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7篇

美術教案

【精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名稱:繪畫:秋天的樹林

  活動目標:1、感知秋天豔麗的色彩和果園豐收的景象。

  2、探索學習用多種方法表現樹冠,嘗試用紅黃和黃綠色系表現秋天的樹林色彩。

  3、學會與同伴合作作畫,感知集體作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或實物展示儀一臺。

  2、油畫棒每組若干盒。

  3、每組一張大的長方形白紙。

  活動過程:

  1、音樂活動:小樹葉。

  教師帶領幼兒有表情地隨著音樂演唱歌曲《小樹葉》,感知秋天的氛圍。

  2、欣賞《秋天的樹林》,感知秋天的色彩。

  (1)引導幼兒觀察用實物展示儀放大的示範圖或閱讀幼兒用書《秋天的樹林》畫面。

  (2)你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畫面上有什麼?樹林是什麼顏色的?

  3、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樹木的形象和結構。

  (1)樹是什麼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你看到的樹冠是什麼樣子?

  (2)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樹幹,請個別幼兒上來畫出不同的樹冠、(圓圓的、高高的、三角狀、花瓣形的、多個三角形狀)

  (3)啟發幼兒想一想:還可以怎樣畫樹冠?

  4、探索用紅黃色系和黃綠色系表現秋天的色彩。

  (1)你看見的秋天樹林是什麼顏色?

  (2)教師在黑板上用黃、橙、紅三種顏色給大樹塗色。

  塗色方法:先用筆畫出一個塗色的區域,然後,一筆接一筆來回塗色,幫助幼兒把握均勻塗色的要領。

  5、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商量在紙上畫出大地和樹林。

  6、作品展示。 活動前收集各種關於秋天的樹林圖片資料,讓幼兒觀察感知,並在此基礎上,學習描繪秋天的樹林。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如何正確撕圓形。

  2、透過色彩的不同組合,感受作品所呈現的色彩和佈局之美。

  3、能夠大膽想象添畫,表現雨天豐富的故事。

  活動重點:感受作品所呈現的色彩和佈局之美。

  活動難點:能夠大膽想象添畫,表現雨天豐富的故事。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雨天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教具: ppt圖片、音樂、範例一張。

  學具:背景畫紙、彩色廣告紙、記號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對雨天的感受。

  1、師:你們喜歡雨天嗎?喜歡在哪裡?不喜歡又在哪裡?

  師小結:雨天會影響你的心情,有的喜歡,有的不喜歡,每個人對雨天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2、師:聽,這是什麼聲音?(雨點滴答滴答的聲音)。請跟著好聽的音樂,看一看哪個好朋友來啦?(點開一把把彩色的傘)

  二、交流討論,感受不同色彩和佈局組合。

  1、師: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雨傘?(感受雨傘的繽紛色彩)

  師:這些色彩繽紛的雨傘,讓雨天變得活潑起來,你們喜歡這樣的雨天嗎?

  2、觀看圖片,感受不同的顏色組合之美。

  師:小雨傘啊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們來看看那幾組好朋友你覺得在一起好看呢?

  第一幅:三原色來搭配,簡簡單單就是美。(三把顏色不同的傘)

  第二幅:有遮擋,有分開,充滿變化也是美。(疊起來、分層次的傘)

  第三幅:遠的小,近的大,層次分明也很美。(大大小小的傘)

  第四幅:小雨傘滿世界,畫面豐富也很美。(畫面里布滿傘)

  三、添畫創作,大膽表現情節,豐富畫面情境。

  1.引導幼兒學習變雨傘

  師:老師要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麼?(廣告紙),邊念兒歌邊撕圓圈:小手小手真靈巧,撕一撕變圓圈。

  2、請幼兒從椅子下拿出廣告紙進行練習,然後相互相欣賞。

  3、師:有沒有覺得大家撕得圓圈和剛才看的四幅圖裡什麼東西很像?(傘)那老師就把它變成傘!(把圓圈黏在背景紙上,畫出傘柄、傘心、傘骨)

  4、那你們說說下雨天在傘下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幼兒說情節、教師添畫到紙上,2-3個)

  5、創作:孩子們回座位,自己撕圓形,塗上膠水,貼在合適的位置,添畫出雨傘。

  鼓勵幼兒用記號筆為自己的作品添畫:傘框架、背景、人物等。

  6、分享交流。

  師:說說你的雨傘的故事?他們在哪裡?幹什麼?

