臺。

  第三步“聯絡生活,發展思維。”低年級學生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聯絡生活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可感的畫面,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為此,我利用生動的朗讀讓孩子們邊聽、邊想像,再來找一找,說一說,“作者圍繞雷雨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寫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景象的?”讓學生反覆品讀課文,再來感悟雷雨前烏雲、葉子、蟬、大風、蜘蛛、閃電、雷聲是怎樣的?感知後再讀課文,學生就能憑藉作品語言,去神遊自然美景,去聆聽狂風暴雨。最後充分的理解文字。

  遺憾的是,學生的朗讀沒有指導到位,對課文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另外,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

語文說課稿11

  《荷花》是省編義務教材第6冊第6單元的第2篇課文。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透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

  本單元訓練重點是:讀懂一段話,初步學會用“誰幹什麼”、“怎麼樣”的句式,說說自然段主要意思。這是在第2單元“讀懂總起分述的一段話”、第5單元“讀懂用並列關係寫的一段話”和第5單元“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一段話”的基礎上,對段的閱讀理解提出了進一步要求,從而為四、五年級概括邏輯段段意打下基礎。透過前一篇課文教學,學生初步學會用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則對此進行復習、鞏固。

  根據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語文基礎知識方面: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0個新詞語意思。培養學生能力方面: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能背誦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瞭解荷花的美麗,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為了順利達成目標,我分2課時進行教學:第1課時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學會生字新詞和1至3自然段。第2課時學習4、5自然段,背誦2、4自然段,總結全文。

  下面,我著重講第1課時的教學。

  教學目標:1.能正確讀寫生字,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等詞語意思;2.學習1—3自然段,能用“誰”、“怎麼樣”或“幹什麼”的句式說說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讀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重點: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學難點:感受荷花的美。

  說教法: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透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才有鑑別”,透過比較、推敲,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設計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匯入

  1.出示《荷花》插圖,請學生談談有關荷花的知識和看荷花的感受,喚起對荷花美的回憶,談話後揭示課題。

  2.揭示目標。課始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聽錄音以後思考:荷花美在哪裡?課文怎樣寫荷花的美?

  (2)劃出生字新詞。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情況,並當堂反饋矯正。

  三、細讀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體地寫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學習,這段具體而生動地展現了荷花的形狀美,學生最感興趣,所以我就採用“直奔重點段”的方法。這一段教學的著力點是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並能有滋有味地讀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個學生做。其餘學生在作業紙上填寫這段的總起句和具體寫荷花三句話中的重點詞。在利用投影進行反饋矯正後,抓住具體寫荷花的三句話,進行教學。這樣先學後導,導練結合,有利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這三句話的教學我分三步走:1.讓學生在掛圖上批出三個句子所寫的相對應的荷花。2.引導學生把這三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有的剛開,有的全開了,有的將要開。並拿它與課文原句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讀,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把它讀得很美很美呢?”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指名讀、評讀。

  在教學完這三句話後,引導學生抓住寫荷花特點的詞語教學寫荷葉的句子,透過看圖,指導有感情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而“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進行教學的,教師在掛圖上直觀演示後,讓學生給“冒”字換個詞,理解“冒”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從“冒”字你體會到什麼?緊接著又抓住“冒”練習有感情朗讀。

  最後,讓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想象相應畫面。

  四、學習第三段

  在第二段讀出美的基礎上。第三段的著力點是根據有關句子想象美、表達美,使美感進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圖想象,寫話: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有的____。還有的_____。(1)小小組討論,再寫下來;(2)指名說,集體評議。

  課文中沒有對“姿勢”進行具體描寫,這樣的教學設計,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對第二自然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2.指圖引讀這一段最後兩句話。

  3.要求學生輕聲讀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補充完整,說說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為什麼會去看荷花呢?”這一問題匯入第一自然段學習。這一段較簡單,只有2句話,所以只要求學生輕聲讀課文後,用“誰”、“怎麼樣”或“幹什麼”的句式說說這一段主要意思,從而落實本單元訓練重點。

  六、總結全文

  引導學生從學法、課文內容等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總結。

  七、測試

  透過測試練習,當堂反饋、矯正,能夠減少學生學習中的誤積累,使學生真正達到目標。

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畫風》是小學語文第四冊第四單元第十五課,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小朋友在一起動腦筋,把無形的風生動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人物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善於觀察,善於合作,多動腦筋,敢於創新。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和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風與事物的關係,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動腦、敢於創新的精神。

