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彙編八篇

課題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彙編八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為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全市小課題主持人的研究精神,根據XX市教科所20xx年12月22日檔案關於加強小課題研究的動態化管理,我校已上傳小課題成果評審委員會名單,以加強小課題的過程化管理。

  一、小課題研究方案檢查時,有部分方案沒有按時提交,本次徵文我校所有的課題組均按時間要求及時上傳(時間要求是20xx.11.13),小課題研究工作比較繁瑣,但最後結題必須積分規定分數才能結題,衷心希望各課題組對有關要求認真對待,否則工作做了也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課題主持人要認真閱讀XX市教科所“20xx-20xx學年度XX市小課題研究時間表”,嚴格按課題研究時間表完成課題任務,年級組長,成員之間要隨時相互提醒。教科室不再電話通知,參看學校部落格及市教育科所部落格。

  二、為及時瞭解市教科所對小課題研究的動態管理,請各主持人每天能及時瀏覽XX市教科研部落格,內有詳細的相關要求,更有利於各課題組工作。

  三、所有博文如果上級沒有特殊要求,請上傳者必須按學校文件要求正確美觀編輯,以免影響成績。本次徵文有的主持人打分較低與此有很大原因,要原創,不要抄襲。

  四、為讓各課題組成員瞭解小課題相關文件評分標準,瞭解自己打分情況,附表1和2是通報上次檢查我校市級課題實施方案和小課題徵文的得分情況。成績不理想的請接受經驗教訓。

  五、有的小課題組已上傳多篇文章,為更方便市教所針對性檢查,以後上傳文件時,教科所要求上傳的一定要在上傳博文時,題目上標出,如本次上傳時,可在最後上邊文字框中定寫“小課題徵文”,下邊正文中把題目與內容編輯完整。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師生對教學資源的渴望越來越熱切,人們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要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教育,就必須整合課程內容,最佳化教學方法,開發出一套與教學緊密聯絡的能夠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教學資源。

  一、什麼是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包含著對問題的思考,老師會經常發現,思考一些問題。比如:學生概括能力差;學生髮散性思維不夠;新教材要求和考試難度不一致;新材料的一些內容完全可以整合簡言之:就是研究者透過研究想探索解決的問題,一共有五個特徵:

  (1)課題是教師自覺針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為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

  (2)課題不是為了構建理論,或不是為了發現規律,而是教師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美好願望。

  (3)課題源於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類似課堂發言的問題。

  (4)課題比較微觀,它的切入點和開口都很小,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某點或某個細節。

  (5)課題具有很強的隨機性,偶發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約而至的具有即時性。

  二、怎樣形成課題

  1、如何尋找課題:

  從問題出發尋找課題

  (1)研究課程目標,研究課程內容

  (2)思考如何教的問題,考察和發思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策略,以及得失。

  (3)研究如何開發教育教學資源,實現課程的開發。

  (4)研究學生學的問題,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度與習慣,學習方式,自學能力。

  (5)在切磋交流中發現課題

  教師之間的切磋與交流是小課題的來源之一,交流可以開闊視野,讓我們更多地瞭解教學情況。這樣,自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可能會被激發出來,逐步形成課題研究。

  (6)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出課題,要有針對性的思考,對自己工作中的相關問題或經驗進行解讀和分析。

  (7)從學生的反應中尋覓課題

  教師要多瞭解學生的反應,透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與學生交流,更好的發現學生現實的需要,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8)從已有成果的應用研究中歸納課題

  將他人研究的成果應用於自身的教育實踐,這類課題由於是學習,實踐他人的研究成果後,比較適合年輕教師。

  (9)總結經驗形成課題

  教師結合自己的興趣,對自己教學經驗進行系統梳理和理性分析,發現自己的教學亮點,成功之處,促進個性發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

  2、課題研究選題案例分析

  (1)遺憾中的選題

  通常採用問題分析法確定小課題

  (2)得意中選題

  即在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去尋找求新的生長點,確定課題進行研究,可採用經驗聚焦法確定課題。

  三、 怎樣設計課題方案

  小課題研究方案三個基本要素:

  (1)提出問題(明確主題)

  (2)分析問題(原因分析)

  (3)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途徑、方法、措施等)

  1、課題方案怎麼來寫?

  (1)課題名稱的表述:

  一個恰當的研究課題的名稱能夠清楚地反映出研究者的思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2)三個要素:研究領域、 研究物件、研究方法。

  2、應用價值(實踐意義)怎麼寫?

