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開題報告>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7篇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7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英語教學開題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1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

  我的課題《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問技巧研究》是經市教育局批准的市級微型課題。經過有關領導專家的悉心指導和課題組的精心籌備,今天開題,現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及現狀分析。

  課堂教學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定的教學目標,針對有關教學內容,設定一系列問題情境,提問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自主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要求學生透過思維辨析或動手活動最後得出答案,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現階段提問的型別通常分為兩種,一是封閉式:答案是固定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問時給對方一個框架,讓對方只能在框架裡進行回答的;二是開放式:答案是多樣的,沒有限制,沒有框架的約束,可以讓對方自由發揮的。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課堂提問方式最多的往往是第一種型別:如要求學生對是非作出判斷,其典型提問方式是“對不對?”“是不是?”。這類問題,往往容易讓學生陷入思維惰性,難以激發其創造性思維。或者要求學生透過記憶,背誦作敘述性回答,其典型提問方式是“是什麼?”。這類問題能訓練學生的記憶力,但同樣不易激發創造性思維。另外,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往往沒有提問的機會,學習顯得很被動。

  關於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技巧,國內外有豐富而深入的研究,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對於這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研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問的技巧,使有效的課堂提問成為學生創造能力培養的橋樑、火種與催化劑,促使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目的及意義。

  此次課題研究我想要努力達到以下目的:

  1、透過研究促使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英語課堂提問技巧,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2、透過調查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探索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技巧,形成一套有效提問的設計方法技巧及策略。

  3、透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啟迪學生用英語思維,引導學生去探求知識,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學會提出問題,學會自主學習,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調查及其分析。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而對於教師的提問,學生卻出現諸多情況。得不到學生的配合就會嚴重影響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透過調查,教師才能深入地瞭解自己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態度及其成因,轉變現存的課堂的教學觀念。便於我們進一步針對師生雙方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具體分析,為深入研究“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問技巧的研究”提供明確的主向。

  2、創設問題情境的研究。小學英語學習的內容大多是日常生活用語,而這些內容的學習往往離不開相關的情境。要提高教學中的提問效率當然也要創設相應的情境來進行。

  3、教師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提問的技巧有很多,但是因為教師習慣或教師教育觀念的不同導致課上提問方式單一,被提問學生單一以及所提問題不具多樣性和層次感。

  想要提高教師課堂提問的方法和技巧,作為教師應該認識以下兩點:

  首先,“提問”包括提好的問題和有效的提問策略。教師要學會精心設計問題,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做到提問準確而有效。靈活運用多種提問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而極大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我們透過研究教學課堂提問技巧以及策略,提高教師們的提問的實效性。

  其次,“問題”是教學的心臟,也是教學的魅力所在,是教學活動中,師生交流的雙邊互動過程,亦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教學基本環節。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創新意識的培養。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所以我們要在透過教師教學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師們的提問藝術。

  4、在小學教學活動中,要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思維,學會提出疑問,充分體現“讓學生自主探索,成為學習主人”這一新課標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提出問題,但學生總是被動接受思考,他們在問題面前難免有被“審”的感受。反之,如果讓學生也有機會成為“問”的主體,那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將大大激發。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將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作更進一步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進行。

  1、文獻法。蒐集利用國內外有關資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

  2、調查法。在實驗前期採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3、行動研究法。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各班英語課進行實驗。

  4、經驗總結法。廣泛總結實驗(教師以及學生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教學實踐成果。

  ①、透過課題《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問技巧研究》的研究,使教師全面認識提問的價值,不斷深入探究提問的有效性、提問的方法與技巧,並將所學的理論和感悟到的知識透過課堂進行實踐探究。從思想上和行動上轉變教學觀念,做到每節課在備課時就認真設計好提問,透過反思、總結探索出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策略。

  ②、課堂上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具有回答教師提問的願望和要求,教師能在備課時精心準備每一個問題,課堂上學生能在提問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和探索新知。

