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小學語文教案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一單元的語文天地安排了連一連,說一說節日,數一數填一填,讀一讀,看圖講故事。

  連一連是將阿拉伯數字與漢字連起來,並數一數自己坐在教室的哪裡。

  說一說讓學生熟悉各種節日。

  數一數填一填讓學生了解量詞的使用方法。

  讀一讀讓學生透過讀詩熟悉漢字,數字。

  講故事陪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金鑰匙告訴學生講故事的好方法。

  教學建議:

  “語文天地”的內容可穿插在課文中進行學習,也可集中進行。

  連一連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說一說節日可以放在《數字歌》裡進行。

  數一數可以和《山村》結合進行,要在寫字後做。

  讀一讀在《數字歌》後進行練習。

  看圖講故事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例如,觀察一張圖,最低要能說出船裡有幾隻熊,岸上有幾隻熊。四張圖連起來,要能說出船上的熊和岸上的熊數量有什麼變化,要能把“太多了”在適當的時候說出來。

  相關資料:

  “兩”和“二”

  序數用“二”不用“兩”,如第二名。

  個體單用“兩”,如兩個女孩。

  習慣的固定說法:十二,二十,兩千,兩萬……

  度量,衡量詞前,“兩”“二”通用,如兩米、二米、兩千克、二千克。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要求:

  1、學習字詞句,使學生受到識字、寫字、畫畫、說話的訓練。

  2、讀讀背誦,積累成語與詩句。

  3、學寫鉛筆字,認識先裡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

  4、口語交際訓練學生學會做客,真善培養人際交往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鞏固所學的生字,並能用生字說話。

  2、口語交際訓練。

  課時劃分設計: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字詞句。透過看文字畫了解象形字的特點,感受字義組合與事物之間的天然聯絡,最後在現實交際中完成連字成詞、連詞成句的訓練。

  2、熟記成語,朗讀詩歌。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成語卡片、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

  1、(出示文字畫)

  2、這些都是古代人寫的字,有沒有發現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3、對,所以這些字都是古代人寫的象形字。

  4、那麼,隨著時間的推進,象形字慢慢演變成我們學的字。能把這些象形字相應的漢字寫出來嗎?

  5、評比,誰寫得又正確又美觀?

  6、這麼多的景物,你能將這些象形字變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並介紹給大家嗎?四人一組分工合作,看誰畫得最美,說得最好。四人相互商量。

  7、評選最佳圖畫,同時將學生的畫貼在黑板上。不光要畫得好,還要說得好。學生在下面說,其餘三人出謀劃策。

  8、指名上來說,評選最佳解說員。

  二、教學第二題

  1、(出示掛圖)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

  (1)小螞蟻為什麼要在炎熱的夏天就背過冬的糧食呢?

  (2)為什麼在窗戶上釘柵欄呢?

  (3)為什麼人們要忙著修築水壩呢?

  2、是呀,他們都在預防以後的困難,提前作好準備,到時就不會有什麼危險了,我們可以用這四個成語概括圖上的意思。

  2、自讀成語,讀準字音。

  3、說說你對這些成語的意思的理解。

  4、齊讀成語。

  5、(出示圖)圖上畫了什麼?漁夫是多麼辛苦呀?

  6、讀讀詩,看看圖,想想詩句的意思,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7、生互相交流。

  8、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捕魚的危險和對漁夫的同情。

  10、指導背誦。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寫出反義詞。

  早——()裡——()出——()落——()深——()

  粗——()人無()慮,必有()憂高興——()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學寫鉛筆字,認識先裡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

  2、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2、指導。

  (1)複習,出示:同、向、扁。說說這3個字的筆順規則,並按規則每人寫一個字。

  (2)出示:日。像這樣全包圍的字,該怎樣寫呢?筆順規則是什麼?

  (3)師範寫“月”。

  3、練習。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學生作業,提出表揚。

  (2)共同存在的問題給予提出,並指導學生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四題

  1、(出示掛圖)圖上畫了什麼?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到別人家做客,在門口該怎樣做?見到主人該怎樣說?受到主人的招待該怎樣說?跟主人告別時該怎樣說?

