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6篇

小學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模板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複習的內容是有關簡易方程的知識,透過複習要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會用字母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解方程,會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複習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公式,運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名稱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交換律 ab=ba

  乘法結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請學生說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公式。

  3、用字母還可以表示數量關係,a表示單價,b表示數量,c表示總價,說出分別求總價、單價及數量的字母公式。

  4、練習:期末複習第16題。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複習第17題。

  (1)原來每月燒的煤用30c表示;現在每月燒的煤用30×(x-15)表示。

  (2)學生計算現在每月燒煤的千克數。

  三、複習方程的意義和解方程

  1、什麼是方程?什麼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關係是怎樣的?

  2、練習:做期末複習第18題。

  學生練習。講解第(3)題,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複習第19題。

  請學生說一說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複習第20題。

  學生列方程並解方程。

  四、複習列方程解應用題

  1、(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徵是什麼?解題時關鍵是找什麼?

  (2)請學生說一說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2、做期末複習第21—23題。

  第21題:

  學生說數量關係式,列方程並解答,根據已列方程寫出另外兩個不同的方程。

  第22題:

  師畫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學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題:

  學生說數量關係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複習了什麼內容。

  六、佈置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複習有關倍數、分數和比的知識

  教師出示小黑板,指名學生回答問題:

  已知甲數是乙數的6倍,那麼

  (1)乙數是甲數的 ;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6):(1):

  (3)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6):(7);

  (4)乙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1):(7)。

  教師:透過以上的問題,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中數是乙數的幾倍。那麼乙數就是甲數的幾分之一。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也可以把乙數看作1份,那麼甲數就是6份,甲乙兩數的和就是7份。這樣,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甲數與乙數的比是6:1。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6:7等等。

  弄清這些數量關係,我們就可以在解答應用題時靈活運用。有時用兩個數之間的倍數關係解答.有時用分數解答;有時用比的關係解答,有時用比例的關係解答。總之,怎樣方便就怎樣解答。

  二、教學用不同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1.教學例6。

  教師出示例6(如下),讓學生仔細審題,找出題中有哪些數量,它們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松樹和柏樹、一共栽了120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1倍。松樹和柏樹各栽了多少棵?

  指名學生說數量關係,教師幫助歸納整理:題目中說松樹的棵數就是柏樹的4倍,那麼我們可以把柏樹的棵數看作1份.松樹的棵數看作4份: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它們之間的分數或者比的關係。由此,我們就可以用不同的知識來解答這道應用題。(板書如下)

  共120棵

  松樹 柏樹

  4份 1份

  第一種解法:

  教師:我們先用它們之間的倍數關係列方程解答。設柏樹栽了X棵。請同學們根據松樹的棵數加上柏樹的棵數等於總棵數這個等量關係列方程解答。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方程為:4X十X=120)

  教師:如果我們設松樹栽了X棵:怎麼列方程?

  學生:那樣柏樹的棵數就是 X.列出的方程就是

  X一 X=120,

  第二種解法:

  教師:根據題裡的數量關係。我們還可以得出.松樹的棵數與柏樹的棵數的比是4:1。這樣.我們還可以用以前學過的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由於松樹的棵數是4份,柏樹的棵數是1份,總的棵數就是5份。所以,松樹佔總棵數的 。柏樹佔總棵數的 :

  120 =96(棵) 120 =24(棵)

  第三種解法:

  教師:根據松樹的棵數與柏樹的棵數的比是1:1,或者由松樹佔總棵數的 ,還可以進一步得出,松樹的棵數與總棵數的比是幾比幾?(答:是4:5。)

  那麼,根據這個關係,已知總棵樹是120棵。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這道題?(答:能。)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集體訂正=

  設松樹栽了x棵,按比例關係列出的方程如下;