  2、理論研究成果。

  ①、《小學英語教學中提問技巧研究》課題研究方案、實施方案、調查報告。

  ②、收集有關的課件、案例及平時的資料、撰寫論文、形成結題報告等。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規範和最佳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進一步提高我校數學的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步驟、程序。

  本課題研究,擬定為半年(20xx年12月——20xx年6月),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擬定課題設計方案,書寫開題報告,開展課題申報、上交課題設計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啟動課題研究,制定階段達成目標,修正研究思路,定期總結,階段成果展示。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6月)

  撰寫論文,結題報告;收集整理結題材料等。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們,本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物力給予了大力支援,我有信心、有決心完成本課題的研究任務。謝謝。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2

  摘要: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電化教育、多媒體教育日漸普及,初中英語資訊化教學勢在必行。初中教師要巧用有效的對策,深化英語資訊化教學,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深度融合英語教與學,提高英語資訊化教學水平,科學培養學生英語綜合素養。因此,客觀探討了“網際網路+”背景下初中英語資訊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

  “網際網路+”背景;初中英語;資訊化教學;策略

  在“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資訊化教學已成為初中英語教育教學的關鍵點,符合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需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深層次把握“網際網路+”的內涵,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立足素質教育理念、目標,最佳化和完善英語資訊化理論與實踐教學,打造高效英語資訊化課堂,在點燃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實現個性化成長。

  一、創設資訊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初中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離不開良好的教學情境。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利用資訊科技手段優勢,科學創設資訊化教學情境,在圖片、音訊等教學資源作用下,綜合刺激班級各層次學生感官,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為例,在課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網際網路+”優勢,以動畫、音訊、圖片等相互結合的形式,動態呈現課題內容,在多媒體等輔助教學工具作用下,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資訊化教學情境,有效吸引學生眼球,讓其主動融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這一新課題教學中,為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做好鋪墊。在講解課題知識點中,教師可以將課前製作的微影片巧妙匯入到課堂中,深化課題資訊化教學情境,以“vacation”為話題,巧設課堂問題,將其科學貫穿到課題教學各環節,促使課題問題解決與課題知識掌握同步進行,讓學生在資訊科技作用下的資訊化教學情境中準確理解課題內容,獲取豐富的英語知識體驗,在無形中激發英語學習興趣,具備較強的英語自主學習意識。

  二、藉助網路資源整合教學內容,發展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要巧借相關的網路資源,科學整合英語課題教學內容,將其融入課題理論與實踐教學中,有序進行資訊化教學,讓學生在把握英語理論知識中不斷髮展英語思維能力,呈現英語資訊化教學價值。以“Will people have

  robots?”為例,上課之前,教師要根據“網際網路+”背景下英語教學迎來的發展機遇,在準確把握“Will people have robots?”課題知識過程中合理篩選海量相關的教學資源,利用資訊科技手段,以班級學生英語水平為導向,對其進行針對性處理,將其和該課題內容有效整合,明確課題教學重點與難點,有效指導課題教學。在課題內容講解中,教師要藉助教學內容,巧用“網際網路+”背景下的輔助教學工具,動態講解課文重要詞彙、語法等知識點,降低課題難度,將課題教材外相關網路資源貫穿到課堂資訊化教學環節,多層次引導班級學生科學思考、探索,準確把握課文內容以及主題內涵,實時發展英語思維能力,還能在無形中拓展班內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面,實時完善英語知識結構體系,促使該課題教學目標在“網際網路+”作用下順利實現。

  三、銜接英語理論與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在初中英語資訊化教學中,教師要從“網際網路+”角度入手,合理銜接英語理論與實踐教學,為班級各層次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實踐機會,在親身實踐中科學培養英語核心素養。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為例,在?n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角度入手,科學銜接英語理論與實踐教學,要求各小組學生利用網路途徑,瞭解關於“mooncake”的資訊資源,在整合海量資訊的基礎上製作“mooncake”的電子課件,並以此為話題,明確分工,自編英語情境對話,分角色進行表演,在合作實踐過程中深入理解課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培養學生資訊整合、語言表達、合作、英語實踐等能力,以此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要多層次把握“網際網路+”背景下英語教育教學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深化英語資訊化教學各環節,巧用網際網路資源最佳化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與形式,強化英語實踐環

  節,促使英語資訊化教學更加有效,全面提升英語教育教學質量,實時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和素養,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劉月新.“網際網路+”時代初中英語資訊化教學的利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誌(學生版),20xx(34):64.