  本課的重點是:①會認丹、藝等6個生字②指導學生朗讀。難點是:領悟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創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說教法、學法:

  1、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

  2、創設情景,聯絡實際

  3、自主合作,讓學生參與其中

  4、以讀為本,加強讀本實踐。

  三、說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直觀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立足點和突破口,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主要任務,聽說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源於文中,超越文字,充分利用文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改的核心。因此本課應“以讀為本”,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啟發。

  四、說教學過程:

  ㈠猜謎揭題

  1、出示謎語:看不見它的身子,摸不著它的影子,有時它抖動樹枝,有時它推倒房子。謎底是風。

  2、風看不見,摸不著,能畫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就學習15課《畫風》

  3、板書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用猜謎語匯入新課,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質疑課題,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㈡初讀識字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標上自然段,給不認識的字注音。

  2、老師讀後問老師讀的怎麼樣?敢跟老師比一比嗎?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老師把這課的生字寶寶請出來了,你們認識嗎?

  4、出示宋、濤、陳、丹、趙、藝、顯,我們班誰的名字裡有這些字?

  我先範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了讀書的方法,讓學生和老師賽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了寬鬆的學習氛圍,本課的生字大多是人名。我問學生我們班誰的名字裡有這些字?讓學生聯絡實際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㈢精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用一句話概括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他們三人是怎麼畫風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我隨機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

  3、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麼?你是從文中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4、我們應該用什麼語氣讀這句話?5、(不範讀、賽讀)想分角色讀課文嗎?

  新課標要求二年級學生要喜歡閱讀,學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本環節我克服了乏味的串講,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在讀中解決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畫出簡筆畫,這樣圖文並茂,再加上老師的鼓勵,透過賽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㈣拓展延伸

  三位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出來,風能以詩的形式吟誦出來嗎?大家背的古詩可真不少,如果讓你來畫風,你打算怎麼畫?展開想象的翅膀動手畫吧!只要大家開動腦筋,敢於創新,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此環節讓學生背有關風的詩,讓學生畫風,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想象的空間,發展了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動腦筋、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

  ㈤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圖文並茂、直觀有趣,讓人一目瞭然,符合低年級的特點。

語文說課稿13

  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魯迅先生寫於1925年1月24日的《風箏》。

  一、說教材——突現親情,把握重點難點

  在對《風箏》進行文字解讀時,本套教科書副主編顧之川的一番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出示)

  親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搖籃。濃濃親情,動人心絃;天倫之樂,其樂融融。在溫馨與和美中有親情,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風箏》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風箏》是一篇思想內涵很深邃的,由於人生經歷、文學修養和時代的不同,不同的讀者對它的主題有著不同的解讀。教師對文字的解讀有他自己的理解,學生也有自己的解讀,教師應該肯定、尊重學生的理解。我覺得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應注重現在的學生本身的認識能力和情感體驗,父母之愛、同學之情等等易於引起學生的共鳴,所以我們首先要抓住親情這一角度,找準文字與學生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去閱讀、去理解、去領悟。本文中“我”和弟弟之間少年時代的衝突和誤解,中年時代的自省和忘卻,可以突現出一種親情,“我”和弟弟有兩顆美麗的心靈:一個嚴於自責,懇求寬恕自己的過失;一個幼稚純真,全然忘卻別人的錯處。弟弟忘卻“我”的不好,這種寬以待人的作法,對現在的學生有較好的教育作用;“我”對自己的毫不留情的解剖,這種嚴以待己的作法對學生而言也未嘗不是一種教育。而兄弟間的親情是很值得我們探究與回味的。

  在對親情理解之後,學生能較為容易地體會出作者嚴於解剖自己的精神;由少年時衝突的出現我們也能夠認識到封建教育思想對兒童天性的扼殺;由中年時“我”不幸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可以啟發人們用科學來改變人們的思想。

  這樣我們對這篇的理解就不是隻從一個角度去解讀,而是用多角度、多層面地解讀。有利於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

  由此,我對本文的知識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教學重難點作出以下設計:

  知識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為語文教學的根本,不讀不為語文)

  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  情感價值目標:

  1、在衝突與誤解中感悟親情。

  2、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在閱讀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學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重點:訓練閱讀能力,概括內容;初步學  教學難點:體會蘊含於字裡行間的濃濃親情;借鑑本文在矛盾衝突中鋪設親情的寫法。

  二、說教法——結合學生,優選教學方法

  我一直覺得文字是我們從事教學時的根本,一切應以文字為基礎,多媒體等的運用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因此應該指導學生在反覆閱讀中體味作者的情感變化,同時,應該認識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期待、反思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效率。