  (1)透過研究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2)或者透過研究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3)透過實踐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鑑經驗;

  (4)透過實踐可以形成、可以創設、可以構建、可以檢驗;

  (5)透過實踐可以提高、可以促進、可以加強。

  3、研究目標怎麼寫?

  在研究目標的表述中應注意不要把教育方針,培養目標或是工作目標作為研究的目標,應該扣住課題寫目標。

  4、研究內容怎麼寫?

  在研究內容上,應注意和研究目標對應起來,以免內容和研究目標出現不匹配現象。所謂研究內容就是我們講的分解子課題,一般子課題

  三、四個為宜。

  5、研究方法怎麼寫?

  研究方法既可以是多方法並用,也可以綜合多種方法,但有一點應該注意,不是任何方法都適用於任何課題,要有目的選擇研究方法。選擇的研究方法,必須要寫清楚如何使用這種方法。

  策勒縣第二小學

  20xx年2月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為了加強我校教師的教研意識及能力,真正做到教研興校、教研促教,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豐富教育教學理念。以教師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研究內容,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為形式的教研活動。現結合我校的教研現狀,將定為研究課題,為使研究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特制定本實驗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義

  背景:校本教研以研究解決學校、教師所面臨的教育教學問題為出發點,以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每各學生的發展為宗旨,是自下而上的日常教研活動,其核心是立足本校力量、針對本校問題、提升本校教師、服務本校教學。而當前我校校本教研製度的制定比較綱性,操作性不強,導致開展比較隨意,不便以檢查落實;教研活動大都圍繞上一級的教研活動和日常的教研而開展,缺乏實際的制度約束和實事求是的開展。因而在課程改革已經進行一輪的時期,我們應該直面實際問題、認真思考對策,以尋求最佳的解決途徑。

  研究意義: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實驗,努力幫助我校制定一套規範、科學、操作性強又有實效性的校本教研製度及一整套的操作實施方案,使教師個人、教師群體在行動研究中得到專業成長,使校本教研製度成為學校制度的一種制度文化。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根據一級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吳剛平、劉良華主編,——劉良華主編,,相關教育教學管理叢書,國家、省、市教育相關檔案。

  三、研究目標

  建立健全學校校本教研製度,探索科學有序的執行機制,使校本教研製度成為學校制度的一種制度文化。

  四、研究內容

  我校根據市的規定製度結合我校實際建立相應的五種校本教研製度:即建立問題記錄制度、建立對話交流制度、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建立校本小課題研究實驗制度、建立評價考核制度。根據制定的制度實事求是的組織、開展,並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從而形成一套規範、科學有序的校本教研製度。

  五、校本教研組織管理機構

  成立“象山小學校本教研工作小組”,其成員名單如下:

  組長:姚綵鳳

  職責:主持課題的全面工作

  副組長:黃雪峰林小亞

  職責:撰寫課題實驗方案、課題計劃、總結。督促課題組保質保量按計劃組織實施。負責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教科研的指導和管理,及時檢查各項教科研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和教科研工作交流。

  成員: 童曉芬 林桂花 吳菲芳 李婉婷 黃紅紅孫曉雲 朱雅晶 吳琳

  許婷婷 許萍萍 柯幼沫 傅梅蘭

  職責:實驗教師,自覺遵守學校制定的校本教研製度,按質按量完成本職工作,認真完成教學常規規定的“八項”環節。

  六、研究方法

  文獻法、類比法、資料法、實驗法

  七、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1月至3月,課題開題。

  第二階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0月,建立健全配套的學校制度,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執行機制。

  第三階段:20xx年12月,課題結題。

  八、研究預期難點及創新點

  難點:

  1、傳統日常教研活動形式、作用對教師的影響與校本教研形式的碰撞。

  2、學校管理、評價制度對校本教研製度的不適應性及改革的困難程度。

  3、理論指導的缺乏。

  創新點:

  1、建立健全五個制度。一是建立問題記錄制度。二是建立對話交流制度。三是建立學習培訓制度。四是建立校本小課題研究實驗制度。五是建立評價考核制度。

  2、與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相匹配的執行機制,在校努力建立“教師主動、上下互動、左右聯動、典型帶動”的工作格局。

  九、具體措施

  建立健全配套的五種校本教研製度,具體要求如下:

  ▲建立問題記錄制度

  1.教師本人教學問題:倡導教師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行為、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把教學常規中的教學反思的存在問題記錄成問題記錄單,要求每位教師每兩週至少提出一個問題。