美術教案 篇3

  一、學情分析:

  新入學的學生第一次接觸正規化的美術課,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學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樣,在繪畫上、工藝製作上一定有著自己的創造思維、想象能力和自己的個性,但這些會造成學習的不一致性、習慣不統一化,給美術課的課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因此,對待這些剛進入課堂的小朋友,我們在情感態度上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小學生在思維的想象力、創造力方面發展的空間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機會,激發孩子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們能發現美,有創造美的想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22課教學內容,教材內容豐富多彩,非常適合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成長需要;形式多樣有趣,為學生設定了很有趣味的情境,注重學習過程中對美術活動的多角度的嘗試和體驗,有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開闊視野啟迪思維,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創作學習,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為使教學更方便有效,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適當補充利用本地可利用資源充實教學容。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美術教學,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與愛好。

  認識色彩,瞭解美術學習用具,掌握塗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並能使用工具進行簡單的美術活動。

  透過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

  四、教法學法

  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溝通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教師聯絡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範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

  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內容,採用生動活潑的遊戲教學形式並滲透英語美術術語,在學生不知不覺遊戲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運用講故事、猜謎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多示範、多鼓勵、採用多元化評價手段。

  注意學生的情緒,語言要親切,氣氛要輕鬆,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美術教案 篇4

  一簡介:

  本節課的主題:藉助大自然賦予春的氣息,調動學生內心的生活體驗,啟發學生大膽的想象和聯想,透過不同的角度感受與表現春天,體驗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表現方式,‘教案’初二美術教案2。

  1教材是作為出發點,作為素材來呈現的。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創造性的開發,豐富,使用教材。如:注重學科整合。以播放影視資料春天的生活景色為課堂引入,引發學生的生活情感和體驗;而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使學生們享受到了音樂的魅力;文學作品的朗誦,又讓學生們領悟到春天的另一種表現手法,增強了學生的人文意識。

  2以"欣賞、啟發--聯想、情感輸入--交流--拓展"為展開課堂教學的主要途徑和方式。(1)透過直觀欣賞展開藝術思維,透過師生、生生互動等交流方式獲取更多的藝術營養。(2)提供表現參與的機會,創設展開豐富聯想的空間,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為心境共鳴創造條件。

  二學習者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少年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有著豐富的想象力,這一時期的知識面更為擴充套件,思維由童話式幻想轉向理性、科學的幻想和想象。教材"春天的暢想"主要圍繞自然美和藝術美共同的美感和不同表現方式而展開。在這樣的題材中,學生的許多生活經驗和個人情感及愛好都能釋放出來,不同的學生會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想和收穫,個人情感也得到昇華。因此,以這種教材內容編排作為培養學生美好情感,使之獲得再創造能力的載體,恰當且順應了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感知能力正在發展,抽象思維正在形成。美感體驗明顯受制於對客觀事物外部特點和內部特徵的領會和理解。因此,本節課老師在各個環節盡力透過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審美情趣來發展他們的賞析及表現能力,使之逐步提高。

  2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具有較豐富的生活體驗和一定的審美能力;具備初步技能技巧的表現能力。

  3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對藝術作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與想象力,培養學生繪畫創作的表現能力。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其對應的課程標準:

  1結合自己的觀察、發現、大膽想象和聯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藝術素材;欣賞的過程中,體會大自然與藝術間的轉換和交融所帶來的美感。

