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通用15篇

生物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通用15篇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生物實驗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實驗報告1

  實驗日期: 年月 日

  組長: 組員:

  一、實驗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習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玻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影象。

  二、實驗原理

  三、材料用具

  顯微鏡,寫有“上”字的玻片,動物、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四、方法與步驟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以後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

  1、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峽谷旁。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

生物實驗報告2

  一、實驗名稱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二、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佈

  三、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方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采集的葫蘆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誌。

  四、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五、實驗過程(見書p30)

  1、製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製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六、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麼?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佈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係?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於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麼意義?

  4、用鉛筆畫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生物實驗報告3

  實驗名稱: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一、實驗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觀察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在細胞質基質中的形態和分佈

  二、實驗原理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呈橢球狀,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葉綠體可以運動,改變橢球體的向,這樣既能接受較多的光照,又不至於被強光灼傷。在強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側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葉綠體以其橢球體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采集的葫蘆蘚,其小葉內葉綠體橢球體的形狀不完全一樣。

  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觀察細胞質的流動,可以用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的運動做為標誌。

  三、材料用具

  蘚類的葉,新鮮的黑藻,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培養皿,鉛筆

  四、實驗過程(見書p30)

  1.製作蘚類葉片的臨時裝片

  2.用顯微鏡觀察葉綠體

  3.製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4.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

  五、討論

  1.細胞質基質中的葉綠體是否靜止不動,為什麼?

  2.葉綠體的形態和分佈與葉綠體的功能有什麼關係?

  3.植物細胞的細胞質處於不斷的流動狀態,這對於活細胞完成生命活動有什麼意義?

  4.用鉛筆畫一個葉片細胞,標出葉綠體的大致流動方向。

生物實驗報告4

  一、 實驗室規則

  1.實驗前應認真預習實驗指導,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寫出預實驗報告。

  2.進入實驗室必須穿白大衣。嚴格遵守實驗課紀律,不得無故遲到或早退。不得高聲說話。嚴禁拿實驗器具開玩笑。實驗室內禁止吸菸、用餐。

  3.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自己不能解決或決定的問題,切勿盲目處理,應及時請教指導老師。

  4.嚴格按操作規程使用儀器,凡不熟悉操作方法的儀器不得隨意動用,對貴重的精密儀器必須先熟知使用方法,才能開始使用;儀器發生故障,應立即關閉電源並報告老師,不得擅自拆修。

  5.取用試劑時必須“隨開隨蓋”,“蓋隨瓶走”,即用畢立即蓋好放回原處,切忌“張冠李戴”,避免汙染。

  6.愛護公物,節約水、電、試劑,遵守損壞儀器報告、登記、賠償制度。

  7.注意水、電、試劑的使用安全。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時應遠離火源。用試管加熱時,管口不準對人。嚴防強酸強鹼及有毒物質吸入口內或濺到別人身上。任何時候不得將強酸、強鹼、高溫、有毒物質拋灑在實驗臺上。

  8.廢紙及其它固體廢物嚴禁倒入水槽,應倒到垃圾桶內。廢棄液體如為強酸強鹼,必須事先用水稀釋,方可倒入水槽內,並放水沖走。

  9.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如實記錄實驗結果,仔細分析,做出客觀結論。

  實驗失敗,須認真查詢原因,而不能任意塗改實驗結果。實驗完畢,認真書寫實驗報告,按時上交。

  10.實驗完畢,個人應將試劑、儀器器材擺放整齊,用過的玻璃器皿應刷洗乾淨歸置好,方可離開實驗室。值日生則要認真負責整個實驗室的清潔和整理,保持實驗整潔衛生。離開實驗室前檢查電源、水源和門窗的安全等,並嚴格執行值日生登記制度。

  二、實驗報告的基本要求

  實驗報告透過分析總結實驗的結果和問題,加深對有關理論和技術的理解與掌握,提高分析、綜合、概括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習撰寫研究論文的過程。

  1.實驗報告應該在專用的生化實驗報告本上、按上述格式要求書寫。

  2.實驗報告的前三部分①實驗原理、②實驗材料(包括實驗樣品、主要試劑、主要儀器與器材)、③實驗步驟(包括實驗流程與操作步驟)要求在實驗課前預習後撰寫,作為實驗預習報告的內容。預習時也要考慮並設計好相應實驗記錄的表格。

  3.每項內容的基本要求

  (1)實驗原理:簡明扼要地寫出實驗的原理,涉及化學反應時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2)實驗材料:應包括各種來源的生物樣品及試劑和主要儀器。說明化學試劑時要避免使用未被普遍接受的商品名和俗名。試劑要標清所用的濃度。