  我們應該還原魯迅作為一位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的一面,他有金剛怒目的一面,也有充滿柔情的一面;有批判他人的一面,更有解剖、批判自身的一面。所以我覺得應該以《風箏》這一文字為依據,挖掘魯迅作為普通人的一面。

  這篇的寫作年代離現在的學生較為久遠,但親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及寬恕、諒解等等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對此學生是能夠有所體悟的,因此可以讓學生依據自身的認識能力對文字進行理解與感悟。

  我們的語文教育應特別需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甚至於教師應該“降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能將教師對文字的體驗、感悟移植給學生,應該以人為本,以文字為基礎,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創意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與深化。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是學生閱讀的促進者。

  在學生對文字進行充分預  三、說學法——信任學生,注重學法傳授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一文屬早期白話文,某些字、詞、句子的表達方式可能較為生澀難懂,本身立意豐富而深邃,這些可能是學生學精神。”因此在預  四、說程式——重視能力,最佳化教學程式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是這樣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式的。

  (一)匯入課文:家庭生活中你有沒有被誤解、受委曲的事,說出來聽一聽。(“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二)探究閱讀:用圈點勾畫的方法自由朗讀,提出你認為有價值的問題,並自行解決。

  預期問題:

  1。“那裡”、“他”、“發見”等不規範用字。

  2。開頭部分“驚異和悲哀”的是什麼?

  3。開頭與結尾部分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4。“我”的心是否得到解脫?

  (三)品讀感悟:朗讀課文的重點章節,體會作者如何在衝突中顯現親情,展示“我”和弟弟兩個人物形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探究“精神虐殺”的根本原因。(不覺醒、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對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

  (四)情感體驗:瞭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為和內心情感後,你想對“我”或弟弟說些什麼呢?(“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老師範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麼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學生的發言從兄長的善良、嚴於反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

  (五)生活連結:以後的生活中,親人和朋友之間難免會發生誤解和衝突,該如何處理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學生的理解要有正確的引導。)

  (六)作業:

  課外延伸,“弟弟”是否真的忘了兒童時的那件事?(還有回味的餘地。)

  〔教學小結〕

  《風箏》是學生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接觸魯迅的,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蘊含極為豐富,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以其中的一點(親情)為主,探究一個區域性性問題,進而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激發學生個性化閱讀時的獨特感受。很可能學完以後學生仍有很多不太懂的地方,還有很多不能體悟之處,但這應該是我們所需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激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第四單元的專題“作家筆下的動物”,《白鵝》是第四單元的第一篇例文,對於指導學生閱讀寫作地位十分重要。學習這篇課文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詞句瞭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到作者運用擬人、對比、反語等方法表達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豐子愷先生的散文《白鵝》以活潑、詼諧、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一隻高傲的白鵝的形象。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段統領全文,進行了細緻刻畫,而反語的應用,更顯得這隻鵝雖然固執迂腐,卻率真質樸,憨態可居,文中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白鵝的喜愛。

  二、說學情:

  鵝的外形特徵已在學生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課文重點寫的是白鵝的性格特徵,學習這一課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語言表達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一日三餐、滋味、倘若、從容不迫、侍候、脾氣、揚長而去、空空如也、責備、供養不周、鄰近、不勝其煩、架子十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把白鵝高傲的特點寫出來的。

  教學難點:從作者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四、說思路:

  本課將圍繞白鵝的“高傲”展開教學。

  五、說過程:

  本課分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2、再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並學習第1自然段。

  第二課時:細讀課文,學習第2-7自然段,感受白鵝的高傲以及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上課初始,談話引入:同學們,一說起鵝,你們會想到什麼?由學生比較熟悉的話題引入,學生可能會說,想起鵝的樣子。也可能會說想起《詠鵝》這首詩,如果有學生提到這首詩,那就大家一起背一背。

  接下來,引出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豐子愷先生寫的《白鵝》,在他筆下,這隻白鵝什麼

  樣子呢?好,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豐子愷先生吧。”由課題又引出對豐子愷先生的介紹。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介紹了作者之後,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要求他們把字音讀準,讀完課文,出示生字新詞。內容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本課的生字新詞,另一部分是本課的多音字,或者是容易讀錯的字音,第三部分是在句子中理解詞語的意思,注重詞不離句。學生透過自由讀、齊讀讀準了這些生字新詞後,開啟書,看著生字表,告訴大家這些生字中,哪些字要提醒同學們注意。能夠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字,實際上也是他自己注意了的字。

