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春天> 春日遐想作文精選4篇

春日遐想作文

春日遐想作文精選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春日遐想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春日遐想作文1

  春日啊,你隨著梅花而來,俏麗孤傲帶來了山花爛漫;春日啊,你伴著冬雪而來,嚴寒寂寞迎來了春暖花開;春日啊,你向著溪流而來,讓冰雪融化的聲音送走了憂涼的寒冬,悄悄地步入了我們的心田。

  幻想著你那俏麗純潔的容顏,忘記了時間,遺忘了一切,熟不知你已悄悄步入了我的心尖。你的秀髮帶著柳樹的舒暢,你指尖點過的地方,留下了迎春花的清香,你纖弱的身姿,顯現了燕子的靈巧。春日啊,你可知曉,你已悄悄步入了我的心間,帶著春天應有的一切,理直氣壯地霸佔了我的心房。漸漸的,你告訴我陽光的溫暖,那麼柔和貼近肌膚,牽著我的手走向了快樂,帶著我仰望湛藍的天空,在鳥語花香中感受春天。

  憶起兒時的春天,閒來無事,便去爬山,身體被正午的陽光包圍,愜意、自在。歷經了慢慢長冬的世界又開始鮮活起來,在溫暖的陽光下盡情地伸了個懶腰。站在山腳,卻仍有微風習習吹來,帶著春的氣味,帶著生機,帶著新一年的憧憬,帶著……

  現在讓我開啟新一番的輪迴,執手光陰的歲月,揮手作別昨夜的寒冬,給冬眠的心插上翅膀,去與春天約會。從每一個細節感受春天,期待春天!讓春日的一切,伴隨著我新的旅程。

  春日啊!你悄悄步入了我的鄉間!讓我去幻想、去憧憬、去遐想你的美好!

春日遐想作文2

  用“春”字組詞,你便能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蘊,記否:“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記否:“吾不能以春風風人……”聽一曲千古的《春江花月夜》,閱一篇千秋《左氏春秋傳》,憶一句流芳千古的.“報得三春暉”……

  說到“春華秋實”,又會想到“春秋戰國”,這春和秋總被人掛嘴邊,怎麼就不說“夏冬”呢?

  自思量,古人喜略稱,比如,延頸企踵,偏作“延企”,這春夏秋冬,便也取“春秋”二字了。

  就跟“東西”一樣,這東西南北,倒有另用;買東西,說是買物件,到處跑,得跑遍四方買才好,故作“東西”。又,唐長安,只有“東市”和“西市”,可見與花木蘭當年四處覓覽方便多了。遂稱買東西。[據《咬文嚼字》載]

  再一想,古人研究“和”與“平衡”,而不求“極”。怕是夏和冬為炎與寒,而春和秋為溫與涼,無過之之故。

  第三,對“春”的偏愛與自然天性有關——誰人不愛生機勃發之景而獨鍾於淒涼荒蕪之地?所以,人們總是要惜春的。話說幾天前小花園的玉蘭花瓣落了不少,可惜啊!玉質粉嫩的花瓣,整片整片爭相掉落,看著驚心動魄!

  不想春秋了,我來看看另一個詞,青春。青,能指綠色,還能指藍色、黑色。這裡取綠色之意。青,還能指未成熟的莊稼,再加上“春”,有活力之意。這一看,“青春”的本意便生動起來了。看看,這個詞多妙!

  春,一個神奇的字!

