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理> 【精品】心理的作文彙總10篇

心理的作文

【精品】心理的作文彙總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的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的作文 篇1

  1.過度學習效應,過度學習效應由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H·艾賓浩斯提出,意為在學習中剛好達到完全正確反映時(100%學習),再鞏固強化的學習。該方法尤其適用於比較重要且比較複雜的學習內容,在學生已達到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再追加40%-50%的時間進行強化學習。儘管會在前期落後於100%學習,但是過度學習能夠使基礎知識更加熟練和紮實,對之後的逆轉學習也就是考點的理解與遷移有明顯促進作用。但是要注意的是,過度學習亦有度:一般說來,過度學習以程度150%為佳,其效應也最大。超過150%,會因學習疲勞而發生消極效應[2]。

  2. 感覺器官記憶,生物學資訊可以透過聽覺、視覺、嗅覺等感覺器官進入大腦的記憶系統,視覺聽覺對於生物學的學習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影象記憶,因為生物學有著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更多的視覺資訊。記憶心理學研究表明影象記憶具有鮮明的形象性,根據這些特點,生物知識識記的基本方法就是對內在有邏輯聯絡的材料進行理解和記憶,對機械性的材料要加工成某種內在聯絡進行強記。那麼影象及表格便可以在比較、系統、簡化、規律的層面上達到我們的目的要求。比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中,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部分,書中對生物的變異型別做了精細的描述,但是,很多學生卻經常在對此處進行記憶時出現變異型別分類上的混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完全可以將生物的變異型別歸納成這樣一個簡單的影象:

  再如“必修”3中《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這一節,教材為了說明生態系統中能量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規律,提供了三個影象,教師如果能將這三幅影象整理總結成一幅歸納性更強的影象,將更方便學生進行記憶。

  (二)強調理解運用的知識

  生物學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變結論式教學為過程式教學[3]。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採用研究性學習方式教學理解性知識。在理解教材編訂者思路意圖後,將其適當揭示給學生。比如對於大多數人並不在意的教材目錄,可以引導學生透過其瞭解全書的體系結構,把握教材“靈魂主線”,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融會貫通的能力,減輕記憶負擔。解題教學中,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洩露”給學生。課前不備解題方法,與學生一同進入解題思維,讓學生直接看到解題的原始思維過程,從而對學生起到啟發和借鑑的作用。

  二、非智力教育

  非智力教育指對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據沈德力觀點,非智力因素是指除去知識、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完成各項活動所必需的強大動力和智力支柱(包括適當的成就動機、濃厚的學習和工作興趣、飽滿的熱情、堅強的毅力和勤奮刻苦的優良性格等)”。智力高者未必智慧高,這說明除去思維方式的限制外,智慧還受到價值觀、利益觀、人生觀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主要支援。此外,大量事實表明,人的一切活動都是智力與非智力這兩類因素的互動過程,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隨著年齡增長,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日趨突出[4]。以生為本,以內為本,將學生作為教育工作的唯一中心,尤其重視學生人格發展。運用“皮格馬列翁”效應,實施激勵教育,讓自己的期望對學生產生自信心,無論課上還是課下和學生談話時,經常使用“我相信你一定可以”“你可以做到”等語言表達對學生的期望,使學生受到鼓勵;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及時追問補充讓學生感到老師重視他的回答進展,這樣來達到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提問與有效傾聽。

  總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擔當朋友、心理藝術家、心理醫生、心靈導師等其他角色,要在瞭解學生、瞭解教學內容及要求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心理學原理於教學過程中,不當只教手藝的工匠,不作隻影響頭腦的知識的教書匠,要成為影響精神、靈魂等潛意識觀念層次的導師[5] 。

心理的作文 篇2

  乙:從陳老師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陳老師很注意引導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以中心思想為標準區分主次。

  譬如,在佈置要求時,她說:“如果以‘溫暖的集體’為中心思想,應該重點寫哪些材料?”在學生思考回答後,陳小平老師小結道:“一個突出老師,一個突出同學,作文以這兩個材料為重點就把中心思想突出地表現出來了。”自始至終強調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為確定重點材料的標準。

  甲:陳老師這樣的安排是符合“比較”的個性特徵的。心理學研究指出:有一定的標準才能進行比較。人排隊以個兒高矮為標準。文章材料的排隊,得看文章的中心。如果沒有標準就談不上比較;如果標準不明確,“比較”,也就不會有什麼結果了。

