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合集15篇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合集15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

  一、課題及設計意圖

  今天的課題是《得數是6的加法》,本課是在前面學習了5以內數的加減法和6的組成之後,進一步學習數的加法運算。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計算能力,為了更進一步地提高他們這種能力,為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我在設計《得數是6的加法》時,注重從感知入手,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透過豐富多彩的數學問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分析

  1、認知目標:使幼兒學會利用6的組成計算得數是6的加法。

  2、能力目標:透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他們觀察、思維、運算能力。

  3、情感與價值目標:透過本課內容的學習,激發幼兒對數的運算的興趣以及大膽表現、積極交流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要點

  1、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根據6的組成進行加法運算。

  2、教學難點:本課的難點是知道一個加數與和,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四、教法

  採用嘗試發現、綜合對比、總結歸納、網路教室直觀演示等形式,指導幼兒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而開展課堂教學。

  五、學法

  以引導幼兒自主探究學習,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讓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練一練,以練為主,以親自實踐、積極動腦、動手來學習新知。

  按照心理學常識,幼兒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就能自覺地排除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干擾,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把學習當成愉快的事。因此,上課一開始進行復習時,就設計這樣的導語:小朋友,我們已經學了很多加減法了,今天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誰最能幹,(點出複習題)最先做出老師出的這些題,好嗎?在這種刺激下,人人都想當老師眼中的小能手,興趣一下子就能調動起來。這是引導幼兒複習5以內數的加減;這是複習6的組成。

  在新課學習中,透過可愛的動物圖片群和插入聲音的播放,激發幼兒學習新知的慾望,引導幼兒感知、探索得數是6的加法。這是引導幼兒觀察動物圖片,發現數量關係,學習5+1和1+5,初步引導透過組成計算得數;然後出示4+2和2+4兩個算式,讓幼兒擺弄小棒探索得出4+2=6和2+4=6,再脫離小棒的幫助透過組成計算得數;最後直接出示算式3+3=讓幼兒利用組成計算得數。本課的難點是已知一個加數與和,求另一個加數,這一難點的突破是透過感知具體事物的數量,引導幼兒填空,找出另一個加數,再過渡到利用6的組成想出另一個加數。

  本課透過圖片和實物的觀察和操作,來感知得數是6的加法;然後透過數的組成來理解得數是6的加法;最後透過提高練習,讓學有餘力的幼兒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嚐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最後,對於說課的內容和方式的理解,我也是處於摸索階段。我今天和大家交流,探討,只是一個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多提寶貴的意見,謝謝!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2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為小動物準備春遊物品,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重疊對應,對於幼兒而言,透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先讓幼兒進行重疊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絡)。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然後又進行顏色的對應匹配,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幼兒的思路。三是乘車引發座位問題,這主要是數與量的對應,將一一對應提升一個高度。

  說活動教材

  小班幼兒在學會了區別“l”和“許多”的基礎上,可以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謂的“一樣多”和“不一樣多”。在比較的過程中通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對應一般有兩種(見圖一):重疊對應(即將第一組物體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組物體一個一個分別疊在第一組物體的上面)。並置對應(即把第一組物體排成橫列或豎行.第二組物體一一對應分別擺在第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對應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物與物的一一對應和物與數的一一對應。比較常見的形式有(見圖二):相關物體的匹配、數和量的對應匹配、顏色的對應、形狀的對應、大小的對應等。小班第二學期的幼兒對5以內的數量關係、物體的明顯特徵(顏色、形狀、大小等)、物體簡單的排列(橫排、豎排)以及生活中常見的相關事物(小兔與蘿蔔,小貓與魚等)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為進行一一對應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他們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一一對應的活動正是為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玩一玩、排一排的過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數、物之間的邏輯關係。

  本次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較為感性的活動。一是以為小動物準備春遊物品,引出課題。引導幼兒學習重疊對應,對於幼兒而言,透過重疊的方法更容易發現兩個集合之間的對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先讓幼兒進行重疊對應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對應的關係,教師提供給幼兒誘發對應性的材料,如狗和骨頭(即兩種材料之間有內在聯絡)。容易使幼兒進行一一對應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形成了一一對應的意識。然後又進行顏色的對應匹配,進一步擴充套件了幼兒的思路。三是乘車引發座位問題,這主要是數與量的對應,將一一對應提升一個高度。

  說設計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慧理論指導我們在活動中要關注孩子各方面的發展。加德勒透過內在關係探析後指出:兒童期階段,幼兒往往表現出驚人的能力或某種天賦。而獲得這些初步的發展並不需經過正規的教育.而大多則是透過幼兒世界或接觸範圍、領域自發性互動產生的。環境的影響和文化的演化對兒童的潛能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兒的認知發展為基礎,設計符合身心發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特徵,提供發展智慧、創造力的機會和環境,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最後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發現幼兒潛能和智慧的差異性。讓每個幼兒都能有充分展示潛能的機會,最大程度地喚起每個人的自信心。

