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烏塔讀後感作文集錦十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烏塔讀後感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1
今天,我在課間的時候,無意中翻到了《烏塔》這一課,於是我津津有味的反覆讀了幾遍,令我愛不釋手。
課文主要介紹了“我”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裡見到了一個小姑娘,並與她相識,她告訴“我”她叫烏塔,要如何獨自旅遊,最後烏塔與“我”告別,並掙錢準備以後到中國旅遊。
當我讀到“晚上八點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館。這時,烏塔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的時候,最令我感動的是烏塔,因為晚上八點多鐘了,人們都感到非常疲倦,想睡覺了,但烏塔並沒睡,而是專心致志地坐在床上看書。如果是我們的話,早就進入香甜的夢鄉了。
再當我讀到“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也令我非常感動。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寶貝,都是在家裡玩,爸爸媽媽都要給我們零花錢,不用自己出去掙錢,也必須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旅行。每當烏塔在掙錢的時候,我們正在向爸爸媽媽要錢。每當烏塔在專心致志地看書的時候,我們正在遊樂園裡玩耍。每當烏塔在別人家帶孩子的時候,我們正在爸爸媽媽面前撒嬌……比如我吧,我也成天在家裡玩,不準一個人去外地玩,而且不用幹活就可以得到零花錢。說到這裡,我就想到了中國小朋友和日本小朋友的一次冬令營,當他們中午開飯的時候,日本小朋友紛紛動手煮起飯來的時候,我們中國小朋友只好在一旁看著他們津津有味的吃著,而我們中國小朋友最多隻能泡一碗泡麵吃,甚至有些小朋友連泡麵都不會泡!在冬令營的一個寒冷的早晨,日本小朋友脫掉鞋子,光腳在雪地上跑步,而中國小朋友在帳篷裡冷得瑟瑟發抖,不敢出來。這件事情體現了日本小朋友的訓練有多麼的嚴格,也體現了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篇課文中的烏塔也不例外。我們應該向她學習,學習她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相信我們一定會超越她!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2
今天,我讀了《烏塔》一篇課文。認識了一位細心、自食其力的小女孩。讀完這篇課文後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汪曉潔在羅馬認識了一個獨自一人遊歷歐洲的十四歲的德國女孩——烏塔。她為了準備這次旅行,用了三年的時間做充分的準備。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自力更生的細心的小女孩。
當我讀到“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陪小孩玩。”這段話時,我不禁被烏塔的獨立打動了。頓時,我感悟到:烏塔真是一個細心的小女孩呀,她出去旅遊竟然可以自己掙旅費,他就算是用的爸爸媽媽的錢去旅遊的,但她也是自己出遠門的呀,這全部都是我們中國孩子所做不到的。比起烏塔來看,我們中國孩子實在是太細皮嫩肉了。因為我們中國孩子在家裡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覺得,中國孩子應該好好反省一下,深刻的想一想:為什麼別的國家的孩子能自己掙錢,而我們卻不能?!”
