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生理發育的特點

  1、四年級學生一般為9-11歲,屬於人體發育的童年時期,總的說來,身體發育處於相對平穩階段,身高、坐高、體重、胸圍、肩寬、骨盆寬等指標男生均自9-10歲開始突增,女生均自8---9歲開始突增,女生均早於男生。四年級學生相對比較是屬於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

  2、四年級學生安靜時脈搏均值比三年級相對減少;女生血壓指標10歲時增長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遞增但差異不大,男生稍大於女生。

  3、四年級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遠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優於女生,差異不明顯;立位體前屈女生優於男生且差異明顯;速度、腰腹力量、柔韌、速度耐力素質指標為四年級學生的敏感期,既關鍵發展時期。靈敏素質發展也極為敏感,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較快。

  (二)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1、四年級學生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身體練習時容易被新穎的內容所吸引,經常忘記練習的主要目的。興趣十分廣泛,幾乎那項體育活動都喜歡,感知動作的要領比較籠統,容易把相近的動作混淆起來,時間和空間感較差。

  2、四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雖有發展,但還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較好,交換練習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內。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專案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及勇敢,頑強,勝不驕、敗不餒,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

  三、體育課教學常規

  (一)、教師方面: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幾為完成任務而採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佈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教師不準曠課、丟課的因故不能上課,必須經學校領導同意,並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學中,加強與重視"三基教學"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完成體育三個方面的任務。

  5、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6、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嚴肅、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並在課前三分鐘前換好服裝。在上課現場等候上課。

  7、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並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8、教學中要有嚴密的組織紀律,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與要求,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傷害事故要及時向領導彙報並作好妥善處理。

  (二)、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2、上體育課,著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鋼筆,小刀等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3、不得無故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服從領導,聽從指揮,遵守課堂各項規定。

  4、在課堂上嚴格執行教師的各項要求,不經允許不得隨意移動器材教具要嚴格執行教師規定的各項保護措施。

  5、要愛護體育器材,不得有意損害各種體育裝置和用品,課後要按教師的要求如數送還各種器材。

  6、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四、教學進度

  周次 起止日期 計劃進度

  一 9、01――9、05 1、引導課 2、50米快速跑

  二 9、08――9、12 1、蹲跳起 2、長繩、短繩

  三 9、15――9、19 1、自然地形跑 2、踢毽

  四 9、22――9、26 1、佇列練習、接力2、短繩

  五 9、29――10、03 1、30米跑 2、障礙跑

  六 10、06――10、10 1、繞物接力 2、實心球

  七 10、13――10、17 1、籃球活動 2、實心球、短跑

  八 10、20――10、24 1、接力跑、實心球2、跳短繩

  九 10、27――10、31 1、實心球、接力 2、各種運球練習

  十 11、03――11、07 1、籃球活動 2、10×4往返跑

  十一 11、10――11、14 1、足球 2、足球

  十二 11、17――11、21 1、投擲、短跑 2、排球

  十三 11、24――11、28 1、跳高 2、原地側面投擲壘球

  十四 12、01――12、05 1、壘球投擲 2、遊戲

  十五 12、08――12、12 1、跳高 2、跨越式跳高

  十六 12、15――12、19 綜合練習

  十七 12、22――12、26 機動

  十八 12、29――1、02 機動

  十九 1、05――1、09 檢測

  二十 1、12――1、16 總結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2

  一、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愛玩,學生們對體育課有著很濃厚的興趣,他們正處在生長髮育的初期,身高體重以及身體素質各方面比以前有較大改變。力量變大,對動作結構的理解也趨以合理化,對某些動作技術得掌握也比較快。生性好動,活潑開朗,愛表現自己。課堂組織紀律性比以前有很大進步、情緒變化較大,喜歡競爭。某些女生在體育課上表現出小心害羞,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要以講解誘導為主,以相近的遊戲進行鞏固,使學生寓教於樂。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一些基本動作並樂於學習和展示簡單的運動動作,遊戲和韻律活動的方法,能保持正確的坐立和身體姿勢,具備初步的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和基本活動能力。

  2、知道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危險。基本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發展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能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在體育活動中能認真觀察積極思考與同伴友好相處,團結協作。

  3、透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重點:

  1、由於運動會有佇列比賽,所以每節課要進行一定時間的佇列練習

  2、四年級的體育教學的重點主要側重於投擲和跳躍,分腿騰越;沙包擲遠;50米_8或400米跑。

  教學難點:

  體操技巧;蹲距式跳遠。

  三、教材分析

  四年級的基本體操教材由佇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等組成。佇列和隊形教材除了能培養和形成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透過參與集體性的協同動作,感受與體驗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樹立團結、合作的群體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投擲教材是一項具有實用性的技能,也是重要的人體基本活動。在本書投擲與遊戲教材中含有三方面內容。又將其分為各種自然形式的揮、拋、滾、擲遊戲和實心球拋擲與推擲遊戲,它是擲遠與投準遊戲教材的基礎走、跑與遊戲教材,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內容,它由走的遊戲、發展奔跑能力的遊戲和發展奔跑耐力的遊戲組成。在本書的結構體例上,將走、跑與遊戲密切結合,以遊戲形式改變其過於注重技術教學的傾向,透過遊戲性的走、跑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走、跑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走、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跳躍教材是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學期以遊戲為主要形式,以發展跳躍活動能力為重點,以學會跳躍的正確方法與培養身體正確姿勢為切入點,促成學生髮展綜合目標的全面達成。

  其中包括:走跑與遊戲、跳躍與遊戲、投擲與遊戲、小球類與遊戲、對抗角力與遊戲等,除此以外,還有基本體操、技巧與器械練習、武術、韻律活動和舞蹈等。這些內容強調”,所有教材內容均以示例性為主,教師都可以自行選擇和組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四、課時安排

  每週2課時,預計40課時

  五、教學措施

  教學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能力。多采用情景法主題法進行教學,讓學生中。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3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組織紀律性較強、情緒變化較大,運動能力有一定發展,運動系統發育還不成熟,處於發展期,運動能力較低,身體各部分肌肉發展不平衡,上下肢協調性差;好動喜玩,想象創造力豐富;學習興趣易激發。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透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透過從事適宜的運動,瞭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因此在教學中根據班級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

  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教學佇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佇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實心球、身體素質訓練、小籃球比賽等。

  3、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助性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5、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透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教學重點:

  1、教學佇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佇列對形的練習。

  2、掌握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實心球、身體素質訓練、小籃球比賽等。

  教學難點:

  1、以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

  2、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透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

  二、基本任務與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主要任務和要求

  在《課標》中,明確地規定了小學體育的目的:“透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教學要求:

  1、透過本學期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立定跳遠動作,跑步的基本方法,學會學習方法, 發展學生跳躍能力,培養學生運動興趣。

  2、 透過遊戲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積極態度

  度,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3、 讓學在特定的情境中透過觀察、體驗、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熱愛體育運動,並能樂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從而體驗成功。

  4、 進一步瞭解上體育課和鍛鍊身體的好處,知道一些保護身體健康的簡單常識和方法。

  5 、進一步學會一些基本運動、遊戲、韻律活動和舞蹈的方法,發展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

  6、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遵守紀律,與同學團結合作

  (二)教材分析

  小學三年級體育教材以實踐教材為主。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學校的條件,體育教材主要選擇田徑(跑、跳、投),體操、遊戲、小籃球等基礎專案,以便使學生跑、跳、投的基本技術得到提高;並挖掘生活中的實用技能。

  授課時數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學期共講19周,每週體育授課為3學時,共60學時。每個學期實際上課定為16周,共48學時。上課過程中,若因場地,天氣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將臨時調整。第一學期以教學佇列,隊形走為主,每節課都要有佇列對形的練習。配以基本體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時跑、立定跳遠、鉛球、身體素質訓練、籃球比賽等。另外在上課過程中多做一些輔助性練習,如發展耐力速度的定時跑,定距離跑;發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臺階、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練習和耐力練習的課(跳躍性、耐力性的反覆練習)來改善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的發揮。並採用小重量和不負重量的方式,透過協性練習和提高動作速度的練習來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課一個到二個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遠)其餘(如籃球、佇列隊形、身體素質)訓練將作每次課的準備部分內容。每節課都爭取有一個或兩個小遊戲。及時對學生進行評價,根據實際情況將制定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成長評價記錄袋。

  三、課時安排:

  每課3課時,共48課時

  四、教學措施及注意的問題:

  (1)採用主題教學、情景教學等方法,充分發揮遊戲活動的作用,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教學中應該努力培養學生主動進取的態度,掌握好學習方法,把握學習規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探討,去理解,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身心作為一個整體,透過合理的運動實踐,在不斷克服困難體驗運動樂趣;提高運動技能,培養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態度,透過從事適宜的運動,瞭解自己的身體變化,增強體質,培養堅強的意志。

  (2)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

  (3)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佈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

  (4)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5)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並不斷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四年級體育學期計劃4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生理發育的特點

