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精華】小學重陽節作文4篇

小學重陽節作文

【精華】小學重陽節作文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重陽節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重陽節作文 篇1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國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每到這個佳節,有的家庭會帶老人們去秋遊賞景,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有的則可能去商場為老人精心選購營養補品、新衣服;也有的志願者去敬老院幫助老人做事……而今年十月十六日,我和親人共同度過的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

  那天中午,在外公家聚了二十多口人,一下子屋子裡擁擠了很多,也熱鬧了很多。大客廳裡外公和他的妹妹弟弟們談論著以前的往事。東屋裡大舅全家和姨夫們在打麻將。小屋裡我們小孩子們在玩撲克。在廚房裡大姨和媽媽在忙著做飯。不多時從廚房裡飄來了香噴噴的飯菜味,我們急忙跑到廚房裡說:“該開飯了吧!我們都餓了!”我們小孩子幫助擺凳子、放桌子一陣子忙碌飯菜擺了滿滿兩大桌子。

  我喊了一聲:“開飯啦!”大家都圍在飯桌前坐著。親戚們都為外公帶來了禮物,爸媽也為外公準備了禮物,一個石膏枕頭,有助睡眠安神除煩等功效。我們這些平時愛玩愛鬧小孩子此刻也不甘落後,一本正經地按個頭站成兩排,輪流向外公祝壽。粉紅色的“大壽桃”蛋糕上插著的蠟燭已點燃,我們臨時組成的小小合唱團先拍手齊唱了生日歌后,又開始了賀詞pk。前面的哥哥姐姐們說得都不錯,輪到我時,我特緊張,覺得自己不能再重複前面的祝詞,在家備好的祝詞刪去重複的,就只剩“祝外公長命百歲,身體強健”,可說完又覺得太簡短,這時,我突然發現媽媽用手悄悄地快速指了一圈坐在外公身邊的頭髮花白的長輩,我立刻想到了,馬上補上一句:“也祝在座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老年節快樂,健康長壽!”長輩們聽後樂得合不攏嘴,嘖嘖稱讚我的祝詞說得棒。開席的祝酒詞由外公講,他的笑容最燦爛,但眼中卻浸滿淚水,只見外公站起來端起酒杯說:“我今天有些激動,我真高興咱們這個大家族的人都聚齊了!為我過節,你們心中人我,我心中有大家……”。大家圍在桌前開杯暢飲,真是其樂融融。

  雖然,重陽節已過多日,但外公眼中那點點的淚光卻時常在我眼前浮現,他讓我明白了:其實,孝順老人,讓他們開心並不是件難事,一聲祝福,一件禮物,陪他們共聚一次餐……足以讓那些為後輩操勞一生的老人們欣慰,事不在大小,關鍵是有沒有這份真心。難忘重陽節!但願在人們的心裡天天是重陽!

小學重陽節作文 篇2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裡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溫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遊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於你為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

  這個重陽節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還有爺爺,希望他們在天堂裡快樂安康!經常會想起他們,很少會夢到他們,相信他們在那裡一定是快樂安好的'在我還是個毛毛頭時,奶奶把我接回來,和姨婆一起把我帶大,我的童年無慮,她們對我寵愛有加,特別是姨婆對我偏心偏得來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遺憾的是她們一天我的福也沒享到,在我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她們就都走了,雖然這些年我總是盡我所能為她們做佛事,總彌補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現在還記得姨婆看到我就說阿囡啊。放學後每天偷偷給我買奶油小方還叮囑不能告訴表妹。過年奶奶為了勸說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應我的條件---買連環畫外帶拷扁橄欖,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圓子,青團,鬆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空前絕後的美味隨她一起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後都會少一個遺憾。

小學重陽節作文 篇3

  今天袁老師給我們講了九月初九重陽節的來歷和重陽糕的圖片,講孝順老人的故事。第一個在講臺上講故事的同學就是潘嘉瑞,他講的故事是《弟子規》裡的“冬則溫,夏則清”,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冬天天氣冷了,就要給老人新增衣服,不要讓老人受凍了;夏天來了,天氣熱了,就要老人脫衣服或扇扇子,讓老人涼快。潘嘉瑞講的很生動,後來張斯嘉,鄒晨熙也分別講了敬老愛老的故事,我講的故事叫《臥冰求鯉》,意思就是教育我們要孝敬父母。

  我一定要遵守我的承諾:就是每週給爺爺,奶奶捶一次背,讓他們身體健健康康。

小學重陽節作文 篇4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遊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係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明清時,北京地區登高頗盛,《燕京歲時記》雲:“京師謂重陽為九月九。每屆九月九日則都人提壺攜楹,出都登高。南則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處,北則薊門煙樹、清淨化域等處,遠則西山八處。賦詩飲酒,烤肉分糕,詢一時之快樂也。”不論文人百姓,都喜歡登高後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貴戚富家則帶上幕帳、烤具、車馬、樂器,登高臺、土坡,架起幕帳、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並唱戲奏樂,聽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陽於北海東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並架藍布圍障,防止閒人偷看。在玉淵潭等處,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宮御花園裡也有登高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