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分數的乘法》是二期課改教材中六年級第一學期《分數的運算》一節的內容之一,是在學習分數的加減法之後,分數的除法之前的一節內容。它既與整數的乘法有著內在的聯絡,也是後期進一步學習分式的乘法的基礎。但在學習這節內容前,教材中沒有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一內容作過詳細介紹,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了“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內容,以便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鋪墊。再透過學生自我探索、觀察、歸納得出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公辦中學的一個普通班級,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能力也還有待加強;大多數學生對新鮮事物比較敏感,喜歡動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長時間集中;有30%的同學基礎相對薄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不高。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的確定及其依據

  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是新課標提出的三位一體的目標,結合這樣的要求,我對本節課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透過學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探尋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並利用法則進行分數乘法的運算,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

  教學難點:對於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的理解。

  雖然教無定法,但我認為不管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關鍵是要得法,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採用創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景,層層設疑、講練結合的教法和讓學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學法進行本節的教學。

  三、教學設計:

  提出問題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雙基落實知識應用五個環節

  四、教學過程

  (一)探索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即神舟五號飛上了太空,今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又實現了兩人多天的飛行夢想。這是讓我們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此時提出問題)神五當時在太空飛行的時間是21小時,而神六在太空飛行的時間是神五飛行時間的倍,你能計算出神六在太空飛行的時間嗎?

  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很快列出算式,那麼如何進行計算呢?這就是我們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分數的乘法》

  (說明這裡只是提出問題,而不解決問題。)

  為了探索分數的意義和法則,讓我們先探索的意義,並觀察它的結果。

  教學準備:給每個同學準備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紙片3張,表格一張,顏料筆,直尺

  教學流程:

  引導

  操作填表

  觀察

  歸納

  “數→形→數”

  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1.引導學生探究的意義

  (1)先畫出。如圖,取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將一邊5等分,取其中4份,塗上黃色。

  (2)黃色部分是原正方形的,將“”看成一個總體,再在正方形的另一邊3等分,取其中的2份,塗上綠色,顯然黃綠色部分就表示

  (3)為了求出紫色部分佔整個正方形面積的幾分之幾,故考慮延長橫向的分割線(啟發學生回答)。再從整體觀察,正方形被分成了15等份,黃綠色部分佔了其中8份。

  2.操作填表

  採用上述方法,讓學生透過繪圖計算、,並口述求解過程,(讓每一位同學動手操作,在自主探究中尋找最後的結果),並填好表格。

  3.觀察列式結果

  4.歸納:

  分析過程和結論,探索分數乘法的意義與法則,這裡,我主要是先讓學生表述它的意義和法則,接著老師歸納總結,然後讓學生看課本。特別強呼叫字母表示時分母不能為零,透過這樣的訓練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和看書的習慣。

  (二)以知識為載體,落實雙基。

  例題1計算:

  說明:選這樣的例題主要是給學生講清通解和優解的問題。即直接應用法則,分子相乘的積作積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積的分母,然後再把積進行約分,這是通解,對於(2)若先約分再計算則是優解。接著佈置4道練習題,有目的的請對於同一道題而採用通解和優解的同學到黑板板演,進而強調先約分的優越性。

  練習1:計算:

  接著進行變式訓練,即把例1中第1小題改成,和問學生該如何計算?

  設計說明:這樣提出問題,使環節與環節的聯絡比較自然,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後由學生猜測,討論並驗證從而總結得出整數乘以分數的法則。即把整數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從而化為分數乘以分數,針對我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本節課這個地方我主要還是面向全體學生,即要求學生做題時把整數寫成分母是1的分數,等學生熟練後,再不做這樣的統一要求,對於出現帶分數的乘法,則應把帶分數化為假分數再進行計算。

  然後安排一組小練習,練習的內容就是上面的'三個例題的型別,先出口算題,即讓學生把每題的答案直接寫在本上,對於個別學生則放寬要求,可以打草稿,然後根據學生做題的具體情況,如果還有學生有困難,則把口算題中的資料改動一下,作為搶答題,再次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2題是筆算分必做和選做。選做題主要是照顧一些學有餘力的同學,我只報答案,如果學生有困難,課下在單獨解決。目的是產生腳印,起到鞏固的作用。最後進行統計,歸納有目的的進行個別題的講解。

  (2)然後把開頭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

  思考:展示圖片:這是一架美國最新研製的超音速飛機,它的飛行速度是1.2萬千米/小時,而我國最近發射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的飛行速度是它的倍,你能計算出神舟六號在太空的飛行速度嗎?

