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範文(通用12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範文(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1

  說起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原本校園是我們學習的地方,是教育我們成才的地方。可是校園欺凌和暴力就像是美麗校園中的病毒,時時刻刻威脅著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打破了校園應有的寧靜,破壞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和諧校園的建設。

  我認為欺凌不應該被認為只是“成長的一部分。”它不但會傷害你的身體,還會使一顆純淨的心靈走向彎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嚴重時,還會威脅你身邊人的生命安全。這不僅違背了中華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友善,而且極其容易傷害到同學們的身心以及家庭。如果我們都能以“與人友善”的態度去處理學習和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那麼我們的生活都會充滿陽光。

  我認為遠離校園欺凌,一定要學會寬容。同學們生活在一起,產生一點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學會說:“對不起”。你可別小看這三個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處理同學關係時有著出奇的效果。矛盾發生後,我們應該學會忍、包容、體諒他人,不能斤斤計較,應該讓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退一步海闊天空”。

  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大聲地提醒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行為,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同時迅速找到電話準備報警,或者大聲呼喊求救。如果危險發生,可用自己的書包、掃把、凳子、桌子等物來擋,可以躲避受到的打擊;若是隔壁班發生危險情況,要趕快關緊自己班級的門、窗,不讓歹徒進來。如果受到傷害,一定要及時向老師、警察報案。任何時候須以保全生命為第一考慮。

  文明和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學校所必不可少的。我們都是祖國的花朵,自己這朵開得燦爛,也要讓周圍的花朵開得鮮豔,相互襯托,才能構成最美的風景。從我做起,抵制校園欺凌和暴力現象共建平安校園、書香校園、陽光校園,做一個講文明、守紀律的寬容友善之人,共建我們友善和諧的校園!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2

  週四學校請了一位犯罪學學院的專家來為我們講解校園欺凌的壞處,舉了好幾個事例。

  我還記得那個叔叔講過這樣一個事例。有四個人,他們好像發現另外一個人告了他們的密。這四個人就群毆那個人。他們用了各種惡劣的手段,比如讓他趴在地上,胳膊背過來,使勁折,但是沒有折斷,不是因為他們想對那個人仁慈一點,而是他們折不斷,沒勁兒;再比如,拿大水泥塊去砸那個人的頭。幸好他及時躲開,但是砸到了背上,瞬間就暈倒過去。他們還在他身上踩來踩去,甚至在他身上尿尿。後來那一群人就回家了。我記得後來他們分別被判了13年、10年、5年等。

  講到校園欺凌,我還想到了很經典的一個故事,就是貝貝熊中的大高個兒一夥欺負一個新轉來的同學的故事。他們給他起外號,胡編亂造,笑話他。這是男生之間發生的事。

  在貝貝熊裡,還有女生之間發生的事,比如小霸王塔菲欺負小熊妹妹的事情。塔菲有一次打了小熊妹妹,她意識到塔菲是一個壞孩子。這件事,她哥哥也知道了。後來,小熊妹妹就苦練功夫,為了防禦塔菲。於是,有一天,小熊妹妹看見塔菲用石子打一隻還不會飛的小鳥。然後,小熊妹妹就趕上前去。塔菲也意識到了小熊妹妹向她這邊來。於是她就掄起拳頭過來。這是小熊妹妹一閃,一出拳。“嘣!”塔菲的鼻子出血了。如果別人欺負我的話,我也會像小熊妹妹這樣勤學苦練,學會自衛並幫助別人維護正義。

  專家講解校園欺凌的事讓我懂得了,犯罪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校園欺凌也是犯罪。類似的現象在我們中間也有,雖然沒有這種這麼嚴重。聽完這個叔叔的講解了以後,我會遠離這種行為。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3

  在播出的這麼多電影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部是《悲傷逆流成河》。從這部電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很悲傷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講述的是一個學校的多組校園欺凌事件,打破了5位主角本應該美好的青春校園生活。

  電影中的齊銘清俊帥氣,是人人稱頌的優等生,而易瑤卻是大家口中的賠錢貨。兩人一同長大,感情很好。而自從轉校生唐小米出現之後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顧森西陽光開朗他的出現給了易瑤一絲曙光。可陰差陽錯,顧森湘出現的意外卻將易瑤再次推入黑暗。

