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實用的小班數學教案8篇

小班數學教案

實用的小班數學教案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於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活動準備:

  1、餅乾(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裡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淨。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1、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裡面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乾”,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乾”。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裡有許多的“餅乾”,看看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乾”。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乾”。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XX餅乾”。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乾”。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乾”。

  三、幼兒吃餅乾。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乾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乾,看看你拿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乾。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乾。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數量比較中瞭解數字大表示數量多,數字小表示數量少,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透過尋找大家喜歡的水果,感受共同制定下週水果食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水果PPT;大調查表;頭像若干;水果卡片;愛心等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喜歡吃的水果(按數取物)

  1、 水果店裡的水果

  提問:喜歡吃水果嗎?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水果店裡去選水果?

  提問:你知道現在水果店裡有些什麼水果?(幼兒泛說)

  2、 喜歡吃的水果

  提問:果籃裡有幾種水果?

  過渡語:阿姨每天要為我們準備餐後水果,想了解你們喜歡吃什麼。

  提問:在這些水果中哪些是你比較喜歡吃的?為什麼?

  3、選2—3種喜歡吃的水果貼在餐盤上。

  4、幼兒操作並互相檢查。

  二、找找兩人都喜歡吃的水果(找相同)

  過渡:剛才,我們找到了自己比較喜歡吃的水果。現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把二個

  喜歡的水果連在一起,找找2個人都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有幾種?

  提問:兩個人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

  小結:只要把水果盤子放在一起,找到你有、朋友也有的水果就是二個人都喜歡的水果。

  三、統計大家都喜歡吃的水果(嘗試投票統計)

  過渡:二個人都喜歡吃的水果一眼就能看出來,那能看出大家都喜歡吃哪些水果嗎?怎樣才能又快又方便地找到大家都喜歡吃的水果呢?我們一起來投票統計。

  提問:一個星期,我們到幼兒園幾天,我們每天都吃一種水果需要幾種水果?

  小結:我們需要共同選出5種大家都比較喜歡吃的水果)

  (出示統計表)共同回憶果籃中的水果。

  每人取一個愛心貼在最喜歡吃的水果旁邊。

  提問:哪種水果,喜歡吃的人最多?你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愛心多的表示數字大,也就是喜歡的人多;愛心少的表示數字小,也就是喜歡的人少。今天我們已幫廚房選好了下週我們喜歡的水果。不過每種水果都有各自的營養,我們都要吃。

  四、延伸活動:

  將結果告訴阿姨。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進一步感知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這三種圖形。

  2、樂意觀察、比較、體驗發現的快樂。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二、 活動準備:

  1、一個大圓、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大正方形。

  2、三種帶有圖形寶寶嘴型的動物,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若干個。

  3、幾何圖形拼組成的3幅畫。

  三、活動重難點

  1、重點:區分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2、難點:根據圖形特徵進行匹配。

  四、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遊戲形式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老師扮成魔術師的樣子對孩子們說:“我是神奇的魔術師,我能變出很多很多的東西,看我變變變”。(邊說邊從黑板後拿出三角形)。

  提問:(1)我變出了什麼? 三角形有幾個角?(伸出手點數) 你見過什麼東西是三角形形狀的?(餅乾、三角形的蛋糕)

  (2)用同樣方法,變出正方形,提問相似問題。(桌子、椅子、放玩具的籃子)

  (3)用同樣方法,變出圓形,提問相似問題。(鬧鐘、吃飯的碗、碟子)

  小結:圓形是圓的、正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有三個角。

  2、 遊戲:找圖形。進一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老師已經把他們請到地板上,當我說出三圖形,小朋友就跳到三角形的前面,並說出他的名字。

  規則:地板上散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幼兒聽教師口令找出圖形並說出圖形的名字。

  3、教師出示用幾何圖形拼組的畫,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找一找畫面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娃娃?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逐一觀察、講述,加深認識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

  老師把這些圖形寶寶拼成了幾張很漂亮的畫,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圖一:房子提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圖形?房子的屋頂是什麼圖形?房子的'牆壁是什麼圖形?房子的視窗是什麼圖形?

  (2) 圖二:金魚提問:金魚的身體和尾巴是什麼圖形?金魚的眼睛是什麼圖形?

  (3) 圖三:汽車提問:汽車的車輪是什麼圖形?汽車的視窗是什麼圖形?

  4、操作:給動物吃圖形餅乾,根據圖形特徵進行匹配。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圖形餅乾,請小朋友每人拿兩塊不一樣的餅乾,放在地板上滾滾,發現了什麼?有三隻動物來我們班做客,看看周老師把動物們的嘴巴變成了什麼圖形?熊貓的嘴巴變成了什麼圖形?老虎的嘴巴變成了什麼圖形?小貓的嘴巴變成了什麼圖形?小動物們肚子餓了,請小朋友給他們吃餅乾吧!