對比烏塔,想想我自己,我不禁感到羞愧。記得那是一個週末的晚上,我正在悠閒地看電視,媽媽讓我去超市買東西,我心裡暗自想:這黑燈瞎火的晚上,你怎麼不去呀!?可是我又不能反駁,所以我只好拿著媽媽給的一筆“鉅款”去超市了。然而,當我走到那條既偏僻又很少有燈的小路上時,我害怕的程度就像是馬上就要上刀山下火海了一樣。每當我看到路旁的大樹在微弱的燈光的照耀下,像一個張牙舞爪的妖怪時,我就心驚肉跳、毛骨悚然、惶恐不安……要是換做烏塔,她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去超市,而且還是不帶一點恐懼的,比起烏塔來看,我真是太懦弱了。
讀完《烏塔》後,我決定以後要做一個自食其力、做事有條理、計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的小女孩。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3
雨袂獨舞?然而,我還是坦誠地伸出手,自然地露出笑容。於是,我不顧姐妹們的異議,毅然與他確立了戀愛關係。有薄涼就會有溫暖;曼曼走後,老爸老媽津津有味地聊著那對雙胞胎。書能夠影響人的心靈,人的心靈和人的氣質又是相通的一個人要想把自己打扮得可愛、漂亮或者具有吸引力,那就去讀書吧。
在中國,我們都是家裡的寶貝,家長們天天圍著我們團團轉,有一點服務不到位就嘀嘀咕咕,大家應該都是這樣吧!而外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卻不一樣,我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那天,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一起去郊遊比賽,指定一個地點,然後沿路返回。日本孩子吃苦耐勞,因為身上不許帶任何東西,所以他只能所有的事情自己解決。他記住了路線,爬上山頂後摘了一些草根吃,然後憑自己的記憶下了山。下了山後,自己因為整天沒吃東西的緣故,已經快要虛脫了,當他走到家門口時,餓得昏倒了。而就站在門口的媽媽,沒有跑去扶起兒子,而是一動不動地望著他。日本小孩爬起來,艱難地向家裡走去。到了家,媽媽才抱起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日本小孩也為戰勝了中國小孩而高興。中國小孩後來餓昏了,被救護車救下了山。這就是為什麼外國人獨立能力比中國人強的.原因了。
魚兒離不開水,孩子離不開爸媽。大家都這麼依賴爸媽,怎麼行呢?為什麼烏塔一個才14歲的孩子就能一人遊歐洲,我們中國的孩子卻不能呢?讓我們分析一下。
在中國,我們都是家裡的寶貝,家長們天天圍著我們團團轉,有一點服務不到位就嘀嘀咕咕,大家應該都是這樣吧!而外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卻不一樣,我給你們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那天,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一起去郊遊比賽,指定一個地點,然後沿路返回。日本孩子吃苦耐勞,因為身上不許帶任何東西,所以他只能所有的事情自己解決。他記住了路線,爬上山頂後摘了一些草根吃,然後憑自己的記憶下了山。下了山後,自己因為整天沒吃東西的緣故,已經快要虛脫了,當他走到家門口時,餓得昏倒了。而就站在門口的媽媽,沒有跑去扶起兒子,而是一動不動地望著他。日本小孩爬起來,艱難地向家裡走去。到了家,媽媽才抱起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日本小孩也為戰勝了中國小孩而高興。中國小孩後來餓昏了,被救護車救下了山。這就是為什麼外國人獨立能力比中國人強的原因了。
21世紀已經過去了12年,要想戰勝外國人,必須靠我們一起努力加油,願本世紀的中國更加強盛!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4
《烏塔》這一課主要寫的是作者在歐洲旅行中遇到了一個獨自一人的女孩——烏塔,稱讚她自強、獨立的良好品質。她是一個德國女孩,她的獨立和能力給作者和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看烏塔,雖然只有十四歲,但是她已經去過歐洲、義大利等地。她在旅行前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家裡就做好了行程安排,這證明了烏塔是一個有能力又細心的孩子。
為了掙錢旅行,她還在餐館和超市幫助分發廣告傳單,在假期和孩子們一起玩。這體現了烏塔的獨立意識,值得我們中國孩子學習。
看看我們的中國,父母都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含在嘴裡怕融化,握在手裡怕掉下來。我們的父母幾乎為我們做了所有的事情,連上下學都要接送,更不用說獨自旅行了。在家裡,父母不讓孩子做這個做那個,因為害怕我們受到傷害,只讓我們安心學習。父母真的希望我們不理會外面世界發生的任何事,只想我們一心讀書。
即使我們按照父母所說的的去做,但是不一定會讓他們滿意。我們被他們剝奪了作為一個孩子應該有的權利,在他們的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他們日夜操心,擔心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和吃任何苦。
外國父母從小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舉個小例子,如果一個孩子摔倒了,如果是中國家長,他們會趕緊跑上去幫忙,還會抱怨幾句,為什麼不小心一點?看看衣服都弄髒了等等。外國父母微笑著,鼓勵他們的孩子站起來,然後表揚他們。大家認為這樣的中國孩子能儘快獨立嗎?