  (3)實驗步驟:描述要簡潔,不能照抄實驗講義,可以採用工藝流程圖的方式或自行設計的表格來表示,但對實驗條件和操作的關鍵環節應寫清楚,以便他人重複。

  (4)實驗記錄:包括主要實驗條件、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及實驗中的原始資料。

  (5)結果(定量實驗包括計算):應把所得的實驗結果(如觀察現象)和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對比,儘量用圖表的形式概括實驗的結果,如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結果的比較表等(有時對實驗結果還可附以必要的說明)。

  (6)討論:不應是實驗結果的重述,而是以結果為基礎的邏輯推論。如對定性實驗,在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應有中肯的結論。還可以包括關於實驗方法、操作技術和有關實驗的一些問題,對實驗異常結果的分析和評論,對於實驗設計的認識、體會和建議,對實驗課的改進意見等。

  (7)結論:一般實驗要有結論,結論要簡單扼要,說明本次實驗所獲得的結果。

  三、實驗報告的評分標準(百分制)

  1.實驗預習報告內容(30分)

  學生進入實驗室前應預習實驗,並書寫預習報告。實驗預習報告應包括以下三部分: ①實驗原理(10分):要求以自己的語言歸納要點;②實驗材料(5分):包括樣品、試劑及儀器。只列出主要儀器、試劑(常規材料不列);③實驗方法(15分):包括流程或路線、操作步驟,要以流程圖、表格式給出要點,簡明扼要。依據各部分內容是否完整、清楚、簡明等,分以下三個等級給分。

  優秀:專案完整,能反映實驗者的加工、整理、提煉。

  合格:較完整,有一定整理,但不夠精煉。

  不合格:不完整、缺項,大段文字,完全照抄教材,記流水賬。

  實驗預習報告不合格者,不允許進行實驗。該實驗應重新預約,待實驗室安排時間後方可進行實驗。

  2.實驗記錄內容(20分)

  實驗記錄是實驗教學、科學研究的重要環節之一,必須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

  實驗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主要實驗條件(如材料的來源、質量;試劑的規格、用量、濃度;實驗時間、操作要點中的技巧、失誤等,以便總結實驗時進行核對和作為查詢成敗原因的參考依據);②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如加入試劑後溶液顏色的變化);③原始實驗資料:設計實驗資料表格(注意三線表格式),準確記錄實驗中測得的原始資料。記錄測量值時,要根據儀器的精確度準確記錄有效數字(如吸光值為0.050,不應寫成0.05),注意有效數字的位數。

  實驗記錄應在實驗過程中書寫;應該用鋼筆或者圓珠筆記錄,不能用鉛筆。記錄不可擦抹和塗改,寫錯時可以準確劃去重記。記錄資料時請教師稽核並簽名。

  實驗記錄分以下三個等級給分。

  優秀:如實詳細地記錄了實驗條件、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結果及實驗中的原始資料(如三次測定的吸光度值)等;實驗記錄用鋼筆或者圓珠筆記錄,沒有抹擦和塗改跡象。書寫準確,表格規範(三線表)。有教師的簽字稽核。

  合格:記錄了主要實驗條件,但不詳細、凌亂;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不細緻;原始資料無塗改跡象,但不規範。有教師的簽字稽核。

  不合格:記錄不完整,有遺漏;原始資料有抹擦和塗改跡象、捏造資料(以0分計);圖、表格形式錯誤;用鉛筆記錄原始資料;無教師的簽字稽核。 若記錄的結果有懷疑、遺漏、丟失,必須重做實驗,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

  3.結果與討論(45分)

  (1)資料處理(5分)

  對實驗中所測得的一系列數值,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法進行整理和分析。資料處理時,要根據計算公式正確書寫中間計算過程或推導過程及結果,得出最終實驗結果。要注意有效數字的位數、單位(國際單位制)。經過統計處理的資料要以X〒SD表示。可分成以下三個等級給分。

  優秀:處理方法合理,中間過程清楚,資料格式單位規範。

  合格:處理方法較合理,有中間計算過程;資料格式單位較規範。

  不合格:處理方法不當;無中間過程;有效數字的位數、單位不規範。

  (2)結果(20分)

  實驗結果部分應把所觀察到的現象和處理的最終資料進行歸納、分析、比對,以列表法或作圖法來表示。同時對結果還可附以必要的說明。

  要注意圖表的規範:表格要有編號、標題;表格中資料要有單位(通常列在每一列頂端的第一行或每一行左端的第一列)。圖也要有編號、標題,標註在圖的下方;直角座標圖的縱軸和橫軸要標出方向、名稱、單位和長度單位;電泳圖譜和層析圖譜等要標明正、負極方向及分離出的區帶、色帶或色斑的組分或成分。電泳結果還要標記泳道,並在圖題下給出泳道的註釋;要標出分子量標準的各條帶的大小。並且注意需要結合圖表對結果進行較詳細的解釋說明。

  可分成以下三個等級給分。

  優秀:實驗結果有歸納、 解釋說明,結果準確,格式規範。

  合格:堆砌實驗現象、資料,解釋說明少。

  不合格:最終實驗結果錯誤且無解釋說明,圖表、數字不規範。

  (3)討論(20分)