  (1) 幼兒人手一個圖形投到與圖形匹配的動物嘴巴里。

  (2) 師幼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5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都餵給小動物喜歡吃的餅乾,謝謝大家,和圖形寶寶說再見。活動結束。

  反思:小班數學《圖形寶寶》活動目標主要有兩點:1、進一步感知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基本特徵,然後正確區分這三種圖形。2、樂意觀察,比較體驗發現的樂趣,從幼兒和教師的互動中可以看出已經達到我的預期目標。

  整個活動,我運動觀察法、比較法、遊戲法等等貫穿其中,層層遞進,一環緊扣一環,對幼兒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先觀察,比較,再描述,幼兒在探索中學習,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是在第一環節出事三種圖形時,讓幼兒說說你見過什麼東西是像這些圖形的,我應該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多媒體播放生活中見過類似圖形的東西,這樣就容易讓幼兒感知這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

  小百科:圖形是指在一個二維空間中可以用輪廓劃分出若干的空間形狀,圖形是空間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間的延展性,它是侷限的可識別的形狀。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透過觀察、動手操作,感知並分辨物體輕重,並能大膽地用語言講述:xxx輕,xxx重。

  3、學習整理操作材料,保持桌面整齊。

  活動準備:

  1、教具:玩具天平一個。實物:大小橡皮泥,棉花,積木,玻璃球。

  2、學具,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觀察實物,感知輕重。

  出示大小橡皮泥,引導幼兒觀察並猜猜:這是什麼?有什麼不同?哪個重,那個輕?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摸一摸,正確感知棉花和玻璃球的輕重。

  (2)觀察天平器的變化,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天平器,告訴幼兒天平器市衡量兩個物體輕重的一種工具。然後,在天平的兩邊分別放上大小不同的橡皮泥。讓幼兒觀察天平的 變化,並說說:天平器有什麼變化?天平翹起的 一邊表示什麼?天平沉下去的一邊又表示什麼?也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誰重誰輕,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驗證,從而幫助幼兒正確地認識物體的輕重。

  出示棉花和積木,讓幼兒比較。

  2、操作活動。

  (1)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 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麼知道得?請你圈出重的動物。

  (2)觀察天平和水果,想一想,連一連使天平的兩邊一個重,一個輕,以及一樣重。

  (3)小熊和小老鼠要秤體重了,想一想,誰重誰輕,請你圈出重的小動物。

  3、教師做總結。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學習4以內的數數。

  2、學習單位量詞,瞭解數的實際意義。

  3、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小豬洗澡的圖片,1—5圓點卡片和數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看圖說話

  1、出示圖片,你們找找看圖片上那些東西只有一樣?

  小結:一隻小豬、一個水桶、一塊肥皂、一條褲子……

  2、那你們再看看那些東西是有兩樣?(讓幼兒個別回答,說出物品的單位量詞。如果幼兒一開始說不出來,教師可以幫忙提醒。)

  3、圖片上有數字“1”和數字“2”表示的東西,你們看看有沒有用數字“3”表示的呀?那有沒有數字"4"表示的(幼兒個別回答)

  二、認識數字

  1、剛才你們找到圖片裡有一隻小豬,一塊肥皂,那你們看看這張原點卡片用什麼數字寶寶來表示啊?為什麼?

  2、很棒,我這裡還有兩張原點卡片,你們找找誰是這兩張卡片的好朋友?

  三、編數數歌

  1、好,現在老師有一首很好聽的兒歌,你們想不想學呀?

  2、教師範念:你數1,我數1,1只小豬來洗澡;你數2,我數2,2條毛巾擦擦背;你數3,我數3,3滴水珠淌下來;你數4,我數4,4只小腳踩水花.

  3、好,兒歌裡說了些什麼?

  4、你們一起來跟我念一遍兒歌好不好啊?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4以內的數數,還學了數數歌,你們回家幫這首數數歌編一套動作,明天來幼兒園告訴我好不好啊?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透過討論,實踐操作,嘗試按一定的規律對物體進行排序。

  2、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胸飾人手一份(貓、狗)分顏色與大小。

  學具:

  (1)鮮花鋪(分顏色、分大小)

  (2)服裝鋪(分顏色、分大小、分款式)

  (3)日用品架(餐具)(分大小、分顏色、分種類)

  (4)食品架(薯片)(分顏色、分高矮)

  (5)課件

  (6)圖書架(分大小、分顏色|

  三、活動過程:

  1、實踐感知:(聽音樂進場)

  T:小朋友,快來看,這是誰呀?(汪汪),他們呢?(咪咪),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咪咪和汪汪排隊進大商場好嗎?