  2、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促使我們在活動中以遊戲為載體.以幼兒的操作為手段組織教學。小班(3~4歲)幼兒具有活潑好動、好模仿、情緒性強、自制力差、認識活動以具體形象為主的年齡特點。而遊戲恰恰能滿足幼兒好動、自制力差的特點。在遊戲中,幼兒不僅可以自由地變換動作、姿勢,還可以多次重複所感興趣的動作。遊戲可以滿足幼兒自我表現、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兒在遊戲中可以獲得影響與控制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當幼兒完成了包含在遊戲活動中的一定課題與任務時,幼兒會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從幼兒的生活中挖掘有價值的經驗.以遊戲生活的形式使幼兒願意學、樂意學、快樂學。提供幼兒主動操作的情景,做中學,學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體現生活。

  說活動目標1、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數量關係。

  (2)萌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嘗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一一對應是比較物體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現相等關係,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因此,讓幼兒透過嘗試一一對應的操作匹配能較好地為幼兒進行“比較活動”作好準備。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經常不能持久地參與活動,而且他們對自己感知到的東西缺少表達的習慣和方法。因此萌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培養表達他們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透過活動,初步學會相關物體的重疊或並置匹配,感知一一對應的現象。

  2、活動難點:獲得一些有關對應的經驗。

  【分析】活動中幼兒透過一系列的操作來獲得重疊和並置的對應方法.並透過這種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有利於幼兒認知結構的發展.有利於他們以後對數概念的理解。

  說活動準備

  1、前期生活經驗準備:幼兒有春遊、捉迷藏、乘車的生活經驗。

  2、教具準備:小娃娃胸飾一個(教師)。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的胸飾各五個(小朋友)。分別印有“1”、“2”、“3”、“4”、“5”數字的帽子各五頂。分別畫有“1”、“2”、“3”、“4”、“5”的點子的長椅子五把。分別畫著2根骨頭、l條小魚、3條小蟲、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盤子貼絨五個。

  說活動過程:

  引出活動:出遊準備,戴帽子

  1、提示語:小娃娃要帶小狗、小貓、小雞、小兔、小猴一起去春遊,請你想一想,應該帶些什麼東西呢?

  幼兒互相討論要帶什麼(吃的)回憶經驗,展開思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提示語:還可以帶上什麼有用的東西呢?怎麼戴帽子呀?

  引導幼兒說出戴帽子。(一個小動物頭上戴一頂帽子)感知重疊對應的關係。

  點心:找食物

  3、提示語:小娃娃為小動物準備一個大蛋糕,但它們都不喜歡吃,小動物們喜歡吃什麼呀?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把食物從左到右擺成一行,然後引導幼兒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動物的動作走到相應的食物旁邊。

  感知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

  4、提示語:小動物們都喜歡吃什麼呀?盤子裡有什麼呀?

  點數5,如“小狗喜歡吃骨頭,盤子裡有5根骨頭。”

  鞏固相關物體的匹配對應;手口一致點數5;隱含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的兩兩對應。

  做遊戲:捉迷藏

  5、提示語:小動物們要玩捉迷藏的遊戲了,小娃娃來找他們,引導幼兒躲在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小房子後面。如:紅房子後面躲著誰呀?

  感知顏色的對應乘車回家:找位子

  6、提示語: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一起乘車回去吧。小娃娃是司機,坐在最前面。我們來數數還有幾個座位呀?有幾種小動物呢?應該怎麼坐呢?

  1、2、3、4、5個座位。(一種小動物坐一把長椅子)鞏固手口一致點數5,鞏固一一對應的重疊關係。

  7、提示語:那誰坐前面誰坐後面呀?

  引導幼兒發現椅子和帽子數量的對應關係。說出按帽子的號碼來坐。

  感知數與量的對應關係。

  8、安全教育:回來的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坐車安全,遵守交通規則。幼兒園小班認知說課稿

  社會效能力的培養,自我保護意識說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去玩。鞏固活動中的一一對應的經驗積累,引導幼兒發現其他的一一對應形式並透過一一對應來嘗試著比較兩種物體的多少,感知一樣多等概念。(見下表)活動區域:材料準備隱性經驗計算區1~5的數字卡片,1~5的實物卡,五種顏色的小木珠1~5的數量認知;1~5的對應匹配、排序美工區5份剪刀、膠水、手工作業;添畫相關事物:畫好各種顏色的花,添畫蝴蝶。

  人手一份材料的對應;相關事物的一一對應填畫:花和蝴蝶角色區娃娃家的餐具食物,商店的玩具。

  餐具和食物的對應,玩具的分類對應,比較多少語言區《三隻蝴蝶》的故事掛圖一套花和蝴蝶的數量顏色對應益智區找朋友的掛圖:餐具、衣服、玩具相關事物的對應匹配說活動特色1、選材生活化。春遊踏青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因此教師把教學活動也變為一次簡短的春遊,以出遊準備——吃點心——做遊戲——乘車回家為線索展開活動,使孩子們在真實、自然、快樂的氛圍中感知一一對應現象。

  2、過程遊戲化。整個活動就是一次角色遊戲,教師和幼兒在遊戲的互動中透過戴帽子、找食物、捉迷藏、找位子的形式來感知一一對應,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完成重難點的掌握。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如何做,而是引導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情景氛圍中自己解決問題,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3、內容整合化。在活動中以一一對應的科學認知為主軸,整合了語言領域(如引導幼兒說完整的句子:娃娃給小狗戴上一頂帽子。紅房子後面躲著穿紅衣服的小動物),健康領域(如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動物的動作走到相應的食物旁邊),藝術領域(如引導幼兒躲在和自己衣服顏色一樣的小房子後面,鞏固紅、黃、藍、綠、紫的顏色),社會領域(如安全教育:回來的路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又從中挖掘教育中的點滴,使幼兒在活動中能積累更多有價值的經驗。

