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範文15篇

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範文15篇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實驗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驗報告範文1

  集裝箱碼頭管理就是管理碼頭的整個業務流程及所有的職能崗位,它的業務流程有:客戶管理、船舶管理、堆場管理、裝卸船管理、閘口管理、中控管理、裝置管理。

  集裝箱碼頭與堆場管理系統是港口碼頭集裝箱業務操作和管理的基礎資訊平臺,涵蓋了集裝箱碼頭的所有基本業務功能。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是模擬現代物流企業在集裝箱碼頭管理業務中的進口、出口和中轉等操作,最終使集裝箱碼頭管理環節的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響應時間最短化。

  經過在學校實驗室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軟體平臺進行相關角色的模擬實訓操作,我們基本達到了解和初步掌握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系統軟體的使用,港口碼頭集裝箱業務操作和管理的基礎資訊平臺的操作,初步瞭解並掌握集裝箱碼頭的基本業務功能,瞭解縮短船舶在港停留時間、提高碼頭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基本內容。

  集裝箱碼頭管理實訓是以實驗的方式體現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實踐過程。透過實驗,我們熟悉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增強感性認識,並可從中進一步瞭解、鞏固與深化所學的集裝箱碼頭管理理論知識,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系統以實驗的方式體現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實踐過程。透過實驗,可以使學生熟悉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具體操作流程,增強感性認識,並可從中進一步瞭解、鞏固與深化所學的集裝箱碼頭管理理論知識,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各個實驗掌握集裝箱碼頭管理的具體流程,迅速掌握集裝箱碼頭管理的流程和細節,熟悉集裝箱碼頭管理的運作模式,切身體會到集裝箱碼頭管理各個環節中面臨的具體工作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和制約關係。為學生參與未來集裝箱碼頭管理領域複雜、龐大、越發激烈的競爭打下紮實基礎。

  透過實訓,明白了進行集裝箱碼頭與堆場管理的相關程式,基本與理論進行了比較有機的結合,還了解了如何把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並運用到實踐中,能更好的鞏固我們課本所學的內容,也為我們將來從事真正的集裝箱管理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驗報告範文2

  這個學期我們開了一門特別的課程——《大學物理實驗》,這和以往的課程不大一樣,因為這一門完全以實驗為主要上課內容的課程,這就意味著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要 不斷的 做實驗,因為以前都沒接觸到這樣的課程,自己的動手能力又差,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心裡一直懸著一塊石頭,直到最後一次實驗的順利完成,心才敢放鬆些,石頭當然還沒完全放下,因為我們下週才考試,筆試加實驗,實驗是隨機考的,抽到什麼做什麼.。

  大學物理實驗第一次課程在教室上的,老師上個女的,上課時就對老師說的內容只有個模糊的印象,還潦草地記了一些筆記,筆記記在大學物理課本上了,因為當時課本還沒訂到,傻乎乎的認為大學物理就是大學物理實驗,就把課本給帶過去了。不過現在學了知道它們基本不沾邊,呵呵,不要笑我傻哦。下課前老師還給我們交代了做實驗的時間和注意事項,讓我們準備好下次的實驗。

  我們的實驗開在週二早上,地點在本部,所以我們得早早的起來搭校車,晚了自己得搭公交車去錢當然得自己掏嘍。為了自己不被隊伍落下,減少額外的消費我們起得挺早的。(當然是鬧鈴吵醒的,呵呵)第一次去的時候感覺很是新鮮,不過心裡還是一絲不安,因為我們還沒發教材,除了知道此次做的實驗是用拉伸法測定金屬絲的楊氏彈性模量外,其他一概不知,只能到時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到了實驗實簽完到後(每次都要求籤到,前後各一次)老師便開始說本次實驗原理和實驗操作,老師都只簡要的說,所以得認真聽。這個課上得很倉促,實驗報告冊都還沒有發,因為當時我還是班幹,拿報告冊的任務據在我身上了,其實我也部想的,因為我都還不知道這個實驗怎麼做呢。。。回來後沒幾分鐘老師久說完了,然後久讓我們自己做。然後我給大家發報告冊,發完後只剩下一臺壞的儀器給我了( 真鬱悶啊~~~又給聽懂,又是壞儀器)~~當時我還不知道是壞的,在那裡鼓搗了半天也沒什麼收穫,我心裡那個急啊,(實驗可是要求規定時間內完成,把資料給老師看後才能離開,而且要是沒完成在校車離開以前~~那麼就自己掏錢擠公交車了),我就向老師求助~老師在我儀器上搞了半天~然後說儀器壞了,我急忙說那我該怎麼辦呢?(其實我這樣問是想讓老師給我說說怎麼做~~我真的還不會啊~~)老師人真好~~他說那你和其他同學一起吧~呵呵~~這個是要求獨立完成的實驗~聽他這樣說我樂死了~~~,有了同學的幫助我很快冷靜了下來,試著回憶步驟,然後和同學邊回憶邊討論的做實驗,當我拿著測出的資料順利得到老師簽字時,滿是順利完成實驗的欣喜!第一個 實驗就這樣完成了~呵呵。

  後來因為教材沒到,這個課停了一個月,直到十月底才得以繼續。

實驗報告範文3

  1. 焊接工藝

  1.1 焊接工藝的基本知識

  焊接是使金屬連線的一種方法。它利用加熱手段,在兩種金屬的接觸面,透過高溫條件下 焊接材料的原子或分子的相互擴散作用,使兩種金屬間形成永結牢固的結合面而結合成整體。 焊接的過程有浸潤、擴散、冷卻凝固三個階段的變化。利用焊接的方法進行連線而形成的接點叫焊點。

  焊接工藝是指焊接過程中的一整套技術規定。包括焊接方法、焊前準備、焊接材料、焊接 裝置、焊接順序、焊接操作、工藝引數以及焊後熱處理等。

  我們實驗中主要是PCB板的焊接。

  1.2 焊接工具、焊料、焊劑的類別與作用

  焊接工具有烙鐵、鑷子、螺絲刀、鉗子等。

  電烙鐵的作用是加熱焊料和被焊接金屬,最終形成焊點。按加熱方式可分為內熱式、外熱式等,按功能分為防靜電式、吸錫式、恆溫式等。本實驗使用外熱式電烙鐵。

  焊料是焊接時用於填加到焊縫、堆焊層和釺縫中的金屬合金材料的總稱。包括焊絲、焊條、 釺料等。焊料分軟焊料和硬焊料兩種,軟焊料熔點較低,質軟,也叫焊鑞,如焊錫;硬焊料熔 點較高,質硬,如銅鋅合金。本次實習使用的焊料為焊錫(鉛錫合金)。

