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設計方案> 【熱門】設計方案範文合集八篇

設計方案

【熱門】設計方案範文合集八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紮實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要怎麼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設計方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設計方案 篇1

  設計思路:孩子們已經升入中班,但是我發現孩子們還是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對身邊的人都不太關心和了解,所以這次以主題《我愛我家》作為一個契機,讓孩子嘗試透過不同的方法,學著去了解成人,瞭解他們的生活、行為。並希望能透過這樣的瞭解能讓幼兒體會到家長的辛苦和對自己付出的愛。《我愛我家》的主題目標是:嘗試採用多種方式收集身邊的欣喜,瞭解自己的家;尊敬父母和長輩,感受家的溫暖。所以,在活動前我給每位孩子發了一張“爸爸調查表”,讓孩子在家對自己的爸爸進行各個方面的調查,如:爸爸的本領、爸爸的愛好等等。希望透過不同形式的調查和記錄,幫助孩子瞭解爸爸的生活,體會爸爸的辛苦。

  經驗分析:我們班的孩子之前對爸爸的資訊不太瞭解,僅侷限於爸爸的名字,對於其他的資訊孩子們全然不知,當提到爸爸時,我的孩子有的說:“我的爸爸很懶,每天要睡懶覺。”有的幼兒說:??爸爸總是愛看報紙不幹活。”有的說:“爸爸的腳臭極了。”還有的說:“爸爸要抽菸,我們要把他趕到陽臺上去。”透過給孩子“爸爸調查表”後,讓孩子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了不同資訊的收集,透過這個方法,孩子們開始對爸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有的孩子能說出爸爸的本領,如:孫夢露說:我的爸爸以前是解放軍,還會修飛機。邊說著臉上流露出對爸爸的崇拜之情;林柯南說:我的爸爸會修電腦的,誰家裡電腦壞了,我爸爸一修就好了。。。。。。孩子們在這個活動前就已經對爸爸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調查,收集了不同的資訊,也漸漸地對爸爸有了更深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式收集爸爸的資訊,知道爸爸的大手本領大。

  改為:瞭解自己的爸爸,萌發尊敬爸爸的情感。

  2、感受爸爸對孩子的愛,有喜愛爸爸的情感。

  改為:樂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與同伴互相交流。

  活動準備:

  前期爸爸的調查表、照片爸爸的手;課件照片《爸爸的本領》;散文詩“爸爸的手”做成圖夾文形式呈現、背景音樂。

  (是否能把課件和圖加文結合起來,否則教具太多,老師上課也有所不便。增加錄影一段結合爸爸的照片作為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

  (價值分析:願意在同伴面前介紹自己的爸爸。)

  1、這幾天我們小朋友都做了小記者,對自己的爸爸做了許多的調查,還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了“爸爸調查表”。大家都來介紹一下。

  Q1:爸爸的名字叫什麼?幾歲了?你知道爸爸的屬相嗎?

  Q2:爸爸最大的本領是什麼?

  Q3:爸爸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

  小結:我們的爸爸會。。。會。。。有這麼多得本領真了不起!

  二、情感體驗

  (價值分析:知道爸爸能做許多了不起的事,萌發尊敬爸爸的情感。)

  1、(播放爸爸才藝錄影)這是誰的爸爸?他有什麼本領?

  小結:每個人的爸爸都有不同的本領,爸爸真了不起!

  2、(播放多媒體課件)有感情朗誦散文。

  Q:爸爸的手為寶寶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爸爸的手能做那麼多的事情,給我們寶寶帶來了溫暖和安全,我們真愛他!

  2、再次欣賞散文。

  Q:爸爸那麼愛護我們,我們寶寶可以為爸爸做些什麼事情呢?

  小結:爸爸為我們做了那麼多的事情,爸爸愛我,我愛爸爸!