  易瑤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也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易瑤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她由媽媽一個人撫養長大。她一直被人說成是賠錢貨。她的母親靠給別人按摩來掙錢養她。為了保護她,她的媽媽把的東西藏起來。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的一個客人用了易瑤的毛巾,害她染上了一種病。在當時,易瑤是孤獨無助的,她得了病,不能和母親說,但又必須去治病,只能向媽媽要錢。本來已經很無助的她,卻再次遭到心靈上的重擊,同學唐小米發現了她的秘密,並把這個秘密公之於眾。從這之後,易瑤就變成了一個人見人躲的瘟疫,就連她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齊銘也不相信她,她也因此受到了同學們的各種暴力,謾罵。

  齊銘可以說給易瑤帶來了歡樂,他對易瑤像妹妹一樣,給她零花錢,為了給她治病偷父母的錢,易瑤很感動,但她也知道齊銘和她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他值得更好的人。可即便是如此,最後傷害她最深的卻偏偏是齊銘。易瑤相信齊銘,依賴齊銘,可齊銘卻在易瑤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質疑她,不幫助她,甚至幫別人傷害她。

  然而與齊銘恰恰相反的一個大男孩顧森西卻拼命的對易瑤好。顧森西在電影中說過我叫顧森西,西是太陽從西邊出來的西。顧森西是一個很陽光、很開朗的大男孩,他的出現給易瑤帶來了曙光。在易瑤被別人罵的時候,在她被別人欺負的時候,是顧森西保護她,教她反擊,而不是一味忍讓。只有顧森西真正的懂她,理解她,為她好。

  唐小米是劇中欺凌易瑤的主要人物。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唐小米讓人恨,但她其實也是校園欺凌的一個受害者。她為什麼轉學呢?她為什麼要欺負易瑤呢?那是因為她在轉學前也是經常被人欺負,被別人潑奶茶,被人勒索要錢。而不巧的是,這些都被易瑤看見了,她最懦弱、最不堪的一面都暴露在了易瑤面前,為了掩飾自己的不堪,她一直欺凌易瑤,最終毀了易瑤,也毀了顧森湘。

  說起顧森湘,她和顧森西是一對關係很好的姐弟,都很開朗陽光,學習成績也很好,和齊銘被同學們稱為金童玉女,最後卻因為齊銘的喜歡被誤殺。

  看完這場電影,全場一片沉悶。是啊,一些人永遠不會意識到自己做的事對別人有多大傷害,永遠也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多麼惡毒。劇中對易瑤好的只有她的母親和顧森西。在看到她媽媽帶易瑤去看病的那一段,我哭了。誰說易瑤的媽媽不愛她?易瑤的媽媽是世界上最愛她的人。在那一刻,我體會到了母性的光輝和偉大。我真的很心疼易瑤,花季一樣的年齡,卻承受了這麼多,就像易瑤所說苦得久了,都不知道甜是什麼。仙人掌做不了花,沒辦法讓人捧在手心裡。易瑤的一生是不幸的,最終她在人們的逼迫和誤解中自殺。

  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願所有人的青春,都能被溫柔以待!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4

  我們有溫暖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學校教育、一群不管多麼社會還是很善良的同學,我們是多麼幸運啊。或許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不是校園霸凌本身,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

  校園暴力?校園霸凌?是的,道法課上和新聞播報上不少見。可是,有多少人像之前的我一樣,看完聽完覺得,哇這好可怕,可是這離我好遠啊,我永遠都不可能碰到這種事情,然後就匆匆讓自己的思緒轉到其他事情上去了?

  直到我看了這部影片。

  《悲傷逆流成河》近期熱映,大眾點評評分高達9.1。片末,媽媽問我,如果你遇到了校園暴力,你會怎麼辦?我說,我不會遇到。是的,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上著好學校,我們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會遇到。但我們很有必要思考一下這裡面反映出來的問題。

  讓我們把目光暫時從施暴者和受害人身上移開,看看他們周圍的那群人。

  易遙最後跳河前有一段長長的自白,是全片中最讓人淚目的地方。她說:“你們都是兇手,動沒動過手都一樣!”

  看別人動手,看大家都排擠,自己也跟著——我自己什麼都沒有做,我不用負責,這不是我的錯。很多人這樣想。

  他們,這些旁觀者,這些同流合汙的人,這些沒有幫助受害者的人,需要負責嗎?