松樹不能在花盆中生長,鷹也不能在鳥籠中生長。這是真理,所以我們應該對父母說:“給孩子撐起一片獨立的藍天,讓愛更完美,讓愛更充實。”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5
在小記者班上,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還準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準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裡,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湧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絡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裡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拼天下!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6
自從讀了《烏塔》這篇課文,我的心被一道又一道波浪擊打著,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烏塔遊歷歐洲,在羅馬的青年旅館,與作者汪曉潔偶遇,進行了聊天。透過聊天作者得知小女孩烏塔花了三年時間準備旅行,還在途中子掙旅費等事情。
當大家第一次讀到烏塔一個人周遊歐洲時,都議論紛紛。有的說:不可能!這篇課文絕對不是真實的!而有的卻說:哇!烏塔好厲害啊!真羨慕,可是爸爸媽媽是絕不會讓我去做的!唉!
對呀!烏塔的勇敢,我們也有啊!它只不過就是被父母的溺愛給覆蓋了。
記得上一次,我們要乘大巴車去位於飛雲林垟的創意實踐基地參加活動。儘管會有兩個老師陪同我們,但家長們還是不太放心,有的開著小轎車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面,有的則光明正大地跟老師預訂了位置,一路跟隨著我們。
而烏塔呢?她一個人遊歷歐洲,並且還在週末出門幫助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從而自掙旅費。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當讀到烏塔說:光以電視與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這句話時,我贊同地點起了頭。
有一次,我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了玉海樓的宣傳片,裡面有著許多照片,可它們並沒有提裡面有個小池塘。那時,我以為玉海樓裡面就只有房子,沒有其他的東西了,直到我去了玉海樓,才知道小池塘的存在。
烏塔的觀點讓我明白了:電視與書本上的事物都不是完美無缺的,某些東西還需要我們親眼去見證。
啊!爸爸媽媽,請把你們溺愛的雙手開啟吧!要知道:花盆裡栽不出蒼天大樹,鳥籠裡永遠飛不出雄鷹!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7
最近,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讓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故事講的是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遊歐洲的故事。
烏塔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暑假裡,她一個人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威尼斯、米蘭……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居然可以獨自去那麼多的地方,她是多麼獨立,多麼勇敢呀!
課文中烏塔說的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愛孩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呢?”是呀,爸爸媽媽都很愛我們,可是從來不讓我們一個人出門,更別說讓孩子單獨出門旅行了!可是,這卻讓我們失去了自由,我們都生活在家長溫暖的羽翼下,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在家裡,我們都被捧在手心裡,爺爺奶奶都圍著我們轉,怕我們凍著,怕我們熱著,所有的東西都幫我們準備好,生怕有一點兒差錯,和烏塔相比,我們不就像經不起風雨的花朵嗎?
就拿我來說吧,我平常除了自己上下學,去超市書店買點兒東西以外,其它事情家長都要陪著,他們簡直成了我的影子,這樣的我又怎能長大呢?我們只有像烏塔那樣,長大後才敢走出家門,走進社會,才能獨立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
我下定決心,不做溫室裡的嬌嫩的花朵,要做經得起風吹雨打的參天大樹;不做籠中的金絲雀,要做搏擊長空的雄鷹。我要像烏塔一樣,做一個獨立的孩子!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8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認真地讀了《烏塔》這篇課文,心裡充滿著擔心和羨慕。既擔心他會迷路,又羨慕她可以獨自外出旅行。
當我讀完《烏塔》這篇文章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總是在想:為什麼我沒有像烏塔這種勇氣和獨立的生存能力呢?