  [2]章燕.談如何實現初中英語的資訊化教學[J].校園英語(中旬),20xx(4):178.

  [3]陳淑玲.試論“網際網路+”時代初中英語資訊化教學的利弊[J].學週刊,20xx(6):173-174.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3

  一、改革教學目標

  中學英語教學改革是擺在中學英語教師和從事學英語教學研究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課題。

  進行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教學目標和要求比過去大綱中的目標與要求具體得多,這是一個進步。但在進行大綱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弊病,具體講,存在著以下問題:

  1)大綱教學目標和要求的描述不盡詳細。

  現行大綱對有些目標和要求的描述很不具體,如,大綱中對讀的要求有這樣的文字描述:“能讀懂簡單的運用文,如信函、請柬、通知、便條、說明、表格、圖示和標誌等。”這句話中的要求就不詳細,如“信函”,我們知道信函包括很多種,而在此所指的是哪一種呢,教師就不得而知了。無奈之餘,他們在教學中,就有些不知所措了。在高三的複習中,只好把各種“信函”全部給拉出來見面。而事實上,根據近些年的高考題來看,信函大多屬於普通訊、邀請信和感謝信。所以,我認為,既然要具體,就應該再詳細一些,以便於教師在教學中操作。

  2)大綱中的目標和要求不完善。

  現行英語教學大綱第二部分的教學要求中只寫出了“高階中學二年級和三年級英語教學要求”,而對高一年級的要求隻字未提。高一是一個過渡時期,它處於初三和高二之間,學生處於一個轉軌階段。在這一時期,教師教學的尺度本來就很難把握,再加上大綱中又不作任何要求,這就更提高了教師施教的難度,故應該改革這種情況。

  二、改革教學觀念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的。沒有先進的思想觀念,便不可能有先進的教學實踐。如果教學觀念滯後,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學方法的產生。故教學觀念的改革顯得越來越重要。

  改變觀念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而應成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改革觀念最有效的途徑是出國進修,直接感受國外英語教學的思想和觀念。除此之外,教師們還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虛懷若谷,不斷地學習。只有這樣,觀念方可轉變,才能跟上時代的要求,不至於落伍。

  三、改革和完善現行教材

  現行教材有很多的優點,它已被廣大中學師生所接受。但作為一套教材,它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教材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

  2)教材缺乏系統性。

  3)教材中的漏誤。

  4)配套材料不夠完善。

  5)缺乏系統配套的泛讀材料。

  6)語言不嚴密。

  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教學達標。根據以上問題,現行教材亟待改革。

  四、改革教法

  英語教學法是執教者根據英語教育的基本規律所採用的一種語言教學的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是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來確定的。採用了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學方可有效。回顧我國英語教學法的演變過程,真可謂步履艱難。自從中國開始大規模的英語教學以來近百年,英語教學法經歷了五個時期,即:對比法——直接法——翻譯法——結構法和功能法。而這五種教學法又是交替使用,從來沒有被單獨使用過,其中翻譯法沿用的時間最長。這一方法主要針對英語知識的教學,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的教學。而現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結構法的產物,是實用主義哲學的體現。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需要,要求培養學生能在國際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語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過去的知識傳授型的方法和不適合新教材的教學法改為功能交際法,以便達到培養交際能力的目的。

  五、改革教學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由於新教材容量大,課時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學中還一味地使用過去的“三個一”(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教學手段,那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更不用說達到教學目標了。鑑於此,各學校應該盡力去改善英語教學的手段。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現代化的視聽儀器和教學輔助設施,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六、改革評估檢測

