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二單元]民風民俗>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彙總9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彙總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民俗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1

  我的家鄉在贛縣,它位於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贛江河畔,也有著許多民俗文化,而其中,美食,最具有代表性。

  黃元米果算是美食中的極品了,它的製作有的地區還保留著傳統的做法――製作黃元米果要先用黃元柴灰加開水過濾成灰水,冷卻後浸米一夜,次日用甑蒸熟成飯,再將飯拌灰水,然後將這一大團的黃糯米放在一個類似於碗狀的石器中,由幾個人用木槌輪流敲打。完成上面的工作後,再用一根細繩來分解成一塊一塊金燦燦的黃元米果,再把這些米果放進一罐灰水中,可以儲存三四個月,可隨時取出來吃。那味道,簡直是回味無窮啊!每當過年時有客人來了,總會送幾塊美味的黃元米果作為禮物。

  還有一種美食――米粉魚,是我們贛南的特產。那味道,簡直是一流的,絕對讓品嚐者讚不絕口。米粉魚的做法也是簡單的。先將用米粉拌好的魚塊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粉幹上,再將它們放進一個蒸籠即可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作文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作文。待蒸好以後,一籠香噴噴的米粉魚便出爐了。不論是粉幹還是粉幹上的魚塊,都是十分美味的。

  這就是我家鄉比較典型的民俗文化――美食的一小部分。我們贛縣雖是一個小城市,但我愛這裡,愛這裡的民俗文化,從而勝過其他的大城市。這就是我家鄉的民俗文化了。

  中國各地都有各自的過節民俗,而我的老家,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這裡的春節與別的地方截然不同。

  在雲霄,春節期間忌講不吉利的話,萬一小孩無知,說了不吉利的話,要用紙巾拭嘴。同時忌吵嘴打罵和摔破碗碟,萬一不小心打破碗盤,要將碎片收集起來放進石臼裡,口中念“歲歲平安”,借“碎”與“歲”諧音來化兇為吉,保持祥和歡樂的氣象。

  正月初一子時新年開始,家家戶戶燃放鞭炮,稱為“開正”,還要在門前備清茶、糖果,焚香,稱為“拜正”。初一日人人早起,穿新衣服燒香點燭,祭拜天地祖先

  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隨即賜以紅包。

  在“開正”的時候,家人都要吃點紅糖線麵湯。糖,意為甜蜜;線面,意為長壽,即祈求全家幸福長壽。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後出門遇雨;不往戶外倒垃圾,忌“財氣外洩”。此外還有不不討債,不打罵孩子等禁忌。

  怎麼樣?雲霄的春節既講究又別有一番風趣吧!除此之外,大家還可以在網路、書籍上多多瞭解一些異地的習俗,多豐富自己的見識!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江西上饒,那裡雖然沒有都市那麼繁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光吃的就有無數,老家的豆食果可是數一數二的。豆食醬、南瓜和辣椒等做成一塊一塊的,每塊捏得大小均勻。再放到太陽底下曬上三五天,幹了放到鍋裡蒸,就可以吃了。可放在不密封處儲存,拿出來直接吃,又香又辣,甭提多美味了。

  其次就是芝麻果。它是用糯米蒸的,蒸熟後放入盆子裡,拿木棍用力打壓每個地方都要被打爛,拿出來和芝麻、糖一拌,味道不一般,那濃濃的甜味,有股家鄉的感覺,是那麼溫馨和藹。

  當然,我們過年時也有規矩。每逢過年,大人們十分忙亂,除打掃衛生外,還要拜祖宗。除夕下午,大人們開始燒菜,魚啊肉什麼都有。把它們擺在祖宗的佛像面前,說他們回來吃。小孩不能呆在旁邊,否則祖先會生氣的;大人拜完也要馬上離開,中途還要燒香,為祖先們燒紙錢,讓他們在極樂世界過得安好 哪些食物擺在那幾天都不能拿走,以表示對祖先的尊重。

  除了這些,如果家中有人去世了,也要做很多事情。親人們會請來道士,保他們一路走好;家中的人要穿白衣,戴有 孝 字的黑袖子,還要背個小紅包。過三天下葬,帶著棺材一路敲鑼打鼓,一路悲傷嘆息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你要是來我的家鄉玩,就找我當導遊,因為我瞭解家鄉的一切,我愛我家鄉!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3

  清明節到了,我很想念您——外婆!這只是一個藉口,不是清明節,我依然想念您!

