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知識點總結> 數學知識點總結(15篇)

數學知識點總結

數學知識點總結(15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乾的一種好辦法,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知識點總結1

  一、單項式

  1、都是數字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做單項式。

  2、單項式的數字因數叫做單項式的係數。

  3、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單項式的次數。

  4、單獨一個數或一個字母也是單項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單項式的係數是1或―1。

  6、單獨的一個數字是單項式,它的係數是它本身。

  7、單獨的一個非零常數的次數是0。

  8、單項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運算,而不能含有加、減等其他運算。

  9、單項式的係數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10、單項式的係數是帶分數時,應化成假分數。

  11、單項式的係數是1或―1時,通常省略數字“1”。

  12、單項式的次數僅與字母有關,與單項式的係數無關。

  二、多項式

  1、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

  2、多項式中的每一個單項式叫做多項式的項。

  3、多項式中不含字母的項叫做常數項。

  4、一個多項式有幾項,就叫做幾項式。

  5、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項前面的符號。

  6、多項式沒有係數的概念,但有次數的概念。

  7、多項式中次數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三、整式

  1、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為整式。

  2、單項式或多項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單項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項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數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後將要學習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減

  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是:去括號法則,合併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分配率。

  2、幾個整式相加減,關鍵是正確地運用去括號法則,然後準確合併同類項。

  3、幾個整式相加減的一般步驟:

  (1)列出代數式:用括號把每個整式括起來,再用加減號連線。

  (2)按去括號法則去括號。

  (3)合併同類項。

  4、代數式求值的一般步驟:

  (1)代數式化簡。

  (2)代入計算

  (3)對於某些特殊的代數式,可採用“整體代入”進行計算。

  五、同底數冪的乘法

  1、n個相同因式(或因數)a相乘,記作an,讀作a的n次方(冪),其中a為底數,n為指數,an的結果叫做冪。

  2、底數相同的冪叫做同底數冪。

  3、同底數冪乘法的運演算法則: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則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

  5、開始底數不相同的冪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數相同的冪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數冪再運用法則。

  六、冪的乘方

  1、冪的乘方是指幾個相同的冪相乘。(am)n表示n個am相乘。

  2、冪的乘方運演算法則:冪的乘方,底數不變,指數相乘。(am)n=amn。

  3、此法則也可以逆用,即:amn=(am)n=(an)m。

  七、積的乘方

  1、積的乘方是指底數是乘積形式的乘方。

  2、積的乘方運演算法則:積的乘方,等於把積中的每個因式分別乘方,然後把所得的冪相乘。即(ab)n=anbn。

  3、此法則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八、三種“冪的運演算法則”異同點

  1、共同點:

  (1)法則中的底數不變,只對指數做運算。

  (2)法則中的底數(不為零)和指數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數,也可以是式(單項式或多項式)。

  (3)對於含有3個或3個以上的運算,法則仍然成立。

  2、不同點:

  (1)同底數冪相乘是指數相加。

  (2)冪的乘方是指數相乘。

  (3)積的乘方是每個因式分別乘方,再將結果相乘。

  九、同底數冪的除法

  1、同底數冪的除法法則:同底數冪相除,底數不變,指數相減,即:am÷an=am-n(a≠0)。

  2、此法則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a≠0)。

  十、零指數冪

  1、零指數冪的意義:任何不等於0的數的0次冪都等於1,即:a0=1(a≠0)。

  十一、負指數冪

  1、任何不等於零的數的―p次冪,等於這個數的p次冪的倒數,即:

  注:在同底數冪的除法、零指數冪、負指數冪中底數不為0。

  十二、整式的乘法

  (一)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

  1、單項式乘法法則: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係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餘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

  2、係數相乘時,注意符號。

  3、相同字母的冪相乘時,底數不變,指數相加。

  4、對於只在一個單項式中含有的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一起寫在積裡,作為積的因式。

  5、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結果仍是單項式。

  6、單項式的乘法法則對於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單項式相乘同樣適用。

  (二)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

  1、單項式與多項式乘法法則: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率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中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即:m(a+b+c)=ma+mb+mc。

  2、運算時注意積的符號,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括它前面的符號。

  3、積是一個多項式,其項數與多項式的項數相同。

  4、混合運算中,注意運算順序,結果有同類項時要合併同類項,從而得到最簡結果。

  (三)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

  1、多項式與多項式乘法法則: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必須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時,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即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在未合併同類項之前,積的項數等於兩個多項式項數的積。

  3、多項式的每一項都包含它前面的符號,確定積中每一項的符號時應用“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4、運算結果中有同類項的要合併同類項。

  5、對於含有同一個字母的一次項係數是1的兩個一次二項式相乘時,可以運用下面的公式簡化運算:(x+a)(x+b)=x2+(a+b)x+ab。

數學知識點總結2

  1.角的定義: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叫角。這個公共端點是角的頂點,兩條射線為角的兩邊。

  2.角有以下的表示方法:

  (1)用三個大寫字母及符號“∠”表示.三個大寫字母分別是頂點和兩邊上的任意點,頂點的字母必須寫在中間。

  (2)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這個字母就是頂點.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是同一個頂點時,不能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

  (3)用一個數字或一個希臘字母表示.在角的內部靠近角的頂點處畫一弧線,寫上希臘字母或數字.如圖的兩個角,分別記作∠α、∠1。

  3.以度、分、秒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角的度、分、秒是60進位制的。1度=60分,1分=60秒,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

  4.角的平分線:一般地,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的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5.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度(直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餘角,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餘角;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度(平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補角,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

  6.同角(等角)的補角相等;同角(等角)的餘角相等。

數學知識點總結3

  集合具有某種特定性質的事物的總體。這裡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數學元素。

  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緊急~。

  2、數學名詞。一組具有某種共同性質的數學元素:有理數的~。

  3、口號等等。集合在數學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論: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概念,專門研究集合的理論叫做集合論。康託(Cantor,G、F、P、,1845年1918年,德國數學家先驅,是集合論的,目前集合論的基本思想已經滲透到現代數學的所有領域。

  集合,在數學上是一個基礎概念。

  什麼叫基礎概念?基礎概念是不能用其他概念加以定義的概念。集合的概念,可透過直觀、公理的方法來下定義。

  集合是把人們的直觀的或思維中的某些確定的能夠區分的物件匯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整體(或稱為單體),這一整體就是集合。組成一集合的那些物件稱為這一集合的元素(或簡稱為元)。

  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

  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合符號,含有有限個元素叫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叫無限集,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記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的真子集。任何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子集,真子集都具有傳遞性。

  (說明一下:如果集合A的所有元素同時都是集合B的元素,則A稱作是B的子集,寫作AB。若A是B的子集,且A不等於B,則A稱作是B的真子集,一般寫作AB。中學教材課本里將符號下加了一個符號,不要混淆,考試時還是要以課本為準。所有男人的集合是所有人的集合的真子集。)

