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和諧> 實用的和諧的作文8篇

和諧的作文

實用的和諧的作文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和諧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和諧的作文 篇1

  在千百年來對賴以生存的物質進步的苦苦追尋的過程中,人類從未間斷過對自身精神和道德提升;在物資豐富、技術發達、國家富強的今天,圍繞“文明”進行的社會實踐時時處處都在約束和調校著社會個體的不良行為。是的,尤其在今天,我們更需要文明!

  學校是一個育人的搖籃,是一方純淨的沃土,校園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會的文明。然而,在我們的校園還存在著少數這樣的現象:語言不文明;不尊重他人,與老師頂撞;下課起鬨,追逐打鬧;隨地亂扔垃圾等等。

  切之弊病,正身立己,不斷提高素質文明,樹立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我們每一位中學生應該做到的。我們中學生正處於人生中最為關鍵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我的心理素質。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抓好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建設,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不斷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做到:在校園,我們是合格的學生;在家裡,我們是孝順的孩子;在社會,我們是傳播文明的使者!

  我們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大家的素質都提高了,校園就文明瞭,社會就文明瞭。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讓文明充滿校園,充滿生活的每個角落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建立和諧校園,爭做文明學生。

和諧的作文 篇2

  讓和諧的美在你我身邊

  我們是一群成長在陽光下的少年兒童,生活富裕,學習條件優越。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明白了古訓“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在學校老師的教育下,我們讓尊老愛幼,講文明、懂禮貌落實到了行動中。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是需要大家來努力的,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來努力。我們年齡還小,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在家裡,爸、媽愛我,我孝敬爸媽,這就是一種美,這種互敬互愛本身就是一種和諧家庭的美。我覺得自己的家是小家,社會是大家,小家和諧,社會才會美。在學校,我們要誠實,有愛心,同學之間要互相關愛,我們視老師如媽媽,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著我們,我們生活在這個充滿著愛的集體中,這就是美。是一種友誼之美。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人,小孩、孕婦時,我們應主動讓座;乘車要按秩序排隊等,這些就是美,是道德之,我們應主動讓座;乘車要按秩序排隊等,這些就是美,是道德之美。這些美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存在,只有去做好這些,才能形成整個社會的美。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也看到了一些不好的,不美的事,這些事情看似不大,但它破壞整個社會的美。

  在馬路上,我們經常會看到滿地的垃圾,這是不文明的人亂扔的,但當我們走過、路過時順手檢起垃圾,那麼環境會多美,人心會多美。而現在,一些人會說:“又不是我扔的,誰檢啊”。如果大家的道德覺悟提高一下,那麼我們的社會不就是美麗的花園麼!

  在公交車上,當看到有需要照顧的老人、孩子而熟視無睹,自己做在座位上就不感到慚愧麼。如果你能把這些需要照顧的人視為你的親人來互相照顧,那麼這個社會是一個多麼溫暖的社會啊!

  現在,我們還小,只能把我們身邊的這些小事做好,讓我們生活在美的世界,讓和諧的美圍繞在你的身邊。為營造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和諧的作文 篇3

  誠實守信是人之根本,社會之根基,構造一個和諧的社會必須以誠實守信為基礎,它是和諧的一個重要前提。

  誠實守信也是道德的基本要求,每個人都需要誠實守信,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等不同職業的人都不能例外,都要誠實守信,對人不能撒謊,那麼久而久之你的朋友都會十分信賴你。

  小的時候並不明白什麼道理,只是因為後來讓我從一件事情中吸取了教訓。現在還依稀記著,兒時發生的一件事情,那一次我的朋友約我去河壩玩,順便去捉魚,捉魚是我最喜歡的事情,認為很有趣,然後就同意了。可是想到媽媽一向都不要我到河裡玩,所以就向媽媽撒謊說道舅舅家去玩,一會就回來了,媽媽以為我真的要到舅舅家去玩就同意了,我就藉著這個理由到河壩裡去玩,認為很有趣,根本就捨不得回家,到了要午飯的時間,媽媽看著我還沒回來,就打了個電話給我舅舅,問我怎麼還沒有回來,都過了這麼長時間,可就舅舅卻說,她今天來了嗎,我怎麼沒有看見她的身影呀,媽媽驚訝的說她不是到你家去了嗎,過了一會,我回了家,因為水打溼了褲腳。媽媽沒有說話,問我到哪去了,我依然告訴她到舅舅家去了,只是不小心打溼了褲腳。媽媽沒有說話,只是拿起了一根細竹條在我身上打了幾下,一邊打一邊說還撒謊。我自言自語的說”壞了,被發現了,真倒黴。”

