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集合15篇)

物理實驗報告

物理實驗報告(集合15篇)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實驗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物理實驗報告1

  一、實驗目的及要求:

  (1)瞭解示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學習示波器、函式訊號發生器的使用方法。

  (3)學習用示波器觀察訊號波形和利用示波器測量訊號頻率的方法。

  二、 實驗原理:

  1) 示波器的基本組成部分:示波管、豎直放大器、水平放大器、掃描發生器、觸發同步和直流電源等。

  2) 示波管左端為一電子槍,電子槍加熱後發出一束電子,電子經電場加速以高速打在右端的熒光屏上,屏上的熒光物發光形成一亮點。亮點在偏轉板電壓的作用下,位置也隨之改變。在一定範圍內,亮點的位移與偏轉板上所加電壓成正比。

  3) 示波器顯示波形的原理:如果在X軸偏轉板加上波形為鋸齒形的電壓,在熒光屏上看到的是一條水平線,如果在Y軸偏轉板上加正弦電壓,而X軸偏轉板不加任何電壓,則電子束的亮點在縱方向隨時間作正弦式振盪,在橫方向不動。我們看到的將是一條垂直的亮線,如果在Y軸偏轉板上加正弦電壓,又在X軸偏轉板上加鋸齒形電壓,則熒光屏上的亮點將同時進行方向互相垂直的兩種位移,兩個方向的位移合成就描出了正弦圖形。如果正弦波與鋸齒波的週期(頻率)相同,這個正弦圖形將穩定地停在熒光屏上。但如果正弦波與鋸齒波的週期稍有不同,則第二次所描出的曲線將和第一次的曲線位置稍微錯開,在熒光屏上將看到不穩定的圖形或不斷地移動的圖形,甚至很複雜的圖形。要使顯示的波形穩定,掃描必須是線性的,即必須加鋸齒波;Y軸偏轉板電壓頻率與X軸偏轉板電壓頻率的比值必須是整數。示波器中的鋸齒掃描電壓的頻率雖然可調,但光靠人工調節還是不夠準確,所以在示波器內部加裝了自動頻率跟蹤的裝置,稱為“同步”。在人工調節接近滿足式頻率整數倍時條件下,再加入“同步”的作用,掃描電壓的週期就能準確等於待測電壓週期的整數倍,從而獲得穩定的波形。

  4) 李薩如圖形的基本原理:如果同時從示波器的x軸和y軸輸入頻率相同或成簡單整數比的兩 個正弦電壓,則螢幕上將呈現出特殊形狀的、穩定的光點軌跡,這種軌跡圖稱為李薩如圖形。李薩如圖形的形成規律為:如果沿x,y分別作一條直線,水平方向的直線做多可得的交點數為N(x),豎直方向最多可得的交點數為N(y),則x和y方向輸入的兩正弦波的頻率之比為 f(x):f(y)=N(y):N(x)。

  三、 實驗儀器:

  示波器、函式訊號發生器。

  四、 實驗操作的主要步驟:

  (一) 示波器的使用與調節

  1) 將各控制旋鈕置於相關位置。

  2) 接通電源,按下面板左下角的“POWER”鈕,指示燈亮,稍待片刻,儀器進入正常工作狀 態。

  3) 經示波管燈絲預熱後,屏上出現綠色亮點,調節INTEN、FOCUS、POSITION,使亮點清晰。

  4) 將TIME/DIV逐漸旋到2ms或5ms,觀察光點由慢變快移動,直至屏上顯示一條穩定的水 平掃描線,按(3)使線清晰。

  (二) 實驗內容:

  1) 觀察正弦波波長:

  a)將AC GND DC轉換開關置於AC

  b)講面板右上角的SOURCE置於CH2

  c)將函式訊號發生器的50Hz訊號源直接輸入CH2-Y輸入端(紅插頭應接函式發生器輸出的紅接線柱)

  d)屏上顯示出正弦波(調V/DIV調節大小,TIME/DIV掃描開關使之出現正弦波,IEVEL使波形穩定)

  e)改變掃描電壓的頻率(TIME/DIV)觀察正弦波得變化,使屏上出現多個完整的波形圖。

  2) 觀察並描繪李薩如圖形,測量正弦訊號頻率。

  利用利薩如圖測正弦電壓的頻率基本原理

  透過觀察熒光屏上利薩如圖形進行頻率對比的方法稱之為利薩如圖形法。此法於1855年由利薩如所證明。將被測正弦訊號fx加到y偏轉板,將參考正弦訊號fx加到x偏轉板,當兩者的頻率之比fy/fx是整數時,在熒光屏上將出現利薩如圖。

  不同頻率比的利薩如圖形。判斷兩個電壓訊號頻率比的條件是屏上出現了利薩如圖形穩定不動,方法是對穩定不動的圖形分別做水平直線和豎直直線與圖形相切,設水平線上的切點數最多為Nx,豎直線上的切點數最多為Ny,則

  fy/fx=Nx/Ny

  圖1 李薩如圖與訊號頻率的關係

  圖2 fx/fy=1:1時李薩如圖與訊號相位差的關係

  五、資料記錄及處理:

  用李薩如圖測量正弦訊號頻率

  六、實驗注意事項 :

  1.訊號發生器、示波器預熱3分鐘以後才能正常工作。

  2.測訊號電壓時,一定要將電壓衰減旋紐的微調順時針旋足(校正位置);測訊號週期時,一定要將掃描速率旋紐的微調順時針旋足(校正位置);

  3.不要頻繁開關機,示波器上光點的亮度不可調得太強,也不能讓亮點長時間停在熒光屏的一點上,如果暫時不用,把輝度降到最低即可。

  4.轉動旋鈕和按鍵時必須有的放矢,不要將開關和旋鈕強行旋轉、死拉硬擰,以免損壞按鍵、旋鈕和示波器,示波器探頭與插座的配合方式類似於掛口燈泡與燈座的鎖釦配合方式,切忌生拉硬拽。

  七、趣味物理實驗心得:

  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在本學期裡,老師又教了很多實驗,我做了許多型別的實驗,讓我受益匪淺,我又學會了很多東西,其中很多知識在平時的學習中都是無法學習到的,其中很多實驗都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獲得了許多平時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