數學知識點總結4

  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準方程,圓心,半徑為r;

  (2)一般方程

  當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半徑為

  當時,表示一個點;當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採用待定係數法:先設後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若利用圓的標準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高中數學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

  (1)設直線,圓,圓心到l的距離為,則有;;

  (2)過圓外一點的切線:①k不存在,驗證是否成立②k存在,設點斜式方程,用圓心到該直線距離=半徑,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兩解】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圓(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r2

  4、圓與圓的位置關係:透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設圓,

  兩圓的位置關係常透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當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

  當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

  當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

  當時,兩圓內含;當時,為同心圓。

  注意:已知圓上兩點,圓心必在中垂線上;已知兩圓相切,兩圓心與切點共線

  4、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係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應用: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

  符號語言:

  公理2的作用:

  ①它是判定兩個平面相交的方法。

  ②它說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係:交線必過公共點。

  ③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

  公理3: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論作用:①它是空間內確定平面的依據②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

  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①異面直線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②異面直線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③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④異面直線所成角:作平行,令兩線相交,所得銳角或直角,即所成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範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B、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7)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8)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係的符號表示:aαa∩α=Aa‖α

  (9)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5、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

  那麼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麼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7、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①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說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②線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③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說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係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①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

  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麼在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9、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①兩平行直線所成的角:規定為。

  ②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於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③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形成兩條相交直線,這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於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①平面的平行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②平面的垂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③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於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

  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於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在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主要資訊:(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①二面角的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稜,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稜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③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麼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麼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④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義法:在稜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於稜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數學的學習方法

  1、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鬆。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包括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2、及時瞭解、掌握常用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學好高中數學,需要我們從數學思想與方法高度來掌握它。中學數學學習要重點掌握的的數學思想有以上幾個: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運動思想,轉化思想,變換思想。

  3、逐步形成“以我為主”的學習模式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靠自己主動的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4、記數學筆記,特別是對概念理解的不同側面和數學規律,教師在課堂中拓展的課外知識。記錄下來本章你覺得最有價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題,以及你還存在的未解決的問題,以便今後將其補上。

  高中數學知識點有哪些

  1、混淆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

  命題的“否定”與命題的“否命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命題p的否定是否定命題所作的判斷,而“否命題”是對“若p,則q”形式的命題而言,既要否定條件也要否定結論。

  2、忽視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誤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異性對解題的影響最大,特別是帶有字母引數的集合,實際上就隱含著對字母引數的一些要求。

  3、判斷函式奇偶性忽略定義域致誤

  判斷函式的奇偶性,首先要考慮函式的定義域,一個函式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是這個函式的定義域關於原點對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函式一定是非奇非偶函式。

  4、函式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致誤

  如果函式y=f(x)在區間[a,b]上的影象是一條連續的曲線,並且有f(a)f(b)<0,那麼,函式y=f(x)在區間(a,b)內有零點,但f(a)f(b)>0時,不能否定函式y=f(x)在(a,b)內有零點。函式的零點有“變號零點”和“不變號零點”,對於“不變號零點”函式的零點定理是“無能為力”的,在解決函式的零點問題時要注意這個問題。

  5、函式的單調區間理解不準致誤

  在研究函式問題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函式的影象”,學會從函式影象上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函式的幾個不同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切忌使用並集,只要指明這幾個區間是該函式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即可。

  6、三角函式的單調性判斷致誤

  對於函式y=Asin(ωx+φ)的單調性,當ω>0時,由於內層函式u=ωx+φ是單調遞增的,所以該函式的單調性和y=sin x的單調性相同,故可完全按照函式y=sin x的單調區間解決;但當ω<0時,內層函式u=ωx+φ是單調遞減的,此時該函式的單調性和函式y=sinx的單調性相反,就不能再按照函式y=sinx的單調性解決,一般是根據三角函式的奇偶性將內層函式的係數變為正數後再加以解決。對於帶有絕對值的三角函式應該根據影象,從直觀上進行判斷。

  7、向量夾角範圍不清致誤

  解題時要全面考慮問題。數學試題中往往隱含著一些容易被考生所忽視的因素,能不能在解題時把這些因素考慮到,是解題成功的關鍵,如當a·b<0時,a與b的夾角不一定為鈍角,要注意θ=π的情況。

  8、忽視零向量致誤

  零向量是向量中最特殊的向量,規定零向量的長度為0,其方向是任意的,零向量與任意向量都共線。它在向量中的位置正如實數中0的位置一樣,但有了它容易引起一些混淆,稍微考慮不到就會出錯,考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9、對數列的定義、性質理解錯誤

  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在公差不為零時是關於n的常數項為零的二次函式;一般地,有結論“若數列{an}的前n項和Sn=an2+bn+c(a,b,c∈R),則數列{an}為等差數列的充要條件是c=0”;在等差數列中,Sm,S2m—Sm,S3m—S2m(m∈Nx)是等差數列。

  10、an與Sn關係不清致誤

  在數列問題中,數列的通項an與其前n項和Sn之間存在下列關係:an=S1,n=1,Sn—Sn—1,n≥2。這個關係對任意數列都是成立的,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關係式是分段的,在n=1和n≥2時這個關係式具有完全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也是解題中經常出錯的一個地方,在使用這個關係式時要牢牢記住其“分段”的特點。

  11、錯位相減求和項處理不當致誤

  錯位相減求和法的適用條件:數列是由一個等差數列和一個等比數列對應項的乘積所組成的,求其前n項和。基本方法是設這個和式為Sn,在這個和式兩端同時乘以等比數列的公比得到另一個和式,這兩個和式錯一位相減,就把問題轉化為以求一個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或前n—1項和為主的求和問題。這裡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就是錯位相減後對剩餘項的處理。

  12、不等式性質應用不當致誤

  在使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進行推理論證時一定要準確,特別是不等式兩端同時乘以或同時除以一個數式、兩個不等式相乘、一個不等式兩端同時n次方時,一定要注意使其能夠這樣做的條件,如果忽視了不等式性質成立的前提條件就會出現錯誤。

  13、數列中的最值錯誤

  數列問題中其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都是關於正整數n的函式,要善於從函式的觀點認識和理解數列問題。數列的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係是高考的命題重點,解題時要注意把n=1和n≥2分開討論,再看能不能統一。在關於正整數n的二次函式中其取最值的點要根據正整數距離二次函式的對稱軸的遠近而定。

  14、不等式恆成立問題致誤

  解決不等式恆成立問題的常規求法是:藉助相應函式的單調性求解,其中的主要方法有數形結合法、變數分離法、主元法。透過最值產生結論。應注意恆成立與存在性問題的區別,如對任意x∈[a,b]都有f(x)≤g(x)成立,即f(x)—g(x)≤0的恆成立問題,但對存在x∈[a,b],使f(x)≤g(x)成立,則為存在性問題,即f(x)min≤g(x)max,應特別注意兩函式中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關係。