  教學反思:

  上完後,自我感覺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設計順利的完成了!上完後才發現,還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對這一數學思想的領悟遠遠不夠。周主任說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對應更重要的是一種思想,是解題時所運用的一種思路,不應當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對應,可以在數學中挖掘其更深層次的內涵。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哭娃與笑娃》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著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為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裡判斷人的心情。

  情感目標:學會關心他人,願意為好朋友帶來快樂。

  3、重點難點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若干,彩筆。

  2、表現哭、笑表情的人物頭像各一幅。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4、"心情速遞"板二說教法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裡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著鼓勵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著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二、說學法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啟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啟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三、說教學

  (一)引發興趣,匯入課題

  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裡,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匯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裡,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為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透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著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五)教學反思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說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六)佈置作業

  以漂亮的我為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選自《幼兒園教育教學安排意見》小班內容,認識三角形是幼兒幾何形體教育的內容之一,幼兒的幾何形體教育使幼兒數學教育的重點內容。幼兒學習一些幾何形體的簡單知識能幫助他們對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體做出辨別和區分。

  發展它們的空間知覺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從而為小學學習幾何形體做些準備。小班幼兒在他們充分獲得對圓形的感知和確認後,再讓他們認識三角形的特徵,這對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比較能力和空間概念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三角形是在認識圓形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就為比較圓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識基礎,有利於幼兒對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三角形的特徵。

  (一)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教幼兒知道三角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徵,知道三角形由3條邊、3個角。

  2、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3、發展幼兒觀察力、空間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確定目標的依據:小班上學期雖然還沒有進行數的形成教學,但在日常活動中已經滲透了許多數的.概念教育,因此,透過數形結合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有一定的基礎。3歲幼兒經常會把幾何形體理解為他們所熟悉的實物,因此,教幼兒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見的實物進行比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有利於發展幼兒對應能力。

  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特徵,幼兒認知幾何形體對圖形的知覺屬於空間知覺的範疇,從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形狀到表達需要完成配對——指認——圖形的特徵,因此,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重點。

  三角形的特徵同時也是本節課的難點。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但是,對於還沒學過一一對應點數的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徵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採用遊戲法和啟發探索法,體現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1、遊戲法:

  在計算教學中運用遊戲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輕鬆愉快地理解知識,因此,在本節課中,無論是新知的學習,還是複習鞏固我都採用遊戲的形式,如在課的開始,教師以遊戲的口吻介紹兩個圖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設計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圖、拼拼三角形使幼兒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2、啟發探索法:

  這一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依靠幼兒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經驗啟發幼兒去探索並獲得新知。其最大的特點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本節課認識三角形的特徵時,我採用這一方法先出示一個圓形娃娃,再出示一個三角形娃娃,啟發幼兒比較三角形和圓形的不同,在幼兒的觀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邊,透過親自數一數、試一試,讓幼兒明確有三個角的圖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點兒扎手。

  3、本節課採用的教具:

  (1)圓形、三角形娃娃各一個,用於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圖形拼圖一幅。

  (3)每桌一盤各類幾何圖形及冰糕棍若干。

  選取教具的依據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特點。

  三、學法指導:

  1、複習內容的確定:三角形的特徵有三條邊、三個角。幼兒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就必須透過數一數來掌握,因此,3的數數的掌握直接影響到幼兒學習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將3的數數定為學習內容。採用幼兒比較喜歡的體態動作(拍手、拍肩、拍褪)進行,幼兒比較感興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學習新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為了便於幼兒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徵,請幼兒透過觀察圓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樣?透過親自數一數、摸一摸來感知三角形的特徵。幼兒從觀察、判斷到表述是幼兒利用舊知獲取新知,主動學習的過程。

  3、在操作、遊戲中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在複習鞏固三角形特徵時,採取了遊戲《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兒在遊戲時,就需要將頭腦中三角形的特徵的輪廓體現出來,需要幼兒將想象、圖形小棒聯絡在一起,進一步發展了幼兒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幼兒聯想生活中的實物與三角形想象的物體將圖形與實物相聯絡,從而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力。

  4、數形結合,時幼兒在掌握特徵的同時,加深幼兒對3的認識,在學習三角形特徵時讓幼兒數數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在看拼圖找三角形的遊戲中,讓幼兒數數蝴蝶的翅膀、樹身、房頂個由幾個三角形拼成,在數形結合中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式:

  為了小學過程中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分以下幾個步驟完成教學任務:

  1、複習3的數數

  設計這一環節的的是為了在下步學習三角形特徵時幼兒能更好地學習掌握,能準確感知圖形特徵這一環節,採用體態動作一集體複習的形式進行。

  2、學習三角形特徵: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所在,我準備分以下幾步完成,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圓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兒每人一三角形,透過自己數一數,試一試,感知圖形特徵,並充分讓幼兒表述,得出圖形的特徵。

  (2)引導幼兒觀察幾個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透過驗證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師小結三角形特徵,使幼兒獲得的知識完整化。

  3、複習鞏固三角形的特徵。在幼兒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徵的基礎上只有透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準備分三步完成這一環節。

  (1)給圖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兒排除干擾從眾多幾何圖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圖拼圖找三角形:圖形拼圖能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透過讓幼兒觀察:這些拼影象什麼?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幾個三角形?