  討論應圍繞實驗結果進行,不是實驗結果的重述,而是以實驗結果為基礎的邏輯推論,基本內容包括:①用已有的專業知識理論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從理論上對實驗結果的各種資料、資料、現象等進行綜合分析、解釋,說明實驗結果,重點闡述實驗中出現的一般規律與特殊性規律之間的關係。

生物實驗報告5

  實驗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目的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圖象。

  材料用具:顯微鏡,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玻片標本,擦鏡紙,紗布。

  方法步驟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距邊緣7釐米左右處,略偏左。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3.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一隻眼注視目鏡內,另一隻眼睜開。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此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

  7.一隻眼向目鏡內看,同時逆時針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象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8.練習將所觀察的標本移到視野中央,先移動一下標本,物象朝相反的方向移動。說明了在目鏡中看到的`像是真實的像的倒像。

  注意事項

  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如需擦拭目鏡和物鏡,請用擦鏡紙。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送回原處。

  討 論

  1.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有哪些?

  答: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放片、調焦) 4、清潔與收鏡

  2.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為什麼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

  答:物鏡把載玻片壓碎,也容易劃傷物鏡。

  3.在顯微鏡下能看清寫在不透明紙上的“上”字嗎?

  答:看不到,不透明的紙會阻擋光線從物鏡進入光筒再從目鏡射出,所以可能什麼也看不見。

  實驗時間:20xx.9.15

  實驗二:觀察植物細胞

  實驗目的:

  1、製作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學習製作臨時裝片的基本辦法.

  2、認識植物細胞等基本結構. 3、練習畫細胞結構圖.

  實驗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顯微鏡、洋蔥、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放大鏡等。

  實驗過程:

  一、製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1、用潔淨地紗布把載玻片擦拭乾淨。

  2、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製作臨時裝片

  3、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內側撕取一小塊透明在膜——內表皮。把撕下的內表皮浸入載玻片的水滴中,用鑷子把它展平。

  4、用鑷子夾起蓋玻片,是它的一邊先解除4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後緩緩地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這樣才能避免蓋玻片下面出現氣泡而影響觀察。

  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蓋玻片的一側。

  6、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潤標本的全部。

  三、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先用低倍鏡下觀察,再在高倍鏡下觀察。

  四、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圖。

  五、實驗結束。

  回收實驗器材,整理實驗桌。

  實驗時間: 20xx.9.22

  實驗三: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

  目的要求:

  1. 製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2. 認識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3. 熟練畫細胞結構圖

  材料用具:

  顯微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生理鹽水、碘液、鑷子、紗布、漱口杯、牙籤 方法步驟

  (一) 製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1. 用紗布擦淨載玻片、蓋玻片(很薄,應輕擦)

  2.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0.9%),說明:為什麼用0.9%的生理鹽水,觀

  察洋蔥表皮裝片用清水,都是為了讓細胞所處的環境和它們所生活的環境相同,

  不至於脹破或變形,使細胞保持原狀。

  3. 漱淨口。目的:將口腔的飯粒清除,以保證所取的細胞純度。

  4. 用牙籤在口腔內壁輕劃幾下,將上面附有碎屑塗抹在生理鹽水中,儘量塗均勻。

  5. 蓋蓋玻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的水滴,然後慢慢放

  平(注意:避免產生氣泡)。

  6. 染色。①在蓋玻片一側滴加稀碘液,②用吸水紙在蓋玻片另一側吸引,使染液

  浸潤標本的全部。

  (二) 用顯微鏡觀察。

  使用顯微鏡①安放②對光③放置玻片標本,調節焦距,用眼觀察,在視野中會看到被染成桔黃色的上皮細胞.

  (三)繪圖:

  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模式圖

  (四)整理:清潔玻片,廢物放在指定位置。

  歸納討論: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有哪些基本結構,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相同和不同之處。 答: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相比,細胞壁、葉綠體和液泡是植物細胞特有的。

  實驗時間: 20xx.9.27

  實驗四: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

  目的要求:

  1.觀察人體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認識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描述同一種組織中細胞的共同特點;

  3.描述不同組織中細胞形態上的不同之處;

  4.根據觀察,概述組織的共同特點,形成組織的概念。

  材料器具:

  顯微鏡;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狀上皮等上皮組織玻片;橫紋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組織玻片;骨、軟骨、血液、韌帶、肌腱、脂肪等結締組織玻片;神經組織的玻片。

  方法步驟:

  1.根據教師提供的玻片,逐個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認真觀察,注意細胞的形態特徵和細胞間的聯絡特點。

  2.根據觀察,同組間的同學互相討論,認真填寫下表。

  主要分佈位組織型別 主要特徵 功能 舉例 置

  皮膚,消化 皮膚,小腸腺上皮組織 排列緊密形成表面 保護,分泌 道 上皮

  四肢,軀 骨骼肌,平滑肌肉組織 呈長條狀緊密排列 幹,內臟器 收縮,舒張 肌 官

  支援,連線, 軟骨,軟組結締組織 細胞之間間隙較大 全身各處 保護,營養 織,血液

  產生傳導興神經組織 形狀獨特呈發散狀 神經系統 神經纖維 奮

  實驗時間:20xx.10.26

  實驗五:觀察葉片結構

  目的要求:

  1,練習徒手切片.