  3、生按問題一個一個地說。

  4、你能連起來說說嗎?自由說,同座位互說,指名說。

  5、自由組合來表演“做客”。

  6、評選最好的組合。

  (二)

  教學要求

  1.學用字詞句。

  2.朗讀背誦成語和詩歌。

  3.按先裡頭後封口的筆順規則,照樣子練習寫字。

  4.仔細觀察圖畫,展開想象,練習對話。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第一題。

  一、審題

  1.學生藉助拼音自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題要求。

  二、指導第一小題

  1.指導觀察。

  (1)出示圖片。

  思考:你能看出這是幾個什麼字嗎?

  2.指名說一說。(日、鳥、山、水、人、舟、木、魚、石)

  3.請你將這幾個字寫在相應的田字格里。

  4.反饋,請幾個小朋友上黑板板演。

  三、指導第二小題

  1.讀一讀題目要求。

  2.四人小組合作討論。

  (1)你們準備怎麼設計這幅圖?利用文字畫將設計草圖擺放一下。

  (2)哪些景物需要改動?

  3.你們是怎麼設計的呢?

  4.小結:小朋友們真能幹!設計得非常好!

  5.學生拿出紙、筆練習畫風景畫,老師巡視。

  6.分小組傳看評議,展示畫得好的。

  四、指導第三小題

  1.讀一讀題目要求。

  2.指導學生說話。

  (1)指導學生說好第一句話。(我畫了一幅美麗的畫,你們看)

  (2)分四人小組討論。

  (3)推選出一個代表來交流。

  (4)引導評議說得怎麼樣,啟發學生想開去。(太陽從天山背後升起,小魚在小河裡游來游去,樹木綠油油的……)

  (5)每個同學連起來說一說,說給同桌聽。

  (6)再指名說。

  (7)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

  1.成語。

  (1)審題。

  自己讀,指名讀題。

  (2)指導。

  A.看圖。

  a.圖上畫了些什麼?

  b.小螞蟻為什麼夏天就開始搬糧食了?

  c.晴天的時候為什麼要修房子呢?

  小結:是呀,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的打算,就會有即將到來的憂愁,事先有了準備就可以避免災難,有幾個詞兒說的就是這些意思。

  B.指導讀。

  a.學生藉助拼音自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

  b.指名試讀,評議。

  c.自由練讀,要求將一個詞連貫起來,指名讀、齊讀。

  d.把四個詞語連起來讀一讀,有什麼感覺?

  e.老師範讀、指名讀、齊讀。

  C.指名背誦。

  a.練習背誦。

  b.指名試背。

  c.集體背誦。

  2.古詩。

  (1)學生藉助拼音自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試讀,指導讀準字音:一葉出沒舟

  (3)老師範讀。

  (4)指名讀,集體練讀。

  (5)看圖理解大意。

  A.但:只是。漁者:打魚的人。

  B.打魚的人在江上幹什麼?你覺得他們怎麼樣?

  C.小結:那些愛吃鱸魚的人,體會到打魚人在大風大浪裡打魚的辛苦了嗎?

  (6)指導感情朗讀。

  (7)練習背誦。

  A.自由練習。

  B.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二、教學第三題:寫好鉛筆字

  1.審題。

  指名讀題,老師講解題目要求

  2.指導。

  (1)認讀:日四田

  (2)指名按筆順書空,說明這三個字的筆順有何共同之處。(先裡頭,後封口)

  (3)複習描紅、仿影要求:一筆描成,筆筆到位。

  (4)老師範寫。

  3.練習。

  (1)集體書空練習。

  (2)學生在書上描紅、仿影。

  (3)四人小組評議、修改。

  第三課時

  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學會做客。

  一、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

  2.創設情景用的道具。

  二、審題

  1.齊讀課題。

  2.藉助拼音讀要求。

  三、指導

  1.指導學生看圖,說說每幅圖的意思。

  (1)小紅來到小剛家門口怎麼做的?如果沒有門鈴怎麼辦?按門鈴、敲門要注意什麼?

  (2)小剛開啟門以後,他們應該說些什麼?