  師生共同小結:

  (1)分數乘法的意義和法則;

  (2)通解與優解

  (3)計算過程中帶分數要化為假分數,結果是假分數的應化為帶分數

  作業:練習冊習題《分數的乘法》

  說明:這節課我感覺設計的比較滿意的地方是:

  一、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問題出發,提出問題;

  二、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三、選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落實雙基;

  四、藉助思考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注重了數學的應用和德育的滲透。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學生接觸不確定現象。結合“拋硬幣”遊戲過程,體會落地的硬幣是正面朝上還是反面朝上是不能事先確定的。進而透過“摸球”試驗,體會有的試驗結果是一定發生的,有的是不可能發生的,有的是可能發生的。

  教學目標:

  1、在簡單的猜測活動中初步感受不確定現象,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生不是確定的。

  2、能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二、說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教學方法主要透過觀察法和動手實驗法。在合作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初步體會動手實驗法探索新知識的有效途徑。

  三、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主題

  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引入本節內容的學習。(教師)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結果無法確定,所以人們常用“可能”這個詞來描述。

  (二)探究新知

  例1、例2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活動中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確定的,有些則是確定的。因此,可以讓學生親自做一做

  教學例1時可以讓學生先猜“拋一枚硬幣,落地後是正面向上還是反面朝上?”“親自拋一拋,驗證猜想,最後用“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來描述這一現象。

  教學例2時,可讓學生依次摸球得出結論再進行分類。

  例3應先讓學生進行猜測,然後進行分析和推理,最後列舉出這場足球賽的3種可能結果。

  教學中注意有序地列出隨機現象的所有可能的結果,從而培養學生的猜想、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課堂練習

  課堂活動及練習題1、2、3。

  (四)佈置作業、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3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例1,做一做和練習一第1、2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數對,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引導學生經歷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探索過程,體驗用數對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簡潔性,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正確地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同學們還記得嗎?在20xx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成功發射,10月16日6時28分返回艙在內蒙古大草原安全著陸,圓了幾代中國人的夢想,讓全中國人為之驕傲和自豪!但是你們知道在茫茫無邊的大草原上,我們的科學家是怎樣迅速地找到返回艙著陸的位置的嗎?這全依賴於“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大家一定覺得很神奇吧!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就會明白其中的奧妙。――――板書課題:位置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認識列、行的含義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

  (1)、什麼叫做列,什麼叫做行,咱們班的第一列在哪裡,(請第一列的學生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第一行在哪裡,(請第一行的同學站起來向大家揮揮手)數一數,咱們班一共有幾列幾行

  (2)多媒體課件把全班同學的座位轉換為座位示意圖

  師:哪位同學上來找找第一列在哪裡,第一行在哪裡。

  問:數列數和行數的時候,你們分別從哪邊數起?

  教師小結: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數列數的時候是從左往右數,數行數的時候是從前往後數。

  (3)誰能說出自己的座位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你的好朋友位置是在第幾列第幾行,讓大家猜猜他(她)的`好朋友是誰。學生交流反饋。

  剛才同學們都用了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學的位置,那麼在書面上應該怎樣記錄位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吧。

  2、認識數對,會用數對錶示自己的位置。

  (1)教師提問:剛才同學位都能說出自己的位置在哪裡?(第幾列第幾行)

  師:其實在數學上有一種統一的方法,既簡單又清楚的表示位置,可以把第X列第Y行表示為(X,Y),X表示什麼,Y表示什麼?

  小結:用一個括號表示位置,第一個數表示第幾列,第二個數表示第幾行,兩個數之間用逗號隔開,我們把物體的位置用這個簡單的方法表示,稱為數對錶示法(板書)

  那麼反過來,數對(5,3)表示什麼意思?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彙報。

  (2)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自己的位置數對。寫後與同桌互換檢查。

  (3)數對闖關活動。

  第一關:下面兩個數對是表示哪位同學的位置的,就請這位同學站起來。

  (4,3)、(3,4)

  這兩個數對有什麼區別。

  (2,3)、(3,1)、(1,3)、(3,3)。請坐在這幾個位置的同學逐一站起來。

  第二關:誰能給這些數對分類。

  (3,4)、(3,3)、(2,3)、(4,3)、(3,1)、(1,3)

  第三關:在座標軸上確定上面這幾個數對的位置。假如,把(3,3)的位置定在這裡的話。(如下圖),其他數對的位置分別在哪裡?讓學生思考並完成。

  3、確定方格中的位置。

  師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出圖中幾個場館的位置數對,再讓學生在圖中標出其他場館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介紹“地球上經緯線知識”

  2、現在同學門應該知道科學家們怎樣迅速的找到反回艙了吧,GPS-衛星全球定位系統就是監測出“神舟五號的降落的位置的經度和緯度,從而幫助科學家們快速的找到英雄楊利偉叔叔了。

  3、“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思想”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堂課你收穫了什麼?