一個14歲的女孩竟然如此的膽量!獨自一人遊歐洲等國,難道她不怕被別人綁架嗎?我內心裡充滿了無限的疑惑和驚奇!她和我們中國的孩子對比,我們真是差太遠了。我們中國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那“糖水”之中,我們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更談不上獨自一人外出旅行。爸爸媽媽總是把我們看作“金雞蛋”似的寵愛著。我們碰到困難時就把期盼的目光投向爸爸媽媽。父母也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不知不覺,我們就被寵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
14歲的烏塔,去歐州旅遊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她認真地讀著與旅遊目的地有關的書籍,設計好線路和日程表。還有賣力地為超級商場分發廣告,掙旅費,多麼有毅力啊!而我們外出旅遊,不但不用掙旅費,連基本的行裝也不用準備。不用花力氣,爸爸媽媽做準備,我們就等著出發,而烏塔能這樣漫遊世界,必得到父母的支援,如果在中國,肯定會被當成離家出走的不良少年。
有人曾說:“失去了勇氣,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我們不但失去了勇氣,而且失去了自信心。
今後,我們面對生活困難,不僅不能退縮,要從容面對,自己想辦法解決,要像烏塔那樣有勇氣和自信心。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家的支援,還需要社會的支援。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9
上個星期,我們老師教了一篇叫《烏塔》的課文,裡面的主要內容是說一個有主見而不盲幹,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叫烏塔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的故事。讀完後令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為什麼別的國家的父母可讓他的兒女獨自遊歐洲,但為什麼在中國又沒有父母敢這樣做呢?這就是教育上的不同了,德國的小朋友一生下來他們的父母就開始鍛鍊他們的自理和自我保護意識,所以人家的父母敢這樣做呀;在中國,孩子一生下來就像享清福似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點自理能力也沒有,要是哪一天父母不在了,那要怎麼生活呀,這也是中國在教育上要改變的。
我再想想自己,平時生活有什麼困難就只會叫:“媽媽、爸爸……!”就是因為我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所以我的自理能力喪失了。還有我的父母經常把我當成嬌貴的露珠,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連平時過馬路都要千叮嚀,萬囑咐。為什麼我們不能像烏塔那樣獨立生活呢?這樣把我們那張原本可以展翅高飛的翅膀給折斷了。
爸爸媽媽請不要在把我們關在籠子裡了,給我們一片“展翅高飛”的天空吧!
烏塔讀後感作文 篇10
烏塔這篇課文使我有了深刻的感觸:這是一位14歲小姑娘獨自去歐洲,令我感到佩服。
其中一處讓我感到印象很深刻,也讓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她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為了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從這裡能看出烏塔是個生存能力強,有責任感、做事有條理、有計劃的孩子。
這使我想起了我們中國的孩子比外國的孩子柔弱,在家裡是個十足的“小皇帝”、“小公主”。遇到一點挫折,就打電話給父母,向她們傾訴自己的痛苦,讓父母幫我們解決。而父母在家裡很著急,連忙跟班主任說女兒、兒子在學校裡怎麼被欺負。寄宿生雖然在學校裡兩個星期的時候,才可以回一次家,爸爸媽媽就把好吃的飯菜放在微波爐裡蒸,只要我們喊一聲我肚子餓了,他們就迅速把飯菜端上桌來,供我們享用。吃完飯後,把碗筷往桌上一扔,就跑的無影無蹤了。返校時,孩子咕咚咕咚跑到車上,以下的事就不管了。父母則在後面幫我們整理東西,回到學校,什麼東西丟了馬上打電話埋怨他們:怎麼把我的東西忘拿了。他們馬趕過來給我們拿東西,又趕回去了。這就說明了中國的孩子被父母嬌生慣養的例子。
而國外的孩子摔倒了,父母看見了,不去扶他們,是想讓他們從哪摔倒就從哪站起來。外國的孩子上學去,就到銀行付貸款,到了有能力賺錢,再一一還清。他們從不亂花父母一分錢,因為他們知道這是父母辛辛苦苦賺來的錢。
爸爸媽媽,你們放心我吧!我們不要在你們的逆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