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關於實驗報告(精選15篇)

實驗報告

關於實驗報告(精選15篇)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實驗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實驗報告1

  【1】 地溝油的精煉:

  (1)將地溝油加熱,並趁熱過濾

  (2)將過濾後地溝油加熱到105℃,直至無氣泡產生,以除去水分和刺激性氣味,

  (3)在經過前兩步處理後的地溝油中加入3.5%的雙氧水,在60℃下攪拌反應20 分鐘,再加入5%的活性白土,升溫至60℃,攪拌25 分鐘可以達到最理想的脫色效果 。

  【2】 草木灰鹼液的準備:將草木灰倒入塑膠桶內,然後倒入熱水,沒過草木灰2cm即可。在靜置2天后,需要放一個正常的雞蛋進行浮力實驗,如果雞蛋能浮起來,說明濃度達標了。如果不能,就再靜置久一點。 仔細過濾;為了防止鹼液灼傷皮膚,最好戴手套;

  【3】稱取200g精煉地溝油和量取1000ml鹼液分別置於兩個燒杯中,放在不鏽鋼鍋裡水浴加熱,用溫度計測量兩者的溫度達到45攝氏度時,將鹼液和精煉地溝油緩緩倒入大玻璃缸裡混合,加入50ml酒精,再放入不鏽鋼鍋中水浴加熱,同時用電動攪拌棒攪拌。

  【4】繼續攪拌可以觀察到混合的液體迅速變成乳白色,二者開始皂化反應,因為水油不融,所以需要不停攪拌來支援皂化反應。攪拌皂液的時間長達3小時;當出現.固體狀態時新增丁香粉

  【5】將皂液裝入準備好的牛奶盒裡(即入模),放在溫暖的地方一星期後去掉牛奶盒(即脫模),然後切塊。可以看出表面成熟度高於內部。把這樣的肥皂放在陰涼通風處,任其成熟2星期左右。在這段時間裡肥皂顏色會加深,水分逐漸蒸發,體積會縮減圖為脫模後的樣子,這張照片裡是加入了丁香粉的肥皂。

  【6】去汙效果:將肥皂用水打溼放在沾有黑、紅墨水的手上揉洗一會,沒有大顆的泡泡,是細密的白沫,當然,很快就變成黑沫了;沖洗乾淨後。清潔效果還是相當可以的!關鍵是洗完了真的不幹燥,好像有甘油留在手背上。

關於實驗報告2

  探討形式美的法則,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那麼,它的意義何在呢?

  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個人追求的精神享受。當你接觸任何一件有存在價值的事物時,它必定具備合乎邏輯的內容和形式。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人們所處經濟地位、文化素質、思想習俗、生活理想、價值觀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然而單從形式條件來評價某一事物或某一視覺形象時,對於美或醜的感覺在大多數人中間存在著一種基本相通的共識。這種共識是從人們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的,它的依據就是客觀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則,我們稱之為形式美法則。在我們的視覺經驗中,高大的杉樹、聳立的高樓大廈、巍峨的山巒尖峰等,它們的結構輪廓都是高聳的垂直線,因而垂直線在視覺形式上給人以上升、高大、威嚴等感受;而水平線則使人聯絡到地平線、一望無際的平原、風平浪靜的大海等,因而產生開闊、徐緩、平靜等感受…… 這些源於生活積累的共識,使我們逐漸發現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在西方自古希臘時代就有一些學者與藝術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則的理論,時至今日,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的理論基礎知識。

  形式美在創造美這個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設計構圖的實踐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我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我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運用形式美的法則進行創造時,首先要透徹領會不同形式美的法則的特定表現功能和審美意義,明確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後再根據需要正確選擇適用的形式法則,從而構成適合需要的形式美。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隨著美的事物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髮展,因此,在美的創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則,又不能犯教條主義的錯誤,生搬硬套某一種形式美法則,而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形式美中體現創造性特點。形式美的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

  (一)統一與變化

  統一與變化是一對辯證的矛盾關係,是宇宙運動發展的規律,亦是形式美法則的集大成者,其他法則均圍繞其展開,因此統一與變化可稱得上是形式美法則中的根本大法。

  我們在探討形式美時,即要求統一,又要找變化,光統一而無變化會使作品流於簡單、呆板、淺薄、單調與乏味;光變化而無統一則會使作品失於散亂、瑣碎、喧賓奪主、畫蛇添足等。因此,我們應該講求既統一又變化,既主題鮮明、基調一致,又變化豐富、具體鮮活,這樣才能使作品完整統一,特徵強烈,同時又細緻耐看,生動靈氣。統一可以藉助於誇大或強調畫面中的某一元素,使其成為畫面中佔絕對壓倒優勢,以形成畫面的主調。在此前提下,強調細節的對比變化,啟用其內的張力,讓區域性出現亮點,真正做到“盡精微、至廣大”。如在民間木版年畫中靠黑線來統一,憑藉色彩求變化即屬此類。而在西方現代派大師蒙德里安的畫中,是靠那象徵宇宙的初始歸宿的經緯線來實現統一的;在齊白石的筆下,紅花墨葉是其風格,那紅花是變化,而那墨葉是統一,將一切純色、光鮮皆統一於那骨法用筆、墨分五色的點、線、面之筆墨構成中。

