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圓明園> 【精華】圓明園的作文彙總7篇

圓明園的作文

【精華】圓明園的作文彙總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明園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明園的作文 篇1

  這個暑假在北京的時候,我們還參觀了圓明園。一進大門,就看見一片荷花,各種顏色,非常美麗。然後我們順著福海的湖邊小路遊玩。最後,我們去看了西洋樓景區。那裡有各式各樣的西洋樓和大水法,可惜已經被燒燬了。

  爸爸告訴我這裡是被英法聯軍入侵北京時燒燬的,他們還搶走了十二生肖的雕像,強迫中國賠他們好多銀元。圓明園被燒燬的原因是中國太落後,而落後就會捱打,我們永遠要牢記這個教訓。

  我一定好好學習,長大建設祖國,保衛祖國。

圓明園的作文 篇2

  這天我到文化中心去看了圓明園的文化遺產,原本以為那將是十分大的場地,有很多尋回的遺蹟,沒想到僅只是了了十八個;十二個獸首隻尋回四個,無數尊佛立像也只有十四尊回到了祖國,還有的呢?它們都已不知去向,而想起圓明園如今的慘狀,我們的心怎麼不會憤怒,這真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恥辱!

  圓明園,一個以中西方風格構造的世界級景觀,那裡綠樹環繞,在一個大水池中,它曾經四周有十二聖**首為它噴發出激動人心的水聲,它或許也會成為一個世界的奇蹟,可是在那一場大火之後,圓明園沒有了,世界珍貴的文物沒有了,所有現在可以當做奇蹟的一切都沒有了,只有那永遠也不會毀滅的中國人的骨頭,它們將永遠讓龍的傳人知道我們中華人民的恥辱!

  圓明園啊,或許在康熙皇帝將你鑄造之時,就註定你將要毀滅,或許在你被毀之時,你就會成為我們的恥辱。不過,我還是衷心希望你還能夠回覆你原來的華麗,變回你震撼的樣子。

  圓明園,變吧,讓我們能夠看著充滿希望的你,看到那當年宏偉瑰麗的精彩世界,更能夠讓你看看如今龍的子孫!

圓明園的作文 篇3

  最近,我讀到了關於圓明園兔首和鼠首被拍賣的一則報道,感到非常的氣憤,兔首和鼠首本來是我們中國人的東西,可現在卻被外國人拍賣,這簡直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由此我想到了我剛學過的一篇課文《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是多少人智慧的結晶啊!花費掉了多少寶貴的時間。但是在1860年,她卻被英法聯軍搶劫一空後放火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了。

  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一座舉世聞名的遺產,就這樣毀在他們手中。他們不僅燒燬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破壞了璀璨的文明。

  圓明園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輝煌,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惋惜。

  我下定了決心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努力學習,增長本領,振興中華。只有祖國強大了,我們才不至於受別人的侮辱。

  這是一篇讀後感。作者緊緊扣住《圓明園的毀滅》這部作品,對圓明園兔首和鼠首被拍賣的一則報道作了全方位的透視和反觀,並聯系現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生髮感想。

  讀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後,我的心在默默流淚,雖然表面上我默不作聲,可是我的心像海浪一樣久久不能平靜,被憤怒的火焰燃燒著。。。。。。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她位於北京市西北部郊區海淀區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佔地約5200畝,平面局呈倒置的品字型,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總面積達350公頃。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鐘鼎寶器等稀世文物;圓明園也是一座奇花異木之園,名貴花木多達百萬株。完整目睹過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萬園之王”。遺憾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慈禧太后挾光緒皇帝逃奔西安,入旗兵丁將基本修復的共約近百座建築物皆拆搶一空。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一座舉世聞名的文化寶庫,就這樣毀於一旦,他們不僅燒燬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使我們中國落後了幾十年。圓明園的毀滅,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恥辱,更是慘痛的教訓,我們要牢記:貧窮就會捱打!落後就會被人欺負!

  為了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讓我們一起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圓明園的作文 篇4

  地處北京西北郊的圓明園,曾經是祖國以及世界藝術的瑰寶、建築的.精華,是一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如今,圓明園卻成了殘垣斷壁。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上自先秦時代,下至唐、宋、元、明、清的青銅禮器和各種歷史文物、奇珍異寶、名人書畫統統奪走。為了銷燬證據,他們還火燒圓明園,最後造成了祖國以及世界不可估量的損失!