  焊劑是指焊接時,能夠熔化形成熔渣和(或)氣體,對熔化金屬起保護和冶金物理化學作 用的一種物質,又稱助焊劑或阻焊劑,一般由活化劑、樹脂、擴散劑、溶劑四部分組成。一般 可劃分為酸性焊劑和鹼性焊劑兩種。作用:清除焊件表面的氧化膜,保證焊錫浸潤。本實驗的焊料是松香。

  下面分列各工具及材料的作用。 電烙鐵:熔化焊錫; 電烙鐵架:放置電烙鐵;

  鑷子:夾持焊錫或去除導線皮; 螺絲刀:拆組機器狗; 鉗子:裁剪導線或焊錫; 焊錫(錫鉛合金):固定焊腳,電路板和器件電氣連線; 助焊劑(松香):加速焊錫融化,去除氧化膜,防止氧化等; 阻焊劑(光固樹脂):板上和板層間的絕緣材料。

  1.3 焊接方法

  手工焊接主要為五步焊接法:

  1.準備施焊,檢查焊件、焊錫絲、烙鐵,保持焊件和烙鐵頭的乾淨; 2.加熱焊件,用烙鐵頭加熱焊件各部分,加熱時不要施壓;

  3.熔化焊料,焊錫絲從烙鐵對面接觸焊件,將焊絲至於焊點,是焊料融化並潤溼焊點; 4.移開焊錫,當融化的焊料在焊點上堆積一定量後,移開錫絲;

  5.移開烙鐵,當焊錫完全潤溼後,迅速移開烙鐵,在焊錫凝固前保持焊件為靜止狀態。

  元件主要有臥式和立式兩種。

  2. 原理圖設計與模擬

  2.1 Multisim模擬電路

  2.2 電路模擬波形

  3. 印製板設計

  3.1 電路原理圖

  3.2 機器狗的印製板圖

  4. 機器狗的焊接、安裝及除錯

  我們實驗中所設計的機器狗是可以聲控、光控、磁控的玩具。其核心是一個由555定時器構成的單穩態觸發器。在三種不同的控制方法下,均以低電平觸發,促使電機轉動,從而達到了機器狗停走的目的。

實驗報告範文4

  在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鄭老師研究成果的的支撐下,我公司於20xx年5月14日進行了板材用矽微粉改性試驗。根據粒度、白度、水分以及吸油值等指標考察改性效果,並重點透過客戶的試用情況確定改性後的矽微粉是否能降低樹脂用量,是否能提高混合漿料的流動性。透過中試試驗,為以後的工業化生產提供依據。

  一、 試驗背景及目的

  板材用矽微粉是一種製造人造石英石板材的主要原料,該產品成分純淨,SiO2含量大於99.0%,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具備高檔填料所要求的低雜質、高細度、高填充量、高硬度、高電阻率、耐酸鹼等特性。它不僅賦予人造石材良好的緻密性和耐酸鹼腐蝕性,還能有效改善石材加工流動,分散工藝,使合成品能夠接納較高比例的填充料,有效降低生產成本。

  由於人造石英板材與人造大理石板材相比的諸多優勢,逐漸被國內外廣大使用者所喜歡,特別是櫥櫃板行業已全面開始使用,需求量大增,從而帶動了板材用矽微粉產業的快速發展。現板材年生產量為1500萬平方米,板材用矽微粉年用量18.6萬噸,年增長比例10%。伴隨著板材用矽微粉用量的增長,人造石英板材生產商對板材用矽微粉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其中,低吸油值的板材用矽微粉不僅能夠改善石英石板材的加工效能,而且能夠降低板材生產過程中的樹脂用量,從而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目前,已有幾家客戶反映我公司生產的板材用矽微粉存在著樹脂用量偏高,加工過程中混合漿料的流動性

  差等問題。與此同時,與我公司存在競爭關係幾家板材粉供應商已經開始批次生產經改性的板材用矽微粉,並經客戶反映該產品的效能優於我公司生產的板材用矽微粉。為此,我公司擬透過對矽微粉進行表面改性的方法降低產品吸油值,適應客戶需求,提高我公司板材用矽微粉的市場競爭力。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鄭水林教授是粉體加工領域的專家,尤其是在粉體表面改性技術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先後參與或主持過數項與之相關的國家級、省級和企業委託科研專案。鄭教授所開發的矽微粉表面改性劑能顯著降低產品吸油值,與不飽和樹脂體系的相容性好,而且成本低於市場上常用的矽烷偶聯劑及人造石專用助磨改性劑。因此,經過深入的市場分析和實驗室研究,我公司決定選用鄭教授開發的矽微粉表面改性劑作為中試試驗原料。

  二、 試驗原理

  透過表面改性,可以將粉體顆粒表面原有的極性基團改為非極性基團,降低表面能,顆粒間摩擦力減小,潤滑性變得更好,可以提高矽微粉與有機高分子的親和性、相容性以及流動性、分散性。而且,粉體顆粒堆積的更加緊密,堆積密度增大,吸油值減小。

  入磨物料與表面改性劑混合進入球磨機後,粉體顆粒和包覆材料在磨倉中經過強烈衝擊,利用超細粉碎過程和其他強烈機械力作用啟用顆粒表面,使其結構複雜或無定型化,增強它與有機物的反應活性,從而使改性劑均勻包覆在顆粒表面。

  三、 試驗原料及裝置

  原料:咸寧原礦、改性劑(鄭老師研製)、自來水

  裝置:計量泵、自制藥劑桶(見圖1);球磨分級系統

  四、 中試試驗工藝簡介

  原計劃改性劑摻量為0.25%,按照改性劑:水=1:3的比例混合好後倒入藥劑桶中,透過計量泵從球磨機入料口摻入到磨機中。試驗改性劑共15公斤,需摻水45公斤,按照小時產量2.6噸計算,預計每小時改性劑的用量為6.5公斤,因此在計量泵流量保持穩定和精準的情況下(即控制流量26kg/h),改性劑和水混合液體的滴加時間為

  2.3h。球磨機開機執行後,改性劑同時開始滴加,考慮到球磨機開機執行前倉內仍剩餘大約3t左右的料,開機後需先用改性後的磨粉將球磨機內剩餘的料擠出,因此開機後1.2h左右的粗粉料倉出料仍主要是球磨機內原剩餘的未改性粉,在此之後的粗粉料倉下料才是穩定的經改性的產品,即在開機後1.2h-2.3h之間的產品是經過完全改性的,其試驗分析結果和客戶試用結果最具參考價值。