  2認識葉片的結構.

  3畫葉片的表皮細胞和保衛細胞圖.

  材料用具:

  新鮮葉片,顯微鏡,雙面刀片,鑷子,載玻片,蓋玻片,葉片的永久切片,盛有清水的培養皿,滴管,吸水紙,碘液,紗布,毛筆,小木板.

  方法步驟:

  一,練習徒手切片,製作葉片橫切片的臨時切片

  1,把新鮮的葉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緊並排的兩片刀片,沿著圖中虛線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夾縫中春遊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幾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稅)。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筆蘸出最薄的一片,製成臨時切片。

  二,觀察葉片的結構

  1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再觀察葉片的永久橫切片。

  2在顯微鏡下分清業的表皮,葉肉和葉脈。

  三,觀察葉片的下表皮

  1用鑷子撕下一小塊葉片(如蠶豆葉片的下表皮,製成臨時裝片。

  2 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看一看葉片下表皮的細胞是什麼樣子的,下表皮上有沒有氣孔?下表皮氣孔多於上表皮。

  四,實驗結果。

  討論:保衛細胞和它周圍的細胞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保衛細胞的這種結構特點對蒸騰作用有什麼意義?

  答:當水分充足時,保衛細胞膨脹張開,則氣孔張開,這時,蒸騰作用很強;當水分不充足時,保衛細胞收縮關閉,則氣孔關閉,這時,蒸騰作用變弱。保衛細胞能夠控制氣孔開關,所以也就能起到促進或減緩蒸騰作用的意義。

  實驗時間:20xx.12.5

生物實驗報告6

  一、實驗目的

  1.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

  2.探索澱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二、實驗原理

  澱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還原糖,還原糖能夠與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

  用澱粉酶分別催化澱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鑑定溶液中有無還原糖,就可以看出澱粉酶是否能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

  三、材料用具

  滴管、試管、火柴、試管架、溫度計、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質量分數為2%的新鮮澱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

  四、實驗過程

  (見書P47)

  五、討論

  1.製備的可溶性澱粉溶液,必須完全冷卻後才能使用。為什麼?

  2.兩支試管保溫時,為什麼要控制在60℃左右(低於50℃或高於75℃)?

  3.如果2號試管也產生了磚紅色沉澱,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實驗報告7

  實驗: 練 習 使 用 顯 微 鏡

  目的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圖象。

  材料用具:

  顯微鏡、e字玻片、動植物永久玻片、擦鏡紙、紗布

  方法和步驟:

  一、對照圖示認識顯微鏡,識別顯微鏡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練習使用顯微鏡

  1、取鏡和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釐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2、對光

  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的距離)。 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3、放置玻片標本

  4、觀察 (先低後高)

  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 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收放

  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不要損傷顯微鏡、目鏡和物鏡。

  2、材料對準通光孔,用壓片夾將玻片壓好。

  3、下降鏡筒時,不要注視目鏡,一定要注視物鏡,以免損壞玻片標本和物鏡頭。

  4、取下玻片標本時要小心;

  5、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 1

  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送回原處。 思考回答:

  1、在進行低倍鏡觀察時,使鏡筒下降至接近玻片的過程中,眼睛應注視什麼地方?為什麼?

  2、光線較暗時,應選用反光鏡的平面還是凹面?

  3、怎樣計算出視眼中的影象的放大倍數?

  4、若視眼中“e”位於左上方,怎樣操作才能將其移到視眼中央?

生物實驗報告8

  實驗名稱: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實驗目的:

  1、學習製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2、學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用圖畫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3、對比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看到的洋蔥表皮各有什麼不同。

  實驗重點: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實驗難點:

  正確使用顯微鏡。

  實驗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顯微鏡、洋蔥、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放大鏡等。 實驗過程:

  一、匯入課題

  出示洋蔥。問:如果從它的內表皮上揭下一塊,用顯微鏡來觀察能看到些什麼呢?(板書課題)

  二、製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1、師講解並演示製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方法與步驟。

  (1)在一個乾淨的玻璃載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2)用小刀在洋蔥鱗葉片內壁劃一個“井”字,用鑷子取下“井”中洋蔥內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不能摺疊;

  (3)用蓋玻片傾斜著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如水不足,可沿蓋玻片邊緣滴加;若水分過多,可用吸水紙吸掉;

  (4)從蓋玻片的一邊滴一滴稀釋的碘酒,並把玻片微微傾斜,再在蓋玻片的另一邊用吸水紙吸掉多餘的水;

  (5)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做成可進行觀察。

  2、學生以組為單位自制玻片標本(最好制三份裝片,便於下面的對比觀察),教師巡視指導(教育學生注意安全)。

  三、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1、先用肉眼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內容畫在科學記錄本上。

  2、再用放大鏡觀察洋蔥表皮將看到的內容畫到科學記錄本上。

  3、學生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鏡分別觀察到什麼?它們有何不同?

