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幼兒園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集合15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

  一、設計意圖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標誌。而且會詢問這個標誌是什麼意思?那個標誌代表什麼?幼兒的這種興趣及好奇。正是我們向幼兒介紹社會,以及社會生活的一個突破口。常用的標誌活動採取了多種多樣的形式,讓幼兒透過找一找,認一認,畫一畫等了解標誌的外形及含義,從而發展幼兒的想想力、創造力,本次活動綜合了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內容,運用了多種手段,從而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難點是: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

  二、活動目標

  透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為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教學目標為: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興,認識常用的標誌,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對各種標誌理解的含義。

  2、在認識常用標誌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設計標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三、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共場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種標誌,並想辦法透過查詢、查資料等辦法理解標誌的意圖。(可透過照圖片、圖示、網上等辦法收集各種圖示)。

  2、教具、學具準備:為體現學具、教具是幼兒學習的教科書,在本次活動中,要求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收集常用標誌的資料作補充。同時為幼兒提供各色彩紙、彩筆筆等製作用品等。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種標誌的卡片,有代表性的錄影片斷,如:禁令標誌:禁止通行、禁止進入、禁止鳴喇叭、禁止停車、、警告標誌:注意危險、交叉路口、鐵路道口、、軍人的標誌、

  電視臺得標誌等

  3、心理環境準備:為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下學習,在幼兒園牆壁上設定一塊展覽版,把幼兒找到的標誌拿到幼兒園放在展覽版上進行展示。

  四、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鑑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思想。從“尋找標誌――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意――標誌小遊戲――討論設計圖示――製作圖示――”五大塊,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從感知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絡。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創造力。

  各環節的具體教法、學法及時間分配如下:

  第一環節:帶來幼兒觀看展覽版,“請小朋友看看展覽版上都是什麼”?將幼兒引到“標誌的世界”。目的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該活動中來,此環節在1分鐘以內。

  第二環節:運用多種感官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相互談發現。這部分是重點,需8鐘左右。

  建構主義理論提示我們,在教學中,要幫助孩子利用情景、協商對話等環境要素,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讓孩子在“標誌”情景中,與標誌零距離接觸,透過看、摸、聽認識常用標誌,理解各種標誌的含義。“你認識哪些標誌?它有什麼含義?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

  第三個環節:標誌小遊戲,加強對標誌認識的環節,需4左右分鐘,教師準備各種標誌的圖片,讓幼兒快速認出是什麼標誌?是什麼意思,看看誰的反應快。這環節是難點。

  在遊戲中幼兒對常見標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並保持了濃厚的持續探究的願望,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第四個環節:過渡環節,需1分鐘,討論設計圖示,請幼兒想一想,我們幼兒園什麼地方需要掛上標誌?設計什麼樣的標誌?同時把幼兒引到坐位上。

  一、活動內容的選擇

  本次活動根據大班多元智慧創意主題活動《冬日暖洋洋》中真溫暖主題生成,在冬季選擇這樣一個活動,我覺得選材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季節特點。

  二、具體活動目標的確定

  冬天裡,圍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個小朋友都有圍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長代勞,所以確立目標1:嘗試打圍巾結;另外,圍巾除了保暖外,還有打扮自己的作用,為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確立目標2:樂於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由於幼兒嘗試動手打圍巾結,所以必須人手一條圍巾,四十多條圍巾,很好的教育機會,所以確立目標3:觀察各種各樣的圍巾,這也是對幼兒觀察能力的一種培養。

  三、教材分析及幼兒分析

  本次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它涉及到了藝術領域、語言領域、科學領域三個方面,對於我們這個地區來講,圍巾在冬季比較常見,但是圍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圍巾和秋冬的防風沙、打扮自己的紗巾,幼兒自備了各種各樣的圍巾進行系圍巾和觀察圍巾,教材的選擇適合大班幼兒的水平及特點。基於我班幼兒喜歡動手操作,所以這一活動很適合我班的幼兒。

  四、重點和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觀察不同形狀的圍巾。透過與同伴選的圍巾的對比觀察,教師的細心引導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動的難點在於嘗試打圍巾結,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教師首先請小朋友想想

  媽媽平常怎樣系圍巾或媽媽怎樣給你係圍巾,再動手試一試,請個別幼兒展示圍巾的系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引導幼兒可以大膽想象,設計出自己認為更漂亮的圍巾系法,從而突破難點。

  五、準備工作

  根據活動的需要,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的幼兒帶了各種各樣的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為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為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的幻燈片及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的音樂作為圍巾展示的音樂,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鼓勵幼兒的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獎狀,為了烘托頒獎時的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的音樂。

  六、過程及相關策略

  開始由班級前面展示的圍巾,直接引出舉辦圍巾展覽會,請幼兒參加。選擇自己滿意的圍巾進行觀察、與同伴的圍巾進行對比,幼兒透過對比就會發現圍巾的花紋、形狀、顏色、質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這麼多的圍巾,就給幼兒一個表述自己喜愛的機會說一說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圍巾及其原因,幼兒有說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圍巾的用途,幼兒有說到打扮自己,自然匯入到幼兒練習打圍巾結,並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打圍巾結的方法,再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打扮自己,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各種方法把圍巾系在頭上、脖子上、腰上等,為了使每一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設計了一個圍巾展示的表演,請每一名幼兒都做小模特進行表演,並對幼兒進行了分組,我也融入到幼兒中間去進行表演,激發幼兒的興趣。為了對小朋友的表演進行肯定,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最佳獎和優秀獎的獎狀,以幼兒提名,老師記錄的形式進行,為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的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最後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的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為獲獎幼兒頒獎。

  七、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有一些優點或閃光之處:

  1、從幼兒身邊選材,離幼兒生活很近,符合季節特點。

  2、我為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在活動前發動了幼兒園和本班的幼兒帶了各種各樣的圍巾並展覽在班級前面,保證人手一條還有剩餘,便於幼兒選擇,為活動提供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在幼兒用多種方法系圍巾時,我為幼兒準備了關於圍巾系法的幻燈片及舒緩的音樂作為背景。我還選擇了比較有活力的音樂作為圍巾展示的音樂,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鼓勵幼兒的展示,我還準備了造型獎、表演獎、設計獎的單項獎的獎狀,為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小組獎的獎狀,使獎勵既突出了個別,又面向了全體,為了烘托頒獎時的熱烈氣氛,特意配了頒獎的音樂。

  3、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所以我認為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整個活動的環節設計,層層深入,教師對活動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兒中間去了,活動目標還是完成得很好。

  4、我覺得利用幼兒園老師來聽課的寶貴機會,邀請園長為獲獎幼兒頒獎很好,這樣幼兒覺得自己被重視,“園長給我頒獎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動手系圍巾,並且想象力、創造力很豐富。