  15、忽視三檢視中的實、虛線致誤

  三檢視是根據正投影原理進行繪製,嚴格按照“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規則去畫,若相鄰兩物體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線是它們的原分界線,且分界線和可視輪廓線都用實線畫出,不可見的輪廓線用虛線畫出,這一點很容易疏忽。

  16、面積體積計算轉化不靈活致誤

  面積、體積的計算既需要學生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又要用到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題型。因此要熟練掌握以下幾種常用的思想方法。(1)還臺為錐的思想:這是處理臺體時常用的思想方法。(2)割補法:求不規則圖形面積或幾何體體積時常用。(3)等積變換法:充分利用三稜錐的任意一個面都可作為底面的特點,靈活求解三稜錐的體積。(4)截面法:尤其是關於旋轉體及與旋轉體有關的組合問題,常畫出軸截面進行分析求解。

  17、忽視基本不等式應用條件致誤

  利用基本不等式a+b≥2ab以及變式ab≤a+b22等求函式的最值時,務必注意a,b為正數(或a,b非負),ab或a+b其中之一應是定值,特別要注意等號成立的條件。對形如y=ax+bx(a,b>0)的函式,在應用基本不等式求函式最值時,一定要注意ax,bx的符號,必要時要進行分類討論,另外要注意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在此範圍內等號能否取到。

數學知識點總結5

  1.我們把實物中抽象的各種圖形統稱為幾何圖形。

  2.有些幾何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立體圖形。

  3.有些幾何圖形(如線段.角.三角形.長方形.圓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內,它們是平面圖形。

  4.將由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表面適當剪開,可以展開成平面圖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稱為相應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5.幾何體簡稱為體。

  6.包圍著體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兩種。

  7.面與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線,線和線相交的地方是點。

  8.點動成面,面動成線,線動成體。

  9.經過探究可以得到一個基本事實: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並且只有一條直線。簡述為: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公理)。

  10.當兩條不同的直線有一個公共點時,我們就稱這兩條直線相交,這個公共點叫做它們的交點。

  11.點M把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和MB,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

  12.經過比較,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關於線段的基本事實: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簡單說成: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公理)

  13.連線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數學知識點總結6

  付正軍:高考數學中有函式、數列、三角函式、平面向量、不等式、立體幾何等九大章節,主要是考函式和導數,這是我們整個高中階段裡最核心的板塊,在這個板塊裡,重點考察兩個方面:第一個函式的性質,包括函式的單調性、奇偶性;第二是函式的解答題,重點考察的是二次函式和高次函式,分函式和它的一些分佈問題,但是這個分佈重點還包含兩個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佈的問題,這是第一個板塊。

  第二個是平面向量和三角函式。重點考察三個方面:一個是劃減與求值,第一,重點掌握公式,重點掌握五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式的影象和性質,這裡重點掌握正弦函式和餘弦函式的性質,第三,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來解三角形。難度比較小。

  第三,是數列,數列這個板塊,重點考兩個方面:一個通項;一個是求和。

  第四,空間向量和立體幾何。在裡面重點考察兩個方面:一個是證明;一個是計算。

  第五,機率和統計,這一板塊主要是屬於數學應用問題的範疇,當然應該掌握下面幾個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機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獨立事件,還有獨立重複事件發生的機率。

  第六,解析幾何,這是我們比較頭疼的問題,是整個試卷裡難度比較大,計算量最高的題,當然這一類題,我總結下面五類常考的題型,包括第一類所講的直線和曲線的位置關係,這是考試最多的內容。考生應該掌握它的通法,第二類我們所講的動點問題,第三類是弦長問題,第四類是對稱問題,這也是20xx年高考已經考過的一點,第五類重點問題,這類題時往往覺得有思路,但是沒有答案,當然這裡我相等的是,這道題儘管計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計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這個原因,我們所選方法不是很恰當,因此,在這一章裡我們要掌握比較好的演算法,來提高我們做題的準確度,這是我們所講的第六大板塊。

  第七,押軸題,考生在備考複習時,應該重點不等式計算的方法,雖然說難度比較大,我建議考生,採取分部得分整個試卷不要留空白。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塊核心的考點。

數學知識點總結7

  直線和平面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a和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線a叫做平面的垂線,平面叫做直線a的垂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這條直線垂直於這個平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③直線和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沒有公共點,那麼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那麼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麼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多面體

  1、稜柱

  稜柱的定義: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餘各面都是四邊形,並且每兩個四邊形的公共邊都互相平行,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稜柱。

  稜柱的性質

  (1)側稜都相等,側面是平行四邊形

  (2)兩個底面與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邊形

  (3)過不相鄰的兩條側稜的截面(對角面)是平行四邊形

  2、稜錐

  稜錐的定義: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這些面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稜錐

  稜錐的性質:

  (1)側稜交於一點。側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是相似的多邊形。且其面積比等於截得的稜錐的高與遠稜錐高的比的平方

  3、正稜錐

  正稜錐的定義:如果一個稜錐底面是正多邊形,並且頂點在底面內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這樣的稜錐叫做正稜錐。

  正稜錐的性質:

  (1)各側稜交於一點且相等,各側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稜錐的斜高。

  (3)多個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a、相鄰兩側稜互相垂直的正三稜錐,由三垂線定理可得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體中有三對異面直線,若有兩對互相垂直,則可得第三對也互相垂直。且頂點在底面的射影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數學知識點總結8

  1:一般式:Ax+By+C=0(A、B不同時為0)適用於所有直線

  K=-A/B,b=-C/B

  A1/A2=B1/B2≠C1/C2←→兩直線平行

  A1/A2=B1/B2=C1/C2←→兩直線重合

  橫截距a=-C/A

  縱截距b=-C/B

  2:點斜式:y-y0=k(x-x0)適用於不垂直於x軸的直線

  表示斜率為k,且過(x0,y0)的直線

  3:截距式:x/a+y/b=1適用於不過原點或不垂直於x軸、y軸的直線

  表示與x軸、y軸相交,且x軸截距為a,y軸截距為b的直線

  4:斜截式:y=kx+b適用於不垂直於x軸的直線

  表示斜率為k且y軸截距為b的直線

  5:兩點式:適用於不垂直於x軸、y軸的直線

  表示過(x1,y1)和(x2,y2)的直線

  (y-y1)/(y2-y1)=(x-x1)/(x2-x1)(x1≠x2,y1≠y2)

  6:交點式:f1(x,y)m+f2(x,y)=0適用於任何直線

  表示過直線f1(x,y)=0與直線f2(x,y)=0的交點的直線

  7:點平式:f(x,y)-f(x0,y0)=0適用於任何直線

  表示過點(x0,y0)且與直線f(x,y)=0平行的直線

  8:法線式:x·cosα+ysinα-p=0適用於不平行於座標軸的直線

  過原點向直線做一條的垂線段,該垂線段所在直線的傾斜角為α,p是該線段的長度

  9:點向式:(x-x0)/u=(y-y0)/v(u≠0,v≠0)適用於任何直線

  表示過點(x0,y0)且方向向量為(u,v)的直線

  10:法向式:a(x-x0)+b(y-y0)=0適用於任何直線

  表示過點(x0,y0)且與向量(a,b)垂直的直線

  11:點到直線距離

  點P(x0,y0)到直線Ι:Ax+By+C=0的距離

  d=|Ax0+By0+C|/√A2+B2

  兩平行線之間距離

  若兩平行直線的方程分別為:

  Ax+By+C1=OAx+By+C2=0則

  這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d為:

  d=丨C1-C2丨/√(A2+B2)

  12:各種不同形式的直線方程的侷限性:

  (1)點斜式和斜截式都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線;

  (2)兩點式不能表示與座標軸平行的直線;

  (3)截距式不能表示與座標軸平行或過原點的直線;

  (4)直線方程的一般式中係數A、B不能同時為零.