  (2)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納稅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材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百分數知識的基礎上安排在第五單元之中學習的。應納稅額的計算也是百分數的一種具體應用。教材首先說明納稅的含義和它的重要意義,然後介紹了幾個常見的納稅的種類及應納稅額等知識,由於納稅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必須瞭解和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社會知識,它在現實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這也是編者把納稅知識編入小學教材的原因所在,更是讓學生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有關納稅的一些知識,養成納稅意識,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目的之所在。

  2、學情分析:學生對於百分數的知識是剛學過的,計算應納稅額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計算學生較容易接受。學生在生活中對“納稅”這個詞並不陌生,但對納稅知識瞭解非常少,因此,教學時應先說明什麼是納稅,為什麼要納稅,再進行納稅的種類的學習,使學生明確什麼叫稅率,然後再進行納稅的計算。

  3、教學目標: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聯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透過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幾點目標:

  ①明確納稅的意義,理解應納稅額、稅率的含義,瞭解常見稅種。

  ②能運用百分數的知識,解決一些有關納稅的問題。

  ③培養學生的依法納稅意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的價值。

  4、教學重點:理解納稅的意義和應納稅額的正確計算。

  二、說教法

  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有的義務,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必須瞭解和掌握的數學知識,也是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納稅觀念,滲透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此,在教學中,可透過情境創設、談話啟思、點撥指導、聯絡實際等途徑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納稅的意義及稅率的含義,會計算應納稅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說學法

  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因此,在教學前,可以採取調查法,讓學生初步瞭解納稅的一些常識,在教學中,讓學生採取“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親歷實踐”等方法,從中感悟應納稅的重要性,提高計算應納稅額的有效性,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教育性。

  四、說思路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投影:播放一段納稅人到辦稅廳納稅的錄相。

  2、提問:看了這段錄相後,你知道了些什麼?

  3、談話:教師在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後指出,同學們想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關納稅的知識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4、揭題:板書“納稅”

  [意圖:透過觀看錄相、交流,讓學生初步瞭解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從談話中引入,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慾望。]

  ㈡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活動一:瞭解納稅的作用

  1、談話提問:課前同學們做過調查,你知道哪些有關納稅知識?(學生自由彙報,教師適當點評)

  2、分組討論:

  ①什麼叫納稅?

  ②為什麼要納稅?

  ③什麼人需要納稅?

  3、合作交流:學生圍繞討論的問題,向全班進行交流。

  4、綜合小結: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稅收是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國家用收入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無論是集體還是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意圖:這一環節,採取交流、討論、彙報等形式,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從中感悟到納稅的重要意義,從小培養納稅的意識。]

  活動二:理解常見稅種

  1、觀察,瞭解稅種(螢幕顯示)

  ⑴海螺水泥廠20xx年7月向國家繳納增值稅90萬元;

  ⑵三環賓館20xx年2月的營業額是200萬元,應向國家繳納營業稅10萬元;

  ⑶某酒廠20xx年2月酒銷售額達4000萬元,應納消費稅是1600萬元;

  ⑷王老師的月收入是2500元,扣除免徵稅20xx元后,超500元,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25元。

  2、討論,理解稅率。

  ⑴各種收入是什麼意思?請舉例說明;

  ⑵什麼叫稅率?你能寫出稅率的公式嗎?(稅率=應納稅款÷各種收入×100%)

  3、介紹,納稅比率。

  稅率的高低由國家統一規定,國家規定下面的一般納稅率是:

  ⑴增值稅13%或者17%

  ⑵營業稅務3%至20%(行業不同,標準不等,如交通行業5%,娛樂行業20%)

  ⑶消費稅務3%到50%不等。

  ⑷個人所得稅5%到45%不等。

  [意圖:理解稅種是教學中的難點,為此,採取適當分層,多舉例項,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介紹說明等方法,讓學生了解在現實生活中納稅的種類,為例題的教學做好鋪墊。]

  活動三:學習納稅演算法。

  1、出示例題:一家飯店十月份的營業額約是30萬元。如果按營業額的5%繳納營業稅,這個飯店十月份應繳納營業稅約多少萬元?

  2、讀題理解:

  ①按營業額5%繳納營業稅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②如何列式計算?

  3、試做彙報:學生獨立試嘗試計算後,指名回答,教師板書:30×5%=1.5(萬元)

  4、反饋練習:

  ⑴判斷下面的說法是否正確?

  ①我國的每個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②各種收入與應納稅額的比率叫做稅率。

  ③不同的納稅專案,納稅的標準是不同的。

  ④小紅說:“消費稅就是營業額。”

  ⑵列式解答下面各題。

  ①小紅的媽媽上月的應納稅所得額是400元,如果按5%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②小青把春節得到的200元壓歲線捐給希望小學,按照規定,匯費按匯款數的1%收取,小青的匯款和匯費一共是多少錢?