  6、在圍巾展示表演的時候,整個活動掀起了一個高潮,幼兒願意表現自己,敢於表現自己,大部分幼兒的音樂表現力都很好。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各種各樣的圍巾時,是不是先請幼兒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後不拿圍巾回座位更利於幼兒的觀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兒把圍巾取回去之後,大多數幼兒都是把自己的圍巾和身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有侷限性,本來很明顯的不同之處,需要老師的引導才能發現,而且有圍巾在手裡,他們更關注的是手裡的圍巾本身而不是表達發現。

  2、在說圍巾有什麼用的時候,教師有些拖,在張碩研說好看的時候,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圍巾還可以打扮自己,匯入到下一個環節,不必非說出毛線織的圍巾是保暖,紗巾可以擋風。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大班幼兒思維處於抽象邏輯的萌芽發展階段,在認識事物方面不僅僅能夠感知事物的特點,而且能夠進行初步的決定和推理。《幼兒園指導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務必要讓幼兒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學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等現象產生興趣,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和遊戲中出現的某些簡單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情景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我就選取本次活動《形色對應合成》,提高幼兒數學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觀察事物的潛力和思維凝集力。

  二、目標分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生活。所以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嚮導的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和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發展的動態來制定。活動目標分為三個:

  1、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2、培養幼兒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齊的思維潛力。

  3、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及記憶潛力。

  三、重、難點

  一個活動中最能體現目標的部分辨識活動的重難點部分,抓住重難點就能使整個活動的程序有波瀾疊起的功效。

  本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形狀與顏色的合成。

  難點:將兩種事物特徵對應、整合在一齊的思維潛力。

  透過情境表演,操作遊戲來激勵幼兒思維與記憶潛力,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整合的綜合決定潛力。

  四、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遊戲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帶給了良好的可能性。幼兒的學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為此我準備以下的材料:

  1、衣服、帽子:紅、黃、藍三種顏色每人一份。

  2、教師自制表格,磁性教具:紅黃藍顏色卡、“√”,幾何泡棉、自制紅、黃、藍三種顏色的盒子。

  3、幼兒學具:幾何泡棉;幼兒操作紙與蠟筆;和一段柔和的音樂。

  五、教學方法:

  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的主角出現、圍繞教學目標,一步一步滲透教學中的各個環節,讓幼兒在寬鬆自由活動氣氛中學習,獲得有益經驗。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情境法,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做一做中完成教學目標。

  六、教學過程:

  一)、教師創設情境:

  “從前有個國王最喜歡穿新衣服的,可惜有一次被騙了,光著身子去逛街,大家都取笑他……”

  1、形色配對遊戲--設計漂亮的衣服送國王。

  2、教師給幼兒發衣服學具。

  3、請幼兒相互說說自己手中所拿了什麼東西。

  4、聽音樂找到和自己手上所拿衣服一模一樣的小朋友。

  二)、出示情境掛圖:

  “這天國王又穿了一件他喜歡的衣服,我們一齊來看看他穿得是什麼?”1、出示掛圖:

  “國王的試衣室擺滿了許多漂亮的衣服,你們看!”2、引導幼兒整體觀察掛圖。

  1)“看國王身上穿的新衣服是那一套?皇冠是哪一頂?”2)請幼兒觀察衣架上那兩套上衣和褲子是一樣的,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二、布題:

  1、出示圖一:上衣、褲子、紅、黃、藍三色的方格與箭頭。

  “請小朋友上衣在紅色方格有√,就在箭頭下個方格里貼上紅色上衣。”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操作:

  1)、引導幼兒認識√卡,並明白√在那裡表示意思。告訴幼兒√在哪就表示需要找出××顏色的××衣服。

  2)教師出示左邊的掛圖,請幼兒找出正確的答案放在方框裡。

  3)教師在出示另一邊的掛圖,請幼兒找出答案放在方框裡。

  4)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棒,明白√放在那就是要選什麼的。”

  1、教師出示泡棉拼圖,讓幼兒觀察並提問:

  2、請幼兒看一看泡棉都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3、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多次練習。

  三)、評價練習

  1、請幼兒開啟幼兒用書,教師引導幼兒先做示範。

  2、幼兒做評價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七、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情境故事匯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慾望。課堂氣氛必須很活躍,幼兒的參與性也會很高,而重點部分的教學採取動手操作實踐,幼兒人手一套教具,從能動手動腦,練習次數多,密度高,有利於幼兒熟悉地掌握兩種物體的形色合成對應,保證了數學效果。老師由淺入深的引導與情景化的語言講述,將會給幼兒帶來熱衷探究的熱情與動力。設定的層次分明易懂,層層緊扣、層層深入的過程,使幼兒的思維與記憶力得到相應的發展。能夠說本活動的教學環環相扣,清晰有序,必須會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完了。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市幼兒素質發展課程教師用書》--《語言表達》教材中的一節教育活動《泡泡變成包》。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任性、自以為是,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安全意識薄弱。《泡泡變成包》圖中優美的景色,典型的形象塑造,讓幼兒深深為之吸引。根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教師以排圖講述的形式組織活動,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排圖知道“泡泡怎樣變成包”,使幼兒懂得外出活動和走路時要專心,會自我保護,不做危險的事。這樣貼近幼兒生活,還會積極參與活動。針對以上分析,我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教學目標。

  1.根據故事發展的順序,能用較完成連貫的語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動作、表情和心情。(這是本活動的重點)

  2.學習有順序的觀察、理解圖意,嘗試分析、推理“泡泡變成包”的過程並準確排序。(這是本活動的難點)

  3.懂得外出活動和走路時要專心,會自我保護,不做危險的事。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準備:故事圖片四張、幼兒人手一套與畫面相同的圖片;課前與幼兒玩“吹泡泡”遊戲。

  二、說教法

  1.直觀法:活動開始直接讓幼兒觀察圖片,形象鮮明突出,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

  2.圖片演示法:幼兒透過觀看圖片,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發展孩子的觀察力,在輕鬆的氛圍中理解故事內容。

  3.提問法:在教學中,我嘗試用多樣性、開發性的提問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4.引領操作講述法:教師示範排圖講述方法,激發幼兒興趣,發揮想象力。

  5.激趣觀察法:教師直接以問題“你們玩過了吹泡泡的遊戲,泡泡會變成包嗎?”引起幼兒觀察圖片興趣。

  三、說學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分組討論法:幼兒在活動中,分組討論想象圖片進行創編想象,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此外,還運用賞識激勵法、演示法等,在的活動中加以運用。

