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

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1、結合圖形認識線段間的數量關係,學會比較線段的大小;

  2、利用豐富的活動情景,讓學生體驗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並能初步應用。

  3、知道兩點之間的距離和線段中點的含義。

  教學重點

  線段大小比較,線段的性質是重點。

  知識難點

  線段上點、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的表示方法及運用是難點

  教學準備

  棉線、中國地圖等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創設情境

  1、多媒體演示十字路口:為什麼有些人要過馬路到對面,但又沒走人行橫道呢?

  2、討論第124頁思考題:

  學生分組討論:從A地到B地有四條道路,如果要你選擇,你走哪條路?為什麼?

  在小組活動中,讓他們猜一猜,動動手,再說一說。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除它們外能否再修一條從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為什麼?

  小組交流後得到結論: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結合圖形提示:此時線段AB的長度就是A、B兩點之間的距離。

  3、做一做:

  測量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之間的距離。

  (小組合作完成)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2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我門一節課有多少分鐘》課間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鐘了?那在休息10分鐘就是60分,也就是1時

  1小時能做些什麼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後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 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後記: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3

  1.課題:

  《圓柱的表面積》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教學用具和學生已有認知,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並根據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透過想象、操作等活動,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同時,熟記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根據具體情境,藉助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4.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並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大家來看,這個圓柱形狀的物體。它的製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個茶葉盒)請同學們想一想,要“製作這樣一個茶葉盒需要多少材料”,實際上是在求圓柱的什麼?(邊演示邊講解)

  生成原理

  (1)介紹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

  師生活動:要求“製作茶葉盒所需的材料”實際上是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邊演示邊說),我們把圓柱側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側面積,把圓柱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底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表面積。

  (2)創疑激趣

  師:我們知道,圓柱的底面是圓,我們已經掌握了圓的面積,可是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我們又該怎麼求它的面積呢?

  (3)小組合作交流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圓柱的側面轉化成所學過的圖形來求側面積?(小組合作探究結合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和圓柱的特徵研究)ppt展示 小組彙報:圓柱的側面積就等於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於圓柱的高,因此圓柱的側面積也就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乘以高。

  (4)學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師:我們已經會求圓柱的側面積,那圓柱的表面積呢?(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求表面積的算式,並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師生活動:用字母表示側面積和底面積的話,該如何表示圓柱的表面積。

  深化原理

  圓柱的表面積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面積之和。如果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它的表面積則是側面積和一個底面積之和。如水桶。

  應用原理

  如果給圓柱形筆筒側面裹一層彩紙,筆筒底面半徑是5cm,高是10cm。那麼想想得準備多少彩紙?

  課堂小結

  師:今天收穫了哪些知識?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製作一個常用的學習用品?能否設計一個筆筒?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生:測量、確定筆筒的大小

  師:如何確定?

  生:確定底面半徑,還有筆筒的高

  師:課後利用所學知識給自己設計一個筆筒,並做一下“做一做”。

  5.板書設計

  6.教學反思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4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五年制二上第37—39頁

  教學目標:

  1、藉助具體情景,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編制8的乘法口訣。

  2、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探索規律,培養學生髮現規律、運用規律的能力及遷移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學要點分析:

  教學重點: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尋找規律編制記憶口訣

  教學難點:尋找規律 記憶口訣

  教學準備:

  小棒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匯入

  今天,小凱蒂又來到了同學們中間,看看她在向大家學什麼手藝?

  (出示情景圖)

  原來凱蒂來到教室裡學習編中國結。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得到哪些數學資訊?

  提問: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生1:一共需要多少個圓環?

  生2:做2箇中國結需要多少個圓環?

  生3:每週要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這節課我們就和小凱蒂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編兒歌,填填表(教學紅點)

  我們一起來看 “一共需要多少個圓環?”這一問題在老師送給小凱蒂的兒歌中能不能找出答案。

  (出示兒歌)

  小小凱蒂志氣高

  編起結來手兒巧

  中國結兒傳友誼

  我們一起瞧一瞧

  一個結上8個環

  誰能接著往下編?2個結上?3個結上?

