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設計方案> 【精品】設計方案彙總七篇

設計方案

【精品】設計方案彙總七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怎樣寫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設計方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設計方案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深入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響應中央提出的“四德工程”建設,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美德,倡導社會主義社會道德新風尚,提高廣大教職工道德素質,積極開展家庭文明建設活動,學校決定開展“最美家庭”評選,大力宣傳和表彰大家公認的,家庭和諧,對學校對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先進典型,推進我校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

  二、評選範圍

  全體在職教職工。

  三、評選條件

  1、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夫妻之間相互尊重,相濡以沫、不離不棄;相互支援,在社會、事業、家庭等方面攜手共進。

  2、孝敬父母、公婆。關心父母公婆生活,照顧老人衣食住行細緻周到;理解老人情緒情感和行為習慣,滿足老人精神需求;服侍老人盡心盡力。

  3、教子有方。重視教育,重視孩子身心健康;努力把下一代培養成為國家、社會的有用人才

  4、業績突出。能勇敢地面對工作、生活上的困難,在學業和工作上取得驕人的業績,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

  5、勤儉持家。不慕虛榮,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

  6、鄰里、兄弟姐妹和睦相處;遵紀守法,社會責任感強,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起模範帶頭作用。

  四、評選辦法

  1、堅持教職工自薦和組室推薦相結合辦法。各教職工、各級部處室參照評選條件,積極自薦、推薦候選人,寫明推薦理由,並註明推薦人。推薦材料可直接或透過工會組長報評選委員會。

  2、成立由工會主席、工會委員和級部主任等參加的評選委員會,負責評選。

設計方案 篇2

  在初中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函式教學是比較難的章節,我們該如何設計我們的教學過程呢?下面我來談談我的一些很淺的看法:首先函式是刻畫和研究現實世界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數學裡代數領域的重要內容,它在初中數學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在教學中,學生常常覺得函式抽象深奧,高不可攀,老師也覺得函式難講,講了學生也理解不了,理解了也不會解題。事實果真如此難教又難學嗎?下面我談談在教學設計方面一些方法和實踐。

  一、注重類比教學

  不同的事物往往具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屬性,人們正是利用相似事物具有的這種屬性,透過對一事物的認識來認識與它相似的另一事物,這種認識事物的思維方法就是類比法,利用類比的思想進行教學設計實施教學,可稱為類比教學.在函式教學中我們期望的是透過對前面知識的學習方法的傳授,達到對後續知識的學習產生影響,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讓學生順利地由學會到會學,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有經驗的老師都會發現,初中學習的正比例函式、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在概念的得來、圖象性質的研究、及基本解題方法上都有著本質上的相似。因此採用類比的教學方法不但省時、省力,還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應用。是一種既經濟又實效的教學方法。下面我就舉例說明如何採用類比的方法實現函式的教學。

  首先是正比例函式,它是一次函式特例,也是初中數學中的一種簡單最基本的函式。但是,我們有些教師卻因為正比例函式過於簡單,而輕視。匆匆給出概念,然後應用。等到講到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又感到力不從心,學生接受起來概念模糊,性質混亂,解題方法不明確。造成這種困擾的原因是因為忽視正比例函式的基礎作用,我們應該藉助正比例函式這個最簡單的函式載體,把函式研究經典流程完整呈現,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再學習其他函式時,在此基礎上類比學習,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例如:

  《正比例函式》教學流程

  (一)環節一:概念的建立

  透過對問題的處理用函式y=200x來反映汽車的行程與時間的對應規律引入新課。學生自覺思考教師提問,共同得出每個問題的函式關係式。引導學生觀察以上函式關係式的特點得出正比例函式的描述定義及解析式特點。

  (二)環節二:函式圖象

  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學生先動手按列表——描點——連線的過程畫函式y=2x和y=-2x的圖象,相互交流比較然後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畫函式圖象的過程並透過比較使學生正確掌握畫函式圖象的方法。

  (三)環節三:探究函式性質

  讓學生觀察函式圖象並引導學生透過比較來歸納正比例函式的性質,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圖象的形狀,從左往右的升降情況,經過的象限及自變數變化時函式值的變化規律。這幾個方面來歸納,最終得出正比例函式的性質。

