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 關於春節故鄉的作文三篇

春節故鄉的作文

關於春節故鄉的作文三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節故鄉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1

  我的春節是個有意思的過年。

  早上5:30起的床,媽媽叫我起床我還不想起,之後還是被媽媽還有那鞭炮的喜慶給叫起來了,穿上了新的衣服,感覺好多了,只聽外面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奶奶說:“吃飯了。”我就趕緊我屋子裡跑,把耳朵捂住,因為要放鞭炮了,過了一會兒鞭炮停了,我的肚子也覺了,因為我是被奶奶煮的餃子給饞餓的,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吃晚飯了我把盤子和筷子刷了刷,奶奶之後奶奶給我了我160,之後爺爺又給我了一百塊錢,真是好棒啊!

  爸爸給了我600元,那是因為爸爸借了我六百塊錢,爸爸說過今年給我的,這不換給我了,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之後嫂子和哥哥,還有哥哥的媽媽爸爸也來了,伯母和伯伯給我了160元,之後爸爸和媽媽和伯母伯伯,去家家戶戶的拜年了,嫂子還把鬆鬆帶來了,他才一週零九個月,是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過了一會兒媽媽回來了,差不多都10:50了,媽媽去準備中午飯,嫂子也去幫忙,他非要讓我抱著他去找嫂子,之後我給他找了個兒童片他這才不出去了呢,過了一會兒爸爸、伯伯、哥哥、伯母都回來了,12:30了,我又去找爺爺叫爺爺吃飯,開始吃飯了,飯桌上有好多東西飲料,露露、魚肉、雞肉、還有種菜類,我們高高興興的吃著飯,哥哥、伯伯、爸爸都喝的是酒,他們喝完都是臉紅的不行,之後我吃完了,鬆鬆看我不吃了他也要,和我出去玩兒,我給他找了個籃球,之後奶奶叫我和鬆鬆吃大鍋菜,我本來不想吃的,可沒想到奶奶熬的大鍋菜真是太好吃了,我吃了滿滿一碗,肚子都圓溜溜的,媽媽說我的肚子要是西瓜,那肯定比那家的西瓜都長得快,我們都笑了起來,之後到了晚上,我們放了一盞孔明燈,飛了老遠,直到沒有了蹤影我才進屋。

  這一次過年高興,還熱鬧,因為又多了一個鬆鬆。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2

  照家鄉的老規矩,春節一共有四天,三十、初一、初二、初三。大年三十,媽媽一早就要起來做年飯,一般家庭都要做魚、蝦、木耳、酸菜、豆腐、排骨、豬肉、雞肉、冷盤、豬皮凍、芹菜、芸豆等。晚上大約十點鐘左右,我聽見外面鞭炮響起,我連忙跑到院子裡,仰望天空,各式各樣的煙火就像一個花海,同時鞭炮聲和熱鬧的氣氛融為了一體。看完了美麗的煙花,一家人還要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都要吃魚,表示年年有餘,要吃雞肉,表示吉慶,還要吃餃子,表示團團圓圓。初一是春節的第一天。這一天,家家戶戶的老老少少都要穿上新衣服,走出家門向大家拜年祝福。有的小朋友要燃放煙花爆竹,吃糖和水果。年齡大的老人要坐在家裡,等待晚輩來拜年問候。

  小朋友向晚輩拜年還會得到一些壓歲錢。春節這一天,不但要拜年,還要吃餃子。餃子裡還要包上一枚1元硬幣、花生、年糕、豆腐、魚肉。1元硬幣表示發財,花生表示步步高昇,年糕表示年年高,豆腐表示有福氣,魚肉表示有精氣神。只要吃到這些東西,在新的一年裡就會走好運。大年初二晚上吃完餃子,還要準備一些香火,把財神爺請進家來。第二天是初三,又要燒一些冥幣,把以故的親人的靈魂送走。一眨眼,春節過去了,所有人都像往常一樣忙活起來。這就是家鄉春節的習俗。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3

  在漂泊人心中,故鄉的位置最重。每當獨處異鄉,羈旅困頓的時候,情不自禁中念起鄉土,不勝惆悵。也許,沒到春節那天來臨,旅途中醞釀的鄉愁早已作了最濃烈的釋放。

  春花將開未開的時候,我家庭前的水窪裡的冰破封,低飛的燕子蜻蜓點水似的掠過去,細細水波盪漾開來,浮起它們春天蛻換的羽毛。度過嚴冬的封凍期,油菜的葉子溼淋淋的淌水,綠色羅裙似的在菜園中舒展。掐蔥的人掐掉爬上蔥尖的枯黃,留下象徵希望的綠色,以備作年糕的作料。忙完菜園裡的活,人們好順順溜溜的過年。