  三、延伸活動

  (價值分析:激發孩子關注其他人的願望,)

  家裡除了爸爸有許多的本領,家裡的其他成員也有不同的本領,我們回家後可以再去調查一下其他的成員,說一說他們了不起的地方。

設計方案 篇2

  活動名稱:生活中的數字(中班)

  活動目標:

  1、對數字產生興趣。

  2、瞭解數字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與數字相關的生活場景和物品的照片存放於數碼相機中。

  2、白紙、筆。

  活動過程:

  一、觀察生活中運用數字的實物照片,初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師: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

  幼:有電話機、汽車牌照、電視遙控器、鐘錶。 師:它們上面都有什麼?

  幼:數字。

  師:都有些什麼數字?這些數字有什麼用呢?(重新播放照片)

  幼:1、2、3、4、5、6、7、8、9、0電話機上的數字是撥電話號碼用的。

  幼:38757是這輛車的拍照,每輛車都有屬於自己的拍照。 師:那電視遙控器和鐘錶上的數字呢?

  幼:電視遙控器上的數字是按頻道用的,鐘錶上的數字是用來表示時間的。

  二、回憶生活中的有關數字,進一步感知數字的用途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什麼地方也有數字呢?它們都有什麼用?

  幼:爸爸媽媽的手機上也有數字,是打電話用的。 幼:我家的門牌上也有數字,是門牌號碼。

  幼:我的本子上也有數字,是我的學號。

  幼:我家的掛曆上也有數字,是表示月份和日期的。 ??

  師:你們真能幹,想出那麼多(出示錢幣、門牌號、報箱、公交車牌、樂譜等物體的照片),你們知道這些東西上面的數字有什麼用嗎?

  三、尋找自己身邊的數字,切身感受數字與自己生活的關係

  師:我們身上有數字嗎?

  幼:我的鞋上有數字,衣服上也有數字。

  師:你們鞋子上的數字是多少呢?

  幼:13、15、17。

  師:老師的鞋子上尺碼是38,我們來比一比誰的鞋子大。

  幼:老師的鞋子大。

  師:為什麼呢?

  幼:因為你的腳比我們大,你的鞋子也比我們大。 師:哦,原來鞋子的尺碼越大,說明鞋子也越大。 師:衣服上有數字嗎?

  幼:衣服的領子上有數字。

  師:它表示什麼意思呢?

  幼:是衣服的尺碼。

  幼:衣服越大,數字就越大。

  師:我們教室裡有數字嗎?它們有什麼用呢?

  幼:電扇的開關上有數字,是調節風力大小的。 幼:我的小凳子上也有數字,是我的座號。

  幼:溫度計上有數字,表示現在的溫度是幾度。

  四、嘗試用數字來設計一份物品的說明書

  1、請幼兒在白紙上面畫一樣物品,然後在物品旁用數字 表示用法、數量等。

  2、引導幼兒自由結伴,互相猜測,交流“說明書”數字所 表示的含義。

設計方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設想】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誇讚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誇讚。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3、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後,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⑴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訊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⑵ 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⑶ 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麼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螢幕出示問題組:

  ⑴ 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⑵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於人世的?

  ⑶ 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唸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後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⑴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透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後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於是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後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⑵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他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⑶ 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五、研讀與賞析

  教師導學:上節課我們透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後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1、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2、畢業典禮後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麼呢?

  3、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後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明確: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後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於人世。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裡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後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後在心裡默唸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六、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麼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並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麼情節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七、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裡,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八、作業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教學思考: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設計方案 篇4

  一、課題背景

  數學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它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載體,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不應忽視的形成性評價內容。

  數學作業在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階段,程度不等地存在著以下五個方面的質量問題:

  一是目標不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作業設計存在著較大的主觀性、盲目性和隨意性二是體系不全,作業設計中知識、技能訓練點的排布相當零散和重複,不少訓練點的選擇和時序安排缺乏科學性