  4、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1)、出示顯微鏡,引導學生認識顯微鏡,簡介各部分的名稱、功能及使用方法,學生每5人一組操作熟悉顯微鏡。

  (2)、各組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師操作演示: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生一步步跟著操作。)

  (3)、學生觀察、記錄、描畫洋蔥表皮細胞。教師巡視指導,各組的實驗組長監督組員操作是否規範,要求每個人都要操作、都要觀察,並將觀察結果進行交流。組長將大家在顯微鏡下的發現畫到科學記錄本上。

  5、全班交流在顯微鏡下的發現。

  (1)各組推薦發言代表談自己的發現。

  (2)各組將所畫的觀察結果向全班展示。

  (3)交流討論評價。

  6、師小結:我們發現放大鏡比肉眼、顯微鏡比放大鏡看到的細節更多,更清楚。我們發現洋蔥表皮是由一個個比較規則的多邊形組成的,而且大多呈長方形,外為細胞壁,內為無色細胞質和細胞核。洋蔥表皮上的一個個小房間似的結構,就是洋蔥的細胞。(師一邊描述一邊畫洋蔥細胞簡圖)

  四、實驗結束。

  回收實驗器材,整理實驗桌。

生物實驗報告9

  一、實驗目的

  1. 初步學會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方法。

  2. 探索澱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學反應。

  二、實驗原理

  澱粉和蔗糖都是非還原糖,它們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還原糖,還原糖能夠與

  斐林試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

  用澱粉酶分別催化澱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試劑鑑定溶液中有無還原糖,就可

  以看出澱粉酶是否能催化這兩種化學反應。

  三、材料用具

  滴管、試管、火柴、試管架、溫度計、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燒杯、質量分數為2%的

  新鮮澱粉酶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可溶性澱粉溶液、質量分數為3%的蔗糖溶液、斐林試劑

  四、實驗過程(見書P47)

  五、討論

  1.製備的可溶性澱粉溶液,必須完全冷卻後才能使用。為什麼?

  2.兩支試管保溫時,為什麼要控制在60 ℃左右(低於50 ℃或高於75 ℃)?

  3.如果2號試管也產生了磚紅色沉澱,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生物實驗報告10

  一、實驗目的:

  1、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

  2、瞭解細胞的結構;

  3、學會製作臨時裝片。

  二、實驗材料:(實驗材料可換)松針、動物血液、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

  三、實驗用具: 載玻片、蓋玻片、蒸餾水、滴管、鑷子、土豆、刀片、顯微鏡(物鏡5X、10X、40X)

  四、方法步驟:

  1、製作松針的臨時切片:

  (1)取乾淨的載玻片一個平置於試驗檯上,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餾水。

  (2)將土豆切成條狀(截面約:0.5X0.5cm)取兩條,將一根松針夾在兩個土豆條之間,用刀片削成儘量薄的薄片,削時,手腕不動,靠大臂帶動小臂移動刀片。切片數次。從中選取較薄的切片,置於載玻片的水滴上。

  (3)從一側輕輕蓋上蓋玻片,不要產生氣泡。用吸水紙輕輕吸去蓋玻片周圍的水滴,即完成臨時切片的製作。

  2、觀察切片:

  (1)取出顯微鏡,置於試驗檯上靠左的位置,開啟光源。

  (2) 將上步製作好的切片置於顯微鏡的載物臺上,調整載物臺位置,使蓋玻片對準光源。

  (3)使用5X物鏡觀察切片,使松針切片在視野中心,換成10X物鏡,觀察松針葉面橫切結構。

  (4)換成40X物鏡觀察,注意細胞及細胞內物質結構,畫圖。

  3、動物血液臨時裝片的製作及觀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類似)

  4、 動物神經細胞永久裝片的觀察。

  五、反思:

  1、松針的葉面結構是什麼樣的?

  2、動物細胞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與植物細胞又什麼不同?

  3、顯微鏡的物鏡倍數愈大,視野的亮度如何?物體的大小如何?