  在那之後,媽媽又找我談了一次話,你知道嗎,一個人是不應該撒謊的,撒謊是不尊重人的表現,你不應該撒謊,透過與媽媽的對話,我明白了媽媽的用意,這是在教我如何養成良好的品質,明白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誠實守信真的很重要,一個人失去誠信後,很難就會有人再相信你,如果人人都不誠實守信,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很糟糕,很不安寧。

  為了我們共同有一個和諧的社會,安定的社會,美好的家園,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誠實守信,對事負責,那麼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很美好。

和諧的作文 篇4

  四年級的一天,是星期五,學校組織的大掃除正緊張而有序的進行著。同學們幹得熱火朝天。你看:一位同學拿著一塊抹布,正細心的擦著早已粘滿灰塵的可桌。只見他左手扶桌,右手拿抹布,在平滑的`桌面上用力地擦著,一上一下,一下一上。有時碰到了擦不乾淨的東西,他便拿著從自家帶來的肥皂,在髒處小心塗抹,然後用著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那一塊小汙漬給“制服”了。擦電扇的同學站在堆著兩張桌子上面,頭向上仰著,小心翼翼的拿著扇葉,目不轉睛的盯著拿抹布的手。手在空中揮動著,讓人誤以為是一為有名的音樂家在表演。一滴滴晶瑩的汗珠興奮而有調皮的從同學的額頭上冒了出來,可同學們毫不理會,用手臂輕輕一擦,汗珠孩子們便無影無蹤了。

  老師不愧為一班之長,讓同學們在繁亂中卻能有條有序的幹著自己份內的工作。走在學校的大道上,看著從教室裡進進出出的同學,情不自禁的感嘆道:“這是一幅與美麗的校園多麼和諧的畫面啊!”

  在歡樂的校園環境中,不只是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大掃除,美麗的校園風光也是和諧的圖畫中一到亮麗而有必不可少的點睛之筆。

  我學習在一個詩情畫意的校園裡,那裡風景如話。走在校園中間的人工湖畔,柳樹讓風兒輕輕地撫摸著秀麗的長髮,柳枝隨風飄揚,那點綴在枝上的片片嫩葉,讓人誤以為是頭戴祖母綠的端莊少女;一群群歸來報春的燕子,站在枝頭嘰嘰喳喳,像似在為人們傳送春的訊息;魚兒在水裡嬉戲玩耍,不時地濺起陣陣漣漪。春風輕撫我的臉,帶著陣陣花的幽香,是不是春姑娘穿著花群輕輕悄悄地走來了?一旁的教室裡傳出琅琅書聲,清脆而又洪亮。

  看,不論在哪,不論在何是,都有著和諧歡樂的步伐。美麗的學校裡,也無不散發著和諧的魅力。要做到和諧,首先要使同學與同學關係融洽,讓美麗的校園環境一塵不染。讓我們在學校細心觀察,努力發現,就一定能發現和諧的身影!

和諧的作文 篇5

  那一幕,是友好的一幕,是和諧的一幕,但也是能令所有國民反思的一幕。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媽媽坐公交車到鄰鎮去購物。上了公交車,我們看到了一個黑人一聲不吭地坐在座位上,他一直沒說話,很安靜,儘管車上有人對他議論紛紛。可能,安靜是他們那兒的一種基本禮儀吧。

  “XX中學站,到了!”那位“特殊”的乘客——那位黑人下了車。他下了車沒多久,又向司機招了招手,他依然很安靜,沒吼也沒叫,只是招了招手。他要幹嘛呢?我心裡想著,懷疑了他,腦海裡不斷浮現出恐怖的畫面。這時,只見後面跑來了一位婦女,她的右手抱著一個嬰兒,左手牽著一個梳著羊角辮的小女孩。原來他是在幫助這位婦女啊!我竟懷疑了他!這一幕是多麼的和諧,多麼的溫暖啊!