  我們確實應該對熟視無睹的人充滿氣憤,但試問:假如你們班所有人合夥欺負一個同學,你會跟他親近、為他打抱不平嗎?路邊發生校園暴力事件,你會毫不猶豫第一時間報警嗎?當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是不是“會”而遲疑時,我發現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而我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我不想過多地說社會冷漠人心險惡,我只想從法律和道德來看這件事情。

  理論上客觀上講,只要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見到校園欺凌要上前解救或者報警是公民必須做到的義務,只要是沒有施暴的人就不需要負責。

  但從感性上講,從道德層面上看,我們應該幫助受害者,我們有責任為他們維護權益。

  又一次,法律和道德的衝突。

  “於歡辱母案”,於歡因為自己的母親被侮辱而持刀傷人,法律上是判故意傷害罪的罪犯,道德上是保護母親的孝子;

  “江歌案”中看到自己男友殺害閨蜜江歌的劉鑫沒有出手相救而是躲在屋內,她沒有觸犯法律,但她受到了強烈的輿論攻擊和道德譴責;江歌母親想聯絡劉鑫卻遭其抗拒,劉鑫還說出活該之類的話,江歌媽媽翻出劉鑫家庭住址等隱私釋出網上,法律層面屬於人身攻擊,但得到了網友一片支援;

  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情況下不可能兩全,但正義感是法律和道德共同維護的。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5

  聽到學校要組織我們觀看《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準備好紙巾,畢竟看過原著的人都知道,這部小說真的是很壓抑,太黑暗了。

  電影初始,我覺得和書本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母親的打罵,青梅竹馬齊銘的關心和守護,讓本來是灰色調人生的易瑤顯得還不是那麼的糟糕。但是電影從一開始就鋪下基調:給易瑤安排得了髒病,同時,也安排了一個主要反派角色的出場—唐小米。

  電影從一開始就是灰暗調的,易瑤得病,為錢發愁,並目睹了唐小米被欺凌的場景;唐小米來到易瑤的學校,並認出了易瑤,她開始擔心,於是想到了報復易瑤,幾經周折,她發現了易瑤得病的秘密,並把這個訊息散播到學校,讓易瑤成為了全校同學口中的“病原體”。齊銘的不理解,全校同學的辱罵,讓易瑤變得敏感。終於,易瑤等到了顧森西,顧森西教會易瑤反擊,易瑤開始變得勇敢,自信。同時,母親也發現了易瑤得病的原因,母女關係開始好轉,她的世界有了一點點的溫暖。我想,這是的易瑤應當是高興的吧!可就是這麼的巧合,易瑤再一次撞破了唐小米被欺負的場景從而激起了唐小米的報復心,然而,命運弄人,易瑤不相信那條資訊,把它發給了顧森湘,可是顧森湘因為這條訊息墜樓了,所有人都把易瑤當成了殺人兇手,就連顧森西,齊銘也拋棄了易瑤。易瑤的人生再一次陷入了絕望之中。無休止的謾罵和侮辱讓易瑤產生了自殺的念頭,站在海邊的易瑤,看上去是那麼的絕望,悲傷。我想這時的易瑤心裡應當是害怕的吧,然而她的害怕終究是小於她的絕望,所有的同學們都聚集在一起了,他們的潛意識告訴他們:就是當一場熱鬧看,這一刻他們還是不願意承認他們做過的事,依舊喊著易瑤殺人犯,我想應該就是到了此刻,易瑤看著對面的同學們才下定決心跳海自殺的吧。聽著同學們一口一句的殺人犯,易瑤開始變得一字一句的控訴著對面的同學,字字如泣,聲淚俱下,最終易瑤跳海了。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這部影片並不怎麼出彩,但它至少做到了小說想要表達的“反對校園霸凌”的主題,看完這部反霸凌的影片,我只想告訴每個人:我們可能會盲從,但我們必須學會善良。

  看完這部電影唯一能感受到的,是赤裸裸、殘忍而又過分的現實,讓人充分地體驗到什麼是世態炎涼,什麼是人情冷暖。而其中,寒冷又是遠遠大於溫暖的,而殘餘的溫暖也會在最後變成寒冷,看得讓人窒息。

  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許都有自己的無可奈何。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要用自己看到的片面去評判一個人的好壞,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不要惡意揣測別人,別讓流言成了毀人利器。其實,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挺不容易的,但我相信美好的總能比不幸多,真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對待!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6

  今天看了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

  在看完電影之後,我用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把原著讀了一遍。相比於小說來講,電影其實做得很不錯。

