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感悟> 在學習中感悟(7篇)

在學習中感悟

在學習中感悟(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為了更好的記憶,我們可以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不過,你知道怎樣記錄感悟會更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學習中感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學習中感悟1

  本次培訓,有幸分別聽取了楊世臣、董春玲、袁月娥三位名校長的精彩報告:金茵是經濟發達市區小學,硬體建設很好,師資優越,單單他們把素質教育“往深處發掘、往細處經營、往遠處探索”的發展理念和成就,已經是我們無法相比的;丈八丘是城鄉結合部的一所鄉村聯小,校舍簡陋,師資老化,但他們“善待當下,自主發展”的辦學思路和“善待每一天,超越每一刻”的韌勁和勇氣很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濰坊高新雙語學校的“全天生活皆教育”的辦學理念及“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拼搏”教師團隊更令我們由衷的佩服。

  細細整理筆記和思緒,我豁然發現,這三所分別代表城市、鄉村、民營的名校在發展內涵上存在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一是學校有明晰的辦學思路:突出特色,主動發展,以人為本,視野高遠,持之以恆。二是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強化資源理念,強化課程理念,強化專業理念,強化學習理念,強化發展理念。三是努力營造好豐富的校園文化:營造溫馨的親情校園,營造積極的發展環境,營造精彩的課堂情景,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營造和諧的家校關係。

  面對名校,我們找到了差距,明確了名校“明在何處”校長優秀“優在何方”。那麼我們的學校,朝向何方努力才會有希望成為名校呢?我做了如下幾點思考。

  一、要以人為本,民主治校

  1、務必建立“公正、公開、高效、透明”的治校方略,特別是在評優、選模、職稱評定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堅持“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要根據學校工作實際,制定出具體細緻、切實可行的量化評估標準,切實讓制度說話,讓工作成績說話。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一種“用成績證明優秀,以實力贏得的尊嚴,把落後作為恥辱”的積極向上的氛圍。決不搞校長“一言堂”,更不能搞“拉拉扯扯,暗箱操作”。

  2、充分尊重教師,以情感人。校長在治校過程中,即要規範管理、制度治校,又要注重自己的情感投入。做尊師重教的楷模,做教師的知心朋友;要千方百計的幫助教職工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要開展豐富的課餘文娛活動,促進溝通,融洽人際關係。

  二、校長要率先垂範,主動學習,積極進取。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決策者和管理者,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作為一校之長,要領導好一所學校,就要有:時代的眼光,社會的良知;正確的辦學理念,獨到的見解;堅韌的品格,廣闊的胸懷。要做好這些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尤其在辦學條件受各種因素制約的情況下,更是如此。這樣就要求校長有時代的眼光,正確的辦學理念,在校園中起模範表率作用,校長手裡不是拿著鞭子,而是舉著旗子走在前面,他的意識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因此,校長應具備學習、服務、質量考核、改革創新等多種意識。

  三、抓班子,帶隊伍,培養一流教師團隊。

  溫總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聽課調研發表的《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的重要講話中 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民族振興在教育,教育振興在教師。這些都足以說明教師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學生中起著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師必須要有先進教育理念和紮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才能帶領著學生穿越知識的海洋,跨過廣闊的宇宙。要想使教師富於時代精神、創新精神,

  作為一名校長應做如下幾點。

  1、不斷提高全體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師德修養。

  教師大計,師德為魂。“師者,人之模範也”。陶行知先生說:“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教師的思想品德、教風和學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巨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高尚的師德,是對學生最生動、最具體、最深遠的教育。可以說,教師的品行端正,人才培養的方向才有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才有保證,實現建設人民滿意學校的目標才有保證。我們應認真貫徹落實新頒佈的《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縣教育局剛剛頒佈的《師德考核辦法》。透過請優秀教師做師德教育報告,組織評選優秀師德標兵,開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師”大討論等活動,用身邊的典範激勵教師,從而促進全體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師德修養不斷提高。