春日遐想作文3

  春季,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迎春花開了,蘭花開了,所有花都開了。這個萬紫千紅的季節,讓我想起了很多詩人寫過關於春天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春季,是一個心曠神怡的季節,灰黃泥土繁衍出了一些新綠,新綠又衍生出了奼紫嫣紅,今日看見了黃土,明日又看見了萬紫千紅。這讓我吟起兒童詩《我想》“變小草,綠得生輝,變小花,開得漂亮”。

  上午,我在學校花壇看見了一抹新綠,綠得生輝;下午,我又看見操場邊的樹上長出了新綠,學校花壇邊的紫玉蘭,一抹幽紫悄然而至;小操場的圍牆上,一朵鮮紅無聲無息地待放。

  回家後,便聽見了雨滴跳落到窗臺上,丁丁當當,像一首歡快的樂曲。八點一刻到了,天已經黑下來了,雨又變大了,我又想起了一句描寫春雨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次日,校園內的色彩又增加了;那一絲鮮紅長成了一朵小紅花;一抹幽紫開始了發芽。我的心情舒暢極了。

  春季,也是一個繁忙的季節。農民春耕忙,工人上班忙,我的老師也忙於工作,為我們也操盡了心,真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為了不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我們要趁這美好的春光努力學習,天天向上。

春日遐想作文4

  踩著單車劃開暖洋洋的東風,這就是最美的春天。

  這樣的時節,對於眼睛和鼻子,是無比奢侈的。各色大小的花兒,混合著複雜而又歸於一統的香氣,瀰漫在視覺和味覺之巔,讓人痴迷。而另一方面,似乎盼春和傷春佔據了太多的與春相染,反而忘卻春的本真。

  我也總會幻想著另一樣的生活,如同茶園裡採茶的那些茶農,於我而言,那是怎樣的一種難以言表的美好。一層層的綠意跌宕,完全的融入山陵,感受大自然的恩賜。尤其是高海拔的茶園,山間還縈繞著仙道般飄渺的雲霧。披上晨起的春陽,看著挺立的茶尖嫩芽,在嫻熟的手勢下,收穫進竹筐。我想,指尖與茶尖那極短暫的接觸,觸碰到的是怎樣的新鮮。

  然而,皖南茶園的同學,講述的採茶,卻沒有一絲與文藝有染的情節。

  春茶的價格,是最好的,尤其是“明前茶,貴如金”。因為歷經了漫長冬季的蘊藏,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初春氣溫較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集天地之精華,此時的芽質非常好。此外,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較低,此時的茶葉口感香而味醇,是一年中的絕佳。所以,清明節前必是大忙的。

  當然,這樣的忙碌,要一直到初夏。每隔三兩天巡摘一次。我原本以為,最辛苦的是採茶,要一直那麼站著,雙手還要不停地採摘。一天下來,腰痠背痛手抽筋,自然不在話下。而同學說,採茶只是第一步。真正辛苦的是後幾步精緻的技術活。

  上午採,下午制;下午採,當晚制。這是茶葉保質保鮮的必然要求。而製茶一般需要走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所謂殺青,俗稱炒茶。是將採回的茶葉攤鋪在圓形竹簸箕裡,散去部分水分後,再用直徑大桶鍋翻炒。鮮葉下鍋後,以聽到類似炒芝麻聲響為標誌,即表示溫度適中。再經歷翻炒、揚、撒、撈等手法。一直到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方可。

  第二道是揉捻,這個過程相對簡單些。是在殺青起鍋後,及時散去茶葉熱氣,輕揉1--2分鐘,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要求速度慢,壓力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色澤綠潤。

  最後一步是烘焙,也是最為精緻和繁瑣的一步。它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先高後低,第一隻烘籠的烘頂溫度要求達90度以上,以後三隻溫度依次遞減10度即可。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

  初烘結束後,茶葉需放在簸箕中攤涼半小時左右,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佈均勻。待初烘葉有約10烘時,併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需60度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幹。揀剔去雜後,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包裝,封口貯存。

  這樣,我似乎就能理解,辛苦一天採回的嫩芽,經過製作,就只是那麼一點點的,會不會有種別樣的辛酸。

  同學感到辛酸的,更是這樣傳統而純正的家庭手工製作,已經越來越慘淡,大的茶園不斷的在兼併私人小茶園,年輕人都渴望大城市的霓虹燈華,堅守的傳統老茶農拿什麼來抵禦市場化的大潮和時間車輪的碾壓。

  留在杯中綻放的春天,是特有的中國智慧。我若遐想,守一壠茶樹,換四季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