  (3)周圍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東西:幼兒透過自己的聯想尋找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進一步鞏固了三角形的特徵。

  五、延伸活動:

  幼兒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導幼兒拼完後講一講你拼得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用了幾根冰糕棒?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數學活動課《分類統計》。

  一、說教材:

  本冊教材選自世界圖書出版公司,新編幼兒多元智慧整合領域課程。《分類統計》是選自大班數學上冊主題三《我們會分類》中最後一篇活動,因為分類這一主題的內容前面都接觸過,尤其分類統計對於本班幼兒學起來也都比較容易。所以我按複習課來完成的本節內容,特設計了幾個遊戲來進一步加深孩子們對《按特徵分類》的認識,貼近幼兒生活,易於理解。選用平時孩子們都能看到的物體給他們操作既培養了興趣也熟悉了分類的方法和培養了觀察能力,而且也符合當前幼兒的年齡特點。

  選取《分類統計》這一教材是因為:

  1、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展也強烈需要發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絡幼兒的生活,要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

  2、在“分類統計”這個數學活動中,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分類”的特徵。因為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透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透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3、這樣的活動放成複習課,更適合孩子們完成。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本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顏色、大小的簡單分類,但是不能按事物特徵進行再次分類。而且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透過遊戲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三、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啟發他們在操作後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現“按特徵分類”的規律。因此,根據《綱要》中數學領域的目標以及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透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並體驗到發現的樂趣。

  2、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鼓勵幼兒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獨立完成統計表。

  3、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四、說活動重、難點:

  在本次活動的目標中提到:學習按事物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初步學習記錄分類結果,會用顏色,大小形狀分類,因此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圍饒這一目標進行遊戲教學,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

  根據幼兒平時的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訓練幼兒觀察動手能力及思考歸類能力。

  五、說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顏色、形狀、大小不同的雪花片,大小顏色不同的筐子(為指令分類準備的)

  2、課件(為觀察思考、分類統計準備的)

  3、紅、黃、藍三種顏色形狀不同的圖形寶寶和三種顏色的小房子和音樂。(這是為幼兒玩遊戲而準備的)

  4、小磁鐵各色圖形(為孩子自由操作而準備的)

  5、課本分類統計(為活動延伸而準備的)

  六、說活動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指令操作、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觀察法是因為透過觀察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認真的思考,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指令操作為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對已有知識的學習興趣鞏固按特徵分類。

  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我打破了以往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學習翫中學、學中玩的方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碰一碰》遊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積極參實現重點,突出難點。

  七、說活動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做做、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印象。

  遊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碰一碰》的遊戲中,邊遊戲邊練習找一找來分類。充分體現了五大領域各領域的相互滲透。

  八、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已經學習過的分類知識和本班幼兒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環節:

  (一)觀察與討論,引起幼兒學習分類的興趣:

  透過課件,讓幼兒觀察各色大小不一的蝴蝶來思考,引出這麼多蝴蝶飛來飛去一點都不整齊,蝴蝶妹妹也想請小朋友們來為他們整整對,就像我們平時站隊一樣男孩一隊女孩一隊。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平時的知識來完成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由於沒有電,所以我直接以觀察區分顏色引入課。進入指令分類)

  (二)透過剛才的內容,出示課題,進行指令分類

  我出示準備好的雪花片和筐子:各色大小不一(幼兒邊聽老師說將大的黃的放在大的黃的筐子裡,小的綠的放在小的綠的筐子裡,邊討論邊分)。

  為了進一步確定孩子們是否分對我又將筐子拿起讓孩子們再重複一遍黃色大的放在黃色大的筐子裡。為此給擺對的孩子們增加信心。

  (三)思考多種種類的分類,

  出示紅黃綠磁鐵圖,正方形和圓。提問老師這樣擺很亂,沒有規則,誰願意幫老師擺的有規則?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併到講臺上面表現自己。

  讓舉手的幼兒到黑板上來擺,並說出自己是按什麼來分的?這麼分好不好,還可以怎麼分,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來分,比如剛才是按顏色分的,那你還怎樣分和他們分的不一樣,鼓勵多個幼兒上來分,以此來實現重點,按顏色,形狀等來分。

  它是解決活動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完成了第二個活動目標。

  在提問時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遊戲活動。

  1、引導幼兒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下邊遊戲邊思考自己要找的是什麼顏色突出重點。

  教師說遊戲:找個朋友碰一碰?(幼)碰哪裡?