  2、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學校,只要有足夠的供師生讀的書,不管多麼簡陋,都是一所好學校。如果缺少了書籍,即使學校建設的再漂亮,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實質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書永遠是成長的階梯。因而,我們學習金茵小學開展童心悅讀、舉辦校園讀書節等活動,讓讀書像呼吸一樣自然,讓讀書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3、引導教師勤於反思。

  行成於思毀於隨,沒有反思,人生是盲目的,教育更是如此。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為此,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成長﹦經驗+反思。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總結經驗、捕捉問題、反思實踐的過程。只有跟自己過不去、不斷給自己出難題、不斷檢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奮鬥目標的人,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個新自我,天天就會有新收穫。作為一名校長應引導教師勤於反思,鼓勵教師平時多做教育教學隨筆,如做讀書筆記、教學筆記、作業批改筆記等等,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

  四、結合實際開發校本課程。

  淄博臨淄區金茵小學楊世臣校長說,學校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課程開發。金茵小學、丈八丘小學、濰坊高新雙語學校成功之處也在於課程開發有特色。我們可以根據我們農村小學實際開發自己的課程。如農曆課程、生產勞動課程、傳統節日課程等。尤其是開發生產勞動課程我們有比城市學校更得天獨厚的條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與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驚人豐富的思想世界。”學生置身於生產勞動課程中,我們的孩子才能真正體會到勞動成果得來不易,理解父輩養育的艱難,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學會感恩。開發好農村資源相關的課程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得到淨化和昇華。

  總而言之,透過學習,提高了認識,明確了職責。知道了一個好校長是成就一所好學校的關鍵,清楚地意識到了身上肩負的神聖使命。今後的工作中,一定把此次學習所獲、所悟、所感,應用並指導自己的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改革與創新,尋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的發展模式,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學習中感悟2

  《大綱》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色,是感悟型語文教學遵循的極為重要的原則。

  語文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透過有指導的讀書活動,把課本的規範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同時全面提高學生自己的語文素質的過程,擯棄繁瑣分析,注重讀中感悟,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而且是教學思想的根本轉變。讀中感悟則相反,是教師的啟發誘導和激勵下學生自己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著的思想感情。即由讀生疑,由讀求悟,由讀生趣,由讀生情。

  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課堂教學如何具體操作呢?閱讀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讀書內化的過程。學生學習一篇課文,總是初讀感知,再精讀理解,而後熟讀積累,最後遷移運用。各個階段的任務不同,因而引導感悟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下面結合《豐碑》一文教學實踐談點個人的具體做法。

  一、初讀階段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教師教學一篇課文,首先應引尼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教《豐碑》一文時,從題入手,透過審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去領悟課文。我先問學生:“看了課題,你腦海裡出現了什麼問題?。一個學生問:“這篇課文的題目為什麼叫《豐碑》?”我當即肯定,並在課題後畫了個問號。又一個學生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我也給予肯定。接著,我便鼓勵學生自己透過讀書思考來解決。由於學生是帶著問題去讀書的,所以讀得十分投入。透過初讀,學生大體上知道課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歌頌了誰,課文為什麼要以豐碑為題。這樣學生初步感知了課文,為進一步把握課文的重點奠定了基礎。

  二、精讀階段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當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把握和整體認識後,就要針對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體味領悟。所謂重點,就是課文中具有關鍵性主導性的內容,所謂難點,就是學生在初讀課文時的疑惑的地方,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整篇課文就迎刃而解了。

  如《豐碑》一課的重點是第三段,以將軍的情感變化為主線,以將軍誤解軍需處長為重要情節,在讀中進行理解,抓住重點詞句讀,“將軍的臉色頓時嚴峻起來,嘴角邊的肌肉抽動著”,從而體會將軍之所以如此悲憤,是因為看到老戰士被凍僵的悲壯場景。接著以“抽動”與“抖動”兩個詞比較,來體會此時此刻將軍悲憤加氣憤的特殊感情。還要讓學生反覆讀這一段,讓學生體會到:不是戰士沒聽見,也不是戰士們不願服從將軍的命令,因為他們知道被凍僵的是軍需處長。此時此刻戰士們似乎“血”凝固了,“淚”往心裡流,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讀“將軍愣住了,久久站在雪地裡……”將軍為什麼愣住了?他在想什麼?透過讀原文,體會將軍因眼前的事情,完全出乎意料而呆住了,由誤解到內疚這一心理變化過程,再把將軍神態、語言描寫的兩個句子用氣憤的語氣、輕快的語速加以比較,使學生明白將軍愈悲痛氣憤,愈能顯示出軍需處長的崇高偉大,使學生用心感受軍需處長的“豐碑”形象。

