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讀後感的作文錦集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愛是什麼?我想沒有人能詳細的解釋清楚,就算是解釋清楚了,也不一定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從心理學上來說,愛是一種情感,是一種對人或事物親近、關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
《男孩和蘋果樹》講了一個男孩子和一棵蘋果樹之間的故事。他們是一對很要好的朋友。男孩從小和蘋果樹玩,從陪玩到索取,蘋果樹都義無反顧地滿足男孩的要求,直到只剩下老樹墩,還讓男孩坐下休息,蘋果樹還是快樂的。
一直地給予,男孩從蘋果樹那裡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我第一遍讀時直接就想到,如果我有一個這樣的“樹”朋友多好,不會總是一個人玩,“樹”朋友總是能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為我解決我的難題和煩惱。
可是我再次讀後發現,“樹”真是太偉大了,總是對男孩有求必應,男孩真是貪得無厭,總是對蘋果樹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一味地向“樹”朋友索取,並沒有想到回饋“樹”朋友的付出。這種關係讓我聯想到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母親總是無償地付出,不求回報,孩子總是一味地接受,當母親年老體弱時需要回報時,孩子也成為母親(或者父親)向他自己的孩子進行新一輪的付出。
但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連動物都奉行的準則,我們更要具備這些美德,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飲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珍惜自己的朋友和親人,施予愛,給予愛,接受愛,回饋愛,讓施與愛之間,愛與被愛生生不息。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有愛就有家,愛使人們成長。因為有愛,所以世間才那麼美好,因為有愛,所以人們心底永遠存著份良知。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看了《雪豹悲歌》這篇小說,我沉思良久,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隻雪豹的一生,一隻原本是家養後來被放生的雪豹的一生,轟轟烈烈的開始,悽悽慘慘的收尾。這是一首悲歌,一首不折不扣的悲歌,一首充滿了悔恨與遺憾的悲歌。
這首悲歌是這樣的:作者要將一隻牙口一歲半的小雪豹——雪妖放歸山林,並進行野化訓練。可小雪豹並不聽話,把獵物都嚇跑了,連續試了幾次都一樣。於是他採用使雪豹飢餓的方式來恢復它的野性,可也沒成功。後來雪豹與自己的媽媽重逢後,也是無濟於事。最後雪豹慘死在豺群中。
這個故事使我想到:做人不應該自私、貪婪,否則就會釀成大禍。故事中的那隻雪豹就是這樣。如果他不是那麼自私,為了獨霸母愛,咬死自己的三個弟弟妹妹,它就可以繼續向母親學習捕獵知識,並且擁有母親的愛;如果他不是那麼貪婪,多次半路打劫豺的食物,它就不會慘死在豺群之中。
這又使我想到了另外一個發人深思的故事。有個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去購買土地,賣地的人提出:誰出1000盧布,那麼他從日出到日落走過的路所圍成的土地都歸他。結果,貪得無厭的巴河姆累死在草原上了。巴河姆和小雪豹的悲慘結局,全因為“貪婪”二字所賜,是貪婪,將他們引入死亡的深淵。
《雪豹悲歌》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不能貪婪和自私,一切要靠自己的勞動並和大家一起分享。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最近,我看了我的偶像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系列的《從外星球來的孩子》。這個故事很有趣,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貓一家三口。虎皮貓是媽媽,笑貓是爸爸,胖頭是它們的兒子。
胖頭在刻苦學習鋼琴的那些那些日子裡,它在銀杏林裡遇見了一個小男孩---一個彷彿從外星球來的孩子。漸漸地,胖頭走近了這個小男孩,踏上了一段神奇而又溫暖的成長之旅。胖頭和小男孩一起的每一天總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而其中讓小男孩和胖頭成為了好朋友。
讀了這位名家的作品,我覺得胖頭和那個小男孩很友好,很會合作;再次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間的那種真摯的感情。這讓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好夥伴---“仔仔”(哈,楊紅櫻阿姨的狗狗也叫仔仔喲)。它是一隻很萌的折耳貓。我們也是一對好朋友。當我給它餵食的時候,它就會迫不及待地跑過來安靜地等待我給它食糧,那眼神彷彿在說:“小主人,你可以快點嗎?”哈哈,真有趣啊!有時候,我也會抱著“仔仔”,它就會乖乖地趴在我身上,讓我幫它梳理柔軟的皮毛。有時候,我練小提琴時,會發現“仔仔”動動耳朵,用它那圓溜溜的、玻珠似的眼睛看著我,彷彿在欣賞著提琴聲。當我練琴時遇到困難時,一看到它那眼珠子,彷彿就在鼓勵我要加油。我的心情一下子輕鬆多了。