  5、書面作業:練習二十三第4—5題。

  [意圖:應納稅額的計算是百分數的一種具體應用,讓學生自己讀題,理解題意,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例5,再適度補充一些習題練習,這樣有利於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又有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㈢全課總結,強化新知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去儘自己納稅的義務?

  [意圖:透過回顧,暢談收穫,交流思想,這樣不僅讓學生對新的知識起到強化的作用,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以促進學生對數學產生更濃的興趣,同時受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圓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行後所要認識的小學階段的又一種圖形。學生認識圓應把握它的特點,藉助多媒體使學生體會到圓所蘊涵的美學特徵,本課教學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初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邏輯推理的能力,特別是結合多媒體教學使這成為現實。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多媒體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在知識目標方面,使學生認識圓的個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和畫圓的方法,在技能目標方面,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熟練掌握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在情感目標方面,我透過生動畫面,圖象,演示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圓的存在與作用,感受其神奇與蘊涵的美學價值。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目標設定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透過多媒體演示及動手操作認識圓的圓心、半徑及直徑,掌握圓的特徵,教學難點:掌握圓的特徵,能熟練的畫圓。

  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課的目標設定和重點難點特制定教法:以學定教,綜合探究如情景陶冶法,學法是順學而導,互助學習如師生互動學習法等。

  四、教學流程

  首先我透過傳統節日中秋節引入圓形的概念,又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創設情景,展示生活中中隨時都有圓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神奇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的匯入到新課之中.然後讓學生在課前準備好的圓形紙片上動手摺一折,確定多條摺痕都交於一點,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選擇其中一條摺痕,沿摺痕畫下來,分析這條摺痕的特點,得到透過圓心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從圓心向圓上畫一條線段,給出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

  其次,我會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此時我會播放課件:在同一個圓裡:你能畫多少條半徑?量一量這些半徑都相等嗎?你能畫多少條直徑?量一量這些直徑都相等嗎?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麼關係?讓學生實際動手畫一畫,量一量發現圓內的所有直徑都相等,有無數條,半徑也都想等,有無數條,計算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同時用多媒體以旋轉兩條半徑得到一條直徑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分析發現直徑是半徑的兩倍,推匯出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再次,我會在認識了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的基礎上在向外延伸:如何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呢?先認識圓規,然後自學圓的畫法並分組嘗試畫圓,一半的學生畫半徑是2cm的圓,另一半的學生畫直徑是4cm的圓,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談談畫圓的基本步驟及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出直徑4cm也就是半徑2cm。最後播放課件圓規畫圓的過程得到鞏固。

  最後,我根據以上所學的內容,為學生準備了兩大習題,來加深所學的知識。一塊是判斷題和選擇題,鞏固對圓的圓心、半徑及直徑的認識。另一塊是運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如車輪為什麼是圓的?理論聯絡實際,做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以及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更加用心。

  本課設計把多媒體下的探索學習和認識活動整合,讓學生在發現中研究,在研究中創造,使發現與創造成為數學課堂的主旋律.以上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做法,如果有什麼不足之處還請在坐的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指教,謝謝各位評委!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6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利息》,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展開。

  一、說教材

  (一)說教學內容

  利息是安排在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七課時。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百分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利率這個百分數對於學生來說較為陌生,也更為專業化,它表示利息和本金的關係,因此要讓學生的潛意識中有所轉變:利率不難理解,它和我們之前學習過的百分數是一樣的。

  我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以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利率的意義為主,從而掌握求利息的方法,以及瞭解利息稅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掌握有關儲蓄、納稅的一些知識,同時受到勤儉節約的思想教育。

  (二)教學目標

  1、透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資訊的能力。

  2、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 2、透過自主探索,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四)教具學具:課前蒐集的有關儲蓄、利息的資訊,多媒體課件。

  (五)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去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只有與學生生活相聯絡才能顯得真實和精彩。本著這樣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利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透過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地發現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含義,體會在銀行存款時利息的計算方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數學、用好數學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我遵照“一、二、一”的教學模式,即把教學分為:課前預習、檢查釋疑、課堂檢測三個環節。

  二、說學生

  ①剛學過的百分數知識.學生總體上掌握得較好,較牢,計算利息、稅款是百分數應用的一種。所以學生較容易接受。

  ②學生對儲蓄、納稅知識瞭解非常少,應做好課前準備。

  三、說教法

  為了使學生對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得到鞏固和加深,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在教法上注重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科學性。聯絡實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抓住各知識的細節性、過渡性、完整性進行教學,同時採用觀察、對比、獨立思考、動手操作、上臺板演等學習策略激發學習動機,促使學生肯學、會學、善學,讓學生在動手做一做、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把握並突破重、難點,獲取新知。整堂課透過提問式、點撥式、分析法及練習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取。