  (二)對比與調和

  大凡事物只有在對比中才能盡顯本色,也只有經過對比,才能使雙方的特徵變得更加強列。因此,無對比也就是無關係可言,只有在差異不同的對比關係中,才能形成畫面的張力,也才能平添其藝術魅力。調和的作用是使矛盾著的雙方趨於平衡,即諧調雙方的對比關係。 對比與調和這組矛盾在裝飾表現中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只強調對比,不注重調和,畫面就會生硬、衝撞、支離破碎而不諧調,而如果一味只強調和而忽視對比,也會使畫面軟弱、沉悶而缺乏生氣,因此要既強調對比,亦注重調和,使作品既充滿張力,亦趨於平衡,憑其生動與完整來打動觀者。如在民間木版年畫中,紅、黃、綠、紫等純色對比強烈,而利用黑線巧妙地加以調和,使畫面既喜慶熱烈和鮮亮,同時亦諧調、完整和充實。再如雲南畫派重彩中,強調其色彩的豐富斑斕,同時雲南畫派重彩中,強調其色彩的豐富斑斕,同時用金、銀線來調和畫面,使其實現對比諧調。因此,對比與調和手法可以依據作品的主題基調按比例分配,或以對比為主,或以調和為主,前者現代藝術中表現居多,後者則更近於古典樣式。總之,合理並巧妙地利用對比與調和手法會使裝飾表現大為增色。

  (三)對稱與平衡

  對稱的形式是最原始古老、亦最簡便穩妥的表現手法,如古埃及金字塔以及人自身,都是對稱美的典範。平衡則是利用視覺量的心理平衡原理,即等量不等形,來使畫面在對比變化中求得平衡,因此是要冒風險的,而恰恰是歷險之後的平衡方變得更精彩耐看,如同雜技、舞蹈表演一樣,給人以驚喜和振奮。對稱形式在原始藝術與民間藝術中運用得較多,與其宗教及民族習慣有關;而平衡形式在現代藝術中屢見不鮮,與現代人的生存觀念和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我們在裝飾表現處理中應根據作品是具體需求而選擇對稱或平衡形式,其目的是為了突出作品的藝術效果與魅力。對稱美固然簡便易行,但也容易呆板單調,平衡美雖然驚險刺激,但較難駕馭調控。因此對稱與平衡手法各具千秋,應按照不同的設計意圖而靈活巧妙地加以選擇。節奏是指畫面上對比雙方的交替形式,如明暗、強弱、粗細、軟硬、冷暖、方圓、大小、疏密、緊松、急緩等對比因素,其搭配與反覆出現的頻率與對比關係就構成了畫面的節奏感。韻律則是指畫面上的啟、承、轉、合,一波三折的韻味與律動關係,如線條的運動軌跡,色調的微當選變化,筆墨的幹、溼、濃、淡等節奏因素之間的過渡轉換等。因此,畫面上節奏與韻律的強弱與急緩,如同音樂一般會帶給人視覺與心理感應上的快感與美感,好的節律會使人神清氣爽,賞心悅目,為藝術作品平添無盡的魅力與美感。

關於實驗報告3

  器材:木頭

  步驟:

  第一種:

  將木頭放入水中,測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滿滿的量筒中,測量溢位的水的體積,可以間接得到木頭浸入水中的部分的體積。

  然後將木頭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測量水下部分的質量。

  透過公式計算其密度。

  然後總體測量整塊物體的質量

  透過v=m/p

  計算得出全部體積。

  第二種:

  取一量杯,水面與杯麵平齊,想辦法將木頭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細針將其按入水中),稱量溢位水的體積即可。

  第三種:

  如果容器是個圓柱形,把裡面放滿水,然後把物體放入水中,在把物體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這個物體的體積。

  圓柱的面積=底面積×高

  如果物體不下沉,就把物體上系一個鐵塊放入水中,測出鐵塊和物體的體積,然後再測出鐵塊的體積,接著用它們的總體積減去鐵塊的體積就得出物體的體積.

  現象:包括在步驟裡面了。

  結論:得出木頭的體積。

  XXX

  20xx年X月XX日

關於實驗報告4

  探究課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的是實像還是虛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麼地方?

  2.猜想與假設;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分別是在平面鏡的兩側。

  3.制定計劃與設計方案;實驗原理是光的反射規律。

  所需器材;蠟燭(兩隻),平面鏡(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紙,火柴。

  實驗步驟:

  一.在桌面上平鋪一張16開的白紙,在白紙的中線上用鉛筆畫上一條直線,把平面鏡垂直立在這條直線上。

  二.在平面鏡的一側點燃蠟燭,從這一側可以看到平面鏡中所成的點燃蠟燭的像,用不透光的紙遮擋平面鏡的背面,發現像仍然存在,說明光線並沒有透過平面鏡,因而證明平面鏡背後所成的像並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是虛像。

  三.拿下遮光紙,在平面鏡的背後放上一隻未點燃的蠟燭,當所放蠟燭大小高度與點燃蠟燭的高度相等時,可以看到背後未點燃蠟燭也好像被點燃了.說明背後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四.用鉛筆分別記下點燃蠟燭與未點燃蠟燭的位置,移開平面鏡和蠟燭,用刻度尺分別量出白紙上所作的記號,量出點燃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和未點燃蠟燭(即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比較兩個距離的大小。發現是相等的.