  2.同伴教學問題:為了讓教師養成即時交流、即時記錄的習慣。要求每位教師每個月至少交流兩個問題,並形成交流記錄單。以上兩項記錄單納入月工作量檢查。

  ▲建立對話交流制度

  1.即時交流:為了讓教師養成即時交流、即時記錄的習慣。要求每位教師每個月至少交流兩個問題,並形成交流記錄單,從而提升為有價值的話題。

  2.對話交流:①每週有固定的教研組問題交流會,把教師每個月的問題彙總並進行篩選,形成有價值的話題,各教研組每月至少把問題提升為1個有價值的話題,然後確定為專題,再結合實際提升為校本小課題,達成共識後立即確定人選進行實驗。實驗人員可以是教師自己本人,也可由教研組長、骨幹教師或曾經有擔任過課題的老師牽頭組成小課題小組進行行動研究。②結合“週四聽課日”和“每聽必評制”兩項制度,提倡同伴進行資訊交換、經驗共享、深度會談、專題研討,要求做到公開誠然,深入剖析的交流,互不遮掩、互不忌諱的交流,注意作好相應記錄。

  ▲建立學習培訓制度

  1.自學制度:學校為每位教師準備統一的學習筆記本,要求教師堅持自學,看書讀報,學習理論書籍,並有重點摘記,每學期至少有8—10篇。

  2.集中學習制度:要求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由語、陣列成員輪流負責,在集中學習之前先找相關的學習內容,學習時先談自己學習後的體會,然後組織成員進行交流討論,最後達成共識。

  3.外出學習制度:要求回來後第二週開展二級培訓或傳達,要求要有本次學習的主要精神和精華及自己的收穫或啟示,或結合精華給教研組提出更好的建議等。每次學習要求做到有過程記錄,有出勤記錄等。派出參加學習培訓一個月以上者舉行街道級二級培訓。

  ▲建立校本小課題研究實驗制度

  1.學校教研組長或骨幹教師及曾經有擔任課題的老師,要有做課題的意識,提倡1+1,1+2,1+3……的同伴互助、合作形式,嘗試結合師徒結對等方式的合作行為。課題研究實驗要求做到四有:有實驗方案,有階段計劃、小結,有過程性記錄,有物化成果。條件成熟可以向街道申請結題。實驗時間可長可短,主要實驗方法:以行動研究法或個案研究法為主。課題研究過程中,必須按照“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並本著“實、準、小、新”的原則,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從課堂中來到課堂中去,教師就是研究人員、教室就是實驗室的理念。

  2.個人有課題後,允許學習時結合課題介紹實驗的做法或經歷,一師一課也提倡結合課題進行研討,實驗過程中主動爭取專業支援和專家引領;有值得推廣的成果,將提供一定的舞臺給予展示和交流。

  ▲建立評價考核制度

  1.建立各級管理制度,行政級、教研級組、教師級組,採用每月教師自評、教研組評、行政評,對於在校本教研各方面中表現突出者,給予表揚和物質獎勵。評價辦法:可透過資料查閱分析、課堂觀察、談話和問卷、能力測試等。

  2.有開展小課題實驗的老師,並作出一定成效的,在評優、評先中優先給予考慮;有機會外出參觀學習時優先給予安排;有突出貢獻者向上一級報送推薦培養。

  從學校層面具體要求如下:

  學校教科研在校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建立起校長、教導處、教研組三級教研網路。各級應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制度,各級工作制度如下:

  一級是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在校長領導下,全面制定學校教研工作規劃與多項規章制度,形成一支強有力的教研隊伍。根據國家和上級有關方針政策制定本校長期和近期教研工作目標,並負責監督實施。

  1.積極鼓勵教師參加高層次進修,做好骨幹教師的選送和培訓工作,按照學校教師梯隊,有計劃、有安排的推薦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

  2.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發展需要,積極申報教科研課題,並督促課題組保質保量按計劃組織實施。

  3.關注“結對工程”的建設與落實,跟蹤老、中、青相結合的教研隊伍,開展老中青結對子活動,並負責監督檢查

  4.負責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強對學校教師教科研的指導和管理,及時檢查各項教科研工作的落實、進展情況和教科研工作交流。及時安排並及時總結本校教研工作情況。

  5.加強業務學習與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以身作則,理論聯絡實際,促進全校師生形成實事求是、崇尚學術、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校本教研風氣。

  二級是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和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組成之一。教研組長應在校長、教導處的領導下負責組織領導本學科有關教學研究的全部工作。