  四、說學法

  根據高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六年級教材的特點,在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抓住學生已有的知識,透過對話的形成入手,抓住教、學具的應用,展開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注意,透過層層分析、比較數量關係,從而弄清“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時間、利率”的含義,來分散教學難點。同時精心設計練習,讓學生在整堂課中透過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練習法及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過程。教學中還要注重溝通師生的情感因素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教學過程

  情景匯入,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我很親切的向學生提出求助:老師有5000元錢暫時不用,放在家裡又覺得不太安全,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的處理這筆錢?學生建議存入銀行。

  這種以談話方式匯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於參與數學活動。同時我接著追問“把錢存入銀行有什麼好處呢?板書課題:利息。

  課前預習提綱:

  1、你知道有哪些主要的存款方式嗎?利息,本金,利率的概念。

  2、你覺得到銀行存款有什麼好處?

  3、瞭解利息的計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4、學習利息稅知識:

  教師總結:大家都算出了應得的利息,但實際上他們並不能得到你們算出的這些錢,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教師課件出示:國家規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稅率納稅。

  哪位同學能解釋一下?然後學生彙報銀行多給的那部分錢的5%要上交國家。然後教師及時向學生進行要長大以後要做一個依法納稅的好公民。接著讓學生計算老師應交多少利息稅,實際得到得又是多少錢。

  課堂檢測:

  第一個層次:請你思考:出示五個判斷題,學生進行判斷,檢查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

  第二個層次:出示兩個難度漸進的有關計算利息的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課堂檢測的結果由學生來打分,一來能夠加深他們對利息計算公式的記憶,二來能讓他們體驗當老師的快樂,最後能讓他們幫助有錯的同學改錯。

  課堂總結:

  師: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穫?在利息的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問題?

  生:我們學習了有關儲蓄的知識,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學會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時間=利息。還知道了儲蓄的意義。

  實踐延伸:請同學們回家與父母商量,把自己過年最開心的壓歲錢存入銀行,按活期儲蓄到學期末看看你從銀行取款時的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以上是我對本節的教學闡述,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7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中的實踐活動課《節約用水》。

  一、課前分析

  1、教材分析

  《節約用水》一課是結合前面學過的量的計量、統計等知識設計的。旨在透過測量等操作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經歷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過程;另一方面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科學地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資源的浪費問題,讓學生透過學習積累節約用水的方法,加強環保意識。

  2、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能夠了解水的用途,在他的生活經驗中對水資源的缺乏與保護也有簡單的瞭解。但從孟州的環境來講,學生沒有看到缺水的地方,因而對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水,每天需要多少水,目前水的匱乏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學生並沒有比較系統地瞭解和理性的認識,因而在本節課中,關鍵要引起學生對缺水問題的關注,讓學生透過學習,自覺樹立節水意識,倡導節約用水,感染身邊人節約用水。

  二、我的思考

  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大致確定為:

  1、以小見大,透過一個小小的“漏水的水龍頭”用資料折射出浪費的大問題,培養學生“用資料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2、透過聯絡孟州水資源現狀將學生置身其中,引導學生自主展開對孟州水資源現狀的研究,並在交流對話中增強孩子們的節水意識。

  3、藉助多媒體將孟州的工業、農業、生活等各個領域的用水情況整合進課堂與孟州淡水資源進行對比,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水資源的匱乏,從而讓學生自覺樹立節水意識。

  1、說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思路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技能透過收集、整理、分析資料,使學生經歷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過程與方法透過一個小小的“漏水的水龍頭”,用資料反映出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用資料說話”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節約用水的現實性和迫切性,從小培養“節約用水、從我做起”的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採用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

  我將用資料反映出節約用水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用資料說話”的意識和能力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將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資料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2、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調查周圍浪費水的情況,收集節水措施

  教師準備:課件、自制水龍頭和量杯(每組一個)、水

  3、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將以活動為中心,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主要採取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課堂展練等形式,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教法與學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落實思考

  (一)圖片欣賞,引發感受

  1、在此環節中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圖片,讓學生領略水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便利,由此告訴學生水是生命之源,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水的滋養。

  2、人們常用為藍色的星球來形容地球,那是因為地球表面71%都是水,這麼多水為什麼還要節約用水呢?此問題一出,立即引發學生興趣,課前資料準備充分的孩子躍躍欲試,急於告訴大家:“地球表面的這麼多水中僅有2.6%的淡水,可供飲用的淡水少之甚少僅佔1%”聽了這個介紹你有什麼想法?透過談感受初次讓學生感知水的可貴。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中浪費水的情況進行考察的興趣。