  (3)小剛拿出什麼招待小紅,他會怎麼說,小紅又應該怎麼說,怎麼做呢?

  (4)小紅玩了一會兒,就要走了,他們之間怎麼說、怎麼做?

  2.練習。

  (1)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

  (2)學生、老師共同評議,對雙方的動作和說話的語氣認真加以指導,特別要引導學生用好禮貌用語。

  (3)再請一組學生表演,再評議。

  (4)同桌分角色表演,交換角色表演。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有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後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盲童的錄影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為他們營造了一個美好的環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裡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複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1)讀流利,知內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麼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硃紅色校門和裡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裡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絡課前他們查詢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影,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裡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裡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裡。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麼?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製的.,裡面裝著鈴鐺,滾動時發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噹噹的聲音,指引著他們投入地奔跑。”

  聯絡學生踢足球的經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於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佈置作業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疑匯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願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他們相信,無法驅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美好的心靈”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作背景,再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受到思想的薰陶。)

  師:帶著對他們的崇敬讚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彷彿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裡。”

  “長廊”指什麼?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麼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控。透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於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裡,而對於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麼,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麼?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

  他們“曾經想過”什麼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麼呢?

  學生自由發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充套件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蹟……

  2.總結: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併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四、佈置作業

  1.複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後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反覆誦讀課文,想象瀑布動人心魄的場面,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3.瞭解黃河的胸懷、精神和氣概,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而壺口瀑布又是萬里黃河最壯觀的景象。黃河在這裡以雷霆萬鈞之勢,奔騰而來,咆哮而去。你們想不想了解那動人心魄的壯觀場面。那我們就隨著文中的作者到壺口去看一看吧!

  二、初讀,讀通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怎麼讀就怎麼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l)請學生選讀感興趣的段落。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交流。

  三、再讀,感知

  談讀書感受: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你的感受是透過課文中的哪些詞句得到的?請再讀讀課文。

  四、研讀、感悟

  根據學情隨機反饋

  l.透過研讀,感受壺口瀑布那驚天動地的磅礴氣勢。

  (1)結合有關語句談理解,講感受。

  (2)點選教學軟體,透過電視螢幕放映壺口瀑布奔騰咆哮的壯觀景象,使學生目睹那驚心動魄的壯觀場面,耳聞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3)指導感情朗讀,邊讀邊想象那驚心動魄的場面。

  2.透過研讀,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1)理解六、七自然段中的重點語句。

  (2)教師介紹材料,幫助學生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感情。

  在1938年9月,正當抗日戰爭極其艱苦、中華民族面臨危亡的時候,著名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出隊來到壺口,他的心驟然被奔瀉的瀑布所征服,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心中掀起了萬丈狂瀾,就在這裡,他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回到延安,冼星海為這首詩譜了曲,傑出的《黃河大合唱》就此誕生了。這首表現了強烈的民族精神的組歌,曾響徹大河上下,它不斷地鼓舞著中華兒女為祖國的尊嚴而浴血奮鬥。

  (3)播放歌曲《黃河大合唱》,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教師引導:“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更唱出了中華民族戰無不勝,奮發圖強的英雄氣概。

  (5)說說課文為什麼不以“壺口瀑布”為題,而以“黃河魂”為題?

  (6)有感情地朗讀六、七自然段。

  五、延伸拓展

  l.教師: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黃河精神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帶領中華民族像長流不息的滔滔黃河,奔向美好的未來。

  2.學了本課,你有何感受,寫下來,就是一篇讀後感。

  六、佈置作業

  1.展示交流你所收集到的有關黃河的資料。

  2.積累本課的四字詞語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感受雪景的美麗和下雪帶給我們的好處,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二、教學難點

  感受雪景的美麗和下雪帶給我們的好處,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

  1.認識7個生字,寫好6個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準備

  1.雪景圖片、錄影。

  2.生字、詞語卡片。

  五、教學時數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下雪嗎?為什麼?

  2.播放下雪的錄影帶。

  導語:同學們你們看,潔白的雪花從天上飄落下來。它們飄呀飄呀,落到樹上、房上、地上,給大地披上了銀裝,看著這漂亮的雪花,你想說些什麼?