  五.自我評估.該實驗過程是合理的,所得結論也是正確無誤。做該實驗時最好是在暗室進行,現象更加明顯。誤差方面應該是沒有什麼誤差,關鍵在於實驗者要認真仔細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時要認真測量。

  六.交流與應用.透過該實驗我們已經得到的結論是,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是虛像,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物體的連線被平面鏡垂直且平分。例如,我們站在穿衣鏡前時,我們看穿衣鏡中自己的像是虛像,像到鏡面的距離與人到鏡面的距離是相等的,當我們人向平面鏡走近時,會看到鏡中的像也在向我們走近.我們還可以解釋為什麼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靜的水面其實也是平面鏡.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關於實驗報告5

  一、實驗目的

  1、瞭解Windows作業系統的安全性

  2、熟悉Windows作業系統的安全設定

  3、熟悉MBSA的使用

  二、實驗要求

  1、根據實驗中的安全設定要求,詳細觀察並記錄設定前後系統的變化,給出分析報告。

  2、採用MBSA測試系統的安全性,並分析原因。

  3、比較Windows系統的安全設定和Linux系統安全設定的異同。

  三、實驗內容

  1、配置本地安全設定,完成以下內容:

  (1)賬戶策略:包括密碼策略(最小密碼長度、密碼最長存留期、密碼最短存留期、強制密碼歷史等)和賬戶鎖定策略(鎖定閾值、鎖定時間、鎖定計數等)

  (2)賬戶和口令的安全設定:檢查和刪除不必要的賬戶(User使用者、Duplicate User使用者、測試使用者、共享使用者等)、禁用guest賬戶、禁止列舉帳號、建立兩個管理員帳號、建立陷阱使用者(使用者名稱為Administrator、許可權

  設定為最低)、不讓系統顯示上次登入的使用者名稱。

關於實驗報告6

  白色汙染,全名“塑膠袋垃圾汙染”,是導致地球巨人皮膚潰爛的元兇之一。為了進一步探明這種物質的危害性,根據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做出瞭如下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探究白色汙染的化學性質

  實驗一:白色汙染的強氧化性

  實驗用品:塑膠袋、食物、菜市場、超市。

  實驗步驟1、先取適量食物與塑膠袋配成混合物2、將食物與塑膠袋的混合物放入盛有過量商品的超市或菜市場內充分反應。連續振盪3-5分鐘。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塑膠袋與食物發生強烈的化合反應,塑膠袋被商品吸附,生成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雜質――垃圾。

  反應式:塑膠袋+食物=超市或菜市場垃圾(不易分解)+刺激性氣體

  實驗二:白色汙染與環境的置換反應

  實驗用品:塑膠袋、居民小區、垃圾筒適量

  實驗步驟:1、將塑膠袋置於居民小區內,觀察

  現象2、取少量垃圾筒與塑膠袋混合,即發生強烈反應。持續幾天後,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塑膠袋因有廣泛的活動空間而漫天飛翔,並且造成視覺汙染。

  2、垃圾筒與塑膠袋反應後,立即產生一種特殊固體——蒼蠅。

  3、靜置幾天後,還會有一股刺激性氣體生成

  反應式:塑膠袋+垃圾筒=蒼蠅+刺激性氣體

  實驗三:白色汙染的還原性

  實驗用品:常用塑膠袋、工廠、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

  實驗步驟:1、將常用塑膠袋與工廠反應,觀察現象2、將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與常用塑膠袋混合,並置於工廠中,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1、常用塑膠袋經過物理變化與化學反應相結合後形成商品包裝袋。2、沒有經過加工的食物與塑膠袋反應後生成各種各樣帶微量毒性的食品。

  注意:由於此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且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極大,因此各工廠不得采用此方法生產塑膠袋,以免給地球造成無法彌補的創傷。

  反應式:塑膠袋+食物=包裝袋+食品(含微量毒性)

  探究感想:透過上述探究實驗,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白色汙染的危害,也給我們廣大青少年以深刻的反思:打敗“白色汙染”,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

  應該採取的措施:國家限制塑膠袋的生產,堵住白色垃圾之源公民應提高環保意識,拒用塑膠袋,使其無用武之地。不久,地球巨人的皮膚定會逐漸痊癒,變得更加美麗健康。

關於實驗報告7

  一. 實驗目的:

  透過觀察食品外在的形狀和顏色特點及透過品嚐食品來了解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的靈敏性.