  13:位置關係

  若直線L1:A1x+B1y+C1=0與直線L2:A2x+B2y+C2=0

  1.當A1B2-A2B1≠0時,相交

  2.A1/A2=B1/B2≠C1/C2,平行

  3.A1/A2=B1/B2=C1/C2,重合

  4.A1A2+B1B2=0,垂直

數學知識點總結9

  一、直線與圓:

  1、直線的傾斜角 的範圍是

  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對於一條與 軸相交的直線 ,如果把 軸繞著交點按逆時針方向轉到和直線 重合時所轉的最小正角記為, 就叫做直線的傾斜角。當直線 與 軸重合或平行時,規定傾斜角為0;

  2、斜率:已知直線的傾斜角為α,且α≠90°,則斜率k=tanα.

  過兩點(x1,y1),(x2,y2)的直線的斜率k=( y2-y1)/(x2-x1),另外切線的斜率用求導的方法。

  3、直線方程:⑴點斜式:直線過點 斜率為 ,則直線方程為 ,

  ⑵斜截式:直線在 軸上的截距為 和斜率,則直線方程為

  4、 , ,① ∥ , ; ② .

  直線 與直線 的位置關係:

  (1)平行 A1/A2=B1/B2 注意檢驗(2)垂直 A1A2+B1B2=0

  5、點 到直線 的距離公式 ;

  兩條平行線 與 的距離是

  6、圓的標準方程: .⑵圓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將標準方程化為一般方程

  7、過圓外一點作圓的切線,一定有兩條,如果只求出了一條,那麼另外一條就是與軸垂直的直線.

  8、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通常轉化為圓心距與半徑的關係,或者利用垂徑定理,構造直角三角形解決弦長問題.① 相離 ② 相切 ③ 相交

  9、解決直線與圓的關係問題時,要充分發揮圓的平面幾何性質的作用(如半徑、半弦長、弦心距構成直角三角形) 直線與圓相交所得弦長

  二、圓錐曲線方程:

  1、橢圓: ①方程 (a>b>0)注意還有一個;②定義: PF1+PF2=2a>2c; ③ e= ④長軸長為2a,短軸長為2b,焦距為2c; a2=b2+c2 ;

  2、雙曲線:①方程 (a,b>0) 注意還有一個;②定義: PF1-PF2=2a<2c; ③e= ;④實軸長為2a,虛軸長為2b,焦距為2c;漸進線 或 c2=a2+b2

  3、拋物線 :①方程y2=2px注意還有三個,能區別開口方向; ②定義:PF=d焦點F( ,0),準線x=- ;③焦半徑 ; 焦點弦=x1+x2+p;

  4、直線被圓錐曲線截得的弦長公式:

  5、注意解析幾何與向量結合問題:1、 , . (1) ;(2) .

  2、數量積的定義:已知兩個非零向量a和b,它們的夾角為θ,則數量abcosθ叫做a與b的數量積,記作a·b,即

  3、模的計算:a= . 算模可以先算向量的平方

  4、向量的運算過程中完全平方公式等照樣適用:

  三、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

  1、學會三檢視的分析:

  2、斜二測畫法應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軸Ox、Oy。畫直觀圖時,把它畫成對應軸 o'x'、o'y'、使∠x'o'y'=45°(或135° ); (2)平行於x軸的線段長不變,平行於y軸的線段長減半.(3)直觀圖中的45度原圖中就是90度,直觀圖中的90度原圖一定不是90度.

  3、表(側)面積與體積公式:

  ⑴柱體:①表面積:S=S側+2S底;②側面積:S側= ;③體積:V=S底h

  ⑵錐體:①表面積:S=S側+S底;②側面積:S側= ;③體積:V= S底h:

  ⑶臺體①表面積:S=S側+S上底S下底②側面積:S側=

  ⑷球體:①表面積:S= ;②體積:V=

  4、位置關係的證明(主要方法):注意立體幾何證明的書寫

  (1)直線與平面平行:①線線平行線面平行;②面面平行 線面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①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問題:線線垂直 線面垂直 面面垂直。核心是線面垂直:垂直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

  5、求角:(步驟-------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線,構造三角形;

  ⑵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直線與射影所成的角

  四、導數:

  1、導數的定義: 在點 處的導數記作 .

  2. 導數的幾何物理意義:曲線 在點 處切線的斜率

  ①k=f/(x0)表示過曲線y=f(x)上P(x0,f(x0))切線斜率。V=s/(t) 表示即時速度。a=v/(t) 表示加速度。

  3.常見函式的導數公式: ① ;② ;③ ;

  4.導數的四則運演算法則:

  5.導數的應用:

  (1)利用導數判斷函式的單調性:設函式 在某個區間內可導,如果 ,那麼 為增函式;如果 ,那麼為減函式;

  注意:如果已知 為減函式求字母取值範圍,那麼不等式 恆成立。

  (2)求極值的步驟:

  ①求導數 ;

  ②求方程 的根;

  ③列表:檢驗 在方程 根的左右的符號,如果左正右負,那麼函式 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大值;如果左負右正,那麼函式 在這個根處取得極小值;

  (3)求可導函式最大值與最小值的步驟:

  ?求 的根; ?把根與區間端點函式值比較,最大的為最大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邏輯用語:

  1、四種命題:

  ⑴原命題:若p則q;⑵逆命題:若q則p;⑶否命題:若 p則 q;⑷逆否命題:若 q則 p

  注:

  1、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等價;逆命題與否命題等價。判斷命題真假時注意轉化。

  2、注意命題的否定與否命題的區別:命題否定形式是 ;否命題是 .命題“ 或 ”的否定是“ 且 ”;“ 且 ”的否定是“ 或 ”.

