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陋室銘> 陋室銘教案集合7篇

陋室銘教案

陋室銘教案集合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陋室銘教案 篇1

  陋室銘教案設計

  教材分析

  《陋室銘》是一篇語言、意境兼美的名作。陋室,是作者在做官期間住的簡易的房子,作者為它作銘,託物言志,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和情操。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全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理解“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表現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學生學習,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難點

  1、 掌握文中重點文言實詞。

  2、 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得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 問題匯入法

  2、 誦讀教學法

  3、 合作討論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在上課之前,請大家先來做個選擇題:A、假設有一棟富麗堂皇的大廈,要得到它,必須說一輩子違背良心話,做盡傷天害理的事;B、有一間簡陋的屋子,那裡風景迷人,有知音相伴。如果是你選擇哪個呢?(學生回答:選擇B,因為??)

  很好,你的選擇與一位詩人一樣,他是唐代劉禹錫。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很出名。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的《陋室銘》吧!(板書題目)

  適時解題目: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那麼“銘”怎樣理解?請一個同學讀書下注釋,瞭解“銘”的特點: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作者在什麼樣情況寫下這篇文章呢?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1、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劉夢得文集》。

  2、背景

  其實這篇名文卻是被“氣”出來的。當時他熱心幫助一個叫王叔文的人改革,反對宦官勢力。失敗後,他被貶到安徽和州縣做了一名小官。按規定,他應得到三間三廂的房子。 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故意刁難。於是把他安排在面對大江居的三間毛屋。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非常快樂,於是就寫下了《陋室銘》表達自己理想和人生的抱負。

  三、誦讀課文並翻譯

  讀一讀:

  1、學生自讀,標出難讀的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注意字音和節奏。

  3、學生齊讀,讀出感情。

  翻譯全文:

  1、 學生合作翻譯。

  2、 教師點撥重點字詞:

  名:動詞,出名

  靈:靈驗,神奇。

  斯:指示代詞,此:這。惟:只。

  馨:這裡指品德高尚。 上:長到,蔓到。

  鴻儒:知識淵博的大學者。鴻:通“洪”,大。

  白丁:平民,這裡指沒有什麼學問的人。 調:彈奏。

  素琴:不加裝飾的琴。

  金經:用泥金書寫的佛經。

  絲竹:這裡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官府的公文。

  勞:使……勞累。形:形體,身體。

  四、分析課文、品析語句

  1、 提問: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 作者怎樣來描寫陋室?

  (1)陋室的環境如何?

  回答:“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在我們的眼中臺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很久沒有人住過,補修過,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

  (2)而在主人眼中是不是也很簡陋呢?(不是)

  首先作者寫環境採用什麼修辭方法呢?

  回答:對偶、擬人。

  教師講解:“上、入”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些什麼;“草”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這樣,我們就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一種生機盎然、春意正濃的幽雅的環境,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悅之情。

  陋室的環境――清幽(板書)

  (3)過渡:而陋室主人都和些什麼人交往呢?

  回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這個陋室裡.常與學識淵博、才華出眾,

  高談闊論的人交往。

  適時提問:為什麼要寫這些人?

  教師講解:因為透過他的朋友可知他是什麼人。俗話說,欲知其人應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這就是說,要想知道他的為人,只要看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因此,我們便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這兩句在於襯托主人德才兼備,表明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

  陋室主人的朋友――博學(板書)

  (4)過渡:當他朋友走了之後,作者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回答:“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說的是主人的生活情趣。在陋室裡,可以彈彈古琴,看看佛經,沒有不健康的音樂擾亂,也沒有繁冗的公文勞累身心。 可以看出作者生活情趣恬淡閒適、安貧樂道。

  陋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安貧樂道(板書)

  (5)作者明明在讚頌自己的陋室不陋,為什麼又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其用意是什麼?

  教師講解:諸葛廬、子云亭都是最簡陋的屋子。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西漢的文學家。雖然他們居住的房屋很簡陋,但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房屋聞名天下。作者用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在說明自己的陋室不陋。

  他又想證明我也要像諸葛亮、揚雄一樣從政治上,文學上幹一番事業被後人所敬仰。已隱含著自己遠大的志向。

  人生抱負、志向遠大( 板書)

  (6)理解“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這句話是一個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對他說,那個地方十 分簡陋,你怎麼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說:“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自己正是孔子一類的君子,自己的生活態度正如孔子一樣安貧樂道。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 強調陋室因君子居住而不再簡陋。

  總之,陋室之景迷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實不陋。正因為主人道德高尚,名聲遠揚,陋室才見其不陋。