  想一想,商量一下,怎麼排?咪咪,我們一起來看看汪汪是怎麼排隊的?再來看看咪咪是怎麼排的?(幼兒集體說,教師總結)

  T:隊伍都排整齊啦,接下來我們要進大商場啦,大商場裡的貨物可真多,有鮮花、有食品、有餐具、有圖書、有服裝,還有一個好玩的電子遊戲室,請汪汪和咪咪一樣一樣地去玩一玩,如果你發現那些商品沒有排列整齊呀,就來做理貨員,把它們理一理,

  排一排。

  2、幼兒分組操作:

  3、集體參觀百貨商店,

  討論:

  T:咪咪,快來食品櫃看看,這裡的薯片可真多,顏色不一樣,高矮也不一樣,看看剛才的理貨員是怎麼排的呀?(討論,如有錯誤,集體修改)

  總結:哦,原來它們是按照高矮(顏色)不同來排隊。食品櫃看完了,我們再來圖書室看看吧……

  4、運用遷移

  T:馬上要過新年啦,百貨商場裡呀想掛一些漂亮的氣球來佈置新年的氣氛,請我們的小汪汪,小咪咪一起來幫忙想一想該怎麼掛呢?看看誰想出的方法多?(先討論)然後個別幼兒回答說一種,顯示一種。

  T:原來掛氣球可以想到那麼多不一樣的方法呀,你們的本領可真大!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願意參與數學遊戲,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2、能夠根據圖形的特徵從不同的圖形中找到相應圖形。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 各形狀餅乾 圖形

  經驗準備:前期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有一定認識。

  活動重點:

  感知圖形的特徵

  活動難點:

  能夠用語言描述出圖形所帶給自己的感受。

  活動過程:

  1、情景遊戲引入內容。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米菲兔,這個週末是個好天氣,我們準備去郊遊!郊遊要帶很多的好吃的對不對?""你能陪我一起去超市把好吃的買回來麼?~"

  2、回憶,鞏固長方形外部特徵"我們來想一下,爸爸想吃的是什麼好吃的?""爸爸想吃的長方形餅乾是什麼樣的?"請你找到長方形的圖形寶寶摸一摸,然後告訴我。

  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特徵,並用幼兒的語言進行描述。

  點選,ppt,對幼兒的答案進行驗證。

  3、回憶,鞏固圓形外部特徵"我們來想一下,媽媽想吃的是什麼好吃的?""媽媽想吃的圓形火腿是什麼樣的?"請你找到圓形的圖形寶寶摸一摸,然後告訴我。

  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特徵,並用幼兒的語言進行描述。

  點選,ppt,對幼兒的答案進行驗證。

  4、 回憶,鞏固三角形外部特徵"我米菲兔想吃的是什麼好吃的?你還記的麼?"它長的什麼樣子?

  請你找到三角形的圖形寶寶摸一摸,然後告訴我。

  幫助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特徵,並用幼兒的語言進行描述。

  點選,ppt,對幼兒的答案進行驗證。

  5、活動結束,課件播放"你們可真是太棒了,謝謝你們的幫忙,買到了所有要吃的好吃的,為了感謝你們,我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好吃的,就藏在你們的身邊,快去找找看!並說一說,他是什麼形狀的。"幫助幼兒在吃一吃嘗一嘗的過程中,再次鞏固對圖形的認知與正確命名。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嘗試拼合圖形。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用硬紙板製成一條“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土坑”,鏤刻下來的圖形塗上顏色即成“石塊”。(將個別圓形、正方形兩等分)

  2、兔媽媽胸飾。

  三、活動過程:

  1、遊戲“做夾心餅乾”,複習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教師扮成兔媽媽,幼兒扮成小兔。

  教師:“天氣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們去看望她好嗎?”

  教師:“我們帶點什麼去好呢?”

  遊戲“做夾心餅乾”,要求將圖形標記貼在胸口,找一個貼相同圖形的幼兒做朋友,最後要說出做的是什麼形狀的夾心餅乾。

  2、引起幼兒玩“修路”遊戲的興趣。

  教師:“做好了夾心餅乾,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怎麼辦呢?”

  3、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後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嘗試組合圖形。

  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兩塊半圓形的“石塊”和兩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

  5、遊戲“踩石頭”。

  教師:“小路修好了,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過在過小路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玩個踩石頭的遊戲,我拿出什麼形狀的圖形,你們就去踩什麼形狀的“石頭”並說出這是什麼形狀。“

  6、到兔奶奶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