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範文4篇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範文4篇

  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下面是關於《老人與海》讀書筆記範文4篇的內容,歡迎閱讀!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1

  從古至今,無數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追逐成功的道路上,又有多少人因畏懼失敗,半途而廢。在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這本書中,耄耋老者與磨難作鬥爭的那股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一位窮困的老人長年孤獨地在海上打魚,但總是一無所獲。終於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不料在返回的路上卻遇到成群的鯊魚。可他並不向鯊魚屈服,使出渾身解數與鯊魚搏鬥。最後,老人筋疲力盡、傷痕累累,鯊魚吃光了所有的魚肉。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慨萬千。雖然最後老人只有“一幅光禿禿的魚骨架”,但他也會無怨無悔,因為他奮鬥了、付出了,奮鬥的過程同樣很精彩。這正如老人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激勵並感動著我們每個人。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2

  “鯊魚一次又一次衝來,老人用棍子揍。晚上,鯊魚又成群竄來,老人只見它們身上的磷光,他不顧一切的用棍棒劈去。棍棒丟了,就拽下舵把,兩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但是鯊魚還是從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塊塊死魚肉。。。。。。”每次讀到海明威所著的《老人與海》這段描寫鯊魚和老人搏鬥的這段場景,我的心就被牽動起來,久久不能平靜,字裡行間都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和感動。激動是場面描寫給我的衝擊,感動則是老人頑強勇敢的精神所帶給我的。

  如果有人問,老人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我會毫不含糊地告訴那個人,老人是個成功者,而且是個很偉大的成功者。

  單從結果上看,老人並沒有打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回來,而是拖著魚的骨骼回來了,沒有成功。可是讓我們深入去想一想,老人打魚的過程是否收穫了許多可貴的東西?

  在文中,老人對自己,對大馬林魚甚至對鯊魚都說了話,從每一句話都可以看出,老人對這場殊死搏鬥充滿了足夠的勇氣和力量,他覺得生活就是這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我認為老人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成功者,同時還是一位英雄。他用雙手告訴我們,有勇氣,不放棄,就能戰勝一切挫敗。

  此刻,我又想起了自己,與老人的經歷恰恰相反:我所得到的結果,還算看得過去,可我在過程中,沒有應得付出的勤奮。

  忘記了是哪一年的期末考試,我自認為自己學的還可以,就沒有認真複習,天天玩電腦看電視,一天到晚逍遙自在,一點沒有臨考前的緊張氣氛。明智的老媽決定“放養”我一次,她只是想讓我知道,不努力沒有好下場。當時,我還撇撇嘴,對她來了個白眼說:“走著瞧吧。”

  結果,卷子一點難度沒有,我數學考了95,語文96,英語96。5,要整體看吧,這個成績倒還說得過去,可平時一直沉默的媽媽坐不住了,她狠狠地批評了我,說我一點沒有上進心,沒有盡力,在過程中首先就給自己留下了遺憾,就算得到的回報湊合,也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因為,你沒有為你應得的過程播下自己的汗水,你從根本上說,你就已經失敗了。

  當時,我對媽媽的話反感極了,不懂媽媽說的“過程”到底哪裡重要。現在讀了《老人與海》,文中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就告訴我了一個決定我一生命運的人生哲理:“不以成敗論英雄!”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3

  “老人的線,緊牽,愛的信念,歲月的帆,漸行漸遠。在風浪中搖曳,我依舊堅守一切”耳畔響起《老人與海》的熟悉旋律,不禁思緒萬千。

  其實,剛開始吸引我的是這本書的封面,陰沉的天空交織這深藍的大海,我窮無盡的延伸到前方,聖地亞哥帶著草帽在小船上,只有大概的身影,看不清表情。我想,他是孤單的,但讀完書,我知道他是樂觀的。

  我有些無奈,怎樣去契合這個主題呢?對,是人與自然。很多時候,人們都喜歡當自然的主宰者,呼之則來,斥之則去,想象自己擁有強大的力量。可聖地亞哥不是,他喜歡那種競爭的感覺,喜歡與自然相處的感覺。所以,他用自己的雙手搖著漿,張著帆,引著穿好的魚餌的釣線靜靜地等待。