  侵略軍的野蠻、貪婪和清政府的腐無能,一同製造了這讓中華人民,讓炎黃子孫痛惜的結果。然而,這已經不能挽回了。現在,一想起這段屈辱史,人們都恨得咬牙切齒。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學好本領,將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圓明園的作文 篇5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計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建於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該園賜給四子胤禎(後來的雍正帝),並賜名圓明園。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把它精心營造成一座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宮殿。

  圓明園不僅彙集了江南若干名園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園林建築,集當時古今中外造園藝術之大成。可以說,圓明園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人民建築藝術和文化的典範。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無價之寶,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也可以這樣說,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闖進圓明園,瘋狂地進行搶劫。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裡裝進的珍品,都價值三四萬法郎。在法國軍營裡,堆積著珍奇的鐘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琅瓶,他們打得粉碎。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援下,竟下令燒燬圓明園。大火連燒3晝夜,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

  這場浩劫,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繪和抨擊的那樣: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勝利原來可以成為強盜。

圓明園的作文 篇6

  圓明園是萬園之園,是一座舉世文明的皇家園林,圓明園是世界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築藝術的精華。它的藝術價值也很高,圓明園是當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但是,就是這樣一座蓋世無雙的建築瑰寶,1860年英法聯軍奪走了它的光輝,一場被熊熊大火,它成了一堆殘柱廢瓦。

  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當時,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雙手的中華民族,擁有億萬雙眼淚汪汪的眼睛的中國人民,只能握著錚錚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灰燼——而惡昏庸無道腐敗的清政府,不光不阻止這一惡行的發生,反而繼續投敵賣國,繼之而後的中法戰爭竟然出現了“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的”奇怪現象。原本完整的國家變得四分五裂!

  當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時,英法聯軍得意忘形,那肆意的哈哈大笑,穿越時空,穿越歷史,仍然響在耳旁。你們太可惡了!你們就是無惡不作的強盜!你們是中華民族的罪人!你們將被歷史永遠咒罵!

  現在的圓明園,沒有了往日那蓋世無雙的風采,沒有了往日的繁華與富庶,想到這兒,我無比的惋惜和生氣。這懦弱的清王朝落後捱打的見證,今天,我們要好好學習,振興中華,不讓悲劇重演!

圓明園的作文 篇7

  秋實累累,秋螢翩翩,秋溪鳴澗,秋雨纏綿,更有那百花盡殺才芬芳的菊和長途遷徙人字飛的雁;將手中的三塊餅乾遞給在我的手心,從不接陌生人東西的我接受了,於是我們迅速成為了好朋友。記得一次期末統考時......。紅領巾是國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的一種光榮標誌?

  《圓明園的毀滅》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的景象。

  然而現在,圓明園內只剩下那幾根殘柱了。大家用心去想想看便可以體會到當時,英法聯軍時多麼可惡,竟敢在中國,在我們炎黃子孫的領土上橫行霸道、任意破壞。

  可是,大家再想想看當時的咸豐皇帝是如何被嚇破了膽,帶著后妃、皇子、親王和一批大臣逃走的。如果當時的咸豐皇帝不要逃走,而是集中精力和大臣、戰士們去商量對付英法聯軍的對策,圓明園也許不會被破壞成這樣。

  其實,圓明園的毀滅也不能全怪英法聯軍的可惡,我們清政府也有錯的一面,那就是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當時的我們實在是太落後了。

  正因為落後,所以,我們正努力地前進著。

  比如在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們聰明智慧的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偉大。鳥巢獨特的設計,晚會上的精彩節目,都向全世界驕傲地宣佈:中國富強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從此,我們再也不用忍受那“東亞病夫”的嘲笑。

  然而,對於圓明園的毀滅這個過去,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因為,它是我們祖國一個慘痛的教訓。正如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所描寫的那樣:

  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宮,一個進行搶劫,另一個放火焚燒。他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他們共同“分享”了圓明園這座東方寶庫,還認為自己取得了一場偉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