  1.組織教師學習本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討論並確定分年級教學要求,制定學期教學計劃。組織領導全組教師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教學科研計劃和第二課堂活動計劃,並嚴格執行。

  2.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把問題篩選為話題,把話題提煉為專題,有計劃地開展研究與交流彙報,組織教學研究課、公開課,及時總結、交流、推廣教學經驗,撰寫經驗論文。

  3.大力抓好本學科教師的教學工作,組織本學科教師,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教材、探索教法和學法,認真備課,寫好規範化教案,上好每一節課,配合教導處抓好日常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4.按照教導處安排的時間抓好每次的學習、交流、研討,做到有出勤和活動記錄。

  5.做好以老帶新工作,充分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要落實到人,加速培養新教師和青年教師。

  6.注意積累資料和總結經驗。每學期向學校和上級教研部門提交一定數量的經驗論文或優秀教學案例。

  7.教研組長要保證上述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開學時定好教研組工作計劃並認真組織實施。

  三級是教師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師是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開展教研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質量影響到全校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教學工作的質量,教師必須主動、認真地進行教研活動,在活動中不斷成長,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能力。

  1.自覺遵守學校制定的校本教研製度,按質按量完成本職工作。

  2.積極參加教研組組織的各項教科研活動,態度端正。認真完成學校、教研組、年級組交給自己的任務。

  3.每位教師認真完成教學常規規定的“八項”環節,在完成環節的基礎上注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研組討論時要認真準備,積極發言。

  4.認真參加聽課、評課等活動。

  5.要熟悉新課程標準、教科書及必要的教參資料,認真制定好一學期的授課計劃。

  總之,五種制度全面鋪開又有所側重,在實驗過程中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爭取在20xx年6月各小學能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強又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髮展的校本教研製度,透過交流、借鑑,從而形成我校的一種制度文化,以高水平高規格的姿態迎接20xx年10月的結題驗收。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一、課題提出

  《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主動參與式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的子課題。

  在“十一五”發展期間,小陣列進行了《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研究和“小學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研究活動。在研究過程中,共收集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約三百個,教學經驗約三百五十篇,形成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案例集》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經驗集,《無錫市小學數學學科有效課堂教與學規範條例》和《無錫市小學數學學科有效課堂教與學評價細則》(修訂稿)。透過這些研討活動,大家進行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研究和探索,促進了關於課堂教學設計一些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案、新模式的學習,交流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研究了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進策略,進一步提高了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設計研究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廣大教師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能力,提高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雖然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但教學反思和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有待於進一步提煉研究成果。

  本課題是無錫市《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研究和《小學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活動深入的載體,也是教育科研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技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引領小學數學教研、促進質量提升的發展需要。目前而言,關於參與式的教育研究大多隻是反映了一種宏大思維和宏觀指導,一般著眼於師訓、管理、德育和文化等方面,真正從“學習者中心”的視角出發,著力於小學數學學科研究課堂的成功專案並不多見,關於“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的發展空間非常大。

  二、核心概念和課題界定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根據課題中核心概念及課題界定,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先談談對這些核心詞語的認識。

  主動,指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表現為強烈的主體意識和自我意識,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主動參與,數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二是主動學習,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是以“學”中心,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主動參與的能力,引導以自覺性和選擇性為特徵的指導學習。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學學習的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慾望,引發數學思考;要充分考慮數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的實質;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使學生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活動中,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尋求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有效學與教,有效學與教是一種有效教學策略,也是課堂上主體對話、共同參與的發展過程和結果。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係,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處理好直觀與抽象的關係,處理好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基本特徵是,學生在情感、思維、行為等方面積極、主動、愉悅地參與數學學習過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差異性的主動發展機會,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好數學信心。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在調研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相關因素並作歸因分析的基礎上,以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行為特徵及發展規律為依據,借鑑激勵和期望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運用系統論的科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強調協作學習對知識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探索資訊化背景下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及“助學案”教學設計的結構模型和實施策略,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念、內容、策略和評價,積極關注學生的數學學業進步和生命發展,提升數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學科素養和專業技術,促進新課程理念向課堂教學實踐的轉化,促進本地區素質教育的高位均衡發展。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是為了提高教師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和策略,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1956年,布魯姆出版《教學目標的分類學》,促進有效教學研究受到普遍重視,有效教學從理念轉化為課堂教學技術。1975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在整合plato的基礎上,開發以肯普模型為代表的第一代教學設計,一種以“教”為中心的有效教學課堂操作樣式。美國教育多樣性和高質量研究中心(crede)於1998年提煉出有效教學的5大原則,其中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有效教學是學生高度參與的教學”。奧斯丁(ornstein,allanc。)著《有效教學策略》於1990年出版,列舉有效策略達11種之多。坎貝爾(campell,l。,20xx)則為教師和學生總結出101條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教與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有效的教與學(effectiveteachingandlearning)不僅關注教師的教的效益,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的成效。20xx年,坎貝爾總結出10條已被證明是成功的有效教與學的策略。1998年,鄭永柏、何克抗批判史密斯—雷根模型,提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模型,試圖建構有效學與教的課堂教學模型。新加坡在有效教與學研究和實踐方面進行了非常務實的探索,與我中心開展多次教研合作與互訪交流,舉辦了兩國(無錫)校長圓桌論壇。