  3、邏輯聯結詞:

  ⑴且(and) :命題形式 p q; p q p q p q p

  ⑵或(or):命題形式 p q; 真 真 真 真 假

  ⑶非(not):命題形式 p .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或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題”的真假特點是“一真一假”

  4、充要條件

  由條件可推出結論,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充分條件;由結論可推出條件,則條件是結論成立的必要條件。

  5、全稱命題與特稱命題:

  短語“所有”在陳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體,邏輯中通常叫做全稱量詞,並用符號表示。含有全體量詞的命題,叫做全稱命題。

  短語“有一個”或“有些”或“至少有一個”在陳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個體或部分,邏輯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詞,並用符號 表示,含有存在量詞的命題,叫做存在性命題。

  全稱命題p: ; 全稱命題p的否定 p:。

  特稱命題p: ; 特稱命題p的否定 p:

數學知識點總結10

  內容子交併補集,還有冪指對函式。性質奇偶與增減,觀察圖象最明顯。

  複合函式式出現,性質乘法法則辨,若要詳細證明它,還須將那定義抓。

  指數與對數函式,初中學習方法,兩者互為反函式。底數非1的正數,1兩邊增減變故。

  函式定義域好求。分母不能等於0,偶次方根鬚非負,零和負數無對數;

  正切函式角不直,餘切函式角不平;其餘函式實數集,多種情況求交集。

  兩個互為反函式,單調性質都相同;圖象互為軸對稱,Y=X是對稱軸;

  求解非常有規律,反解換元定義域;反函式的定義域,原來函式的值域。

  冪函式性質易記,指數化既約分數;函式性質看指數,奇母奇子奇函式,

  奇母偶子偶函式,偶母非奇偶函式;圖象第一象限內,函式增減看正負。

  形如y=k/x(k為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反比例函式。

  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是不等於0的一切實數。

  反比例函式影象性質:

  反比例函式的影象為雙曲線。

  由於反比例函式屬於奇函式,有f(-x)=-f(x),影象關於原點對稱。

  另外,從反比例函式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式的影象上任取一點,向兩個座標軸作垂線,高中地理,這點、兩個垂足及原點所圍成的矩形面積是定值,為?k?。

  如圖,上面給出了k分別為正和負(2和-2)時的函式影象。

  當K>0時,反比例函式影象經過一,三象限,是減函式

  當K<0時,反比例函式影象經過二,四象限,是增函式

  反比例函式影象只能無限趨向於座標軸,無法和座標軸相交。

  知識點:

  1.過反比例函式圖象上任意一點作兩座標軸的垂線段,這兩條垂線段與座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為k。

  2.對於雙曲線y=k/x,若在分母上加減任意一個實數(即y=k/(x±m)m為常數),就相當於將雙曲線圖象向左或右平移一個單位。(加一個數時向左平移,減一個數時向右平移)

數學知識點總結11

  歸納1

  1、“包含”關係—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係(5≥5,且5≤5,則5=5)

  例項: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於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於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麼AíC

  ④如果AíB同時BíA那麼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歸納2

  形如y=k/x(k為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反比例函式。

  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是不等於0的一切實數。

  反比例函式影象性質:

  反比例函式的影象為雙曲線。

  由於反比例函式屬於奇函式,有f(—x)=—f(x),影象關於原點對稱。

  另外,從反比例函式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式的影象上任取一點,向兩個座標軸作垂線,這點、兩個垂足及原點所圍成的矩形面積是定值,為∣k∣。

  上面給出了k分別為正和負(2和—2)時的函式影象。

  當K>0時,反比例函式影象經過一,三象限,是減函式

  當K<0時,反比例函式影象經過二,四象限,是增函式

  反比例函式影象只能無限趨向於座標軸,無法和座標軸相交。

  知識點:

  1、過反比例函式圖象上任意一點作兩座標軸的垂線段,這兩條垂線段與座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為|k|。

  2、對於雙曲線y=k/x,若在分母上加減任意一個實數(即y=k/(x±m)m為常數),就相當於將雙曲線圖象向左或右平移一個單位。(加一個數時向左平移,減一個數時向右平移)

  歸納3

  方程的根與函式的零點

  1、函式零點的概念:對於函式,把使成立的實數叫做函式的零點。

  2、函式零點的意義:函式的零點就是方程實數根,亦即函式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座標。即:方程有實數根,函式的圖象與座標軸有交點,函式有零點。

  3、函式零點的求法:

  (1)(代數法)求方程的實數根;

  (2)(幾何法)對於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將它與函式的圖象聯絡起來,並利用函式的性質找出零點。

  4、二次函式的零點:

  (1)△>0,方程有兩不等實根,二次函式的圖象與軸有兩個交點,二次函式有兩個零點。

  (2)△=0,方程有兩相等實根(二重根),二次函式的圖象與軸有一個交點,二次函式有一個二重零點或二階零點。

  (3)△<0,方程無實根,二次函式的圖象與軸無交點,二次函式無零點。

  歸納3

  形如y=k/x(k為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反比例函式。

  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是不等於0的一切實數。

  反比例函式影象性質:

  反比例函式的影象為雙曲線。

  由於反比例函式屬於奇函式,有f(—x)=—f(x),影象關於原點對稱。

  另外,從反比例函式的解析式可以得出,在反比例函式的影象上任取一點,向兩個座標軸作垂線,這點、兩個垂足及原點所圍成的矩形面積是定值,為∣k∣。

  如圖,上面給出了k分別為正和負(2和—2)時的函式影象。

  當K>0時,反比例函式影象經過一,三象限,是減函式

  當K<0時,反比例函式影象經過二,四象限,是增函式

  反比例函式影象只能無限趨向於座標軸,無法和座標軸相交。

  知識點:

  1、過反比例函式圖象上任意一點作兩座標軸的垂線段,這兩條垂線段與座標軸圍成的矩形的面積為|k|。

  2、對於雙曲線y=k/x,若在分母上加減任意一個實數(即y=k/(x±m)m為常數),就相當於將雙曲線圖象向左或右平移一個單位。(加一個數時向左平移,減一個數時向右平移)

  歸納4

  冪函式的性質:

  對於a的取值為非零有理數,有必要分成幾種情況來討論各自的特性:

  首先我們知道如果a=p/q,q和p都是整數,則x^(p/q)=q次根號(x的p次方),如果q是奇數,函式的定義域是R,如果q是偶數,函式的定義域是[0,+∞)。當指數n是負整數時,設a=—k,則x=1/(x^k),顯然x≠0,函式的定義域是(—∞,0)∪(0,+∞)、因此可以看到x所受到的限制來源於兩點,一是有可能作為分母而不能是0,一是有可能在偶數次的根號下而不能為負數,那麼我們就可以知道:

  排除了為0與負數兩種可能,即對於x>0,則a可以是任意實數;

  排除了為0這種可能,即對於x<0x="">0的所有實數,q不能是偶數;

  排除了為負數這種可能,即對於x為大於且等於0的所有實數,a就不能是負數。

  總結起來,就可以得到當a為不同的數值時,冪函式的定義域的不同情況如下:如果a為任意實數,則函式的定義域為大於0的所有實數;