  (三)比較過程——一種特殊形態的分析與綜合

  乙:從陳老師這一教學片斷中,我們還可以剖析出兒童在比較階段的心理過程。

  譬如,當老師提出“如果以‘溫暖的集體’為中心,確定重點材料”的要求後,兒童為了找出最能突出中心的重點材料,他們首先得把與中心有關的所有材料具體地加以分解,弄清每一個具體材料的實質意義。

  甲:這實際上是一種分析,是對一個個具體材料的再認識。

  乙:緊接著,兒童還需將這些材料的意義與已確定的中心聯絡起來,進行橫向比較,從而弄清哪些材料與中心關係最密切,找出重點材料,確定它們之間的主次關係。可以說,這實際上又是一種綜合。

  甲:對!從心理學角度看,比較,實際上就是一種特殊形態的分析與綜合。

  兒童只有以文章中心為依據、為標準,同時又深人分析每個材料的意義,透過綜合比較,才有可能正確地確定材料的主次關係。我們的教學就應順應兒童這一心理過程,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能力和習慣。

  乙:在剛才的教例中,陳老師的提問與小結,則正是順應了這一心理過程。這對發展兒童透過比較確定主次的能力,培養他們以文章中心為標準,進行分析、綜合的習慣,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甲:當心理活動進入比較階段的時候,學生可能遇到新的問題:比如感到對已選取的材料不滿意、不滿足。這反映了在取捨階段的認識還不夠深人,分析不夠細緻。這是思維深化以後,常常碰到的事。 發生這種情況,就要重新認識有關材料,以至重新蒐集這方面的材料,直到滿意滿足為止。這又是對所取材料深化認識的過程。

心理的作文 篇3

  最近幾天我總是無精打采的,因為鋼琴要考級了,也許考級過的同學們知道,考級不是很容易的,只有對鋼琴有感情的同學們才能彈好,考級分三個等級,最低的是透過,透過就是你乾巴巴的坐在琴凳上一字不漏的彈出來就行了,中級的是良好,良好就是你彈的按譜子的要求彈的像一會兒輕,一會兒重,最高階是優秀,優秀就是你彈的一會兒輕,一會兒重,而且身體也很投入,就是優秀了,你可想知道,考級的曲子很難,何況我考三級,還想的優秀,怎麼辦呢!我彈的四首曲子都很難,第一首是法國鋼琴家寫的《練習曲》,第二首是《步列舞曲》,我們琴行考級的同學沒有一個彈這個曲子,因為我的劉老師說這首曲子苯人彈不好,但是我咬咬牙,堅持要彈這首,劉老師答應了,我現在也覺得很簡單,這首應該能讓考級老師滿意吧!

  下面一首是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的《F大調小奏鳴曲第二樂章》,這個曲子可是有一定的難度,還要翻頁呢!不過,我早就會背了,這首也能過關,最難的就是下面一首,這是前蘇聯的肖斯塔科維奇寫的,劉老師還特地說肖斯塔科維奇寫的曲子都很好聽,我就彈了一首這個,可是現在好難啊!因為曲子裡面都是跳音,我的手指總是跳不準,跳到別的鍵上,這真是讓我很苦惱,不過,最近我有時聽聽音樂,跳跳舞蹈,寫寫作業,就麼沒有那麼苦惱了,我希望考級的那天快快過去,讓我過一個踏踏實實的暑假吧!

  快要考級的同學們,我祝你們個個都拿優秀哦!

心理的作文 篇4

  說來也怪,不論走到那裡,總有那麼一小簇人在擋道,沒有辦法,只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眼前的一切。

  辦公室裡只有一臺電腦,還是領導專用的,上網也不方便,平常上網也只有晚上的時間了,可是晚上上網的時間也不完全屬於我的,還有其他的人,因為我是新來的,只有排隊了,有時等到自己沒有人上網的時候了,到了半夜,想到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便再也沒有上網的心思了。

  前兩天去做一個事情,領導早先前就安排讓我去做,我前期做完了,可是到了後面收尾的時候,另一個同事趕過來了,說是某某單位通知他的,我說:“這事全單位的人都知道我在做,你什麼要插一杆子?”當時他沒有下車,如果下車了,我會狠狠抽他一頓,可是我忍住了,說完話後,我說:“那你做吧,我走了。”不知道怎麼回事,心裡總是不爽,這裡的天就這麼大,低頭不見抬頭見,自從來這裡工作之後,出現這種情況已是第三次了,其他的同事告訴過我:“不要理睬他們,沒什麼大不了的。”可是想到以後,我還是盡最大的努力剋制了自己,使自己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我在以我的方式去處理一些事情,諸如別人說的那樣,“我不有和他們一般見識。”不知道時間長了會是什麼樣的,如果這樣長此以往下去,我還能保持一顆如此平靜的心態嗎?我不能保證。

