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精品】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集錦八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精品】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集錦八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二期課改後的初中音樂課已劃分為預初一和初一年級的音樂課和初二、初三的藝術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

  在此,結合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 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利用音樂人文的匯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 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 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說教與談話,讓學生跟著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本學期,我遵照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認真學習教育局倡導的生命化育人理論。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以使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培養。

  七、狠抓學風。

  我所教的兩個班,狠抓學風,在班級裡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教學不基於課程標準,就像火車不在既定的軌道上行駛一樣,不僅會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拔高教學要求,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今天課堂教學中的很多問題與此是有很大關係的。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一個核心的要求,是要依據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以及學科教育的規律來實施教學,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是落實這一要求的具體體現。

  一、課程標準的特點

  課程標準是對學生預期學習結果的規定。它有如下特點:

  第一,課程標準主要是對學生經過某一學段之後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不是對學習內容、知識點的具體規定。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來開展學習活動。全國有不同版本的教材,為這種選擇提供了可能。

  第二,課程標準對學習結果所做出的規定,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師在保證基本要求有效落實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機會。

  第三,課程標準沒有規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和教學順序,它既賦予了教師更大的教學自主權,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要求教師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執行者,而應該和學生一樣作為主體參與教育過程,課程的生成性成為可能。

  之前的教學大綱,“剛性”的要求很鮮明,規定了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順序及其要求。教師必須按照大綱規定的內容、順序和課時進行教學,不能越雷池一步。換句話說,它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限制了教師教什麼,而且還限制了教師怎麼教。

  教學大綱的“剛性”要求,對教師的影響是很大的。在制定學期教學計劃時,教師考慮較多的是“何時能完成教學內容”,而關於“如何完成教學內容”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卻少有考慮;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許多教師更關注的是教科書中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依據教科書的內容安排教學,至於為何選擇這些內容、如此安排教學順序的原因,教師卻缺少深入的思考;教師習慣於“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比較關注教科書的內容細節以及教學時間的安排,較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課程標準被隆重推出。

  課程標準沒有指出具體的教學內容要點,也沒有要求教學順序,更沒有給出具體的教學方法,有的只是教學建議。因此,基於標準的教學,一定不是一種標準化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

  二、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

  從教學的角度看,實施任何一項新的課程計劃或者政策通常包括三個要素:使用新的教學材料,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的理念。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基於標準的教學也是如此,推出了新的課程標準以及與之配套的教材,推行綜合實踐活動、小組活動等多樣化的教與學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教學的理念也隨之發生變化。要求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來確定學習的內容,明白學生做到什麼程度才能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水平,知道為此需要運用的教學策略、需要建立的評價機制,等等。在教學實踐中,讓教師來適應新的教材、運用新的教學方式都是比較容易的,但轉變教學理念往往很困難。但教師的教學理念不發生改變,很難保證新課程的有效落地。新一輪課改十多年的現實,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最關心的是學科中一個個具體的知識和技能,希望學生能夠記住它,並在需要的時候能夠用它來解決問題。但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最需要教師清楚的是學生達到標準時的具體表現,以及可以透過怎樣的途徑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了標準要求的水平。為此,課堂教學的設計需要有新的模式,逆向設計,就是其中被大家所認可的一種模式。

  逆向設計是一種面向目標、又確保目標得以實現的設計。該模式主張在教學設計中首先明確學習目標,然後確定針對目標的評價方式,最後再來規劃學習經驗和教學。其核心的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定預期的學習目標

  開展逆向設計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學習目標是什麼?透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應該知道什麼?應該理解什麼或者能夠做什麼?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應該是怎樣的?換句話說,要能夠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比較清晰地明確教學的三維目標。

  第二步:確定如何證明學生實現了預期的目標

  即教師要在設計教學流程之前,先設計學生的學習評價,以便知道學生透過學習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的要求,能夠透過具體的實證資料來說明學生已經實現了預期的學習結果。教學的三維目標,都應該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都可以透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課堂或者課後的作業來進行驗證。因此,測量工具的編制很重要。

  傳統的教學不會在教學流程設計之前就關注評價,也不關注課堂上的即時評價,通常是教完了一個單元之後才做一次檢測,以此來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結果。這很不利於課堂教學的落實,也很難起到透過評價改進教學的作用。

  第三步:安排教學活動和教學指導

  目標明確了,評價的方式也清楚了,教師的教學設計針對性就會更強,就會兼顧目標和評價這兩頭,透過恰當的教學組織,來讓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之所以強調教學觀念的轉變,從基於課程標準的逆向教學設計模式中就可以明白。觀念決定行為,沒有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觀念,就不可能有逆向教學設計這樣的行為。

  三、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要實現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需要在課程標準的研讀和評價工具的研製上下功夫。

  第一,要會解析課程標準

  如前所述,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要求通常是一個學段結束的時候學生應該達到的學習水平,需要教師透過一節節的教學逐漸加以落實。這其實給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將課程標準的要求細化為每一節課具體的學習目標。

  為了幫助教師做到這一點,安斯沃斯從技術層面提出瞭解析課程標準的方法:

  1)確定與教學相符合的某一具體內容標準;

  2)列出內容標準中的概念和技能,建立知識技能結構圖;

  3)分析主要知識技能,確定學生學習的核心要點;

  4)用學生能明白的語言,表述實質性的學習問題;

  5)依據概念和技能,設計表現性的學習任務;

  6)確保標準中的.知識技能要求能反映在表現性學習任務中;

  7)建立與表現性學習任務相符合的教學綱要;

  8)設計學習結果的評分標準或評價量表。

  第二,要會設計學習評價

  美國評價專家斯蒂金斯認為,任何課堂教學的質量最終都取決於該課堂所運用的評價的質量,如果評價能夠在課堂層面得到良好的執行,那麼學習將會得到極大的改善。“為了確保學生最終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前就應該清楚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後的表現是怎樣的。”評價不僅僅是對教學、對學習的判斷,更是促進教學和學習的工具。

  學習評價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一般性的瞭解。比如口頭提問,直接談話等等;二是日常性的考查或者考試,比如隨堂小測試、課後測驗、單元測驗、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試等等;三是開放性的提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對一些事件進行分析和判斷等;四是實踐性作業,比如實驗、小製作、課題研究等等。選擇什麼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最基本的一條原則就是看它能否直接評價學習目標中反映的學習結果。

  上述的各種評價方法,換一個角度來看,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客觀性的評價,一類是表現性的評價。客觀性的評價大家非常熟悉,不用多說。表現性的評價有四個基本的特徵,分別是建構性、標準性、過程性和真實性,是對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給予的評價。一個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跳水比賽,針對這樣一項運動(真實性),我們要觀賞從起跳到落水的全過程(過程性),為此要制定評價的規則(標準性),明確達到某種程度的運動員,可以得到多少分,並根據該運動員在空中重現標準動作的情況(建構性)來加以評判。

  第三,要會確定中心問題

  教學活動設計的一種關鍵的策略是“圍繞問題”進行的,明確的中心問題可以減少教學活動設計的隨意性,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中心問題通常與這節課的核心知識有關。由此出發可以抓住一節課的核心概念和關鍵技能,也能夠很方便地構建起教學活動的內在框架。

  如何確定中心問題?仍然可以從三維目標的角度來思考。有的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在學科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就是中心;有的知識雖然在學科中的位置不重要,但這一知識呈現的過程中人們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借鑑意義,那麼其中的過程和方法就成為中心;還有的知識,從學科內容組成的角度看並不重要,也少有方法論的意義,但在給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浸潤方面有很重要的價值,那麼它就會成為該領域的中心。

  中心問題有兩個方面的功能:它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支撐點,引導教學活動的開展,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在目前新的歷史條件------倡導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倡導的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尊重人的天性,強調發展人的個性,強調發展人的潛能。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教會學生學習比學會什麼都重要,未來的文盲是不會學習的人。”既要重視教法的研討、研究,又要重視學法的探討和探究,並且要把教法立足於對學法的探究的基礎上,研究學法,探索新路;不僅讓學生學懂、學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一言以蔽之,教學生“會學”,加強學法的指導,不僅僅能最佳化課堂教學,最佳化學生的學習素質和素養,更是時代的需要和呼喚,是教學理論和實踐變革的必然趨勢。葉聖陶先生說過的“教是為了不教”。

  創設情景,讓師生在彼此的交流互動中尋找知識的切入點

  傾聽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在教學的傾聽過程中不斷的與學生“對話”。瞭解、把握學生的思維脈絡與情感跳動節奏,運用善解人意的鼓勵性語言、簡練明瞭的提示性語言、恰當精要的評價性語言,幫助學生清晰、完整地表達,使資訊充分呈現。在與個別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要設法吸引“面”上的其餘學生,組織一起傾聽,共同討論,使大家都參與到“對話交流”中來,擴大互動參與面,提高互動效益。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達到教學的最高境界。

  透過感悟,拓展探究性閱讀模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閱讀中發展個性

  常言道:“書讀白遍,其義自現”。可見,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形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閱讀以興趣先導為原則,其宗旨是培養學生的自主讀書、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同時啟迪其心靈,陶冶其情操。如《積累·運用三》選編的《外婆家的石橋》是一篇描寫人間親情的感人之作。教學目標有三:①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②讓學生受到至愛親情的感染薰陶;③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自主、合作學習,完成練習題。教師教學時,可透過激情談話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默讀或自由讀,甚至感情吟誦這篇關於骨肉親情的優秀佳作;爾後再分組討論與合作,完成文後練習題;最後深化主體: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感想?結合自身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學中,要遵從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採取指導閱讀:“粗讀(瞭解基本內容)------細讀(理解重要內容)------精讀(接受本質內容)”的循序漸進過程,教師加以明確導向:粗讀階段是為了瞭解所讀內容在課、節、框中的地位及前後內容間的必然聯絡;細讀階段要找出所學內容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觀點和原理;精讀是一個慢功出細活的過程,要把握所讀內容的重點和疑難部分,並能逐一加以澄清或解決。需要著重指出的是,指導閱讀必須符合和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感受程度等的實際,可以適當的或提高或降低要求,相機而動,適時調整,切不可“一刀切”,盲目放手,無的放失。而應儘可能讓每個同學在上述三個環節中都獲得成功:即透過閱讀把握好知識的內在結構與體系、重視和深入地對重點難點的理解與應用、熟稔於基本的概念和原理,進而逐步感受到“讀得有意,讀得有趣,讀得自在”的意趣,因“會讀”而樂意讀。