  二. 實驗方法:

  1, 視覺:透過視覺觀察商品的外形特點和顏色等。

  2, 嗅覺:透過嗅覺感覺商品的氣味。

  3, 味覺:透過聽覺聽到嘗吃商品時的聲音。

  4, 舌覺:色覺主要感覺商品的味道。

  5, 觸覺:感覺商品的堅硬柔軟等。

  三. 實驗內容:

  1, 不丟手與周包穀的對比:

  (1),遵義不丟手爆米花是貴州間傳統休閒食品,口感酥鬆、香脆、不膩、不燥,食而不忘,好滋味當然讓您不忍停手,因而命名“不丟手”

  (2)周包穀與不丟手比起來比較硬,比較翠且顏色也比不丟手更深。甜味比不丟手淡。

  2,好麗友、派,外形圓柱形,外表呈巧克力色,聞起來巧克力味十足,夾層白色的海綿狀,手感柔軟的餅乾、富有純正香濃的巧克力(代可可脂)及麥淇酪(不含脂肪),再搭配滑軟柔韌且含有果凍成分的果汁軟糖夾心。

  3,白色的草餅:手感軟綿,聞起來清香可口,花生味的,夾層中間有紅糖。

  四. 實驗總結:

  1, 透過實驗可感知自己的感覺器官方面的優勢與劣勢,我自身視覺和嗅覺都還可以,舌覺不怎麼靈敏,有待加強。

  2, 很多食品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要親身體驗,實際觸及和感覺才能體會到其中的真諦。

關於實驗報告8

  實驗名稱: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實驗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須的條件?下面,我們就透過這一實驗來研究證明。

  實驗用品:大試管兩支,"懶惰"溶液1瓶,"知識"顆粒若干,"刻苦+運用"顆粒若干。

  實驗步驟:1、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加入等量的"知識"溶液。

  2、分別向兩支試管內倒入等量的"懶惰"顆粒、"刻苦+運用"顆粒。觀察並記錄其顏色、反應、現象。

  實驗現象:1、加入"知識"溶液和"懶惰"顆粒的試管反應極快,溶液由無色透明變成灰色,並生成一種奇臭難聞的黑色晶體。

  2、加入"知識"溶液和"刻苦+運用"顆粒的試管反應較慢,溶液由無色透明逐漸變成金黃色,並散發出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特殊氣味;同時,生成了一種叫做"成功"、"成才"的晶體。

  實驗方程式:知識+懶惰=一無所獲;知識+刻苦+運用=成功、成才。

  實驗小結:由此可見,懶惰是不能獲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須刻苦學習,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成才所需的時間並非一朝一夕。在這漫長的時間裡,只有經過無數的成功與失敗,方能成才。從古至今,這樣的例子多得是:張繼沒有落榜的失意,就不會有《楓橋夜泊》流傳千古;賴東進沒有當乞丐的辛酸,就不會有"乞丐團仔"的'事業輝煌;曹雪芹沒有家庭破敗的磨難,就不會有千古名著《紅樓夢》;同樣,蒲松齡沒有科場的落魄,也就不會成就不朽之作《聊齋志異》。成功之路荊棘載途,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戰勝挫折,從哪兒摔倒就從哪兒爬起來,成功之門才會永遠為你敞開。

  實驗時間:20xx年11月28日

  【特色評說】

  文欲創新巧取勝,周雪同學成功地做到了。她別出心裁,巧妙地運用實驗報告的形式,言簡意賅,條理分明地闡明瞭成功與成才必須"刻苦+運用",不怕失敗的道理。難得作者開動腦筋,奇思妙想,用說明文的體裁乘載議論文的內容,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既節約了文字,又讓道理清楚明白,令人信服。沒有較高的寫作技巧斷難為之。

  結尾的"實驗小結"畫龍點晴,凸現主旨。

關於實驗報告9

  一、實驗目的

  1.瞭解LAN中常用的幾種傳輸介質、聯結器的效能及各自特點。

  2.學習雙絞線、同軸電纜網線的製作和掌握網線製作工具,電纜測試儀的使用。

  二、實驗任務

  1.掌握LAN中常用的幾種傳輸介質、聯結器的連線方法與實際使用。

  2.獨立製作一根合格的雙絞線或同軸電纜的網線。

  三、實驗裝置

  實驗所需裝置有5類雙絞線,RJ-45頭,細纜,BNC接頭,T型頭,端接器、同軸電纜、收發器、AUI電纜、雙絞線、同軸細纜壓線鉗,電纜測試儀,剝線鉗、剪刀等。

  四、相關基本知識

  1.電子電路,數字邏輯電路。

  2.微型計算機工作原理,計算機介面技術。

  3.計算機網路拓撲結構,網路傳輸介質等基礎知識。

  五、實驗內容與步驟

  (一)實驗原理

  目前計算機網路的有線通訊大多采用銅芯線或光纖作為傳輸介質。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同軸粗纜與細纜,無遮蔽雙絞線(UTP)、光纖等。網路中計算機之間的資訊交換,透過網路終端裝置將要傳輸的資訊轉化成相關傳輸介質所需的電訊號或光訊號,然後透過傳輸介質、網路裝置進行傳輸。不同的傳輸介質具有不同的電氣特性、機械特性、和資訊傳輸格式,因此,它們也就具有不同的傳輸方式、傳輸速率,傳輸距離等。在組建區域網時,要根據具體情況 (如覆蓋範圍、應用物件、效能要求、資金情況等)來決定採用何種網路拓撲結構、傳輸介質及相關的網路連線裝置等。

  雙絞線:雙絞線是由兩根絕緣金屬線互相纏繞而成,這樣的一對線作為一條通訊鏈路,由四對雙絞線構成雙絞線電纜。雙絞線點到點的通訊距離一般不超過100米。目前,計算機網路上用的雙絞線有三類(最高傳輸率為10 Mbps)、五類線(最高傳輸率為10 0 Mbps)、超五類線和六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250 Mbps)、七類線(傳輸速率至少為600 Mbps)。雙絞線電纜的聯結器一般為RJ-45.