  4、如何調節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儘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對顯微鏡下觀察的效果有什麼影響。

生物實驗報告11

  實驗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目的要求

  1、練習使用顯微鏡,學會規範的操作方法。

  2、能夠獨立操作顯微鏡。

  3、能夠將標本移動到視野中央,並看到清晰的圖象。材料用具:

  顯微鏡、e字玻片(寫有上字的玻片)、動植物永久玻片、擦鏡紙、紗布

  方法和步驟

  一、取鏡和安放

  1.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

  2.把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顯微鏡放在距實驗臺邊緣7釐米左右處)。安裝好目鏡和物鏡。

  二、對光

  3.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物鏡的前端與載物臺要保持2釐米的距離)。

  4.把一個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注視目鏡內(右眼睜開,便於以後同時畫圖)。轉動反光鏡,使光線透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透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視野。

  三、觀察

  5.把所要觀察的玻片標本(也可以用印有“e”字的薄紙片製成)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6.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眼睛看著物鏡,以免物鏡碰到玻片標本)。

  7.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不要損傷顯微鏡、目鏡和物鏡。

  2、材料對準通光孔,用壓片夾將玻片壓好。

  3、下降鏡筒時,不要注視目鏡,一定要注視物鏡,以免損壞玻片標本和物鏡鏡頭。

  4、取下玻片標本時要小心;

  5、實驗完畢,把顯微鏡的外表擦拭乾淨。轉動轉換器,把兩個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緩緩下降到最低處。最後把顯微鏡放進鏡箱裡,送回原處。

  實驗二觀察人體的基本組織

  目的要求:

  1.觀察人體基本組織的永久切片,認識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

  2.描述同一種組織中細胞的共同特點;

  3.描述不同組織中細胞形態上的不同之處;

  4.根據觀察,概述組織的共同特點,形成組織的概念。材料器具:

  顯微鏡;扁平上皮、立方上皮、柱狀上皮等上皮組織玻片;橫紋肌、骨骼肌、心肌等肌肉組織玻片;骨、軟骨、血液、韌帶、肌腱、脂肪等結締組織玻片;神經組織的玻片。

  方法步驟:

  1.根據教師提供的玻片,逐個在顯微鏡低倍鏡下認真觀察,注意細胞的形態特徵和細胞間的聯絡特點。

  【思考】

  1.上皮組織一般都分佈在人體的什麼位置?想一想,上皮組織有什麼主要的功能?

  2.神經組織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和傳導興奮”,構成神經組織的細胞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與這種功能相適應?3.請試著用自己的語言,給組織下定義。

  實驗三用顯微鏡觀察人血的永久塗片

  實驗方案

  一、取鏡和安放

  一手握鏡臂,一手託鏡座,將顯微鏡從鏡箱中取出並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

  二、對光

  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

  2、轉動遮光器,選擇較大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3、一眼注視目鏡內,一眼睜開,同時把反光鏡轉向光源,透過目鏡看到白亮視野後並報告教師。

  三、觀察

  1、把塗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標本要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2、從側面注視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慢下降接近塗片。

  3、一眼注視目鏡內,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至看到物像,再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報告老師。

  4、正確填寫實驗報告。

  四、整理

  1、取下塗片並復位。

  2、用紗布擦拭顯微鏡外表。

  3、轉動轉換器,讓兩物鏡偏到兩旁,並將鏡筒降至最低位置。

  4、將顯微鏡放回鏡箱。

  實驗四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

  一、目的要求:

  1.觀察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

  2.嘗試分辨血管的種類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內的流動情況。

  二、材料用具:

  尾鰭色素少的小魚、顯微鏡、培養皿、滴管、棉絮。

  三、實驗步驟:

  1、檢查實驗材料用具

  2、仔細檢查實驗材料用具是否齊全

  3、取放、組裝、除錯顯微鏡

  4、取放顯微鏡的步驟、方式是否正確;組裝、除錯顯微鏡的方法是否科學。

  四、實驗操作與觀察

  1、用浸溼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幹部包裹起來,露出口和尾部。

  2、將小魚平放在培養皿中,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並在尾鰭上放載玻片。

  3、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

  4、找到管徑最小的血管,注意觀察血液在這種血管中的流動情況。

  5、注意觀察管徑最小的血管是由什麼血管分支而來的,它最終又匯入什麼血管中。

  五、清潔、整理實驗用具

  1將顯微鏡復原,放回顯微鏡箱。

  2將培養皿、滴管等沖洗乾淨並清潔實驗桌面。

  六、注意事項

  1、是否用浸溼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幹部包裹起來。

  2、是否露出小魚的口和尾部。

  3、小魚的尾鰭是否平貼在培養皿上。

  4、是否在小魚的尾鰭上放載玻片。

  5、是否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

  6、是否找到管徑最小的血管。

  7、實驗後是否將小魚放回魚缸

  實驗五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引課:提起魚,大家都不陌生,魚在水中能自由自在的遊動,既能向前遊動,又能上浮,下潛,還能轉彎以及停留在一定的水層。那麼,魚在游泳中各種鰭起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方法一:模型模擬法(當不能用直接實驗法做實驗時,可以用模擬實驗代替實驗法,即用模型代替實驗物件進行實驗,模擬實驗的缺點是:其研究結果易受模型的侷限,得出的結論不一定完全可靠。一般來說模型與實驗物件的相似程度越高,實驗的效果越好。)