  在電影當中,易遙不再是那個早戀、懷孕然後,最後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團糟的小太妹,她的無辜讓人更加心疼。她做錯了什麼呢,就那麼倒黴地沒法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被捲進一個漩渦中,就越陷越深,像是碰翻了厄運的多米諾骨牌一樣,一連串的不幸接踵而來。以前我也覺得郭敬明心理變態,寫什麼青春傷痛文學,每個角色都沒有好下場,不過最近我有點理解了這種結局,圓滿本來就是難得又難得的事情,只是在他非得要在最後狠狠地搞他的讀者一把,把原本的散場渲染成你死我也死的大型歡送會,這就讓人太反感了。

  我一直喜歡看有點壓抑的題材,好像在不同角色的悲慘人生中,感受到了不屬於我平靜生活的一點波瀾。對這個世界更悲觀一點的同時,也更加理智了一點。

  昨天看了東野圭吾的《黎明之街》,我深深地覺得婚姻是一件暫時來講,我還沒辦法接受的事。書裡細細地描述了男主角從開始對婚外情的不理解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過程,而我竟然沒辦法去譴責這種不合乎道德的行為,我小時候也看過不少青春傷痛文學,那時候哭得特別傷心,現在回看時會覺得,能怎麼辦呢,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我把這種心情綜合理解為,逐漸懂得人性的過程。

  看過了這部電影之後,我的悲傷沒有很多,我只是慶幸自己生活得如此幸福。

  所以雖然它臺詞尷尬,演技也沒那麼過關,但我依然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7

  昨天看了個電影,電影的名字是《悲傷逆流成河》,怎麼說呢,這個電影沒有大牌,也可能是我根本不認識大牌,反正,劇情挺狗血的。

  悲傷逆流成河,還真是逆流成河啊,這個電影演的看起來確實挺悲傷,看到半截的時候,都想關掉電視了,因為實在是太悲傷了,我感覺我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看不得這種悲傷的劇情了,可是,還是堅持了下來,看完了整個電影。

  電影講述的是關於少年校園暴力的事情,當然也摻雜了很多社會現實,電影的整體色彩都是黑白色,也襯托了整個電影的沉重和悲傷,這點是比較好的,比較能夠代入。

  而說到校園暴力,我想每個人都經歷過吧,就算沒有經歷過,也見到過,我不知道城裡的孩子是怎樣的,但我聽到過一些這些事,也包括一個親戚的孩子提起過,才十來歲的孩子是,上學帶著一把刀,就說看誰不順眼,就要拿刀捅,這還是個女生……哎……

  不說城市學校的校園暴力,我記得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也有這種,我記的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村子比較大,鄰村比較小,當時響應國家號召,然後就讓鄰村的孩子全部來我們村上學了,而人數上,也可以想象出來,這種事情肯定是人數懸殊的。

  我記的當時我們村東頭的幾個人,玩的比較好,看一個鄰村的比較老氣,就經常欺負他,比如突然推他一下,打他一下,拿著火機電打火電他一下,如果說,這種都很正常,開玩笑,也能說的過去,我們小時候也可能突然開玩笑推他下,嚇他一下,可是一般結果都不是這樣的。

  後來,他們開始像那個人要錢,說他欠人家錢,要人家從家裡拿錢還錢,而且永遠還不清,還經常性的圍起來嚇唬他,揍他,我想,這就是校園暴力吧。

  在我印象中,他不可能每天都有錢啊,至於錢的來路,我就不猜了。

  這個人後來變得很暴戾,雖然他比較老實,但我可以感覺到他的憤怒和悲傷,我能夠感覺到他內心在面對這些的絕望,我不知道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感覺……因為我畢竟沒有親身體驗過。

  後來,畢業了,我不知道他的去處,但我感覺,他是恨這個學校的人的,他對於這個社會是沒有什麼感覺的,我不知道這段時光對他的影響怎樣,但我想,如果是我,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時光的。

  說回電影吧,這部電影的最後是由於同學的嘲笑和不理解,然後故意整人,流言、蜚語、打罵、騙她、最終,因為一些事情,她選擇了跳河、自殺、解脫……

  我不知道她最後是否解脫了,我想最起碼她不用再被別人欺負了。

  悲傷逆流成河,悲傷的是這個社會,這個現實,其實,悲傷的是我們自己。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8

