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陋室銘教案彙總5篇

陋室銘教案

陋室銘教案彙總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陋室銘教案 篇1

  一、匯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誇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佔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 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 師: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後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抬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 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麼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裡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說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著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合註釋,同桌或前後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說說你的收穫。學生邊說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操。

  2、 結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說說環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臺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環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大家想象一下,室內談笑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談些什麼?引導學生答:韓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王叔文煮酒論當今時代英雄;韓愈扼腕長嘆,吟“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柳宗元在吟詩作畫,感嘆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無窮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絃,展卷讀經,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 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

  3、 託物言志:“託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讚》,並背誦其中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 引發學生思考:外界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 駢句: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 散句:最後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 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 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感染力。(依據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 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 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 背:

  師:學到這裡,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 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製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陋室銘教案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樺川縣第四中學的語文教師劉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銘》。本次說課內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物件分析、教學方法的採用、教學程式和板書設計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久為流傳,本文是作者自述其志的,透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及依據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為此,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透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三)教學重點的確立及依據

  多形式的誦讀及當堂背誦。這樣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在多次誦讀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

  (四)教學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這樣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教學物件分析

  學生經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對文言文的閱讀和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學習,並設計學習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確立及依據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誦讀法: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

  (二)提問法: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

  (三)練習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的運用:主要起到一個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

  四、教學程式的確立及依據

  (一)匯入新課採取情境匯入法,出示陋室圖,讓學生將圖中的居室與自己的家進行比較說說對居室的看法,那麼身居陋室的主人怎樣認為呢?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學的課文《陋室銘》。

  (二)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三)學生朗讀引導學生採用輪讀、個讀、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

  (四)學生背誦學生在經過反覆的聽讀與朗讀之後基本粗知課文大意,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背誦,隨後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背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學生翻譯採用兩人小組討論翻譯的形式,要求學生一對一,一人讀一人譯,互相幫助指正,教師適時指導。

  (六)思考閱讀

  1、引導學生討論“作者為什麼要為陋室作‘銘’”?

  2、再次背誦全文,鼓勵學生大膽指出自己認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在討論中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抱負和情操。

  3、師生互動設計板書,圍繞中心設定三個問題,帶著學生深入課文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在文章中有什麼作用?

  2)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陋室”?

  3)結尾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

  經過學生討論與教師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設計。

  (七)反饋練習

  1、按要求默寫

  ①寫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寫出表現陋室環境幽美的句子

  ③寫出表現陋室主人所參與事之雅緻的句子

  本組練習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八)小結全文

  讓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還有沒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九)佈置作業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話,將你的理想和追求透過某些物品(體)表現出來,這樣學生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也獲得了及時反饋。

  五、板書設計

  山(仙)名喻陋室(德馨)

  水(龍)靈高潔傲岸的節操

  陋室不陋託物言志

  諸葛亮

  自比何陋之有?安貧樂道的情趣

  子云亭

  本次說課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懇請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陋室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瞭解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1.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本文反向立意的寫法,從“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教學重難點

  1.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生活情趣。

  2.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背景匯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朗讀中感受欣賞本文的音樂美、節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背景匯入,引發興趣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他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此舉氣壞了知縣,於是知縣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環境還不錯,劉禹錫沒有計較,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看來這篇“名文”是“氣”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 瞭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有中唐“詩豪”之稱。文學上,前期劉柳(宗元)相知、詩文互遞,時稱“劉柳”;後與白居易詩文唱和,時稱“劉白”。 其詩涉獵題材廣泛,所做政治諷刺詩,辛辣尖銳;所作懷古詩,沉鬱蒼涼,語淺意深;所作仿民歌詩,清新爽朗,別開生面。

  三、 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是透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於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四、 朗讀美文,翻譯理解

  朗讀美文

  步驟一:學生自讀,標註難讀的字詞,注意朗讀的節奏。

  步驟二: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音韻美、節奏美。

  步驟三:師生齊讀,找出韻腳。

  翻譯理解

  步驟一:對照課下註解,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

  步驟二:兩人一組,互譯全文。

  步驟三: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④何陋之有?