  四、說活動過程我將圍繞“看-想---排---講”的流程來組織本次活動。

  第一個環節:教師與幼兒談話,激發幼兒興趣:你們玩過了吹泡泡的遊戲,泡泡會變成包嗎?“讓幼兒在猜想中進行討論,激發幼兒觀看圖片的興趣。然後教師出示四幅圖片:這裡有幾張圖片,”泡泡變成包“的故事就在裡面,本來是要給圖片排好順序,再講故事給小朋友聽的,可是圖片沒寫哪張是圖一,哪張是圖二?現在只好請小朋友們來給這些圖片排隊,編出一個完整的、不一樣故事來。”教師鼓勵幼兒用創造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造力。

  第二個環節:將幼兒自由分成4個小組進行排圖講述。教師提出要求:“請小朋友為這四幅圖片排個順序,並按照你們排列的順序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排圖,儘量想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排圖方法,能用較連貫、完整的語言描述“吹泡泡走路”的動作、表情和心情,講述故事。同時還要多幫助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兒,使每個孩子都能體會到排圖講述的樂趣。分小組講述,讓幼兒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講述,保證每個人獲得在眾人面前表達的機會。這樣既能增加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互相學習,調整思路,改進原來的講述,在幼兒自由講述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定位在關注傾聽幼兒講話,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及存在的問題。教師透過適當的插話、簡單的提問,拓展幼兒講述的思路。

  第三個環節:分享交流。

  請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在實物展示臺上展示他們的排法,並講述他們的故事然後教師小結講評各組的講述。要求幼兒講述時要注意強調小鳥兩次勸告胖胖和胖胖回答的語氣,使幼兒明白為什麼最後撞破泡泡、頭起包。為了提升幼兒的知識經驗,引進新的講述經驗,教師可展示自己的排圖順序,並用完整的語言、生動地、有表情地講述故事,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出示相應的數卡。活動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幼兒充分動手動腦、動口,教師的示範是為了激發幼兒創造想象,給幼兒以啟發。透過教師的示範,幫助幼兒理解怎樣串連起故事情節,使表述更完整、更順暢,以提升每個幼兒的經驗。在此基礎上,開拓幼兒的思維,進一步提升語言經驗。

  第四個環節:共同討論,情感昇華,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講述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泡泡為什麼會變成包?這一問題的提出,正好與開始部分相呼應,相互銜接,給幼兒以完整的答案,承上啟下,從而將幼兒對故事的理解,自然過渡到幼兒生活中的安全教育。如:外出活動時應如何保護自己?公共場所應如何做文明小公民?從而教育幼兒懂得外出活動和走路時要專心,會自我保護,不做危險的事,從而提升了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積極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以上是我對本活動的分析和理解,活動中還存在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給予指正!謝謝大家!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最近我們正在實施《彩色幻想曲》主題,在這個主題中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著五彩繽紛色彩的魅力。

  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我到上海參加了“從頭到腳玩音樂”的音樂培訓,接觸的都是節奏音樂,回來以後在孩子們中間嘗試過幾次,效果還不錯,其中就有將兒歌填入節奏中進行遊戲的,學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在主題《彩色幻想曲》實施過程中,我想蔬菜也是五顏六色的,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節奏中組織一個節奏活動,與最近實施的主題比較吻合,而且幼兒肯定喜歡。於是就設計了《蔬菜湯》這一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我將目標定為:

  1、透過語言中包含的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和四個字的片語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節奏型。

  2、嘗試根據語言中的節奏型變化不同的節奏組合。

  3、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開展活動我製作了PPT以及幼兒比較喜歡的蔬菜模型若干。錄音機、磁帶四、說過程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和老師一起煮蔬菜湯――分組活動:“我們自己的蔬菜湯”――遊戲誰是“小饞貓”――放鬆活動整個活動我以“我要辦蔬菜大餐”為線索首先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去買菜匯入活動。接著認識各種蔬菜,在認識蔬菜的時候我有意識的讓小朋友用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方法說各種蔬菜名稱,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接下來教師有目的的選擇了四種蔬菜蔥、青菜、胡蘿蔔、黃瓜然後請小朋友分別組成一個字蔥、兩個字青菜、三個字胡蘿蔔、四個字兩根黃瓜的詞語。然後給他們分別配上節奏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進行念讀。

  第三部分我引導孩子伴隨身體打擊樂即拍手念讀整個節奏型三遍。在孩子基本學會節奏型的基礎上教師將圖片調換以增加難度讓小朋友嘗試。

  第四部分的分組活動“我們自己煮蔬菜湯”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也是高潮部分。首先我提出活動要求:“請小朋友分成4組,每組5人。分好組後每一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先到老師處選擇四種蔬菜和節奏卡。然後帶領組員一起去煮蔬菜湯。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大班幼兒的一個合作能力,大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好的領導和被領導意識,因此學習指揮是很重要的一個音樂教學內容。小組分組活動能培養孩子們的相互合作意識。同時我讓孩子們自己選小組長也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孩子們也能運用他們的方法來選,如推選、剪刀石頭布、點兵點將等。接下來以遊戲”到誰家做客“來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第五部分”誰是小饞貓“讓小朋友嘗試新節奏型,即加入休止符。

  結束部分我組織了一個放鬆活動”小星星“讓小朋友在走圓的形式中結束活動。

  最後談一談組織活動後的體會,我覺得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都很高,在幫蔬菜說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時候興趣就很濃厚,和老師一起煮蔬菜湯時積極投入,接著分組遊戲時孩子們的興奮點達到了高潮。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搖籃》,本次說課將從說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等四部分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動內容選自:福建省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大班下冊。綱要指出:“引導孩子接促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孩子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詩歌《搖籃》是在大班上冊學習了《風在哪裡》、《好孩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後面學習《畢業詩》做好鋪墊。可以看出本課在詩歌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

  2、教材處理:(下面我來說說教材的處理)詩歌搖籃是一篇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構思獨特,想象豐富,富有兒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園、媽媽的手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搖籃,描繪出了小寶寶分別在不同的搖籃裡睡覺的那種寧靜、溫馨的畫面。能激發孩子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適合孩子的學習。大班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語表達能力,選擇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學習特點。根據綱要中指出,各領域的教育要有機結合相互滲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將語言與藝術、社會相整合。(在欣賞詩歌搖籃的同時,結合遊戲《送寶寶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對詩歌搖籃的理解和體驗。)我將單純的語言活動《搖籃》處理成遊戲式、互動式、表演式的活動。本活動原教材安排一課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讓孩子理解詩歌內容和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初步學習仿編。第二課時是鞏固仿編,並把它畫成畫冊,製作成圖畫書。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

  3、說目標:(接著說活動目標)