  五、 中試試驗過程

  中試試驗開始前先清空粗粉料倉,12:23分開動球磨機,同時開啟計量泵滴加改性劑。12點40分開始下第一包料,而後每隔15分鐘下一包料,按照順序編號為1、2、3。。。,並標記好每包重量,下完一包料後立即進行取樣化驗。由於計量泵調節精度的限制以及計量誤差,原定於2.3h內滴加完的改性藥劑於15:21分才全部滴加完成,總耗時2.97h,按照產量核算改性劑的摻量只有0.20%,比原計劃的0.25%的摻量低0.05%左右。改性劑滴加完成後,球磨機繼續運轉了半個小時,於15點55分下完最後一包料後停機。

  六、 中試試驗結果與分析

  本次試驗球磨分級系統運轉3小時32分,共生產板材粉8.9t,小時產量2.52t,球磨機分級系統共耗電782度,生產每噸板材粉需耗電87.9度。共下料14包,具體每包料的重量和檢化驗分析測試結果如下:

  1、 產量變化情況

  從12點40分下第一包料開始,每隔15分鐘下一包料,直至15點55分球磨機停機,共下料14包依次編號為1、2、3。。。產量變化如下所示:

  球磨分級系統穩定執行後,產量基本保持穩定狀態,穩定執行的小時產量為2.6t。

  2、 粒度變化情況

  每下完一包料後,檢化驗員及時從每包料內取一個樣品檢測粒度、白度以及吸油值和水分,編號和下料編號保持一致。其中,D50、D100的檢測結果如圖3、圖4所示:

  可以看出,在球磨分級系統執行期間,產品粒度基本保持穩定,D50在20±1.5μm範圍內波動,D100也在134.46-152.54μm範圍之間變化,均為合格品。

實驗報告範文5

  一個月的暑期就這樣匆匆結束了,還有我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整日呆在學校中的我,嚐到了生活的現實和不易。或許,這種真切的體會,才是我最寶貴的收穫。

  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社會真的是很殘酷,很現實。我慶幸的是我還是一名在校學生,我只有真正的把本領學好,才能在未來真正進入社會時不至於這樣不知所措。這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投身改革開放,向人民群眾,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半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

  一、待人要真誠

  踏進辦公室,只見幾個陌生的臉孔。我微笑著和他們打招呼。從那天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一天早上見到他們都要微笑的說聲“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誠的問候。往往一些細微的東西容易被我們忽略,輕輕的一聲問候,卻表達了對同事對朋友的關懷,也讓他人感覺到被重視與被關心。僅僅幾天的時間,我就和同事們打成一片,我想,就應是我的真誠,換取了同事的信任。他們把我當朋友,也願意把工作分配給我。

  二、要善於溝通

  溝通是一種重要的技巧和潛力,時時都要巧妙運用。認識一個人,首先要記住對方的名字。瞭解一個人,則需要深入的交流。而這些,都要自己主動去做。

  三、要有熱情和信心

  其實,不管在哪個行業,熱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熱情讓我們對工作充滿激情,願意為共同的目標奮鬥;耐心又讓我們細緻的對待工作,力求做好每個細節,精益求精。激情與耐心互補促進,才能碰撞出最美麗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

  四、要主動出擊

  當你能夠選取的時候,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剛進實習單位的時候,都做過類似影印打字的“雜活”。或許同事們認為你是小字輩,要從小事做起,但有些時候,是因為他們心中沒底,不明白你能做什麼。做“雜活”是工作的必需,卻無法讓我學到什麼。我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些東西不能選取,有些東西卻能夠選取。份內的工作當然要認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動請纓”卻能為你贏得更多的機會。只要勤問、勤學、勤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六、要講究條理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在緊急的時候手忙腳亂,就要養成講究條理性的好習慣。“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條理,”這是經理給我的忠告。其它的工作也一樣,講究條理能讓你事半功倍。

  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期望以後還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從實踐中得到鍛鍊。這些天來,雖然付出了不少汗水,也感覺有些辛苦,但從中我意志力得到了不少的磨練也感受到了工作的快樂。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使我明白;大學生只有透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狀態,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實驗報告範文6

  實驗一:

  一、目的要求

  掌握扦插育苗的生產過程,瞭解扦插前插穗選取與處理,扦插後生產管理。

  二、材料及工具

  1、插穗:各種型別插穗材料;

  2、ATP生根粉;

  3、工具:條剪、枝剪、天秤、量筒、噴水壺、塑膠薄膜、盆、皮尺、鋼捲尺、竹棒。

  三、方法與步驟

  1、採條

  選擇生長健壯、品種優良的幼齡母樹,取組織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枝條作插穗,落葉樹種在秋季後到翌春發芽前剪枝;常綠樹插條,應於春季萌芽前採條,隨採隨插。

  2、插穗切制

  將粗壯、充實、芽飽滿的枝條,剪成15~20cm的插條,每個插條上帶2~3個發育充實的芽,上切口距頂芽0.5~1cm,下切口靠近下芽,上切口平剪,下切口斜剪。

  3、插穗的處理

  將切制好的插穗50根或100根捆一捆(注意上、下切口方向一致),豎立放入配製好的溶液中,浸泡深度約2~3cm,浸泡時間12~24小時,浸泡濃度為500PPm。

  4、扦插

  (1)扦插方法:直接插入法,插穗與地面垂直;

  (2)深度:插穗入土深度為插穗長度的2/3;

  (3)插穗入土後應充分與土壤接觸,避免懸空;

  (4)株行距:株距10cm,行距20~25cm;

  (5)澆水:插後立即灌足底水。

  5、管理工作

  (1)扦插後立即澆一次透水,以後保持插床浸潤;

  (2)遮蔭:為了防插條因光照增溫,苗木失水,插後4~5月應搭蔭棚遮蔭降溫;

  (3)抹芽:扦插成活後,當新苗長至15~30cm,應選取一個健壯的直立芽保留,其餘除去;

  (4)施肥:適當施入濃度淡的速效性化學肥料。

  6、扦插及扦後注意事項

  (1)防止倒插;

  (2)插後立即灌水;

  (3)插穗與土壤密接;

  (4)粗細不同應分級扦插,以達生長整齊,減少分化;

  (5)插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浸潤;

  (6)必要時應搭棚遮蔭。

  四、實習報告

  1、怎樣進行選穗、採穗、切穗及扦插?

  2、以一種樹種為例,如何提高扦插成活率?