  我認為:如果不為自己去爭取一些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的人,那是不可能會有什麼建樹的,既然是屬於我的,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去,去為自己爭取。如果本不是屬於自己的,我也許還會為別人去爭取。

  心態決定著一個人工作和處事的態度,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我做到了,而且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下去,沒有了信念,我會把我自己埋葬,我會在這裡發瘋,把那顆為自己跳動的心靈熄滅。

  我們都在生活著,都在努力著,為了我們生活的一切和一切的生活,我只能忍,努力去忍!

  因為曾經衝動過一回,衝動是魔鬼,我要做一回忍的修士。

心理的作文 篇5

  在現今社會上,吸菸的人非常多。然而,現在社會上十幾歲的學生已經吸菸吸上癮了。對於這樣現象,讓我感到十分嘆息。

  吸菸的危害很大,菸草隨著燃燒溫度的變化,可產生4000多種物質,僅查明的致癌物質就有40多種。吸菸不但危害吸菸者本人,而且還秧及周圍的人。若吸入他人吐出的香菸煙霧,可導致嬰幼兒呼吸道疾病及中耳疾病,嚴重者導致嬰兒急性死亡,吸菸也導致成人肺癌及心臟病。如果從青少年時便開始吸菸,並持續下去,就會有50%的機會死於與菸草相關的疾病。從以上便可看出,吸菸對於人體健康有十分大的影響。

  青少年吸菸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周圍人影響。有大部分青少年吸菸是因為在家長、朋友的帶動下而吸菸的。帶動者覺得吸菸不僅沒有危害,反而還有好處等這樣的話來誘惑他人,使他人誤入歧途;二、出於對吸菸過分的好奇心理,他們見到別人吸菸而也想模仿別人,認為吸菸是成熟的表現,正因他們這樣的心態,最終導致吸菸成癮。面對吸菸的誘惑,請勇敢說:“不!”

  因此,我們應該抵制別人或熟人吸菸。看到有人吸菸時,要告誡他不要在公共場所吸菸,可向他講解一下吸菸的危害,讓他戒菸。我們還可以大力宣傳菸草危害健康的知識、維護公共環境的意識。

  為了建立無煙奧運,你我共同行動起來,遠離菸草,為世界創造美好的環境。

  專家點評:

  這篇議論文,觀點明確,作者從菸草的危害入手,深入分析了青少年吸菸的原因,提出了拒絕吸菸誘惑,遠離菸草的主張,論述有理有據,思路清晰,採用“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結構構思文章,讓人一目瞭然十分信服。

心理的作文 篇6

  今兒個,張老師心血來潮讓我們玩起了“石頭、剪刀、布”這個老掉牙的遊戲。不過,也有創新。不是面對面出牌,而是將自己的小兵(石頭、剪刀、布)寫在紙上。嘿,我最喜歡這類排兵佈陣的遊戲了。

  我的對手是餘彥運,我扳手腕扳不過他,這“石頭、剪刀、布”可一定要贏他。我早早地寫好了三張牌,分別是石頭、剪刀與布。我猶豫著要先出哪張牌,就扭過頭去看看餘彥運。只見他用手把紙捂得嚴嚴實實,謹防我偷窺。但我留心觀察,他的手不住地動著,一筆一畫寫了許久。

  最後幾筆,像是在寫“月”字?不對,是“剪刀”吧!我拿出“石頭”,用手遮著,他也捂著。我是急性子,率先亮出答案,他臉上有一種莫名的失望掠過。我抿嘴一笑,勝券在握地去翻開他的手。“剪刀”!哈哈,果然是“剪刀”,我贏了!首戰告捷。

  第二戰可不能靠猜了,第二局我一定要攻下一城。他剛剛出的是“剪刀”,我出的是“石頭”,那麼他這次應該會出“布”,那麼我就出“剪刀”。嗯,此時,我就像他肚子裡的蛔蟲一般,拿著把鋒利的剪刀剪破他的心理防線,約摸估量,知道他要出什麼牌。我胸有成竹地拿出“剪刀”又回過頭看看餘彥運。他有些焦急,好像在思考到底該出什麼;眉頭緊鎖,好像在想這回我一定要贏。