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對待“仔仔”,我們也會像胖頭和寶寶一樣友好相處,成為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作文裡的奇案》一書由法國作家伊夫.格勒韋著,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適合中小學生的讀物,在陪孩子讀這部小說時,他很專心且熱情高漲,我們一起讀得很輕鬆。
這是一部視角獨特的推理偵探小說,事情起於一堂中學生法語課,法語老師佈置採風作文,範圍在一個小鎮上,時間是某一天的上午9:00至10:30,作文內容是透過各自的觀察寫一篇文章。主人公埃爾萬和同班25位同學根據老師要求依時分佈在小鎮的每個角落,把自已的所見所思所感記錄下來,沒想到與此同時,往常平靜的小鎮正上演著一場離奇的謀殺案,小作者們的作文成了破案的重要線索。主人公埃爾萬組織幾個同學圍繞作文展開對本案的調查,最後為警方順利破案提供了關鍵線索。
孩子喜歡本書最大的原因是他熱衷於偵探小說,以前讀《福爾摩斯探案集》就曾愛不釋手,我喜歡本書原因就多了,其一是故事情節緊湊,推理縝密,環環相扣,能激發讀者的思考;其二是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大多是中小學生,天性爛漫天真,充滿了對社會的好奇,調皮又不失社會責任感;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故事中的25篇中學生作文,角度不同,體裁不一,有散文、詩歌、小說、科幻,文筆流暢又不失天真,對學生作文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老師的精彩點評也為故事增色不少。
談到讀完小說的啟發,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是要進一步培養小孩的觀察能力,有良好的觀察力和觀察習慣,有利於小孩心智的成長;二是作文要思路開闊,不能拘泥於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有作者對生活的理解,要天馬行空,發揮想像力,思想有多豐富,想像有多大跨度,文章就會有多精彩,國內的學生作文指導,傳統呆板,很難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這種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從生活中就地取材的作文思路很具有借鑑意義。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一口氣讀完了《德國,一群老鼠的童話》。這本書用的篇幅不大,但卻深深的告誡青少年要識別和抵制法西斯主義。這本書裡出現了不少的人物:有喜愛閱讀的莉莉、渴望自由的菲利普、霸道的威利巴爾德、狡猾的尤瑟夫、大塊頭海爾曼……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莉莉了。
樂觀自信
《豌豆的妙用》一文:莉莉因為有著一身雪白的皮毛和紅色的眼睛,被老鼠們錯認為是異類,都稱它為“白妖精”。除了它的幾個好朋友以外,其他老鼠都討厭它,可是它沒有因為這些而悲傷。大頭領分配活動空間時,故意把它分到了沒有食物的地方——圖書室。雖然沒有食物,但它在漫長的黑夜裡學會了數數,減輕了它在黑夜中的孤獨。
讀了這個篇章,我看到了莉莉的樂觀自信,面對接二連三的打擊,莉莉竟沒有半點悲傷,這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的,我們應該向她學習。在現實中,我們要保持健康、樂觀的心態,遇到困難,儘量把困難想小一點,然後用自信去克服困難。
喜愛閱讀
《困頓中的莉莉》一文:在大頭領威利巴爾德講話時,莉莉因為開小差惹毛了它,大頭領把它趕回了它的活動空間——圖書館。莉莉呆在那裡百無聊賴,於是拿起一本書翻看。開始,莉莉看不懂文字,只翻看插圖;後來,莉莉慢慢的認識了字,學會了閱讀。從此,莉莉就像是著了魔,日夜不停的閱讀。它甚至忘掉了傷心、疲勞、飢餓、孤獨,它興奮,它快樂。莉莉給朋友們介紹閱讀的作用,給它們講故事聽,它享受到了讀書的樂趣。
書彷彿一個施展了魔法的寶貝,它的魅力讓人無法自拔。圖書館如同一個施了魔法的藏寶閣,裡面有成千上萬個上了鎖的寶箱,閱讀就是開鎖的唯一鑰匙。打開了這些寶箱,我們就會得到無窮無盡的知識,使之提高我們的境界,開闊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換句話說,閱讀是我們增長知識的途徑。
勇氣可嘉
《死老鼠不再吭氣》一文:莉莉心愛的老鼠菲利普因為糾正大頭領錯誤的做法,惹怒了它。
大頭領派部下把菲利普扔出窗外喂貓了。看到這個情景,莉莉下定決心要和大頭領對著幹了。它不把大頭領禁止講故事的規矩放在心上,不怕危險,重新開始講故事。大頭領的部下尤瑟夫看見了,用一個兇猛的表情警告了莉莉,不遵守規矩不會有好下場的。但莉莉並不恐懼,它決心要消滅威利巴爾德這個十惡不赦的暴君。
讀了這個章節,我從心底裡佩服莉莉的勇氣,我看到了莉莉這個決心下得多麼堅定。就算大頭領想辦法折磨老鼠們,想想強大的大頭領與它身邊的護衛隊,還有被大花貓吃掉的嚴厲懲罰,眾鼠們也是敢怒不敢言。可莉莉卻不服大頭領法西斯式的統治,為了自己心愛的老鼠,為了自己的自由,它突破了恐懼的束縛,勇敢地去反抗,最終,它憑藉著自己的智慧打敗了大頭領,拯救了大家。這種勇氣值得我們表揚和稱讚!
