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1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四、說理念

  1、創設情境,入情入境。

  葉聖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以親”。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情境因素對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學生因生活經驗缺乏,知識水平有限,教學中如果僅靠文字的敘述,很難向學生呈現直觀形象。因此,要善於創設各種直觀情境。

  這節課我創設多種情境,如在教學第一、二、三小節時,透過創設“小樹在寒風和大雪中受凍”、“小鳥在鳥窩裡孤零零地大哭”、“西西在輪椅上孤獨地望著窗外” 三個情境,讓學生仔細看,仔細聽,透過多種感官的感受,引發學生內心體驗,感受到小樹的寒冷,小鳥的孤單,西西的痛苦。這樣,讓學生達到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刻體驗文中蘊含的情感。又如在讓學生仿寫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時,透過圖片,感知生活中有很多人、事、物需要幫助,激發學生情感,有話可寫。

  2、揣摩文字,誘發情感。

  課文的情感總是從字裡行間顯露出來,特定的語言總是表達特定情感,特定的表達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傾向緊密聯絡在一起。教學中,應在感知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文字,強化語感訓練,使學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學第一小節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對“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的理解,讓學生看圖後邊做邊說說小樹在嘆息什麼,讓學生邊模仿小樹冷的動作邊學著小樹說說話,讓學生感受到小樹的可憐,透過反覆誦讀,體驗文章的思想情感。

  3、讀寫結合,深化體驗。

  這首詩從語言特點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對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詩中反覆出現。適合對學生進行仿寫的練習。而且這篇課文的內容也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學了這首詩,學生產生了許多共鳴,產生了許多新的“假如”,萌發了寫詩的衝動。我抓住時機,透過對省略號含義的挖掘,讓學生認識到身邊需要關注的事物還有很多。讓學生把自己的願望說出來,寫下來。讀寫結合,讓學生把自己獨特的體驗透過語言表達出來,讓體驗在學生寫話中昇華。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假如》這篇課文。課文可分為兩個課時,我現在要進行的是第二課時的說課。

  一、教材

  本單元的開篇導語是“如果我有一支神筆,我會畫很多東西給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點出了本單元的專題是關於愛的,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主要在於培養學生對他人、對生活、對世界的愛。《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筆……”結束,給學生想像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編排的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課確定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由於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我把這節課的知識與技能目標定在著力培養學生的書面語言能力(即閱讀能力)。那就是學生能理解課文,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從而在朗讀中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體品讀、相互賽讀、學生輪讀、師生接讀、整體悟讀等。使學生在讀中學、在讀中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閱讀、感悟和教師的啟發,產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教學的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第一學段小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點。

  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品讀中激發同情心、愛心,關愛他人、關愛生活。

  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四、教法學法

  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編排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的教法學法。

  1、教法

  本課以“教——扶——放”為主線,以“對話式”閱讀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啟發探討等方法為輔,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根據這一基本理念,透過“讀讀—說說—議議—讀讀”這樣一個過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目標是“讓閱讀成為一種樂趣”,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樂趣,我創設了一個充滿兒童情趣的情境匯入課文。開課時我拿出那支課前準備好的“神筆”,欣喜地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你們瞧這是什麼?馬良用神筆為窮人畫了很多東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說,假如她有這支神筆,她會畫些什麼呢?”相關聯的問題質疑以及生動活潑的情境運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動了他們學習課文的慾望。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應使他們形成對學習的興趣,對學習的內在動機,使學習擁有一種遊戲的感覺和求知的興奮。

  2、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語文課上的讀,是最古老也是最現代的教法。在這堂課上,我搭建了誦讀感悟的平臺,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同要求的讀,如個體品讀、相互賽讀、學生輪讀、整體悟讀,使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感悟文字後的情感。如在第三小節的教學中,我這樣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的愛心及幫助他人所帶來的快樂:同學們,當西西擁有一雙好腿後會對小作者說些什麼呢?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也要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的情感。難點也由此得到了突破。