  看完這部電影,我第一次發現校園霸凌如此可怕。不過我感觸最深的卻不是這點,而是影片給人的另一個啟示:青春太短,再怎麼浪費也別辜負了自己。

  電影的女主角易遙,是一個家裡貧窮,默默無聞的自卑女孩。她買不起新校服,沒有錢看病,與母親關係不好,連生了病都不敢告訴母親。

  之後又因為轉學生唐小米,受到全班乃至全校嘲笑,孤立,排擠,被欺凌。她想反抗,卻又不敢。所以她將自己包裹在堅強的外殼裡,表面上波瀾不驚,其實心裡早已血流成河。

  她害怕,她軟弱,她孤立無助,她就像一匹待宰的羔羊,想掙扎卻無能為力。要不是顧森西一步一步地帶她爬出泥潭,她早就倒下了。

  校園欺凌固然可怕,但打敗自己的,永遠是自己。如果你連自己都放棄了,這個世界也沒必要給你希望。即使所有的厄運都發生在你身上,即使上天將所有光亮都從你的世界抽走,你也依然可以笑著向前走。心中有光,世界便會明亮。

  易遙的生活是黑暗,她覺得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討厭自己。在家,她是“賠錢貨”,在學校,她是“病原體”。久而久之,她也對這個世界悲觀起來。

  而我反感的,正是易遙身上的悲觀,她厭惡世界,看不到絕望下的希望,她說出的每句話,都是對生活深深的絕望。也許是因為在黑暗中呆久了,忘記了光明的樣子。外在因素使易遙不得不這樣,豎起身上的刺,對抗整個世界,可她卻忘記了,即使生活在陰溝裡,也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歸根結底,是易遙對自己的自卑,她太瞧不起自己,也瞧不起希望。她自卑自己的出生,自卑自己的性格。可她從未想過讓自己變得強大,她自以為看清了世界,卻不明白:自己都瞧不起自己,又憑什麼讓別人來高看你?生活是可能讓我們遍體鱗傷,但是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強,用自信代替自卑呢?

  其實每個人可能都自卑過,再成功的人,也跌進過低谷。

  小時候,我也自卑過,為什麼有人能出口成章,滿腹詩書,而我什麼都不懂?可惜自卑不是我的強項,我將它化作動力,變成我成長的墊腳石。我開始大量閱讀,背誦古詩。幾年後,我也變成了那些我曾經自卑過的人,我自信了。

  青春太短,別把時間浪費在埋怨生活,厭惡世界上,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讓長大後的自己,回頭望時,是心滿意足的樣子。

  別在最美的青春裡,辜負了最好的自己。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9

  今天下午去看了最新上映的《悲傷逆流成河》這個電影沒有大牌明星沒有過多的絢麗服飾,而就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讓人深思,

  第一次淚崩是在易遙跟齊銘在海邊吵架時,易遙對齊銘說你生活在光亮裡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易遙想抓住齊銘,可是齊銘就像手指間的光,溜走了。是啊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又怎麼能奢求對方去懂呢,可是她們明明是在一起的,是從小到大在一起的。“你和我的在一起是那種和顧森湘的在一起嗎?”齊銘斬釘截鐵的說了一句“當然不是”。當然不是,他對易遙的只是同情和憐憫,他把對她好當成了自己一種義務。什麼都是,卻不是愛情。當易遙捶打著齊銘訴說著她的不易時我多麼希望齊銘可以緊緊的抱住她,可是他沒有。

  他們從陌生中走來,又向陌生中走去。

  第二次淚崩是看到“媽媽帶你看病去”這句話。

  易瑤媽媽其實還是很愛易瑤。當易遙撞見她媽媽和別的男人,她媽媽打她罵她,可轉頭就流了淚。

  為什麼愛不能好好表達,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誤會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做到解冤釋結,更莫相憎是多麼難。“我叫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的棲去掉木字那個西”“你為什麼不是希望的希”如果說遇見顧森西之前,易遙生命中的光是齊銘那麼當校園暴力降臨在易遙頭上時當所有人都侮辱她齊銘的態度亦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她說:“齊銘你對我太好了,好得有時候我覺得你做什麼都理所當然。很可能有一天你把心掏出來放我面前,我都覺得沒什麼,也許還會朝上面踩幾腳。齊銘你還是別對我這麼好。”