  (以小組為單位,可藉助小棒,把兒歌編完整)

  學生按照共同編好的兒歌,邊說邊完成38頁“填填表”

  2、讀兒歌,編口訣

  同學們數得很好,你是怎樣數的?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方法。

  (學生交流方法)

  同學們猜想一下,根據以往乘法口訣的學習經驗,8的乘法口訣共有幾句?你們能編出口訣嗎?

  (學生試著編口訣,並將整理好的口訣進行板書)

  3、尋找規律 記憶口訣

  (1)來看一下我們編出的8的乘法口訣,一起來讀一讀。

  (2)仔細觀察,同桌討論一下,你發現了什麼小秘密?(引導學生比較發現規律)

  (對的,也就是每相鄰兩句口訣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幾呢?4個8比3個8多幾?比5個8少幾?)

  (4)如果忘記了“六八”這句口訣,怎麼辦?

  (5)你認為哪句口訣最好記?哪句最難記?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記住它?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記憶口訣。

  三、解決問題 走進生活(教學綠點)

  1、一週安排多少人做值日?

  能很快解決嗎?

  (學生先獨立計算解決,然後再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誰能代表你們小組說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你們是怎樣想的?用到了哪句口訣?

  (學生獨立思考)

  生1:就是求5個8是多少?

  生2:可以列成5×8或8×5,用到的口訣都是五八四十。

  四、自主練習 鞏固深化

  1、自主練習1“對口令”遊戲

  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做一個對口令的遊戲。(師說上半句,生說下半句。再輪換,增加趣味性。)

  練完之後再由同桌兩人繼續練習。

  2、7個8比6個8多( ),比8個8少( )

  提問:7個8比6個8多幾個8?

  你能照樣子說一句嗎?

  3、一組一組地做,做完後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每一組的得數為什麼是一樣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4、同學們願意接受挑戰嗎?(看得數、講算式)

  48 56 24

  五、拓展應用

  班上共有多少名學生?(42名)

  除了用數字告訴大家用,你還能用算式來告訴我們嗎?

  可能會出現:5×8+2 6×8-2 4×10+2

  六、總結評價 延伸拓展

  學了這節課,你有新的收穫嗎?(學生說感受,並一起回憶8的乘法口訣。)在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訣呢?

  如:一隻螃蟹幾條腿?兩隻?三隻?你能編首兒歌嗎??(學生做拍手遊戲)

  同學們編兒歌的興趣真濃厚,等我們以後學了9的乘法口訣,還能解決更多的生活問題。只要同學們用心去發現學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收穫的更多。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分類與整理教案模板5

  (一)創設情境:猜一猜,它是誰

  師:同學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齊答)喜歡,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現在老師要考考大家。我這裡有一張小動物的照片,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動物呢?(出示一張小動物的背面圖,學生很好奇,紛紛做出判斷。)

  生1:好像是鵝。

  生2:是雞。

  師:我們再來看看它的另一張照片。(出示小動物的側面照片。)

  生:是鴨子。

  師:同學們猜得對不對呢?我們再來確認一下。(出示小動物的正面照片。)

  生:鴨子!猜對了!(學生很興奮。)

  師:為什麼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得對呢?

  生1:背面不好認。

  生2:從後面看不出特徵。

  生3:光看後面看不出是什麼動物,看到它的側面我就猜到是鴨子。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後面,側面,前面。)

  師:同學們回答得真棒!因為照相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拍到小動物的樣子也就不一樣。要想辨認它,就要從多個角度去觀察。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究新知:觀察小汽車

  師:請同學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小汽車,然後說說你看到的是小汽車的什麼部位。(課前每組學生的桌上準備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生1:我看到的是車的尾部。

  師:哪些同學也是看到車尾?請站起來。(每組均有學生站起。)

  生2:我看到的是車頭。

  生3:我看到的是車門和兩個車輪。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下面我們和組內同學換座位觀察一下好嗎?