  考試、檢測是評估教學效果的慣用手段。儘管新教材已經使用了六年多了,但至今還沒有一套完全適合新教材的評估檢測手段。現在的實際情況是考、教脫節。新教材以培養交際能力的目的,而現在的考試,評估仍然是以考試語法為主,這嚴重影響著教學。眾所周知,考什麼教什麼,儘管近年來對能力的考查有所側重,但事實上現在的考試仍然沒有完全擺脫語法考試的影響。故導致在複習備考階段,大部分時間還是花在了語法複習上。因此這種評估檢測手段亟待改革。

  七、改革師資現狀

  目前,全國各地中學英語師資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貧困的地區,師資水平越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於師資缺乏,全國各地舉辦了不少的短訓班。短訓班裡培訓出的教師解決了當時教師缺乏的問題,而這部分人的英語素質不高。

  2)現在的中學教師中大多數屬於八十年代中專或大專畢業生,雖然他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憑,但實際上,大多數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3)函授不利於教師素質的提高,因為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在學習過程中,須進行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訓練,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4)由於工作環境和時間的推移,教師們的聽、說能力不斷地退化。

  5)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教師流動較大。這樣就使得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教師師資水平越來越高,落後地區的師資水平越來越低,這樣就造成了惡性迴圈,很不利於英語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鑑於以上原因,我們必須設法改革英語師資的現狀。為了改革師資隊伍的建設,國家教委計劃將在近三年內培養一萬名能教會研的教師,這對英語教師來說是一件難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教應該為教師們創造條件,鼓勵進修。

  總之,凡是不利於推行素質教育的情況均需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我們有責任為深化教學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每個教育教學工作者都來為教學改革出謀獻策,那麼,我們英語教學改革的成功之日也就為期不遠了。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為之奮鬥!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4

  摘要:

  時代不斷髮展,科技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大學英語發展幾十年來,逐步呈現不同的發展特點,特別是在資訊化時代,多種媒體資源和資訊的傳播,大力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進一步改革。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勢

  大學英語教改革實施十多年來,提高了教學質量,取得了很大成績。但隨著國家需求、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的變化,改革需要進一步創新和突破。在這一背景下,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各大教育出版社和高校不斷共同舉辦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發展研討會,探討新形勢下大學英語的發展與改革。當前我國高校進行著轟轟烈烈的外語教學改革,這場改革致力於能否打破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即“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特點的教學模式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既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又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更不利於具有外語應用能力的人才培養。建構主義理論針對外語“教與學”提出全新的理論和思路,賦予外語教學與學習嶄新的含義。首先,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為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因此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單純向學生傳遞知識,也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資訊的過程,而是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透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資訊的意義的過程;其次,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識不再是侷限於教師的講授內容和教材內容,書本知識不再是反映現實的唯一準確渠道,課堂上所獲得的知識只是對客觀現象的1種理解和假設。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並不存在唯一標準,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對於世界的認知和賦予意義由每個人自己決定。

  一、多元化、多層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體系建設

  《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不同於以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以對全國範圍內各類各層次高校的調研資料為依據,以研究為支撐,提出建設多層次多元化教學目標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指南》明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基礎目標、提高目標、發展目標三個等級。基礎目標是針對大多數非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需求確定的;提高目標是針對入學時英語基礎較好、英語需求較高的學生確定的;發展目標是根據學校人才培養計劃的特殊需要以及部分學有餘力學生的多元需求確定的。大學英語課程將與高中英語課程相銜接,各高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自主確定起始階段,自主選擇教學目標。

  大學英語課程設的三級目標體系首先滿足了英語入學水平較低的學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標是大多數大學生應達到的目標要求,發展目標是針對各高校人才培養計劃的特殊需要以及學生的能力、需求和興趣而提出的多元目標要求。