  實驗二 嫁接繁殖

  一、目的要求

  掌握嫁接育苗的生產過程,瞭解嫁接砧木培育、接穗選取,嫁接方法及接後管理。

  二、材料及工具

  1、接穗:各種型別接穗、接芽;

  2、砧木:各種規格;

  3、工具:條剪、枝剪、芽接刀、塑膠薄膜、蠟。

  三、方法與步驟

  (一)接穗的選擇與貯藏

  1、母本選擇:選擇生長健壯、品種優良的壯年期母樹,與樹冠向陽面的中、上部剪取組織充分木質化的1~2年生枝條作接穗。春季枝接,選1年生生長旺盛、充實、休眠芽飽滿、芽數較多的枝條作接穗;夏季枝接,選生長粗壯尚未木質化的當年生嫩枝作接穗。

  2、採穗時間

  早春嫁接用的接穗,一般在植物落葉後取;常綠樹、草本植物及夏季枝接或芽接時,最好隨採隨接,當天嫁接不完的枝條,應用溼布包裹或把枝條下部侵在水中。

  (二)砧木選擇與培育

  1、砧木選擇

  (1)與接穗親和力強,生長健壯,根系發達

  (2)種源或種條豐富,能大量進行繁殖,且繁殖方法簡便

  (3)砧木必須對接穗生長,開花,結實和壽命有良好影響

  (4)選抗病蟲害,抗寒,抗旱,抗風和抗大氣汙染能力強植物

  (5)能滿足園林綠化對嫁接苗高度要求

  2、砧木培育

  一般採用實生苗培育,培育1~2年。

  (三)嫁接時期

  1、春季嫁接

  春季嫁接主要是枝接,從早春砧木樹液開始流動後進行。

  2、夏季嫁接

  用嫩枝接或芽接,一般在5~7月進行。主要是枝接。

  3、秋季嫁接

  8~10月,芽接的時期。

  (四)嫁接方法

  1、枝接

  (1)切接法:常用的方法,大多樹種適宜。

  A.削接穗

  將枝條剪成5~6cm長,帶2~3個芽的接穗用溼布包好備用。嫁接時,將接穗從距下切口最近的芽位背面,用切接刀向內切達木質部時即向下平行切削到底,切面長2~3cm,隨即將接穗切面對側斜削成1cm的斜面。

  B.削砧木

  將砧木距地面5cm處斷砧,削平斷面,在光滑平整的砧木側面,用切接刀在切斷面的肩部斜削一刀,露出形成層。對準露出形成層的內側稍帶木質部垂直下切,深達2~3cm。

  C.結合

  將削好的接穗,長削麵向裡插入砧木切口中,一定要插到底。然後將砧、穗形成層對齊,然後用塑膠帶由下向上綁紮緊密,必要時可將介面封泥培土。

  (2)劈接法:在較大的砧木、較小的接穗時使用。在春季砧木上的芽開始生長後進行。

  A.削砧木

  將砧木於基部鋸斷,用劈接刀從橫斷面的中心垂直向下劈開3~4cm。

  B.削接穗

  接穗基部的兩側削成3~4cm長的契形,契形尖端不必很尖。

  C.結合

  將削好的接穗插入劈縫,用麻繩或塑膠薄膜帶把切口自下而上綁緊,封閉切口以不露空隙為宜,綁縛時注意不要觸動接穗。

  2、芽接法:此法在夏季生長季節進行。

  (1)開芽接位

  在砧木離地10~20cm處取樹幹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橫割一長約1.2cm的割痕,再從割痕的兩端垂直向下割兩刀,各長約2cm,成門形,割痕以深至木質部為度。淺則剝皮困難,過深則傷及木質部,均不適宜。

  (2)選取芽片

  在母株上取一年生木質化、粗1~1.5cm的枝條,選強壯飽滿的芽,在芽的上方0.3~0.4cm處橫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再在芽的下方1cm處向上削,刀要深達木質部,削下芽片後即將木質部輕輕除去,並整成長方形以吻合砧木上所開的芽接位。

  (3)插入芽片

  上述操作完成後,可挑開砧木芽接位的皮層把芽片插入,使芽片和砧木的形成層互相結合,再把砧木挑開的皮層覆蓋接芽,用麻皮等紮緊即可。

  (五)嫁接注意事項

  1、嫁接操作技術要領:齊、平、快、緊、淨;

  2、嫁接刀具鋒利;

  3、切削砧、穗時不撕皮和不破損木質部。

  (六)嫁接苗管理

  1、掛牌;

  2、檢查成活、鬆綁;

  3、剪砧、抹芽和除櫱;

  4、扶正;

  5、補接;

  6、田間管理。

  四、實習報告

  1、怎樣進行選穗、採穗?

  2、怎樣提高嫁接成活率?

實驗報告範文7

  一、實驗目的

  1、掌握用數字環提取位同步訊號的原理及對資訊程式碼的要求。

  2、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時間、同步保持時間、位同步訊號同步抖動等概念。

  二、實驗內容

  1、觀察數字環的失鎖狀態和鎖定狀態。

  2、觀察數字環鎖定狀態下位同步訊號的相位抖動現象及相位抖動大小與固有頻差的關係。

  3、觀察數字環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時間與固有頻差之間的關係。

  三、實驗器材

  1、行動通訊原理實驗箱

  2、20M雙蹤示波器

  一臺 一臺

  四、實驗步驟

  1、安裝好發射天線和接收天線。

  2、插上電源線,開啟主機箱右側的交流開關,再按下開關POWER301、POWER302、POWER401和POWER402,對應的發光二極體LED301、LED302、LED401和LED402發光,CDMA系統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均開始工作。

  3、發射機撥位開關“信碼速率”、“擴頻碼速率”、“擴頻”均撥下,“編碼”撥上,接收機撥位開關“信碼速率”、“擴頻碼速率”、“跟蹤”均撥下,“調製訊號輸入”和“解碼”撥上。此時系統的信碼速率為1Kbit/s,擴頻碼速率為100Kbit/s。將“第一路”連線,“第二路”斷開,這時發射機發射的是第一路訊號。將撥碼開關“GOLD3置位”撥為與“GOLD1置位”一致。

  4、根據實驗四中步驟8~11的方法,調節“捕獲”和“跟蹤”旋鈕,使接收機與傳送機GOLD碼完全一致。

  5、根據實驗五中步驟6~7的方法,調節“頻率調節”旋鈕,恢復出相干載波。

  6、用示波器雙蹤同時觀察“整形前”和“整形電平”,並將雙通道置於直流耦合,零電平、電壓設為一致。調節“整形”旋鈕,使整形電平置於“整形前”波形上部凸出部分。用示波器觀察“整形後”的波形,並與“整形前”比較,如完全相同,則整形電平調節正確。

  7、用示波器觀察接收機“BS”訊號,該點即為接收機恢復出的位同步訊號,將其與發射機的“S1-BS”進行比較。

  8、改變系統的信碼速率,按“發射機復位”和“接收機復位”鍵,透過與發射機的“S1-BS”對比觀察“BS”訊號的變化。

  9、將“第一路”斷開,再連線,透過與發射機的“S1-BS”對比觀察接收機“BS”訊號的變化。

  五、實驗思考題

  1、設數字環固有頻差為△f,允許同步訊號相位抖動範圍為碼元寬度Ts的η倍,求同步保持時間tc及允許輸入的NRZ碼的連“1”或“0”個數最大值。

  答:同步保持時間t c =1/△f K,允許輸入的NRZ 碼的連“1”或連“0”個數的最大值為η 。

  2、數字環同步器的同步抖動範圍隨固有頻差增大而增大,試解釋此現象。

  答:由公式t c =1/△f K,當固有頻差增大時,同步保持時間減小,那麼抖動範圍就增大。

  3、若將AMI碼或HDB3碼整流後作為數字環位同步器的輸入訊號,能否提取出位同步訊號?為什麼?對這兩種碼的連“1”個數有無限制?對AMI碼的資訊程式碼中連“0”個數有無限制?對HDB3碼的資訊程式碼中連“0”個數有無限制?為什麼?