  三)、再讀課文,談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和大家說一說,這隻白鵝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認真讀了課文的學生,就可以找出文中的重點句“好一個高傲的動物!”。當然,如果學生沒有說出“高傲”,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文中豐子愷對這隻白鵝的印象。)

  把這句話出示在螢幕上,並提問,什麼叫“高傲”?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會說,“高傲”是傲氣的意思,是看不起別人、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的意思……

  為什麼作者初次見到白鵝,就有這樣的印象呢?指讀第1自然段,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可以抓住“伸長了脖頸”“左顧右盼”,說明白鵝初次到我家,東瞧西看,一點兒也不拘束。透過對重點的理解來體會白鵝高傲的特點。

  課文在很多地方都用了明貶實褒的寫法,課文一開始這個“高傲”就是這樣一種用法,可以在這時把這個語言特點告訴給學生。初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這隻白鵝就給作者留下了如此鮮明的印象,如果有人這樣評價你,你心裡會怎麼樣?作者竟把它喜歡的動物稱“高傲的動物”,把“高傲”這個貶義詞褒用,語言多有特色呀!一起讀一讀作者的感嘆。

  第二課時:

  一)、整體把握第2-7自然段:

  作者初見這隻白鵝,就認為它是一隻高傲的動物,那麼文中圍繞這個特點還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呢?由這個問題引出2-5自然段,學生們小聲讀2-5自然段,這幾個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請把它找出來並畫在書上。透過對“更”字的理解,說明白鵝的高傲在叫聲、步態、吃相這三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而且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了上文“好一個高傲的動物”,也引出了下文,讀起來非常自然。

  二)、默讀第2-7自然段,初步感知“高傲”: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哪些句子表現出了白鵝的高傲呢?給大家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

  三)、細讀第2-7自然段,體會“高傲”:

  學生在體會這部分內容時,主要透過想象與對比感受白鵝的“高傲”,如“叫聲”這部分,讓學生想象,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它可能在喊: 。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 。透過想象,賦予鵝人的語言與思想,進一步感受它的特點。

  在“叫聲”和“步態”這兩部分中,還有一個寫法,就是運用對比的方法,把鵝與狗、鴨進行了對比,從而突出它的厲害與傲慢,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可以透過有語氣地朗讀,來表現出白鵝的特點。

  第5自然段“吃相”圍繞第一句話展開即可,透過對詞句的朗讀,以及結合課文內容想象畫面,來感受白鵝可笑的樣子,非常有特點的一面,它不僅很高傲,而且還顯得很死板,不知變通。

  第6、7自然段,寫得非常生動有趣,同時很直接地表現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學生可以透過文字感受到。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找出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語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體會白鵝吃飯時的特點,即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因為它雖然知道狗會常常來偷吃它的飯,但它還是不知變通地總是吃一口飯就走開去遠處喝水吃草,當飯被狗吃光,它還要責備人們對他照顧不夠。而且從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這隻白鵝的厲害,因為狗每次想偷吃飯時,都得先“窺伺”,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吃,而且得趁著白鵝離開時“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緊時間儘量多吃點兒,生怕一會兒白鵝回來對它不客氣似的。

  四、回讀全文,總結作者寫作特點:

  透過此總結,使學生明確作者的寫作特點,對於一些寫作方法可以適當運用到自己今後的習作中。

  一)、說教材:

  《白鵝》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導學生體會動物的有趣、可愛,感受作者對動物的關愛、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在閱讀中體會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讀準“模、看、角、供”等多音字的字音,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侷促不安、京劇、毫不相讓”等詞語。

  2.學習課文1——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瞭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寫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寫出白鵝高傲的特點的。我透過引導學生讀句子,劃句子、朗讀重點語句,並自制直觀形象的課件,搜尋各類教育資源提供的材料,以及利用教育資源演示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本文的理解和感悟,以達到解決這一重點的目的。

  本課的難點是從那些看似貶義的詞語中體會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解決這一難點我利用課文優美的語句,及製作非常生動直觀的課件,並搜尋能利用的教育資源,向學生提供展示作者寫這鵝是為了表達自己喜愛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儘量啟發學生、跟學生談話,鼓勵學生大膽表演和利用課件及遠端多媒體資源演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本課的重點、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2、學法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篇文章語言風趣幽默,詞語豐富、精彩。在教學鵝的步態這段,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並教學生歸納學習方法,並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透過自讀課文,獨立思考,合作討論來解決問題,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培養了學生學習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教學手段的運用:課前我搜索大量的教學資源資料,用錄影展示、肢體語言的方法啟發學生想象,使文中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生活的事物,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教學過程我按四步來進行。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我利用謎語匯入,把學生興趣提起來,再從舊知識入手,背古詩引出新課,讓學生有個知識的遷移。介紹作者同時,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的情感教育。