  三是滲透不廣,將數學學科和其它學科割裂開來,放著無比豐富的語言礦藏不去採掘,就語文練語文,忽視了多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四是層級不高,在知識、技能、智力三個訓練層次中,第一層次耗時過多,二、三層次相對薄弱,尤其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科學、系統的訓練

  五是物件不分,不同層次的學生做著完全相同的作業,有的“吃不飽”,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語文作業設計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開展作業最佳化設計,研究學生的作業規律,切實解決目前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題海戰術,使“減負增效”真正落實到實處。探索一種適應學生個別差異,促進不同層次學生都有發展的作業模式,促進學生自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發展智力。

  透過對最佳化作業評價的研究,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使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就感,起到激勵教育的作用。使作業評價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在評價方式上,提倡多元評價,淡化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發揮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功能。

  三、研究內容:

  1.最佳化作業形式的研究

  對於一成不變的事物,機械化的事情,人們往往容易厭倦,孩子更是如此。因此,嘗試改變作業的形式,注重靈活多樣,聽說讀寫並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2.最佳化作業內容的研究

  在設計作業的內容時,既要注意數學各種能力的綜合,也要注意四個結合,突出數學學科的工具性和實踐性,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思想。

  3、變換作業評價的研究

  作業的評價,立足於鼓勵、激發、引導。教師採用讚揚、鼓勵、期盼、惋惜等情感語言來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且綜合教師評價、小組評價、自我評價,逐步實現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四、成果形式:

  按照《數學新課程標準》,努力形成新的教學理念,努力形成具有一定價值的實驗成果

  1、階段性小結和相關研究論文

  2、最佳化的創新作業題型的設計彙編

  3、優秀作業展示

  4、優秀作業集、教學案例、精彩教學影片

  5、課題研究報告

  五、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學生作業的數量、時間、評價、作業習慣及作業效果。透過調查瞭解到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實驗法:課題組成員即按照課題研究目標,有計劃地創設條件,設定自變數、因變數和無關變數,以主動引起或改變某些客觀物件,從而分析研究,主動揭示其因果關係。

  3、個案研究法:透過個案追蹤調查分析,瞭解作業的方式、效果與習慣,便於針對性地研究。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

  本課題的研究時間為期1年,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準備階段(20xx.9-20xx.12)

  1、調查研究:對當前學校的學生作業量,作業態度、作業批改及學校、教師對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的意識等有關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2、結合這些資訊和實際情況制訂並修改課題方案

  3、進行培訓學習,進一步提高對作業的設計和評價的能力

  (二)實施階段(20xx.1-20xx.6)

  1、對初中數學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多元化的探究

  ①(常規性作業)從煩瑣走向簡潔——減少重複

  ⑴訓練類作業

  ⑵應用類作業

  ⑶拓展類作業

  ②(體驗性作業)從枯燥走向有趣——加深體驗

  (1)情境式作業

  (2)實驗性作業

  ③(實踐性作業)從課堂走向實踐——形成能力

  (1)課題式作業

  (2)調查式作業

  (3)實踐性作業

  ⑷語文日記、週記

  2、對作業的設計形式,佈置內容,佈置的量的改革進行研究,創編出新的作業題型

  3、對學生做作業的興趣、習慣、水平差異進行研究

  4、對作業的評價方式及效果進行研究

  5、對構建人文互動式作業評價機制進行研究

  (三)總結階段(20xx.7-20xx.11)