  (二)實驗步驟

  1.首先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剪裁出計劃需要使用到的雙絞線長度。

  2.抽出外套層,可以利用壓線鉗的剪線刀口將線頭剪齊,再將線頭放到剝線專用的刀口,稍微用力握緊壓線鉗慢慢旋轉,讓刀口慢慢劃開雙絞線的保護膠皮,然後剝掉外套層。

  3.排序,根據實際需要按照標準將線排序。

  4.整理,排序後應儘量將線頭拉直理平,然後用壓線鉗將多餘的線頭剪掉。

  5.插入水晶頭,將排序後的雙絞線線頭插入部分插入到水晶頭中,插入後用力壓住雙絞線,盡力的將雙絞線頭向水晶頭中推,以保證線頭充分的插入水晶頭中。

  6.壓線,經過上述步驟後,只要使用壓線鉗將線壓緊即可。

  (三)回答思考題。

  1)雙絞線、細纜、粗纜三種傳輸介質各有什麼特點

  同軸線和雙絞線的區別主要是網路拓撲不同,同軸電纜只能是匯流排型結構,而雙絞線則是星型結構。三種介質傳輸的最大頻寬不同,粗纜傳輸頻寬最寬,其次,細纜,最宅的雙絞線。不過雙絞線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傳輸距離比細纜和粗纜長。

  2)A線序和B線序有何區別若不遵循上述標準,是否所做的網線不可用。

  兩端的線序相同叫直通線,都遵循568B標準,不同型別裝置之間連線使用直通線,如網絡卡到交換機,網絡卡到ADSL modem,交換機到路由器等;而一端為568B線序,一端為568A線序的為交叉線,即1-3、2-6調換,用於相同裝置之間的連線,如兩臺電腦的網絡卡連線,交換機與交換機之間的連線,交換機與集線器連線等。

  不按上述標準,只要保持線序正確,就可以正常使用。

關於實驗報告10

  旋光法測定蔗糖轉化反應的速率常數實驗報告

  一、實驗名稱:旋光法測定蔗糖轉化反應的速率常數 二、實驗目的

  1、瞭解旋光儀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儀的正確使用方法; 2、瞭解反應的反應物濃度與旋光度之間的關係; 3、測定蔗糖轉化反應的速率常數。

  三、實驗原理

  蔗糖在水中水解成葡萄糖的反應為:

  C12H22O11+H20→ 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果糖

  為使水解反應加速,反應常以H3O+為催化劑,故在酸性介質中進行水解反應中。在水大量存在的條件下,反應達終點時,雖有部分水分子參加反應,但與溶質濃度相比認為它的濃度沒有改變,故此反應可視為一級反應,其動力學方程式為:

  lnC=-kt+lnC0(1)

  式中:C0為反應開始時蔗糖的濃度;C為t時間時的蔗糖的濃度。 當C=0.5C0時,t可用t1/2表示,即為反應的半衰期。

  t1/2=ln2/k

  上式說明一級反應的半衰期只決定於反應速率常數k,而與起始無關,這是一級反應的一個特點。

  本實驗利用該反應不同物質蔗比旋光度不同,透過跟蹤體系旋光度變化來指示lnC與t的關係。在蔗糖水解反應中設β1、β2、β3分別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旋光度與濃度的比例常數

  C12H22O11(蔗糖)+H20→ C6H12O6 (葡萄糖)+C6H12O6 (果糖)

  t=0C0β1 0 0 α= C0β1

  t=t Cβ1 ( C -C0)β2 ( C -C0)β3αt=Cβ1+( C -C0)β2+ ( C -C0)β3

  t=∞0β2C0 β2C0 α∞=β2C0+β2C0 由以上三式得:

  ln(αt-α∞)=-kt+ln(α0-α∞)

  由上式可以看出,以ln(αt-α∞) 對t 作圖可得一直線,由直線斜率即可求得反應速度常數k 。 四、實驗資料及處理:

  1. 蔗糖濃度:0.3817 mol/L HCl濃度:2mol/L 2. 完成下表:=-1.913

  表1 蔗糖轉化反應旋光度的測定結果

  五、作lnt~ t圖,求出反應速率常數k及半衰期t1/2 求算過程:

  由計算機作圖可得斜率=-0.02 既測得反應速率常數k=0.02

  t1/2 =ln2/k=34.66min 六、討論思考:

  1.在測量蔗糖轉化速率常數的,選用長的旋光管好?還是短的旋光管好?答:選用較長的旋光管好。根據公式〔α〕=α×1000/Lc,在其它條件不變情況下,L越長,α越大,則α的相對測量誤差越小。

  2.如何根據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計算α0和α∞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別表示用鈉黃光作光源在t℃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為

  旋光管的長度,[蔗糖]0為反應液中蔗糖的初始濃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應完成時的濃度。

  設t=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則: α0=66.6×2×10/100=13.32°