  齊銘你知道嗎?易遙是喜歡你是愛你的。可是齊銘還是一樣的窩囊廢,渣男一個,他還是不相信易遙,我甚至討厭他喜歡顧森湘,電影裡最終易遙跳河他也沒有像顧森西一樣衝上去,感覺他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區別,是將易遙推向死亡邊緣的兇手。而顧森西的出現的的確確給了她微弱的希望,甚至讓她第一次覺得,她是值得被愛的。當她覺得生活會因此有所改變時,所有的一切又天翻地覆的變了。

  這一切,因為成長,而成長又好難,我還是想做個傻子。

  整部電影,讓我看到了校園暴力對一個花季少女的危害,多少人因為言語暴力傷害了孩子們的心靈,拒絕校園暴力,願每個人的青春都能被溫柔對待!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10

  校園暴力已經成為當今時代人們熱議的問題,從以前小學父母都教育我們在學校要與同學們友好相處,到如今現在自家孩子別欺負父母都會叫孩子打回去,別忍讓,影片易遙家庭條件平平,由母親一人撫養長大,母親靠著平時裡給客人按摩賺取生活費,也努力的保護著易遙防止他受到侵害,但是母親在家招引客人工作的生活狀態還是避免不了易遙受到侵害,平日裡客人洗澡用的正是易遙的毛巾也因此使得易遙染上病,本來易遙的生活已經夠艱辛了,此事卻被剛來的轉校生糖小米得知而傳開,接踵而來的是同學們的譏諷與暴力。

  藝術源於生活,校園暴力在現實中的例子並不少見:如2020年5月嗎,就在這個小城滿洲里,13歲的初一女生胡某企圖自殺,原因是被校園暴力團伙脅迫,一個月內被三名男子侵犯六次,其中一名男子是52歲的原內蒙古滿洲里市人大代表石學和。警方介入後,發現除胡云外,還有另外四個初中女孩受害,江西上饒一初中女生別多人毆打,幾名女生對一女孩拽頭髮,扇耳光,將她踹打在地而後繼續毆打。據調查,87%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同學的'暴力行為,在中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下,一旦涉及未成年,法律有效介入與干預的力度,將不可避免的受到極大壓縮,一個14週歲以下的未成年,是無論如何都不需要承擔任何刑事責任的,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不少人們都相信,14歲顯然是過於寬容了。適當地下調查刑事年齡,擴大法律對未成年的適用範圍,恐怕終將是治理校園欺凌以及未成年人間暴力傷害,所不得不走出的一步。

  影片主題較現實主義關於學生校園暴力較好但影片最後的片段也就草草了之,只是最後倡導了一下對校園欺凌說不,沒有深入的探討了解,可能主創也並不想去解答八零的原因、去分析中國校園教育的弊端以及看客心態的成因的種種問題,他們只是用激烈的戲劇衝突去展示校園欺凌的可怕,這一主題的探討只留在了表面,有點可惜,或許有審查原因?

  張韶涵的如河很好聽。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11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劇講述了一段很殘酷的青春,直面沉重的校園暴力問題這一獨特視角,對殘酷青春進行了真實的再現和深刻的反思,影片很大膽的題材也緊跟世態。校園霸凌,這個尖銳疼痛又訴說不完話題,是否引起了你的深思?

  青春啊,是那個回不去的夏天,是曬不完的太陽和聽不完的蟬鳴,是冰鎮可樂的清甜,是蜂蜜柚子味兒的青澀甜蜜。本該是無憂無慮,只管傻笑的花樣年華,但總有部分的花骨朵兒,她們被籠罩在陰霾和烏雲裡,被青春辜負,小心翼翼的躲在被眾人孤立的角落裡,獨自承受著欺辱踐踏。

  在《悲傷逆流成河》這部影片中,易遙正是這樣一個被校園暴力包圍的女生。僅僅因為婦科疾病這樣再正常不過的小事,便成為眾矢之的,眾人眼裡的異類個體。流言飛語、侮辱謾罵、恐嚇威脅,將易遙本該美好的青春一步步地侵蝕吞噬。還好,她的青春還有一個顧森西,讓她黑暗的生活有了些許陽光和暖意。

  “我是金牛座,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從金星上看太陽就是從西邊出來的”,正如顧西森所說的,他教會了易遙反抗,給了易遙重新出發的勇氣。“反擊吧,少女”!陽光散射進來,易遙重新追夢。

  易遙是不幸的。陰暗無光的家庭環境、飽受謾罵的成長過程以及無助惶恐的校園生活。但她又是遭受校園暴力群體中較為幸運的一部分人――她擁有顧森西的溫暖,媽媽無言的愛以及那顆勇敢向光的心。