  1、蒐集並整理有關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以及撰寫總課題研究報告

  2、撰寫個人研究總結論文

  3、召開成果鑑定會,聘請專家評議鑑定

設計方案 篇5

  一、專案概況

  本專案位於陽明西路以南第一條規劃支路南,經濟適用房以西、吉州大道以西第三條規劃支路以東,白塘村以北規劃道路南,用地面積2.6667ha。 該地塊將建成吉安市示範性特殊教育學校,學校規模為36個班,預計招收學生總人數448人,預計教職工150人(其中專業教師135人,工勤人員15人)。招收聽障、智障兩類殘疾學生。學前教育階段:開設7個班(其中聾部4個,培智部3個):9年義務教育階段:聾部開設14個班,培智部開設9個班;職業高中教育階段:聾部開設4個班,培智部開設2個班。建築工程總造價約3000萬元。 學校建成後將成為一所建築高檔次、內配高標準、校園文化高品位、辦學條件全省領先、國內先進的視窗示範學校。

  二、設計依據

  1、《吉安市城市總體規劃》;

  2、《吉安市吉州大道以西控制性詳細規劃》;

  3、《特殊教育學校建設標準》;

  4、《江西省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築設計方案任務書》;

  5、《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

  6、《建設設計防火規範》;

  7、《民用建築設計通則》;

  8、國家現行有關設計規範等。

  三、設計理念

  1.人性化的場所 這次的學校設計與普通學校設計最大的不同就是針對的物件是那些特殊的兒童。設計師透過合理的交通組織、適宜的環境配置、清晰的建築組織,構築一個安全的、有歸屬感的人性化家園,最終讓學生們積極地融入生活,迴歸社會。

  2.空間的分離與聯絡 根據校園規劃以人為本、動靜分離的原則,將校園劃分為教學實踐、體育運動及生活後勤三大功能板塊,透過公共空間將彼此聯絡起來,共同建構一個形態及功能豐富而又統一的校園環境,滿足不同功能需要的同時,使交通簡潔順暢、安全高效。

  3.交流與交融 室外庭院的佈置使安靜的學習空間和公共空間有機融合,營造出理性與浪漫交織的校園氛圍;休息平臺、風雨廊、架空走廊等設計則適當增進了師生之間生活及學習的交流。

  四、設計構想

  1.總體平面佈局----佈局合理的功能板塊

  對特殊兒童而言,校園交通組織的安全性尤為重要。設計師根據地形和周圍的道路情況,把主入口放在陽明西路以南第一條規劃支路。在校門口就實行人車分流。進入校園的車輛可以直接進車庫或者在校園的交通環道繞行,以保證入口——教學樓——後勤——體育館的步行路線的安全性。

  任務書的要求學校分為教學部分、後勤部分和體育館部分,並要求有200米的標準體育場和若干地面體育設施。設計師按照國家規定,把體育場正南北擺放,把一些球場放在跑道中間,節省了空間,又根據三角形地形,合理佈置了兩個網球場和一個籃球場。

  教學樓的設計透過正南北向的直線與折線性的總平面佈局,分為三大塊功能板塊,其中教學區包括培智部、聽障部、教學樓、行政辦公樓、藝術劇院,生活區包括學生、教師公寓和餐廳以及運動區的運動場地和體育館,區塊間聯絡十分便捷。各功能板塊在基地上的位置則充分考慮各自的動靜特點:為保證教學區獨立而又寧靜的氣氛。

  生活區位於南面,遠離主出入口,採光良好並且安靜不受干擾。 體育館的位置佈置得非常巧妙。設計師充分考慮了基地狹小和體育設施要求高的設計特點,錯開了規範中要求“教學樓的長邊與體育場有25米退界的規範”,將教學樓的東西向長邊與體育館相鄰,而把學生宿舍和體育場相鄰,這樣省去了25米的退界,並且方便學生去體育場運動。

  生活樓在基地的最南角,並有獨立的後勤處出入口,後勤車輛直接在後勤處卸貨。

  2.交通流線組織——人車分流的交通流線

  本設計的交通實行人車分流、動靜分離。主入口位於北面規劃路,機動車流一入校門即進入位於集散廣場前車庫出入口或繞基地環形通行。西邊的次出入口作為後勤及次入口,確保校園內部實現無車環境。 校園內部的人行步道透過集散廣場、中心綠地串聯起來,道路自由而流暢,輔以綠化和小品的設計,達到步移景異的傳統園林效果。