  1990年代,從有效的教與學進步為以“學”為中心的“有效的學與教”(learningandinstruction),是一種教育服務意識的確立,教學文化的轉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委員會在《21世紀教育藍圖》中正式將“教與學”變更為“學與教”,把“知識的灌輸”演變為“著重學生如何學會學習”,更“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問、多溝通、多協作、多參與、多嘗試、多體驗”。20xx年起,香港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了各學科不用學習領域的“課程及評估指引”,並建議學校採用。其中第四章和第六章的內容分別為“學與教”和“學與教資源”,專題指導學校開展課堂學與教活動,提高有效教學的質量。20xx年以來,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建立“課程為本學與教研究共同體”,實施“課程為本學與教資源庫協作計劃”,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成立“教與學夥伴協作中心”。

  參與式的理念,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移植和扶貧戰略,後來參與式廣泛用於國際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80年代參與式教育引入中國。如今,參與式教學體現主動教育思想,已成為當代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一大主流,“中國知網”上可以搜尋到很多關鍵詞為“參與式”的研究論文。“十一五”期間,上海市長壽區第二實驗小學江蘇省宜興市外國語學校等積極開展“小學數學參與式教育”研究,試圖調動教師、學生、家長參與數學教學的熱情,構建比較完備的“小學數學參與式教育”體系。

  自20xx年始,課題組以《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為子課題全程參與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課題研究素材,為本課題的深入推進研究奠定了基礎。

  四、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研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技術,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吸納國內外有效學與教研究實驗成果,加強教學論和實踐的學術交流和合作,探索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新理論、新模型、新策略,提升教師實施新課程的教學新技術和專業新發展。

  研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深化小學數學課程改革。以有效學與教的理念引領教師轉變課堂教學技術,實現課程改革的目標。有效學與教是課程改革成功的技術策略和目標指數。

  研究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的助學案教學設計,引領主動學習,促進素質教育。我們進行的《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小學數學關注課堂,聚焦課堂,推進有效教與學》研究,取得了豐贍的科研成果,但教學反思和提升空間依然很大,有待於進一步提煉研究成果。

  五、研究目標

  樹立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觀,初步建構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論模型,包括“以《標準》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以學習活動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操作體系”和“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在數學學科中形成若干可以在實踐中推廣的操作性策略,積累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小學數學教學課例和案例,提高廣大教師的有效教學技術能力及新課程實施水平。

  以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助學案”設計為抓手,來構建主動參與式的小學數學課堂形態,研製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範、課堂觀察和考評細則,引導課堂主體情感、思維和行為的自覺互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自主意義建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六、研究內容

  1.有效教學策略和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文獻研究。開展文獻和課例研究,調研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相關因素並作歸因分析,吸納成功的科研成果,運用課堂觀察技術和成分顯示理論等微策略理論,包括傳統課堂對資源、註釋、評論進行規劃的建議,探索課題研究的切入點、生髮點和創新空間。

  2.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基本結構、體系和模式研究。包括支撐性理論、支援環境、課程資源開發及利用、課堂主體間性及“內部對話”、“助學案”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課堂觀察的建議。

  3.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學與教行為規範、策略及效度評價的研究。運用激勵和期望心理學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研究包括教學準備、課程資源、傳播媒體、學習問題的發現、差異學習活動設計矩陣、學習評價和輔導、實踐拓展等方面的建議,以及在此基礎上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分學科開發單獨的微型課程(minilessons)。研製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範、課堂觀察和考評細則。

  4.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及“助學案”設計的研究。總結本市前期《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的研究實踐成果,以學為中心,研究設計基於問題、基於差異或專題學習的教學計劃,激發學習內驅力,引領學生自主建構。