  教師並不是教學的主宰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在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玩中練促進身心和諧發展來達到體育鍛煉目標,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這不僅能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教學思想,而且能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變得親切、自由和歡悅,並能對提高體育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創設情景,激發情感。

  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情感的產生具有很大的作用,體育教學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就能激發其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比如在一節前滾翻教學中這樣講到,孩子們,今天我們來看天。孩子們一聽這有什麼希奇的,都仰頭望著天空。這時老師又說了,只不過今天我們看天的方式有點特別。這下強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們吸引住了。怎樣看天呢,老師說,我們從胯下看,誰能雙手著墊翻過去,並能看到天,誰就是這節課的英雄。聽了老師的講述,學生們個個欲試,誰也不甘落後。因此,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創設情景滿足他們的學習願望,發揮他們創造性學習,為終身奠定快樂體育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 讓音樂走進課堂,促進體育教學氛圍

  體育課是單調的、重複的練習來鍛鍊身體的,這是很多人給體育課下的定義。在這裡我要對大家說,體育的鍛鍊可以不這樣的。在體育課上我們仍然有美的享受。這就是讓音樂走進課堂。比如:隨著教師的講解、示範,播放輕音樂,在學生練習過程中配播兒童輕快樂曲,在體育課結束部分用音樂舞蹈的形式來結束課程。這樣除了增加課堂的愉快氣氛外,還能減輕學生運動的疲勞和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這不僅是優質體育課的需要,也是未來體育課的需要。因此,針對體育活動的單調乏味,教師一定要創設歡樂輕鬆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鍛鍊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進行各種活動,寓教於樂。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6

  為了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x月x日“市級骨幹教師教學追蹤活動”走進我校,聽了兩位老師的課受益非淺,現就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為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匯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定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物理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能根據自己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注重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相結合

  各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加大了對能力的考查,:在瞭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去歸納、去概括、去總結,讓學生先於教師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的目的。

  四、 使教學向理論聯絡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絡緊密的學科,針對近年來題中出現大量聯絡實際的試題,聯絡實際日益成為考試題內容改革的一個明顯發展方向,教師,已開始加強知識實際應用的教學,使教學恢復它的本來面貌。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7

  透過今天的學習,使我對單元教學設計有的新的認識,這可以較宏觀地把握教材內容。單元教學設計可以直觀地反映單元內各知識點間的聯絡,在教學中可以使學生更容易明確各知識點的內在關係。應該說單元教學設計是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的基礎。我個人覺得單元教學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單元內容的教學主線或主體思路。單元教學設計,它包含一個單元或是一個章節的內容,需要多個課時來完成,在教學形式上可採用多種形式。在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我覺得應考慮的更宏觀,相對於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來說,分析的較為粗略。

  而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在內容上來說,只是對一個知識點/節的教學進行設計,在時間安排上只需一個課時,在教學形式上,一般只採用一種形式。在分析學生的接受能力方面,要考慮的更全面、更具體、更細微,以利於學生較好地掌握知識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教書育人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書離不開育人,育人不能沒有教書,因此,每位教師要做到愛崗敬業,必須牢記教書育人的要求。

  (一)以真為本來教好書育好人。

  以"真"育人,實際上是科學育人。在教學上,要以真理育人,以客觀的科學規律,客觀的事實真相,正確的思想觀點、道德規範、科學的文化知識來教育影響學生。掌握教育規律,按照規律育人。由此要求教師要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知識,摸索和掌握教育規律,按照規律來教書育人。

  (二)以情感、熱愛為教書育人的源頭水。

  情感是教書育人的催化劑,教師的情感是教育影響學生的重要因素。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是黨和人民賦予教師的重任,體現社會主義的教育本質。

  (三) 結合學科特點來教書育人。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每門學科都有自己不同的內容體系和特點,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的內容,運用該門學科的思想性、科學性、知識性等特點對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掌握教書育人的正確途徑和方法。

  途徑是實現目標的橋樑和大道。教師要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必須掌握正確的途徑。如:首先,要以馬列主義作基礎,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教書育人;其二,要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其三,要運用第二課堂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才幹,鍛鍊學生的思想和品質;其四,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交朋友,溝通心靈,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方法是進行教書育人的辦法和措施。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育人的模式。觀念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形成的認識、概念、思想,是指導教師行動的思維理念。如教學方法、人才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技能等等。其二,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課堂教學是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教師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和更新教學內容,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其三,把教書育人滲透到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去。第二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好天地,教師必須採用各種生動、活潑、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靈活多樣地對學生進行教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