  突然,他嘴角浮現出一絲微笑,莫不是已經拿定了主意……我就像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揣摩著他的心思;又像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自詡有識人心的本領;還像那十八般武藝精通的將領,率著十萬精兵,精神抖擻,威風凜凜……“亮題板!”我彷彿已穩操勝券,自信滿滿的亮出我那鮮明的“剪刀”二字。餘彥運臉上的一絲笑容也立馬消失,顯然是又敗下陣來了,一臉的沮喪與無奈。

  第三戰,我還是用一樣的策略,怎料想被他看破,失策了。原來他在我前面又走了一步,反咬我一口。哎,沒事,雖然沒有滿盤皆勝,但按照規則,三局兩勝,我已打了勝仗。就當是我讓給他的吧,我也沒有那麼小氣嘛!

  簡單的“石頭、剪刀、布”就在“呵呵哈哈”的歡笑聲中臨近了尾聲。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是對我們的一個心理考驗,考驗我們同學間對彼此性格的瞭解,考驗我們的邏輯推理能力,更考驗我們的心理是否強大,是否在似戰場的遊戲過程中建立起了堅固的心理防線。

心理的作文 篇7

  陽光是什麼?是我們失敗時老師的理解鼓勵;使我們犯錯時父母的諄諄教誨;是我們生病時街鄰熱心的照顧;是我們摔倒時同學不棄的幫助……

  奉獻是陽光。馬路永遠都是這麼幹淨,馬路兩邊的清潔工永遠辛勤,他們無畏嚴寒,無畏酷暑,無畏暴風雪,無為沙塵暴,默默無聞的奉獻著,看馬路上浮動著的橘黃色,不正是驕陽嗎?他們的內心中,奉獻的火種在燃燒。

  禮貌是陽光。在公共汽車上不難看到這一畫面,一位年輕人,當看到有老人。小孩或婦女上車時總是毫不猶豫站起來讓座。這時,每個人的臉上都泛著陽光,互相傳遞。發揚。

  理解是陽光。兩代人之間免不了代溝,對待這一問題,理解最重要。父母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孩子更應理解父母良苦的用心。這陽關在這和諧一家炫舞,濃濃親情交織出美麗和諧的夢幻樂園。

  關心是陽光。同在一個社群中,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幽幽的環境中勤勞樸實的一家人住在一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營造良好的氣氛。這靜謐,這和脅,陽光照在每個人的心田。

  陽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其實每個人都是陽光,只要人人都放射光芒,就能溫暖整個世界。

心理的作文 篇8

  作文是一種複雜的心理活動。學生必須藉助觀察才能積累作文素材;必須進行積極思維,才能使文章的中 心明確、結構合理、立意新穎;必須展開大膽想象,才能使文章內容豐富,具有創造性、獨特性,並使語言更 生動形象。所以,作文教學的過程,也是使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想象力得到綜合訓練、心理能力不斷地得到提高和發展的過程。

  一、轉變學生作文的心理狀態

  從作文心理來說,作文有主動與被動之分。一般來說,主動作文,是學生出於自覺的要求,有材料可寫, 有感而發,這好寫,也容易寫得好些;而被動作文,是學生沒有寫作的要求,感到無材料可寫,這就不好寫, 也不容易寫好。有的學生說:“作文難,提起作文心就煩。”還有的學生說:“我最討厭作文,我希望今後的 各種考試都沒作文這個專案就好了。”這些都是被動作文心理的反映。

  為什麼不少小學生不喜歡作文呢?可以概括為“沒有東西寫”或感到“不知道怎麼寫”。因此小學語文教 學中,要解決兩個問題:“寫什麼?”“怎麼寫?”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作文教學過程,是要變學生被動寫 作心理為主動寫作心理的過程。使學生從沒有什麼可寫到滿懷激情地記錄自己所見所聞、所經歷的而又感興趣 的有意義的人和事。