  第七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教學時仍然要透過多種“讀”來理解課文。面對死亡,軍需處長為什麼那麼鎮定?那麼安詳?因為他為了革命,為了戰士,視死如歸,體現了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讓同學們用敬佩的語言朗讀這段文字。目睹此情此景,將軍的淚止不住了,“他的眼睛溼潤了”,將軍千言萬語化作一個莊嚴的“軍禮”,這軍禮包含著怎樣的感情?從哪能些詞中體會到的?(飽含著悲痛、愧疚、激動、自豪……的情感),從下列詞語中可體會到:“緩慢地吸了一口氣”“舉到齊眉處”,這時老師引導學生,帶著對軍需處長的深深敬意,朗讀第十二自然段,語速緩慢,由悲痛到激動,讓學生感悟到軍需處長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作出自我犧牲抉擇的,可見其精神偉大,品德崇高。

  配以低沉的哀樂,老師再引讀第十三自然段,課堂教學再一次理入高潮,這位可敬的軍需處長,就這樣離我們遠去了……“風更大了,雪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將“覆蓋”換成“掩蓋”、“遮蓋”,讀一讀,可以體會出“掩蓋”意思不符;“遮蓋”不能反映出整個身體被包圍的事實。只有“覆蓋”寫出了風狂、雪大,同時表達了作者地限的崇敬之情。課文教學重點,在朗朗中得到突破,從形象上看大雪覆蓋著軍需處長的身軀,確實是一尊晶瑩潔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那捨己為人、勇於獻身的精神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共存,在後人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三、熟讀遷移階段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熟讀遷移階段引導學生感悟,主要是透過範文語言的遷移運用,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閱讀實踐活動中,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讀幾遍,才會讀得一遍比一遍好,感受一次比一次深。正如古人所說:“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逐步形成了對語言文字的悟性,有了這個悟性,也必將遷移於表達,使學生逐步達到準確、得體、生動地運用語言。更重要視遷移性的練習,並注重練後評議。如《豐碑》一文讀過後,學生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什麼,對哪些地方感受最深。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難道你們不想對軍需處長說些什麼嗎?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之後,佈置學生寫讀後感,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表達對烈士的崇敬之情。學生寫好後,請幾個學生當眾讀自己的話,並帶領學生進行評議,透過評議,學生知道哪兒好哪兒不好。為什麼不好,進一步鍛鍊了感悟語言的能力。從而實現了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最佳境界。

在學習中感悟3

  我們這次拓展的專案有高空單槓、低空相依、高空斷橋、孤島求生、逃生牆等,這些拓展訓練能夠啟發創造力與想象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大家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能夠讓我們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更為重要的是還能讓我們認識到團隊的作用,增進對團隊的參與意識與責任心,學會關心、學會融入團隊,透過這些體驗活動,能夠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增強應對壓力與挑戰的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發揮潛能。

  “高空單槓”是拓展訓練中最驚險的。人要順著八米多高的鐵柱往上爬,頂上大約只有直徑30cm的圓盤供兩腳站立,你要在圓盤上站起來,在高空飛身一躍,抓住前面的單杆。由於那天風比較大,柱子也隨風發抖,儘管有安全繩保護,越往上爬還是恐懼感越強,到頂上站起來時雙腳真有點不聽自己使喚,但最後還是勇敢的站起來跳了出去。高空單杆使我感觸最深的不是驚險刺激的動作表演,而是隊友們在完成專案時的不同心態和表現。有的隊友心理素質很好,有的非常怕高,有個女隊友在柱子頂上抱著圓盤足有20分多分鐘,不敢站到圓盤上,但在大家的鼓勵下,艱難的克服了恐懼,最後還是站起來跨出了勇敢的一步,戰勝了自己。每個隊友在完成自己的任務後,都在為後面的隊員加油、鼓勁,並且時刻在保護著他們的安全。每個人此時此刻都不知不覺地承擔起在團隊中的責任與義務。