  方法二:剪除魚鰭法(太殘忍)

  方法三:捆紮魚鰭法注意事項:(對實驗材料用具的選擇是實驗成敗的關鍵,如對魚體大小的選擇,捆綁魚體的夾板和線繩的選擇等。經實踐證明魚體大小以6~10cm長為宜,捆綁魚鰭用紗布較佳,捆綁鰭用輕且不易滑脫的材質為宜,如用輕的木片、塑膠片等。要鼓勵學生自行完成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實驗探究鰭對魚運動的作用時,應引導學生想辦法只對單一因素進行觀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擾,即分別探討某一種鰭對魚的作用,並作好實驗記錄。)下面我們就來開始我們的探究過程:

  一、提出問題:魚在游泳時,胸鰭、背鰭、尾鰭分別起什麼作用

  二、作出假設:魚在游泳時,胸鰭、背鰭起平衡魚體的作用,其中胸鰭有轉換方向的作用,背鰭能防止魚體側翻;尾鰭產生前進的動力,決定運動的方向。

  三、制定計劃:

  實驗材料及用具:四個玻璃缸、四條大小相同的鯽魚、輕的木片或塑膠片、細繩子、紗布。

  實驗步驟:

  1、在四隻大玻璃缸上分別標上A、B、C、D,然後注水,水的高度為缸高的三分之二左右。

  2、對三條鯽魚做如下處理:

  用木片和繩子縛住第一條鯽魚的胸鰭後放入A缸用木片和繩子縛住第二條鯽魚的背鰭後放入B缸用木片和繩子縛住第三條鯽魚的尾鰭後放入C缸第四條鯽魚做對照,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放入D缸

  3、觀察四條鯽魚的運動情況

  四、實施計劃

  現象:

  A缸中的鯽魚能夠向前運動,但左右搖擺不定,不能轉向,不能掌握平衡。

  B缸中的鯽魚能夠向前運動,但魚體側翻,不能維持魚體的直立狀態。

  C缸中的鯽魚能保持魚體平衡,但基本上沒有前進。

  D缸中的鯽魚既能平衡身體,又能自由自在向前遊動。

  五、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魚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他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腹鰭和背鰭都有維持魚體的平衡的作用,尾鰭可以產生前進的動力,同時還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六、表達與交流

  臀鰭:協調其它各鰭,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體輕微搖晃。

  腹鰭起到穩定流經身體的水流的作用,也有平衡和穩定的作用。

生物實驗報告12

  實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鑑定

  一、實驗目的

  初步掌握鑑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實驗原理

  1.還原糖的鑑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遊離醛基或遊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遊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鑑定非還原性糖。

  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配製而成,二者混合後,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澱。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鑑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澱)。

  2.蛋白質的鑑定原理鑑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a)和質量濃度為0.01g/ml(b)的硫酸銅溶液。在鹼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於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3.脂肪的鑑定原理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成橘黃色,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三、實驗過程(見書p18)

  四、實驗用品(見書p18)

  五、注意

  1.關於鑑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並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衝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於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2.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後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3.蛋白質的鑑定中先加雙縮脲a,再加雙縮脲b

  六、討論

  鑑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根據是什麼?

生物實驗報告13

  一、實驗目的

  1. 初步學會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細胞發生滲透作用的原理。

  二、實驗原理

  當細胞液的濃度小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外界溶液中,使細胞壁和原生質層都出現一定的收縮。由於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收縮性大,當細胞不斷失水時,原生質層就會與細胞壁逐漸分離開,也就是分升了質壁分離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過原生質層進入細胞液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使植物細胞逐漸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蔥鱗片葉、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刀片、吸水紙、清水、0.3g/ml蔗糖溶液

  四、實驗過程(見書P60)

  物理實驗報告 ——化學實驗報告 ——生物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格式 ——實驗報告模板

  五、討論

  1.如果將洋蔥表皮細胞浸潤在與細胞液濃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這些表皮細胞會出現什麼現象?

  2.當紅細胞細胞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時,紅細胞會不會發生質壁分離現象?為什麼?