莉莉的每一個好的行為都成為我的典範,我要向它學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一定要往好處想,保持樂觀的心態;我應該不斷的閱讀,吸取其中的知識,把它運用到生活中,使自己不斷提升;這些都是成長必不可少的因素,一定要做到這些,在成長曆程中邁出更大的一步!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背景:看過顧老師發給我的亦舒經典的77句話後,我有非常強的認同感,由是上網查誰是亦舒,然後看到她的一部作品:《我的前半生》,邊看邊哭,4小時讀完,大腦一片混亂,8小時後,寫下了下面的文字:
《我的前半生》大致的脈絡與情節是:子君結婚的.第十三年,被他職業為西醫的老公拋棄,是年她33歲,之後在朋友唐晶的支援下租房,找工作;在師傅張允信的促使下開始過一種獨立且有點藝術性的生活;在陳達總、可林鐘斯的陪伴下明白了誰是自己生命中的過客,誰是生活中的聊天人;在她女兒安安的緣引下找到了自己想嫁的第二個男人,那年她36歲……,其間所經歷的悽風冷雨式的心路歷程,在她的文字中隨時隨地都可以讀到。
我讀亦舒的《我的前半生》,我強烈感受到了一個生命從依賴到獨立的掙扎:在她的生命中,先是老公涓生拋棄了他,接著是女兒安安去澳洲上學,再接著是青梅竹馬的好友唐晶嫁人,包括讓她過了不少衣食無憂日子的兒子平兒漸漸適應了沒有她的生活……,一次次,她終於從生不如死的陷阱中,逃生了:生命是孤獨的,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終身的陪伴者與擔當人,其他所有的人都只是過客而已。
我讀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從主人翁的生命歷程中體會到:命運是有輪迴的,與其興師動眾地抗掙,不如先接納順從,然後再順勢而為,因為她認定,被拋棄一定也有她自己的不是,連自己的女兒都瞧不起自己了。天下還真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故的恨,所以從現實的愛與恨中找出自己的活路是最重要的,或者再宿命一點:老天早就將一切命中該發生的事安排好了,是福是禍,都躲不過,當然其中也一定有值得反思與學習的地方,同時當有這種“接納命運安排”的觀念的時候,無論是誰,生命中無論有何種的悲劇,往前走,一定有路。
我讀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從她的字裡行間既能感受到芸芸眾生為了生活而拼搏的百態:站在一個平凡人的角度,她的父母勢利沒錯,她的老公另尋新歡、她的哥嫂見好就收沒錯,三番刁難她的工作主管沒錯,身邊幾個糾纏她的男人也沒有錯,因為現實永遠沒有對錯,重要的是它是構成我們生命軌跡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平凡人,能活出她那樣,已經非常不容易;如果再有智慧一點,當然是首先學會自愛,然後用自愛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自愛,即首先讓自己生存,其次調節自己,讓自己不斷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再其次讓自己能與周圍的人物景保持積極開放的交流與溝通。
我讀亦舒的《我的前半生》讓我懂得:平常人如果不懂心理學與哲學,只要能堅持積極、主動、正面的人生態度,無論生命中有多少或多大的變故,車到山前是一定有路的;無論對父母、對生命有沒有感恩的態度,只要是堅信靠自己,也一樣能演繹出生命的精彩;無論日子有多孤獨、多悲涼,只要將抱怨的心轉回到如何走好下一步上來,上天的美意她就一定能收到。
我讀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即使只是一部都市小說,我還是相信,這代表了一種現實的生命哲學:相信自己,自己就會越來越自信;相信明天,明天就會越來越美好!吃飯的錢,穿衣的銀子絕對不用擔心!作文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讀後感在暑假期間,我用業餘時間讀了一本很不同的書,叫《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怎麼樣?這本書一聽名字是不是就很令人感興趣吧!我就是眾多好奇者中的一位。
這本書主要是講了女生姚果粒發現,家中小貓豆沙在窗臺和一隻一模一樣的流浪貓對視。沒想到這種事眨眼也降臨到她身上——一個古怪攝影師叔叔“不是雙胞胎”的攝影計劃,讓她撞上和自己得一模一樣的毫無血緣關係的女孩藍泰格。兩個“形式”相同,“內同”相反的女生,時而衝突、討厭對方的存在;時而忍不住好奇,彼此悄悄探究;時而又有神秘的認同感。
種種變化讓他們的生活起伏不定,異想天開的置換遊戲更讓她們發現了內心的另一面。兩個女孩在一種神秘和煩惱中豁然長大。“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讓他們彼此終於擁有了一種奇異的完整感,也揭開了果粒的身世之謎,更讓脫線媽媽別丹心和時裝女魔頭媽媽藍蔚藍各自解開了心結。書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果粒在一隻大熊和小熊的圖上寫了“BB”兩個字母。意味著小熊在叫著“爸爸”,而大熊則喊著小熊“BABY”,可見果粒雖然從未見過別丹心一直掛在嘴邊的爸爸,但是她的心裡卻是多麼渴望有一份父愛呀!
讀完這本書以後,讓我明白了父母的愛真的對我們很重要,所以現在我們要珍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愛,因為那將成為我們長大後最美好、最溫馨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