  透過高中以及大學兩個學期的物理實驗,我發現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我們學到的許多理論都來源於實驗,也學到了許多物理課上沒有教到的理論。很多實驗都是需要花費許多心思去學習的,也是非常複雜的。經過這一年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的學習,讓我收穫多多。想要做好物理實驗容不得半點馬虎,她培養了我們耐心、信心和恆心。當然,我也發現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動手能力還不夠強,當有些實驗需要比較強的動手能力的時侯我還不能從容應對,實驗就是為了讓你動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東西。現在,大學生的動手能力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大學物理實驗正好為我們提供了這一平臺讓我們去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我的學習方式還有待改善,當面對一些複雜的實驗時我還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偉大的科學家之所以偉大就是他們利用實驗證明了他們的偉大。唯有實驗才是檢驗理論正確與否的唯一方法。為了要使你的理論被人接受,你必須用事實來證明。

物理實驗報告2

  一、 比較不同物質吸熱的情況 時間:年月日

  探究預備:

  1. 不一樣, 質量大的水時間長

  2. 不相同, 物質種類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質吸熱能力的不同. 培養實驗能力.

  提出問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相同嗎

  猜想與假設:不同

  探究方案與實驗設計:

  1. 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 比較它們吸收熱量的多少.

  2. 設計表格, 多次實驗, 記錄資料.

  3. 整理器材, 進行資料分析.

  實驗器材: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燒杯、溫度計、水、食用油

  資料或資料的收集

  分析和論證: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 升高相同的溫度, 吸收的熱量不同. 評估與交流:

  1. 水的比熱容較大, 降低相同的溫度, 放出較多的熱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熱量, 比熱容小升高溫度較快.

  2. 新疆地區沙石比較多, 比熱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熱量, 升高(降低)的溫度較多, 溫差比較大.

  二、 連線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

  時間:年月日

  探究預備:

  1. 串聯:用電器順次連線在電路中的電路

  並聯:用電器並列連線在電路中的電路

  2. 串聯:用電器順次連線

  並聯:用電器並列連線

  探究目的:學生正確連線串、並聯電路, 明確開關作用.

  提出問題:在串、並聯電路中, 開關的作用相同嗎

  猜想與假設:開關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與實驗設計:

  1. 設計串、並聯電路圖, 按照電路圖連線實物圖

  2. 觀察開關控制兩燈泡亮暗程度

  3. 改變開關位置, 觀察控制情況.

  實驗器材:小燈泡、電源、開關、導線

  資料或資料收集:

  1. 串聯電路中, 開關無論放在哪一個位置, 都能控制小燈泡

  2. 並聯電路中, 幹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 支路開關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燈泡.

  分析和論證:串聯電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 並聯電路幹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開關控制所在支路.

  評估與交流:

  1. 拆除法:觀察用電器是否相互影響;判斷電流路徑

  2.圖1:串聯 圖2:並聯

  四、練習使用電流表

  時間:年月日

  探究預備:

  1. 測量流過用電器的電流大小, 符號:

  2. 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 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

  探究目的: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會使用電流表測量電流

  提出問題:使用電流表應注意哪些問題

  猜想與假設: 不允許把電流表直接接在電源兩端, 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 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

  探究方案與實驗設計:

  1. 畫出電路圖, 標出電流表正、負接線柱

  2. 按圖連線實物

  3. 更換不同規格小燈泡多次測量

  4. 整理器材.

  實驗器材:電源、開關、小燈泡、電流表、導線

  資料或資料的收集:

  分析和論證:

  1. 連線方法:①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從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

  2. 電流表讀數:認清量程、分度值.

  評估與交流

  :

  1. 明確量程,分度值

  2. 測量透過L2的電流

  3. 選擇0-3A量程, 讀數為1.6A

  五、探究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的關係

  時間:年月日

  探究預備:

  1. 用電流表測量

  2. 分別把電流表串聯在電路中

  探究目的:探究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的關係

  提出問題: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有什麼關係呢

  猜想與假設:處處相等

  探究方案與實驗設計:

  1. 設計電路圖, 連線實物

  2. 設計表格, 記錄資料

  3. 換用不同規格小燈泡,重複以上操作

  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開關、導線

  資料或資料的收集

  分析和論證:在串聯電路中電流處處相等

  評估與交流:

  1. 處處相等

  2. 注意電流表量程選擇, 正確連線, 多次實驗, 得到普遍規律.

  六、探究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與各支路電流的關係 時間:年月日

  探究預備:

  1. 用電流表測量

  2. 電流表分別串聯在幹路、支路上

  探究目的:探究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與各支路電流的關係

  提出問題: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與各支路電流有何關係

  猜想與假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探究方案與實驗設計

  1. 設計實驗電路圖, 連線實物

  2. 閉合開關, 進行測量

  3. 設計表格, 記錄資料

  4. 換用不同規格小燈泡,多次實驗

  5. 整理器材, 分析資料

  實驗器材:電源、小燈泡、導線、開關、電流表

  資料或資料的收集:

  分析和論證:在並聯電路中幹路電流等於各支路電流之和

  評估與交流:

  1. A1測幹路電流,A2測透過L2、L3的總電流,A3測透過L3電流

物理實驗報告3

  院系名稱: 勘察與測繪學院

  專業班級:

  姓 名:

  學 號:

  輝光碟

  【實驗目的】:

  觀察平板晶體中的高壓輝光放電現象。

  【實驗儀器】:大型閃電盤演示儀

  【實驗原理閃電盤是在兩層玻璃盤中密封了塗有熒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 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控制器中有一塊振盪電路板,透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後,振盪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於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二產生紫外輻射,玻璃珠上的熒光材料受到紫外輻射激發出可見光,其顏色由玻璃珠上塗敷的熒光材料決定。由於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實驗步驟】:

  1. 將閃電盤後控制器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小;

  2. 插上220V電源,開啟開關;

  3. 調高電位器,觀察閃電盤上影象變化,當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後,盤上出現閃光;

  4. 用手觸控玻璃表面,觀察閃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 緩慢調低電位器到閃光恰好消失,對閃電盤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歲聲音的變化。