  “我奈何不了它,它也奈何不了我。他想只要它這麼一直游下去,誰也奈何不了誰。”他總是這樣,字裡行間就對自己充滿了自信,與對所謂的命運的不屈。他不相信所謂的走運,他說,走運固然不錯,不過我寧可保持精確,那樣,機會來的臨時;你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很欣賞這句話,無論是捕魚還是生活,上帝很少會垂青沒有準備的人。在我眼裡,充分的準備是勝利的基礎。很顯然,聖地亞哥亦是如此認為,所以,他比一般的漁夫跟懂得捕魚的技巧,更瞭解魚的習性和弱點。

  其實,在聖地亞哥的時代,捕魚的技巧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不再是拿著尖尖的魚竿四處找魚的原始時代了。他們在船,網,餌的幫助下越來越輕易地捉到魚了。歷史的車輪慢慢碾過,科技在一點點的.進步,也是這樣,在發展中,人與自然的默契在一起提升,科技與自然更好地共同發展。聖地亞哥用行動在踐行著。

  但有時也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變化。就說近鄰日本吧,科技水平國際一流,可是他們做的是什麼呢。日本漁民在日本F的鼓勵下以“科學考察”的藉口進行捕鯨活動,牟取暴利,毀壞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褻瀆科學的高尚含義。

  這讓我更加佩服聖地亞哥,僅僅只是很小的細節——對自然的尊重。

  他說:我也能撐多久。在那個難熬的三天裡,他幾乎與魚兒對話緩解自己的情緒,時不時就會冒出這樣的話語。但是,我相信他,因為他是一個堅韌的人,擁有松柏般寧折不屈的毅力,精神上的強者。聖地亞哥的硬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他和槍魚的戰爭鼓舞了周圍的人,使他們的精神得到昇華,同時也感染著每一位讀者。他的自信的態度,堅強的精神,寬厚的人格,贏得了所有人的青睞。無論過去曾經有過多少坎坷,依舊堅持生活著。想當年海水藍藍,迎著太陽追逐夢想,現如今,年邁搏擊海洋,經歷多少風浪,無所謂,自信並著堅強。

  “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這是讀完《老人與海》之後印象最深的句子。精神的力量是令人敬畏的,聖地亞哥的行動證明了這一點。他的手被魚線劃傷時,他只是簡單的將手泡在鹹鹹的海水裡,還要顧及大魚是否拉線。他昏眩噁心看不清東西時,躍動的魚鰭讓他強撐著一直保持清醒,勸慰自己,鯊魚來襲時,他已經在海中三天了,強忍著極度的不適堅持到底……

  恩格斯認為,人所以比其他一切生物強,是因為人能夠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聖地亞哥的信仰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我們,2世紀的少年們,應該做到的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確保科學發展的同時注重所有的天平能保持平穩。

  合上書,我知道聖地亞哥他還在……

  《老人與海》讀書筆記4

  《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老人,卻展現了一個世界。小說內容十分豐富,含義深刻,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傑作,讀後令人回味

  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我的航行究竟結果如何,但作為一個不被擊敗的人,你看那太陽總是要落下去的,但是明天——太陽照常升起!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信仰可以是一個人,如同《幻城》;信仰亦可以是一句託付,如同母親對你的關照。我們曾有那麼多的理想像吹泡泡一樣接連破滅,但仍剩下對生活與生命的信念。去相信吧,如同沒有被欺騙過一樣。

  縱使老人一次次失敗,他從沒有絕望過,那份淡定,平息了一切波濤。老漁夫,雖然老了,倒黴、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鬥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用小說中老人的話來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著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說,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裡,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說“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他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尺的魚骨架。從老人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出海明威想要傳達給我們的那種靈魂的尊嚴。

  書中的老人曾說:“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這正是海明威借老人的口告訴讀者的本書的主題吧,我想,從此看來這本書並不是什麼寓言而是一部令人折服的現實主義佳作。

  當我們翻開書的扉頁,就好像開啟一個塵封已久的木箱,裡面盡藏著珍貴的古器,訴說著曾經的偉岸勇毅,使靈魂洗禮在充滿力與美的殿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