  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問題引導

  1. 本文題為“陋室銘”,但在結尾作者卻說“何陋之有”為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語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請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句是怎樣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類比的方法,將山水與陋室相提並論,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馨。(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麼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襯托陋室不陋的?(小組內合作探究)

  ----自然環境清幽:“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自然環境清幽雅緻,令人賞心悅目,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帶來的便是“華屋玉食,錦衣美酒”無法比擬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鴻儒來往,常有高朋談笑,迴避了世俗的人際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縱情暢懷,談笑風生。沒有世俗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即使身處陋室也絕無簡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在室中撫琴弄弦,展卷讀經怡然自樂。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沒有案卷公文勞損身體,完全是從容自由的,足見其主人的高雅脫俗,陋室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用了什麼修辭?哪兩個字用的好?

  ----採用擬人,對偶的修辭,“上,入”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什麼。

  5.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不失情感的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即安於貧困,以守道為樂。

  6.提到諸葛廬,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賢者自況,表達出以他們為榜樣的志向與抱負。

  7.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有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透過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陋室銘》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聲嘆氣,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劉禹錫,感悟出劉禹錫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人生的打擊未損他的鋒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高昂的勵志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彰顯出少有的樂觀豁達。“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道盡了歷史的蒼涼,人世的無常。悟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使他變得更加樂觀,更加瀟灑。

  想必同學們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於桌旁,時刻自勉,請問你們的座右銘是什麼?請大聲宣讀,讓大家共勉!

  七、 作業設計

  1思考:作者懷瑾握瑜,身處陋室而不認為陋,聯絡自身該怎樣看待自身客觀條件中的不足?

  2背誦默寫全文。

  八、 板書設計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味、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與時俱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生:我選擇後者,因為……

  師: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與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詩人不謀而合,他便是劉禹錫。你有望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還是讓我們來看一看劉禹錫的《陋室銘》吧!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被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介紹:表現文體的字有說、記、序、銘……。

  押韻──追問: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過渡語:我國古代的詩文有很多都是用韻的,這些文章往往讀起來琅琅上口,極具音樂美。因此,古文往往需要大聲朗讀。請同學自由朗讀本文,注意──大聲朗讀。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錄音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告訴學生:中國語言具有含蓄美,許多意思和意境都是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所以大家在翻譯時,不求十分精確,只求大致理解。)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

  四、出示思考題,理解中心、寫法。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看圖畫、看課文:不放過任何一個詞──咬文嚼字)

  (空間小、景緻少、人來少、擺設少:從圖畫上看,房子確實很小,一個人坐著彈琴,室內就覺得擁擠,可見其小;文章內所提到的景緻,只有“苔痕”、“草色”,可見其少;自古讀書的窮人就少,能成為鴻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階綠”了,更見來客少;室內陳設歷歷在目,其“少”一目瞭然。)

  2、陋室,陋室,真的陋嗎?(換角度想:同樣一篇文章,剛才讀,讀出陋室簡陋,現在卻要讀出不簡陋。這不是自相矛盾,這需要換角度想。思維角度:主人、環境、客人、生活。)

  (討論板書:人品高尚(德馨)、景色清幽、來人不俗、生活高雅)

陋室銘教案 篇5

  課件簡介:

  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裡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今天修復的安徽和州劉禹錫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

  關於文體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青ing,

  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座右銘

  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

  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

  德馨xīn

  鴻儒hóngrú

  苔痕tái

  案牘dú

  解釋下列字詞

  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鴻儒:指知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白丁:無官職的平民。這裡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經:指用泥金(一種用金箔和膠水製成的金色顏料)書寫的佛經。

  絲竹: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裡泛指樂器發出的聲音。

  案牘:指官府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