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太原蒙山大佛作文五篇

太原蒙山大佛作文

太原蒙山大佛作文五篇

  篇一:太原蒙山大佛

  看報紙時得知太原市西山附近有一大佛,據說比樂山大佛都高。但我認為此說法為天方夜譚,因為若有這麼一座大佛,太原人理應知道的,怎麼從來沒聽說過呢?

  “五一”在從龍山返回的途中,我碰到了晉源區的一小夥子,說起太原的旅遊點他有點激動,並告訴我蒙山大佛就在太原化肥廠背後的山中。當時我就有一種衝動,這樣一座碩大無比的大佛我應該去看看,它可是我們太原人的驕傲。在化肥廠附近問了幾個人,都不知道有此大佛,最後終於有人知道它,說大概就在開化溝裡,寺底村的上面,離這兒大概有十幾裡。順著開化溝往山裡走,路兩邊全是煤灰,偶爾有一輛拉煤車路過,司機和我的臉都是黑的。走了大概十里的山路,終於到了寺底村,村裡只有一戶人家,其餘的因為煤炭開採後水位下降已遷出去了,整個村像被煤灰淹了一樣。問了村民,繼續往山上走,大概一公里,轉過一個山頭,忽感心頭一顫,遠遠望見一座石刻巨人的胸頸突現於群山之間。

  大佛坐落於蒙山北峰之陽,南向,依山鑿制,由於年久風雨剝蝕,岩石表層風化嚴重,頭部早在元代就已經崩落,其外露高大的胸頸部剝落之處還長出小樹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風采。由於寺毀閣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裡,僅現胸頸部分。對這尊大佛的考查,現僅觸及其一半,剩下的還需清理發掘,無怪乎人們不知其為當年巍峨的大佛,立於大佛胸下懷間而不知;無怪以往探佛者慨嘆“大佛已不存在了”“僅遺亂石而已”。

  蒙山在太原西南約20公里處,晉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1325米。蒙山為古太原縣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曉月”之稱。史籍記載這尊大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始鑿,經五個皇帝二十餘年,至後主高緯時鑿成。《北齊書》記載在《後主恆紀》中:“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所以稱為“晉陽西山大佛”。《北史》載:“鑿晉陽西山為大佛像,一夜燃油萬盆,光照宮內”。“宮”指歷史上著名的`晉陽宮,遺址在晉源鎮古城營村九龍廟一帶。據有關部門測量,晉陽西山大佛現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僅低我國四川樂山大佛(高71米)8米,(一說66米,一說70多米,比樂山大佛略高),比以往西方所說“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揚(Bamiyan)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鑿制年代,西方對“巴”佛考查不清,認為“巴”佛鑿於“3至7世紀”之間,這是個不精確的估計數字,而我晉陽西山大佛,史籍明確記載鑿於北齊天保二年(551年),時值6世紀。如按“巴”佛鑿於“7世紀”來說,我晉陽西山大佛要早一個世紀,比我國樂山大佛鑿於唐開元元年(713年)早162年。據此,論高度,晉陽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傳說李淵做太原留守時曾參拜蒙山大佛,當晚就夢見佛光普照,以為祥瑞,從而堅定起兵決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則天於顯慶五年(660年)幸晉陽瞻拜(此寺及南十餘里的龍山童子寺瞻禮二寺大佛),次年又派專使賜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燭山川,道俗瞻睹數千萬眾”轟動幷州。晚唐晉王李克用再建大閣,五年用工三十萬。五代後晉時,北平王北京留守劉知遠,重修莊嚴閣,共五層一百三十間。北漢劉繼元在蒙山頂造避暑宮,開化峪內設御駕橋。宋時又在蒙山開化前寺建連理二塔。元末(1368年),寺毀閣傾,大佛頭部脫落,殘磚破瓦和山間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晉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稱“法華寺”。顯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從此便埋沒六百餘年。

  大佛往下不遠,就是開化寺,遺址在一片桃花林中,除連理二塔外,只剩一堆殘磚敗瓦。可誰又曾想到這很不起眼的寺院就是東魏高僧曇鸞弘修的淨土法門,東魏孝靜帝“勒令住幷州大寺”,日本淨土真宗經籍載為“幷州大巖寺”,北齊高洋賜額“開化”寺,曾是佛教淨土宗的早期道場。仰望著大佛,大佛頭顱毀損崩落,不知蹤跡,腹上岩石大部分早已風化崩落,胸下淹沒於亂石瓦礫之中,一幅慘敗不堪的情形,實屬千古遺憾。站在大佛臂上,古晉陽城盡收眼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只覺往事越千年,倏忽間滄海桑田,海枯石爛。

  篇二:太原蒙山大佛

  初秋時節,我陪姥姥去蒙山看大佛。

  車出市區後,不久便來到蒙山腳下,遊人並不多,但山之恢宏威嚴盡收眼底。正門除了“蒙山”二字外,門柱上還有一聯“佛是一座山淨心淨土,山是一尊佛淨土淨心”。轉頭想問姥姥什麼,卻見她早已雙手合十,低眉垂目,口中唸唸有詞。 拾階而上,一路上走走停停、曲曲折折。