  2、進一步遊戲。

  這個遊戲還可以怎麼玩,比如紅色衣服的和紅色衣服的,扎辮子的和扎辮子的等,這就突出了難點按特徵分類。

  活動延伸

  1、分類統計,圖形寶寶玩累了,我們一起送他們回家吧!這裡有三座房子,我們應該怎樣把圖形寶寶送回家呢?引導幼兒將紅寶寶貼在紅房子裡,黃寶寶貼在黃房子裡,藍寶寶貼在藍房子裡。數一數紅房子裡一共有幾個寶寶回家了,將數字寫在下面進行統計。

  2、在討論中完成27頁《分類統計》。

  九、說活動反思:

  從整體來講,我覺得本次活動還是沒有實現遊戲的目的性:

  1、我為活動做了充分的準備,為了保護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我準備了孩子們喜歡的積木雪花片,體現不到的用課件完成可惜沒有用課件。

  2、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得比較積極,很開心,因為平時不愛講話的方傑在本節課表現的佷不錯,敢於到黑板上擺出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認為他們很喜歡這次活動。活動目標都能夠突出。課後孩子沒有完成統計表非常快,也會按顏色,大小分這一重點實現了。

  3、大多數的幼兒都願意靜下心來觀察,並且想像看別的小朋友做對了沒有。

  但是,對於本次活動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1、課件沒有用,好多環節需要觀察的沒有進行,我隨機換了兩個遊戲來完成本節的內容,所以原有的遊戲材料太少,只能一組一組來分。以致組織不夠好有些孩子都沒有參與到當中,引導的不到位。

  2、幼兒表達得不夠積極,原因:在觀察圖形的時候孩子們的思維過於侷限想到的知識顏色大小,不願意動腦這和平時的學習生活習慣有關係,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不說話。到黑板上的也不敢擺。

  3、幼兒把站起遊戲時大多幼兒都說你看我的是什麼顏色的,你的和我的不一樣,所以這環節我沒有引導直接遊戲,導致後面的遊戲孩子們不敢參與,時間拖長了但效果沒有,以致後面的自己按小朋友之間有什麼不同找朋友活動沒有進行。在小朋友們不敢參與的時候我就應該換個遊戲,要麼我就應該及時總結收住來引導。

  4、整個活動時間長了,以至於後來讓完成統計表的時候都有些忙,只能把書本中的知識讓孩子們下去完成。不過下午我去檢查時孩子們都完成了,問不喜歡遊戲還是不會說不敢玩。

  以上是我對大班數學活動《按特徵分類》的說課稿,本節課存在很多問題還請大家給我多提意見,謝謝各位老師!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認識單、雙數是幼兒園大班幼兒上學期學習的數學內容之一,它來源於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領域。我發現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後,對單、雙數的掌握還存在個別差異,仍需要進一步的鞏固、練習。我們知道,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在教學中容易讓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到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我構思了本節數學活動。將一系列的遊戲貫穿於第二課時的整個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2、目標定位:

  以幼兒在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從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確立了本節課的目標:

  (1)幼兒透過遊戲能較熟練地分辯10以內的單數、雙數。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幼兒在數學活動中的分析。

  (3)幼兒在遊戲中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判斷能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幼兒在遊戲中透過親自操作,能作證明10以內的任意一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活動的難點是:幼兒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序規律,成功地解決遊戲中的一些問題。

  為了在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準備了充足的材料:數字卡片、實物教具、磁性黑板、胸卡、頭飾等:此外,富有挑戰性的遊戲還要求幼兒有相關的知識準備,如:掌握序數、相鄰數等。

  二、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遊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為了使幼兒輕鬆、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採用了遊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遊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嚥的“苦藥”吞嚥下去。讓幼兒在遊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願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遊戲貫穿於活動的始終,透過遊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單雙數的區分以及把握單雙數的排序規律。使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觀察操作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幼兒在遊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根據『綱要』精神:數學教育要“引導幼兒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大班幼兒處於學前晚期,學習能力顯著增強、遊戲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在一系列循序漸進、富有挑戰性的遊戲中促進了幼兒對單雙數及相關概念有更透徹的理解。豐富的遊戲帶動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了“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都滲透著數學知識,如:早晨入園時可以問問幼兒:“今天幾點起床的?幾點上幼兒園的?”又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讓幼兒形成了序數的概念;分午飯時,碗與筷子的一一對應、小朋友的人數與所搬的小椅子的個數的對應與比較,既提高了幼兒的點數能力,又將對應、比較知識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數字。因此,我設計了活動《找數字》,來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1)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2)幼兒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數字的認識。

  二、說難點,重點

  難點: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每個數字的形狀不同”這一點上,數字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麼用處,幼兒的概念是模糊的。雖然他們在生活中接觸了很多的數字,但他們幾乎沒有去思考,理解過這些數字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因此,讓幼兒“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是本次活動中的難點。

  重點:在幼兒的眼中,“數字”與“圖畫”沒有太多的區別,所以,常常有幼兒把“5”寫成了“ζ”,把“9”畫成“”像一個氣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兒對數字的認識,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這對幼兒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說活動準備。

  教師的準備工作:

  (1)一座沒有門牌號的樓房,分別住著小雞,小鴨,小狗,小羊,小牛等十個小動物。沒有數字的鐘面,沒有數字的稱,汽車等。

  (2)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圖片。

  幼兒的準備工作:請幼兒收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品或圖片。(手錶,鬧鐘,日曆,溫度計等。)並佈置在教室的四周,成為“數字世界”。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新《綱要》中要求,讓孩子們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採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把幼兒收集來的各種有數字的物品佈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個有趣的“數字世界”。

  2、觀察法:透過幼兒觀察他們帶來的物品,理解“數字”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引起幼兒的思考。

  3、操作法:透過幼兒為各種物品編號碼,加深幼兒對“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的理解。

  4、遊戲法:在本次活動中,遊戲是一條主線,透過幼兒“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編數字”等小遊戲來達到預設的活動目標。