  1、四年級學生一般為9~10歲,屬於人體發育的童年時期,總的說來,身體發育處於相對平穩階段,身高、坐高、體重、胸圍、肩寬、骨盆寬等指標男生均自9—10歲開始突增,女生均自8---9歲開始突增,女生均早於男生。四年級學生相對比較是屬於身體發育最快的時期。

  2、四年級學生安靜時脈搏均值比三年級相對減少;女生血壓指標10歲時增長迅速;肺活量均值男女生都有遞增但差異不大,男生稍大於女生。

  3、四年級學生身體素質指標均有提高,50米、立定跳遠和50米乘8往返跑男生優於女生,差異不明顯;立位體前屈女生優於男生且差異明顯;速度、腰腹力量、柔韌、速度耐力素質指標為四年級學生的敏感期,既關鍵發展時期。靈敏素質發展也極為敏感,學習和掌握技術動作較快。

  4、四年級學生骨骼成分中膠質較多,鈣質較少,可塑性比較大,富彈性,堅固性較差,不容易骨折,且容易彎曲變形、脫臼和損傷,因此,要特別注意身體姿勢的培養和練習前的準備活動。

  5、四年級學生肌肉中含水率較高,肌肉細長而且柔嫩,大肌肉群發育比小肌肉的發育要早因此,要多安排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的練習,在注意發展大肌肉群的同時,也要注意小肌肉群的發展。

  6、四年級學生的心臟容積和血管容積之比小於高年級,因此,不易進行過分劇烈或耐久性過大的練習活動。

  7、四年級學生的第二訊號系統活動逐漸佔有主要地位,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要有意識地將體育教學的五大領域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二)生心理發展的特點:

  1、四年級學生感知覺的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身體練習時容易被新穎的內容所吸引,經常忘記練習的主要目的。興趣十分廣泛,幾乎那項體育活動都喜歡,感知動作的要領比較籠統,容易把相近的動作混淆起來,時間和空間感較差。

  2、四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夠穩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雖有發展,但還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較好,交換練習的時間應控制在20分鐘內。

  3、四年級學生無意記憶還佔相當優勢,因此,講解不宜過長,敘述動作要領和練習方法要提綱挈領。

  4、四年級學生的情感容易外露,愛爭論問題,容易激動,動不動就提出批評意見,但仍願意依靠老師,希望老師來做主。

  5、男女生之間開始出現界限,男女生之間容易保持一定的距離,站隊時的間距都比低年級大了,不願意站的很近。

  6、自我評價意識開始形成,擔心自己體育成績不佳、擔心自己在練習中影響集體。開始能分辨同學中體育能力的高低及學習態度的好壞。願意聽表揚,要求老師採取公平態度,老師批評不當,就不樂意,特別是女生.

  二、教學目的

  在《大綱》中,明確地規定了小學體育的目的:“透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進學生健康,增進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質奠定基礎。”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的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韻律活動和舞蹈等專案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一)教師方面:

  1、認真備課,精心寫好教案,不備課,無教案不準上課。

  2、認真學習和貫徹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目的與任務,掌握教材重點、難點明確本課的教學任務、幾為完成任務而採取的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組織措施等。

  3、根據教學任務,提前準備和佈置好場地、器材、及教學用具、教師不準曠課、丟課的因故不能上課,必須經學校領導同意,並做好妥善安排。

  4、在教學中,加強與重視“三基教學”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完成體育三個方面的任務。

  5、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從增強學生體質出發,根據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安排好、密度和運動量。

  6、教師要注意儀表整潔,舉止大方,教態嚴肅、自然、注意精神文明的建設,並在課前三分鐘前換好服裝。在上課現場等候上課。

  7、認真做好學生的學期、學年體育成績的考核和評定,重視資料的積累和保管,並且定期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8、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體育委員,小組長及積極分子的作用並且經常做好對他們的培養和訓練工作,使他們真正起到教師助手作用。

  9、教學中要有嚴密的組織紀律,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與要求,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一旦發生傷害事故要及時向領導彙報並作好妥善處理。

  (二)學生方面:

  1、學習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

  2、上體育課,著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不帶鋼筆,小刀等提前按教師要求,在指定地點等候上課。站隊時要做到快、靜、齊。

  3、不得無故缺課,不遲到、不早退,服從領導,聽從指揮,遵守課堂各項規定。

  4、在課堂上嚴格執行教師的各項要求,不經允許不得隨意移動器材教具要嚴格執行教師規定的各項保護措施。

  5、要愛護體育器材,不得有意損害各種體育裝置和用品,課後要按教師的要求如數送還各種器材。

  6、目的明確,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