  5.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課例和案例的研究。以觀察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場的方式,在課題實驗中積累不同領域、不同課型的真實案例,在教學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微格分析,提出改進建議,建構有效的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

  6.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實驗教師現場培訓的研究。在課題實驗學校,根據課題研究專案及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建構的實踐需要舉辦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場研討會,邀請課程、教學論與小學數學專家深度介入課例教研活動,開展課題實驗教師培訓的研究。

  七、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整合學術資源優質,規劃課題研究實驗,建立以我中心為領銜、各市(縣)區教研部門和課題實驗學校共同參與的研究網路,系統化地架構以學科發展、教研課題和教師專項課題為載體的子課題群,聘請並組建課題專家庫,薈萃群體智慧,合作攻關,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的理想模型。

  研究方法:加強教學論和相關文獻的學習,主要開展教學自然生態環境下的現場研究,為確保研究結果更具科學性及現實性,擬選擇文獻研究、經驗總結、行動研究、課例研究等綜合研究的方法。

  八、實施步驟

  20xx年9月—20xx年8月建立課題組,提出課題假設,確定研究內容。

  20xx年9月—11月整理並編著相關文獻,做好課題文獻研究綜述。

  招募課題實驗學校,架構研究網路,組織理論學習和課題輔導。設計課題研究方案,制定課題研究規範,制訂年度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20xx年11月—20xx年10月課題開題並實施。每學期組織一次大市範圍內的課題研究活動,收集優秀典型課堂教學設計案例,形成《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助學案”》設計規範及教學建議,《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究》課題論文、案例彙編,《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研討和課例選編,《主動參與式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學與教》行為規範及考評細則。

  20xx年10月—20xx年8月成果整理與提煉,課題結題鑑定。

  九、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本課題成員為:匡金龍、謝惠良、焦肖燕、伏曉峰、趙國防、尹志偉、孫敏、程繼德、沈曉東、範豔華、鍾國強、錢科英、錢陽輝、黃偉星、凌國偉。主持人為凌國偉、黃偉星。

課題實施方案 篇5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是在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透過研究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最佳化。因為教學方式的變革,關係到我們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要以高度的熱情和端正的態度,更新觀念,轉變角色,實施課改,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國家《教育科研“xx”課題指南》第41項推薦課題為“新課程背景下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我們的科研課題《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驗》可以說是這一課題的子課題,是對這一課題的細化落實。這一課題的完成,將有助於實現現有主要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整合和最佳化,有助於教師對當前先進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全面掌握。

  二、研究的目標:

  熟練掌握現有歷史學科的主要先進教學模式,分析評價整合,併力爭推陳出新。

  三、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課題選項貼近我們的工作實際,課題組成員都是一線帶課教師,教育科研可以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其次,科研課題資源豐富。

  再者,學校對教學科研重視支援,本校是省級教學示範校,有著良好的科研工作環境。

  最後,課題組成員搭配合理,從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到年富力強的年輕教師,從具有高階科研水平的碩士到初具科研能力的學士,是完成課題研究的人員保證。

  四、研究的方法和步驟:

  (一)實驗物件:結合課題中的具體模式,我們將在三個年級同步或逐步進行實驗開展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採取資料文獻法、調查法、課堂教學實驗和觀察對比等一系列的方法,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路子。

  (三)研究步驟及任務:

  整個研究分五個階段進行。週期為一年(20xx年1月---20xx年12月)。

  第一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科研資源蒐集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透過各種可能的渠道盡快盡多地蒐集各地各校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資源,渠道主要是利用報刊、雜誌、網路、圖書館、人脈關係等,方向主要是名校名師和教育科研專家等,形式包括文字資料如論文、經驗總結交流材料、教學科研心得、各地各校的機構網站和校園網的內部檔案,網路影片和音像製品(如各省課堂教學優質課評選的優秀教學案例特別是近年山東省高中歷史優質課評選中的優秀課例,各地培訓教師使用的優秀教學案例等)。

  第二階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第一分析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利用上學期的教學時間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策略模式進行教學實驗。教學實驗首先是觀摩組內成員的觀摩研討課,課後共同研究討論,改進完善課型,然後在完善的基礎上由研究小組成員執教示範課並形成影片作為階段性成果。在實驗的同時逐個形成教學模式的總結性報告。

  第三階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一期實驗總結,科研資源再蒐集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暑期對上學期的研究實驗進行階段性總結。併為下學期的進一步研究做好基礎性準備工作。

