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會議記錄> 教研組會議記錄

教研組會議記錄

教研組會議記錄

教研組會議記錄1

  xx年x月xx日下午第三節,在學校二樓會議室召開了我校教務主任、教研組長座談會。本次會議主要就我校開展的“校級公開課”活動的實效性、意義、不足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就正在推行的“七要素”課堂教學模式的推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討。現將與會人員的發言整理記錄如下:

  一、關於“校級公開課”活動:

  所有與會人員充分肯定了我校一直堅持開展的兩週一次的“校級公開課”活動,大家認為這項活動作為我校的經典教研活動,應當繼續堅持搞下去,只是很多時候,由於種種原因,活動的實效性差了一些,易流於形式,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會人員提出了一下意見和建議供學校研究此項工作時參考:

  1、要進一步完善校級教研活動的檢查、監督、獎懲機制,改變參加與不參加都一樣,各級部個備課組內不好找公開課執教教師,執教了公開課與不執教公開課差不多的現狀。建議強化包科校級領導的檢查、監督力度,把參加不參加校級公開課與各級部的內部管理結合起來,讓不參加或不積極參加校級研討活動的老師覺出“吃虧”;建議加大對執教教師的精神和物質的獎勵力度,把執教校級公開課與參加市區級優質課評選、教學能手評選緊密結合起來,成為利益共同體;建議把此項活動的開展與職稱評聘結合起來,寫進學校的相關檔案並經教代會透過執行。

  2、適當減少活動頻次,延長活動時間。建議每次活動由現在的週三下午第三節聽課之後研討改為某天的整個下午都用來搞此項活動,第一節聽課,隨後認真研討,做到人人發言而不是現在的每次只有那幾個人發言的情況。

  3、校級研討活動形式要多樣。比如可以考慮收看名師錄影課或名師點評錄影(此項活動可以全校同一時間,以級部備課組為單位組織,用好辦公室內的電腦,影片資源直接從電腦上搜索即可,比如一些特級教師的講課影片等等);比如可以考慮以“理論學習”的形式來展開研討(現在的理論學習有些淡化);比如可以請專家來作報告;比如也可以考慮原來的大文大理的形式開展;

  4、建議給各教研組一些活動經費,走出去,學習借鑑兄弟單位的好的經驗和做法。

  5、用好兩類人,一類是省市區尤其是學校評出的各級骨幹教師,一類是各學科的教研組長。可以讓他們搞講座,可以讓他們上公開課,可以讓他們組成專家評委跨級部診斷教情,真正實現責權利的一體化。

  6、更換完善多媒體設施,為搞好各級教研活動提供好物質基礎。

  7、藉助級部和校級研討活動給青年教師尤其是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樹立榜樣。

  8、積累、完善每一次研討活動的材料(教案、課件等),為迎接檢查、評比做好準備。

  9、建議校級教研活動實行層層選拔推薦制度,實行評委打分、量化制度,確保活動的實效性。

  二、對於“七要素”課堂教學模式的推進:

  1、強化群眾基礎,加大培訓力度,用好活動載體(建議開展以級部為單位的達標活動,學校出臺統一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讓老師們主動行動就好辦了。

  2、抓好導學案編寫的各個環節,首先在形式上充分體現這七個要素,級部或學校要加大檢查評比力度。

  3、認真研究針對學科特點的大模式之下的小模式,形成論文。

  4、把模式推進與級部集體備課研討課、校級研討活動等緊密結合起來,突出模式的實效性。

  5、模式別太死板,要因學科、因教師、因學生而異。

  6、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助推此模式。

教研組會議記錄2

  活動時間:

  20xx年8月27日

  參加人員:

  全體語文教師

  教研主題: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活動內容摘要:

  一、培養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思考的習慣。

  學生在閱讀時總會伴隨著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果不會邊讀邊思考,那也不會有良好的閱讀效果。教學實踐證明,如果學生讀書能邊讀邊思考,不但會解決理解課中許多問題,而且會出人意料地顯示出他的聰明智慧。很多例子說明,學生的潛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動權交給他們,不但會發現解決許多問題,而且會逐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二、培養學生聯絡上下文的習慣。

  課本中有許多的詞語、句子,如果單獨把它們抽出來理解,學生往往會有困難,但如果把它們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聯絡上下文,仔細琢磨一下,就能夠確切的理解。

  三、培養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課文的習慣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十分豐富。許多課文所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有的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理解會有一定困難。如上冊《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這樣一段話:"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麼走都可以"。由於大部分學生沒有見到過草原,對"灑脫"一詞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有的學生聯絡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說在草原上行駛不必像在馬路上一樣,還得看紅綠燈,還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約束。這樣一來,學生就會體會出"灑脫"這個詞的準確性和生動性。

  四、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學會用漢語拼音等兩種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據讀寫的需要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詞典。"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使用工具書是讀書、寫作和尋求新知的需要,學生閱讀教材、課外書更是離不開工具書。試想,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透過預習,認真查閱工具書,解決了閱讀中的疑難問題,不是最典型的主動求知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藉助工具書理解了疑難問題,瞭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嗎?

教研組會議記錄3

  活動時間:

  地點:會議室

  主題:解讀《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人員:全體數學教師

  活動資料:

  一、學習《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1、提高學生的教學素養,培養終身學習的基礎

  數學素養是人們透過數學教育以及自學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和觀念,以及由此構成的數學思維品質和解決問題潛力的總合。

  2、構建所有學生必需的共同基礎和加強數學的應用和實踐

  應與時俱進地重新審視數學基礎,根據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以及構建簡明數學知識結構的要求,確定數學課程的資料,應抓住數學知識的主幹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實加強數學課程的基礎性。

  3、關注不同學生的數學需要,帶給選取和發展的空間

  學生群體中存在個性差異,不同的'學生能夠有不同的數學發展,。應帶給具有差別性和多樣性的數學課程設計,增加課程的可選取性,使數學課程適應與全體學生。

  4、充分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探索求知

  要遵循認識心理發展的規律,合理組織教學資料,要展現知識的發生、發展、構成和應用的過程,加強數學學習的活動,帶給學生親身感受,體驗的機會。

  5、強化評價的教育功能,鼓勵學生奮發進取

  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透過數學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到達的水平作出評判,同時對學生改善學習和完善自我進行導向;它又是實施教學反饋、評估和策略的重要環節。

  6、加強現代資訊科技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數學課程務必大力加強現代資訊科技的應用,發揮現代資訊科技對數學課程改革的用心作用,使現代資訊科技成為學生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成為獲得資訊資源和開展學習交流的廣闊平臺。

  二、對各年級教學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1、三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潛力診斷中關於根據問題把所需的條件用直線連起來中的每本相簿能夠放幾長照片就應連幾項。

  結果:學生如果能列出相對應的算式,就就應算他的是正確的。

  2、用兩種方法比較,並說明理由。這題比較速度大小與計算速度差是否屬於一種方法。

  結果:這屬於一種方法,那裡只能比較路程作為第二種方法。

  3、五年級數學教學中,解方程的錯誤率十分的高,務必藉助於驗算才能提高正確率。

  新教材中的解方程是比較容易出錯的環節,因為沒有正負數加減乘除作為基礎,學生很難正確解比較複雜的方程。能夠用移負不移正,移小不移大的方法,補充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