  答:可以提取位同步訊號,因為整流後的AMI 碼或HDB 3 碼為NRZ 碼,自然可以

  提取。對這兩種碼連 “1”個數有限制,對 AMI 碼的資訊程式碼中連“0”個數有限制,對HDB 3碼的資訊程式碼中連“”個數無限制,因為其連零個數不超過4 個。

  六、實驗圖片

實驗報告範文8

  一、實驗準備

  實驗儀器、藥品、材料:棉線,絲線200ML燒杯兩個,硬紙片一張、濾紙若干、酒精燈一個、石棉網、帶鐵圈的鐵架臺、溫度計、硫酸銅粉末若干、玻璃棒。

  二、實驗步驟

  1. 在燒杯中放入100ML蒸餾水,加熱到比室溫高10~20℃,並加入足量硫酸銅;

  2. 用玻璃棒攪拌,直到飽和(有少量晶體不能再溶解),趁熱過濾到一個已加熱的燒杯中;

  3. 用硬紙片蓋好,靜置一夜,使其緩慢降溫,析出晶體;

  4. 第二天杯底出現小晶體,每個約長0.5CM,取一個晶體較完整的,用絲線綁住,系在一根木棍上。

  5. 將原來的硫酸銅溶液加熱到比室溫高5~10℃,新增少量硫酸銅,使其再次飽和。

  6. 將已綁好的小硫酸銅晶體放入微熱飽和硫酸銅溶液中,注意使其被完全浸沒,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7. 用硬紙片蓋好,靜置過夜;每天觀察,重複6、7項的操作過程。

  三、實驗注意

  1.控制溶液的溫度,加熱時要把晶體取出,等溶液溫度均勻後再把晶體浸入。

  2. 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應使飽和溶液緩慢冷卻。

  3. 所用容器必須潔淨,要加蓋以防灰塵落入。

  四、實驗結論

  (1)硫酸銅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透過嚴格控制溫度的變化,有利於加快晶體的成形速率;

  (2)模型必須懸掛在溶液中,若模型與杯壁貼合,冷卻後溶液析出的.晶體將附著線上圈和杯壁之間,成形的晶體形狀不規則。

  (3)如果晶核“氾濫”,就無法形成大晶體。由於棉線和銅絲的表面積較大,即晶核較多;加上毛棉線和銅絲上生長的晶體,因相互堆積、相互擠壓,致使晶體無法成長。相反,少量的硫酸銅細晶在溶液中分散性較好,容易形成大晶體。這一點,突出表現在了:用棉線作晶種,由於棉線表面存在著大量細小的棉纖維,形成大量的晶核,因此在棉線上“掛”了大量的、不成型的硫酸銅晶體。

實驗報告範文9

  一.實驗目的

  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簡稱ELISA)是在免疫酶技術(immunoenzymatictechniques)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免疫測定技術,ELISA過程包括抗原(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上稱為包被,加待測抗體(抗原),再加相應酶標記抗體(抗原),生成抗原(抗體)--待測抗體(抗原)--酶標記抗體的複合物,再與該酶的"底物反應生成有色產物。藉助分光光度計的光吸收計算抗體(抗原)的量。待測抗體(抗原)的定量與有色產生成正比。

  二.實驗原理

  用於免疫酶技術的酶有很多,如過氧化物酶,鹼性磷酸酯酶,β-D-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碳酸酐酶,乙醯膽鹼酯酶,6-磷酸葡萄糖脫氧酶等。常用於ELISA法的酶有辣根過氧化物酶,鹼性磷酸酯酶等,其中尤以辣根過氧化物酶為多。由於酶摧化的是氧化還原反應,在呈色後須立刻測定,否則空氣中的氧化作用使顏色加深,無法準確地定量。

  辣根過氧化物酶(HRP)是一種糖蛋白,每個分子含有一個氯化血紅素(protonhemin)區作輔基。酶的濃度和純度常以輔基的含量表示。氯化血紅素輔基的最大吸收峰是403nm,HRP酶蛋白的最大吸收峰是275nm,所以酶的濃度和純度計算式是(已知HRP的A(1cm403nm 1%)=25,式中1%指HRP百分濃度為100ml含酶蛋白1g,即10mg/ml,所以,酶濃度以 mg/ml 計算是HRP的A(1cm 403nmmg/ml=2.5)HRP純度(RZ)=A403nm/A275nm純度RZ(ReinheitZahl)值越大說明酶內所含雜質越少。高純度HRP的RZ值在3.0左右,最高可達3.4。用於ELISA檢測的HRP的RZ值要求在3.0以上。

  ELISA的基本原理有三條:

  (1)抗原或抗體能以物理性地吸附於固相載體表面,可能是蛋白和聚苯乙烯表面間的疏水性部分相互吸附,並保持其免疫學活性;

  (2)抗原或抗體可透過共價鍵與酶連線形成酶結合物,而此種酶結合物仍能保持其免疫學和酶學活性;

  (3)酶結合物與相應抗原或抗體結合後,可根據加入底物的顏色反應來判定是否有免疫反應的存在,而且顏色反應的深淺是與標本中相應抗原或抗體的量成正比例的,因此,可以按底物顯色的程度顯示試驗結果。

  ELISA法是免疫診斷中的一項新技術,現已成功地應用於多種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傳染病、寄生蟲病及非傳染病等方面的免疫診斷。也已應用於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測定,根據已經使用的結果,認為ELISA法具有靈敏、特異、簡單、快速、穩定及易於自動化操作等特點。不僅適用於臨床標本的檢查,而且由於一天之內可以檢查幾百甚至上千份標本,因此,也適合於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本法不僅可以用來測定抗體,而且也可用於測定體液中的迴圈抗原,所以也是一種早期診斷的良好方法。因此ELISA法在生物醫學各領域的應用範圍日益擴大,可概括四個方面:

  1、免疫酶染色各種細胞內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體的合成。

  3、顯現微量的免疫沉澱反應。

  4、定量檢測體液中抗原或抗體成份。

  基本方法一 用於檢測未知抗原的雙抗體夾心法:

  1. 包被:用0.05MPH9.牰碳酸鹽包被緩衝液將抗體稀釋至蛋白質含量為1~10μg/ml。在每個聚苯乙烯板的反應孔中加0.1ml,4℃過夜。次日,棄去孔內溶液,用洗滌緩衝液洗3次,每次3分鐘。(簡稱洗滌,下同)。

  2. 加樣:加一定稀釋的待檢樣品0.1ml於上述已包被之反應孔中,置37℃孵育1小時。然後洗滌。(同時做空白孔,陰性對照孔及陽性對照孔)。

  3. 加酶標抗體:於各反應孔中,加入新鮮稀釋的酶標抗體(經滴定後的稀釋度)0.1ml。37℃孵育0.5~1小時,洗滌。

  4. 加底物液顯色:於各反應孔中加入臨時配製的TMB底物溶液0.1ml,37℃10~30分鐘。

  5. 終止反應:於各反應孔中加入2M硫酸0.05ml。

  6.結果判定:可於白色背景上,直接用肉眼觀察結果:反應孔內顏色越深,陽性程度越強,陰性反應為無色或極淺,依據所呈顏色的深淺,以“+”、“-”號表示。也可測O·D值:在ELISA檢測儀上,於450nm(若以ABTS顯色,則410nm)處,以空白對照孔調零後測各孔O·D值,若大於規定的陰性對照OD值的2.1倍,即為陽性。

  基本方法二 用於檢測未知抗體的間接法:

  用包被緩衝液將已知抗原稀釋至1~10μg/ml, 每孔加0.1ml,4℃過夜。次日洗滌3次。 ↓

  加一定稀釋的待檢樣品(未知抗體)0.1ml於上述已包被之反應孔中,置37℃孵育1小時,洗滌。(同時做空白、陰性及陽性孔對照) ↓

  於反應孔中,加入新鮮稀釋的酶標第二抗體(抗抗體)0.1ml,37℃孵育30-60分鐘,洗滌,最後一遍用DDW洗滌。 ↓

  其餘步驟同“雙抗體夾心法”的4、5、6。

  (二) 酶與底物

  酶結合物是酶與抗體或抗原,半抗原在交聯劑作用下聯結的產物。是ELISA成敗的關鍵試劑,它不僅具有抗體抗原特異的免疫反應,還具有酶促反應,顯示出生物放大作用,但不同的酶選用不同的底物。

  免疫技術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終止劑為2mol/L H2SO4

  終止劑為2 mol/L檸檬酸, 不同的底物有不同的終止劑。

  可催化下列反應: HRP+H2O2→複合物 複合物+AH2→過氧化物酶+H2O+A AH2 ——為無色底物, 供氫體; A—— 為有色產物。

  (三) ELISA常用的四種方法

  1.直接法測定抗原 將抗原吸附在載體表面;

  加酶標抗體,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2.間接法測定抗體

  將抗原吸附於固相載體表面; 加抗體, 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酶標抗體;

  加底物。 測定底物的降解量=抗體量。

  3.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抗原

  將抗原免疫第一種動物獲得的抗體吸附於固相表面;加抗原,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

  加抗原免疫第二種動物獲得的抗體,形成抗體抗原抗體複合物;加酶標抗抗體(第二種動物抗體的抗體); 加底物。底物的降解量=抗原量。

  4. 競爭法測定抗原

  將抗體吸附在固相載體表面;

  (1) 加入酶標抗原;

  (2),(3)加入酶標抗原和待測抗原;

  加底物。對照孔與樣品孔底物降解量的差=未知抗原量。

實驗報告範文10

  班級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實驗時間______________

  一、實驗目的

  用已知濃度溶液標準溶液)【本實驗鹽酸為標準溶液】測定未知溶液(待測

  溶液) 濃度【本實驗氫氧化鈉為待測溶液】

  二、實驗原理

  在酸鹼中和反應中,使用一種 的酸(或鹼)溶液跟 的鹼(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測出二者的 ,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中酸和鹼的物質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計算出鹼(或酸)溶液的濃度。計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實驗用品

  酸式滴定管、鹼式滴定管、錐形瓶、鐵架臺、滴定管夾、0.1000mol/L鹽酸(標準液)、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待測液)、酚酞(變色範圍8.2~10)

  1、酸和鹼反應的實質是。

  2、酸鹼中和滴定選用酚酞作指示劑,但其滴定終點的變色點並不是pH=7,這樣對中和滴定終點的判斷有沒有影響?

  3、滴定管和量筒讀數時有什麼區別?

  三、資料記錄與處理

  四、問題討論

  2、酸鹼中和滴定的關鍵是什麼?

實驗報告範文11

  一、實驗目的

  學習瞭解微生物生長量測定的方法

  學習瞭解細菌生長曲線的繪製方法

  學習掌握血細胞計數板的使用方法

  (一)微生物生長量的測定

  計數法 重量法 生理指標法

  1、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1)利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

  (2)塗片計數

  2、活菌菌落計數法

  3、濾膜法

  (二)細菌生長曲線

  將單細胞細菌接種到恆定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不補充營養物或移去培養物,細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以時間為橫座標,細菌數目的對數值為縱座標,可畫出一條反映細菌在整個培養期間菌數變化規律的曲線,稱為生長曲線(growth curve)

實驗報告範文12

  天再高又怎樣,踮起腳尖更接近太陽。

  ——題記

  所有的悲傷,總會留下一絲歡樂的線索。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尋希望的缺口,卻在午夜驚醒時驀然瞥見絕美的月光。

  如果有一天,我們再遇見,還會不會責怪時間的荒唐。如果有一天,我們各自遠走,那隻能說明光陰還不夠漫長。很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想起,這些青春裡的微茫和盛大。

  向上吧!少年。奮鬥吧!少年。中考倒計時的日子,每一分每一秒都過得那麼的緊張、急促。快節奏的生活早已被我們全然接受,嘩嘩的翻書聲,沙沙的寫字聲,淺淺的呼吸聲充斥著整個教室。每個人都忙忙碌碌,每個人都在用熱血書寫青春,用行動續寫未來。翻開時間的背囊,迎風翻開了一本時光日記,赫然醒目的是一張“實驗報告”。

  《關於青春是否值得奮鬥的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研究“青春”的性質。

  實驗目的:探索“青春”分別於“懶散”溶液、“追求”溶液、“奮鬥”溶液反應所生成的“物質”。

  實驗器材:托盤天平、三隻大試管、藥匙、“青春”顆粒、“懶散”溶液、“追求”溶液、“奮鬥”溶液。

  實驗步驟:

  1、用托盤天平稱取三份等質量的“青春”顆粒分別用藥匙置於三隻大試管中。2。向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質量的三種溶液,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滴入“懶散”溶液的試管,試管中物質反應緩慢,很久才生成一種叫失敗的黑色沉澱和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2、滴入“追求”溶液的試管,試管中不斷有氣泡冒出,生成一種帶香味的氣體和一種叫做“堅持”的藍色沉澱。3、滴入“奮鬥”溶液的試管,試管內物質反應極快,生成一種粉色氣體,剩餘物質並迅速凝固生

  一種叫“成功”的固體。

  實驗方程式:懶散+青春=失敗+悔恨

  追求+青春=堅持+信念

  奮鬥+青春=成功+美好

  實驗結論:青春值得自己去努力奮鬥,青春有夢就不怕痛,年輕的我們有夢,有理想,有追求,在青春的路上我們不會妥協不會認輸。奮鬥、努力、堅強、堅持是我們青春最好的良方。只有奮鬥過的青春才沒有遺憾,青春值得我們去奮鬥。

  實驗時間:20xx年9月1日

  20xx年9月1日剛開學的我,載著希望與夢想,載著時光的背囊,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理想,我把熱血投入深海,把希望拋上雲宵。在霓虹燈亮起的那一刻,所有的星星都是真的。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寧願跑起來被絆倒無數次,也不願規規矩矩走一輩子,就算跌倒也要豪邁的笑。我覺得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有真正意義,別人撞了南牆才回頭,而我撞了也不回頭,我要跨過去。

  明年芙蓉花開,同學們我們會在哪?高中三年希望我們還一起走過,青春終將散場,但唯有記憶永垂不朽,剩下的日子讓這記憶更加深刻些,讓這記憶更加濃烈些。我們各自匆忙,不必相視,各自遠走,卻要想念。今年的奮鬥為了明年的一切值了,明年加油!

  後記:我不會因為一片雲,指著天空說沒太陽,我會踮起腳尖更接近太陽。

實驗報告範文13

  黴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才能生活。環境中影響黴菌生活的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水、溫度、氧氣、食物種類等;生長在同一塊食物上的黴菌之間的相互影響則屬於生物因素。在這個活動中我們主要探究溫度對黴菌生活的影響。實驗以課外活動形式,由學生在家庭完成。 【活動目標】

  1.嘗試透過探究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

  2.學習設計簡單的表格用以記錄活動中觀察到的現象;

  3.練習透過分析實驗資料得出結論的過程,解釋溫度是否影響黴菌的生活。 【材料器具】

  饅頭2塊(或麵包)、乾淨的食品袋2個、冰箱。 【方法步驟】

  1.提出問題:黴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2.嘗試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作出假設。

  你認為影響黴菌生活的是: 。3.設計實驗方案進行研究

  影響黴菌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很多,每個實驗通常只研究一個可變因素。本實驗首先探究的可變因素是: 。(溫度或溼度)

  4.實施實驗並記錄

  每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兩組食品表面的變化,直至最初長出的黴菌變色。要堅持每天做好觀察和記錄:

  注意:(1)你們可以用文字或繪圖的方式記錄實驗現象,也可以配以照片。(2)記錄應真實,並儘可能詳細。

  海陽中學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

  (4)請用繪圖或照片的方式展示兩組實驗的最終結果。

  5.分析實驗現象

  檢驗預期與實驗結果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存在差異,你們的解釋是:

  你們對最終實驗結果的解釋是:

  實驗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們是如何克服的

  6.你們得出的結論是: 【討論】

  1.你們認為選用什麼樣的食品容易長出黴菌

  2.你們的實驗方法、實驗結果和其他組的一致嗎

  【思考】

  1.如果想要“探究不同食品對黴菌生活的影響”,你將如何設計實驗進一步解決這一問題呢

  2.你如何設計實驗探究其他條件(如溼度、氧氣等)對黴菌生活的影響

實驗報告範文14

  一、實驗名稱:B2C電子商務上機模擬演練

  二、實驗目的:

  1.瞭解B2C電子商務的運營過程

  2.能夠模擬B2C的執行

  3.明白網上商店的業務過程及其後臺的運營、維護、管理等活動

  4.熟悉各個環節,能夠順利完成網上交易

  5.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夠完成各項作業

  三、實驗準備:

  1、首先專心聽老師講解,對於電子商務模擬系統有一個答題的瞭解,做到心中有數;

  2.在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的帶領下自己追隨老師進行相關的註冊。即申請賬號,進入實驗平臺,申請註冊相應的個人銀行、電子錢包,以及電子郵箱,並在認證中心完成相關的認證,等待老師的模擬認證審批,為B2C網上交易做好相應的準備。

  四、實驗任務:主要模擬整個B2C的運營過程,其中包括:使用者註冊,使用者資訊修改,商品搜尋,瀏覽商品資訊,線上購物,上傳商品圖片、訂單管理、商品管理、使用者管理等過程。

  五、實驗要求:

  1.首先,完成相關的註冊。比如說個人賬號、網上銀行、電子錢包等;

  2、然後,進行線上購物,完成訂單及相關支付;

  3、其次,進行後臺處理,完成發貨及使用者退貨;

  4、最後,轉換身份作為商家上傳商品圖片作為銷售的商品,完成真個電子商務過程。

  六、實驗內容及步驟:

  1.首先進入B2C電子商務實驗平臺,進入使用者登入頁面點選“使用者註冊”按鈕,進入商戶基本資訊填寫頁面,將基本資訊填寫完整,提交完成使用者註冊,並用賬號進行登入;

  2、前面已將完成了相關注冊,現在完成B2C前臺購物流程,主要步驟如下:

  (1)、消費者註冊成為電子商城的會員;(2)、進行會員登入進行線上購物;選中購買商品,生成訂單;(3)、提交訂單後返回進行訂單查詢,進行線上支付,付款成功後等待商家發貨。

  3、進入B2C後臺,完成商品管理,銷售管理,會員管理,同時進行發貨處理,並轉換身份進行商品圖片上傳,完善相關商品描述。

  4、再次進行訂單查詢,接受商品訂單,或者進行退貨處理,完成整個電子商務過程。

  七、實驗總結:

  在本次實驗中,遇到了些許的困難。透過對B2C後臺資料初始化的學習和前臺操作,能夠熟練完成會員註冊、客戶管理。能夠熟練完成後臺的操作,完成銷售訂單、發貨確認、網上客戶訂單等各個環節的操作。