  從客觀方面來說,作文是用書面語言來表達思想的,與口頭語言有很大不同。口頭語言是在面對面的交際 活動中進行的,可以藉助於手勢、語調、表情、動作等來補充其思維的不足,因此,允許簡縮,邏輯順序也不 要求那麼嚴格。而寫文章是從小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從接受成人語言(口頭和文字)開始,按邏輯要求, 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後,轉化為自己的書面語言的複雜過程。對小學生而言,作文比口頭語言的要求高、難 度大。從主觀方面來說,低年級學生內部言語的發展還不充分,知識經驗也很缺乏,掌握詞彙還不多,思維的 形象性還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還不善於對事物進行抽象概括。這就決定了他們還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命題作 文,而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口頭造句、書面造句、看圖說話、看圖寫話等的寫作基礎訓練。因此,教 師要掌握他們的年齡心理特點,十分重視對兒童口頭敘述的訓練,為他們將來進行命題作文作必要的準備。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心理水平有了較高的發展,相應地,寫作活動也進入了命題作文的階段,但是這階 段寫作的各種水平還是不高的,需要在口頭言語的基礎上,經過專門的、科學的訓練才能逐漸發展起來。因而 ,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困難,害怕作文,產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礙。

  要變被動寫作為主動寫作心理。首先要解決教師的命題。小學生的作文是先有題目後寫文章。理想的新穎 的題目要從學生中來。來自小學生的生活、思想、興趣、愛好、心理活動內容都是命題的依據。對小學生來說 ,要讓他們寫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親眼見到、親耳聽到的。就是說,讓他們透過作文把自己的經歷過的有意義 的生活、思想,圍繞著一箇中心,按著一定的順序用文字表達、重現出來。

  在一個學校裡發生這樣的一件事,一位姓羅的學生,身患了淋巴惡性腫痛,急需一筆較大的醫療費,學校 發起了向這位同學獻愛心的捐款活動。教師即以這個捐款活動為題,佈置學生寫一篇“捐款動員以後”。這次 學生的作文寫得很好,有的學生用日記形式,寫下了自己的真心話,表達了對同學的一份真摯的感情,而有的 學生則是從記敘的方式,敘述捐款事件中,表現同學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愛心。這樣的命題,是讓學 生取材於身邊的人和事,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能“因事而發”,學生感到有事可寫,也寫得動人。

  二、奠定寫作基礎,豐富寫作的心理內容

  從學生的作文實踐來看,他們感到最大的困難之一是無話可寫,而且,最常見的毛病是內容空洞,寫不具 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學生缺乏觀察力,不善於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其實 ,小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也是豐富多彩的,如果細心觀察應該是他們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 竭的源泉。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的深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衝破學校課堂狹小的天地,在社會大課堂中去感受 時代的脈搏,接受新鮮事物,從中豐富生活,從生活中獲取直接的知識。而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較多是考慮 怎樣寫的指導,很少或忽視如何把小學生的視野引向身邊的生活、引向大自然、引向社會,從生活中得到感受 。葉聖陶先生曾經語重心長地指出:“作文教學偏於形式……是一種弊病。偏於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種特 殊的事,跟實際生活並不怎麼切合,於是學生自然要嘆無內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導學生深入觀察才能豐富 學生作文的心理內容。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比較持久的知覺過程。觀察是作文的基本功。學生只有對生活中的事物細 心觀察,如物件的形體、色調、質感、美感等都十分了解,動筆才有內容可寫。因此,語文教師要像“有心人 ”,一方面要注意在語文分析中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求學生領會優秀作品的寫作,學習別人是怎樣以觀察各種 人物、各種事物為基礎,從而寫成內容豐富的文章的。小學生的作文訓練,不同於一般作家的創作活動,它是 在教師指導下的語文課內容的模仿、借鑑範文學習寫作。因此,作文教學時必須以課本內容為依據來進行作文 訓練。這樣,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周圍的一切細心觀察,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心理學的實驗研究發現,少年 兒童的觀察力發展的一般趨勢是:由無意性、情緒性向有意性、目的性方向發展;再由有意性、目的性向自覺 性、穩定性、精確性和概括性發展,並逐步形成較全面深刻的細緻的良好觀察力。教師應瞭解學生觀察力發展 的規律,有意識地透過多媒體教學途徑來培養和鍛鍊學生良好的觀察力。

  學生觀察的要領是什麼呢?