  3.有一個小作者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雪花,快讓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然後把生字圈出來,再多讀幾遍。

  2.同桌同學互相指讀生字,如果讀不準,請你幫助你的小夥伴。

  3.反饋生字的讀音。請學生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認讀生字,如指名讀,開火車讀,同桌指讀,小組長帶讀等。

  如:紛紛揚揚——揚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詞語放回到課文中你還認識嗎?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要把語句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三)讀中感悟,品味語言,指導朗讀。

  1.指名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這是一場什麼樣的雪?作者喜歡這場雪嗎?你能從哪兒體會出來?

  2.根據學生的彙報,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彙報中防止學生不按順序彙報,教師可根據某一個學生髮言,讓其它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補充。重點指導如下語句。

  (1)紛紛揚揚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飛舞,像鵝毛飄落人間。

  ①你覺得這場雪下得怎麼樣?

  ②想不想看看大雪紛飛的景像?(播放大雪紛飛錄影片),請學生說說有什麼樣的感受。

  ③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句話。

  ④教師可進行示範性朗讀,請學生評一評哪裡讀得好,然後再請學生練習。

  (2)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①你們知道雪花什麼樣嗎?想不想看一看?

  ②出示不同形狀的雪花照片。請學生說說看到的雪花什麼樣,並完成填空練習。

  ()的雪花

  ③帶著你的體會再讀讀這句話。

  (3)我和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還有的在滑雪。我們玩得多開心哪!

  ①你在下雪的時候喜歡幹什麼?你的心情怎樣?

  ②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這兩句話。

  (4)大地鋪上了潔白的地毯。樹上掛滿了盛開的“梨花”。

  ①想一想“潔白的地毯”是什麼?為什麼這麼說?

  ②梨花是什麼顏色的?樹上掛的是“梨花”嗎?說明什麼?

  ③再讀一讀,讀出雪下得大,雪花潔白。

  (5)“在厚厚的雪被下,麥苗兒甜甜地睡著,小嘴還不停地吮吸著甘美的乳汁。”

  ①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麥苗兒睡著,小嘴還吮吸著乳汁。讀一讀這句話,說說和課文原句比,有什麼不一樣?

  ②說說哪句好,好在哪兒。

  你能讀出來嗎?

  ③練習朗讀。

  (6)不僅小作者喜歡這場雪,農民伯伯也特別喜歡這場雪。你們知道為什麼嗎?讀讀書上的句子。

  ①你知道什麼是瑞雪兆豐年嗎?

  ②再讀一讀書上的句子。

  (四)練習背誦,深入體會。

  1.導語:這麼美的景色,用這樣優美的語言描述下來,多值得我們積累下來呀!下面就選擇你喜歡的自然段背誦下來。

  2.學生選擇背誦的段落練習背誦。

  3.說說你為什麼選擇這一段,然後再背誦。

  (五)語言訓練,迴歸整體。

  欣賞了這麼美的雪景,你最想說什麼?

  (六)作業。

  1.朗讀課文。

  2.繼續背誦課文中你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課文,檢查背誦。

  1.請學生說一說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2.老師用引讀的辦法,引導學生讀課文。

  如:雪花是什麼樣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幹什麼?下雪了,農民伯伯為什麼喜上眉梢?

  3.請學生背誦你喜歡的段落,先讓背的同學說一說,為什麼背誦這一段。讓聽的同學評一評,是否背誦正確、流利、有感情。

  (二)複習生字,自主識記。

  1.認讀生字、詞語卡片,讀準字音,讀準“我的詞語庫”中的詞語的讀音。

  2.同桌同學互相指讀,互相幫助。

  3.說一說怎麼記住這些字。(讓學生能夠自主記憶,學生可用多種的方法,如以舊字代新字,組詞語記憶,編兒歌,順口溜記憶等等,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三)指導書寫,細緻到位。

  1.請學生認真觀察8個範字,說一說,這幾個字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2.認真觀察漢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個別字指導學生先整體觀察,然後再說重點筆畫在田格中的位置。