  (二)、初讀課文,感知“高傲”。

  這一環節佈置學生自由讀書,在讀書前,提出讀書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的習慣。反饋中我設計了字、詞、句的檢查,由易到難,逐步上升。重視對學生字、詞、句的掌握,同時檢查學生自學預習情況,並培養學生認真聽的習慣。

  (三)、品讀詞句,感悟“高傲”。

  在這環節,讓學生多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讓學生自己發現文章所寫的白鵝的特點。能在自讀中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同時讓學生懂得過渡段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在學習3、4兩自然段時,我先指導學生學習第3自然段,然後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在這環節裡,我設計了讓學生想像說話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親眼聽到,聽到鵝的叫聲看到鵝的步態,來感受鵝的盡職勇敢。注重朗讀指導,藉助朗讀,讓學生從讀的過程中感受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四)、積累運用,讀寫結合。

  學習是為了運用,在學生感悟了鵝的高傲後,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寫話。“快樂寫話卡”:我是一隻_______的白鵝。_______________

  課文是讀與寫的例子,創設這種由內化到外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切實地學好語言和表達方法,這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七、說作業設計

  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和寫話訓練:

  如果這隻鵝會說咱們的漢語,它會說什麼?我們一起來噹噹“鵝語”小翻譯。

  我是“鵝語”小翻譯

  凡有生客進來,鵝厲聲叫囂,好象在說:“ 。”

  籬笆外有人走路,鵝引吭大叫,好象在說:“ 。”

  “快樂寫話”:我是一隻_______的白鵝。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組織語言的能力,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而且這樣的寫話,學生是有內容可寫的,提高了語文學習的實踐能力。

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漂浮的山》是西師版教材第七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向我們介紹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給人們帶來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點。科普說明文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著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和了解說明方提高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於這類文章沒有具體的故事情節,因此很容易被上成科學課或常識課,使教學過程顯得枯燥,學生學得乏味。如何才能讓本課的教學更具“語文味”,在《漂浮的山》教學設計中,從以下四個方面彰顯了的語文意識、基礎意識、文字意識、訓練意識,突出了說明文教學的語文味。

  2、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藉助字典、詞典和運用聯絡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運用學過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批讀。

  3、瞭解冰山的特點,培養關注自然、探索自然奧秘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冰山的特點。

  教學難點

  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進行批讀。

  二、說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彰顯語文意識、基礎意識、文字意識、訓練意識,突出了說明文教學的語文味,我從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了強化訓練。

  重視朗讀訓練。《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讀是傳統,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中的精華,是幫助學生品味語言、打好語言功底的最好方法之一。為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共設定了四處朗讀:

  一是教師開課是聽寫中的導讀。

  二是泰坦尼克號撞冰山的事例。

  三是介紹冰山身高的擬人句。

  四是介紹冰山漂浮特點的擬人句。雖然科普說明文簡潔通俗,但作為一篇文章,哪所敘述再客觀,文字再嚴謹科學,也不可能不包括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學中著力去挖掘課文的情感因素,引領學生與文字對話,再透過朗讀傳遞作者透過文字想要表達的情感。

  重基礎訓練。引導學生品味語言,體現語文學習的工具性。在教學中抓住了“隨波逐流”和“藏”字,引導學生聯絡舊知識,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創設語言環境,感情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和作者用詞的準確,並讓學生透過文字去深刻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在這樣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解詞和運用。

  重語言感悟。淡化對說明方法的講解。在引導學生對文字語言有了感悟後,在總結學生髮言時,指出他們剛才說的舉例子,列資料就是常用的說明方法。

  重語言的遷移。學習語言的最終目標是要學會運用語言。因此在課的結束處設計了一個冰山的自述環節。讓學生在介紹冰山特點過程中就把文字語言轉化成了自己的語言,從而真正實現了語言的內化。教師用大螢幕出示的句式,用利於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有話可說,既照顧了全體學生,又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本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在讀中瞭解課文內容,在讀中培養閱讀能力,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注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也激發了學生關注自然,探自然奧秘的情感,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