  (二)、交流探究,震撼心靈

  1、水資源如此珍貴,我們的周圍有浪費水的情況嗎?學生根據課前收集到的資料,談現象,談感受,在生生交流中,學生自覺樹立節水意識。

  2、做漏水試驗,記錄1分鐘滴水量是多少毫升,填寫實驗表。

  水龍頭1分鐘滴水量

  透過實驗使學生經歷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並引發思考“每個水龍頭漏水的速度不同,用什麼數來代表這些水龍頭漏水的平均水平呢?”這一問題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統計知識選擇恰當的統計量進行統計。

  3、對整理的資料進行分析

  (1)計算1小時,1天,1年的漏水量

  漏水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多。這樣的對比可以加深學生對節約用水必要性的認識。

  (2)根據分析的資料,繼續利用平均數進行推斷:我們學校有幾個水龍頭漏水?根據這個比例計算全國大約30萬學校使用自來水,全年大約要浪費多少噸水?(1立方米約重1噸)按照孟州水價2.5元/噸,一共多付多少水費?如果每人每年用30噸水,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一年?全孟州約37萬人,這些水可供全孟州人用多長時間?透過聯絡孟州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

  (3)資料分析:透過收集資料瞭解到孟州水資源總量約為1.90億m3(1m3的水約重1t),孟州市約有37萬居民,如果按每人每年用水30噸計算,這些水大約可供人們用多少年?(孟州水資源汙染網路報道連結和缺水圖片介紹,如果不能做到環保、節約孟州也會出現這種狀況)透過分析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和震撼人心的圖片叩擊著孩子們的心靈,再次體現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三)結合現狀,反省整改

  1、資料帶給我們的震撼尚在眼前,節約用水勢在必行。結合周圍的浪費現象進行討論,探討有效的節水措施。讓學生自覺樹立節水意識,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水資源。

  2、介紹節水措施

  (四)拓展延伸,總結建議

  1、國家對水資源的重視

  (1)介紹世界水日

  每年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我國紀念20xx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保護水資源,大力建設生態文明”。

  (2)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單位和個人有節約用水的義務。

  2、課已終意未盡透過談感想談收穫,增強孩子們的節水意識。

  3、以“節約用水”為專題,製作一份手抄報。加強對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培養,充分發揮數學活動在育人方面的功能

  四、說板書

  節約用水

  我的板書簡單明瞭,以小見大,用資料折射浪費的大問題。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不容小視。節約用水從點滴做起,讓節水成為一種習慣。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8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69頁的例題2.

  2、教材所處地位

  圓環的面積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圓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日常生活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做準備。教材第69頁例2是求圓環的面積。教材透過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求圓環面積是利用外圓面積減去內圓面積的面積。

  3、教學目標:

  (1)、認識圓環的特徵,掌握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合理地進行計算。

  (2)、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和概括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教學重點:圓環面積公式的推導。

  5、教學難點:圓環面積公式的應用。

  二、說教法

  1、講解法2、討論法

  三、說學法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學法:1、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的教學,培養邏輯能力。2、透過指導看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四、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為新課做準備

  1、口算:

  3242528292202

  261075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麵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這部分知識在本單元學過,學生雖然不感到陌生,但也可能出現回生或遺忘。這樣透過複習提問,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也為下面的新課打下基礎。

  (二)談話匯入新課

  剛才我們複習了圓的面積計算,這節課我們學習圓的環形面積。板書課題:圓環的面積。

  (三)新授

  教學例子,講清算理和方法。

  1、教學例2:光碟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釐米r=2釐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釐米)=12.56(平方釐米)

  113.04-12.56=100.48(平方釐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釐米)

  教學此例時,教師可以根據題意準備實物或教具(一個圓中間可以取出一個同圓心的小圓),透過演示,使學生明確,求圓環的面積就是用外圓的面積減去內圓的面積。如果是分步計算,先分別求出大圓面積和小圓面積,再求出圓環的面積。當要求列綜合算式時,學生可能會列出教材上所給的兩種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兩種解法有什麼不同,兩者之間可以透過什麼運算定律互相轉化,引導學生在計算圓環的面積時,儘量使用簡便演算法,可以減少計算量。

  2、小結: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R2-或S=(R2-r2)

  3、完成做一做: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四)鞏固練習。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一階段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階段。因此,我們要加強訓練適當練習,確保學習效果。

  1、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2、環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圓半徑7分米,環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3、課堂小結。

  (1)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什麼?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S=r2

  已知直徑求面積S=2

  已知周長求面積S=2

  (3)環形面積:S=(R2-r2)

  透過以上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環面積的求法,同時也便於檢查教學效果。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談談你有什麼收穫?