  如果a為負數,則x肯定不能為0,不過這時函式的定義域還必須根據q的奇偶性來確定,即如果同時q為偶數,則x不能小於0,這時函式的定義域為大於0的所有實數;如果同時q為奇數,則函式的定義域為不等於0的所有實數。

  在x大於0時,函式的值域總是大於0的實數。

  在x小於0時,則只有同時q為奇數,函式的值域為非零的實數。

  而只有a為正數,0才進入函式的值域。

  由於x大於0是對a的任意取值都有意義的,因此下面給出冪函式在第一象限的各自情況、

  可以看到:

  (1)所有的圖形都透過(1,1)這點。

  (2)當a大於0時,冪函式為單調遞增的,而a小於0時,冪函式為單調遞減函式。

  (3)當a大於1時,冪函式圖形下凹;當a小於1大於0時,冪函式圖形上凸。

  (4)當a小於0時,a越小,圖形傾斜程度越大。

  (5)a大於0,函式過(0,0);a小於0,函式不過(0,0)點。

  (6)顯然冪函式無界。

  解題方法:換元法

  解數學題時,把某個式子看成一個整體,用一個變數去代替它,從而使問題得到簡化,這種方法叫換元法,換元的實質是轉化,關鍵是構造元和設元,理論依據是等量代換,目的是變換研究物件,將問題移至新物件的知識背景中去研究,從而使非標準型問題標準化、複雜問題簡單化,變得容易處理。

  換元法又稱輔助元素法、變數代換法。透過引進新的變數,可以把分散的條件聯絡起來,隱含的條件顯露出來,或者把條件與結論聯絡起來。或者變為熟悉的形式,把複雜的計算和推證簡化。

  它可以化高次為低次、化分式為整式、化無理式為有理式、化超越式為代數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式、數列、三角等問題中有廣泛的應用。

數學知識點總結12

  知識點一橢圓的定義

  平面內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和等於常數(大於)的點的集合叫做橢圓。兩個定點叫做橢圓的焦點,兩焦點間的距離叫做橢圓的焦距。

  根據橢圓的定義可知:橢圓上的點M滿足集合,,且都為常數。

  當即時,集合P為橢圓。

  當即時,集合P為線段。

  當即時,集合P為空集。

  知識點二橢圓的標準方程

  (1),焦點在軸上時,焦點為,焦點。

  (2),焦點在軸上時,焦點為,焦點。

  知識點三橢圓方程的一般式

  這種形式的方程在課本中雖然沒有明確給出,但在應用中有時比較方便,在此提供出來,作為參考:

  (其中為同號且不為零的常數,),它包含焦點在軸或軸上兩種情形。方程可變形為。

  當時,橢圓的焦點在軸上;當時,橢圓的焦點在軸上。

  一般式,通常也設為,應特別注意均大於0,標準方程為。

  知識點四橢圓標準方程的求法

  1.定義法

  橢圓標準方程可由定義直接求得,這是求橢圓方程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當問題是以實際問題給出時,一定要注意使實際問題有意義,因此要恰當地表示橢圓的範圍。

  例1、在△ABC中,A、B、C所對三邊分別為,且B(-1,0)C(1,0),求滿足,且成等差數列時,頂點A的曲線方程。

  變式練習1.在△ABC中,點B(-6,0)、C(0,8),且成等差數列。

  (1)求證:頂點A在一個橢圓上運動。

  (2)指出這個橢圓的焦點座標以及焦距。

  2.待定係數法

  首先確定標準方程的型別,並將其用有關引數表示出來,然後結合問題的條件,建立引數滿足的等式,求得的值,再代入所設方程,即一定性,二定量,最後寫方程。

  例2、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原點,且經過點P(3,0),=3b,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例3、已知橢圓的中心在原點,以座標軸為對稱軸,且經過兩點,求橢圓方程。

  變式練習2.求適合下列條件的橢圓的方程;

  (1)兩個焦點分別是(-3,0),(3,0)且經過點(5,0).

  (2)兩焦點在座標軸上,兩焦點的中點為座標原點,焦距為8,橢圓上一點到兩焦點的距離之和為12.

  3.已知橢圓經過點和點,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4.求中心在原點,焦點在座標軸上,且經過兩點的橢圓標準方程。

  知識點五共焦點的橢圓方程的求解

  一般地,與橢圓共焦點的橢圓可設其方程為。

  例4、過點(-3,2)且與有相同焦點的橢圓的方程為()

  A.B.C.D.

  變式練習5.求經過點(2,-3)且橢圓有共同焦點的橢圓方程。

  知識點六與橢圓有關的軌跡問題的求解方法

  與橢圓有關的軌跡方程的求解是一種很重要的題型,教材中的例題就是利用代入求球軌。跡,其基本思路是設出軌跡上一點和已知曲線上一點,建立其關係,再代入。

  例5、已知圓,從這個圓上任意一點向軸作垂線段,點在上,並且,求點的軌跡。

  知識點七與弦的中點有關問題的求解方法

  直線與橢圓相交於兩點、,稱線段為橢圓的相交弦。與這個弦中點有點的軌跡問題是一類綜合性很強的題目,因此解此類問題必須選擇一個合理的方法,如“設而不求”法,其主要特點是巧代線段的斜率。其方程具體是:設直線與橢圓相交於兩點,座標分別為、,線段的中點為,則有

  ①式-②式,得,即

  ∴

  通常將此方程用於求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例6.已知:橢圓,求:

  (1)以P(2,-1)為中點的弦所在直線的方程;

  (2)斜率為2的相交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3)過Q(8,2)的直線被橢圓截得的弦中點的軌跡方程。

  第二部分:鞏固練習

  1.設為橢圓的焦點,P為橢圓上一點,則的周長是()

  A.16B.8C.D.無法確定

  2.橢圓的兩個焦點之間的距離為()

  A.12B.4C.3D.2

  3.橢圓的一個焦點是(0,2),那麼等於()

  A.-1B.1C.D.-

  4.已知橢圓的焦點是,P是橢圓上的一個動點,如果延長到,使得,那麼動點的軌跡是()

  A.圓B.橢圓C.雙曲線的一支D.拋物線

  5.已知橢圓的焦點在軸上,則的取值範圍是__________.

  6.橢圓的焦點座標是___________.

  7.橢圓的焦距為2,則正數的值____________.