  雖然我今天無法趕到外婆的墳前,但是我知道外婆一定是最開心的,因為在今天我們很多親人都特別的想念您。

  我三月份回家參加了奶奶的七十大壽,去給外婆掃墓,插親。感觸很深。

  很多時候,我們做晚輩的都是感受不到他們對我們深沉的愛,有時候或許還覺得他們多濾了。隨著我慢慢長大,知道了有很多事情是我不能控制的,比如人的生老病死。

  從小我最喜歡外婆,雖然她文化程度不高,在農村裡是個很平常的人。她對我特別的好,有什麼吃的總是留著,等我週末從枝江趕到那裡吃,記得有幾次我很小的時候,她偷偷給我吃東西,其實吃到的東西已經壞掉了,我不懂,吃完了就拉肚子,媽媽還會怪她!不可否認,外婆很偏心,她有一個孫子,兩個孫女,我一個外孫。按道理說應該喜歡的是孫子啊,可是她從小就特別疼愛我,常常也會引起媽媽的話語。

  在我上初二那年,我父母協商要離婚,問我跟著誰?我當時很迷茫,我說我想跟著我外婆過日子,當時我就是這樣想的,就算世界上的人都離棄了我,我的外婆不會!雖然最後沒有如願,但是我還是在心中有個想法,等我安家了,把外婆接過來跟著我住!結果還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外婆被查出來是癌晚期,我悲痛欲決!

  總是等到我還沒有做到的時候就失去了,我心中永遠的遺憾——曾經答應外婆要陪她坐飛機去上海玩的@!

  我親愛的外婆,您在天堂還好麼?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題記

  在中國,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但各個地區過同一個春節,風俗便不同。我們新疆的春節,便別有一番風味。

  新疆的春節大約,是從臘月三十開始的,在這之前的幾天,人們要準備年貨。

  好在這一天為兒女們,準備上一桌好菜,無論如何,兒女們都會回家,即使回不來,兒女們的心也是在家裡的。

  在臘月三十一這天晚上,大部分家人會坐在桌前吃著團圓飯,看著春晚,享受這難得的時光。

  “5、4、3、2、1……”沒錯,這就是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跨年。每當這個時候,人們便會倒數,迎接新年。父母們還會給小孩發紅包。

  大年初一,本來一個寧靜的早晨,卻被一陣陣鞭炮,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吃飯。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這天早晨是要吃湯圓的,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家庭團圓湯圓圓的。飯後父母開始把乾果拿出來,擺放好。然後開始做飯,這一做便要到下午的三四點鐘才能吃飯。

  飯菜可豐盛了,有香腸和紅燒魚,海鮮,丸子等等,除了這些吃的真的他還有個特點——熱鬧。一般是男人或者長輩們開始互相敬酒;女人和孩子們開始吃飯,聊天,談天說地。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後來的十幾天我們俗稱“走親戚、拜年等”。相互串門,孩子們時不時還能拿到紅包,我們到別人家去的時候,他們總是擺上好酒好菜迎接客人,若是別人到我們家來時,自然也不例外。

  院子裡佈滿了初一放的'鞭炮,是不可以掃掉的,必須要在正月十五之後後掃掉,提前掃掉會把一年的好運掃走的,這是習俗。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以前的人們會放孔明燈,看花燈,而現在我們一般吃元宵,接下來:低頭看手機,成為手機的奴隸。

  如今的春節雖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年味兒”,卻多了幾分當今社會的氣息,冷了身邊的人。

  這是新疆的春節。地區不同,人不同,“年味兒”自然也不同,你們家鄉的“年味”呢?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5

  元宵節,是一個溫馨,充滿愛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有些特別的習俗,這也要從一個傳說說起……

  正月十五是農曆的元月,古人把“夜”稱之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在元宵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說吃湯圓、賞燈、猜燈謎等許多習俗。

  在我的家鄉,元宵節做湯圓是元宵節最讓人興奮的事情了吧!開始,我認為做湯圓太容易了,後來才發現其實還挺難的。讓我來說一下我們是如何做的吧!