  【注意事項】:

  1. 閃電盤為玻璃質地,注意輕拿輕放;

  2. 移動閃電盤時請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與盤面連線斷裂;

  3. 閃電盤不可懸空吊掛。

  輝光球

  【實驗目的】

  觀察輝光放電現象,瞭解電場、電離、擊穿及發光等概念。

  【實驗步驟】

  1.將輝光球底座上的電位器調節到最小;

  2.插上220V電源,並開啟開關;

  3. 調節電位器,觀察輝光球的玻璃球殼內,電壓超過一定域值後中心處電極之間隨機產生數道輝光;

  4.用手觸控玻璃球殼,觀察到輝光隨手指移動變化;

  5.緩慢調低電位器到輝光恰好消失,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觀察輝光隨聲音的變化。

  【注意事項】

  1.輝光球要輕拿輕放;

  2.輝光球長時間工作可能會產生臭氧。

  【實驗原理】

  輝光球發光是低壓氣體(或叫稀疏氣體)在高頻電場中的放電現象。玻璃球 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盪電路板,通電後,震盪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於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輝光球工作時,在球中央的電極周圍形成一個類似於點電荷的場。當用手(人與大地相連)觸及球時,球周圍的電場、電勢分佈不再均勻對稱,故輝光在手指的周圍處

  變得更為明亮,產生的弧線順著手的觸控移動而遊動扭曲,隨手指移動起舞。對輝光球拍手或說話時,也會影響電場的分佈。

  【相關介紹】

  輝光球又稱為電離子魔幻球。它的外觀為直徑約15cm的高強度玻璃球殼,球內充有稀薄的惰性氣體(如氬氣等),玻璃球中央有一個黑色球狀電極。球的底部有一塊震盪電路板,透過電源變換器,將12V低壓直流電轉變為高壓高頻電壓加在電極上。通電後,震盪電路產生高頻電壓電場,由於球內稀薄氣體受到高頻電場的電離作用而光芒四射,產生神秘色彩。由於電極上電壓很高,故所發生的光是一些輻射狀的輝光,絢麗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低壓氣體中顯示輝光的放電現象,也有廣泛的應用。例如,在低壓氣體放電管中,在兩極間加上足夠高的電壓時,或在其周圍加上高頻電場,就使管內的稀薄氣體呈現出輝光放電現象,其特徵是需要高電壓而電流密度較小。輝光的部位和管內所充氣體的壓強有關,輝光的顏色隨氣體的種類而異。熒光燈、霓虹燈的發光都屬於這種輝光放電。

  在各種各樣的輝光中,最神奇的還要算人體輝光了。1911年倫敦有一位叫華爾德?基爾納的醫生運用雙花青染料刷過的玻璃屏透視人體,發現在人體表面有一個厚達15毫米的彩色光層。醫學家們對此研究表明,人體在疾病發生前,體表的輝光會發生變化,出現一種干擾的“日冕”現象;癌症患者體內會產生一種雲狀輝光;當人喝酒時輝光開始有清晰、發亮的光斑,酒醉後便轉為蒼白色,最後光圈內收。吸菸的人其輝光則有不諧和的現象。

  實驗心得

  12月的一次週末,我們利用這短短的2個小時去西區參觀的物理實驗室,並觀看了物理演示實驗。在這次的演示實驗課中,我學到了很多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學不到的東西。在實驗課上,老師讓我們自己學習實驗原理,自己動手學習操作,然後給同學們演示並講解。我們第一次見到了一些很新奇的儀器和實驗,通

  過奇妙的物理現象感受了偉大的自然科學的奧妙。我們懷著好奇心仔細的觀看了每個演示實驗,透過自己的學習和同學們的認真講解,一些看似不正常的現象都能用科學的自然知識來解釋了!

  我覺得我們做的雖然是演示實驗,但也很有收穫,這是我們對課上所學知識的一個更直觀的瞭解,透過此次光學演示實驗使我對光有了一種感性的認識,加深了對光學現象及原理的認識,為今後光學的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此次演示實驗把理論與現實相結合,讓大家在現實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質,這給我們每天的理論學習增添了一點趣味。

  特別是輝光球和輝光碟,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看不到,這是我第一次看。一絲一絲的五光十色的光線透過輝光球迸射出來如同禮花綻放般浪漫,讓我想起了除夕夜的美妙絕倫的煙火。雖然說演示實驗的過程是簡單的,但它的意義絕非如此。我們學習的知識重在應用,對大學生來說,演示實驗不僅開動了我們思考的馬達,也讓我們更好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了實際現象的分析中去,使我們不但對大自然產生了以前沒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對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這是一個人做學問最最重要的一點。因此我想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要帶著一種崇敬的心情和責任感,認認真真地學習,踏踏實實地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學會一門課,學好一門課。此外,我覺得我們不能將眼光僅僅定位在事物的表面,不能被眼鏡所欺騙,要認真的分析,理解,找出事物背後的真理;不僅在物理,生活中更應如此,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我想這也是為什麼大綱上要安排這樣一個演示實驗的目的所在。我很慶幸能和老師一起參與本次試驗,老師的細緻指導是我能夠順利完成、理解本次試驗的前提。

  感謝老師的指導!

物理實驗報告4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

  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

  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

  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

  透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5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日 期

  實驗課題 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

  實驗目的 1.描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 2.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實驗原理 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只需測出運動軌跡上某一點的(x,y由x=V0t y= 得:V0=x

  器 材 斜槽、白紙、圖釘、木扳、有孔的硬紙卡片、小球、重錘線、米尺

  實驗步驟

  1. 用圖釘把白紙釘在豎直木板上。

  2. 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並使其末端點O的切

  3. 線水平。在紙上記錄O點,

  4. 利用重垂線畫出透過O點的豎直線。

  5. 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 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 調整卡片的位置,

  8. 使槽上滾下的小球正好穿過卡片的孔,

  9. 然後用鉛筆在卡片的缺口上點個黑點,

  10. 這就記下了小球平拋的軌跡透過的點。多次實驗,

  11. 描下多個點。

  12. 用平滑的曲線將小球透過的點連線起來,

  13. 就得到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

  14. 以O為圓點,

  15. 畫出豎直向下的y軸和水平向右的x軸.