  (六)佈置作業

  課本P70第4、6、7題。

  板書設計:

  圓環的面積

  例2:光碟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釐米r=2釐米求:s=?

  3.14623.1422

  =3.1436=3.144

  =113.04(平方釐米)=12.56(平方釐米)

  113.04-12.56=100.48(平方釐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釐米)

  小結:環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R2-或S=(R2-r2)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第一節內容《認識圓》,主要內容有:用圓規畫圓、瞭解圓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等。

  2、教材簡析:

  圓是一種常見的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學生已經對圓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並透過觀察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再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畫圓的操作過程,掌握圓的畫法。經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掌握圓的特徵。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3)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猜想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學重點:會使用圓規畫圓,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係。

  5、教學難點:用圓規畫圓。

  二、學生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鑑於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三、說教法學法

  1、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啟用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本節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製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徵,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交流、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2、教學中理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3、本節課我採用了操作、探究、討論、發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透過教具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於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

  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新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由課前準備的紙做的車輪(車輪有正方形的、圓形的),讓兩名學生滾車輪比賽來創設情境,透過學生討論、交流,匯入新課,讓學生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知道圓形的車輪既快速又平穩,使數學的內容充滿人文色彩。在體現了社會性和時代感的同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及強烈的探究慾望生動活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動手實踐,發現新知

  透過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等一系列開放性活動,把學生變被動"學數學"為主動"做數學"。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同一圓裡,半徑和直徑的關係等等,讓學生掌握了數學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圓的基礎知識,還訓練了一些基本技能。尤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

  精神與合作精神,體驗了數學學習的快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鞏固練習透過填空、判斷、操作等練習讓學生更深入瞭解圓,充分理解在同一個圓裡半徑與直徑的關係,做到首尾呼應,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服務於現實生活,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小結體驗: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穫?

  最後,讓學生用右手食指畫一個圓滿的句號,結束課堂。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第一課時),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2單元第2節的內容。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下面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教學流程、時間安排和板書設計等六個方面談談我在處理這節課時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數乘法這個單元是在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學習分數除法和百分數的重要基礎。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同樣貫徹《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的理念,透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並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豐富練習形式,加強計算與實際的聯絡,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單元把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一類問題組成“解決問題”一個小節,透過“專項”教學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這類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思路。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對本教材內容的要求,結合六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理解分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使學生學會分析乘法應用題的數量關係,

  (2)藉助線段圖,能正確解答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觀察、猜想、嘗試練習、交流反饋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2)創設開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間,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合作交流。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仔細計算的好習慣。

  3、情感與態度目標:滲透思想素質教育及豐富學生的基本常識,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是具有特殊數量關係的問題,屬於兩個量相比的關係,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類問題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如何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算理來解答自然成為本節課的重中之重,所以:

  教學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算理

  因為本節課涉及的這類數量關係比較特殊,找到兩個相比較的量,關鍵是弄清哪個量是單位“1”,要求的量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解答。所以:

  難點:正確找準單位“1”所對應的量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新事物有極強的好奇心,求知慾旺盛,主觀能動性極易被調動,同學之間又善於合作和交流,本節的內容又建立在剛剛學過的分數乘法的基礎上,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現實情景,提出數學問題,突出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建構新知識,理解算理,分析數量關係,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

  三、教法學法及教學手段:

  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種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解題方法,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基於以上思考,以“自主學習”貫穿全課,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嘗試、質疑討論、挑戰闖關等,把“過程性目標”凸顯出來,另外借助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體現出新課標理念中數學感知的直觀性原則,提高課堂容量,讓學生在發現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其樂無窮,同時受到良好的國情教育。

  四、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六個教學環節:

  (一)、複習質疑、引新

  1.口算、的結果並說出算式的意義。

  2.列式計算:

  20的是多少?6的是多少?

  學生完成後,可請同學說一說這兩個題為什麼用乘法計算?

  (匯入)同學們,我們知道,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這是乘法意義的擴展出現的新問題,那麼這一意義還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承上啟下,以舊引新。

  (二)、引入新知—探究解法

  例1的教學:(螢幕展示)

  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畫線段圖。根據“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這個條件,應該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幾份?怎樣表示?根據以上數量之間的關係,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根據什麼?(請一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嘗試自己畫圖,教師巡視)對照板書,把不正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學生可能會出現下面解答方法:

  解法一: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是單位“1”,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佔了2份,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平方米,再求出2份是多少平方米,即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解答:2500÷5×2=1000(m2)

  解法二: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佔了世界人均耕地面積的,是佔了2500 m2的,所以把2500看作單位“1”,要求我國人均耕地面積是多少,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根據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所以用乘法計算:2500× =1000(m2)