  大家都知道,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孩子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一)認知目標:透過欣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溫馨、寧靜的優美意境。

  (二)能力目標: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習使用“飄”、“翻”、“吹”,引導孩子大膽進行想像,學習初步仿編

  (三) 情感目標: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孩子要感受詩歌語言的豐富和優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感受詩歌意境美作為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孩子要仿編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且需要豐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識經驗不夠豐富,想象力比較薄弱,因此如何引導孩子如何根據搖籃的句式,進行仿編也就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5、活動準備:

  為了幫助孩子對活動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我為本次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一) 經驗準備:課前我利用散步活動、談話活動、影視活動引導孩子觀察詩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園、大海,讓孩子親自感受大自然的美,為詩歌《搖籃》教學的開展奠定情感基礎。

  (二) 物質準備:將詩歌《搖籃》製作成多媒體課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還製作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和各寶寶的貼絨教具,以及歌曲《搖籃曲》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保證。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孩子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針對活動內容的特點和孩子的生活經驗,本次活動所採用的教法有:(情境創設法、)多媒體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分段教學法等主要教學方法。

  情境創設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孩子的學習總是伴隨著特定的情境。針對孩子對文學作品難以感受、理解的特點,我積極創設情境,在活動始,我創設了《搖籃曲》溫馨、寧靜的情境,匯入新課;在活動中,我創設了《送寶寶回家》的遊戲情境。幫助孩子理解內容。透過情境化教學,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孩子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多媒體演示法:現代教育學研究認為,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針對孩子動作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活動中我將詩歌《搖籃》製作成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音像結合進行教學,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形象,增強孩子對文學作品內容的理解。

  分段教學法:孩子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從整體入手,分段教學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動中,在讓孩子完整欣賞的基礎上,根據詩歌《搖籃》內容中結構的不同變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序,進行分段教學,從而加深孩子對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還應用了表揚激勵法、歸小結法等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教師應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體。本次活動我預設了以下幾種學法幫助孩子學習:

  1.遊戲體驗法:學前教學學家陳鶴琴指出,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符合孩子愛玩的天性,應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有活動中,我組織孩子玩“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孩子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參與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這麼說,聽過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動中讓孩子看一看《搖籃》的課件、做一做“輕輕飄”、“輕輕翻”動作幫助孩子理解體驗詩歌的意境美。

  3.合作討論法: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合作討論是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有利於透過同伴互助、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搖籃》仿編中,我讓孩子合作討論:小朋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當做搖籃?它的寶寶是誰?誰搖寶寶睡覺?讓孩子在合作討論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自主性。

  四、說教學程式

  本次活動突出了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遊戲中,因此,我遵循“以人為本,層層深入”的原則,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1、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2、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5、引導仿編、體驗創造。

  第一部分:律動引入,激發興趣。

  環節目標是:激發孩子參與活動興趣,讓孩子處於最佳學習狀態。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表演體驗:活動一開始,我播放《搖籃曲》創設溫馨、寧靜舒服的情境,讓孩子學小寶寶走進入活動室。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2、談話引題:播放“搖籃”的畫面,提出問題:小朋友,這是什麼?你知道搖籃是幹什麼用的嗎?透過提問讓孩子對搖籃有了初步的瞭解,為後面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引出活動內容和活動課題。

  第二部分:完整欣賞,初步感知

  環節目標是:完整欣賞,初步理解詩歌內容.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啟發提問法、多媒體演示法,

  本環節我設計了2個環節:

  第1環節是教師配樂有表情完整朗誦散文一遍。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了什麼?透過提問,幫助孩子初步感知散文內容。

  第2環節是教師播放課件,完整欣賞兒歌第二遍。提問:小朋友,詩歌裡講了什麼?你聽完這散文有什麼感受?透過這概括性的提問,讓孩子有了想象和自由講述的空間,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引導孩子用好聽的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溫馨、寧靜、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環節目標是進一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有:多媒體演示法、多感官參與法、啟發提問法。本部分是重點環節,

  我設計了3個小環節。

  1.教師精導,教學第一段

  先播放課件1,提問:什麼是搖籃?搖著什麼寶寶?怎麼搖?星寶寶怎麼樣啦?透過提問幫助孩子理解第一段內容,在回答的過程中我結合動作幫助孩子學習和理解“輕輕飄”,然後老師小結,教師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第一段。

  2.師幼互動學習第二、三段

  播放課件,師幼表演再現二、三段內容,提出問題:什麼是搖籃?搖著什麼寶寶?怎麼搖?魚寶寶、花寶寶怎麼樣了?幫助孩子理解二、三段內容,結合動作幫助孩子理解“輕輕翻”、“輕輕吹”。

  3.孩子互動學習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畫面,讓孩子自由交流討論第四段內容,然後請全班孩子想動作來表現第四段內容。孩子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並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如:“星寶寶睡著了”,要用輕柔的聲音來朗讀。

  透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學習,根據扶-半扶半放-放的認知順序進行教學,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的有機會說,並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內容層層深入,從而解決了重點問題,達到環節目標。

  第四部分:迴歸整體、情感昇華

  環節目標:進一步體會詩歌的內容

  採用的教學方法有:遊戲法、啟發提問法

  教師和孩子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結合動作,完整朗誦詩歌一遍,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小朋友聽一聽。給孩子提供一個說的機會。為什麼說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這個問題是難點,我將用“送寶寶回家”的遊戲幫助孩子理解他們之間的依存關係。我準備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背景圖,請小朋友將各寶寶的圖片貼在相應的背景圖上。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對孩子進行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導創編、體驗創造

  環節目標:透過仿編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

  採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討論、啟發提問法

  我設計了2個環節

  1、 讓孩子瞭解詩歌的結構特點。孩子朗誦兒歌,教師逐一出示相應的圖片,然後引導孩子縱向觀察:

  第一排,什麼是搖籃?第二排,搖著什麼寶寶?第三排,怎麼搖?第四排,什麼寶寶睡著了?