  數學學習方法

  1、建立數學糾錯本。做作業或複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決不放過,建立一本錯誤登記本,以降低重複性錯誤,不怕第一次不會,不怕第一次出錯,就怕下一次還犯同樣的錯誤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

  防錯。達到:平時作業、課外做題及考試中,對出錯的數學題建立錯題集很有必要。

  2、記憶數學規律和數學小結論。

  3、經常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從多側面、多角度思考問題,挖掘問題的實質。

  4、經常在做題後進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題所用的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想,本題的分析方法與解法,在解其它問題時,是否也用到過。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

  5、理解和弄懂所學的數學知識,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習不僅要理解和記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而且還要想一想它們是如何得來的,與前面的知識是怎樣聯絡著的,表達中省略了什麼,關鍵在哪裡,對知識是否有新的認識,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這樣細加分析、考慮後,就會對內容增添某些註解,補充一些新的解法或產生新的認識等。

  6、把學過內容貫串起來,加以融會貫通,提煉出它的精神實質,抓住重點、線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組織整理成精煉的內容。這時由於知識出現高度概括,就更能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更有利於進一步學習。

  怎麼樣才能打好數學基礎

  第一,重視數學公式。有很多同學數學學不好就是因為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具體的表現為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明,不去挖掘引申的含義,對數學概念的特殊情況不明白。還有對數學概念和公式有的學生只是死記硬背,學生缺乏對概念的理解。

  還有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其實記憶是理解的基礎。我們設想如果你不能將數學公式爛熟於心,那麼又怎麼能夠在數學題目中熟練的應用呢?

  第二,就是總結那些相似的數學題目。當我們養成了總結歸納的習慣,那麼的學生就會知道自己在解決數學題目的時候哪些是自己比較擅長的,哪些是自己還不足的。

  同時善於總結也會明白自己掌握哪些數學的解題方法,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真正掌握了數學的解題技巧。其實,做到總結和歸納是學會數學的關鍵,如果學生不會做到這一點那麼久而久之,不會的數學題目還是不會。

數學知識點總結13

  集合的有關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物件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其中每一個物件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與集合的元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科書中是透過描述給出的,這與平面幾何中的點與直線的概念類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異性(若a?A,b?A,則a≠b)和無序性({a,b}與{b,a}表示同一個集合)。

  ③集合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即:凡是符合條件的物件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須符號條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舉法、描述法和圖文法

  3)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4)常用數集:N,Z,Q,R,N

  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對x∈A都有x∈B,則AB(或AB);

  2)真子集:AB且存在x0∈B但x0A;記為AB(或,且)

  3)交集:A∩B={x|x∈A且x∈B}

  4)並集:A∪B={x|x∈A或x∈B}

  5)補集:CUA={x|xA但x∈U}

  注意:A,若A≠?,則?A;

  若且,則A=B(等集)

  集合與元素

  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特別要注意以下的符號:(1)與、?的區別;(2)與的區別;(3)與的區別。

  子集的幾個等價關係

  ①A∩B=AAB;②A∪B=BAB;③ABCuACuB;

  ④A∩CuB=空集CuAB;⑤CuA∪B=IAB。

  交、並集運算的性質

  ①A∩A=A,A∩?=?,A∩B=B∩A;②A∪A=A,A∪?=A,A∪B=B∪A;

  ③Cu(A∪B)=CuA∩CuB,Cu(A∩B)=CuA∪CuB;

  有限子集的個數:

  設集合A的元素個數是n,則A有2n個子集,2n-1個非空子集,2n-2個非空真子集。

  練習題:

  已知集合M={x|x=m+,m∈Z},N={x|x=,n∈Z},P={x|x=,p∈Z},則M,N,P滿足關係()

  A)M=NPB)MN=PC)MNPD)NPM

  分析一:從判斷元素的共性與區別入手。

  解答一:對於集合M:{x|x=,m∈Z};對於集合N:{x|x=,n∈Z}

  對於集合P:{x|x=,p∈Z},由於3(n-1)+1和3p+1都表示被3除餘1的數,而6m+1表示被6除餘1的數,所以MN=P,故選B。

數學知識點總結14

  三角函式關係

  倒數關係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關係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平方關係

  sin^2(α)+cos^2(α)=1

  1+tan^2(α)=sec^2(α)

  1+cot^2(α)=csc^2(α)

  同角三角函式關係六角形記憶法

  構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餘、中間1"的正六邊形為模型。

  倒數關係

  對角線上兩個函式互為倒數;

  商數關係

  六邊形任意一頂點上的函式值等於與它相鄰的兩個頂點上函式值的乘積。(主要是兩條虛線兩端的三角函式值的乘積,下面4個也存在這種關係。)。由此,可得商數關係式。

  平方關係

  在帶有陰影線的三角形中,上面兩個頂點上的三角函式值的平方和等於下面頂點上的三角函式值的平方。

  銳角三角函式定義

  銳角角A的正弦(sin),餘弦(cos)和正切(tan),餘切(cot)以及正割(sec),餘割(csc)都叫做角A的銳角三角函式。

  正弦(sin)等於對邊比斜邊;sinA=a/c

  餘弦(cos)等於鄰邊比斜邊;cosA=b/c

  正切(tan)等於對邊比鄰邊;tanA=a/b

  餘切(cot)等於鄰邊比對邊;cotA=b/a

  正割(sec)等於斜邊比鄰邊;secA=c/b

  餘割(csc)等於斜邊比對邊。cscA=c/a

  互餘角的三角函式間的關係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

  tan(90°-α)=cotα,cot(90°-α)=tanα.

  平方關係:

  sin^2(α)+cos^2(α)=1

  tan^2(α)+1=sec^2(α)

  cot^2(α)+1=csc^2(α)

  積的關係: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數關係:

  tanα·cotα=1

  sinα·cscα=1

  cosα·secα=1

  中考數學知識點

  1、反比例函式的概念

  一般地,函式(k是常數,k0)叫做反比例函式。反比例函式的解析式也可以寫成的形式。自變數x的取值範圍是x0的一切實數,函式的取值範圍也是一切非零實數。

  2、反比例函式的影象

  反比例函式的影象是雙曲線,它有兩個分支,這兩個分支分別位於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們關於原點對稱。由於反比例函式中自變數x0,函式y0,所以,它的影象與x軸、y軸都沒有交點,即雙曲線的兩個分支無限接近座標軸,但永遠達不到座標軸。

  3、反比例函式的性質

  反比例函式k的符號k>0k<0影象yO xyO x性質①x的取值範圍是x0,

  y的取值範圍是y0;

  ②當k>0時,函式影象的兩個分支分別

  在第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

  隨x 的增大而減小。

  ①x的取值範圍是x0,

  y的取值範圍是y0;

  ②當k<0時,函式影象的兩個分支分別

  在第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

  隨x 的增大而增大。

  4、反比例函式解析式的確定

  確定及誒是的方法仍是待定係數法。由於在反比例函式中,只有一個待定係數,因此只需要一對對應值或影象上的一個點的座標,即可求出k的值,從而確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式的幾何意義

  設是反比例函式圖象上任一點,過點P作軸、軸的垂線,垂足為A,則

  (1)△OPA的面積.