  16. 從曲線上選取A、B、C、D四個不同

  17. 的點,

  18. 測出它們的座標,

  19. 記在表內。

  根據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拋運動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實驗記錄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實驗分析

  1.實驗注意點:

  a. 固定白紙的木板要 。

  b. 固定斜槽時,要保證斜槽未端的 。

  c.小球每次從槽上 滑下。

  d.在白紙上準確記下槽口位置,該位置作為 。

  2.實驗誤差:

  (1)計算小球初速度時應在軌跡上選距離丟擲點稍遠一點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後,實驗過程中不改變位置。

  實 驗

  整理文章……

  練 習 1.在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的實驗中,已測出落下的高度h與對應的射程x如下表,則物體平拋初速度為 。(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x (m)

  .為什麼實驗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線必須是水平的?

  答:

  .請你依據平拋運動的實驗思想,自己設計一個測定玩具手彈速度的方法。

  (1) 器材:

  (2) 步驟:

  (3) 手彈速度V0= 。(用字母表示)

  教 師

  評 語

  記 分

物理實驗報告6

  一、實驗目的

  (1)加深對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同離子效應、鹽類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瞭解緩衝溶液的緩衝作用及配製。

  (2)掌握難溶電解質的多相離子平衡及沉澱的生成和溶解的條件。

  二、實驗原理

  在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或難溶電解質的沉澱一溶解平衡體系中,加入與弱電解質或難溶

  電解質具有相同離子的易溶強電解質,則平衡向左移動,產生使弱電解質的解離度或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度明顯降低的現象,叫做同離子效應。

  三、實驗用品(儀器、藥品)

  試管、藥匙、氨水、醋酸銨固體、酚酞。甲基橙、碘化鉛。碘化鉀。

  四、實驗內容及操作步驟

  (l)在小試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劑,

  觀察溶液顏色。再加入少許NH4Ac晶體,振盪使其溶解,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並進行解釋(2)自己設計一實驗,驗證同離子效應使HAc溶液中的H+濃度降低。

  (3)在試管中加入3滴PbI2飽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觀察現象,解釋之。

  五、實驗現象及結論

  (l)在小試管中加入1 cm3 0.l mol·dm-3 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劑,觀察溶液顏色。再加入少許

  NH4Ac晶體,振盪使其溶解,因同離子效應OH-濃度降低,鹼性降低,紅色溶液

  顏色變淺或褪去,

  (2)自己設計一實驗,驗證同離子效應使HAc溶液中的H+濃度降低。在小試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爾/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劑,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

  溶液有無色變為紅色。再用藥匙向小試管中加入少許醋酸銨晶體,振盪使其溶解,因同離子效應,氫離子濃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紅色溶液顏色變為橙黃色或黃色。

  (3)在試管中加入3滴PbI2飽和溶液,加入2滴0.l mol·dm-3 KI溶液。有黃色沉澱碘化

  鉛生成。

物理實驗報告7

  試驗日期 實驗一:昆特管

  預習部分

  【實驗目的】:透過演示昆特管,反應來回兩個聲波在煤油介質中交錯從而形成的波峰和波谷的放大現象。

  【實驗儀器】電源,昆特管

  【實驗原理】:兩束波的疊加原理,波峰與波峰相遇,波谷與谷相遇,平衡點與平衡點相遇,使震動的現象放大。 報告部分 【實驗內容】:一根玻璃長,管裡面放一些沒有,在一段時致的封閉端,另一端連線一個接通電源的聲波發生器,開啟電源,聲波產生,透過調節聲波的頻率大小,來找到合適的頻率,使波峰和波谷的現象放大,從而發現有幾個地方、出現了劇烈的震動,有些地方看似十分平靜。

  【實驗體會】:看到這個實驗,瞭解到波的疊加特性,也感

  受到物理的神奇。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斥著電磁波、聲波、光波的世界當中,瞭解一些基本的關於博得只是對於我們的健康生活是很有幫助的。

  實驗二: 魚洗實驗

  【實驗目的:演示共振現象 】

  【實驗儀器:魚洗盆 】

  【注意事項】

  【實驗原理】用手摩擦“洗耳”時,“魚洗”會隨著摩擦的頻率產生振動。當摩擦力引起的振動頻率和“魚洗”壁振動的固有頻率相等或接近時,“魚洗”壁產生共振,振動幅度急劇增大。但由於“魚洗”盆底的限制,使它所產生的波動不能向外傳播,於是在“魚洗”壁上入射波與反射波相互疊加而形成駐波。駐波中振幅最大的點稱波腹,最小的點稱波節。用手摩擦一個圓盆形的物體,最容易產生一個數值較低的共振頻率,也就是由四個波腹和四個波節組成的振動形態,“魚洗壁”上振幅最大處會立即激盪水面,將附近的水激出而形成水花。當四個波腹同時作用時,就會出現水花四濺。有意識地在“魚洗壁”上的四個振幅最大處鑄上四條魚,水花就像從魚口裡噴出的一樣。 五:實驗步驟和現象:實驗時,把“魚洗”盆中放入適量水,將雙手用肥皂洗乾淨,然後用雙手去摩擦“魚洗”耳的頂部。隨著雙手同步

  地同步摩擦時,“魚洗”盆會發出悅耳的蜂嗚聲,水珠從4個部位噴出,當聲音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水花四濺。繼續用手摩擦“魚洗”耳,就會使水花噴濺得很高,就象魚噴水一樣有趣。

  【原始資料記錄】

  【資料處理及結果分析】

  實 驗 三:錐 體 上 滾

  預習部分

  【實驗目的】:

  1.透過觀察與思考雙錐體沿斜面軌道上滾的現象,

  使學生加深瞭解在重力場中物體總是以降低重心,趨

  於穩定的運動規律。

  2.說明物體具有從勢能高的位置向勢能低的位置運

  動的趨勢,同時說明物體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換。

  【實驗儀器】:錐體上滾演示儀

  【注意事項】:1:不要將椎體搬離軌道

  2:椎體啟動時位置要正,防止滾動式摔下來造成損壞

  報告部分 【實驗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指出:物體或系統的能 量總是自然趨向最低狀態。本實驗中在低端的兩根導 軌間距小,錐體停在此處重心被抬高了;相反,在高 端兩根導軌較為分開,錐體在此處下陷,重心實際上 降低了。實驗現象仍然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實驗步驟】:

  1.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高階,雙錐體並不下滾;

  2.將雙錐體置於導軌的低端,鬆手後雙錐體向高階滾去;

  3.重複第2步操作,仔細觀察雙錐體上滾的情況。

物理實驗報告8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正確指導下,實驗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更好總結本學期實驗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特對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在學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學期的實驗教學工作計劃,以實驗計劃指導本學期的物理教學工作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圓滿的完成了實驗計劃所佈置的任務。

  1、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把每一個演示實驗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條件下,經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來完成演示實驗,讓每個學生能夠有觀察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達到認識理論的目的。

  2、對於學生分組實驗,學期初,我們物理教師首先對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有學習小組長,小組長在學習上和動手能力上都是比較強的'學生,在小組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學生實驗,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規範、積極動手,認真觀察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透過一學期的訓練和操作,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教師對學生認真輔導,還注意巡視學生進行實驗的情況,發現操作不規範的不認真的,教師認真輔導指正,並且作其思想工作,對認真規範的同學,並提出表揚,增強學生的成功感。透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操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實驗操作技能。從而使學生學會了許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3、課外的小實驗。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本學年我們還不斷的提倡學生進行課外小實驗小製作的活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發展。

  4、實驗報告的填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積極的鼓勵學生完成實驗報告,透過實驗的觀察和操作,使學生能夠把觀察的實驗直觀的操作與理論相聯絡,從而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總之。本學期的物理實驗教學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和上級的實驗教學要求還有差距,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將努力探索創新,使實驗教學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物理實驗報告9

  實驗課程名稱 近代物理實驗

  實驗專案名稱 蓋革—米勒計數管的研究

  姓 名 王仲洪

  學 號135012012019

  一、實驗目的

  1.瞭解蓋革——彌勒計數管的結構、原理及特性。

  2.測量蓋革——彌勒計數管坪曲線,並正確選擇其工作電壓。

  3.測量蓋革——彌勒計數管的死時間、恢復時間和分辨時間。

  二、使用儀器、材料

  G-M計數管(F5365計數管探頭),前置放大器,自動定標器(FH46313Z智慧定標),放射源2個。

  三、實驗原理

  蓋革——彌勒計數管簡稱G-M計數管,是核輻射探測器的一種型別,它只能測定核輻射粒子的數目,而不能探測粒子的能量。它具有價格低廉、裝置簡單、使用方便等優點,被廣泛用於放射測量的工作中。 G-M計數有各種不同的結構,最常見的有鐘罩形β計數管和圓柱形計數管兩種,這兩種計數管都是由圓柱狀的陰極和裝在軸線上的陽極絲密封在玻璃管內而構成的,玻璃管內充一定量的某種氣體,例如,惰性氣體氬、氖等,充氣的氣壓比大氣壓低。由於β射線容易被物質所吸收,所以β計數管在製造上安裝了一層薄的雲母做成的窗,以減少β射線透過時引起的吸收,而射線的貫穿能力強,可以不設此窗

  圓柱形G-M計數管

  計數管系統示意圖

  在放射性強度不變的情況下,改變計數管電極上的電壓,由定標器記錄下的相應計數率(單位時間內的計數次數)可得如圖所示的曲線,由於此曲線有一段比較平坦區域,因此把此曲線稱為坪特性曲線,把這個平坦的部分(V1-V2)稱為坪區;V0稱為起始電壓,V1稱為閾電壓,△V=V2-V1稱為長度,在坪區內電壓每升高1伏,計數率增加的百分數稱為坪坡度。

  G-M計數管的坪曲線

  由於正離子鞘的存在,因而減弱了陽極附近的電場,此時若再有粒子射入計數管,就不會引起計數管放電,定標器就沒有計數,隨著正離子鞘向陰極移動,陰極附近的電場就逐漸得到恢復,當正離子鞘到達計數管半徑r0處時,陽極附近電場剛剛恢復到可以使進入計數管的粒子引起計數管放電,這段時間稱為計數管的死時間,以td來表示;正離子鞘從r0到陰極的一段時間,我們稱為恢復時間,以tr表示。在恢復時間內由於

  電場還沒有完全恢復,所以粒子射入計數管後雖然也能引起放電,但脈衝幅度較小,當脈衝幅度小於定標器靈敏閾時,則仍然不能被定標器記錄下來,隨著電場的恢復,脈衝幅度也隨之增大,如果在τ時間以後出現的脈衝能被定標器記錄下來,那麼τ就稱為分辨時間。

  示波器上觀察到的死時間及分辨時間

  在工作電壓下,沒有放射源時所測得的計數率稱為G-M計數管的本底。它是由於宇宙射線、空氣中及周圍微量放射性以及製作管子用的物質中放射雜質所引起的。所以我們要在實驗測量的計數率資料中減去本底計數率才能得到真正的計數率。

  實驗證明,在對長壽命放射性強度進行多次重複測量時,即使條件相同,每次測量的結果仍然不同;然而,每次結果都圍繞著某一個平均值上下漲落,服從一定的統計規律。假如在時間τ內,核衰變平均數是n,每秒核衰變數為n的出現機率p(n)服從統計規律的泊松分佈

  四、實驗步驟

  1.測量G-M計數管坪曲線。

  (1)將放射源放在計數管支架的托盤上,並對準計數管的中央部位,在測坪曲線的整個過程中,放射源位置保持不變。

  (2)檢查連線線及各個開關位置無誤後,開啟定標器的電源開關,將定標器預熱數分鐘,然後將高壓細調旋扭開關旋到最小,開啟高壓開關,細調高壓值,使計數管剛好開始計數。

  (3)將定標器的甄別閾調0.2伏,細調高壓,仔細測出起始電壓(測量兩次,取平均值),然後電壓每升高10伏測量十次,每次測量時間為10秒鐘,直到發現計數增加時(坪長已測完),應立即降低工作電壓,以免發生連續放電,將計數管損壞。