  透過形象直觀的教具演示,孩子應該會很快理解詩歌的結構特點。

  2 、孩子自由仿編,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仿編。對能力弱的孩子,我將示範仿編或提供前半部分圖片讓孩子編後半部分,或提供後半部分圖片孩子編前半部分。對編得好的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對仿編較困難的孩子,鼓勵他積極參與仿編活動。最後將仿編好的詩歌進行朗誦,體驗創造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6

  一、說教材:

  《小烏龜上幼兒園》這個故事選自於小班上學期望整合(一),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為角色。講述了一隻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心情及所發生的事情,最終小烏龜能夠快樂地和同伴玩,融入到了集體當中的故事。現獨生子女較多,其有較多的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帶,因此,都比較嬌氣;並且接觸外面的生活較少加上年齡較小,未離開過家長。因此,剛踏入陌生的環境中,難免會哭鬧得厲害。為了能夠使幼兒更快地適應新環境,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來安撫幼兒情緒,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大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提出:“發展幼兒語言最主要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夠得到積極的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在加上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太願意去傾聽。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並加深對小烏龜的認識。

  2、能力上: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願意傾聽故事,體會和新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目標中提到:願意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明白小烏龜為什麼要上幼兒園為重點。對於剛入園的幼兒來說情緒還未穩定,會有膽怯的心理。本次活動中的難點是: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活動準備:

  小烏龜、小青蛙、小鴨子、小雞頭飾。

  五、說教學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傳統模式、角色扮演遊戲及提問法。

  1、傳統模式:主要使幼兒能認真傾聽故事內容。

  2、提問法:幼兒認真傾聽過後,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把故事內容說出來。

  3、角色扮演:充分讓他們表現自己、大膽說話積極融入到集體當中。

  六、說學法: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因此,我想透過角色扮演遊戲,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其主要的目的是幫助幼兒儘快適應新環境,從而喜歡上幼兒園,並且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活動重點、難點。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7

  一、活動來源:

  為了充分利用我園的現有資源,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價值,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十分注意孩子們對各種事物的興趣點及其所表現出來的動作行為。幼兒園體育室內有有一些皮球,孩子們對這些皮球很有興趣,時常摸一摸,拍一拍,於是皮球便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玩法,不同的年齡也就創造了不同的奇思妙想,孩子的自創的一些方法,也就產生了一系列的活動。根據中班孩子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樂意遵守體育活動的規則和要求,初步嘗試與同伴合作遊戲,有一定的運動意識和能力,但注意力不太穩定的心理特點和運動能力的基礎設計了一系列玩皮球的活動。本次《接送寶寶回家》就是根據孩子皮球跳來跳去所產生的一個活動。

  二、設計意圖:

  新《綱要》在幼兒健康領域的目標中明確提出:要讓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要求我們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幼兒能夠熟練掌握助跑跨跳的動作,因此本次活動選用皮球作為主要教學用具,以遊戲方式來發展幼兒的跳躍能力。

  本活動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園現有活動資源,創設活動情景,利用遊戲的方式組織孩子進行體育活動鍛鍊,活動中我們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能力基礎,尊重孩子的能力差異和動作發展的不同層次。透過活動中難度的不同實現不同發展目標,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覺

  三、目標分析

  1、學習在一定的距離間相互滾球、接球。

  2、會與同伴合作完成胯下傳球的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

  四、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去郊遊》進入活動場地。

  二、聽音樂《健康快樂動起來》做熱身活動。

  播放音樂,練習走、跑、跳等動作,活動身體的各部分關節,為遊戲做好準備。

  三、兩人一組,學習滾球、接球。

  (1)教師用遊戲的口吻,引起幼兒玩球的興趣。

  師:我們中班的小朋友都非常熱愛運動,所以,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皮球,一會兒,就讓我們和皮球一起運動起來吧。

  (2)教師示意幼兒安靜,做聽聲音的樣子,引出四位動物寶寶。

  師:小朋友,老師聽到有說話的聲音,讓我來聽聽是誰?原來是小狗、熊貓、小猴、小兔四位動物球寶寶,它們聽說小朋友要和球一起來運動,所以它們也起來要和我們一起來玩了。

  (3)啟發幼兒嘗試練習滾球、接球。

  師:剛才四位動物球寶寶對老師說,它們最喜歡玩滾來滾去的遊戲了,今天,它們想和小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遊戲呢。

  啟發幼兒嘗試練習,在幼兒練習的基礎上,老師與一名幼兒示範。

  (4)兩人一組,練習相互將球滾向對方,教師隨時鼓勵能力強的幼兒擴大滾球間距。

  五、遊戲:接送寶寶。

  (1)師:四位動物球寶寶上幼兒園的時間到了,小朋友們來給它們做爸爸媽媽來送它們上幼兒園吧。暗示小朋友送寶寶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體會媽媽愛護寶寶的情感。

  (2)啟發幼兒探索“爸爸媽媽”們怎樣有秩序地排隊送寶寶上“幼兒園”,並探索出送寶寶的方法。

  引導幼兒分成四組,排成四隊,間距合適。聽到口令後,幼兒雙腿分開,由排頭開始,依次將球從雙腿間滾向下一位幼兒,比比哪隊動物寶寶最先安全到達“幼兒園”。

  (3)以“球寶寶放學回家”再次玩遊戲。

  六、隨音樂《親親豬豬寶貝》帶領幼兒做放鬆活動。

  七、帶領動物球寶寶參觀幼兒園。

  八、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遊戲《接送寶寶》是主題《了不起的我》中的一個教學內容,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習在一定的距離間相互滾球、接球,會與同伴合作完成胯下傳球的遊戲;體驗合作遊戲的樂趣。在本次活動中,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我用四個“動物球寶寶”貫穿了活動的整個過程,從“動物球寶寶”喜歡玩“滾來滾去”的遊戲,到接送“寶寶”上幼兒園,由於“動物球寶寶”的貫穿,也提高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活動結果預測:

  預計活動的目標基本實現,活動中孩子的平均心率約在130-140次/分,練習密度在40--45%。基本達到預計的認知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活動中,孩子是精神是放鬆的,情緒是愉悅的,參與活動的意識是主動的,參與活動的難度可選擇的,每個人都能夠在自身的原有能力上得到發展,同時在生理心理上有一種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受,從而激發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活動,為“終身體育”打下紮實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此活動選材於生活,報紙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幼兒比較熟悉和喜歡,他們用舊報紙做手工,做紙球鍛鍊身體,還可以撕成碎片做紙漿等。在成人眼中不起眼的廢舊報紙卻成了孩子的寶貝。因此,我開始有目的地觀察孩子的反應,發現孩子們對於報紙非常感興趣。新《綱要》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我想,作為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驗,引導幼兒走向最近發展區。而近階段我們在學習5的組成和分類的知識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何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在玩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由此產生了大班計算活動--《看報學數》。

  二、說目標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透過看報紙,玩報紙,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數數、學分類及組成。

  2、初步學習統計,能正確地記錄。

  以上制定的活動目標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為幼兒的發展打好基礎,倡導自主的學習,注重能力的培養,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全面的發展。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統計報紙上文章數、廣告數、圖片數,並學習正確記錄。透過孩子自己的嘗試、操作和集體評價,使幼兒的分類經驗,統計經驗得到整理。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9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將要執教《摺紙》,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等方面談談自己的課堂設計。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摺紙》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在三年級下冊已經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及應用,在五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倍數與因數、分數的再認識、約分、通分。這些知識為本節課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將為本單元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及五年級下冊的分數混合運算、解決分數應用題打下基礎。