  3.請學生提出較難寫的字,教師範寫。

  4.請學生書寫。

  5.反饋糾正、評議。

  6.學生再次練習書寫。

  7.再選擇其他漢字練習書寫。

  板書設計

  28.雪花

  美麗→快樂→豐收

  (2)柳絮——絮

  (3)花瓣——瓣

  (4)裁剪——裁

  (5)茫茫——茫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設計理念:

  1、透過角色的轉變,實現文字對話,在互動交際中體會到看問題“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2、透過對教材的延伸拓展,體現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3、透過“匯入激趣”、“人機互動”等環節的設計,努力做到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瞭解內容,在角色的轉變中,實現文字對話,在交際中體會到看問題“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2、在互動交際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過程:

  (一)課件匯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想聽嗎?讓我們邊看邊聽,想一想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課件1)

  畫外音:

  鳳凰:我們鳥王國要評選勞動模範了,大家說選誰呀?

  鳥1:我推薦貓頭鷹當勞動模範。

  鳥2:對,我也同意。

  鳥3:為什麼推薦貓頭鷹呢?

  鳥1:因為他是田園衛士,捕鼠能手,所以應該當勞動模範。

  鳥合:對,我們都推薦貓頭鷹當勞動模範。

  鳳凰:嗯,雖然大家都推薦了貓頭鷹,但是為了公平、公正,我要派烏鴉和麻雀去調查一下,看看貓頭鷹能當勞動模範嗎?

  2.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範呢?老師給大家幾種選擇,請同學們拿起遙控器選擇一下你認為正確的答案。

  a出示題目,學生選擇

  (課件2)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範呢?

  ①當然能當②就它能當③調查後評④不能當

  b明示選擇結果

  c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答案,沒關係,讓我們在學習中解決。下面我們就先來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自己出聲音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確。

  (三)指名讀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選讀第幾自然段,在他們讀課文的時候請同學們認真聽①聽一聽他們是不是把字音讀準確了。

  ②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誰?

  2.(課件3)學生讀書,按自然段出示課文原文,發現問題糾正讀音,請讀錯的同學再讀一遍。

  3.理解“恥笑”的含義

  ①.剛才讀課文的時候,老師發現一個詞語,我都弄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你們能不能幫助我理解一下。

  ②(課件4)出示課件,“恥笑”中的“笑”在文中指什麼?下面哪個意思更準確?

  如果讓它當勞動模範,會損害我們鳥國的形象,讓外國恥笑。

  (1)“笑”指聲音和表情。(2)“笑”指心裡的想法。

  ③學生選擇

  ④明示人數。

  ⑤請學生談理由。

  ⑥再次選擇(課件5)

  4.解決讀書前的提問

  ①(課件6)課文中主要寫了誰?根據學生回答出示“鳳凰貓頭鷹烏鴉麻雀”

  ②這些詞語你會讀嗎?讓我們一起來讀。

  推薦勞動模範調查

  ③你能用上這七個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嗎?

  (提示,要把這些詞語都用上)

  ④故事的結果怎麼樣呢?你們想不想也參加這次調查,看看結果怎麼樣?

  (四)轉換角色,學習課文。

  1.學生自選角色,變換角色。

  扮演烏鴉、麻雀、貓頭鷹的分別起立,明確自己的身份。

  2.師變換角色,釋出命令。

  ①烏鴉和麻雀,請你們分別讀一讀自己說的話,做好準備,一會兒向我彙報。

  ②貓頭鷹,請你把烏鴉和麻雀說的話都讀一讀,想想它們的彙報,你滿意嗎?(學生讀書)

  3.烏鴉彙報

  ①請烏鴉彙報

  ②出示句子。(課件7)這樣一個懶漢,怎麼能當勞動模範呢?(反問句)

  ③你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貓頭鷹到底能不能當勞動模範?

  ④那你們就再彙報一遍這句話,告訴我和其它鳥兒,貓頭鷹不能當。

  ⑤指名多讀幾遍。我聽出來了,你不同意。

  4.麻雀彙報

  ①請麻雀彙報。

  ②我聽出來了,你們也不同意。

  ③你們不同意的理由跟烏鴉一樣嗎?