  一路上,我都在回想著那和諧的一幕。但是在司機和別人的談話中,我無意中知道,原來司機是一早就看到那位婦女的!

  突然,我的心裡像被尖刀捅了一下,很痛,很痛。為什麼黑人能做到的,我們身為同胞的也不能做到?為什麼我們要嘲笑別人的所謂“另類”膚色卻看不到別人的良好品質?試問,我們這樣,又能憑什麼去嘲笑別人呢?我很驚訝,一路上我都在想,為什麼別人下車了也肯為那名婦女招一招手,車上卻沒有一個人肯為那名婦女喊一聲“停”。人和人之間,應該是互助互愛的,這位黑人同志能平等地對待我們,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夠平等地對待他們,甚至不能夠平等地對待我們的同胞?我不停的反思,終於,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我要把它寫下來!我要讓人們反思自己!

  這一幕,雖然和諧,但更值得我們去反思。

  亮點透視:速寫生活見聞,抒寫獨特性靈和感悟,高!

和諧的作文 篇6

  生活中處處需要和諧,大至國家,小至家庭,但是想真正做到和諧,又談何容易!——題記

  和諧,這是我們大家所共同期望的,但要怎麼樣才能做到和諧呢?對我國來說,要做到和諧,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高舉民主法制旗幟,然後還要致力於改善民生,並且人與自然之間要和睦相處,讓和諧文化領導我們前進。那麼對於我們學生,對於我們的校園來說,又該怎樣來做到和諧呢?首先,人人都要出把力,然後從本職崗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構造和諧校園是當今時代的召喚,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全體師生的共同心願。師生是學校一系列活動的主題,校園和諧的關鍵就在於老師和學生,構造和諧校園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每個人應該從我做起,姿態要高一些,,心胸要寬一些,眼界遠一些,多一份關愛,少一份爭鬥,多一份寬容,少一份嫉妒,為構建和諧校園盡心盡力。

  如果每一個年級能夠各盡其能,每個班級都能夠各盡其責,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其職,那麼,一個美麗的和諧就一定能夠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工作沒有高下之分,崗位沒有貴賤之別。在共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為學校考慮,為學校著想,以學校利益為重,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校園的事情來。

  江海之所以成其廣闊,是因為他們不棄細流。每個個體為學校所做的一點一滴都會融入校園和諧的洪流。建設和諧校園,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懂得什麼是愛,知道什麼是對是錯。小善變成大善,社會風氣就會蔚為大觀。你謙讓一點,他禮讓一些;你貢獻一點,他奉獻一些,大家都獻上一點,他們奉獻一些,大家都獻上一點愛心,我們校園就會越來越和諧。

  然而,我們作為學校中的一員,一方面享受和諧校園帶來的豐碩成果,另一方面也有責任和義務能為和諧校園盡一份心,出一把力。從我做起就應該做到以學習為主,管好自己,積極參與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把自己的日常行為同建立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聯絡在一起。自覺自律,持之以恆,從而養成愛學習的習慣。

  養成良好的習慣,讓我們成為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好學生,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更加和諧!

和諧的作文 篇7

  老師說,要把祖國的未來建設好,必須得有一個和諧穩定的環境。只有在和諧社會的背景下,祖國才能心無旁鶩,加快步伐趕上那些發達國家,才會不受別人欺負,人民才能安享尊嚴幸福的生活。而建設和諧社會需要我們每個人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對我們小學生來說,就是要用愛心建設一個和諧的校園,讓我們有更好的環境,更美的心靈,更好的成績,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原來如此。同學們象突然喝了一瓶“聰明水”,突然就茅塞頓開了。大家都覺得又感動又莊嚴。