  正如電影裡易遙對齊銘說的那樣。“你生活在光亮裡,就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光亮的”,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或許根本無法想象施暴者的殘忍可怕以及旁觀者的冷漠助推給受害者帶來的身心凌虐。

  在放眼現實,發生在北京市西城區某職業學院的校園欺凌事件,女學生朱某夥同另外四名女生在女生宿舍樓內,採取惡劣手段,無故毆打、辱罵兩名女學生,期間還脫光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學的衣服予以羞辱,並用手機拍攝了影片,在自己的微信群內進行了傳播;經鑑定兩名被害人均構成輕微傷,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鬱,導致其無法正常生活、學習。

  如上,那些被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令人觸目驚心,不知道在這個世界那些不知名的角角落落裡,還有多少被這樣的陰霾籠罩著的心靈兒!

  在你不知情甚至認為校園霸凌只是個特別案例的時候,或許正有人躲在被窩裡偷偷的哭泣,很多遭受欺辱的人不願提及,那是對黑色記憶的恐懼、怯縮,是隻想盡快忘掉這段過去,不願回憶的苦痛。

  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該如何應對是一生的功課,很多人或許終其一生都不能走出陰影,甚至人生軌跡就因此改變。

  前一秒在電影院哭得稀里嘩啦的我們,可能後一秒逛了小吃街笑得像個小傻子。但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留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關於人際交往的思考和對冷漠助推者的無情拷問。

  就像汪國真所說的,“縱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

  觀看校園欺凌觀後感12

  故事發生在上海的弄堂裡,齊銘和易遙分別生長在了不同的家庭環境之中,齊銘家境殷實,一家三口其樂融融,易遙家庭貧困,與母親相依為命。兩個人截然不同的生長環境,突出了影片希望與絕望的相輔相成。

  校園本該是青春美好的代名詞,怎麼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在影片當中易遙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面對同學們的嘲諷,身體精神上的摧殘,最後選擇了結束生命,在她準備跳河時,所有人圍觀的場景令人心寒,所有人都認為是假的,直到她跳下去的那一刻,欺凌她的同學傻了眼,間接的害死了一個大好年紀的女孩,或許時間沖淡一切,但罪惡感依舊在他們心中埋藏。在影片當中給了欺凌者團隊中的一個女孩多次特寫,這個女孩想要幫助易遙,在易遙被潑水時她送去毛巾,卻被同伴阻止,透過鏡頭的表達道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呢,我們都知道,我們都看見,卻只是從眾心理而沒有去阻止事態的發生。

  齊銘與易遙是青梅竹馬,可他最後還是沒有選擇相信易遙,其實易遙對其他人的惡語中傷並不在乎,因為他們都是易遙生命中無關緊要的人,直到齊銘的一句話,成為了壓倒易遙的最後一根稻草:事情是不是像同學說的那樣?從小到大的夥伴都不相信她,絕望來的更加徹底。易遙的世界很小,小的在沒有認識顧森西之前只有齊銘一個朋友,小的不知道有香味的衛生巾,小的收到一束花就能讓她幸福。

  顧森西的出現是給易遙希望的,他帶領易遙反擊那些欺負她的人,帶著易遙走出黑暗的一個人,在沒有被溫柔以待的歲月,顧森西的出現多麼的彌足珍貴啊,影片最後顧森西的自我介紹是:“我叫顧森西,希望的希”。在易遙選擇輕生的時候,只有顧森西選擇相信她,如果當時還有一個人站出來選擇相信她,也不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所有人的冷漠無情,造成悲劇的發生。

  這樣的校園欺凌真真切切的發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啊,北京一所高校,一群人將一個女孩圍住,進行辱罵,毆打,脫衣拍照等惡劣行為,更加令人氣憤的是施暴者將影片上傳網路。校園本是回憶青春的地方,怎麼就成了被侵害者的地獄噩夢了呢,校園暴力事件還有很多,有時候語言上的暴力比行為肢體上的更加恐怖,身體上的摧殘是暫時的,但心靈上的摧殘將變成一生的噩夢。願女孩們,遇到校園暴力時勇敢反抗,不要默默忍受,面對校園欺凌沒必要去原諒所有人,愛自己,再去愛世界。正如電影裡面說的:“那些逆流成河的悲傷,我們要面對它,並勇敢地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