  五、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將分成:遊“數字世界”——猜數字——找數字——遊“粗心王國”這四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個環節是:遊“數字世界”。

  帶領幼兒來到“數字世界”,請幼兒注意觀察,這些物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教師用神秘的語調說:“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神秘世界,這裡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請你找一找,是什麼?”引導幼兒尋找數字,發現鍾,表,日曆,稱等物品上都有數字。這樣問題匯入,一下子就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第二環節是:猜數字。

  請幼兒猜想物品上數字的意義及他們的功用。教師說:“剛才,我們逛了數字世界,發現這裡的東西上都有數字,請你們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用處呢?”教師逐一取出鍾,日曆,稱等物品,請幼兒分別說一說他們的用處。這一環節大約進行6分鐘。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的數學活動《鋪路》。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

  1、彩色立體房子、紙製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請1名大班幼兒學會情境表演。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膠筐6個。

  知識準備:

  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遊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

  《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透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麼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透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透過“變魔術”這一遊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3、鋪路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遊戲,小班的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遊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1)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2)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透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所以當小兔子一出現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孩子們也是非常有愛心的,當他們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壞了的時候,都非常願意幫助小兔子鋪路。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第一次幫助小兔子鋪路的時候就請幾位孩子上臺親手操作一下。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9

  我的電教課題目是《10以內的相鄰數》。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幼兒情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流程六方面來展示。

  一、說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說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說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幼兒情況

  經過了幼兒園中班上學期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因此,在活動中,透過啟發談話、創設情景及情趣化、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我以幫助小動物找鄰居為導線,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三、說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情感目標: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2、知識目標: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四、說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10個小動物的圖片

  2、數字卡片人手一張1-10

  3、已經學習過了《10以內的序數》、《10以內數的形成》,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五、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

  本活動中採用了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六、說活動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理解“鄰居”的關係——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多1少1的關係——遊戲鞏固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年齡特點決定了學前幼兒的思維特性,他們對抽象的事物不感興趣,有意注意的時間很短,枯燥無味的講解只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我針對幼兒的這種特點,在教學的匯入環節,利用幼兒喜歡的小動物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透過讓幼兒給小動物找鄰居,理解鄰居的含義,為幼兒繼續學習相鄰數掃清障礙。(放影片)

  2、學習10以內的相鄰數。今天小動物們玩的可高興了,天黑了,小動物們吃完飯都出去散步了!(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以便講相鄰數做清晰的準備。)

  聽!是誰在說話呢?原來是數字3在說話,它也想知道它的鄰居是誰,誰能告訴它?數字寶寶

  找鄰居。分別找出5、7、9的相鄰數

  師: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宸聰小朋友在家裡媽媽叫你文慧,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宸聰。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那3的相鄰數是幾和幾?

  拍手遊戲:小朋友我問問你,3的相鄰數是幾和幾?

  啟發誘導,及時小結,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由小動物有小鄰居過渡到數字寶寶們也有小鄰居:數字寶寶的小鄰居有個特殊的名稱叫相鄰數,突破教學重點。再讓幼兒找出其他數的相鄰數,使幼兒對相鄰數有初步的認識和感知。

  3、理解“相鄰數”多1少1的關係。

  發放幼兒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4、遊戲鞏固《找鄰居》

  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數字卡片,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然後再請它的相鄰數上來。

  數學知識的接受是要過程的,尤其是對中班幼兒,需要不斷強化,來加深理解和認知,最後達到內化的效果。因此我設計了《找鄰居》遊戲活動,幫助幼兒強化新知。

  5、結束部分:小動物回家睡覺,根據動物身上的數字幫小動物找到自己的家。進一步鞏固相鄰數的概念。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0

  一、設計意圖:圖形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與我們的生活更是息息相關的:輪子是圓的、窗戶是方的、餅乾是三角形的……。《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大班幼兒求知慾強、喜歡探索,而且他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常見的幾何圖形,在此基礎上讓幼兒觀察、操作,從而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幼兒的空間觀念。同時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因此,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於:

  l、在圖形的反覆變化中,訓練幼兒思維,提高操作能力。

  2、透過讓幼兒反覆對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圖形進行變化操作,引導幼兒發現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化,轉換,它們可以變出不同的數量的各種圖形。

  3、培養幼兒利用各種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的情趣。

  本節課我塑造了一個深受孩子們喜歡的人物形象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開始部分透過模仿機器人幽默、詼諧的聲音設定懸念,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也為後面活動有效的開展做了一個鋪墊。第二個環節,透過讓孩子看看、說說等方式讓孩子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尋找圖形變換的秘密"。孩子們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探索著,最後,尋找到圖形之間可以相互變換的這一規律。結束活動時 ,又給孩子們呈現出一組圖形拼貼畫,激發孩子們動手製作的強烈願望,孩子們在此次活動中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此次活動,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看到孩子們學習時的那種喜歡探索的精神,我們教師應該為孩子創造出更多的機會,當然,在此次活動中也存在著許多的問題:

  1.我對教材的鑽研還不夠深入。

  2.教具的製作比較多,上課時顯得手忙腳亂,而且不精緻,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區別不大。處理辦法:把這一系列的教具全部用ppt的形式呈現出來。

  3.活動中,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別差異,有的孩子操作快,反應快,但有的孩子時間不夠。整改措施:把個別操作改成小組合作的形式。