  多元教學目標決定了大學英語不是一門課程,而是由多門課程組成。大學英語課程根據教學內容可分為通用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通識教育類英語(English for General Education)三個類別。在課程設定中,每個類別的課程包括必修課、指定選修課與任意選修課。不同層次高校各個類別的課程所佔比例應有不同,並依此設計具有特色的個性化教學模組。在教學安排上,不同的目標體系所需課程時間也不相同。同時,各高校應控制班級規模,提高教學質量。

  二、慕課時代大資料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的應用

  慕課時代儼然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的主流,本文以清華大學楊永林教授的TRP為例,根據楊教授題為“慕課時代大資料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的應用―以TRP平臺為例”的主題報告,現代技術在教學上起到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楊教授從“慕課”(MOOC)理念的廣佈,各類線上教育平臺的執行,到高等教育從傳統模式到數字化模式的轉變提出了TRP系統的研究背景。楊教授親自展示並說明了TRP的系統特色,智慧自動化、虛擬互動性、區域開放性、應用全科性、瀏覽雙軌制以及大資料特色,具體說明了在大資料時代如何滿足英語教學與研究的需要,以及對數字化教學未來的展望。此外,他還重點演示了數字化課程特徵,從教學效果展示、教研成果、團隊建設與發展等方面,系統地總結了大學英語系數字化教學改革舉措和具體的`實施及效果,對如何推廣大規模、發展式教學改革模式,建設以數字化寫作為核心的課程做了具體闡述,呈現了數字化課堂的教學掠影、課堂樂學以及學生的線上反饋。雖然許多學校利用慕課這一新興教學模式,但是在目前的背景下它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應該首先學習慕課製作方法和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建立以慕課為模式的大學英語慕課教學系統,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同時強化教師對學生慕課學習的統一管理與監督,努力搭建慕課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以期有效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創造性和時效性。

  三、資訊化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提倡混合式的原因

  資訊化,作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影響和改變著教育、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等在教育、教學上的應用,也必然引發教學環境的變化、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方式的改變等。教育資訊化是趨勢,也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發展的必經途徑。教育資訊化最早是美國在上世紀末提出資訊高速公路時所涉及的一個詞語,隨後,資訊化技術這五個字頻繁出現在很多國家的教育計劃或戰略方針中。縱觀國內外專家對教育資訊化的見解,教育資訊化不僅僅包括整個教學環境的網路化、資訊化,還包括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師教學思想的資訊化,也涵蓋了資訊化的教學評估等。資訊高速公路,網路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教學模式的慣性是標準化生產、批次定製、廣譜適應性,這已經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對複合型、個性化人才的需求,而同時資訊社會的挑戰,內容無處不在,海量資訊採集、加工速度、傳播頻寬(大資料)時代的到來,文化觀層面課堂面授的現場性不可複製,倫理觀層面教育倫理關係的消解與重構,技術的本質是迴歸人的自然屬性,教學內容需滿足可定製、自適應性強的特點。學生需要一部自定義、自組織、自適應的遙控器可以自主選擇。除了作業、考試作為評價依據外,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行為軌跡,需要混合教學以此調節教學(備課、設計、製作)之所以要混合:尋求針對每一個學習者的最佳方式。

  四、資訊化背景下的教學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更新,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教學理念必須做相應的調整,大學英語教學在新形勢下也必須做出與時俱進的改革。文秋芳教授認為,以輸出為驅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有三個理論依據,即符合學生需求、社會需求和學科需求。在此基礎上,文教授從課程視角出發,建議體現輸出驅動的大學英語新課程體系應為:EGP和EAP相結合,均分為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層次,包含口頭表達、筆頭表達、口譯、筆譯/編譯等輸出模組。她認為,學生有權根據自身需求來自主選擇課程學習。她還提出了“輸出驅動”的兩種教學法:綜合技能法和教師輔導遞減法。總之,“以輸出為驅動”既是教學階段的要求、時代發展的要求,也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以輸入為基礎,以輸出為驅動”是適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模式之一;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應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無論是EGP、ESP、EAP還是EOP課程,都應充分考慮其階段性、個體性、專業性和適度性。要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學校應結合自身特點科學規劃課程,有效實施教學;大學英語應兼顧工具性和人文性,體現大學英語工具性的學術英語與專業英語,應與體現人文性的通用英語和通識英語等相結合。