  第四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第二分析實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下學期的教學時間對餘下的先進的教學理念策略模式進行教學實驗。在實驗的同時逐個形成示範課教學影片和教學模式的總結性報告。

  第五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結題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整個課題研究進行全面性的總結。對過程性和階段性資料進行系統化整理。在對前期階段性研究成果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最終成果,包括結集光碟和結題報告。

  在研究過程中,會根據研究的進展情況適當進行各階段以及階段任務的調整,但儘量保持研究過程的不間斷性。

  五、科研成果形式

  1、教學案例個案分析資料;2、課堂教學展示影片光碟;3、結題報告。

課題實施方案 篇6

  一、課題的提出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都將讀書活動放在了學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廣大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閱讀在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審視當前學生的閱讀現狀卻不太令人樂觀,在大力呼籲讀書的同時,老師不知道該向孩子推薦什麼書,家長們不知道怎樣的書籍適合自己的孩子,孩子手中捧著的書則呈現或缺乏價值、或缺乏樂趣的狀態。

  我們課題研究的價值在於從兒童的心理與能力出發,分年段地有重點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與閱讀樂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適應力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針對目前學生的閱讀現狀,提出了階梯性閱讀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層次,選擇適合的書籍,並透過閱讀指導課的形式,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地指導

  二、理論假設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而童年的閱讀對於一個人的完美人格形成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成長的伴侶,意味著心靈的雨露,意味著精神的家園,意味著美的存在,意味著笑的源泉,意味著第二個生命。

  兒童文學是人類專門為兒童寫的,是兒童自己的“文學”,表現的是童心和童趣,使最適合兒童心靈的讀物,因而也是兒童最願意接受的。兒童文學讓人善良,兒童文學增添人審美的意趣,兒童文學會讓人孩子的心靈變得豐富敏銳,使他們具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童年階段的閱讀是審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點,兒童文學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三、研究目標和內容

  1.研究目標

  透過開展閱讀童書的活動,帶領孩子走進童書的世界,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書籍,引領孩子在閱讀中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讓閱讀成為孩子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一個愛好,讓書籍成為孩子快樂的源泉。

  2.主要研究內容

  (1)、研究閱讀當前優秀兒童讀物,尋找鑑別優秀作品,從兒童哲學、兒童心理與教育目的出發,思考特定的兒童“應當讀什麼”的問題。

  (2)、選擇“共讀”童書,組織和開展班級讀書會,探索如何透過師生的共同討論,引領兒童在閱讀能力、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方面得到發展。

  (3)、藉助家長與社會的力量,組織和開展親子共讀活動,研究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四、研究思路與方法

  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意圖在於透過童書閱讀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進一步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研究中將採用分年段推薦、階梯性閱讀的方式開展閱讀活動。

課題實施方案 篇7

  一、課題名稱: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培育一所好學校,必須培育一支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如果把一所好學校比作一座漂亮的大廈,那麼,優秀教師就是支撐起這座大廈的棟樑。名教師是優秀教師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重要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之一。單單一個名教師,也許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對於一所好學校來說,名教師就是教職工隊伍的引領者。所以,在新課程改革高潮漸起的今天,各個學校都重視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尤其是對優秀教師的渴求。如何培育出更多的名教師和優秀教師,並最大程度的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模範引領帶動作用,是擺在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本課題研究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國內外研究同一研究領域的概況

  關於名教師,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尤其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對名教師的內涵、名教師教師的思想品德、現代教育觀念、法律意識、知識結構、基本技能、良好心態、外在形象、教學藝術、教育科研、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不少學者進行了專門的探索與研究,並出版了《優秀教師全書》、《新課程優秀教師管理實用手冊》等專著。美國學者還專門研究了“美國成功教師的五個標準”、“成功教師的15條特徵”、“成功教師八要素”等,對指導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走向成功發揮了重大作用。

  關於學校優秀教師與教師隊伍專業發展的關係研究,國內外也有所關注,但並不是很多。如有的學者從教師專業發展與人力資源的關係出發,強調從以往關注教師的自治和個人發展,轉而強調名教師與教師隊伍整體專業發展的同伴互助、引領示範和合作文化,即首先建立積極的夥伴關係,以使雙向學習,在此基礎上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對話、溝通、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透過互動彼此支援,以減少教師由於孤立而導致的自發行為,從教師作為研究者走向同伴互動。

  2、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1)有利於建設研究型學校,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2)有利於完善教師評價體系,激勵教師自強不息,超越自我,實現自己美好的教育人生。