  2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透過欣賞、分析、交流、聯想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們從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對春天的讚美,加深情感體驗。

  3形成積極參與的交流意識,激發創作興趣;初步完善創作構思,感受成功體驗。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1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在本節的備課和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感受美、體驗美、評價美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尊重每位學生的感受,讚賞每位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所提供的不同見解;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方向和客觀的評價標準;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的、充滿激情的學習,用情感來體驗,用心靈去感悟,用畫筆去描繪,教案《‘教案’初二美術教案2》。

  教學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和諧的交流與對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課堂上共享彼此的經驗、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教師要做學生的引路人,不斷鼓勵學生樹立學習信心。

  2採用"引發情感--發展認知--認知鞏固--課後拓展"為模式展開教學。充分挖掘並利用現實生活素材,儘可能的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大量的藝術圖片,加深情感體驗;透過豐富多彩的討論,以合作學習促自主探究。

  3教學評價方式:

  (1)透過課堂觀察,關注學生在欣賞、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與合作交流意識,及時給予鼓勵、指導。

  (2)透過參與欣賞和認知鞏固,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在寬鬆的課堂氣氛中,揭示思維過程、賞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況,使老師可以及時診斷學情,調查教學。

  (3)透過課後拓展作業分析,及時瞭解學習情況,找出問題癥結,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生生互評、個人自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以學生互評、自評為主,教師點評為輔,在認知鞏固階段,透過同學間交流,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的選用:

  本次教學需要多媒體課件的輔助。多媒體課件貫穿整個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裡面收集了大量有關春天的藝術作品圖片、影視資料、文學作品及音樂、歌曲。它形象直觀生動,資訊量大,色彩豔麗,它的使用既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又擴充套件了學生的視野,更充實和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準備階段:

  1準備描繪春天的影視資料及文學作品的音像資料,中外造型藝術家表現春天的作品圖片,

  表現春天的樂曲《春天奏鳴曲》、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並納入多媒體課件,新教材的內容設計合理,更貼近現實生活。備課時要注意課堂教學設計的生動、靈活性。這節課設計的內容親切、自然,使學習的內容與大自然聯絡起來,學生更易接受。同時跨學科的學習需要也提示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個人的修養水平。

  2學生準備自己摘錄的描寫春天的文學作品片段,表現春天的藝術作品的圖片及歌曲等,讓學生在準備學具的過程中提前預習本課。

  (二)整個教學過程敘述:

  本節課主要為美術教學活動,教材"春天的暢想"之內容共含五課時。本節課是其中第一課,需45分鐘完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注重師生、生生間語言傳遞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師引導,學生欣賞為主線,啟發、討論為手段,師生進行感知交流,思維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昇華。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第二階段講解抽象表現手法時會出現障礙,因此設定聽音樂和色彩置換這一環節,便於學生的理解。

  為順利實施本節課,教師除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教育理念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多學科整和能力,會操作多媒體。

  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來完成:

  (一)引導階段:

  1、多媒體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隨著春的樂曲,將學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現象向我們傳達了春天到來的資訊?

  (2)春天到了,同學們衣著都有什麼變化,可以組織哪些課外活動,?

  2、學生分組討論,闡述有關春天的特點、景色,談感受。

  (1)春天可以怎樣來表現?

  [說明:以情境引入課題,創設良好的情感基調,引發學生的生活感受,以適應審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悅性特徵,為本課的展開作好鋪墊]

  3、欣賞

  (1)文學作品《春雨後》

  請同學將自己準備的文學作品有感情的朗讀一遍。

  (2)歌曲《春天在哪裡》

  請同學傾聽並初步感受音樂美。

  (3)油畫《花開的果園》

  請同學賞析畫面帶來的美感。

  [說明:透過參與欣賞,使欣賞的心理活動逐步展開,]

  (二)發展認知階段:

  [說明:設定問題情境,展開想象空間,對作品進行感性與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賞水平.]