  3、聯絡自身、激發情感

  一位外國作家說過:“每個兒童都是一名詩人。”對這句話我深有同感,兒童極具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他們的心靈裡,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天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著成人遙不可及的奇幻。新課標也強調,語文學科應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力為重點,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如在學生理解全文並體會到文中小作者對他人,對自然、對生活的無限關愛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具有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最想用它來畫什麼?”學生各抒己見,他們的創新思維迸發出了火花!一邊展開想象,一邊將想到的內容以詩歌的.形式來表達出來。這一設計在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上到這裡,差不多接近尾聲,這時我說到:“回去之後,你們把想要說的話寫下來,還有把想畫的東西畫出來,下節課帶過來給老師和同學們看看。讓大家一起來感受你那美好的心願!”

  六、板書設計

  由於整篇課文采用並列式的結構,因此為了鞏固學生記憶,我採用了結構式的板書設計,整潔明瞭。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鬆愉悅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感悟生活。

  上完本節課我有幾點收穫:

  1、必要的範讀、教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2、創設情境是感情朗讀不可或缺的外在條件,理解課文內容是感情朗讀的前提條件。

  3、精彩的生成來自和諧的課堂。

  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有感情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

  2、課堂上沒有留給學生充足的寫話時間。

  3、板書不夠完整、美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3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 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能展開想象仿寫句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4.課時內容目標: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三、說理念

  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讀是語文教學最古老的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成功的一個顯著標志。語文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尤其如此。透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漸漸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感悟理解,在讀中觸發情感,在讀中培養學力,提升思維。本設計力求體現以下特色:

  1.展示讀書過程。學生接觸文字,總要經歷從不會讀到會讀,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先感知後理解、從學會到表達,讓學生把隱藏的認識過程顯現出來。

  2.滲透讀書方法。《語文課程標準》強化“過程和方法”,要求教師把視角中心轉到學生身上。在引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把讀書的方法滲透其中,創設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

  3.明確讀書目標。語文課堂上的讀書目的主要是學習語言。透過學習文中規範、精美、鮮活的語言,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言正規化,改造自己的口頭語言,促進消極的語言向積極的語言的轉變。

  4.提高讀書質量。最理想的讀書目標是超越文字、超越作者,對文字進行創造性的解讀,讓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作者、文字轉移到自己身上。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許多共鳴,有創作新的“假如”的慾望,教師要滿足學生的需求,並作為學習的夥伴參與其中。

  四、說教學流程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談個性化感受。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華,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闢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我先請學生聽配樂朗誦,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在自讀課文後瞭解主要內容,提出問題:①作者用神筆畫了什麼?②為什麼要畫這些東西?以此引導學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域性。在學生逐段概括時,我把大家概括的內容展示於黑板,使學生對詩歌內容有更直觀的瞭解。

  2.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識字方法。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任憑教師無休止的“填鴨”,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獨立性,不利於學生創造潛能的激發。教學中,我努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 先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自學成果,對於易讀錯或記憶有難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識記。

  3.細讀課文,感悟內容,練習有感情朗讀。

  這首小詩語言淺顯,內容簡單,學生極易理解,因此教學時使學生整體把握小結內容後,我把重點放在感情朗讀上。可以先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情感。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1、有節奏地讀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如何帶著表情去讀,可想象著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讀,可把自己當成小作者讀,還可以加上動作……總之把學生讀得精彩之處加以總結,學生用上這些方法繼續練讀。最後教師引讀,達到背誦,從而解決又一重難點。

  4.昇華感知,擴充套件延伸,發展學生語言。

  在學生充分閱讀,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後,再引導學生回到整體,說說此時的想法與感受,比如你認為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從中受到什麼樣的啟發,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愛心,併產生關愛他人的願望,從而實現本課的情感目標。最後擴充套件延伸,說說假如你有一枝神筆,你會幹些什麼?讓學生盡情想象,暢所欲言,進一步發展學生語言,培養愛心。

  總之,整個設計我注意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的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在輕鬆愉悅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以上內容是我在備課時和教案一起準備的說客稿,我執教《假如》這篇課文後,我有一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總的說來,我個人認為本節課還是不錯的,基本上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鍛鍊。