  ④哪隻麻雀再出來彙報一遍。

  ⑤我聽明白了,你們也不同意。

  5.表示不滿,再次釋出命令。

  ①我對你們的這次調查,可不太滿意。

  請烏鴉起立a貓頭鷹在夜晚幹什麼?你調查了嗎?

  b你們的調查存在什麼問題?

  板書(要全面)

  請麻雀起立:a你怎麼能以貌取人呢?

  b我說的話什麼意思?

  c我不需要你們回答。我也指出了你們在調查中的一個問題呀!

  板書(不表面)

  ②烏鴉、麻雀,你們說怎麼辦?

  ③我釋出二號命令,“你們再去調查!”

  (五)拓展延伸,進行交際。

  1.現場調查貓頭鷹

  請貓頭鷹到前面,烏鴉、麻雀進行採訪。

  我們的評選要公平公正,不能只聽貓頭鷹自己介紹自己,怎麼辦?

  2.人機對話,調查鄰居。

  (課件8)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我們要多方調查,才能準確判斷,烏鴉、麻雀,你們快向鄰居調查吧。

  根據學生的問題點選課件,回答問題。

  3.觀看實景錄影(課件9,加解說詞)

  “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們說怎麼辦?

  (觀看貓頭鷹夜晚捕食的錄影)

  4.最後判斷,再次彙報。

  ①我們聽了貓頭鷹的介紹,又調查了鄰居,還親眼看到了貓頭鷹捕鼠的情景,你們說經過這樣的調查,貓頭鷹能頭勞動模範嗎?

  ②回應問題:對了,剛才誰選擇了“調查後評”和我的想法相同,大王,我就是這個意思。

  ③這回你們都同意貓頭鷹當勞動模範了,不過可不能這麼彙報,(課件10)請你們用“貓頭鷹”和“勞動模範”兩個詞語,並選擇下面的標點符號說一句話,表達貓頭鷹能當勞動模範。

  句號(。) 感嘆號(!) 問號(?)

  a選擇b練說c彙報

  5.透過貓頭鷹當勞動模範,請到臺前交際。

  ①你們當上勞動模範了,有什麼要對大家說。

  ②烏鴉麻雀可以向他們提出問題,讓貓頭鷹回答誰問得好,請你來頒發獎章。

  ③鳳凰提問,別的鳥能當嗎?

  剛才有誰選了就它能當,現在你有什麼想法嗎?看來當勞動模範的人選不唯一。

  (板書不唯一)

  ④請你們推薦其它鳥。

  (課件11) 誰能(幹什麼),怎麼不能當勞動模範呢?

  6.評價大王

  ①給大王提提意見

  ②下次競選大王

  四、板書設計:

  貓頭鷹能當勞動模範嗎

  要 不 不

  全 表 唯

  面 面 一

  【教學反思】

  參加全國“創新杯”教學大賽,對我來說,無論是備課能力,還是上課能力,都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反思這節課,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1、更充分地認識到“語文是生活”的含義。課堂教學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一部分。越是來自生活的東西,越會得到學生認同,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參與。課文《貓頭鷹能當勞動模範嗎》這篇課文的內容就來自生活,我藉助教材,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角色來扮演,教師也和學生一樣參與表演。透過“彙報、再次調查、討論、頒發獎章”等環節,再現生活的內容,在師生、生生的互動交際中,拉近了文字、學生、教師之間的距離。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自然對所學的內容有所感悟。

  2、必須樹立新的教材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必須開發教材,才能真正地用活教材。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本著“教材為我所用”的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拓展延伸,設計了讓學生進行“再次調查、最後進行頒獎”等教學環節,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了看問題“要全面,不表面,不唯一”的道理。

  3、資訊科技要為語文學習服務。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不能只發揮展示、呈現等功能。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利用教學課件“激趣匯入”的環節,設計了“人機對話”的環節,使資訊科技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探究和解決問題的工具,努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整合。