  五、探究

  1、作者要寫的是陋室,為什麼開頭卻先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以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對陋室的吟詠。

  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物的方法叫“起興”。

  課堂小結:作者先運用起興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龍”引出“德馨”,點出文章中心;再運用類比,將自己的陋室和諸葛廬、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諸葛亮、楊雄相提並論,陋室才見其不陋。

  這種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的這種寫法叫什麼?(託物言志)

  五、作業佈置

  1、背誦並默寫課文。

陋室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準確識記重點文言實詞,翻譯課文。

  2、把握文章結構,深入瞭解文章內容。

  情感目標

  3、能明確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發表自己的感悟,確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教學重點

  翻譯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能與作者進行對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設計理念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打造美讀、美教的課堂模式。

  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營造美

  1、講述劉禹錫被欺寫陋室銘的故事。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初讀課文感知美

  讀韻文最好從朗讀入手,大家先仔細看影片,並在難讀難寫的字標註一下,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1、明確朗讀的要求技巧。2、初步掌握詞句的意思。

  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三、譯讀課文通內容

  學生合作翻譯全文,提示:

  (1)藉助註釋,讀出疑點(2)注意字句,翻譯課文

  四、細讀句子鑑賞美

  我們再來細細分析下課文,我問大家一些問題。(也可由學生提問,老師補充問題,引導大家挖掘課文內涵。)

  1、大家說說,這篇銘文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呢?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大家可以從文中找出具體的表達作者寫作目的的語言麼?文章是怎麼樣引出“德馨”的呢?前兩句是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2、韻文從哪些方面體現作者的“德馨”呢?

  3、作者已經從那三方面說明了陋室不陋,又為什麼寫“南陽……,西蜀……”?有什麼作用?(用類比的方法從而突出陋室不陋)

  4、最後一句孔子的話是什麼意思?

  (用“何陋之有?”反問,言外之意是“不陋”與文章開頭相呼應,更好表達了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精神,是全文的點睛之筆。)

  根據大家發言整理成板書:

  設喻引題山水喻陋室

  仙龍喻德馨

  環境清幽(景)

  陋室不陋交往高雅(友)

  生活恬適(趣)

  古賢自喻反問點題

  五、巧取雅稱創造美

  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轉眼間就要和劉禹錫說再見了,離別在即,你不想留下點什麼紀念嗎?老師有個建議,你可以給劉禹錫的陋室起一個雅稱,比如──清心齋;也可以給劉禹錫送一塊匾額,比如──室陋德馨。起名時要說說根據。

  啟發學生把自己讀到的東西表達出來。結合自己的觀察,如電視裡看到的、外出時觀察的宅名,給劉禹錫的陋室擬個合適的雅稱。

  六、對話作者表現美

  時間真快,不想說再見,也得再見了。老師建議大家這樣和劉禹錫話別,以“劉公,我想對你說……”為開頭說一段心裡話。

  學生思考後說話。

  七、課後練習鞏固美

  1、將“劉公,我想對你說……”整理成一篇隨筆。

  2、背誦全文給你的父母聽。

陋室銘教案 篇3

  《陋室銘》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教學重點:透過朗讀,引導學生完成當堂背誦教學難點:指導學生對文章精妙新穎構思的分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匯入

  1、師:提一個問題讓大家選擇一下:設有一個王公大廈,要得到它,須說若干句違背自己良心的話,做若干件傷天害理的事;設有一簡陋室,那裡綠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擁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個?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範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後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麼,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境——青

  襯托對仗誇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據典表態度——樂

  (2)小結寫法: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投影:“託物言志”是指透過描寫客觀事物,寄託、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略)

  七、贈言和練習

陋室銘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瞭解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1.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本文反向立意的寫法,從“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教學重難點

  1.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生活情趣。

  2.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背景匯入,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朗讀中感受欣賞本文的音樂美、節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背景匯入,引發興趣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他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此舉氣壞了知縣,於是知縣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環境還不錯,劉禹錫沒有計較,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看來這篇“名文”是“氣”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 瞭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有中唐“詩豪”之稱。文學上,前期劉柳(宗元)相知、詩文互遞,時稱“劉柳”;後與白居易詩文唱和,時稱“劉白”。 其詩涉獵題材廣泛,所做政治諷刺詩,辛辣尖銳;所作懷古詩,沉鬱蒼涼,語淺意深;所作仿民歌詩,清新爽朗,別開生面。

  三、 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是透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於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四、 朗讀美文,翻譯理解

  朗讀美文

  步驟一:學生自讀,標註難讀的字詞,注意朗讀的節奏。

  步驟二: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音韻美、節奏美。

  步驟三:師生齊讀,找出韻腳。

  翻譯理解

  步驟一:對照課下註解,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

  步驟二:兩人一組,互譯全文。

  步驟三: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④何陋之有?