  (學生很高興地在小組內互換座位。)

  師:你在這個位置上看到小汽車的哪個面?和剛才看到的一樣嗎?請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

  師:剛才,我們在不同的位置上對小汽車進行了觀察,(課件顯示課本主題圖)笑笑和淘氣也在觀察小汽車。根據你的經驗,判斷下面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

  生1:淘氣站在車的後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一幅圖是他看到的;笑笑站在車的側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圖。

  生2:第一幅圖是淘氣看到的.,因為他站在車後面,看到的是車尾;第二幅圖是笑笑看到的,她站在車的側面,看到車門。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請同學們再想一想,淘氣和笑笑站的位置相同嗎?看到小汽車的形狀一樣嗎?

  生1:他們站的位置不同,淘氣站在車的後面,笑笑站在車的側面。

  生2:他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汽車的形狀也不一樣。

  師:剛才,我們坐在座位上觀察了玩具小汽車的前面、側面和後面,還可以從什麼位置去觀察呢?

  生:把玩具小汽車拿起來,就可以從下面觀察,教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觀察物體》。

  師:你真會想辦法!現在請小組長拿起玩具小汽車,其餘同學從下面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生1:我看到了車的底盤。

  生2:我看到了車的四個輪子。

  師:透過剛才的學習,你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我坐的位置不同,看到車的形狀也不同。

  生2:我發現要看清玩具小汽車的樣子,可以從它的前面、後面、側面和下面去觀察。

  生3:觀察的角度不一樣,看到東西的形狀也不一樣。

  師:對!同一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如果要看清物體的全貌,該怎麼辦?

  生1:把幾個面都看一看。

  生2:可以轉一圈看。

  師:你們的辦法都不錯!

  (三)應用拓展:小攝影師——連線——模擬——遊戲

  1.小攝影師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很仔細,下面我們放鬆一下。假如我們現在給一個同學照相,請同學們用手做相機,如果這個同學站的符合要求,你們就說"咔嚓",好不好?

  (學生很興奮,師請一男生上講臺,其他學生躍躍欲試。)

  師:照側面相。(男生側面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說"咔嚓"。)

  師:正面相。(男生面向全體,其他學生舉起雙手,說"咔嚓"。)

  2.看圖連線

  師:同學們攝影師當得不錯,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練一練"第1,2題,學生很順利地說出準確答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點選連線。)

  師:這兩道題沒有難住你們,有信心做下一道題嗎?

  3.看到的茶壺是什麼樣子的

  師:各小組取出茶壺,要求把茶壺把正對黑板。請同學們坐在座位上認真觀察桌面上的茶壺,把你看到的形狀用一個動作表示出來。

  (學生紛紛根據看到的茶壺形狀,用肢體模仿。)

  師:(問一生)你為什麼這麼做?

  生:我看到茶壺把在左邊,就左手叉腰;茶壺嘴在右邊,右手就向右伸出去。

  師:(問一生)你的動作怎麼和他相反呢?

  生:我看到的茶壺嘴在左邊,茶壺把在右邊,我就向左伸左手,右手叉腰。

  師:(指一生)你又為什麼這麼做呢?(模仿學生兩手合十前伸的動作。)

  生:我只能看到茶壺嘴,看不到茶壺把,我就這樣做!(說完又做了雙手合十向前伸的動作。)

  師:同學們做的動作和回答都很精彩!淘氣、笑笑也在觀察茶壺。(課件顯示第13頁第3題)他們看到的各是哪幅圖畫,請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再在書上連線。

  (學生討論後在書上連線,集體反饋、訂正。)

  4.遊戲:看圖找位置

  師:同學們練習完成得很好,下面我們做一個遊戲。老師為每組準備了一個玩具和一個配套的信封。現在請各組小組長把玩具正面對著教室黑板在桌上放好,組裡的每個成員都從信封裡抽一張圖片,當老師說"開始",你再看圖片上玩具是什麼樣子的,再迅速找到相應的位置。記住:不許轉動玩具!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學生按要求放好玩具,抽出圖片。"開始"的口令發出後,學生看圖片,找相應的位置。學生找到位置後,各組彙報遊戲情況。)

  (四)全課小結:暢談收穫

  師: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你想給自己留什麼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