  (3)有利於加強學校教師伍建設,推動學校管理改革,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一)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學期,我校課題研究的內容是“名師與教師隊伍建設研究”。以名師的成長環境、培養途徑、作用與效益、與教師隊伍成長之間聯絡等方面為主要研究物件,貼近名教師的工作實踐和成長心路歷程,探索名教師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的主力軍與引領者作用,並且結合這個課題,研究發揮名教師作用的途徑與策略。

  (二)預期目標

  認真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並精心組織實施,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逐步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名教師的成長、充分發揮名教師的模範引領示範帶動作用的教職工隊伍管理評價體系,為優秀教師的成長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在逐步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分階段形成研究成果,最後形成《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論文獲報告。

  五、《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總召集人:李國偉,主要負責宏觀調控和行政指導統籌、全程跟蹤課題研究。

  課題組長:楊建濤。具體主持課題研究,總體構思、設計研究方案,確定研究步驟、研究方法,協調組織不同階段研究工作,彙集研究經驗,並最終形成研究成果。

  副組長:虎二偉。負責本課題與學校整體教科研發展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和評價工作。

  副組長:劉二定。負責組織課題研究,處理研究材料,進行研究指導。

  課題組成員:劉法憲、楊春霞、魏麗霞、楊炎秋、張喜風、李世紅。負責子課題研究管理、實踐研究、資料蒐集等。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本課題研究時間為20xx年5月——20xx年5月。

  1、20xx年5月——20xx年8月開題階段:申報課題,由上報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備案,並通報學校教科室,由學校教科室牽頭,課題負責人確定實驗小組人員,明確人員責任分工。研討課題實驗方案,做好前期研究準備工作。

  2、20xx年9月——20xx年12月為第二期研究階段:在此實驗研究階段,主要研究名教師的培養途徑成長環境與教師隊伍建設之間的聯絡。

  3、20xx年1月——20xx年5月為課題第三實驗階段:在此階段,主要是研究和總結名教師在教師隊伍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與學校在名教師的管理使用方面的創新成果,彙集資料,優秀課例成果彙報。總結研究成果,彙編資料,完善研究報告。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有:

  1、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2、文獻研究法。針對調查中瞭解到的名教師的學習、生活、工作現狀,廣泛收集和查閱有關資料,收集國內已有的影響名教師成長的各種因素的研究的成功經驗,對其進行分析歸類,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3、個案研究法。選取不同層次的優秀教師工作實踐成長經歷作個案研究。

  4、經驗總結法。廣泛收集和總結各學科各年級優秀教師影響個人成長的各種因素並進行歸納整理。

  5、行動研究法。邊實踐邊研究,循序漸進,不斷反思,不斷修正,探索最佳名教師培養策略

  七、《名師與教職工隊伍建設的研究》課題研究保障措施

  1、建立課題網路,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制度。

  2、由課題組組長負責開展活動,組員之間結成研究夥伴,定期彙報、交流。每月月底舉行課題組長例會,經常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分析,並指導下階段工作。

  3、對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工作實行不定期檢查,並進行階段性工作彙報和總結,校行政進行監督和管理。

  4、籌集經費,保證本課題各項研究工作正常開展。

  5、與上級教科室領導多聯絡,及時彙報課題研究進展,確保課題紮實地有成效地開展。

課題實施方案 篇8

  一、活動安排

  時間:20xx年12月7日 下午14:00 地點:中控樓會議室

  主持人:xxx評審組組長:xxx 評 委: 特 邀:

  二、成果釋出會議程

  1、質管部總結QC開展情況。

  2、強調發布意事項。(1.注意結合QC活動步驟按順序描述;2.QC工具的使用與描述;3.語言簡練;4.注意時間)

  3、主持人宣讀QC活動成果釋出要求、評分準則、釋出順序。

  4、QC活動成果釋出。

  5、評委或聽眾進行簡短提問,釋出人進行答辯。

  6、評委對各小組釋出成果進行點評、評分。

  7、主持人宣佈各課題成績。

  8、公司領導總結講話。

  附: 釋出要求

  1、QC成果釋出以PPT演示稿形式進行,限時10min。 2、釋出人必須是熟悉本課題活動過程的小組主要成員。 3、評委或聽眾進行簡短提問,限時5min。

  評分要求

  1、本次評分採取百分制,評委根據評分標準打分,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後,取平均值作為選手的最終得分。

  2、評委堅持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打分。

  釋出課題(發表順序另定)

  獎項設定

  一等獎一名 二等獎一名

  三等獎一名 鼓勵獎三名

  質管部 20xx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