  趁著姥姥忙著沿途朝拜,我獨自爬上爬下、跑來跑去,一會兒在習習涼亭中坐看楓林未晚,一會兒於逐蝶穿花間找尋峰迴路轉,有時和其他孩子一起在瀑布邊戲水,偶爾採一把野花摘幾枝紅葉,好一個偷得浮生半日閒,怎一個快活了得! 我們從拜佛臺一口氣爬到大佛跟前,大佛看上去大耳垂肩、慈眉善目,像似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雍容氣派。聽導遊講,蒙山大佛“佛高六十三米,依山鐫刻,跌足而坐,雙手施禪定印,佛體厚胛肥肩,可謂佛超山巒,高遏雲天”。

  在山頂上,人們除了忙著燒香拜佛、合影留念,也不忘選購些紀念品,還有的意猶未盡地討論著蒙山大佛和樂山大佛、靈山大佛的異同,數落著大佛的歷史。登山遠眺,來時山腳下那一排農家院舍早已升起縷縷炊煙……

  那一夜我夢見了大佛,夢裡的大佛笑容可掬。

  篇三:太原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位於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邊,那裡風景秀美,十分奇特。

  今年夏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蒙山大佛。我們一進山裡,路兩邊種著的核桃樹,桃樹,蘋果樹等不知名的樹,給我們撐開一把把涼傘。走進山裡,一陣悅耳的山泉聲伴著悠揚的佛樂響在我的耳畔。山泉水很清澈,都能看見水底的小石子。我找來找去,就是找不見小魚小蝦,可能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聽見佛樂 ,我卻找不見音響,原來,路邊的樹樁是音響啊。

  終於走到了大佛跟前,覺的大佛特別莊嚴。只見他坐北朝南,依山而坐,兩耳齊肩,雙目微睜,盤腿而坐,兩手重疊放在腿的中間。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顯的那麼寧靜,莊嚴,鎮定自若,泰然處之。任何時候都成竹在胸,任何事情都難不倒他。站在大佛面前,感覺他是大象,而我是螞蟻。但是,大佛不也是人制造出來的嗎?我們應該比大佛更自信,更能戰勝挫折,不被生活中的困難嚇倒。

  回到家裡,大佛時刻讓我想起,希望大佛永遠不倒,永遠給人啟迪。

  篇四:太原蒙山大佛

  今天一早,我們全家就來到了位於晉源區金勝鄉寺底村的蒙山大佛旅遊區。終於要一睹為快了,車剛一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景區跑去。

  一踏入景區,一股大自然的氣息就迎面撲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頓覺神輕氣爽。展現在眼前的是茂密蔥鬱的樹林,各種各樣叫不上名的野花,還有就是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聽著水聲,伴著美景,就像走在了人間仙境,我就是那快樂的小精靈。

  順著小溪往山上走,沒覺得有多累時,就看到了一個大大的廣場,在廣場的正前方是一大段臺階,沿著臺階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我的心也越來越激動了,馬上就要看見蒙山大佛了。懷著這樣期待的心情終於走完了最後一個臺階,“哇”一個好大好大地佛像就在我的面前,他那寬寬的雙肩,高大的身軀,慈祥的面容都那麼讓人心靈為之震動。人們都從見到他的驚奇中轉變為靜寂,靜靜地觀賞他的雄偉,為他的恢弘氣勢所震撼。這真是世界摩崖石刻藝術中的精品。

  我舉起像機拍下了這一奇觀,我要拿回家好好地品味,並且告訴我認識的人,讓他們也快快來這裡看看。

  篇五:太原蒙山大佛

  四川的樂山大佛天下聞名,殊不知,山西也有一座大佛可以與之一爭高下。想知道它在哪兒嗎?它就在“天然氧吧”—蒙山。昨天是中秋節,我就去了一趟蒙山。

  我們從市區出發,快到羅城高速口時,向西一拐,順著印有“佛”字的路燈往前走,就到了蒙山。

  蒙山上空的天真藍呀!藍得沒有半點兒雜質,純淨而透明。彷彿一塊兒巨大的藍水晶該在山上似的。一進山,一股在城市中久違的清新空氣便撲面而來。空氣是溼潤的,輕輕地、軟軟地撲在臉上。蒙山遍地綠色,草木猶如一塊兒綠色的大毛毯,把山裹了起來。而那嘩啦嘩啦跳躍著的溪水,更為這宛如仙境的山中增添了幾分靈氣。

  捧一抔清澈的溪水洗洗臉,瞬間皮膚上便有了水嬌柔的嫩滑,且熱意全無,如同衝了一場涼水澡般清爽,渾身上下舒服極了。心彷彿也像純淨的溪水一樣透明瞭許多。

  在青山綠水的簇擁下,大佛靜靜地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兩眼微閉,神情嚴肅,嘴角卻帶著淺淺的笑意。大佛兩手放於腿上,靜靜地打坐。

  蒙山大佛是北齊文宣帝高洋於天保二年始建,高約200餘尺,至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了。它比全國最高的樂山大佛略高,是最早的露天摩崖大佛。隋文帝時新建了庇蓋大佛的殿閣,後由於寺毀閣傾,大佛從此隱沒於亂石瓦礫之中。現在大佛已經修復。踏著山間的小路,耳邊還回響著山中隱約可聞的佛樂。時間過得飛快,我該回了。坐在車上,我戀戀不捨地望著蒙山,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