  “空中斷橋”搭在離地面9米高空中,它要求隊員從一塊木板跳到另一塊木板上,兩塊木板的距離有1。3米,在地面上這個距離對任何人跳過去應該是沒問題,但這個距離卻被吊到了空中。站在搖搖晃晃的斷橋上,腳下是令人心寒的深淵,頭上是高不可攀的天空,環境造成的心理壓力給每個人都是一次戰勝自己意志的體驗。站在木板邊上我遲疑過,也畏縮過,但別無選擇,只有鼓足勇氣,相信自己,勇敢地跳過去。面對困難,我們只要勇敢跨出這一步,困難也就不是這麼難,超越只是一步之遙。因此,在我們實際工作中,當我們面臨艱鉅的任務或遇到困難時,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積極努力,付諸行動,就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就可以完成別人認為難以完成的任務。

  "孤島求生",這個專案是在三個島上分別有三隊人,一個島是盲人島,島上全是盲人。第二個島是啞人島,島上全是啞人。第三個是珍珠島,島上的是健全人。每個島上教練都發給了一個任務書,每個島上的人只知道自己的任務而不知道其它島上的任務。這個專案的最終目的是在規定的時間將所有的人集中在珍珠島上。這個專案主要是考驗一個團隊在接到任務後相互配合與溝通。珍珠島的任務書上的任務很多,需要考驗他們是如何在很多資訊中找到最有效的資訊。啞人島的任務書是在盲人島的隊友完成第一個任務後利用木板將盲人島上的盲人從盲人島上救出。盲人島有任務書可是他們看不到,因此不知如何去完成任務,這就需要其它島上的人員的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三個島嶼就象公司的三個不同層次的部門,珍珠島代表著管理層、啞人島代表公司中層、盲人島代表著公司的最基層員工,儘管各自在任務上不相同,但是最終目的非常一致。各部門不同方式的努力是為了公司的最終成功,反過來說,任何一個部門的工作不到位都會導致最終目標的失敗。這個團隊專案讓我深刻認識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溝通很容易做到,然而遮蔽掉不必要的資訊,做到溝通的及時、有效、充分卻需要不斷的探索;有效溝通就是將必要的資訊透過恰當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傳遞給恰當的夥伴,透過他的反饋資訊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部門間互相配合、提高效率的關鍵點是做到有效溝通,資訊輸入與輸出的重要性透過這個專案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最能體現團隊協作重要在“逃生牆”專案。專案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所有的人不借助任何工具爬過一個四米高的牆。站於巨大的4米高牆前,一個人是那樣的勢單力薄,任何一位普通的人面對它,可能只有“犧牲”了。但擁有的是自己的團隊的力量,它似一股洪流不可阻擋。計時開始了,大家先計劃分析了一下,確定先輸送幾個有力量的隊員上去,然後是體重較重的和女隊友,方案一定下,刻不容緩,許多隊友都爭甘為人梯,甘於奉獻,上面拉的拉,下連推的推,猶如閃電的力量,多麼動人而壯觀的場面,讓人感慨萬千。其中最值得誇讚的是甘為人梯者,正是他們毫不猶豫的肩託著團隊重大任務,及大家極力的配合,才使得整個團隊在短短的19分鐘內安全跨越“逃生牆”。逃生牆讓我們化為一個整體,使我進一步明白了“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道理。

  拓展是一種體驗,是一種體驗中的感悟。拓展訓練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各種方法,營造各種氛圍讓你完成你認為自己不能完成的任務,也讓你在這一過程中重新認識了自己,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面對空中單槓或是高空斷橋,人都會有恐懼的心理,成功的關鍵在於克服恐懼心理的能力有多大,戰勝恐懼的心理我們才能獲得成功。面對困難,我們絕對不能放棄、不能妥協,不嘗試的話,就完全失敗了,如果勇敢的嘗試,有成功的可能,即使失敗也可以重新來過,只要有勇氣和決心,看起來極困難的事情,我們也完全有可能克服。