  (4)將實驗資料列入表中,取十次平均值,並用座標紙畫出該計數管的坪曲線,確定其起始電壓,坪長度和坪坡度,然後選定其工作電壓。

  2.雙源法測計數管分辨時間τ。

  (1)準備好兩個放射性強度大致相等的源,

  (2)測本底300s。

  (3)放上放射源1,測其放射強度1000s。

  (4)放上放射源2,測量源1加源2的放射強度20xxs(放上放射源2時切勿碰動源1所在的位置)。

  (5)取出放射源1(切勿碰動源2),測源2的放射強度1000s。

  (6)取出源2,再測本底300s。

  (7)根據公式(5—3)求出計數管分辨時間τ。

  3.驗證泊松分佈:用本底計數來驗證泊松分佈,時間以3秒為單位,測量次數為500次,用實驗所得的平均值n,根據泊松公式作出泊松分佈的理論曲線,並將實驗曲線與理論曲線比較。

  五、注意事項

  (1)使用放射源應按規定操作,不得馬虎。不能用手直接接觸放射源,要移動放射源時,一定要用夾子。

  (2)注意保護計數管。計數管的高壓不要超過450伏,以免燒燬計數

物理實驗報告10

  一、實驗目的

  1、掌握氫氘光譜各譜線系的規律,即計算氫氘裡德伯常數RH,RD的方法。

  2、掌握獲得和測量氫氘光譜的實驗方法。

  3、學習光柵攝譜儀的執行機理,並學會正確使用。

  二、實驗儀器及其使用方法

  WPS-1自動控制箱,光源:鐵電極。電弧發生器,光源:氫氘放電管。中間光闌,哈德曼光闌,攝譜視窗。

  平面光柵攝譜儀是以平面衍射光柵作為色散元件的光譜儀器。它的光學系統用Ebert-Fastie裝置(垂直對稱式裝置),其光學系統如圖2所示。由光源B(鐵電極、氫氘放電管)發射的光,經過消色差的三透鏡照明系統L均勻照明狹縫S,再經反射鏡P折向球面反射鏡M下方的準光鏡O1上,經O1反射,以平行光束射到光柵G上,經光柵衍射後,不同方向的單色光束射到球面反射鏡的中央視窗暗箱物鏡O2處,最後按波長排列聚焦於感光板F上,旋轉光柵G,改變光柵的入射角,便可改變拍攝譜線的波段範圍和光譜級次。這種裝置的入射狹縫S和光譜感光板是垂直平面內對稱於光柵G放置的,由於光路結構的對稱性,彗差和像散可以矯正到理想的程度,使得在較長譜面範圍內,譜線清晰、均勻。同時由於使用球面鏡M同時作為準直物鏡和攝譜物鏡,因此不產生色差,且譜面平直。使用攝譜儀做光譜實驗時必須注意以下事項:

  (1)攝譜儀為精密儀器,使用時要注意愛護。尤其是狹縫,非經教師允許,不可以隨意調節各旋鈕,手柄均應輕調慢調,旋到頭時不能再繼續用力,不要觸及儀器的各光學表面;

  (2)燃電弧時,注意操作安全。電弧利用高頻高壓,點燃後不要用手觸及儀器外殼;更換電極時要切斷高壓電,用絕緣效能好的鉗子或手套來更換;電弧有強紫外線輻射,使用時要戴防護眼鏡;

  (3)鐵弧電極上不能有氧化物,應經常磨光,呈圓錐形;調節兩電極頭之間的距離,注意電極頭成像不要進入中間光闌。

  三、實驗原理

  巴爾末總結出來的可見光區氫光譜的規律為:

  (n=3,4,5……)

  式中的B=364、56nm。此規律可改寫為:

  式中的為波數,為氫的裡德伯常數(109678cm)。

  根據玻爾理論或量子力學中的相關理論,可得出對氫及類氫離子的光譜規律為:

  其中,和為整數,z為該元素的核電荷數,相應元素的裡德伯常數為:

  其中,m和e為電子的質量和電荷,c是真空中的光速,h為普朗克常數,M為原子核的質量。顯然,隨元素的不同R應略有不同,但當認為M→∞時,便可得到裡德伯常量為:

  這與玻爾原子理論(即電子繞不動的核運動)所推出的R值完全一樣。現在公認的

  的值為:10973731m,這與理論值完全符合。有了這樣精密測定的裡德伯常量,又可以反過來計算還沒有測定的某些元素的裡德伯常數。即:比如應用到氫和氘為:

  可見,氫和氘的裡德伯常數是有差別的,其結果就是氘的譜線相對於氫的譜線會有微小的位移,叫同位素位移。和是能夠直接精確測量的量,測出它們,也就可以計算出氫和氘的裡德伯常數。同時還可以計算出氫和氘的原子核質量比。

  式中是已知量。注意:波長應為真空中的波長,同一光波,在不同介質中波長是不同的,唯有頻率及對應光子的能量是不變的,我們的測量往往是在空氣中進行的,所以為精確得到結果時應將空氣中的波長轉換為真空中的波長。

  四、測量內容及資料處理

  測量內容

  1、拍攝氫氘和鐵的光譜。按實驗要求,擬好攝譜程式表格,調好光路後,按程式用哈特曼光欄的相應光孔,分別拍下氫氘和鐵的光譜。

  2、顯示譜片。取下底片盒,到暗室進行顯影,定影、水洗等處理得到譜片。

  3、觀察和測量氫氘光譜線的波長。在光譜投影儀上觀察譜片上的光譜,區分鐵光譜和氫氘光譜,基於在很小的波長範圍內可以認為線色散是個常數。如下圖所示、用線性內插法就可以算出待測的譜線的波長。在映譜儀上用直尺進行粗測,在阿貝比長儀上進行精確測量計算出氫氘譜線的波長。

