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徽> 南京工程學院校徽

南京工程學院校徽

  南京工程學院是江蘇省屬普通本科高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南京。學校是全國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專門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全國服務特需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聯盟副理事長單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方案主要起草單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試點高校。

  學校由兩所分別隸屬於原國家機械部和原國家電力部的國家示範性高工專——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和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於2000年合併組建而成,2001年,原隸屬於國家核工業部的南京工業學校併入學院。南京工程學院已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的高等工程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科專業涵蓋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法學等。

  截至2016年8月,學校佔地面積近3000畝,各類建築面積80多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26多萬元,教學科研裝置總值5億多元。全日制在校生2.5萬多人,其中工程碩士專業研究生近200人。

  歷史沿革

  機專歷史

  機專歷史沿革

  1915年,同濟醫工學堂(附設機師科)建立;

  1933年,同濟醫工學堂(附設機師科)改建同濟高階職業學校;

  1949年,該校解放後劃歸華東工業部領導;

  1950年,同濟高階職業學校更名同濟高階工業學校;

  1951年,由上海遷往南京;

  1953年,同濟高階職業學校在機械科的基礎上組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土木科遷出組建南京建築工程學校(南京建築工程學院);

  1958年,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升格為南京機械專科學校;

  1959年,南京機械專科學校改建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

  1983年,升格為南京機械專科學校;

  1993年,南京機械專科學校更名為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1998年4月,由國家機械工業部劃轉江蘇省管理;

  2000年6月,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與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合併升格,組建南京工程學院。

  上海開校

  同濟附設機師科(1915~1933)

  1915年,同濟醫工學堂(附設機師科)建立;

  1933年,同濟醫工學堂(附設機師科)改建同濟高階職業學校;其全稱是“同濟大學附設高階工業職業學校”。該校設機械、土木兩科,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學制4年,其培養目標是機械和土木中級技術人員,面向全國招生。同濟高工第一任校長為梁鋆,先後擔任校長的還有唐英、祝元青、胡兆瑛、朱振德。

  同濟高工時期(1933~1953)

  1932年,當時正逢“一·二八”事變,位於江浦的勞動大學校區被日寇炸燬,勞大停辦,將其全部房屋、裝置及校區附近的房地產劃歸同濟大學接收並令創辦高階職業學校。當時學校定名為“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階職業學校”,學制三年,招收初中畢業生,暫設機械、土木兩科。

  1933年8月招考新生,原定機械、土木兩科各招50人。後因考生多,成績好,學校不忍捨棄優秀生源,最後實收新生機械科54名,土木科50名。

  1935年5月,教育部將學制增加一年,四年畢業,將校名改為“國立同濟大學附設高階工業職業學校”,簡稱為“同濟高工”。全國解放後,1950年該校改由工業部領導,正式命名為“同濟高階工業學校”。

  同濟高工自1933年創辦至解放後脫離同濟大學體系,1951年遷至南京止,可分為四個時期敘述:江灣時期;抗戰遷校時期;遷回上海時期;遷南京時期。

  遷址江灣

  當時校址在上海江灣火車站勞動大學工學院原址。學生人數:1933年招收104人,1934、1935、1936年每年秋季各科招50人。四年中專兼職教師主要有唐英、薛祉鎬、項經芳、陳一荻(女,德國)等博士3人、教授10人。據《同濟大學史》記載:“高階教師及教員由留德的同濟畢業生擔任,他們專心致志教學,教學質量較高。高職所用的講義(唐英、薛祉鎬、王壽寶等主編)有些全國職校教科書的藍本。”有些用的則是德國技術學校的德文原本,參考手冊也是德文原本。

  抗戰遷校

  抗戰期間,同濟高工隨同濟大學六次遷校,越過千山萬水,行程幾千裡,冒著敵機轟炸掃射,克服重重艱難險阻,堅持在離亂中開展教學工作,有的人還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遷回上海

  抗戰勝利後,同濟高工遷回上海新市區江灣魏德邁路(現為邯鄲路)370號,全校學生在200人左右。這一時期正是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學生運動風起雲湧的三 年,高工學生匯合於同濟大學愛國學生運動中進行奮勇鬥爭。1949年上海解放後,同濟高工改屬華東工業部領導,正式定名為“同濟高階工業學校”,校長是朱振德。

  1950年12月,同濟高工與同濟大學分開,隸屬於華東工業部領導。同時調整學校組織機構,設教務、輔導、總務三處,人事、財務兩室,機械、土木兩個專業科和實習工廠。華東工業部任命朱振德教授繼任校長,蔣式良任機械科主任,胡璘任土木科主任,吳忠道任實習工廠廠長。為了適應新中國大規模建設和學校擴大招生的需要,[2]