  但是想要獲得成功,光有勇氣和決心是遠遠不夠的,決定成功的因素還有很多,哪怕只有一方面做得不夠完善,也有可能導致失敗。成功真的不容易,在你成功或完成這些挑戰的時候,如果沒有隊友的保護,沒有他們的搖旗吶喊,相互鼓勵,你能做到嗎?所以無論在做空中單槓還是高空斷橋時,就會有一種支援你的力量在不斷的鼓勵自己,我想這可能就是團隊的力量。特別是最後的逃生牆成功逃生,團隊的概念已經非常清晰的呈現在心理。團隊就是握在隊友手裡的安全繩、團隊就是步調一致走木屐發出的啪啪聲、團隊就是逃生過程中你踩過的一個個臂膀。大家憑藉著團隊的精誠合作,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障礙,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心魔,在心中留下了永恆的記憶和讓人終身受益的感悟。拓展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一種體驗,更重要的是那種感悟、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做事態度,以及工作的方式、方法。回想兩天的訓練,我對工作、生活有了新的認識,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群策群力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事半功倍。所以,不要因為自己的渺小而輕視你自己,因為你就是你,你在工作中能起到的作用,是獨特的,也是別人無法起到的。

  透過這次訓練,我也清楚地看到每一個人的重要性,沒有他們你能上成功從4米高牆逃生嗎?不能。工作中環環相扣,缺少了任何一環都是不行的,所以在你增強自信的同時,不要輕視任何一個人,公司中既然有他,他就一定有他自身的作用。重視你的同事並與他們緊密的配合才能將工作做好,這就是有效的溝通。溝通的確非常重要,可是怎樣溝通才能有效呢?首先了解對方,真誠對待對方,懂得用適當方式和語氣甚至是肢體語言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將你的想法正確的傳遞給對方,並在對方有不同觀點的時間不至於有排斥的心裡,可以理智、客觀的協商解決的方法,這點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卻很不容易。在別人犯錯或配合不夠默契的時候,要懷著一顆包容的心多想想自己的不足,或許是因為自己傳遞的資訊不夠準確、或許用的方式、方法不恰當,自我檢討可以使自己平息怒氣,想想自己也會有出錯的時候,這樣你就容易諒解別人,給別人機會也就是給自己機會。

  作為團隊的一份子,我們必須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自己事,就是減少別人的負擔,也是幫助別人。當然,我們更需要懷有常常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領導對你的指導並在你失誤的時候原諒你的過失、感謝同事在工作中給予你無私的支援和鼓勵,也要感謝自己能夠勇於面對困難,並且全力以赴的超越自我。我相信透過這次拓展訓練,讓我能夠更輕鬆自如的面對今後的生活和工作。

在學習中感悟4

  學習總是無止盡的,每一次聽王校長的講座總能觸動心靈,找到新的教育真諦,感受六一濃厚的文化,8月31日,王校長為新教師做培訓,聽後有幾點特別深的感悟。

  一、學校的文化決定老師的素養和學生的品質

  培訓剛開始王校長先講了六一的名字由來和六一LOGO的意義,王校長說“六一”可以解讀為經開區第六大街上的一所小學,也含有這個學校有六個年級,每個年級有六個班。我最受震撼的是王校長對LOGO的解讀,每次聽都有不同的感悟,最喜歡王校長說的,“學生一年一年走進去,最後再走出來,成為一個準社會人”。我們的學生一年年在成長,就像LOGO的6種顏色所蘊含的6種精神,我們的孩子每一年都學到一種新的品質,顏色由濃,孩子的品質也慢慢沉澱。我們學校的校訓:六藝易一,立德樹人。六藝易一,六一在兩端,藝易在中間,我們的老師也是按照六一的這些文化在豐富自己,改變自己,培養自己的六一素養,而我們的學生也會在六一這些濃郁的文化中慢慢發展成六藝少年。