  大學英語課程應形成區別於其他教育資源的、不可替代的課程特質和核心競爭力,即負載系統的文化知識,營建濃厚的人文氛圍,注重人文素養;數字化寫作模式引起熱烈反應,慕課時代大資料時代下的教學模式、教學資源共享、學習方式從網路化到智慧化的進一步發展,對教學理念的提升、教師發展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資訊化語境下,有許多大學講大學英語課程進行動態分層,開展分級分層教學,主要包括聽說分層、閱讀分層和寫譯分層,所有的課程教學都在多媒體教學進行,同時,學校還著手建設英語教學與自主學習網路平臺、電子閱覽室、英語自主學習機房等多媒體教學裝置。資訊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無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再教學形式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拓展與創新,這對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動態分層教學從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的分層進行落實和把握。在一定程度上,資訊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動態分層實現了對傳統教學的現代突破,有利於學生的綜合發展,是具有深厚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的相對有效的、理想的教學模式。將與時俱進的教學概念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使其具備時代的屬性。課堂教學由教師、學生、教學環境組成,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資訊化語境下,教的主要任務就是將自身已有的知識或者從外部環境中獲得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接下來由學生自行消化、分解接收到的知識,並在一定的時間之內透過課堂環境反饋給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身為主導者的教師和學生也有可能成為影響學習者的環境因素。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教學環境之間有著複雜的聯絡,它們相互作用。多媒體、計算機等已成為新興的視覺傳播載體,承載著使用者需要的大量資訊和資源,有助於使用者獲取最大資訊或享受網路服務,更方便教師授課。然而,現代資訊科技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使用存在不足,使得原本執行穩定的大學英語課堂受到強大的衝擊,課堂生態結構嚴重失衡、功能相對失調。在傳統教學中,資訊科技是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外部環境,經過一定時期的執行,變成了系統內部因子,甚至是主導因子。在資訊科技的生態位轉變過程中,英語課堂的生態系統也發生了偏移,生態系統失衡問題明顯增多。資訊科技的強行介入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各生態因子達不到和諧統一,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調。生態系統內部的各種矛盾凸顯、關係失調,這些問題的累積引發了整體效應。大學英語課堂生態的失衡問題引起了較為強烈的反響,與此同時,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似乎進入了瓶頸期,生態化的英語課堂依然處於失衡狀態,重構生態平衡成為大學英語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資訊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課堂存在失衡現象,而重構大學英語生態課堂模式則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教師作為主導者,對學生進行“自主學法”指導顯得比較重要。透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後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複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作好等。健康、和諧、良性、開放的大學英語生態課堂有利於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有利於學生思辨等能力的全面發展,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也是大學英語改革的新方向。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應該讓生態系統內的諸如教師、學生、英語生態環境等生態因子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發掘每一個元素的最大潛力,充分、合理和適度地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讓學生以最自然的學習狀態、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老師一起建立高效、良性的生態課堂。

  參考文獻:

  [1]陳麗麗.論“網際網路+”背景下大學英語英美社會文化微課教學模式的構建[J],安徽文學,20xx,(01)

  [2]高原.網際網路+背景下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J],黑龍江科學,20xx,(02)

  [3]葉玲等.“網際網路+”時代大學英語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討[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xx,(04)

  [4]沈春蕾,袁欣.資訊化語境下英語課堂生態的失衡與重構[J],教學與管理,20xx,(02)

  作者簡介:關繼東(1980――),男,吉林長春,東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生,研究生方向:教學法。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5