  2、課標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要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並解決簡單分數加減法的實際問題。

  (2)方法與過程:透過直觀的摺紙操作活動,感受計算異分母加減法的必要性,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思想,培養遷移類推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難點: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二、教學策略

  1、說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順利達到本節課預定的目標,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透過學生的同桌討論,小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藉助展臺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搶答、口答、投影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指導學生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2、說學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絡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透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自己能說出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理,並能正確計算。

  三、說教學流程:

  1、複習匯入。“數學課沒有新課,新課就是複習課。”在這個環節,根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我設計了通分、同分母分數加減的練習,為本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作好遷移。

  2、創設情境。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生不僅要學會解決問題,更要學會提出問題。”在這個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摺紙情境,讓學生根據數學資訊提出問題。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3、自主探索。新課程注重了對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新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本環節,我採用了“估一估——折一折——議一議”的模式,透過自主嘗試教師引導,知道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數單位不一致,要想計算,必須先通分,培養了學生的轉化思想,從而得出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基礎上,讓學生去自主嘗試異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培養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

  4、鞏固練習。

  “練一練”第一題,透過看圖填空,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深化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練一練”第三題,透過分組競賽,來檢驗學生的計算能力及正確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診所”透過讓學生辨別易出錯的算式,以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解決總問題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以服務於生活。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環境保護教育。

  5、拓展延伸。透過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學會用線段圖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6、反思評價,總結全課。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在課堂總結時,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學會了什麼?”讓學生反思本次數學活動的收穫,形成數學知識體系。

  7、板書設計。

  板書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板書中,我設計“先通分,再計算。”使學生清晰地知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的法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在黑板上示範了異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過程,旨在規範學生書寫,養成良好習慣。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0

  在這一天,我說我演講的材料是“談論我的家庭”。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

  一.教科書

  這次活動來自於明天出版的山東幼兒園活動教材的第二主題和第一活動。

  家是每個人生活的港灣。家庭的溫暖和親屬關係將影響兒童對人和社會的態度,兒童對家庭的感情也將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家庭中的孩子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但他們對家庭成員的生日、職業和愛好並不十分熟悉。“談談我的家庭”是透過熟悉的人物激發孩子對調查的興趣,透過調查和記錄來提高孩子對家庭和家庭的瞭解,幫助孩子建立對家庭和家庭的愛。正如綱要中所說,"它不僅滿足幼兒的實際需要,而且有利於他們的長期發展;它不僅貼近他們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但也有助於擴大他們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這項活動源於兒童的生活,為兒童的生活服務。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根據對上述資料的分析,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激發兒童對調查的興趣,增進他們對家庭的瞭解。

  2.技能目標:指導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以有組織的方式敘述這些結果。

  3.情感目標:培養孩子對家庭的愛。

  根據教育目標和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提綱中,激發兒童的興趣調查,提高家庭成員的理解和愛作為重點,引導兒童以自己的方式記錄調查結果,並能系統地敘述困難。

  為了使活動更加全面,並將教育納入生活狀況,特別作了以下準備:

  1.知識準備:讓孩子提前調查家庭的生日、職業、愛好等,並在活動前與孩子討論調查結果。

  2.教具準備:

  (1)要求每個孩子帶一張全家福的照片。

  (二)照片佈局

  (三)孩子手裡有畫筆和紙。

  2.教學法

  在新的大綱中指出,"教師應當是學齡前兒童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有目標在心中,孩子在眼中,教育不時,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互動和開放的研究理念。因此,這項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啟發式提問:這種方法在所有活動中最常見。透過啟發和提問激發兒童對調查的興趣。

  (二)討論方法:透過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的討論,使兒童對自己的家庭有一定的瞭解,也讓兒童在討論中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此外,亦有繪畫方法,透過製作小冊子,增進兒童對家庭的瞭解及愛他們的感情。

  3.理論和方法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為了使兒童能夠積極和有意地參與活動,根據其年齡特點和目標,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調查方法:透過調查家庭成員,激勵兒童瞭解家庭成員的意圖。

  (二)記錄方法:透過手和腦記錄家人的生日、職業、愛好等,更加直觀生動地加深印象。此外,亦有動手的方法,使用毛刷記錄家庭成員及製作小冊子,可進一步鞏固家庭成員的理解。

  4.談論活動過程

  1.進口。老師有我家人的照片。有我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和我的照片。孩子們有這樣的照片嗎?老師們給孩子們介紹一張他們自己的家庭照片,這樣孩子們就有了自己的家庭照片,讓孩子們可以一起交流。孩子們的思維是直觀而生動的。透過對人們對圖片的瞭解,可以激發孩子們對積極調查的興趣,使孩子們迅速進入主題。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我選擇的說課的科目是語言,課題內容是《春夏秋冬》,這篇看圖學文科學知識很強,可以藉機培養幼兒觀察大自然的興趣,進而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想讓幼兒理解和體會一年四季的特徵及四季中的節日。我在課前利用談話活動引導幼兒觀察認識大自然有規律的變化,讓幼兒瞭解四季的變化特徵,讓幼兒親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為教學的開展奠定了情感基礎。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具體是:

  1、觀察圖畫,初步感知一年四季的特徵。

  2、在體會圖片內容的基礎上,嘗試瞭解四季都有什麼節日及人們在節日中的活動。

  3、有欣賞、瞭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

  教學難點

  在於如何引導幼兒在感知基礎上,進行連貫,完整的語言表講述

  教學重點

  也是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四季的特徵和節日中人們的活動。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在課題匯入部分我就透過運用娛樂遊戲“指五官”,讓幼兒初步瞭解人的語言是靠嘴巴和耳朵瞭解的,而大自然的語言又是靠什麼知道的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孩子帶著疑問去探究大自然。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現了孩子的主體地位。在活動中,教師以飽滿的情緒、優美的教學掛圖、適時地指導貫穿於活動的始終,讓孩子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四季的特徵。這樣教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要求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交流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人和大自然的親情、並敢於表達自己的理解,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在看圖教學中我將根據圖畫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說、想)感受圖中表述的內容,透過感官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教學準備:

  1、有觀察自然現象的興趣,初步積累了一些經驗。

  2、配樂錄音磁帶、錄音機。

  3、春夏秋冬景象教學掛圖一幅。

  四、說教學程式: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分成二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透過玩“指五官”的遊戲引出課題,激發孩子探究大自然奧妙的興趣。什麼是大自然?科學性的解釋幼兒不易理解,為此我精心設計自制了一個春夏秋冬景象的掛圖展示在孩子們的眼前,讓孩子們透過視覺感官有個形象的認識。為看圖內容的學習和理解奠定了基礎。

  第二部分:播放配樂詩歌錄音,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請學生結合畫面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教師: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一年中有哪些節日?這些節日在哪些季節裡?