  3.畫一個細胞在正常狀態下到經過0.3g/ml蔗糖溶液處理,再經過清水處理的細胞變化的一系列模式圖。

生物實驗報告14

  一、實驗目的:

  1、掌握顯示細胞中過氧化物酶反應的原理和方法。2.瞭解細胞凋亡的生物學意義

  3、掌握凋亡細胞的形態學檢測方法

  二、實驗原理:

  1、細胞內的過氧化物酶能把許多胺類氧化為有色化合物,用聯苯胺處理標本,細胞內的過氧化物酶能把聯苯胺氧化為藍色的聯苯胺藍,進而變為棕色產物,因而可以根據顏色反應來判定過氧化物酶的有無或多少。中間產物藍色聯苯胺是不穩定的,無需酶的參加即可氧化為棕色化合物。

  2、細胞凋亡是指細胞在生理或病理條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式,自己結束其生命的過程。它是一個主動的、高度有序的,基因控制的,一系列酶參與的過程。

  3、凋亡細胞形態學特徵是:體積變小,細胞質濃縮;細胞核發生染色質凝聚和聚集於核膜周圍(邊緣化);細胞膜有小泡狀形成;晚期細胞膜內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體;根據細胞凋亡形態學特徵進行顯微觀察是檢測細胞凋亡的一種直觀、可靠的方法。

  三、實驗步驟:

  細胞中過氧化物酶的顯示

  1、在載片上滴一滴PBS緩衝液;

  2、取骨髓細胞:用斷頸法處死小鼠,立即剪取後肢,去除肌肉,剝出後肢股骨,剪開股骨一端,用牙籤尖的一端插入剪開的小孔中,摳取少許骨髓細胞置滴有PBS的載片上;

  3、塗片:用另一玻片將骨髓細胞沿一個方向塗布推開,室溫晾乾;

  4、媒染:在塗片上滴0.5%硫酸銅液,以蓋滿塗片為宜,處理30秒-1分鐘。5、傾去硫酸銅液,直接滴入聯苯胺混合液反應6分鐘(以蓋滿塗片為宜)6、清水沖洗,番紅復染2min。

  7、鏡檢:清水沖洗,室溫晾乾,先低倍鏡下觀察,後換高倍鏡下觀察(油鏡100×)

  細胞凋亡的形態學檢測與觀察吉姆薩染色:

  1、取細胞爬片置於小培養皿中(有細胞面朝上)2、生理鹽水輕輕漂洗細胞3、95%乙醇固定5min

  4、PBS緩衝液洗2次

  5、吉姆薩染色液染色5min6、蒸餾水輕輕洗去染液

  7、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吖啶橙染色:

  1、取細胞爬片置於小培養皿中(有細胞面朝上)2、生理鹽水輕輕漂洗細胞

  3、甲醇:冰醋酸(3:1)固定5min4、PBS緩衝液洗2次每次1min

  5、0.01%吖啶橙染色液在避光環境下染色5min6、蒸餾水輕輕洗去染液

  6、選用藍光激發濾片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四、結果與分析:

  1、根據隨機選擇的幾個視野的統計,該樣品的細胞凋亡率=227/506×100=44.9

  Hela細胞凋亡過程中核染色質的形態變化(吖啶橙染色)

  五、思考題:

  1、細胞凋亡的調控機制

  細胞凋亡是一個受基因調控、眾多細胞膜受體和胞漿蛋白參與的細胞主動自殺過程,其觸發因素多種多樣,包括細胞內誘導因子和抑制因子對細胞凋亡的調控。

  2、細胞凋亡的特徵

  凋亡細胞形態學特徵是:體積變小,細胞質濃縮;細胞核發生染色質凝聚和聚集於核膜周圍(邊緣化);細胞膜有小泡狀形成;晚期細胞膜內陷形成大小不同的凋亡小體。

  3、研究細胞凋亡的方法

  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規瓊脂糖凝膠電泳、脈衝場倒轉瓊脂糖凝膠電泳、形態學觀察(普通光學顯微鏡、透射電鏡、熒光顯微鏡)

  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種流式細胞儀方法、原位末端標記法、ELISA定量瓊脂糖凝膠電泳。

生物實驗報告15

  一、實驗目的

  1.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識別有絲分裂的不同時期。

  2.初步掌握製作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技能。

  3.初步掌握繪製生物圖的方法。

  二、實驗原理

  在植物體中,有絲分裂常見於根尖、莖尖等分生區細胞,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後期、末期。可以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過程,根據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變化情況,識別該細胞處於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著色。

  三、材料用具

  洋蔥根尖、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滴管、鑷子、培養皿、鉛筆、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質量分數為0.01g/ml的龍膽紫(或紫藥水)

  四、實驗過程(見書p39)

  1.洋蔥根尖的培養(提前3—4天)

  2.解離:5min

  3.漂洗:10min

  4.染色:5min

  5.製片

  6.鏡檢

  五、注意

  1.解離充分是實驗成功的必備條件。解離充分,組織才能分散,細胞也不會重疊。

  2.漂洗時間一定要足夠,否則細胞染不上色。

  3.染色時,染液的濃度和染色時間必須掌握好。特別是染色不能過深,否則鏡下一片紫色,無法觀察。

  六、討論

  1.製作好洋蔥根尖有絲分裂裝片的關鍵是什麼?談談你自己的體會。

  2.在觀察清楚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細胞以後,繪出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簡圖,並標明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