  研究背景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20xx)中明確的指出,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強化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而現階段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教師的教學重點仍然主要展現於語法的講解、單詞的默寫以及習題的練習上,而忽視了對於學生英語誦讀能力的培養以及訓練,以此為背景的英語教學產出展現往往是成績無論好與差都不願開口,毫無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嚴重的與新課程標準相違背。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尤其是小學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水平普遍不高是我國義務教育存在的長期頑疾之一。作為義務教育重點構成的小學教育,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更是奠定良好教育基礎與保證教育可持續化發展的關鍵。西方學者以及教育家在教育模式的研究上傾向於探索誦讀教育影響因素、誦讀教育的模式的創新,值得我國學習;同時在最佳化我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立足於自身環境之下,探索我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發展滯後的深層次原因,從而針對性的最佳化我國農村小學英語誦讀教學現狀,實現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質”的飛躍。

  研究目的

  1透過理論探討,揭示農村小學英語誦讀教學的意義,目的以及內容,分析農村小學英語誦讀教學的理論基礎。

  2透過調查揭示農村小學英語誦讀教學的現狀,總結已經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探討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3以調查研究的成果為基礎,透過理論分析、探討解決農村小學英語誦讀教學的對策。

  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確定本文的研究課題。

  2.以確定的課題為研究目標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分析,確定本文在研究過程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理論。在資料的蒐集過程中,筆者主要透過相關文獻的蒐集以及調查問卷的發放、回收兩種方式進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透過調查問卷回收、統計以及分析,進一步的進行資料整理。

  2.以湖南N、X、F三所農村小學誦讀教學現狀作為例項進行定量分析,找出其中的問題以及各個要素之間的關聯以及對英語誦讀教學的影響。

  3.透過對於農村小學英語誦讀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為進一步的完善提供依據。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1.研究成果的展現

  2.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6

  一、開題背景

  英語是21世紀人才必備技能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國民綜合素質提高的需要,教育部規定從XX年秋季起,全面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隨之在我縣也全面推開。新的課程標準的實施,將為我縣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現在,我們縣小學已全部開設英語課,但是由於教師專業素質不高,語言環境的缺乏,語言習慣的差異,教學手段單一,教學觀念更新慢,特別是農村小學英語師資短缺,致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小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不濃,於是一部分學生覺得學習英語太難,也沒多大意思,除了應付升學考試。所以教學效率低下,教學質量不高,學生進入中學後,由於學不會,基礎差,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作為農村英語教師,如何在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同時,結合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因地制宜地開發農村中小學的各種課內外資源,為農村中小學英語學習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成了我們選擇這一課題的主要原因。

  我們鄉已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加強了課堂教學藝術的滲透,在就如何做好課堂教學藝術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而且初見成效。我們鄉還結合新課程改革,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倡教學藝術,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了深化研究,擴大成果,結合新課改,我們把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作為實驗課題,所以主該實驗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義

  研究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目的是讓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煥發出其藝術魅力。從教學環節以及課末結尾藝術的研究,推進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使教師在掌握課堂教學基本程式與方法的基礎上,達到教學各個環節藝術化,教學效果最最佳化,學生興趣最大化。

  本課題的研究有利於落實課改,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英語。

  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自己創作的藝術作品,都需要教師付出創造性的勞動,課堂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的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合情合理,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英語課堂教學與語文課堂教學一樣,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最佳的課堂教學是實現聽、說、讀、寫的最佳途徑。如果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課堂教學藝術,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多種感官、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積極活動,特別是視覺和聽覺,才會更好的被他們所接受,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作用,使獲得的感性知識繼而有理論性的飛躍。有利於英語課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提高,有利於更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有利於課改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融洽氣氛的形成,有利於課堂效果的大幅度提高。

  同時,以課題研究為突破口,推進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從而培養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養良好,業務素質精良的教師隊伍。

  三、研究內容

  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在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從教學環節的角度注重中小學英語教學藝術,注重課前匯入藝術,課中問答藝術、教學手段藝術以及課未結尾藝術,從而創造出生動和諧,多彩的教學情景,使中小學校英語教學成為一門結合性很強的育人藝術。