  一是提高觀察的目的性。在採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命題作文教學前,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 儘量把與命題相應的目的任務提得明確些、具體些。二是要細緻準確。觀察時不能只著眼於大概輪廓而忽略了 細小的地方。比如笑,有哈哈大笑、微笑、歡笑、冷笑、譏笑、苦笑等等。觀察自然景物也一樣。比如下雨, 在一般人的眼裡,不過有大雨、中雨、小雨之分。有位小學生經過細心觀察,這樣描寫雨前的'景物變化:“鉛 塊似的烏雲聚攏在頭上頂”,閃電像“一條條皮鞭劃過長空”。而描寫雨中的情景是:近看,雨點的形狀如“ 小葡萄”,打在地上濺起“水花”、遠看是一層“輕紗般的水霧。”繼而“水霧”又變成“雨簾”,馬路兩旁 出現了“小溪”。這位小學生之所以寫得自然逼真,就是因為他能仔細觀察。三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與方法。觀 察是一種特殊的知覺,只有循著一定的順序和方法才不致掛一漏萬。一般可以先整體後區域性。從空間特性來說 ,可以象電視掃描式從上至下,從前到後,從外到內。注意形態、數量、質地、色彩的變化,從而使學生把握 物件的外形和實質,這樣學生寫作有內容且生動而有條理。四是做好觀察記錄。作文是要有寫作素材的。素材 就是在作文中要寫的尚未經過加工的材料,平時學生若不注意素材的積累,動筆時就會覺得沒東西可寫。只有 注意營造起一個“材料倉庫”,寫作時才能“言之有物”,而觀察正是積累素材的第一步。尤其是留心捕捉那 些最重要的現象、細節,而細節正可以將觀察物件的特點、個性再現出來,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積累寫作 素材,從而奠定寫作基礎。

  三、發展各種認識能力,提高作文整體水平

  學生作文內容的來源有兩個:一個是透過觀察從現實生活中提供的直接素材;一個是課本、書報、圖畫、 音樂、影視提供的間接生活素材。這兩方面的“材料”,透過學生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心理活 動,成為他們的心理積蓄,使表達變成為可能。為此,從心理學觀點看教師的作文指導,不只是作文方法的指 導,它本身還包括豐富學生的心理內容的意義,尤其是發展他們的各種認識能力,在感知的基礎上,拓展學生 思維和想象力,在作文訓練中有意識地加以培養,那麼就使學生更快有效地提高作文整體水平。

  作文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學生作文,從審題立意,到佈局謀篇、遣詞造句,直到最後的推敲修改,每 一環節都離不開思維這一心理活動,學生思維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高低。但小學生在作文中往往未 能很好地展開思維,因為在小學高年級時,思維才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小學生思 維能力較弱,他們觀察了某些事物,有的卻不瞭解其意義,找不到事物之間的內部邏輯關係,因而作文時往往 難以確定文章的中心主題。根據學生形象思想的發展先於抽象思維這一年齡特點,要充分發揮形象思維的作用 ,逐步進行思維概括性的訓練。

  如逐步培養提煉中心思想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煉中心的能力:第一,教師注意在平時的閱讀教學時,讓學生明白,寫人的文章,中心思想是 讚頌人物的思想品行;論事的文章,中心思想是從事件中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第二,訓練學生在審題中抓住 中心。一般作文命題,有的中心主題是在題面,或在寫作提示的要求中已點明,而有的則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 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反覆分析課文,提高捕捉中心主題的能力。第三,在生活中提煉主題。學生作文的主題, 應該是學生對身邊發生的事不斷觀察,反覆思考,逐步加深認識,提煉出來的。

  開拓思維的訓練。開拓學生思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的心理過程。如《從一條小路想到的》《××的啟示》等類題目,就需要豐富的聯想。開拓思維的訓練,還可 以引導學生相互啟發,發揮集體的擴散思維的優勢。可以預早佈置作文題,學生自己準備素材和編提綱。在作 文課時,讓學生討論,如寫什麼?怎樣安排順序?中心是什麼?這些訓練是十分有益的。

  有的作文題,就不是簡單的生活再現,而讓學生對過去感知過的事物進行再創造,從而產生新的形象。如 《我的理想》《我和嫦娥遊太空》《十年以後》《將來的教室》等這類作文,就需要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學 生作文的心理過程需要想象力的參加。小學生想象的基本特徵是有意想象在發展,再造想象起著重要的作用。 低年級小學生在作文時,很大程度上是描寫或記述人物的外貌或事件的過程,而到了中、高年級,在有效的培 養訓練下,詞的作用越來越促使他們的想象力的發展,經過構思而概括出事物的形象,其概括性和邏輯性有了 明顯的提高。想象過程和其它心理過程一樣,是客觀現實的反映,小學生的想象力也是在良好的教學影響下發 展起來的。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要豐富學生的感知表象。因為想象是在 事物的影響下,在言語的調節下,在兒童大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結合而產生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所以, 想象的水平是依學生頭腦中所具有的感知表象的教學和質量的情況為轉移的。學生頭腦中表象越貧乏,其想象 越狹窄、膚淺;表象越豐富,其想象越開闊、深刻,因而教師要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二要善於用生動的語言 描述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為想象創造表達的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是啟發學生想象的重要因素,教 師如果語言生動、帶有感情,描述會使學生進入想象的境界,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境,濡染其情。教 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訓練,在教學中可以以一概念或詞語為題,讓學生用形象來表現,如“慈祥”、“ 細心”這樣的詞要求學生以語言描述人物的神態來表現,也可以反過來進行。