  經過兩年的努力,現在如果你到我們學校來,一定會懷疑本文開頭我說的現象是否出現過。因為現在,我們全校師生都已積極投身到共建和諧校園的行動中。我們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小事做起,從不亂丟廢紙,亂吐果殼,把教室和壞境區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乾乾淨淨。今年春天,學校組織同學們進行了“迎奧運”義務植樹活動,為國家義務植樹10000多棵,同時把我們的校園也綠化一新。現在新植的小樹都已經枝繁葉茂,茁壯成長,它們釋放的氧氣就象是我們純真的愛心,在學校和祖國的上空愉快地飛翔。損毀公物的現象也奇蹟般地消失了。如果你現在到我們學校裡來想折一根樹枝,等著吧,等待你的一定會是一哄而上的“小教官”們,他們會聲色俱厲地為你講解破壞環境的危害性,美化校園的重要性,讓你羞得無處可鑽。

  最重要的是,同學之間打架罵人的現象也幾乎不出現了,大家都學會了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如果有誰脾氣不好要罵人,就會有人開玩笑地提醒他:和諧,注意要和諧。他的氣於是就會在大家善意的鬨笑聲中不好意思地煙消雲散了。友愛加深了,互相幫助的事情也層出不窮。去年班裡家境貧困的王小東的媽媽去世了,為了安慰他那顆受傷的心,緩解他家的困難,同學們自覺地組織了集體募捐。他們把自己平時積攢的押歲錢和零用錢全拿出來,五十、一百地捐了出去。要知道,他們平時買一塊兩塊錢的文具,都要和文具店的老闆討價還價的啊。可現在他們捐款的時候又是多麼慷慨無私啊,真有那一擲千金的派頭。大家的愛心還播撒到社會上。

  今年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為希望工程捐款,同學們都踴躍參加,除自己捐款外,還上街做了義務宣傳。同學們捐的錢雖然不多,幫助的人也很有限,但是同學們的這份愛心又是多麼的珍貴啊。

和諧的作文 篇8

  今年5月,香港的亞洲女首富龔如心去世,她生命的最後八年,都深陷在與公公的財產官司中,圍繞300多億元的金錢,雙方展開了慘烈的,撕去一切的家庭溫情的攻防戰,所有的隱私、恩仇,算計都在這場大官司中逼現無遺。龔如心曾說,這八年間她沒有一天是真正快樂的。她常年肚痛,卻沒有時間和心情去醫院好好檢查一下,痛到難過的時候,也不過“用個暖手袋就應付過去了”。官司大勝後,她才心安理得地去醫院求診,結果被確診為卵巢癌晚期,因延誤長達三年之久,癌細胞已擴散到肺、腎、肝等其他器官,壽命只剩下四個月。

  曾看到這樣的一段評論:事實上,活著的人很少能夠直面這些感慨,哀樂陡起,人人徹悟,身離去,再陷紅塵。龔如心去世後,圍繞她遺下的千億元遺產又呈現驚天大變數,在龔氏家族與一個神秘風水師之間即將展開下一輪劇烈的爭奪。而誰又說得清楚,是非得失對於局中的人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原本一個好端端的家庭現在四分五裂,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的是;到底是為了什麼,就為了數以億計的家產嗎?他們之間就一點不存在親情了嗎?人類社會不是建立在情感基礎和社會協作之上?而當這個社會失去情感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呢?

  我們在來看看當今的這個“法制社會”。有人買到了變質的商品之後不能協商諒解,而是訟之於《消費法》;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講親情,而是依賴於《贍養法》來維持家庭生活;當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產生矛盾與分歧時,職工卻依賴於《勞動法》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夫妻之間不再講感情,而是講《婚姻法》。從表面上看,這些都是維護一些人的利益,但忘了社會是建立在感情之上的,這些人到底會不會受傷害?我認為“情”和“法”是對立但又統一的,那些不能用“情”來衡量的,才去用法律來制裁。在如今強調法制教育,樹立法制觀念的時候,同時加強品德教育,那麼是不是效果明顯好於生硬的法制教育呢?

  社會是在不斷髮展的,在今天這個所謂的金錢與利益的社會里,我們不可以在“法”面前忽略的“情”,不可以在“法”的眼裡只有金錢和利益,那麼這就完全違背了“法”產生的最初作用和意義。

  我們在依法治國的同時,不能忽略“以德治國”。只有“法”、“德”並存而且真真切切地產生作用,才能建立起一個完整、和諧而穩定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