  我們需要準備一些糯米粉,些許芝麻,一點麵粉,適量的水,還有豬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裡磨成芝麻粉,加少許糖,再把大塊的豬油放入慢慢攪拌均勻。真沒想到,磨了十分鐘,我就感覺手臂酸得就快斷了。接下來,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個大大的球,再發酵30分鐘……

  哈哈,一切準備就緒,我們要開始最關鍵的包湯圓的環節!這可是最難,並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們把芝麻餡放入攤平的湯圓皮上,一邊轉一邊將湯圓皮裹起來,最後變成了一個圓子。我連試了三次,都失敗了。我問奶奶怎麼辦?奶奶說:“是你包的芝麻餡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沒問題啦!”我恍然大悟。看來奶奶做湯圓的經驗已經爐火純青了。這下子我連續成功做了五個,一個個堪稱完美。最後,我們把做完的湯圓放到鍋子裡煮十分鐘。煮熟後,我們一起開心地品嚐起來,真的太美味了啊!

  這就我們家鄉的元宵風俗。透過這樣的學習不但讓我學習到了製作手工食品的經驗,也讓我們一家人在元宵佳節,其樂融融,歡聚一堂。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6

  在我們家鄉流傳著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活動——煉火,又稱“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著濛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地去看煉火,前來觀看煉火的人,有來自浙江省電視臺,金華、磐安電視臺的記者,有來自各鄉的廣大村民,還有我的同學親人。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煉火就要開始了,十一位男子漢赤膊上陣。他們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過了十幾分鍾,一位老爺爺把“聖水”吸進嘴巴里做了一個動作,然後把“聖水”吐進“聖火”裡,老爺爺帶領他們從東走到西,又從西走到東,又從北走到南,還從南走到北,繞了一個圈。煉火正式開始了,男子漢們接二連三地衝向“聖火”,赤膊、洗腳,高歌狂舞,大聲吶喊,衝進通紅的火炭,那動作粗糙有力。好似驅趕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禍消災。

  煉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鐘時間,就把一堆熊熊“聖火”煉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們歡呼著,蹦跳著,這聲音震耳欲聾,傳遍了整個古老的村莊、傳遍了整個磐安縣城,傳遍了大江南北。

  煉火的場面刻在了人們的心理,據道家說“煉火”是修煉成“真果”的必經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歷盡千辛萬苦,不畏艱險”之意。又有藉助某種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驅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圖。對民間來說則好願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煉火能千古流傳。成為一年一度的民間活動,民族文化。更為雙峰鄉質樸勤勞的人們增添了一份和諧的樂園。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7

  微涼的清水順著指尖流下,隨意的拿起手邊的毛巾,無意間看到了門後的一條白毛巾,心頭微微一震,思緒隨著那條白毛巾飄向遠方。

  黃土地,黃山坡,黃皮膚,頭上卻繫著一條白毛巾,這是所有人對黃土高原上土生土長的農民形象,我的家鄉就在這裡,豪放,不拘小節的黃土風情也感染著我。然而很多人只是印象裡覺得這個人比較偏愛白毛巾,事實上不能用偏愛來形容,應該用偏執來說。

  在我回家鄉的幾次中,幾乎沒有看見過他們是不帶白毛巾的時候,舉個例子就能感受到他們對白毛巾的無私的愛,別人耕田勞作時,頭上戴的是草帽,黃土高原帶的是白毛巾,別人表演時頭上戴的是表演帽,他們戴的是白毛巾,別人做飯時帶的是高白帽,他們是站在大鍋前,頭上戴著白毛巾。

  如此偏執的愛好,常常令我不解,為什麼他們非要在頭上戴白毛巾呢?事實上,在地裡帶白毛巾是為了防曬,因為白色反熱,但是最初也不知道白色反射,就是為了擦汗方便而已,可是誰又知道白毛巾因為它的方便功效,最後甚至被奉為傳統了。