  反思這節課的問題,我覺得自己應該注意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係。課堂教學是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師必須及時調整,順學而導。在這節課上,當我與學生交際的時候,感覺引導的不夠到位,評價地不夠及時。今後應加強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更好的駕馭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瞭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的捉魚本領有什麼關係。初步知道翠鳥的這些特點,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而漸漸形成的。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透過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3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翠鳥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課文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3.學習理解詞語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弄清翠鳥的捉魚本領與它的外形關係。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課文掛圖或幻燈片。翠鳥彩色拼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

  (一)啟發談話:同學們見過翠鳥嗎?(出示掛圖,幻燈或標本)這種漂亮的水鳥就是翠鳥,又叫“叼魚郎”,在我國東部和南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愛上翠鳥的。

  (二)讀讀課文,讀準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詞語:鮮豔、疾飛、銳利、飼養、玲瓏。

  (三)學生自學課文。

  (四)檢查預習。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學生讀詞語。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鳥 鮮豔 腹部 赤褐色 襯衫

  líng jí dài páo ruì

  靈活 疾飛 等待 小泡 銳利

  sì dǎi xī

  飼養 逮住 希望

  注意正音:“腹”讀fù,不讀fǔ。

  “疾”讀jí,不讀jī。

  “逮”讀dǎi,不讀děi。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一)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內容。

  全文共四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3自然段講述了翠鳥捕捉小魚的過程。

  第4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二)教師出示翠鳥拼圖的單個部分圖形,要求學生拼成翠鳥圖。

  1.教師分別出示幾種顏色(翠鳥各部分的著色圖形),讓學生辨認。

  紅色、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

  2.結合課文說說翠鳥各部分的顏色。

  3.把幾種顏色圖拼成翠鳥圖。

  一雙小爪子——紅色。

  頭上的羽毛——橄欖色、翠綠色花紋。

  背上的羽毛——淺綠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三、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一)提問: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講了翠鳥外形幾方面特點?

  (二)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話,講了翠鳥外形三方面特點。

  第一句:講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了翠鳥有“一雙紅色的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講翠鳥身上的羽毛非常鮮豔。

  第六句:講翠鳥小巧玲瓏,突出了翠鳥“透亮靈活的眼睛”及“又尖又長的嘴”。

  (三)作者是怎樣觀察、介紹翠鳥身上羽毛的顏色的。

  1.讀一讀有“鮮豔”一詞的句子,再查字典講講“鮮豔”的意思。(這是理解詞語的第一種方法:“讀一讀,查一查”。)

  鮮豔:鮮,有光彩的;豔,色彩鮮明。

  鮮豔:鮮明而美麗的意思。

  2.課文按什麼順序介紹翠鳥身上羽毛的顏色的?

  先總說翠鳥的“顏色非常鮮豔”,再一步步從上到下就頭部、背部、腹部分別具體介紹羽毛如何鮮豔。

  3.聯絡上下文進一步理解“鮮豔”一詞的意思。(這是理解詞語的另一種方法:“聯一聯,想一想”。)

  (1),畫出描述翠鳥身上羽毛顏色的幾個句子,把這幾個句子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翠鳥羽毛的顏色給你什麼感覺?

  (翠鳥羽毛的顏色又鮮亮又美麗。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鮮豔”。)

  (2)找出描述翠鳥羽毛的顏色時,課文用的幾個比喻。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課文介紹翠鳥羽毛顏色時,用“頭巾”、“頭巾上的花紋”、“外衣”、“襯衫”來打比方,表達了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二、指名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一)翠鳥活動時有什麼特點?從哪裡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講講“清脆”一詞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聯絡上下文理解“疾飛”一詞的意思。(為了準確理解詞語,常把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結合使用。)

  翠鳥活動的特點,先講了翠鳥動作敏捷。透過“貼著水面疾飛”和“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對比表現的。另一個特點是翠鳥捉魚時等待小魚非常專心,“一動不動”。

  清脆:聲音清亮好聽。

  疾飛:疾,快。疾飛,飛得很快。

  “翠鳥鳴聲清脆,愛貼著水面疾飛,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這句話表現了翠鳥行動迅速而敏捷的特點。翠鳥在“疾飛”中,眨眼間“輕輕地停在”細軟的葦稈上。在“疾飛”與“輕停”的聯絡中,“敏捷”便顯露出來。這裡一是講翠鳥飛得低而快,二是講停得急而輕。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一)提問:翠鳥是怎樣捉魚的?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1.按“等待、發現、叼走”的順序,說一說翠鳥捉魚的過程。