  二、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

  這次的培訓對我印象特別深的還有一句話就是“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的,每個人都獨特的天份。”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總是在比較孩子的共性,共性突出的孩子就會被我們稱之為好孩子,優秀的學生,但是每個人優秀的面都不同,我們在沒有發現孩子身上閃光點的時候怎麼能隨意評價孩子優秀與否呢,所以我們老師的責任就是去挖掘孩子,用平等的眼光去善待每一個孩子,用心的去尋找孩子身上的與眾不同。

  跟著王校長學習的還有很多,做人,教學,對待孩子。很慶幸,我們跟王校長在一起。都在為六一而奮鬥努力!

在學習中感悟5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100條建議,我覺得在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做教師借鑑。作者採用一條談一個問題的方式進行的,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其中的賞識教育思想更是本書的精華,它貫穿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整個教育思想,時刻提醒著我們每位教師,讓賞識常駐心田、學會欣賞自己的.學生。

  教師都有著一樣的心理,看學習好的學生,什麼都好,乖巧懂事,各門學科非常優秀,這樣的學生哪個老師會不喜歡呢?可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制止力較差的學生;呈現在我們眼中的往往是什麼都差,如:智商低、上課不集中注意力、學知識又不刻苦;久而久之就讓我們失去了耐心,看不到他們的優點,也不願瞭解他們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由於各種原因,我們教學思路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對待教育的一些新問題,尤其是“後進生”問題,缺乏教育的技術與藝術的解決方式。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孩子逐漸被消磨去了“自尊心”、“進取心”,對“學習的興趣”也漸漸消逝。學習成了一種痛苦的折磨……

  我們藝術學科中也有這樣的現象,我也曾悄悄地反思,作為一名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面對每一位孩子?特別是灰色群體。學生再調皮,他有自尊,也有上進心,他們不是自我放棄的一群,而是童心未泯、尚在學習進步的過程之中,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一份微笑與陽光給這些孩子們。蘇霍姆林斯基提到,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走到這些學生的跟前去,真切地看看他們遇到了什麼困難,設計出真正適應他們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孩子每一點進步都應成為我們鼓勵孩子繼續前進的階梯。只有這樣我們才不負家長、社會對我們教育的期盼。

  非常開心能讀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它讓我學習如何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讓我避免因輕看一個學生,而毀了一個家庭;用為班級的幾十分之一則是家庭的百分百。教育這些學生最重要是透過激勵手段來轉化他們,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愛有媽媽的味道,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教給他們自尊、自愛;讓他們透過教師的讚揚抬起頭來走在興趣學習的道路上。

  首先,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們制定較近、易於達到的學習目標,讓這些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建立自信,再去挑戰下學習目標,逐漸地引導學生學會自己設立目標、計劃;這樣教給學生一定的方法,讓學學生產生自我激勵、成功鞭策在學習的作用。

  其次,善待學生的自尊至關重要,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老師對待學生的自尊心“要小心的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的顫動欲墜的露珠”。可見,學生的自尊很重要。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產生愉悅的心理體驗。作為與學生日日親密接觸的教師,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並要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賞識每一個孩子,關注每一個個體,摒棄冷眼和偏見,用真情去澆灌,用愛心去培育,用真情去呵護、澆灌、培育。在讓他們感到“我是最棒的!”“我能行!”的自信中從正確地認識自己。因為只有成功才能讓孩子建立自信,才能讓孩子主動參與一切學習活動的願望。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告誡教師們:“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賞識教育,讓自由、歡樂與舒暢迴歸課堂,迴歸孩子的一日生活,賞識教育把自信、創造與成功,帶給孩子,還給孩子一個完整的自我。賞識教育會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讓溝通與關愛解開每個學生的心鎖。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是堅定地抱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多一份關愛給學生。我們的教育之路就會越走越寬!