  教師給予內容和表述水平方面的評析指導。

  (1)、學生講述春季特徵和春季節日,認讀漢字“春”、“暖”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2)、學生講述夏季特徵和節日。認讀漢字“夏”、“熱”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3)、學生講述秋季特徵和秋季節日,認讀漢字“秋”、“涼”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4)、學生講述冬季特徵和節日。認讀漢字“冬”、“冷”教師評價並作總結。

  3、學生講述自己最喜歡的季節和原因。

  4、教師小結:大自然給我們帶來許多禮物,給我們美的享受。我們要熱愛在自然,保護在自然。

  鞏固延伸

  1、 給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畫一幅畫。

  2、 教師指導識字寫字:日、月、水、火。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課題來源:隨著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 家長們忙於加班、應酬,孩子一個人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多。假如在家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後果將不堪設想。如何讓孩子能安全、健康、快樂地在家獨處,已經成為家長和教師關注的焦點。《綱要》中明確指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由此,我設計了《一個人在家》大班安全教育活動。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依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把目標定為:(1)知道一人在家時要注意安全,不給陌生人開門。這是這一次活動的重點。(2)能夠辨別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和危險行為。這是這一次活動的難點。(3)建立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二、說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我提供了豐富可操作的材料,做了如下準備:(1)影片《小兔乖乖》。(2)多媒體課件《一個人在家》。(3)操作材料圖片每組一份。(4)各種玩具(剪子、刀子、火柴、打火機、塑膠袋、書、積木、電池、電源、布娃娃、小汽車、藥品、球、布子、積塑等)。(5)安全盒子與危險盒子各一個。

  三、說教法

  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這一次教學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直觀教學法:以多媒體課件直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獲得形象具體印象的同時,使活動更加生動活潑。

  2、討論法:讓幼兒依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它是兒童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因此在操作遊戲“誰對誰錯”中,讓幼兒分組自由討論,給幼兒自由討論空間和機會。幼兒在討論中進一步明確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與危險行為。

  3、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形式,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透過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在此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分組進行“誰對誰錯”的操作活動,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4、遊戲法:遊戲活動是幼兒最重要的學習形式,《綱要》強調“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是激發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要。遊戲能激發幼兒以積極、輕鬆、愉快、自覺的心情參與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設定了操作遊戲“誰對誰錯”和遊戲“玩具總動員”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學習了一個人在家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鍛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這一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交流討論法:

  在這個活動中,討論貫穿了整個過程,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下,讓他們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不僅讓幼兒分享快樂,達到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而且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視聽講結合法

  《綱要》中指出:“活動中要調動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是帶著問題去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多種感官參與,幼兒在看、說、聽、做中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3、遊戲練習法

  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成長,透過遊戲“誰對誰錯”幼兒能夠辨別一個人在家的安全行為與危險行為,透過遊戲“玩具總動員”使幼兒能夠知道哪些物品可以玩,哪些不可以玩,建立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依據大班幼兒仍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的特點,我將活動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一)觀看動畫,激發興趣,知道一個人在家,不給陌生人開門。

  播放動畫《小兔子乖乖》,創設一個與幼兒生活聯絡密切、熟悉的情境,透過觀看動畫、講故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提出你們有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嗎?這一問題引出下一環節。

  (二)觀看課件,大膽表達,初步辨別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和危險行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課件的出示,能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讓幼兒在觀看課件內容的過程中,激起討論交流的慾望,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動中來。

  幼兒觀看課件後,在這環節中,我作為幼兒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引導幼兒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一個人在家時哪些事情能夠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使幼兒初步辨別一個人在家時的安全和危險行為。

  (三)遊戲體驗,學習提高,形成自我保護意識。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收穫快樂、提高能力,因此我設計了遊戲“誰對誰錯”和“玩具總動員”,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遊戲中進一步明確一個人在家中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四)活動延伸,家園同步,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結束後,透過多種方式與家長交流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一個人在家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親身體驗一個人在家的感覺,並將幼兒的表現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進行展出。

  在層層遞進的整個活動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生活即教育,教育為生活:把活動與日常生活方式融為一體,將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聯絡,讓教育凸顯實用價值。

  2、情境激趣、興趣教學:讓整個活動在幼兒快樂的觀察、討論、遊戲中進行。

  3、家園同步、良性互動:時刻不忘家庭是幼兒園教育的良好夥伴,爭取家長的支援與合作。努力形成兩者的良性互動,讓教育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對這節教學活動的一些認識,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3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物件或範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於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於大班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併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並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著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裡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併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於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願意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透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於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物件。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透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透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透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

  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

  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透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

  1.明確探索目的

  輔助語:“工具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裡?”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秘密

  3.集體交流探討

  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幹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秘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透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裡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透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裡,透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透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

  (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

  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

  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

  小鏟將黃豆裝袋

  螺絲刀組裝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探討,說說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透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讓孩子體驗和感受到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合作能力發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協作機會。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在過程中不斷思考,會控制自身,會主動協商,會發現和認識別人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更多的新資訊、新經驗。每一個孩子都會透過集體的、成功的探索獲得新的經驗,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提高!)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4

  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

  說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著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戶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著細膩化的表達。

  說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裡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說“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說“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資訊與外在資訊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透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裡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著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透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仔細聽曲子的節拍,並用基本動作打拍,

  在幼兒創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採用採茶的動作打拍,將基本動作的訓練滲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節奏、速度與音樂相吻合,根據把握的程度來限制練習的遍數。

  4、區分樂句,瞭解節奏譜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我把抽象的音樂、節奏用具體的畫面來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又有利於表述,提問:

  |1、聽一聽,看一看這首曲子有幾個樂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說有四句。

  2、根據節奏譜打拍(讓幼兒在複習動作的過程中熟悉圖譜的作用、變化)

  3、誰來說說為什麼有的地方會冒一個芽?有的地方會冒兩個芽?(根據音樂幼兒會說快慢不同)總結:原來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樣的。

  出示圖譜,創編舞蹈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提問:

  1今天我們要編個採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讓幼兒根據冒芽數量的變化,結合音樂來感受到樂曲旋律的變化,引導到動作、情緒上的不同。請小朋友自己根據音樂動一動,並且個別幼兒示範,體現幼幼互動的原則。最後總結,節奏快的地方採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範圍要小些,否則來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採摘畫面,認識圖示,創編有序的動作。