  這次初步接觸B2C電子商務的流程,每個步驟對於初學者來說都比較繁瑣,需要很耐心,,比如,開始的不知道該怎樣申請銀行賬號,還有後來訂貨的時候很迷惑,透過和同學的交流和幫助我才順利完成此次試驗。後來在實驗的逐漸進行過程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消費者購買及付款等步驟等都順利完成了,並且成功的完成了角色轉換。透過本次實驗,瞭解了B2C的基本運營過程,也熟悉了B2C電子商務裡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係和聯絡,明白了商家和消費者這兩個角色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此外,透過本次實驗,增進了我對電子商務的瞭解,也明白了電子商務在社會中的廣泛運用和市場意義,不僅如此,透過這個實驗的學習,也讓我對生活中的電子商務有了更好的運用。尤其是在生成各種各樣的訂單的時候,同時我也知道了這份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瞭解了 B2C交易模式的具體流程,感受到了網上交易的方便快捷。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掌握一些網上電子交易的工作,強化自己的本領,培養自己的才能,為推動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出自己的一份力。

  我初次做這個實驗由於有限的知識和倉促的時間的限制,所以設計過程中難免有缺點和不足的地方,望老師能給予我批評和指正。

實驗報告範文15

  一、實驗目的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語言是關係資料庫的標準語言。是一種介於關係代數與關係演算之間的結構化查詢語言,其功能並不僅僅是查詢,SQL語言是一個通用的、功能極強的關係資料庫語言。

  本次實驗瞭解SQL語言中DDL語言的CREATE、DROP、ALTER對錶、索引、檢視的操作,掌握在Navicat for MySQL中用DDL語言進行對錶、索引、檢視的增加、刪除和改動。掌握使用SQL語句增加或刪除約束,加深對完整性概念的理解,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掌握使用SQL語

  句定義和刪除同義詞。

  二、實驗要求

  1、實驗前:預習實驗內容,學習相關知識。

  2、實驗中:按照實驗內容要求進行實驗,實驗時注意每種SQL語句的基本命令及各個關鍵字的含義,做好實驗記錄。

  3、實驗後:分析實驗結果,總結實驗知識,得出結論,按格式寫出實驗報告。

  4、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要獨立思考、獨立按時完成實驗任務,不懂的要虛心向教師或同學請教。

  5、要求按指定格式書寫實驗報告,且報告中應反映出本對次實驗的總結,下次實驗前交實驗報告。

  三、實驗的重點與難點

  1、重點:

  (1)用SQL語句定義表結構(建立、修改和刪除)。

  (2)用SQL語句定義索引(建立、刪除)。

  (3)用SQL語句定義檢視(建立、刪除)。

  (4)用SQL語句定義同義詞(建立、刪除)。

  2、難點:

  完整性約束的定義、增加及刪除。

  同義詞的定義與刪除。

  四、儀器裝置及用具

  硬體:投影儀、每位同學分配已連線校園網PC機一臺。

  軟體:本機已安裝MySQL 5.5資料庫平臺。

  五、教學過程

  (一)實驗預習

  (1)熟悉SQL中的CREATE、DROP、ALTER語句的格式及所用的關鍵字含義及用法。

  (2)掌握完整性約束定義、增加和刪除的一般用法。

  (3)掌握同義詞定義、刪除的一般用法。

  (二)實驗原理

  在Navicat for MySQL中使用CREATE命令完成對錶、索引、檢視、同義詞的建立,使用DROP命令完成對錶、索引、檢視、同義詞的刪除,使用ALTER命令對錶結構進行修改及完整性約束的增加、刪除。

  (三)實驗內容

  1.執行Navicat for MySQL,連線到test資料庫,用如下語句進行表操作,詳細的語法格式如下:

  CREATE TABLE 表名字

  (列名1 資料型別 [DEFAULT expression],

  列名2 資料型別 [DEFAULT expression],

  )

  |[CONSTRAINT

  (index_col_name,...)

  | KEY [index_name] [index_type] (index_col_name,...)

  | INDEX [index_name] [index_type] (index_col_name,...)

  | [CONSTRAINT [symbol]] UNIQUE [INDEX]

  [index_name] [index_type] (index_col_name,...)

  | [FULLTEXT|SPATIAL] [INDEX] [index_name] (index_col_name,...) | [CONSTRAINT [symbol]] FOREIGN KEY

  [index_name] (index_col_name,...) [reference_definition]

  | CHECK (expr) [symbol]] PRIMARY KEY [index_type]

  建立表主要指定義下列資訊:

  列定義、主鍵定義、鍵定義、索引定義 、完整性約束、外來鍵定義、表示式檢查

  例如在新建查詢中輸入如下語句:

  CREATE TABLE NEW_DEPT92150033

  (DPTNO DECIMAL(10,2),

  DNAME CHAR(6),

  LOC CHAR(13),

  PRIMARY KEY (DPTNO));

  點選執行,建立表NEW_DEPT92150033,如下圖所示:

  選中表,單擊右鍵,執行重新整理進行表重新整理,這時你可以看到新建的表。

  更改表詳細的語法格式如下:

  增加一個列:

  alter table 表名字 ADD [COLUMN] column_definition [FIRST | AFTER col_name ],.);

  修改一個列:

  alter table 表名字 MODIFY [COLUMN] column_definition [FIRST | AFTER col_name],.);

  刪除一個列:

  alter table 表名字DROP [COLUMN] col_name;

  在查詢編輯器中執行create table語句首先建立一個test92150033表,然後分別使用alter table add、alter table modify、alter table drop column在表test92150033上來增加兩個列、修改一個列和刪除一個列。SQL語句如下所示:

  create table test92150033 (id var20) not null);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ADD (name varchar (30) default '無名氏' not null);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ADD (age integer not null);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MODIFY name var16);

  alter table test92150033 drop column age;

  刪除表語法:

  Drop table 表名字;

  例如在查詢編輯器中執行如下語句刪除表:

  Drop table test92150033;

  2. 用如下語句進行檢視操作,詳細的語法格式如下:

  CREATE VIEW 檢視名 AS SELECT FROM ;

  檢視是一個邏輯表,它允許操作者從其它表或檢視存取資料,檢視本身不包含資料。檢視所基於的表稱為基表。

  引入檢視有下列作用:

  提供附加的表安全級,限制存取基表的行或/和列集合。

  隱藏資料複雜性。 為資料提供另一種觀點。

  例如在查詢編輯器中執行如下語句建立檢視:

  先建立基表:

  CREATE TABLE t (qty INT, price INT);

  插入記錄

  INSERT INTO t VALUES(3, 50);

  INSERT INTO t VALUES(5, 10);

  在基表t的基礎上,建立檢視v。

  CREATE VIEW v AS SELECT qty, price, qty*price AS value FROM t; 從檢視v檢索資料

  SELECT * FROM v;

  結果如圖所示。

  點選檢視可以看到新建立的檢視v,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