在學習中感悟6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現在的後進生怎麼產生的,或許就是應驗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吧,“我們沒有合理的個別對待學生”。以至於現在一個班裡會有那麼多的後進生,而老師們當然也包括我,就知道去埋怨學生,認為學生沒有好好學,甚至認為他們“笨”反應慢,可是我們何嘗不換位思考一下呢?老師們又何嘗考慮到那些後進生的痛苦,因為某種原因上課聽不懂,卻還要裝作很認真聽講,配合老師,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煎熬!作為老師你採取了個別對待學生了嗎?沒有!我們上課只是把大眾的東西強加於他們,並沒有考慮到他們能否接受啊!長期這樣就形成惡性迴圈了!雖然目前來說,個別對待學生實行起來有點困難,但我覺還是應該朝這個方面不斷的努力,時間是靠自己擠出來的,方法是靠自己探究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才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教是為了達到最終用不著教,我們要透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拿到新教材,就知道應該從何入手去學習。

  那麼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這是老師們都關心的問題。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點對我們今天的教學仍具有現實意義,我們一同來看看吧。

  一,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

  二,課堂上創造各機機會讓學生探究和思考。

  三,課堂上不能讓學生總是處在一種興奮的狀態,這不利於學生思考。

  四,讓學生運用知識,經常完成一些實踐性的作業。

  五,個別佈置作業,讓學生各盡所能。

  六,不讓任何學生做一切缺乏動腦的勞動。

  七,讓學生生深刻理解教材。

  八,把知識和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提高教學質量任重而道遠,至於如何提高更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和藝術。不管怎樣,我們要記住:學生易於接受的、省時高效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猶如黑暗裡的光明,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如何切實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如何讓每位孩子聰明健康的成長。更開闊了我們的眼界,我們將為提高自己的水平、轉變自己的態度而努力!

  另外,這本書還讓我認識到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學也是一種精神;懂得了因材施教的重要……

在學習中感悟7

  早就聽說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後,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後參加工作到現在,自己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在第三條建議裡,蘇霍姆林斯基反覆強調學會觀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

  他說,觀察對學生來說的重要就像空氣、陽光、水分對於植物生長一樣不可或缺,他說觀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還形象的將觀察比作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母。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現,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們的物理,很多的題目就來源於生活實際,如果每個學生都學會留心觀察,注意思考,那麼很多題目就會顯得非常簡單,而恰恰在這方面,許多學生過不了關。這裡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實際上樂於觀察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意間發現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他們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後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可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善於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是談興趣的。

  關於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麼如何解決這個現實的根本問題。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嚮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麼,這樣說有什麼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裡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於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設情景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這裡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裡,我想到這一條建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對知識的興趣,並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麼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於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採取要善於動腦筋需要採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樣說,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並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度。那麼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於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麼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麼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條建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

  歸納一下大概有三點:

  1、必須點滴地積累起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養自己有一顆敏感的心靈。

  3、要積累起一定的習題集。

  這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在這條建議裡,他又提出了讀書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意義。他建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於自己學科的,一種是關於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於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於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讀,那麼讀又是為了什麼呢,除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之處,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廈。讀到這裡,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後悔,參加工作以後我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那樣去做的話,那麼,現在我的書架上也應該有近百本的書了。

  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

  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該掌握的。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像哪些教師學習的問題,對於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瞭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都完成的很好,那麼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裡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

  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於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但是,作為我們年青教師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們要清楚別人取得那樣的成績,取得那樣的效果,絕不單單是靠簡單的行為所能達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一項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實際上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幾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物件相距很遠的,甚至沒有直接聯絡的因素決定的。”

  第三點,提高教學技巧,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學術水平。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麼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在這裡,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了自我認識、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許這對於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條:關於教師日記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寫教育日記,因為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他用大量的自己和別人事例來說明記教育日記的好處,它可以使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去全面瞭解一件事情並採取相應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這是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素質的十分重要的一種手段。在上次學校要求班主任寫德育案例的時候我就覺得無從下筆,當時真後悔在平時沒有養成記日記的習慣,透過記日記的方式把平時發生在班級裡或某個學生身上的事情記錄下來。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獲益匪淺,它教會我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爭取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科……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