  2.先查字典,再聯絡上下文說說“銳利”的意思。

  銳利:尖銳,鋒利的意思。課文先說小魚非常“機靈”,再說“還是難以逃脫”,說明翠鳥的目光銳利極了。課文中的“銳利”指感覺靈敏。

  3.先按課文內容填空,再讀讀句子,想一想括號裡的詞語的意思。

  翠鳥( )葦稈,( )過去,( )小魚,( )水面往遠處( )。

  這句話活靈活現地再現了翠鳥捉魚的經過。括號裡的詞語是翠鳥捉魚時一連串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叼起”、“貼著水面飛走了”,這些都是在一瞬間進行的,甚至連機靈的小魚都沒有反應過來。說明翠鳥捉魚的動作熟練、連貫、毫不猶豫,而且從未落空。

  4.說說翠鳥捉魚的本領和它的外形有什麼關係?

  (1)翠鳥為什麼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注視著水面?(那是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地抓住葦稈”的小爪。)

  (2)翠鳥為什麼能發現“機靈”的小魚?(那是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

  (3)翠鳥為什麼在疾飛中能叼走小魚?(那是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

  (4)翠鳥為什麼能貼著水面低飛?(那是因為它“小巧玲瓏”。)

  要知道翠鳥的捉魚本領不只是因為它身體某一部分的特點,而是由於它外形各部分特點對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一)齊讀第4自然段。

  (二)這段講了幾層意思?

  這段講了三層意思。先講了“我們”的想法:想捉一隻翠鳥。再講聽了老漁翁的話,知道翠鳥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們”想捉翠鳥的想法。最後講了我們的希望:多看看翠鳥。

  (三)“我們”為什麼希望翠鳥在葦稈上多停一會兒?

  1.讀課文最後一句話。

  2.希望多停一會兒,是為了多看幾眼。“遠遠地看著”,是因為知道翠鳥機警,怕驚走它。這裡反映了“我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四)通讀全文,進一步體會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

  (五)小結:透過看圖、學生可以看出翠鳥的外形怎樣?動作怎樣?(外形美,動作快),這是我們這節課的第一個收穫。同時我們還學習了用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指導朗讀、背誦

  (一)朗讀並背誦第1自然段:翠鳥的外形。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分幾層意思?句子敘述的順序是什麼?每句話是怎麼說的?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1自然段:共6句話

  紅色的小爪

  3.學生自己練習朗讀,並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二)朗讀並背誦第2自然段,翠鳥的活動特點。

  1.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是怎麼說的?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2自然段:共2句話。

  (1)動作敏捷——鳴聲清脆疾飛

  (2)捉魚專心——注視等待

  3.指名學生朗讀,並結合板書練習背誦。

  (三)朗讀並背誦第3自然段:翠鳥捉魚的過程。

  1.這一段有幾句話?分幾層意思?句子敘述的順序是什麼?每句話是怎麼說的?

  2.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要點:

  第3自然段:共4句話。

  (四)連起來朗讀,並背誦第1、2、3自然段。

  二、按下面的意思寫出恰當的詞語

  又鮮明又美麗——( )

  飛得很快——( )

  眼睛感覺靈敏——( )

  三、指導學生掌握生字字形

  “翠”字應注意上半部和“羽”字區別。

  “褐”字應注意是“衤”旁,字的最後一筆是豎折。

  “希”字應注意上邊的第二筆是一大點。

  練習課後作業第三題,詞語的填寫。

  四、聽寫句子,教師讀三遍

  第一遍,教師完整地讀句子,學生聽。

  第二遍,教師按標點(逗號),一部分一部分地讀,學生聽一部分,寫一部分。

  第三遍,教師再完整地讀句子,學生檢查。

  聽寫內容:

  翠鳥蹬開葦稈,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小魚,貼著水面往遠處飛走了。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