  1、照片《灕江》與國畫《灕江》的對比展示

  (1)自然美與藝術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與藝術美不同的表現手法?

  2、螢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對照比較及重點放大展示的方法,進一步認識自然美與藝術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為重點)

  (1)美術作品的其他表現形式?

  (2)藝術家是怎樣透過作品傳達資訊的?

  (3)感受具象表現和意想表現手法的特點。

  3、欣賞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樂給了我們什麼樣的聯想?抽象的還是具體的?

  (2)談談感受。

  (3)能否用色彩來表現樂曲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4、螢幕展示蒙得裡安的作品《百老匯爵士樂》

  (1)談談畫面的構圖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現出來的。

  (3)現場演示將《百老匯爵士樂》演變成春的樂章。(透過色彩置換完成)

  (4)感受抽象表現手法的特點。

  [說明:第二階段是在對情感體驗的基礎上,透過賞析、比較、討論、交流等形式,瞭解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聯絡與區別及繪畫作品不同的形式語言;瞭解具象表現、抽象表現、意象表現在春天中的特點。]

  (三)認知鞏固階段:

  1、介紹適合學生表現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現手法的三幅藝術作品。請學生分析,談談三種形式的特點。

  2、要求同學們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和感受春天以及對春天的暢想形成自己的創作構思。

  3、圍繞自己的感受畫創作草稿,並介紹創作設想。

  4、同學間相互交流,汲取別人優點,完善自己創作構想。

  [說明: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大膽的描繪心目中的春天,透過互評、自評、點評等教學評價的設定,幫助學生完善創作構思]

  (四)課後拓展階段:

  1、結合自己準備應用的表現方式進行相關的技能技巧的練習。

  2、結合自己的創作蒐集相關的創作素材。

  3、嘗試根據一首詩、一首樂曲畫出春的意境。

  七課後反思

  1、情景設定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喚發了學生內心的情感,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興趣。

  2、聽音樂談感受環節的設定,便於學生對抽象表現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評、互評、點評的教學評價的設定,寬鬆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們敢於各抒己見、互相切磋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賞水平、鑑賞能力與創作水準,同學間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昇華。

美術教案 篇5

  課時設計:一課時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瞭解圖案的設計方法,並根據我國民間圖案的表現形式,完成一幅能表達自己美好願望的美術作品。

  2、以發現式教學模式為主,運用創設情境、資料分析、學生探究、藝術實踐等教學方法開展學習。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熱愛民間傳統文化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願望。

  教學重點:

  瞭解、體驗傳統與現代圖案的設計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用圖案的設計方法進行構思、構圖。

  學具準備:

  課前蒐集圖片資料等,瀝粉畫材料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展示:

  二、檢測並匯入新課:

  (一)猜謎導人。

  今天,先請同學們猜兩個謎語:

  1.頭上兩根鬚,身穿彩花袍,飛舞花叢中,快樂又逍遙。(蝴蝶)

  2.綠衣衫,套綠褂,住在房裡愛上架,嘴尖舌快會說話,人家說啥它說啥。(鸚鵡)

  學生猜出正確答案的同時,出示蝴蝶、鸚鵡掛圖。

  三、講解新課:

  1.色彩分析。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幅掛圖,(和課本照片相同,也可用投影儀放出)想一想, 蝴蝶和鸚鵡主要有什麼色彩?哪種最多,哪種最少?

  學生答。教師以蝴蝶為例進一步誘導:這些色彩所佔面積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這些色彩給你什麼樣的聯想?

  學生回答,教師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畫出色彩。

  2.教材分析。

  請同學們看課本。原來這些色彩給人以什麼樣的感覺?