  (四)環節四:概念的歸納

  將觀察、探究出的函式圖象的特徵、函式的性質等做出系統的歸納。

  二、注重數形結合的教學

  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數學中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而數形結合就是透過數與形之間的對應和轉化來解決數學問題。它包含以形助數和以數解形兩個方面,利用它可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它兼有數的嚴謹與形的直觀之長。

  函式的三種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圖象法本身就體現著函式的數形結合。函式圖象就是將變化抽象的函式拍照下來研究的有效工具,函式教學離不開函式圖象的研究。在藉助圖象研究函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原則:

  (1)讓學生經歷繪製函式圖象的具體過程。首先,對於函式圖象的意義,只有學生在親身經歷了列表、描點、連線等繪製函式圖象的具體過程,才能知道函式圖象的由來,才能瞭解圖象上點的橫、縱座標與自變數值、函式值的對應關係,為學生利用函式圖象數形結合研究函式性質打好基礎。其次,對於具體的一次函式、反比例函式、二次函式的圖象的認識,學生透過親身畫圖,自己發現函式圖象的形狀、變化趨勢,感悟不同函式圖象之間的關係,為發現函式圖象間的規律,探索函式的性質做好準備。

  (2)切莫急於呈現畫函式圖象的簡單畫法。首先,在探索具體函式形狀時,不能取得點太少,否則學生無法發現點分佈的規律,從而猜想出圖象的形狀;其次,教師過早強調圖象的簡單畫法,追求方法的最最佳化,縮短了學生知識探索的經歷過程。所以,在教新知識時,教師要允許學生從最簡單甚至最笨拙的方法做起,漸漸過渡到最佳方法的掌握,達到認識上的最佳狀態。

  (3)注意讓學生體會研究具體函式圖象規律的方法。初中階段一般採用兩種方法研究函式圖象:一是有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法,二是控制引數法。

  函式是一個整體,各個具體函式是函式的特例,研究方法應是相同的,透過類比和數形結合的方法,對比性質的差異性,將具體函式逐步納入到整個函式學習中去,這也符合教材設計的螺旋式上升的理念。這樣自然使二次函式變得難著不難,水到渠成。

  關於待定係數法,首先要讓學生理解感受到待定係數法的本質:對於某些數學問題,如果已知所求結果具有某種確定的形式,則可引進一些尚待確定的係數來表示這種結果,透過已知條件建立起給定的算式和結果之間的恆等式,得到以待定係數為元的方程或方程組,解之即得待定的係數。待定係數法在確定各種函式解析式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論是正、反比例函式,還是一次函式、二次函式,確定函式解析式時都離不開待定係數法。因此我們要重視簡單的正比例函式、一次函式的待定係數法的應用。要在簡單的函式中講出待定係數法的本質來,等到了反比例函式和二次函式及綜合情況,學生已能形成能力,自如使用此方法,這時就是技巧的點撥。

設計方案 篇3

  活動背景與設計思路

  在4月份的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中,幼兒已經瞭解了上海各種各樣的標誌性建築,並對各種各樣的房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幼兒還帶來了全國各地以及世界各地風格各異、造型奇特、功能豐富的建築圖片或模型,並在區角的建構區模仿著拼搭各種各樣的建築。

  20xx年5月1 2日,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幼兒也經常討論這個熱門話題,他們有的說要給災區的幼兒捐錢,有的說要捐衣服,也有的說要建造不會倒塌的房屋給災區幼兒住,讓他們安全、快樂地學習。考慮到幼兒在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中已獲得的對建築的經驗和興趣,我設計了為災區幼兒“重建美好家園”的繪畫活動。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幫助災區的幼兒重建美好家園,激發幼兒關心幫助災區人民的情感。

  2.幼兒能大膽想象,透過繪畫設計出各種立體的房屋,併合理組合畫面。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在開展活動前,我讓幼兒拿來了各種各樣的建築圖片,讓幼兒儘量自由地探索,發現各種各樣的房子的奇特造型。幼兒在探索過程中把各種各樣的房屋按照不同形狀、不同特徵和不同材料功能進行了歸類整理,豐富多彩的圖片和材料,迎合了不同水平的幼兒需要,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了幼兒的探索精神。

  材料準備:四川災前災後的錄影片段、幼兒收集各種各樣學校的建築資料、根據幼兒收集的圖片資料製作的PPT。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觀看四川災前災後的錄影片段(錄影以建築物為主,儘量避免一些可能給幼兒帶來恐懼的場景。)

  師:20xx年5月12日,這是一個什麼日子?地震給災區帶來了什麼危害?災難發生後,全國人民是怎樣幫助災區的人們?