  五、 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問題引導

  1. 本文題為“陋室銘”,但在結尾作者卻說“何陋之有”為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語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請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句是怎樣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類比的方法,將山水與陋室相提並論,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馨。(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麼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襯托陋室不陋的?(小組內合作探究)

  ----自然環境清幽:“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自然環境清幽雅緻,令人賞心悅目,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帶來的便是“華屋玉食,錦衣美酒”無法比擬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鴻儒來往,常有高朋談笑,迴避了世俗的人際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縱情暢懷,談笑風生。沒有世俗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即使身處陋室也絕無簡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在室中撫琴弄弦,展卷讀經怡然自樂。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沒有案卷公文勞損身體,完全是從容自由的,足見其主人的高雅脫俗,陋室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用了什麼修辭?哪兩個字用的好?

  ----採用擬人,對偶的修辭,“上,入”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臺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說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戶窺視主人在幹什麼。

  5.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不失情感的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即安於貧困,以守道為樂。

  6.提到諸葛廬,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賢者自況,表達出以他們為榜樣的志向與抱負。

  7.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有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透過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陋室銘》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聲嘆氣,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劉禹錫,感悟出劉禹錫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人生的打擊未損他的鋒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高昂的勵志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彰顯出少有的樂觀豁達。“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道盡了歷史的蒼涼,人世的無常。悟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使他變得更加樂觀,更加瀟灑。

  想必同學們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於桌旁,時刻自勉,請問你們的座右銘是什麼?請大聲宣讀,讓大家共勉!

  七、 作業設計

  1思考:作者懷瑾握瑜,身處陋室而不認為陋,聯絡自身該怎樣看待自身客觀條件中的不足?

  2背誦默寫全文。

  八、 板書設計

陋室銘教案 篇5

  一、匯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誇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佔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 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 師: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 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後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抬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 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麼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裡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說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著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合註釋,同桌或前後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說說你的收穫。學生邊說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 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操。

  2、 結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說說環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臺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環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大家想象一下,室內談笑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談些什麼?引導學生答:韓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王叔文煮酒論當今時代英雄;韓愈扼腕長嘆,吟“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柳宗元在吟詩作畫,感嘆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無窮魅力。 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絃,展卷讀經,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 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

  3、 託物言志:“託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讚》,並背誦其中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 引發學生思考:外界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 駢句: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 散句:最後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 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 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感染力。(依據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 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 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 背:

  師:學到這裡,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 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 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製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陋室銘教案 篇6

  內容預覽:

  陋室銘

  教學目標: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字方法:導讀法(透過“三讀”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教學鋪墊

  匯入

  ①師生問好

  ②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 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①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 本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②學生試讀課文

  ③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④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 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 品析詩句)

  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 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②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 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③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 鴻儒 ,無白丁(雅)

  ④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⑤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⑥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⑦“鴻儒”可否換成 “群儒”?

  不能。“群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 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①“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②能否將“閱金經”改為“閱五經”,為什麼?

  明確 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閱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③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④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說“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⑤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透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⑥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附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陋室銘教案 篇7

  課件簡介:

  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貞元九年進士,唐代詩人,哲學家。劉禹錫生活在安史之亂以後的中唐時期,關心社會現實,憂慮國計民生。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當朝的權貴,被貶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當時規定,他應住衙門裡的三間屋子。可是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多方刁難。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成了一間陋室。在此背景下,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了《陋室銘》一文。

  今天修復的安徽和州劉禹錫陋室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須大

  關於文體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

  本文韻腳:名ing,靈ing,馨in,青ing,

  丁ing,經ing,形ing,亭ing

  座右銘

  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的格言。

  給下列紅色的字注音

  德馨xīn

  鴻儒hóngrú

  苔痕tái

  案牘dú

  解釋下列字詞

  名:有名望。

  惟吾德馨:惟,只;德馨,品德高尚。

  鴻儒:指知識淵博的學者。鴻,大。

  白丁:無官職的平民。這裡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經:指用泥金(一種用金箔和膠水製成的金色顏料)書寫的佛經。

  絲竹:絲,指絃樂器;竹,指管樂器。這裡泛指樂器發出的聲音。

  案牘:指官府的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