  1、請你們看看學一學這些阿姨是怎麼擦小哈的,為什麼這樣採,透過畫面的不同,激發幼兒在不同方位創編動作。有的會說在採矮一些的茶樹時要蹲一些的彎著腰,在高好的地方還要踮著腳,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來,幼兒長的少需要挑開數值找一找,有的還戴了草帽,幼兒在捲衣袖……根據幼兒說的形象出示圖示,讓幼兒瞭解圖示的含義,將幼兒的認識轉換成長時間的保留沒,廣泛了創編的素材,縮小了動作同化趨向模仿的可能性。

  2、幼兒知道舞蹈的創編步驟,一師幼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幼兒自由選擇圖示並表演,用攝象機拍攝。能力弱的可以編一二句,然後幾個人組合,幼幼互動體現合作的快樂。

  請部分幼兒講解自己是怎麼排列圖示的,並表演,帶領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意,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審美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造快樂。)

  播放錄象將幼兒的情緒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時不願意表現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優美的表演以後,增強了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節奏上的把握,同伴間太擠等。

  為了讓活動的激情繼續,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帶給幼兒一種新鮮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後提供一個場景、道具等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了孩子的表演慾望,而且透過場景有機的佈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15

  一、說設計思路: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1到5的數字都是認識的,但對對於它們的相鄰數不是很熟悉,如2的相鄰數是1和3、3的相鄰數是2和4等等。為了學習5以內的相鄰數,我特地設計了這次活動,依次來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想象力和專注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整個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根據綱要的要求,我把本次目標定位於;

  1、能發現比一個數多一少一的數初步理解相鄰數的含義

  2、知道5以內1除外的任何一個數與前後兩數之間的關係

  3、樂於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把本次的重點定位於;能發現比一個數多1和少1的數。難點;找出相鄰數和中間數。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的目標而服務的,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1-5的數字卡片,點卡。

  2、新房圖一字排開五間連在一起,

  3、幼兒操作材料。

  四、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了直觀演示法、問題探究法、講述法進行教學。而幼兒則運用欣賞法、發現法、操作法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我們透過同伴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共同學習,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我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一)遊戲引出小客人

  (二)數字住新房

  (三)找鄰居

  (四)幼兒操作

  (五)結束部分

  活動中我遵循了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把找大鄰居和小鄰居作為突破口,讓幼兒自主探索,找相鄰數,一步步完成目標。具體流程如下;

  (一)、談話匯入,出示數字寶寶。

  1、情景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今天,又到了數學王國的時間。我從王國裡請來了幾位小客人。你們想看看是誰嗎?

  (設計意圖:透過情景匯入,巧妙地引出數字寶寶。)

  2、認識數字寶寶,並拍手歡迎。

  (設計意圖:透過認識數字寶寶,並讓幼兒用拍手的方式歡迎它們。幼兒興趣更濃。)

  (二)、住新房從小到大排列。

  1、數字住新房。

  教師:這些可愛的數字寶寶看到別人都住上了新房,他們也想住新房。於是,老師昨晚連夜設計了一張新房圖。

  (1)你們看房子漂亮了嗎。那一共有幾間房你們怎麼知道的,從那邊數的

  (2)要從左往右數,那麼第一間給哪個數字寶寶呢?

  (3)幼兒操作教師表揚。

  (設計思路:巧妙地過渡,引導幼兒將1-5的數字寶寶住新房,同時利用數房間的方法,讓幼兒瞭解從左往右數數的概念。)

  2、點卡住新房,

  (1)我也要住新房,我也要住新房小朋友你們願意幫她嗎?

  (2)為什麼要這樣放呢?

  (3)教師小結

  (設計思路:數字寶寶幼兒都認識,但讓幼兒瞭解誰大誰小,

  在幼兒腦中太抽象。所以,我巧妙地設計了點卡妹妹住新房,讓幼兒在直觀上更瞭解數的多少關係。)

  (三)、找鄰居

  1、給小2找鄰居。

  教師;數字寶寶和點卡妹妹住在新房裡可開心了,可過了一段時間。數字寶寶2覺得太無聊了,於是他帶著點卡妹妹去找離它最近的鄰居玩玩,誰離2最近。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2的鄰居

  (2)觀察1和3與2的關係。

  (3)教師小結;1比2小,就是它的小鄰居。3比2大,是2的大鄰居。在數學王國裡它們叫相鄰數。

  (設計路思:此環節我利用找鄰居的方法,引出相鄰數,讓幼兒瞭解三個數中,中間的一個數比前面的數多一,比後面的數少一。比它少一的數叫它的小鄰居,比它大一的數叫它的大鄰居。透過這擬人的稱呼,幼兒對相鄰數理解的更透徹,更細緻。)

  2、數字4找鄰居。

  (1)教師;小4也要找鄰居那我們來看看他的鄰居是誰、教師事先把4的左右兩邊遮起來,讓幼兒猜。

  (2)幼兒說結果教師肯定。

  (設計思路:教師再次利用大鄰居小鄰居的名詞,引導幼兒找相鄰數,讓幼兒猜,並利用遊戲的方式掀開遮擋的數字,幼兒興趣更濃。)

  3、找中間數

  (1)出示2和4找它們的中間數,

  (2)教師引導幼兒

  (3)教師小結:三個數之間,中間的一個數比前面的數多一,比後面的數少一。

  (設計思路:這裡我設計的難度加大,讓幼兒找出中間的一個數,幼兒對於挑戰性的問題,再次表現的積極,他們透過前面一個數比後面一個數小一,比前面一個數多一的理念,很快找出了中間數,突破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幼兒操作

  1、給小動物找門牌號。(相鄰數)

  (設計思路:透過為小動物找門牌號,讓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又一次提高,同時也鞏固了前面的知識。)

  2、畫蘋果。(找中間數)

  (設計思路:再次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來引導幼兒,讓幼兒參與的興趣不退縮。)

  3、幼兒集體操作,

  教師;剛才國王送來了進入城堡的入場卷,但是,你們必須把上面得題目了,才有效喲。

  (設計思路:這個環節是為了調動未參與答題的幼兒,顧全大局,讓每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再次提高。)

  (五)活動結束部分

  教師;小朋友們真聰明,都得到了入場卷,下次我們可以隨時去王國玩。今天,我沒得數字寶寶也累了,它們想回家了。它們說今天有許多數字寶寶沒來,下次還要帶更

  多的數字來。再玩找鄰居的遊戲,你們歡迎嗎?跟數字寶寶再見!

  (設計思路:這部分教師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之後,讓幼兒對數學產生興趣。)

  (六)、說活動反思

  上完了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不足之處;

  1、探索內容少了一些,

  2、幼兒操作結果應讓幼兒自己評價,

  3、在找中間數師教師有點包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