  小結:在地震發生後,我們全中國的人民手拉手、心連心,用捐款、捐物、獻血、做志願者等方式幫助災區的人民。

  師:災區倒塌了很多學校,很多小朋友失去了家和親人,我們可以為災區小朋友做些什麼?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請幼兒自由表達。)

  小結:我們小朋友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獻出一片愛心,伸出手去幫助他們。我們可以設計各種各樣的房屋幫助那些災區的小朋友重建美好的家園。

  二、欣賞各種各樣的建築PPT圖片,談談自己設計房屋的構思和設想

  1.請幼兒說說這些房子奇特的地方,如外部造型、建築材料等。

  2.請幼兒說說怎樣幫助災區小朋友重建家園,怎樣的房子既牢固漂亮,又不易垮塌。

  三、幼兒繪畫設計房子

  1.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各種各樣震不垮的房屋。

  2.難點部分指導――畫出立體的房子。示範畫長方形的立體房子:先畫長方形的平面,再畫出立體的長方形,再添畫上各種不同形狀的屋頂,畫上陽臺、窗戶。

  (活動中,我把一些典型的有特殊意義的`學校建築作為範例供幼兒欣賞,激發了他們根據建築的不同特點進行繪畫的願望,為設計繪畫各種各樣的房屋開拓了思路,並對房子的難點部分進行了示範引導。繪畫技能好的幼兒不但畫出外部造型奇特且很有創意的立體的房子,他們還會在材料運用上出現許多奇思妙想,如用泡沫塑膠造五彩繽紛的學校,用貝殼貼上大廈外牆。能力一般的幼兒設計出了不同形狀組合的房子,並且在構思上也有許多創意。)

  3.鼓勵幼兒進一步美化環境(添畫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等,大膽構思合理組合畫面。)

  四、講評

  採用幼兒自評、全體講評等形式對幼兒作品進行評價。充分肯定每個幼兒的作品,對完成質量好的作品給予表揚,並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在製作過程中的經驗,如說說自己設計建造的房子是什麼樣的,自己設計的房子為什麼震不垮,也可引導幼兒從形狀、材料上說說自己的創意構想。

  五、活動延伸:教師與幼兒到郵電局給災區的小朋友寄畫

  師:我們把這些設計圖和創意寄到災區,為災區的小朋友重建美好家園出力,並寫上對災區小朋友的祝福。

設計方案 篇4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ao、ou、iu三個複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學會ao、ou、iu的四個聲調及看圖拼讀韻母帶調音節。

  教學重點:

  1.學會複韻母的音、形,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2.讀準ao、ou、iu的四個聲調及音節

  教學難點:

  準確讀出ao、ou、iu的四個聲調。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3個複韻母朋友,還記得嗎?讀ao、ou、iu卡片,體會發音方法。今天我們再認識3個複韻母朋友好嗎?

板書:ao、ou、iu

  二、看圖學習複韻母ao、ou、iu的音形

  (一)學習複韻母ao的音形

  1.出示ao圖

  ao

  問:你們知道這圖形代表的是什麼嗎?(奧運會的標誌——五環旗)