  3.作業步驟。

  (1)設計圖案或裝飾畫。

  (2)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一組顏色塗繪。

  四、檢測

  作業要求:

  (1)兩隻蝴蝶和鸚鵡的顏色任選一組。

  (2)顏色面積配置與自然物圖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塗色儘量勻整。

  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五、拓展提升

  作業展評,小結。

  我國的圖案因物寓意,物吉圖祥,將情與景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濃郁的民族特色。

  請把你們的作品介紹給自己的老師、家長、鄰居,讓更多的人認識、瞭解並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

  板書設計:

  學習圖案設計

  (1)設計圖案。

  (2)選擇一組顏色塗繪。

  課後反思: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奇妙的爬行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爬行動物的特點,體會其美感,能夠大膽想象、創作,並充滿畫面作畫。透過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細微之間蘊涵的美,培養學生細緻認真的作畫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於探究的精神。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A.觀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動物的特點並體會美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創作能力。B.瞭解爬行動物特點,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C.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A.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B.培養學生細緻認真、大膽作畫的習慣。C.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於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併發揮自己的現象能力,創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

  (2)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表現,並充滿畫面。

  學習材料:

  關於奇妙的微觀世界的音像、圖片小動物(小昆蟲)的標本,動畫、作業紙。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有關爬行動物的資料、圖片。

  2.觀察、回憶不同種類爬行動物的外形特點。

  欣賞爬蟲及爬行動物的錄影或圖片以及教材中的內容。

  思考:

  ①你認識這些爬行動物嗎?

  ②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它長得什麼樣子嗎?

  ③它們給你們帶來什麼樣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動物畫下來嗎?

  3.接龍游戲:各小組將你們觀察到的爬行動物的外貌特點畫在黑板或紙上,比一比哪個組畫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隻小爬蟲,你會爬到什麼地方呢?怎麼樣爬才能到達目的地呢?

  (1)教師出示樹葉、木頭、石塊等模型,請學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動作。

  (2)啟發學生談一談爬行動物們還會碰到什麼有趣的現象。

  5.作業要求:

  每組設計爬行動物的頭飾或服裝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紙、報紙、彩筆等多種材料進行繪製、剪貼製作,比一比誰畫的爬行動物又大又美,設計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後表演《爬蟲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組討論:誰畫頭飾、誰畫背景?每個人如何分工?

  7.小組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8.課後小結: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給同學們介紹奇妙的爬行。

  (2)學生自評、互評。

  (3)教師小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今後你還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

  9.課後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回家後觀察身邊的爬行動物,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將它們寫生下來。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設計出造型新穎的紙袋。

  2啟發幼兒用學過的花紋裝飾紙袋,要求色彩鮮豔。

  3.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紙袋樣品)

  2.掛曆紙、剪刀、膠棒、油畫棒、粘畫。

  幼兒園環境佈置

  活動過程

  1.欣賞美麗的春天風光,感受美麗的環境。

  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讓家鄉的春天更美麗,啟迪幼兒環保意識。

  2.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讓家鄉更美麗呢?

  (消滅汙染,消滅最可怕的白色汙染;塑膠袋。)

  3.啟發幼兒找出代替塑膠袋的最好材料。

  4. 課件演示:欣賞紙袋

  (激發幼兒製作的願望)

  5.啟發幼兒觀察紙袋的外形特點,裝飾上表現的不同風格。

  6.引導幼兒進行設計,提醒幼兒在提包外形設計上進行大膽的突破,

  製作出新、奇、特與眾不同的紙袋。

  7.提供半成品,成品及其製作圖解,供幼兒參考。

  8.幼兒自由結合,設計製作紙袋,教師巡迴指導,針對幼兒情況給予提示和幫助。

  9.展示幼兒作品,集體評出創造獎、精品獎、時尚獎。

  說出獲獎幼兒在設計製作上的優點,併為幼兒祝賀。

  10.做一名環境保護宣傳員,宣傳紙袋給人們帶來的益處。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玩角色遊戲,《紙袋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