  (2)矩形OAPB的面積。這就是係數的幾何意義.並且無論P怎樣移動,△OPA的面積和矩形OAPB的面積都保持不變。

  矩形PCEF面積=,平行四邊形PDEA面積=

數學知識點總結15

  高考數學知識點:軌跡方程的求解

  符合一定條件的動點所形成的圖形,或者說,符合一定條件的點的全體所組成的集合,叫做滿足該條件的點的軌跡.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軌跡方程】就是與幾何軌跡對應的代數描述。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⒈建立適當的座標系,設出動點M的座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引數法和交軌法等。

  ⒈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⒊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座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座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座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⒋引數法:當動點座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引數法。

  ⒌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引數消去,得到不含引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直譯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考數學知識點:排列組合公式

  排列組合公式/排列組合計算公式

  排列P------和順序有關

  組合C-------不牽涉到順序的問題

  排列分順序,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排列"

  把5本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組合"

  1.排列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用符號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規定0!=1).

  2.組合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併成一組,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組合;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

  c(n,m)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3.其他排列與組合公式

  從n個元素中取出r個元素的迴圈排列數=p(n,r)/r=n!/r(n-r)!.

  n個元素被分成k類,每類的個數分別是n1,n2,...nk這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為

  n!/(n1!.n2!.....nk!).

  k類元素,每類的個數無限,從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為c(m+k-1,m).

  排列(Pnm(n為下標,m為上標))

  Pnm=n×(n-1)....(n-m+1);Pnm=n!/(n-m)!(注:!是階乘符號);P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n!;0!=1;Pn1(n為下標1為上標)=n

  組合(Cnm(n為下標,m為上標))

  Cnm=Pnm/Pmm;Cnm=n!/m!(n-m)!;C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1;Cn1(n為下標1為上標)=n;Cnm=Cnn-m

  20xx-07-0813:30

  公式P是指排列,從N個元素取R個進行排列。公式C是指組合,從N個元素取R個,不進行排列。N-元素的總個數R參與選擇的元素個數!-階乘,如9!=9.8.7.6.5.4.3.2.1

  從N倒數r個,表示式應該為n.(n-1).(n-2)..(n-r+1);

  因為從n到(n-r+1)個數為n-(n-r+1)=r

  舉例:

  Q1:有從1到9共計9個號碼球,請問,可以組成多少個三位數?

  A1:123和213是兩個不同的排列數。即對排列順序有要求的,既屬於“排列P”計算範疇。

  上問題中,任何一個號碼只能用一次,顯然不會出現988,997之類的組合,我們可以這麼看,百位數有9種可能,十位數則應該有9-1種可能,個位數則應該只有9-1-1種可能,最終共有9.8.7個三位數。計算公式=P(3,9)=9.8.7,(從9倒數3個的乘積)

  Q2:有從1到9共計9個號碼球,請問,如果三個一組,代表“三國聯盟”,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國聯盟”?

  A2:213組合和312組合,代表同一個組合,只要有三個號碼球在一起即可。即不要求順序的,屬於“組合C”計算範疇。

  上問題中,將所有的包括排列數的個數去除掉屬於重複的個數即為最終組合數C(3,9)=9.8.7/3.2.1

  排列、組合的概念和公式典型例題分析

  例1設有3名學生和4個課外小組.(1)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2)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至多有一名學生參加.各有多少種不同方法?

  解(1)由於每名學生都可以參加4個課外小組中的任何一個,而不限制每個課外小組的人數,因此共有種不同方法.

  (2)由於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至多有一名學生參加,因此共有種不同方法.

  點評由於要讓3名學生逐個選擇課外小組,故兩問都用乘法原理進行計算.

  例2排成一行,其中不排第一,不排第二,不排第三,不排第四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種?

  解依題意,符合要求的排法可分為第一個排、、中的某一個,共3類,每一類中不同排法可採用畫“樹圖”的方式逐一排出:

  ∴符合題意的不同排法共有9種.

  點評按照分“類”的思路,本題應用了加法原理.為把握不同排法的規律,“樹圖”是一種具有直觀形象的有效做法,也是解決計數問題的一種數學模型.

  例3判斷下列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並計算出結果.

  (1)高三年級學生會有11人:①每兩人互通一封信,共通了多少封信?②每兩人互握了一次手,共握了多少次手?

  (2)高二年級數學課外小組共10人:①從中選一名正組長和一名副組長,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②從中選2名參加省數學競賽,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3)有2,3,5,7,11,13,17,19八個質數:①從中任取兩個數求它們的商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商?②從中任取兩個求它的積,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積?

  (4)有8盆花:①從中選出2盆分別給甲乙兩人每人一盆,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②從中選出2盆放在教室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分析(1)①由於每人互通一封信,甲給乙的信與乙給甲的信是不同的兩封信,所以與順序有關是排列;②由於每兩人互握一次手,甲與乙握手,乙與甲握手是同一次握手,與順序無關,所以是組合問題.其他類似分析.

  (1)①是排列問題,共用了封信;②是組合問題,共需握手(次).

  (2)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3)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商;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積.

  (4)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例4證明.

  證明左式

  右式.

  ∴等式成立.

  點評這是一個排列數等式的證明問題,選用階乘之商的形式,並利用階乘的性質,可使變形過程得以簡化.

  例5化簡.

  解法一原式

  解法二原式

  點評解法一選用了組合數公式的階乘形式,並利用階乘的性質;解法二選用了組合數的兩個性質,都使變形過程得以簡化.

  例6解方程:(1);(2).

  解(1)原方程

  解得.

  (2)原方程可變為

  ∵,,

  ∴原方程可化為.

  即,解得

  高三數學三角函式公式

  銳角三角函式公式

  sin α=∠α的對邊 / 斜邊

  cos α=∠α的鄰邊 / 斜邊

  tan α=∠α的對邊 / ∠α的鄰邊

  cot α=∠α的鄰邊 / ∠α的對邊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導

  sin3a

  =sin(2a+a)

  =sin2acosa+cos2asina

  輔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冪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推導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2sina(1-sin2a)+(1-2sin2a)sina

  =3sina-4sin3a

  cos3a

  =cos(2a+a)

  =cos2acosa-sin2asina

  =(2cos2a-1)cosa-2(1-sin2a)cosa

  =4cos3a-3cosa

  sin3a=3sina-4sin3a

  =4sina(3/4-sin2a)

  =4sina[(√3/2)2-sin2a]

  =4sina(sin260°-sin2a)

  =4sina(sin60°+sina)(sin60°-sina)

  =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3a-3cosa

  =4cosa(cos2a-3/4)

  =4cosa[cos2a-(√3/2)2]

  =4cosa(cos2a-cos230°)

  =4cosa(cosa+cos30°)(cosa-cos30°)

  =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

  =-4cosasin[90°-(60°-a)]sin[-90°+(60°+a)]

  =-4cosacos(60°-a)[-cos(60°+a)]

  =4cosacos(60°-a)cos(60°+a)

  上述兩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半形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三角和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兩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和差化積

  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

  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

  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

  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