  2.這個字母怎麼讀呢?自己試著讀一讀。

  3.指名讀後 教師糾正發音:ao是由兩個字母組成的。發音時,從前一個字母a滑向後一個字母o,口形由大到圓,一口氣撥出,a聲響長些,o音輕短,就可發出ao的音了。

  4. 教師範讀,學生隨讀,同桌互讀。

  5.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

  (二)學習複韻母ou的音形

  1.出示ou的圖,以小組為單位學習ou的音形。

  ou

  2.請小組中的代表進行講解,其他同學補充。

  3. 教師結合學生的講解適當進行指導,發音時先擺出o的口形,然後口形收攏發出u的音,口形由大圓到小圓,教師範讀。學生隨讀體會。

  4.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5.採取多種形式讀。

  (三)學習複韻母iu的音形

  1.出示iu圖,請學生藉助圖來學習iu的音。

  iu

  2.請學生當小老師到講臺上給學生們講一講。

  3. 教師適當講解發音方法:發iu。

設計方案 篇5

  一、課程設計的現實背景與理論依據

  (一)責任教育是新時代的需要

  責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支託,是人成長中關鍵的核心因素。它決定了學生如何樹立責任心,具備什麼樣的責任態度,將來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去履行責任。因此,充分開發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有責任感的公民,就必然成為中學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我們現在的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是中國進入21世紀時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使中學生將來成為21世紀的主人,除了重視文化知識的學習,還必須加強道德品質教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強化對中學生進行責任感的教育與培養。責任感是全球人類所重視的良好道德品質。泰國人對責任感的重視程度居全球之冠,智利人相信孩子將來成功取決於責任與努力的統一。

  人的一生是與人的責任心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從幼兒時期起,在家裡按父母要求去做,進幼兒園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小學生和中學生上學學習,回家幫助家長做家務……就是訓練一個人責任心的開始。它的訓練起點,首先是在人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上。中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承擔起了一種社會責任。學習是社會、國家與民族賦予他的一種歷史責任,而承擔起這一責任,就要從良好習慣的養成做起。習慣是人生之魂,是成人之本。從小培養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終,而且要有恆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對人對己負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責任心的範圍日益擴大,對責任心意義的認識也就更加深刻。

  責任無論對人或對社會都是一種莊嚴的承諾,每一個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承擔和兌現自己的承諾。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盡責的人,不能兌現自己承諾的人,就談不上對別人的守信誠實和在過錯面前勇於承擔責任;更談不上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未來負責。作為中學生,他的任務就是學習,只有對自己的現在的學習負責,才能在將來負起責任。

  由此可見,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是今天推進素質教育,為培養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型人才奠定基礎的重要任務。

  (二)責任教育是學生個體健康發展的需要

  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取決於責任感。學生個體在良好的學習品質形成的整個過程中,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履行責任這種精神力量的推動下達到的。有了這種主人翁精神,就使學生的現在和將來有了牢靠的基礎,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諧地發展。因此,學校要重視指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把培養小學生責任感作為小學教育工作的很重要任務。

  二、課程目標設計

  透過課題的實施構建“和諧、合作、負責、創新”的校風,“卓越、向上、自主、合作”的學風。

  培養學生成為“追求有能有責的中學生”。

  具體目標 :

  1、構建一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成長性綜合活動目標體系。

  2、形成一套具有學校特色的符合各年級學生特點的責任教育校本課程。

  3、制訂一種比較客觀,有利於學生自我成長的評價機制。

  三、課程實施方法和步驟

  (一)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行動研究法

  (二)研究步驟及階段:

  1、方案設計階段,有關學生責任教育方面資料收集歸類,學習討論,分析研究,制訂出實施本課題研究詳略方案。

  (1)確定研究的目標、方法、研究架構、實施程式與研究人員。

  (2)擬定研究計劃。

  (3)組織研究人員學習相關理論。

  2、方案實施階段,根據總課題確立各子課題組,制訂出子課題實施方案,並按照各自的研究方案全面實施研究工作,做好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形成有系列的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為中心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案。

  3、總結驗收階段, 對課題研究情況和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總結,完成研究報告,邀請專家對課題成果進行鑑定。

  四、課程架構

  (一)擬定學生學習能手證書基本框架

  (1)文獻分析:分析各學科各年級的課程標準及與中學生學習相關的文獻資料,然後制訂出初步的學習行為達成目標,一般每一年級確定15---20個目標供備選。

  (2)問卷調查:根據上述所確定15—20個目標製作成問卷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一是進行前測,分析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狀況,二是對備選實驗目標進行篩選,確定各年級學習重點實驗專案。

  (二)初步實驗的分析。

  (1)各學科教師對重點訓練專案在本學科學生達成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並撰寫出報告,提出改進意見。