  4、資料處理。計算出氫氘的裡德伯常數,確定其不確定度,給出實驗結果表示式。

物理實驗報告11

  【實驗目的】

  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掌握用分光計和透射光柵測光波波長的方法。

  【實驗儀器】

  分光計,透射光柵,鈉光燈,白熾燈。

  【實驗原理】

  光柵是一種非常好的分光元件,它可以把不同波長的光分開並形成明亮細窄的譜線。

  光柵分透射光柵和反射光柵兩類,本實驗採用透射光柵,它是在一塊透明的屏板上刻上大量相互平行等寬而又等間距刻痕的元件,刻痕處不透光,未刻處透光,於是在屏板上就形成了大量等寬而又等間距的狹縫。刻痕和狹縫的寬度之和稱為光柵常數,用d 表示。

  由光柵衍射的理論可知,當一束平行光垂直地投射到光柵平面上時,透過每一狹縫的光都會發生單縫衍射,同時透過所有狹縫的光又會彼此產生干涉,光柵衍射光譜的強度由單縫衍射和縫間干涉兩因素共同決定。用會聚透鏡可將光柵的衍射光譜會聚於透鏡的焦平面上。凡衍射角滿足以下條件, ±1, ±2, …的衍射光在該衍射角方向上將會得到加強而產生明條紋,其它方向的光將全部或部分抵消。式(10)稱為光柵方程。式中d為光柵的光柵常數,θ為衍射角,λ為光波波長。當k=0時,θ= 0得到零級明紋。當k = ±1, ±2 …時,將得到對稱分立在零級條紋兩側的一級,二級 … 明紋。

  實驗中若測出第k級明紋的衍射角θ,光柵常數d已知,就可用光柵方程計算出待測光波波長λ。

  【實驗內容與步驟】

  分光計的調整

  分光計的調整方法見實驗1。

  用光柵衍射測光的波長

  (1)要利用光柵方程(10)測光波波長,就必須調節光柵平面使其與平行光管和望遠鏡的光軸垂直。

  先用鈉光燈照亮平行光管的狹縫,使望遠鏡目鏡中的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對準狹縫的像,然後固定望遠鏡。將裝有光柵的光柵支架置於載物臺上,使其一端對準調平螺絲a ,一端置於另兩個調平螺絲b、c的中點,如圖12所示,旋轉游標盤並調節調平螺絲b或c ,當從光柵平面反射回來的“十”字像與分劃板上方的十字線重合時,如圖13所示,固定遊標盤。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圖12 光柵支架的位置 圖13 分劃板

  (2)調節光柵刻痕與轉軸平行。

  用鈉光燈照亮狹縫,鬆開望遠鏡緊固螺絲,轉動望遠鏡可觀察到0級光譜兩側的±1、±2 級衍射光譜,調節調平螺絲a (不得動b、c)使兩側的光譜線的中點與分劃板中央十字線的中心重合,即使兩側的光譜線等高。重複(1)、(2)的調節,直到兩個條件均滿足為止。

  (3)測鈉黃光的波長

  ① 轉動望遠鏡,找到零級像並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0和θ0/,並記入表4 中。

  ② 右轉望遠鏡,找到一級像,並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右和θ右/,並記入表4中。

  ③ 左轉望遠鏡,找到另一側的一級像,並使之與分劃板上的中心垂線重合,讀出刻度盤上對徑方向上的兩個角度θ左和θ左/,並記入表4中。

  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

  將光源換成複合光光源(白熾燈)透過望遠鏡觀察光柵的衍射光譜。

  【注意事項】

  分光計的調節十分費時,調節好後,實驗時不要隨意變動,以免重新調節而影響實驗的進行。

  實驗用的光柵是由明膠製成的複製光柵,衍射光柵玻璃片上的明膠部位,不得用手觸控或紙擦,以免損壞其表面刻痕。

  轉動望遠鏡前,要鬆開固定它的螺絲;轉動望遠鏡時,手應持著其支架轉動,不能用手持著望遠鏡轉動。

  【資料記錄及處理】

  表4 一級譜線的衍射角

  零級像位置

  左傳一級像

  位置

  偏轉角

  右轉一級像

  位置

  偏轉角

  偏轉角平均值

  光柵常數

  鈉光的波長λ0 = 589·

  根據式(10) K=1, λ

  相對誤差

  【思考題】

  1 什麼是最小偏向角?如何找到最小偏向角?

  2 分光計的主要部件有哪四個?分別起什麼作用?

  3 調節望遠鏡光軸垂直於分光計中心軸時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什麼?如何才能確保在望遠鏡中能看到由雙面反射鏡反射回來的綠十字叉絲像?

  4 為什麼利用光柵測光波波長時要使平行光管和望遠鏡的光軸與光柵平面垂直?

  5 用複合光源做實驗時觀察到了什麼現象,怎樣解釋這個現象?

物理實驗報告12

  一、將一飲料瓶底部扎幾個細孔,再往飲料瓶中到入適量的水,此時會發現瓶底處有水流出,可以印證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強。繼續迅速把飲料瓶中灌滿水,然後擰緊瓶蓋,這時可觀察到飲料瓶底部並沒有水流出。如果再擰鬆瓶蓋,又發現水流了出來。這說明是大氣壓作用形成的這一現象。

  二、另取一空飲料瓶灌滿水後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一鋼針。輕輕的在飲料瓶下部側壁燙一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按飲料瓶)。當扎完小孔後會發現並沒有水流出,在第一個孔的相同高度處,任意位置再燙一個細孔後發現依然沒有水流出來。這是由於大氣壓的作用的結果,並且證明了大氣壓是各個方向都存在的,與液體壓強特點形成對比。之後在前兩個細孔的上方再燙一細孔後,發現下面的細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細孔不向外流水,並且有空氣從此處進入飲料瓶內上方。如果擰開飲料瓶的瓶蓋會發現三孔都會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噴的越遠。

  三、再取一飲料瓶灌滿水並擰緊瓶蓋後,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夠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蓋擰下來,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發現瓶裡的水並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換更高的飲料瓶做“對比實驗”,為托里拆利實驗的引入打好基礎。)還可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在瓶底打孔,立刻發現瓶裡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內、外均有大氣壓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還可以選用易拉罐,拉蓋不要全部拉開,開口儘量小一些。倒淨飲料後用電吹風對罐體高溫加熱一段時間後,把拉口處用橡皮泥封好,確保不漏氣。再用冷水澆在易拉罐上,一會聽到易拉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壓癟。說明氣體熱脹冷縮、也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物理實驗報告13