  設計意圖:這裡主要是透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同時不給固定的思考模式,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只要合理就應該肯定。

  師:同學們,看到了這個結果,跟世界人均耕地面積2500m2相比,你們有什麼感受嗎?該怎麼辦呢?能說說你們的想法嗎?(適機讓學生看看課本是怎麼說的,以快速達到學習教育的效果)【滲透思想素質教育和增長學生的基本常識】

  (三)、跟蹤訓練—深化知識

  1、動口填一填:

  ⑴表示()的()

  ⑵表示把()看作單位“1”,平均分成()份,共有這樣的()份

  ⑶某班有男同學25人,女同學人數是男同學人數的,這裡把()的人數看作單位’1”,求女同學有多少人,就是求()的()是多少,列式是()

  ⑷甲的工作效率的相當於乙的工作效率,這裡把( )的工作效率看作單位“1”,()的工作效率佔。

  2、動手做一做:課本練習四第2、3題、17頁“做一做”

  3、小林身高米,小強身高是小林的,小強身高多少米?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幾道練習題配合新課設計,與例題形式類似,結合這些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四)、歸納小結

  (學生談,教師補充,強調。)我們在解答“已知一個數,求它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種型別的分數乘法應用題時,首先要找準題中的單位“1”所對應的量,然後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梳理,進一步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五)拓展練習提高解題能力

  1、海象的壽命大約是40年,海獅的壽命是海象的,海豹的壽命是海獅的。海豹的壽命大約是多少年?

  (學生默讀題目,再獨立或合作交流思考)

  師:這道題,誰和誰比較?如何找單位“1”?誰來說說你是如何理解分析的?

  (老師適機合作,學生自主解答)

  2、練習四第10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安排的第一個練習題是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目,這類練習有利於加強學生對解決這類問題數量關係的理解和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可藉助線段圖幫助學生分兩步分析數量關係,抓住第一步求什麼,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第二步求什麼,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分步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在分步列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列成連乘的綜合算式。第二個練習題是個思考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做,與整數中求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幾的問題思路相同。

  (六)、作業佈置:

  另:預習課本20頁至21頁的內容,嘗試解決下列問題:

  ①一桶油400千克,用去,用去多少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②一桶油400千克,用去噸,用去多少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五、時間安排:

  複習質疑、引新(3分鐘左右);引入新知—探究解法(8分鐘左右);

  跟蹤訓練—深化知識(10分鐘左右);歸納小結(2分鐘左右);

  拓展練習提高解題能力(10分鐘左右);作業佈置:(7分鐘左右)

  六、板書設計:

  例1的兩種思路線段圖:投影螢幕

  學生板演區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的看法,希望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扇形統計圖》這一內容選自於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上冊數學第六單元。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透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並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計圖所反映的情況。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扇形統計圖的認識過程,體驗直觀觀察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想象的能力,受到科學觀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對扇形統計圖進行有效的分析。

  教學難點:掌握扇形統計圖的特點。

  四、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並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透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五、教學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收集資訊、分析資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從創設情境、探究學習一直到應用鞏固等環節,處處聯絡學生日常生活實際,既提高了學習興趣,也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服務於生活”。使學生不僅在學數學,也在用數學。

  3、運用嘗試法。嘗試的方法屬於實踐探究式教學,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收集資料,獲取資訊併合作交流。

  六、教學流程分析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透過學生說喜愛的運動專案現場進行統計製成條形統計圖這一環節使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1.觀察條形統計圖,你從中得到了哪些資訊?

  2.說說條形統計圖的特點。

  3.從條形統計圖中,你還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發現條形統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係。

  4.生成扇形統計圖(教師利用課件,直接由條形統計圖生成扇形統計圖。)說說2個統計圖有什麼異同?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資訊?(學生根據直觀觀察,發表見解)

  5.根據統計圖上表示的情況,你對我班同學有哪些建議?

  6.根據剛才的學習,歸納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在這一環節,充分利用多媒體現場直觀生成扇形統計圖,使學生透過實際感受和條形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對比,對扇形統計圖有了初步認識。同時說明了扇形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使學生感覺到學有所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知識應用,解決問題

  1.牛奶中的數學問題

  (1)觀察:這個扇形統計圖與例題的扇形統計圖的表示方法有什麼不同?

  (2)計算牛奶各種營養的含量。

  (3)教育學生養成每天喝奶的好習慣。

  這一環節使統計教學與計算教學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數學應用能力。

  2.智慧闖關

  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慾望,體現了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同時結合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學生感受到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2.請你欣賞: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計圖,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

  3.課後作業:請你當統計員:統計家中每月的生活費支出情況,製成扇形統計圖。再對資料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課後的實踐活動,將學生的目光引向現實的生活中,使課堂上的知識具有更深厚的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