  3. 綠化環境設計----點、線、面組合的綠化系統

  環境設計上放棄了常規的中心對稱,而是以一條折線與直線組織校園空間,結合層層的長廊,追求多視點的景觀效應,並將大片綠地的美景延伸到校園中來。教學樓之間形成尺度宜人的庭院、恰當的休閒小品、細膩的綠地肌理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優美的學習和交往的場所。

  綠化設計是校園整體風貌的極其重要部分:將綠化系統作為積極的景觀和功能要素,與校園建築群體有機的結合,能最大限度的提供學生與自然、與教學實踐接觸的機會。在具體的處理上充分考慮到基地原來的條件,由建築圍合的庭院綠地形成點上的綠化;引進水面,提供形態飄逸的濱水綠化,形成線上的綠化;運動場地綠地和規劃綠化帶則形成面上的綠化。點上成景、線上成蔭、面上成點,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的綠化系統。

  4. 建築單體造型

  結合總體平面的設計,教學樓建築形體以線線展開,穿插規則的形體,樓梯間和長廊、半室外空間相聯絡,形成溫馨的教學生活氣氛,提供家園化的歸屬感和認知感。在不同的院落裡,根據不同人群的訓練要求,提供不同的室外環境設施,如認知廣場、聽音設施。

  整個學園建築提取了傳統建築的精華並加入現代元素,即表達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同時又賦予建築現代的生命力。立面設計摒棄華而不實的堆砌,透過牆、灰瓦的結合,虛實、曲直的體量對比,創造出中而不古的南方古建造型,理性與浪漫交織的校園氛圍。

  藝術劇場取材與中國扇子的基本元素,用坡屋頂和體塊的穿插形成扇子開啟的意向,用格柵模仿扇子的“肋”。形成了一種新式的中式大體量建築風格。

  體育館造型取材於中國傳統大屋頂,透過屋脊的變化和旋轉,對傳統建築造型進行了突破。

  5. 無障礙化

  在學校的規劃和設計中,使用者不僅僅是絕大多數的健康者,也會有聽力障礙者和智力障礙者等各種殘疾人群。因此,更應該在所有的公共設施中體現,保證所有人都可以參加社會活動,按照自己的意願參加社會活動。同時根據各類障礙人群的行動特點,制定統一詳盡的規劃和設計規範,創建出體貼入微、充滿人情味的建築和城市。

  五、技術經濟指標

  總用地面積: 26667M2 建築佔地面積: 6395.3 M2 總建築面積: 22656.7M2 教學樓 14453.5 M 2

  其中: 聽障部 7346.4 M 2 智障部 7107.1 M2 藝術劇場 692.5M2 生活樓 568.3M2

  宿舍樓 4743.3M2 體育館 2866.1M2 門衛 25.5M2

  室外運動場地: 8562M2 車庫:163M2 容積率:0.85 建築密度:23.9% 綠地率:35% 地上停車位25個

  設計依據

  1.根據以下國家及浙江省現行的.設計規範及規程:

  (1)建築結構荷載規範 GB50009-20xx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 GB50010-20xx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 GB50007-20xx

  (5)建築樁基技術規範 JGJ94-94

  (6)建築抗震設計規範 GB50011-20xx

  (7)中國地震引數區劃圖 GB18306-20xx

設計方案 篇6

  一、分析

  此活動設計分為基本二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透過多媒體課件理解故事內容,第二部分是一個自由的遊戲活動,大班語言活動《魔力噴嚏》反思。

  活動設計的可取之處是:1、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多媒體課件這種聲形並茂的教育輔助手段,它形象生動、聲形並茂的特點很易引起幼兒的興趣;2、是運用了遊戲這種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

  但從總的活動設計來看,卻在不少實際問題:

  1、目標定位不明確

  整個活動過程停留在孩子理解故事情節上,不能體現新綱要“以人為本”的精神,讓幼兒“樂於說”、“體驗交流的樂趣”,或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構建語言,自發地發表自己的想象等。活動目標不明確,與新綱要的精神相違背。

  2、教學模式陳舊,依然是“牽著孩子鼻子走”。

  活動中沒能體現新理念下“尊重幼兒個體”、“尊重幼兒體發展”的精神,沒有給孩子思維、想象的空間,而是在“教師一問,幼兒一答”的模式中讓孩子明顯處於被動地位。

  3、沒有充分發揮遊戲的多種功能。

  活動中雖然運用了遊戲這種魅力經久不衰的手段,但是從案例中可見,此遊戲純粹停留在“娛樂”功能上,對於遊戲的“教育功能”,“發展孩子多方面功能”的作用無從體現,從而不能很好的為目標服務。

  4、教材分析力度不夠,把握教材不夠深入。

  從活動設計的內容來看,《魔力噴嚏》的故事具有“奇思異想”的特點,可以藉此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思維,幼教之友《大班語言活動《魔力噴嚏》反思》。而活動中卻根本無體現,沒有讓孩子自己去思考“魔力噴嚏”還可以讓世界發生什麼變化?“而展開想象的翅膀。

  5、教學形式不能很好的體現新理念。

  新《綱要》明確指出:“發展孩子語言應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自由的環境,支援、吸引、鼓勵孩子與他人進行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而此活動形式除了讓孩子“回答問題”,讓孩子去體驗作品、體驗交流的樂趣的根本無從談起。

  二、反思

  1、語言活動應有明確的目標定位,以新《綱要》為指導,體現“以人為本”的新、理念。

  新《綱要》的語言領域目標,明顯地多以“體驗、樂意、大膽說”為基準,從孩子本位出發,如目標第一條就是“樂意與人交流”,並且綱要強調了“語言能力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純粹淡化了以前得視語言形式學習的特點,而是強調了語言的“人本”精神與交際作用。因此,對於每個語言活動,我樣首先應以新《綱要》為指導,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出“以幼兒為本”的目標,而不是停留在象《魔力噴嚏》這樣理解表面情節的層面上。

  2、活動設計應圍繞活動目標而進才,為目標服務。

  活動過程若不為目標服務,就似“散沙”一堆,“形散而神不散”才是活動必需過到的境界。如《魔力噴嚏》的遊戲中,我樣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設計自己的“人體動作”。並用語言來表達一下自己的“創意”,這樣語言發展又有一個提升。

  3、語言活動過程應重視環境創設與互動交流。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為孩子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樂於說的環境”,這樣才是充分尊重孩子的體現,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互動、與老師的互動、與幼兒的互動中自在的、自主的發展。

  4、對活動內容必須透徹分析,把握準確,充分挖掘其功能。

  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難點,才能充分發揮作品的功能,達到活動目標,避免流於形式。

  5、整個活動還要注意動靜交替、難易適度、層層遞進等原則,注重孩子積極的情感體驗的原則等。

  只有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特點出發,注意動靜交替、難易適度等才能避免孩子過於疲勞。

  新《綱要》最明顯的“人本位”思想休現在“對孩子積極情感體驗的價值取向”,如“樂意與人交往”、“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體驗發現的樂趣”、“體驗合作的快樂”等等,無不滲透於各領域。

設計方案 篇7

  一、市場分析

  1、老齡化現狀當前,中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20xx年底中國60週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到20xx年,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3億,到20xx年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4億,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社會老齡化結構的加劇,正將養老產業帶進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

  2、養老市場分析我們在研究養老產業時,發現這個產業是個體量非常龐大的綜合性產業,大體可以分為養老服務、養老地產、養老金融、養老用品、文化娛樂等領域,而在此基礎上又可以細分出很多微小行業,比如養老服務中的醫療服務、護理服務;養老用品中的保健品、醫療器械;文化娛樂中的旅遊等等。