  4.教師的評價比較模糊。

  5.活動內容過多,比較繁瑣。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1

  一、說設計意圖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是冬天裡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

  幼兒喜歡悅耳的聲音,重疊有節奏感的象聲詞更能使小班幼兒產生親切感。喜歡小動物又是幼兒的天性,這個故事透過象聲詞介紹了幾種動物以及他們的叫聲,在輕鬆而又充滿懸念的故事氛圍中,幼兒可以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各種象聲詞。透過活動可以讓幼兒積累動物名稱的經驗,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用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有助於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說目標

  1、認識小狗、小貓等幾種小動物,準確說出它們的名字,知道叫聲,學說象聲詞。

  故事中的小動物都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而孩子們印象中小動物的名稱或許是其叫聲的代名詞,因此,應該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所以知道小動物的準確名稱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2、知道冬天會下雪,初步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下雪、堆雪人,是冬季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可能不喜歡冬天的寒冷,但是他們喜歡雪,喜歡玩雪,玩雪會使他們不怕寒冷,因此我選擇了語言活動《下雪了》,透過故事初步去激發幼兒喜歡冬天的情感。

  3、象聲詞:汪汪喵喵哞哞等。短句學說:你到哪兒去呀?

  故事裡告訴幼兒小動物的名字,如小狗、小貓、小豬、小雞、小牛、小麻雀、小老鼠等,讓幼兒積累了動物名稱的經驗;表示小動物聲音的“汪汪、喵喵、哼哼、嘰嘰、哞哞、嘰嘰喳喳、吱吱”,能使幼兒學習並掌握動物的名稱與象聲詞;反覆出現的“你去哪兒呀”是一種招呼語,便於幼兒在生活中模仿運用。

  三、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動物的叫聲並與正確的名稱建立聯絡。(給予孩子正確、科學的語言資訊)

  活動難點:能根據畫面的情節聯想到“堆雪人”,並會用材料表現(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根據畫面的情節去有意識聯想,並會用抽象的材料去裝扮的確很難,活動中也是初步培養幼兒的這種能力。)

  四、說過程

  活動分三個環節完成:

  一、匯入部分透過看ppt,欣賞美麗的雪花,激發幼兒對冬天的喜愛。從而引出汪汪叫的小狗、喵喵叫的小貓……

  二、理解故事

  1、根據小動物的叫聲猜測出小動物的名稱,學學、說說,幫助幼兒學習語言。

  2、小動物們拿著各種各樣的東西,急急忙忙地走著,他們去哪兒呀?他們在一起幹什麼呢?一個個匆匆忙忙、連奔帶跑的樣子,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引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3、根據小動物拿的各種東西學習裝扮小雪人,讓幼兒初步瞭解原來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以來裝扮雪人。

  三、延伸活動故事到此結束了嗎?沒有,還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全部藏在好看的書本里,給幼兒留下懸念,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2

  說教材: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是幼兒主動學習動力。為了引發他們強烈的學習動機,利用玩具和遊戲寓教於樂,是幼兒最容易接受,最樂於參與的一種學習模式。因此我選擇了遊戲性較強的《數學宮》,本次活動撇開了以往數學活動枯燥乏味的特點,整個活動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幼兒透過刺激性的闖關遊戲,使幼兒進一步的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說目標: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兩個目標,

  目標一是: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的進行運算。

  目標二是: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說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目標一既是活動的重點也是活動的難點。

  說準備:

  本次活動需要準備的材料有:胸飾24份,每份胸飾上有算式題,彩旗3面(上面有數字)數學宮牌子,停車場標誌,皺紙,1——10數字卡24張(貼在停車場,請幼兒對號停車),每人一套數字卡(1——10),白紙,記號筆,卡片3張(用於寫闖關的要求,貼在每一關的入口)

  說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匯入遊戲,由老師提議"今天的天氣真好啊,讓我們開著汽車一起到數學宮玩玩吧!幼兒隨著老師的話,聽著輕快的音樂進入活動室,進入活動室後,老師提要求,"讓我們把車停到停車場吧,小朋友胸口算式的得數就是你的車位號,千萬別停錯啊!"車子停好後老師帶著幼兒一起進入數學宮。

  第二部分是闖關遊戲:請配班老師模仿錄音說:"歡迎來到數學宮,請闖第一關:對暗號。老師開啟第一關的要求卡,和幼兒一起看看第一關的要求是什麼,即老師說一個數,小朋友對一個數,兩數合起來的數是小旗幟上的數,這樣就能順利闖關。這一關我設計了3面小旗幟,幼兒答對後進入第二關。進入第二關時,再請配班老師說"小朋友你們真棒!歡迎進入第二關:佔圈。"這樣可以激發幼兒的強烈的探索慾望,進入第二關後,老師再次開啟要求卡,讀出要求卡中的要求:老師說題目,小朋友心算出答案,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去佔對應得數的圈,這個遊戲可根據時間反覆多次。第二關結束後,請配班老師說出第三關的名稱"小朋友你們真能幹,快快來闖最後一關吧!第三關:看誰寫的多。老師帶小朋友來到第三關的場地上,開啟要求卡和幼兒一起讀要求:聽一個數,請你寫寫有哪些算式的得數等於它 ,請小朋友把算式寫在事先準備好的白紙上,然後老師逐個檢查,這一關相對來說比較難,因此不要求小朋友把所有的算式都寫出來,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第三部分是結束部分,祝賀小朋友們闖關成功。博士爺爺啊在教室裡給你們準備了很多禮物,小朋友開好汽車跟我一起去拿吧。小朋友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小班幼兒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透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於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計數。《綱要》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點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雞",創設"小雞找媽媽"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二、說目標

