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編輯辭職報告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雜誌編輯辭職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親愛的雜誌負責人:
您好!
我是編輯部的xx。這是我的辭職報告。
由於我的追求和新聞理念,與我所堅持的目標存在激烈的衝突和分歧,導致我自己和雜誌的內容走向和不可調和的矛盾。經過慎重考慮和反覆權衡,我決定向單位領導提出辭職申請。
根據合同規定,員工辭職需提前一個月向單位提交,本人特此按照合同規定提出辭職申請。如果單位能容忍我“毀約”,認為我的離職沒有給單位造成任何損失,也希望單位領導和有關部門能儘快批准我的申請。另外,下面的想法是“人之將死”之心。
第一,我認為目前的管理團隊缺乏統一的新聞理念,缺乏成熟的新聞判斷程式,甚至缺乏明確的新聞理念植入方式。
其次,雜誌作為一個一直受到外界青睞,又能繼承南方報業部新聞理念的媒體,在當前強大的政治環境壓力下,並沒有找到應有的智慧。目前管理團隊有太多的焦慮和妥協,但缺乏南報部面對大災難的隱忍和躲閃技巧。
第三,所謂“泛金融”的內容要求,除了管理團隊,大部分記者根本無法完全理解其內容。受困、不安、不知所措,是現在記者最明顯的感受和心理狀態。因為這個口號太抽象,難以理解——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第四,編輯方法過於簡單,缺乏專業的編輯精神和專業水平。我做過兩個實驗。我把我們編輯的稿件和論文發給了《南方之窗》、《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的幾位編輯。之後他們編輯了一下,寄回給我。經過比較,我發現這些編輯都有專業的編輯技巧,把記者的稿子打包處理的很完美。相比之下,我們的編輯方法似乎僅限於刪減內容和合並段落...
第五,編輯由於其天生的領導地位,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人為形成了一種優越的心理——似乎記者的稿件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對記者的寫作思路缺乏尊重,對寫作思路缺乏理解。否則,重寫,重寫。雖然很多好雜誌都是“大編輯,小記者”。但是,“大”應該體現在選題的判斷上,而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