  預習報告:

  1.試驗目的。(這個大學物理試驗書上抄,哪個試驗就抄哪個)。

  2.實驗儀器。照著書上抄。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書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況下是抄結論性的公式。再對這個公式上的物理量進行分析,說明這些物理量都是什麼東東。這是沒有充分預習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試驗,你就把整個試驗裡涉及的物理量寫上,再分析。

  4.試驗內容和步驟。抄書上。差不多抄半面多就可以了。

  5.試驗資料。做完試驗後的記錄。這些資料最好用三線圖畫。注意標上表號和表名。EG:表1.紫銅環內外徑和高的試驗資料。

  6.試驗現象.隨便寫點。

  試驗報告:

  1.試驗目的。方法同上。

  2.試驗原理。把書上的歸納一下,抄!差不多半面紙。在原理的後面把試驗儀器寫上。

  3.試驗資料及其處理。書上有模板。照著做。一般情況是求平均值,標準偏差那些。書上有。注意:小數點的位數一定要正確。

  4.試驗結果:把上面處理好的資料處理的結果寫出來。

  5.討論。如果那個試驗的後面有思考題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沒有就自己想,寫點總結性的話。或者書上抄一兩句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

  實驗報告大部分是抄的。建議你找你們學長學姐借他們當年的實驗報告。還有,如果試驗資料不好,就自己捏造。尤其是看到壞值,什麼都別想,直接當沒有那個資料過,仿著其他的資料寫一個。

  不知道。建議還是借學長學姐的比較好,網路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個老師對報告的要求不一樣,要照老師的習慣寫報告。我現在還記得我第一次做邁克爾遜干涉儀實驗時我雖然用心聽講,但是再我做時候卻極為不順利,因為我調節儀器時怎麼也調不出干涉條紋,轉動微調手輪也不怎麼會用,最後調出干涉條紋了卻掌握不了干涉條紋“湧出”或“陷入個數、速度與調節微調手輪的關係。測量鈉光雙線波長差時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實驗儀器用的非常不熟悉,這一切都給我做實驗帶來了極大的不方便,當我回去做實驗報告的時候又發現實驗的誤差偏大,可慶幸的是計算還順利。總而言之,第一個實驗我做的是不成功,但是我從中總結了實驗的不足之處,吸取了很大的教訓。因此我從做第二個實驗起,就在實驗前做了大量的實驗準備,比如說,上網做提前預習、認真寫好預習報告弄懂實驗原理等。因此我從做第二個實驗起就在各個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實驗儀器的使用也熟悉多了,實驗儀器的讀數也更加精確了,儀器的調節也更加的符合實驗的要求。就拿夫-赫實驗/雙光柵微振實驗來說,我能夠熟練調節ZKY-FH-2智慧夫蘭克—赫茲實驗儀達到實驗的目的和測得所需的實驗資料,並且在實驗後順利地處理了資料和精確地畫出了實驗所要求的實驗曲線。在實驗後也做了很好的總結和個人體會,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了列表法、圖解法、函式表示法等實驗資料處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實驗能力和獨立設計實驗以及創造性地改進實驗的能力等等。

  下面我就談一下我在做實驗時的一些技巧與方法。

  首先,做實驗要用科學認真的態度去對待實驗,認真提前預習,做好實驗預習報告;

  第二,上課時認真聽老師做預習指導和講解,把老師特別提醒會出錯的地方寫下來,做實驗時切勿出錯;

  第三,做實驗時按步驟進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並且一些小節之處要特別小心,若不會,可以跟其他同學一起探討一下,把問題解決。第四,實驗後資料處理一定要獨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學的,否則,做實驗就沒有什麼意義了,也就不會有什麼收穫。

  總而言之,大學物理實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首先,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規律的發現依賴於物理實驗,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地位是由物理實驗予以確立的;其次,已有的物理定律、物理假說、物理理論必須接受實驗的檢驗,如果正確就予以確定,如果不正確就予以否定,如果不完全正確就予以修正。例如,愛因斯坦透過分析光電效應現象提出了光量子;伽利略用新發明的望遠鏡觀察到木星有四個衛星後,否定了地心說;楊氏雙縫干涉實驗證實了光的波動假說的正確性。可以說,物理學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實驗。這對我們大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將來所從事的實際工作所需要具備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素質來講,也是十分必要的,這是大學物理理論課不能做到,也不能取代的。

物理實驗報告14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一、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二、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三、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1.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2.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3.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4.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四、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五、交流與應用:透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物理實驗報告15

  1、提出問題:

  聲音的強弱(聲音的響度)可能

  1)、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有關;

  2)、與人離聲源的距離有關。

  2、猜想或假設:

  1)、聲源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人離聲源的距離越近,人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大。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用控制變數法)如,

  探究1)聲音的響度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的關係:

  考慮讓人與聲源的距離相同,使聲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聲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時,聽聲音響度大小的情況怎樣?

  探究2)響度與人離聲源距的離大小關係

  考慮讓聲源的振幅相同,使人離聲源距離不同,看在人離聲源的距離大小不同時,聽聲音響度大小的情況怎樣?

  4、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

  探究1)選一隻鼓,在鼓上放一小紙屑,讓人離聲源的距離0.5米(不變)

  (1)第一次輕輕地敲擊一下鼓,看到小紙屑跳起(如0.5釐米),聽到一個響度不太大的聲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擊一下鼓,看到小紙屑跳起(如1.5釐米),聽到一個響度很大的聲音。

  結論:人離聲源的距離相同時,聲源的振幅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探究2)的實驗過程與上類似

  結論是:聲源的振幅相同時,人離聲源的距離越近,人聽到的聲音響度越大。

  5、自我評估:

  這兩個結論經得起驗證。如,我們要讓鈴的聲音很響,我們可以用力去打鈴;汽車鳴笛,我們離汽車越近,聽到的聲音越響。

  6、交流與應用

  如果我們聲音小了,聽眾可能聽不見我們的說話聲,我們可以考慮:

  1)讓說話的聲音大一些(聲帶的振幅大了);

  2)與聽眾的距離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