  α∞=骸2×10/100×(52.2-91.9)=-3.94°

  3.在旋光度的測量中,為什麼要對零點進行校正可否用蒸餾水來進行 校正在本實驗中若不進行校正,對結果是否有影響

  答:若需要精確測量α的絕對值,則需要對儀器零點進行校正,因為儀器本身有一系統誤差;水本身沒有旋光性,故可用來校正儀器零

  點。本實驗測定k不需要對α進行零點校正,因為αt,α∞是在同一臺儀器上測量,而結果是以ln(αt-α∞)對t作圖求得的。

  4.記錄反應開始的時間晚了一些,是否影響k值的測定為什麼答:不會影響;因為蔗糖轉化反應對蔗糖為一級反應,本實驗是 以ln(αt-α∞)對t作圖求k,不需要α0的數值。

  5.如何判斷某一旋光物質是左旋還是右旋

  答:根據公式[α]t℃D=α×100/Lc,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α與濃度成正比。配製若干不同濃度的溶液,測定其旋光度。即可判斷。

  6.配製蔗糖溶液時稱量不夠準確或實驗所用蔗糖不純對實驗有什麼影響答:此反應對蔗糖為一級反應,利用實驗資料求k時不需要知道蔗糖的初始濃度。所以配溶液時可用粗天平稱量。若蔗糖中的不純物對 反應本身無影影響,則對實驗結果也無影響。

關於實驗報告11

  《金工實習(一)》實驗報告

  學習中心: 江蘇徐州豐縣奧鵬

  層 次: 高中起點專科

  專 業: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

  年 級: 年春/秋 季

  學 號:

  學生姓名: 胡賀

  1.請簡述根據所起的作用不同,切削運動可分為哪兩種運動。

  答:切削運動可分為主運動和進給運動。

  主運動是提供切削可能性的運動。在切削過程中,運動速度最高消耗機床動力最大。

  進給運動是提供繼續切削可能性的運動。

  2.請簡述臥式銑床的組成及其作用。

  答:組成:床身、主軸、縱向工作臺、轉檯、橫向工作臺、升降臺、橫樑和底座等組成。

  作用:

  床身是銑床的基礎零件,用於支撐和連線銑床各部件。

  床身的內部裝有傳動機構。

  底座用於支撐床身,並與地基連線。

  3.請簡述牛頭刨床的組成及作用。

  答:組成:床身、滑枕、刀架、橫樑、、工作臺、底座。

  作用:

  床身用於支撐和連線刨床各部件、其頂部水平導軌供滑枕作往復運動用。

  滑枕帶動刨刀作往復直線運到。

  刀架滑枕前端安裝刨刀的部分。

  橫樑可沿床身前側垂直導軌上下移動。

  工作臺用於安裝夾具和工作。

  4.刨床主運動是什麼?

  答:刨床主運動是滑枕帶動刨刀的反覆運動為主運動。

  5.平面磨床的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組成:平面磨慶由床身、工作臺、立柱、磨頭、電氣操作板組成。

  作用:磨頭:砂輪裝在磨頭上,砂輪可高速旋轉,磨頭可沿慶身後部橫向導軌作橫向及前後移動或進給。磨頭還可沿立柱上的垂直導軌作垂向及上下移動或進給。 工作臺安裝在床身水平縱向導軌上由液壓傳動實現工作臺的縱向及左右往復移動。工作臺移動的速度可根據磨削加工的需要進行無級調速工作臺裝有電磁吸盤。用以裝夾鋼、鑄造鐵等磁性工件。

  6.外圓磨床的組成及其作用有哪些?

  答:組成:萬能外圓磨床由床身、工作臺、工件頭架、尾座、砂輪架、電器操作板等組成。

  作用:

  砂輪架:砂輪裝在砂輪架上。砂輪由單獨電機驅動高速旋轉。砂輪架可沿床身後部橫向導軌作橫向及前後移動或進給。

  工作臺:工作臺有上下兩層。下層帶動整個工作臺沿床身水平縱向導軌作縱向及左右移動。上層可相對下層工作臺翻轉一定 角度用以磨削錐面。

  工件頭架:安裝在上工作臺上根據工件的結構不同工件頭架上可以安裝卡盤,也可以安裝前頂尖。

  7.請簡述Z412型臺式鑽床的工作特點。

  答:

  8.麻花鑽的結構包括哪些?

  答:

  9.擴孔鑽的特點有哪些?

  答:

  10.攻螺紋要點包括哪些?

  答:

  11. 學習心得

  為區分實驗報告是否獨立完成,請寫些自己對該實驗課程的想法或者學習心得。(本段在完成自己內容後刪除。)

關於實驗報告12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一句,利用微粒觀點可解釋為:構成物質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為探究在人際交往中什麼是真正所需的,我做了下面的化學實驗:

  實驗器材:

  三隻潔淨的試管(分別為1號、2號、3號)、滴管、鑷子、藥匙、酒精燈、鐵架臺。

  實驗藥品:

  “交往”溶液、“愛心”提取液、黑色“自私”晶體、“謙讓”與“分享”白色粉末、“時間”催化劑。

  實驗步驟:

  1、在三隻試管裡,分別倒入等量的“交往”溶液,豎直置於試管架中。注意觀察,記錄現象。此時試管中的“交往”溶液為透明液體,搖晃後,未變渾濁。

  2、用鑷子夾取少量黑色“自私”晶體放入1號試管中。實驗現象反應迅速,冒出大量氣泡,並生成白色固體沉澱。搖晃之後,溶液變為灰色渾濁,並且伴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使人產生嘔吐感。此時立即停止實驗,否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3、用藥匙向2號試管中倒入“謙讓與分享”白色粉末,實驗現象:反應較慢,冒出少量氣泡,生成黃色固體,溶液變為淡黃色。從試管中提取黃色固體,聞有淡淡清香,將固體放入溶液中,整隻試管溶液散發出香氣。

  4、用膠頭滴管,向3號試管滴入幾滴“愛心”提取液,實驗現象:反應極其緩慢,短時間內無明顯變化;再加入“時間”催化劑,溶液逐漸變成綠色,用酒精燈加熱10分鐘後,有濃濃的香氣逸出,無沉澱生成,顏色純正。

  對以上現象觀察、對比、思考、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愛心、謙讓、分享是人生中最珍貴的;而用自私的心匆忙換取的眼前利益,是你一生中最壞的毒品。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學會謙讓、分享,更不要吝嗇你的愛心。俗話說“百花沒有讀書香,萬事怎有為善樂”,請欣然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的心隨之昇華成一顆善良的小星星!

關於實驗報告13

  一 實訓目的:

  每個宿舍室長那裡有,一張白條上寫著。(以下皆為參閱網上的知識)。

  二 實訓內容:

  (1)、電子節能燈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分類,及其它光源對比優勢所在?

  (A)、電子節能燈主要原理:

  電子節能燈主要是透過鎮流器給燈管燈絲加熱,大約在1160k溫度時,燈絲就開始發射電子(固在燈絲上塗了一些電子粉)電子碰撞氬原子彈性碰撞,氬原子碰撞後,獲得能量又撞擊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後,躍遷產生電離;發出253.7nm的紫外線,紫外線激發熒光粉發光,由於熒光燈工作時燈絲的溫度在1160k左右,比白熾燈工作的溫度2200k~2700k低,所以它的壽命也大大提高到8000小時以上,又由於它不存在白熾燈那樣的電流熱效應,熒光粉的能量轉換效率也很高,能達到每瓦60(lm)流明。

  (B)、電子節能燈的知識分類:

  該標準規定了普通照明用自鎮流熒光燈(以下簡稱:自鎮流熒光燈)的能效等級、能效限定值、節能評價值、試驗方法和檢驗規則,適用於額定電壓220V、頻率50Hz交流電源,標稱功率為60W及以下,採用螺口燈頭或卡口燈頭,在家庭和類似場合普通照明用的,把控制啟動和穩定燃點部件整合一體的自鎮流熒光燈。不適用於帶罩的自鎮流熒光燈。自鎮流熒光燈能效標準中的產品按照標稱功率分為4類:5~8W;9~14W;15~24W;25~60W。

  (C)、電子節能燈有著以下5個優點:

  a:電子節能燈的結構緊湊、體積小。

  b:電子節能燈可直接取代白熾燈炮。

  c:電子節能燈的壽命較長,是白熾燈的6~10倍。

  d:電子節能燈的發光效率高60lm/w、省電80%以上,節省能源。

  e:電子節能燈的燈管內壁塗有保護膜和採用三重螺旋燈絲可以大大延長使用壽命。

  (2)電子節能燈的組成。。。。。。。。。。。。。。。。。。

  (A)、電子整流器的組成:

  1 輸入電路

  2 整流濾波電路

  3 逆變諧振電路

  4 預熱啟動電路

  5 異常狀態保護電路

  (B)、工作原理:

  就是把電壓整流後再透過振盪電路形成高頻交流電,透過變壓器(很小)升壓來使熒光燈發光。

  主要目的是把低壓電,透過功率置換,改成高壓。

  (C)、電路圖列:

  (3)電子節能燈泡的生產工藝流程:

  毛管生產工藝流程:

  切管---塗粉---成型(分螺旋和直管,直管分彎管和接橋,接橋在烤焙之後)---烤焙---封口---排氣---老煉

  鎮流器生產工藝流程:

  器件成型---外掛---浸焊---切腳---補焊---檢測維修

  整燈組裝工藝流程:

  插頭(毛管和下塑件粘接)---裝板(分纏繞式和焊接式)---扣上塑件---擰燈頭---焊底錫---鎖燈頭---老煉---移印---包裝

  三;實訓感想:

  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加以整理。

關於實驗報告14

  實驗一 感測器實驗

  班號學號: 姓名同組同學

  1、電阻應變片感測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金屬箔式應變片的應變效應,單臂電橋工作原理和效能。

  (2) 瞭解半橋的工作原理,比較半橋與單臂電橋的不同效能、瞭解其特點 (3) 瞭解全橋測量電路的原理及優點。 (4) 瞭解應變直流全橋的應用及電路的標定 二、實驗資料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 1、效能曲線

  A、單臂電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資料記錄可以計算出的系統的靈敏度S=ΔU/ΔW=0.21(mV/g),所以運用直線擬合可以得到特性曲線如下圖所示。

  B、半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半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0.4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C、全橋效能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0.78(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D、電子稱實驗

  由實驗記錄的資料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系統的靈敏度為S=ΔU/ΔW=-1(mV/g),所以我們可以運用直線擬合實驗資料得到效能曲線如下圖所示。