  小年這天,故鄉的人們覺得春節來得遲,來得慢,卻又來得合理,這天到年三十足以做好迎春節的所有準備活。活兒不論輕重,一家人都能齊心協力做好,平時懶於勞動的孩子收了玩的心思,一心一意跟在大人後面打下手。然而,各家各戶過年的習慣不同,有的先掃塵,有的先辦年貨。拿我家來說吧,父母羅列出一天的工作,再把活派給家裡的每個人,免得忙起來時亂套。這天大早,父親迎著清晨的太陽,騎車從街上置辦了年貨。家人把這些年貨取出福氣袋後,母親給它們分配去處:甜酒,臘肉等通通發配到我家廚房,餅乾飲料水果等物品留在臥室,年畫春聯之類的東西裝進紙箱,用有福字的紅紙條封存。這些物品大小不一,但母親記憶極好,如果需要,即可取用。等母親分配完畢,她就開始掃塵。塵,陳也。時代在變,故鄉人掃塵的方式卻不變:掃塵的家庭主婦拿著一根一頭繃著掃帚的'竹篙,在房屋上下攪動,頃刻間塵土飛揚,一年的晦氣隨著塵土飄走了。

  除夕在人們不知不覺的忙活中來臨,故鄉的春節迎來高潮。當鞭炮爆破聲漸漸響亮起來的時候,我家熬貼春聯用的漿糊已熟透。撕掉往年舊跡,我懷著滄桑感來貼新一年的春聯的時候,看著新聯上金箔鑲嵌的字閃著金燦燦的黃色,眼前又彷彿有了生機似的。原來父親對我說福帖要倒著貼,一定要貼正之類的話,就已明白這種滄桑感會被新一年的希望打敗。所幸門前的對聯福帖貼的正,關門看時,這些漂亮的對稱圖案使我得出父親此話背後的含義——身正為人。遐想之際,父親已貼好內堂的春聯,拍拍身上塵土說,把地掃乾淨,準備吃年飯。在我的記憶中,年飯總是祖母和母親花半天時間做出來之後,擺在撲著碎花桌布的方桌上,供全家人享用的農家宴。掃乾淨春聯碎紙,我跟著一股魚糕的清香尋到廚房,提起筷子衝著瓷碗裡的魚糕就拎,祖母在一旁喝止道,年飯未上家宴之前還不能吃。我埋頭悻悻離開。等全家齊聚一堂舉杯的時候,我端起杯子裡的琥珀色可樂,微笑道,新年快樂,乾杯!

  吃完年飯已近黃昏,父親在一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點香燒紙,送各路諸神上天,這古老而有趣的儀式為接下來的上墳和守歲拉開序幕。當年三十傍晚的天空讓成片的煙花點燃得燦爛而輝煌。故鄉的老老少少,三三兩兩結伴上墳。我們夾在上墳人群的隊伍中向祖墳走去。晚風習習,暮夜瀟瀟。父親掰掉墳山的野草,用蠟燭作一盞明燈點著,一閃一閃惹人哀思。我和弟弟放鞭燃香,踏月而歸時,只見碧藍的西天外,殘留著晚霞的餘暉。此時各家各戶亮著的燈連成一片,像是大地故意點著與天空中徘徊的星月交相輝映似的。從村西一路走來,聽見各家溢位來的歌舞聲像海浪一樣打在耳際,我疑心春晚已經開始。回家果然聽母親說,你們趕春晚嗎?剛剛開場。等家人進屋,我站在月下,從門口那片碧綠的油菜田望去,感覺遠方的天地間升起一團吉祥之氣,立刻合掌對天許願,保佑來年全家安康。當我聽著各家各戶守歲時傳來的笑語進屋時,父母和弟弟都已入夢,原來他們並不能等待新年的鐘聲,守著整個夜晚。

  據說大年初一早上見到紅包的人會有好彩頭,這是拜年的序曲了。我對拜年並不熱心,卻受父母的熱情感染,包了紅包分給眾表弟妹們。而後給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拜年時,得到的兩個紅包被他們搶去了,作為兄長的我只得一笑了之。

  元宵節一過,大人們忙春耕,孩子們去上學,故鄉的春節結束了。等到萬物花開,溫婉的春天送別外出求學打工的人們,故鄉的春節又成了他們一年中最美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