  無論是表演還是工作,頭上必戴白毛巾,在表演時你不需要看他們誰在前面只需要看誰的毛巾不一樣,誰就是領頭的了,放羊上山,頭上也少不了白毛巾,甚至你可以看見很奇異的景象,在黃土山坡上放羊時,你總會看見對面山坡有個白毛巾,然後就聽到,對面山坡上那個帶白毛巾的人喊你的聲音。

  只不過隨著科技的越來越發達,戴白毛巾的風俗雖然還沒有完全泯滅,但也只有極少的人還在戴著。

  重新回到現實,我看著那條白毛巾,心情微微複雜,大聲的叫著:“爸爸,你怎麼又買一條白毛巾。”然後就聽見我爸爸用濃厚的陝北腔說:“習慣了。”

  是啊,習慣了,大概爸爸如今洗完澡後也改不了把白毛巾掛在脖子上的習慣,我默默的收回視線,若無其事的說:“那就彆強迫自己改了。”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8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首過年的謠,反映了河南過年的大事記。

  在河南過年雖大同小異,但每個城市也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在我家鄉信陽過大年,臘肉成一絕。

  信陽淮南各地民間都有醃製臘肉的習慣。對於愛吃、會吃的信陽人來說,臘魚、臘肉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年貨。信陽臘肉跟其他地方煙熏火燎的臘肉不同,這裡的臘肉純屬自然風乾,沒有一點菸燻味。四五個月以後,味道極佳,人們會用臘肉做各種美味佳餚,如:臘肉膳片、臘肉燉蘿蔔。

  我到了家鄉,吃的臘肉就沒有以前的好吃。因為現在的人很懶,有的人簡簡單單搞一兩下就好了;有的人在外面買現成的臘肉;還有的人是用不好吃的豬肉或者有病的豬做臘肉,吃了一點也不健康。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在買年貨,有的人很早起來去街上玩牌,有的人在家裡看電視;還有的人在貼對聯。而我和爸爸去買做臘肉的材料。有的人看到我們說:“你們去幹什麼?”我和爸爸異口同聲地說:“去買做臘肉的材料。”他說:“還要做臘肉,現在這個地方都有的賣,你買就行了。”最後我們沒有理會他,因為他不懂箇中的滋味。我們買完材料回到家開始醃製臘肉。三四天就醃好了,爸爸炒給我吃,那滋味讓我回味無窮。

  又到了春節,誰還會去做臘肉,全都去買臘肉了,一個“買”字讓人們失去了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民俗的作文 篇9

  我的家鄉──興義,有一種風俗習慣: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勞動的成果。

  我和小夥伴最喜歡這一天。早在幾天前,我們就盼望著……這一天終於到了。晚霞姐姐剛和我招手再見,我就背起小揹筐,提著小燈籠去找小麗、玲玲、祝梅。我們大家手拉著手,一蹦一跳地朝地裡走去。

  今夜是這般寧靜,遠遠望去千盞燈籠閃閃發光,螢火蟲也亮著小燈籠來湊熱鬧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睜得大大的為我們照亮。不知不覺,已到了地裡。我們按傳統方法,先拔一些蔥、蒜、白菜和青萊。聽老人說,你拔了這些東西,新的一年中你就會變得聰明,會算,還很清白。

  我們最感興趣的當然是去摘蠶豆,“我家的蠶豆最好,又嫩又大還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發出邀請。“我家的才好。”小麗也不甘示弱。望著她們,我想了想說:“這好辦,我們一家裡摘點,吃著一比,不就行了嗎”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於是我們一會兒在這家地裡,一會兒又躥到那家地裡、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塊乾淨的草坪上。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見了,我想出個好主意,就說:“咱們把蠶豆煮熟了吃。”我的話剛出口,玲玲馬上拍手贊成。小麗和玲玲挖坑、剝,祝梅回家找鍋、柴,我去提水大家齊動手,很快就把蠶豆煮上了。

  蠶豆很快就煮熟了。我著又軟又甜的蠶豆,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樂。大概小星星也聞到了香味,都從雲層中鑽了出來。一大鍋蠶豆很快就被消滅了。“真好吃!”小濤說。“誰家的最好吃?”小麗問。祝梅、小麗兩家蠶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說:“兩家樣好吃。”

  月亮姐姐照著我們踏上了歸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們呢?摸到了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