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河中石獸> 河中石獸翻譯校對

河中石獸翻譯校對

河中石獸翻譯校對

  選自《閱微草堂筆記》,作者紀(jǐ yún)(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曉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編加的)。清代學者、文學家,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晚年自號白雲,乾隆年間進士。他的著作有《閱微草堂筆記》,他和其他人編的《四庫全書》被稱為文化史上的“萬里長城”,對儲存中國文化有很大的貢獻。《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

  這篇說理短文敘述了三種尋找河中石獸的看法和方法,告訴人們:再深的理論,不能得到實踐的證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同時還揭示了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觀斷。

  河中石獸譯校對:

  滄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寺廟的大門倒塌在河中,兩個石獸一起沉入河底。經歷了十多年,僧人募集到金錢重新修建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個石獸,竟然沒找到,認為它們順流到下游去了。他們划著幾隻小船,拖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個講學者在寺廟裡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客觀規律。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洪水沖走呢?那石頭的性質堅硬而沉重,沙子的性質鬆軟,它埋沒在沙裡,越沉越深罷了。你們順著河流向下游尋找,不也是顛倒了嗎?”大家信服它是精當確切的`言論。

  一個老河兵聽說了這件事,又笑著說:“凡河中落入石頭,應當在上游尋找它們。這是因為石頭的性質堅硬而沉重,沙子的性質鬆軟,水衝不走石頭,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衝激沙子形成陷坑。陷坑越衝越深,衝到石頭的一半的地步,石頭一定倒在陷坑裡。像這樣再衝激,石頭再轉移。轉移不停止,於是反而逆著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下游尋找石頭,固然顛倒;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顛倒了嗎?”像他說的那樣,僧人果然在幾里外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個方面,不知另外已方面的例子很多,怎麼可以根據常理就主觀推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