  1、透過遊戲感知5以內的數量,並進行按量匹配。

  2、能用簡單完整的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和結果。

  3、體驗參與數學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重點在遊戲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

  難點學習根據數量相互對應的關係按量匹配。

  三、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透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雞找媽媽"這一情節,並透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

  四、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雞找媽媽",讓幼兒透過看一看、數一數進一步鞏固感知5以內的數量。

  五、說活動

  過程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五個環節來展開:

  首先我以模仿幼兒最喜歡的小動物小雞來做熱身運動,然後以小雞的叫聲為契機,創設情景,引出本節課的重點,師演示讓幼兒數一數有幾個雞蛋,接下來有師引導幼兒自己擺一擺,試一試,數一數,透過操作幼兒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然後提高難度,讓幼兒操作實踐點物匹配。最終以到雞媽媽的花園玩玩結束本節課。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4

  在日常生活中,我在組織幼兒排隊或遊戲時發現小朋友對序數的概念比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根據這個發現,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先進理念為指導,讓孩子"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及我班幼兒發展水平的實際狀況,準備了數學《照相》這個活動。

  一、說教材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序數這個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是對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一些零散的、無意識的序數感知的整合。但這些知識光靠教師枯草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呢?我以《動物園》為線索,將認識"10以內序數"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自主探索。

  二、說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了以下活動目標

  1、能從不同方向(從左往右,從右往左)確定10以內序數排列的次序,知道物體按不同方向排列時它所在的位置,進一步理解序數的意義。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三、說重難點本節活動的重難點是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認識10以內物體的排列次序。對於突破重難點採用的方法是:運用遊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尋求答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愉快的操作中學習,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四、說活動準備為了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我準備了小動物若干。

  五、說教法本次活動我透過引導發現法,操作法、遊戲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親自實踐,主動的進行學習。注重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幼兒水平的發展。

  六、說學法整個活動以幼兒為主體,透過幼兒自己相互討論、合作做遊戲,讓幼兒在想想說說玩玩的氛圍中掌握學習目標。

  七、說教學過程第一環節是透過聽音樂:照相,積極引導幼兒進入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第二環節是透過動物園的小動物照相排隊引導幼兒認識10以內序數,讓幼兒學習從不同方向觀察時小動物的排列次序。出示水果圖片,幼兒按教師的要求進行操作。

  第三環節是讓幼兒動手操作,自己給水果排排隊,然後按不同的方向說出各個水果分別排在第幾。對第二環節的知識進行了複習和鞏固。教師及時對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肯定。

  第四環節是完成幼兒用書中的題目。

  以上四個環節,由淺入深,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透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使幼兒主動學習,達到認識"10以內序數"的目標。

幼兒園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節課作為幼兒大班的學習內容——排序。排序這部分知識已經安排學習過大小、粗細的教學內容,在這基礎上再繼續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教材要求讓幼兒透過觀察、操作進行自主發現其規律特徵。I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對教材要求的瞭解,我擬定了這節課的活動目標為:1)過操作活動,學習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繼續排序。2)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及動手能力,感受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認為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懂得發現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而教學難點是讓幼兒會畫出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

  二、說教法和學法

  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遵循新課程所倡導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採用瞭如下教法和學法:

  1、情景引入法:課堂上透過生動的談話、演小品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

  2、觀察法:活動中透過安排幼兒觀察兩種範例圖,引導幼兒發現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建構知識系統。

  3、自主探索法: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透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計程車製作過程。

  三、說教學流程

  (一)、整體思路意圖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在幼兒學習按大小、精細的規律特徵排序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展開的教學。整節課教學設計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情境為主線、活動為梳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透過“小品表演”、“觀察圖形”、“動手畫圖”、“製作頭飾”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

  (二)、教學方案

  1、以淡話的形式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小品表演)

  2、學習發現有規律的排序。(1)引導幼兒學習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出示範例圖: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圖案的排序規律。(2)完成的排序掛圖,與幼兒一起尋找掛圖中的排序規律。(3)幼兒動手操作,按順序有規律進行繼續排序,教師觀察、指導。

  3、製作頭飾(1)提供材料,讓幼兒為自己設計一個頭飾,要求幼兒要按一定順序有規律的排序。(2)幼兒動手操作,鼓勵幼兒和別人做的不一樣。

  4、活動延伸,讓幼兒用實物,按一定的順序有規律的排序。

  四、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利用小品表演形式匯入,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一定會十分活躍。而且我根據;幼兒的學習的現實起點,直接了出示兩種簡單的排序規律的掛圖,然後讓幼兒觀察尋找圖中的規律,順著幼兒的“學”來“導”,在“導”中讓幼兒探究,完成未排完的圖形,建立知識表象使幼兒得到啟迪,悟到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相信課堂能夠真正成為幼兒學習的舞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幼兒在玩中感知的知識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課中我設計“製作頭飾”,讓幼兒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體驗和鞏固,一定會加深幼兒對排序的認識,又培養了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還會培養了幼兒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