  本課題預計突破的難點:

  新課改形式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匯入的藝術。

  四、本課題研究的方法,途徑。

  1、調查問卷:採用調查問卷和英語教師談話,聽課,評課等方式,

  2、實踐研究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瞭解,觀察學生群體和個體的行為變化。

  3、案例分析法:

  每一環節實施後,進行階段性的分析,此環節裡重案例的積累,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4、文獻法:

  對近幾年來發表的關於最佳化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英語交際能力的文獻資料,特別是介紹課堂模式研究成功經驗的文章進行系統歸類,並作比較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篩選出有效經驗由本課題借鑑。根據研究思路,探究更多完善的方法。

  5、比較觀察法

  比較傳統教學觀念—————充滿課堂教學藝術色彩的現代教育觀念,對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幫助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加以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

  五、預期研究效果

  透過本課題研究和實施,能使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有所進步,在課堂上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教學,能使大多數學生能利用所學內容進行交談,努力使農村中小學英語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在愉悅中去學,由以前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課堂效果最大化。

英語教學開題報告7

  一、綜述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電腦多媒體時代的到來,現代化教學技術才真正滲透到英語教學中來,為我國傳統英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

  近年來,世界各國都紛紛將資訊科技應用於各門學科教育,十分重視計算機輔助教與學的研究與實施。國外英語教學課程標準要求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機會來發展並應用資訊科技學習英語的能力。隨著英語教學中的技術含量的提高,電腦、網路技術等成為教學的手段之一。可以預料,現代科學技術無疑將極大地影響英語教育的現狀與未來,英語教育進入資訊化時代。

  我之所以選擇本課題是因為多媒體課堂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這種教育技術有著極大的優越性,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了教學重點,解決了教學難點,擴充套件視野,提高了教學質量等等。因此,多媒體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

  多媒體英語教學有著傳統英語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但由於多媒體英語教學在我國尚還處於“初級階段”,不少老師在認識和實踐兩方面還普遍存在著一些誤誤區,如只圖表面氣氛而忽視教學的實效性,過多的依賴多媒體從而忽視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等等。我對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越性和怎樣讓多媒體英語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這兩方面進行了研究。教師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教與學的媒介作用,提高自己應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讓多媒體充分發揮其優越性淡化存在的問題,讓多媒體更好的為英語教學服務,這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1.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優越性。

  2.讓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發揮出更好效果的方法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圖表面熱鬧而忽視其實效性。

  2.盲目追求形象性,限制學生創造力。

  3.過多依賴多媒體,從而忽視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

  三、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步驟方法:

  1.運用查閱文獻、書面調查等各種方法蒐集資料;

  2.整理分析材料,選擇研究問題,確定研究題目;

  3.執筆撰寫;

  4.修改定稿。

  措施:

  1.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

  2.瞭解收集有關材料進行分析研究;

  3.上網查詢;

  4.請教導師陳金榮。

  四、研究工作進度:

  選題研究,查閱文獻、收集資料;

  整理資料,寫開題報告;

  撰寫論文提綱;

  修改提綱,撰寫論文,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修改論文,答辯。

  五、主要參考文獻:

  [1]陳陽展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教學改革

  /20030828/3089992.shtml

  [2]顧佩婭《英特網與外語教學》外語電化教學1998第1期

  [3]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4]劉道義《SeniorEnglishforChinaStudent’sBook》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5]勵景《網路知識與運用》寧波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6]南國農李運林《電化教育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3月

  [7]宋振宇多媒體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的幾點注意

  /resource/Article_Show.asp?ArticleI

  [8]湯燕瑜外語多媒體教學環境的夠建和應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20030404/3081596.shtml

  [9]王珠珠《現代教育技術與素質教育的實踐探索》20xx年5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10]莊宇讓多媒體走入課堂[J]外語電化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月

  [11]張莉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30404/3081596.shtml

  [1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