  遷回南京

  1951年7月學校遷至南京市中山北路200號原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舊址辦學,1951年9月1日,華東大區撤銷,同濟高工直屬國家機械工業部領導。1953年7月在院校調整中被分建成兩所學校:以機械科為基礎建立了南京機械製造學校;以土木科為基礎建立了南京建築工程學校。上述兩校1955年的畢業生仍持同濟高工畢業證書。1954年,南京機器工業學校改名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新建位於童家山1號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落成。此後南京童家山1號(現為江蘇省委黨校學員宿舍)一直是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校址。同濟高工自1933年開始建立至1953年摘牌脫離同濟體系為止,經歷了20年,為祖國培育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同濟高工學生不忘自己是同濟人,仍緬懷和留戀著自己的母校,每逢學校有重大活動時都踴躍參加。2002年彙編了一本《同濟大學附屬高階工業學校校友通訊集》,並呈母校存檔。百年校慶時許多同濟高工畢業生返校同賀為母校慶賀。

  同濟高工從1915年籌備至1953年的35年間(其中1930—1932年未招生),土木與機械兩個專業共計畢業學生為1132人。用人單位對該校畢業生非常歡迎。如1949年畢業的學生由紡織廠、兵工署、資源委員會所屬工廠、空軍司令部等處爭相錄用,有時甚至數廠爭用一人。這在當時相對一般學校“畢業即失業”的社會中,是不多見的。同濟高工畢業的學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經濟建設中,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校時能“學其所用”,畢業後復能“用其所學”,同濟高工許多學生崗位成才的事績,不僅對老師教學成果的肯定,而且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同濟高工辦學方向的正確。[2]

  南京機器製造學校

  1951年同濟高階工業學校由上海市遷往南京市鼓樓區中山北路200號。

  1953年同濟高階工業學校發展為兩所學校:以土木科為基礎建立的南京建築工程學校,校址仍在南京市中山北路200號,該校1980年升格為南京建築工程學院;以機械科為基礎建立的南京機器製造學校,校址選在南京市鼓樓區童家山1號,該校1958年升格為南京機械專科學校。

  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

  繼承同濟高工衣缽的兩所高等院校後分別發展為南京建築工程學院與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後南京建築工程學院於2001年5月與南京化工大學合併組建南京工業大學,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於2000年6月與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南京工程學院。2006年8月10日,江蘇省省委黨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學院東校區,從此南京工程學院開始了江寧大學城新階段。從1954年開始到2006年結束,學校在童家山經歷了光輝的52年曆史。南京工程學院前身南京機械專科學校與德國康斯坦茨工業大學建立長期合作,推進學校的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並且是全國首創數控技術專業的高校,奠定了學校在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康尼公司就是這一時期誕生的。學校在機械工業部與德國巴——符州政府的支援下,建立南京數控培訓中心。

  電專歷史

  電專歷史沿革

  1946年,江蘇省立蘇州工業學校建立(“蘇高工”);

  1953年,更名蘇州電力學校;

  1954年,更名南京電力學校,校址由蘇州遷往南京;

  1986年,南京電力學校升格南京電力專科學校,江蘇電力職工大學建立(合署) ;

  1992年,更名為“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2000年6月,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與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正式合併升格,組建南京工程學院。

  電專歷史梗概

  1946年9月蘇州高階工業職業學校建立,簡稱“蘇高工”,1950年江蘇省立松江高階應用化學職業學校併入蘇高工。許乃辛等先後擔任蘇高工校長。後來蘇州高階工業職業學校更名為蘇南蘇州高階工業技術學校,緊接著學校再次由蘇南蘇州高階工業技術學校更名為江蘇省蘇州高階工業技術學校。1952年江蘇省蘇州高階工業技術學校(部分之機械科)參與合併組建南京機器製造學校,後發展成為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1953年蘇州高階工業技術學校(部分之化工科)參與合併組建重工業部杭州化學工業學校,後發展成為浙江工業大學。土木科調至蘇州建築工程學校(蘇州科技學院),1953年江蘇省蘇州高階工業技術學校更名為蘇州電力學校。 同年10月在南京徵地233.5畝建設新校區(即原南京工程學院草場門東校區),1954年蘇州電力學校(部分)遷往南京,並改建為南京電力學校,此後南京市鼓樓區北京西路74號一直是學校的校址所在,學校在這裡經歷了跌宕起伏的51年。

  南京工業學校

  1983年,南京工業學校建立,隸屬於國家核工業部;

  2001年3月,併入南京工程學院。

  南京工程學院

  2000年6月,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與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南京工程學院。

  2001年3月,原核工業部直屬南京工業學校併入南京工程學院。

  2003年,南京工程學院江寧大學城主校區開工建設。

  2005年11月南京工程學院與南京藝術學院舉行老校區置換協議簽字儀式,從此南京工程學院石頭城下時期結束。

  2006年8月10日,江蘇省省委黨校正式接管南京工程學院東校區。

  2010年,南京工程學院成為第一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2011年10月,南京工程學院正式獲批為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單位,在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兩個領域開展工程碩士招生錄取工作。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模板

2.

3.

4.範文

5.:長春工程學院

6.

7.

8.

9.浙江工程學院校徽

10.成都資訊工程學院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