  國外十分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日本學者認為:想象與創造有關,發展想象力是為發展創造力打下基 礎,因此,他們把豐富想象力的閱讀、寫作指導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方向。

  根據大綱要求,小學的閱讀教學中,主要讓學生對課文的場面、人物、情景、背景和作者展開想象。想象 的具體內容是:由標題想象到課文的內容;由插圖、圖表想象故事的情節;由人物的語言、表情和動作想象到 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動的展開;由整篇文章想象到作者的意圖和文章的主題,由此引入作文中。

  四、重視作文中的情感因素,消除恐懼心理

  文章是表達思想、表現感情的。劉勰說過,“情動而言行,理髮而文見”。思想和感情既有聯絡,又有區 別。思想作為人的認識活動及其結果,既構成文章的內容,又指導著寫作的方向,沒有好的思想,自然寫不好 文章,但是,光有好的思想而沒有表達這種思想的興趣與強烈感情,同樣寫不出好文章。人的感情不僅是構成 文章內容的一個方面,而且,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還有執行調節人動機的動力作用。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心理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 是沒有興趣,沒有領略到作文的樂趣,因被動寫作而沒有情感的投入。

  語文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寫作時,要打破恐懼感。但這不是靠大談作文的意義,重要性之類抽象大道理所能 奏效的。較好的辦法是“寓教於樂”,而且要善於激起他們非說不可的感情。有一位五年級小學生,功課甚差 ,對作文更感頭痛。有一次同學將他藏在課桌裡的“金鈴子”,交給了老師。老師見這學生對小動物很喜愛, 便把“金鈴子”發還給他,並引導他仔細觀察,後要求他寫一篇小作文《可愛的“金鈴子”》。這位學生寫起 “金鈴子”,忽然靈感頓來:“金鈴鈴,金鈴鈴……那是誰在彈琴和唱歌?……你看,那小小的圓腦袋上伸著 兩根觸鬚,掃

  來掃去,多威風!身體那樣小,卻長著四隻腳,還有兩條長長的後腿,屁股後面拖著‘雙槍’… …”(見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例項》)。可見語文教師要捕捉時機善於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讓學生頭腦中儲存有的感性材料轉化成某種感情色彩的記憶映象復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寫作訓練, 即寓寫於樂中,使命題作文引起學生的熟悉感親切情,這樣學生才能寫出好文章。

  學生作文,多喜抒情。尤其是記敘文,透過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感而發、且能動人以情的文章 才是好文章。怎樣才能使文章感人呢?很重要的是寫出真情實感。小學生在《我童年的小屋》裡寫道:“搬進 三室一廳的單元樓已一年多了,但我卻依然留戀著那間只有15平方米的小屋,小屋擺滿了傢俱,顯得擁擠不 堪;小屋只有兩扇朝西開的窗戶,顯得昏昏暗暗;每到雨季,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在那裡我度過了九 個春秋,小屋留下了我童年的快樂”。

  這篇小文章感動之處在於“實感”出“真情”。文章一開頭就把讀者帶進了童年的小屋中去,和新樓房相 比,小屋是擁擠的、黑暗的、潮溼的,但是那裡卻留下作者寶貴的童年歡樂和留戀之情。

  人的情感儘管是一種主觀經驗,但它畢竟是客觀現實與人的需要之間關係在人腦中的反映。而且,情感的 內容及其深度,又往往取決它所反映的各種現實的廣度。因此,語文教師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要準確地把握 學生的感情脈搏,並引導他們用適當的詞彙具體而形象地揭示出客體是怎樣引起他們的某些情感體驗的。在課 堂教學中,一般說來,學生的情緒、情感狀態取決於教師的情緒、情感狀態。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都伴隨教師 強烈的情緒、情感。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醞釀良好的心境;命題要有師生情感的共鳴;指導要有柔情;批改 要有韌情;講評要有熱情;要激發學生寫作的激情。只有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才能仔細觀察生活,他們才能寫 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