  2、分析

  a、從理論上分析產生非線性誤差的原因

  由實驗原理我們可以知道,運用應變片來測量,主要是透過外界條件的變化來引起應變片上的應變,從而可以引起電阻的變化,而電阻的變化則可以透過電壓來測得。而實際中,電阻的變化與應變片的應變的變化不是成正比的,而是存在著“壓阻效應”,從而在實驗的測量中必然會引起非線性誤差。

  b、分析為什麼半橋的輸出靈敏度比單臂時高了一倍,而且非線性誤差也得到改善。 首先我們由原理分析可以知道,單臂電橋的靈敏度為 e0=(ΔR/4R0)*ex,而半橋的靈敏度為e0=(ΔR/2R0)*ex,所以可以知道半橋的靈敏度是單臂時的兩倍,而由實驗資料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而由於半橋選用的是同側的電阻,為相鄰兩橋臂,所以可以知道e0=(ΔR1/R0-Δ

  R2/R0)*ex/4,而ΔR1、ΔR2的符號是相反的,同時由於是同時作用,減號也可以將溫度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電阻變化的誤差減去而使得非線性誤差得到改善。

  c、比較單臂、半橋、全橋輸出時的靈敏度和非線性度,並從理論上加以分析比較,得出結論。

  由實驗資料我們可以大致的看出,靈敏度大致上為S全=2S半=4S單,而非線性度可以比較為單臂>半橋>全橋,有理論上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主要是因為有電橋電路的原理分析可知:e0=(ΔR1/R-ΔR2/R+ΔR3/R-ΔR4/R)*eX/4,所以我們可以得到全橋的靈敏度等於半橋的兩倍,單臂的四倍,而非線性度我們也可以得到單臂最差,因為其他因素影響大,而半橋、全橋由於有和差存在,將其他因素的影響可以略去。所以非線性度相對來說較好。

  d、分析什麼因素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怎麼消除,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應採取哪些措施。

  主要是在於感測器的精度以及測量時的誤差會導致電子稱的非線性誤差增大,我們可以透過增加感測器的精度,同時減少感測器的非線性誤差,透過全橋連線來減小,同時注意零點的設定,來消除非線性誤差。若要增加輸出靈敏度,可透過選取適當的電橋電路來改變,比如原來是半橋的改為全橋則可以增加輸出靈敏度。 四、思考題

  1,半橋測量時,兩片不同受力狀態的電阻應變片接入電橋時,應放在:(2)鄰邊。2,橋路(差動電橋)測量時存在非線性誤差,是因為:(2)應變片的應變效應是非線性的。

  3,全橋測量中,當兩組對邊(R1、R3為對邊)值R相同時,即R1=R3,R2=R4,而R1≠R2 時,是否可以組成全橋:(1)可以

  4,某工程技術人員在進行材料測試時在棒材上貼了兩組應變片,如何利用這四片電阻應變片組成電橋,是否需要外加電阻。

  不需要,只需如圖中右圖即可。

  2、差動變壓器

  一、實驗目的

  (1) 瞭解差動變壓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瞭解三段式差動變壓器的結構。

  (3) 瞭解差動變壓零點殘餘電壓組成及其補償方法。 (4) 瞭解激勵頻率對差動變壓器輸出的影響。 二、實驗資料

  A、差動變壓器的效能測試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1、特性曲線

  A、差動變壓器的效能測定

  由實驗資料我們就可以得到微頭右移與左移的特性曲線。

關於實驗報告15

  課程名稱:

  學生學號:

  所屬院部:

  (理工類)

  專業班級:

  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

  20xx——20xx學年第x學期

  xx學院教務處制

  實驗專案名稱:環境噪聲測量實驗實驗學時:4同組學生姓名:實驗地點:

  實驗日期:實驗成績:批改教師:批改時間: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1)掌握噪聲測量的方法,對噪聲的大小有一個主觀的認識

  (2)學會使用聲級計;

  (3)分析噪聲的大小與來源,得知建築是否符合規定。

  二、實驗儀器和裝置HS5633型聲級計

  三、實驗過程

  (1)測點的選擇:建築物外1m處,高1.2m;

  (2)檢查聲級計的電池電力並採用校準器對其進行校準;

  (3)測量應在無風雪、無雷電天氣,風速5m/s以下進行。大風時應停止測量;

  (4)記錄聲級計讀數值,保持聲級計在L檔,每隔5秒讀一個數值,共記錄200個數。

  四、實驗結果與分析

  原理:將記錄的200個數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第20個數值就是L10,L10反映交通噪聲的峰值;第100個數值就是L50,第180個數值就是L90,L90反映背景噪聲值。等效聲級反映了在測量的時間內聲能的平均分佈情況。計算公式:Leq=L50+d/60其中d=L10-L90測量得出資料(單位:db):

  依據測量的的資料得出:

  L10(在10%時最大噪音峰值)=58.9dbL50(在200個數據中最大平均值)=52.4dbL90(背景噪聲)=47.5

  Leq(等效聲級)=52.59(Leq=L50+d/60d=L10-L90)

  分析:對照《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的校園1類的晝間等效聲級Leq<=55db,所以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