  3、國家政策支援在老齡化加速階段,政府統籌的養老金壓力會率先加大,必然會主動開放和接納民營資本進入養老設施和服務相關領域。

  十八大報告中就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各地也積極出臺政策扶持老齡事業發展,這預示著我國養老產業將迎來新的階段。

  二、我們的優勢

  1、品牌實力中科恆健集團是專業從事老年產業的投資、管理、運營及服務的綜合性企業。以“替政府分憂、為兒女盡孝”作為企業運營出發點,以傳播“福、孝、善”文化,引領老年幸福生活作為企業宗旨,經過六年的不斷摸索、積累,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經營理念、經營方式和服務體系。

  2、發展規模發展至今,中科恆健總資產規模逾20億,擁有6家控股子公司,10餘家居家養老中心、養老公寓,分佈於全國15個城市及地區,形成了獨特的可持續發展動力。

  3、業內認可立足國情、放眼世界,以先進的養老理念引領行業專業化運作,走出了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優質發展之路,得到了行業內外的一致認可,被授予“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單位”、“山東老年產業協會會員單位”等多項榮譽。

  三、專案介紹

  日間照料中心是指為社群中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應、保健康復、休閒娛樂等服務的日間照護、託養服務機構。適合不願脫離家庭,卻希望走出家門,離屋不離家的老人。

  面向社會招募加盟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個前景大好的養老專案中來,以點到面,把中科恆健的養老理念和模式向全國覆蓋,讓中國老人能夠“老有所為、老有所醫、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讓中科恆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養老第一品牌,也讓廣大的加盟商擁有一份能提升自身價值的職業。

設計方案 篇8

  20xx年,我的兒子出生,我是在省人民醫院病房裡,一邊看著老婆孩子,一邊完成了評薦工作。我的小孩今年7歲了,金牌戶型評薦“年齡”還比他大3歲。

  趙卓文 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在深耕廣州地產二十年的趙卓文看來,南都金牌戶型評薦不僅幫助老百姓提高了選房的專業水平,也提升了發展商的戶型開發水平,設計住宅,就是設計生活。只有把人研究透了,才能真正把戶型設計好。

  金牌戶型評委陣容夠權威

  回顧金牌戶型的十年,趙卓文坦言,廣州金牌戶型評選的評委陣容夠權威,又相對穩定,不過其中也有讓他惋惜的事情。

  “最令人惋惜的是華南理工大學的葉榮貴教授,於20xx年因病辭世了,金牌戶型評選失去了一位好評委。葉教授講話直接,語速快,對問題從不迴避,總是當著開發商的面,直接就講樓盤戶型的問題,從不考慮給對方面子。”趙卓文說,葉榮貴的專業精神和嚴謹的學術態度,總能令他贏得所有人的尊重。

  金牌戶型提升了戶型開發水平

  “俗話說,看不看房看環境,選不選房看房型,交不交錢看價格。”趙卓文說,戶型作為購房者最關注的要素,一直是評估樓盤的最重要指標。《南方都市報》把每年每期最新鮮、熱辣的戶型集中,展示給老百姓,配以專業點評,當然大受消費者歡迎,併成為買房的第一手指引。除此之外,金牌戶型還提高了開發商的戶型開發水平,有力地推動了廣州住宅設計水平的進步。

  設計住宅,就是設計生活

  趙卓文認為,在過去的十年,廣州住宅戶型設計體現“實用、成熟、穩定”三大特點,迎合主流市場需求,廣泛採取標準化設計,具有普遍適用性,兼顧了多樣化購房需求。

  對未來戶型設計研究,我主張加強對三類人的研究,分別是研究有錢人、研究女人、研究80後90後的年輕人。“設計住宅,就是設計生活。只有把人研究透了,才能真正把戶型設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