  全文透過“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小樹、小鳥和西西畫”來連成一條主線,當然因為時間限制,重點朗讀指導的只在第一段,後兩段有待加強鞏固。在品讀全文後,啟發學生合作討論,想一想、說一說,給它們畫更多最需要的東西,試著整合文字,縱向地深入文字。課並不到此為止,世界上還有更多的動物朋友、植物朋友、人類朋友,你最想幫助誰?誰最需要幫助?拿起手中的神筆,把你們的願望說出來,寫出來,以說話,寫話為載體,既橫向拓寬了教材,又不偏離語言文字訓練的本質。

  “每一個兒童,就其天資來說,都是‘詩人’”。這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觀。在本課也能得到真實的體現。兒童充滿了想象力、創造力,他們希望認識社會、改造自然,在兒童的心靈裡,有著赤子般的真情,有著火山噴發般的力量。雖然他們往往只能“假如”,但是這些“假如”都是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獨特認識,是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

  朗讀這首詩,能讓學生產生共鳴,產生那麼多新的“假如”,能在學習期待中得到發展,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出發點和歸宿!

  另外,在這節課上我也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學習第二小節的時候,我丟擲的問題是:你像老師那樣,在需要停頓和重音的地方用符號表出來,結果孩子們幾乎標不出來。原因就在於低年級學生,單純的強調朗讀技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假如換一種教法: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沒有吃的沒有喝的,餓的發慌,這時候,你的心情怎麼樣?這樣學生就會很自然的說出很孤單、很無助的感覺。然後老師接著引導而此時的小鳥也是這樣在家裡(苦苦等待 餓的哭泣)。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學生的體會應該是比較到位的。

  因此,要想上好一節課,大框架確定後,還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只有考慮的周全,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種種問題,並能作出較恰當的回答。有時侯,一節課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不起眼的小問題而顯得精彩,使整節課顯得有生機。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4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詩歌中一個小節。

  四、說教法

  1、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2、重視學生自讀自悟,運用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給足學生充分自主的時間,自讀自悟。

  六、說教學流程

  一、緊扣生活,匯入新課。

  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你們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知道神筆的作用嗎?讓學生明白馬良這枝神奇的筆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這樣就調動學生對神筆的興趣,學習的慾望也被激發了。

  二、聽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點,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碎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

  三、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低年級主要的教學任務是以識字為主,二年級的識字量大,學生認的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採用多種形式多次復現生字,先讓學生四人小組按小組合作識字三步法合作識字,並要求學生在小組自學中相互提醒易錯的生字,再向小組成員講一講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接著全班彙報交流,先由學生提出難記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識記,而後齊讀幾遍。最後我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領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反覆出現生字,及時正音,並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進一步鞏固生字的音、形、義,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同時把評價融入其中。

  四、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在學生學會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並提出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讓學生自讀課文中再一次感知課文內容。

  五、細讀課文其中一節,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落實的:由小組自由選擇喜歡的一節學習,小組內讀後交流:這一節詩講什麼?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後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假如5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閉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閉愛他人,閉愛生活,閉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閉注學生的集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獵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開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程序和方法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瞅目標:有閉愛他人、閉愛環境、閉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1. 識字和寫字

  2. 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

  讀悟結開,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新事匯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字,讓他們樂於接受。

  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民。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串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新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為鄉親們做那麼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並把她的美好意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

  師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於學生的學習程序中。

  2、齊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願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

  新課標註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窮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理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 “你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1. 過渡:“你也想學著老師的樣子和著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 檢查生字詞。

  (1)出示片語“白白的太陽、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為一組,語調都較下昂。

  (2)熱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為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片語;指導朗讀(引:陳老師通知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先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難聽了)。

  4. 出示片語“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

  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先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教學第一段

  1.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

  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5. 師:“多美好的心願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願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著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6. 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並不是很誇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7. 過渡:“就這麼一個白白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麼呢?”生交流。

  5. 師生配開讀。

  過渡:“是的,白白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熱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點白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特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例文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透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飽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程序也是張揚學生特性、激發學生靈性的程序。

  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例文了三個層次,1、有節奏地讀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