心理的作文 篇9

  轉眼之間,我們已經升上了小學三年級。在過去的兩年裡面,我們已經學過了好多課程,比如語文、數學、英語、思想與品德等等,可是這學期的課表發了之後,我驚喜的發現我們加了一門新課程——心理課。

  期待了好久之後,終於等到了週五下午最後一節課,心理課的時間了。上課鈴剛剛結束,就走進來了一個帥帥的哥哥,看起來才剛剛大學畢業的樣子。老師一進到班裡面,就對我們說道:“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心理老師,我姓馬,大家叫我馬老師就好。不過呢,如果你們如果叫我馬哥哥,我會更加的開心的。”大家聽到這裡,都放鬆了下來,班裡面的氣氛一瞬間活躍了起來。馬老師繼續說道:“這門課程主要是在每週最後一節課的時候,讓大家放鬆一下在學校這五天緊張的身心,讓大家能夠在週末盡情的放鬆下來而設立的。所以呢,我們這節課並不將任何東西,而是讓大家之間盡情的交流,把心裡面的壓力和想說的話說出來。”在馬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大家開始歡快的傾訴起來,有的在說家裡面的事情,有的在說平時學校的事情。說來也怪,有些一直釋懷不了的事情,說出來之後就感覺好多了。再回頭看看馬老師,身邊早已圍得水洩不通了。大家最後都說得特別的開心,週末自然也能夠開開心心的度過。

  自從第一次上完心理課,我的心裡面更加的期待了呢!

  我們的心理老師會“功夫”

  我們的心理老師高高的個子,小小的嘴巴,圓溜溜的眼睛。說來也怪,自從心理老師上崗後,我們的四大天王也一聲不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老師會功夫。

  第一招利劍功:只要四大天王一說話老師就死死的盯住他們,他們就像被刺了一樣,立刻坐直一聲不吭。

  第二招師吼功:這一招是我們觸摸了老師的底線才用的。有一次大部分同學來了一次“合唱”,老師來了,她只吼了一聲:“安靜!”我們就像一隻只小貓咪一樣坐好,頓時教室裡鴉雀無聲!

  第三招如來神掌:這一招是改正我們趴在桌子上做作業的習慣。有一次,有一個同學趴在桌子上寫字,老師用了隱身術,到那同學的桌子旁一拍,那同學就立刻坐得端端正正。

  我們的心理老師的功夫是不是很厲害?

心理的作文 篇10

  在當今的社會,心態平靜只能是一種境界,誰不想過一種小資生活呢?自給自足、豐衣足食之餘來一杯清茶,一個躺椅、一本書,多麼悠閒!多麼愜意啊!

  可是現在社會辦得到嗎?我們的父母老了,他們甚至不認識表、不認識回家的路,現在正是需要我們贍養的時候!我們會置之不理嗎!他們住院了,難道我們心態平靜的了嗎?孩子學習需要我們幫助!現在哪是孩子學習,都是家長的任務!幫助他背詩、默寫、講數學題等等,哪方面沒複習,成績下降老師還要找家長談話!心態平靜的了嗎?房子還貸、需要我們掙錢!現在的職場競爭大,同事之間更是使出渾身解數比學趕幫,心態平靜的了嗎?我們不是生活在原始森林,鄰居、同事、朋友,這家搬了大房子,那家孩子考了重點高中、哪怕誰換了高檔手機,人們都得誇讚半天,這些都是無形的壓力,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再加上身體的有形壓力,一起擠壓一個人,人們再想圖內心平靜是多麼奢侈的一件事啊!

  我們都是平頭百姓,沒有“李剛”那樣的父親,也不是“高富帥”,我們只有靠自己打拼,資質淺薄,只能掙扎在社會底層,今生有幸找到了精神慰藉,那就是書,從中懂得了許多道理,認識了世界上還有許多境遇不及我們的人們!這也是“阿q”精神啊,人們有時是需要阿q精神的!

  雖然我們是草根,但我們不要妄自菲薄,看扁了自己!我們追求的是內心平靜,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正如徐志摩的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們沒有帶來什麼,更不會帶走什麼,我引用一句著名的話:“人最寶貴的生命,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他不因沒有孝順父母而悔恨!也不因沒有養育孩子而羞愧!當他臨死時候,他能夠說,我把我全部該經歷的生命都經歷了,我一輩子對的起作為人的一撇一捺!這樣的評價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