  (2)班主任對本班學生的學習成長證書獲得情況進行統計調查分析。並撰寫出報告,提出改進意見。

  (3)各年級組長對本年級的實驗情況進行分析。並撰寫出報告,提出改進意見。

設計方案 篇6

  活動目標:

  1、 知道服裝與季節的關係。

  2、 根據自己意願設計夏天的服裝。

  3、 在設計與表演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幼兒穿各式夏裝並準備一些夏天的服裝:吊帶衫、短褲、汗背心泳裝等

  2、 廢舊報紙若干(數量大於幼兒數)、剪刀、畫筆3、 適合於表演的音樂一段

  活動過程:

  一、談話:夏天的服裝

  1、 講講夏天服裝的特點:薄、少、短

  2、 介紹自己服裝的名稱:女小朋友以裙子為主、男小朋友以短袖短褲為主

  二、展示自己的服裝 隨著音樂展示自己的夏裝

  三、設計服裝

  1、 激發幼兒設計服裝的願望:“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別人設計的,我們自己動手來設計一套服裝吧?”

  2、 幼兒構想

  3、 幼兒動手設計服裝: (1)教師重點協助能力差的幼兒(2)提醒能力強的幼兒還可裝飾服裝

  四、服裝表演

  1、 幼兒相互幫助穿好自己設計的服裝

  2、 展示自己設計的服裝

  活動評價:

  夏天到了,每天有小朋友圍在一起議論自己的衣服,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次綜合性的半日活動。 活動在幼兒的談話中拉開序幕,幼兒興致勃勃地討論著自己的衣服,到模仿模特兒表演時掀起了一個高潮。從而激發了幼兒自己想設計服裝的願望,在設計服裝時,幼兒都欲欲而試,拿著報紙量體裁衣,經過一番努力,每個幼兒的身上都穿上了自己用報紙做成的服裝(儘管有的還不像什麼衣服,只是挖了個領子套在了身上),活動室裡洋溢著一片歡笑!幼兒不在乎最後的結果,而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這就是與成人評價標準的區別!

設計方案 篇7

  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已的家鄉,誇誇自己的家、

  2.能連貫地說一段話。

  3.初步培養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提出聽說要求。

  我們已經學過了《我的家鄉》一課,今天這節聽說訓練課我們就來誇誇我們自己的家鄉,看誰說得好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怎樣才能說得好呢?討論後板書:聽、看、想、說;

  二、看圖聽錄音,練習說話。

  圖—:

  1.要說好我們的家鄉,大家先來聽聽鼕鼕是怎樣誇自己的家鄉的。

  2.聽錄音,聽後提問:鼕鼕的家鄉在哪裡?家鄉的景色如何?鼕鼕覺得家鄉怎樣?

  板書:1.家鄉在哪裡?

  3.景色如何?

  4。覺得怎樣?

  5.再聽一遍,學說這段話。

  6.總結聽說的辦法:邊看圖邊聽想一想最後把聽到的看到的內容說出來。

  說的順序:先說家鄉在哪兒再說景色如何最後覺得怎樣

  圖二:

  1.播放有關的錄音,

  2.要求從三個方面來誇自己的家鄉,自由練說,、

  3.比一比,誰說得好?為什麼?

  4.小結:

  圖三:

  1.看圖、聽錄音:

  2.自由練說,個別說、

  三、聯絡實際,誇誇自己的家鄉。

  1.這三位小朋友的家鄉都很美,我們也有自己美麗的家鄉.

  同學們,下面跟老師走一走,看一看家鄉的景色,感受一下家鄉的美麗吧!

  放《家鄉的風光》錄影:

  2.要向同學們介紹我們家鄉的美麗景色,應該先說什麼,接著說什麼,最後說什麼?

  3.逐題提問,分步練說;

  4.連起來誇誇,先自由說,再指名說,

  5.自由說說自己的家鄉:

  四、課堂總結。

  1.說說我們的家鄉美,為什麼會這麼美,我們長大了還應該替家鄉做些什麼。

  2。 小結(略)

  附板書:

  家鄉在哪裡?

  聽、看、想、說 景色如何

  覺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