  2.小結。

  教師:透過這道題以上幾種不同的解法,使我們進一步理解了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係與分數、比和比例之間的關係。應用這些關係,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來解答應用題。今後我們在解答應用題時,要把思路放得活一些,透過認真分析,弄清數量關係.怎樣解答方便就怎樣解答。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22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至少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道題。做完以後,指名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可以把不同方法的算式或方程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比較。

  (這道題最方便的解法是用比例的知識解答。)

  =

  也可以用分數解答。由銅與錫的重量比是5:7,得知合金中銅的重量是錫的 。因此,錫的重量等於350,是490千克。)

  2.做教科書第122頁做一做的第!題和第3題。

  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方法解答.在集體訂正時。看有沒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哪種方法比較方便。然後告訴學生:今後解答應用題時.只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一種自己認為最方便的方法解答就可以了。

  四、作業

  練習二十七的第1一5題。(其中第1題和第2題只要求用兩種方法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複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釐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釐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釐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釐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麼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麼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後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後,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然後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量用線連起來,然後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複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後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麼圖形,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麼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後使學生看到它們 的區別和聯絡。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後,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 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麼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釐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註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班裡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釐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後,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 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46~49頁例1~例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2.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及觀察、比較、概括、實踐的能力。

  3.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模擬錢幣。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透過看錄影,你知道了哪些資訊?這節課我們就來共同認識人民幣。(板書課題)

  2.對人民幣你有哪些瞭解?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隨機處理。

  二、探究新知

  1.獨立識別人民幣。

  2.說說識別方法。

  3.分類。

  (1)紙幣、硬幣各有什麼共同點、不同點?

  (2)元幣、角幣、分幣的幣種?介紹第四套和第五套人民幣。

  4.和電腦娃娃比賽,看誰先說出人民幣的面值。

  5.例2:購物遊戲。

  6.獨立完成第48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彙報。

  7.例3。

  9.實踐應用

  1元錢能買什麼?

  10元錢能買什麼?

  三、拓展創新

  1.每個書包35元。

  (1)我的錢正好買一個,你猜猜我最多有幾張面值十元的?

  (2)如果付的錢全是面值十元的,你猜猜我付了多少張?

  2.談話昇華。

  四、全課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瀋陽市瀋河區朝陽一校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能讓學生體驗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律的。

  2.讓學生經歷探索、發現規律的過程,從而激發他們探索的慾望。

  3.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的演繹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的規律,並能抽象和概括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情景圖和例2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激趣引入

  教師:老師想說的第1個數是7,第2個數是14,第3個數是21。(板書:7,14,21)你們知道我想說的第4個數是多少?

  學生:28。

  教師:我想說的第5個數是多少?

  學生:35。

  教師:你們是怎樣猜到老師的想法的?

  學生:老師,你報的數有規律,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後面的數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師:看來,只要找到規律,就能夠很快地解決問題,今天這節課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一起來發現規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規律的重要性,有利於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

  二、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1.教學例1

  (1)出示例1 的情景圖,請學生觀察。

  教師: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資訊?

  學生:兩個小朋友在討論裝籃球的問題,小男孩說每8個籃球裝一筐,小女孩問男孩16個,24個,32個,40個籃球分別裝幾筐。

  教師:要解決小女孩提出的問題,你們準備怎麼辦?

  學生1:列除法算式計算。

  學生2:把條件和問題列成一張表會更清楚一些。

  (2)填表發現規律。

  ①教師:老師完全同意你們的想法。書上也給我們列出了表格,我們先來完成書上第76頁的表格吧。

  ②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後教師提問:觀察這個表,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1:表中第2行的數不變。

  學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數分別一個比一個大。

  ③教師:從你們剛才的發現中,你猜測到了什麼?

  學生: 這3行數的變化肯定有規律。

  ④教師: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以第1列3個數量為標準, 你又會有什麼發現?

  ⑤學生以第1列為標準,舉例進行比較。

  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看來,當每筐裝的個數不變時,籃球的總個數和

  裝的筐數這兩個量的變化確實有一定的規律。下面,我們根據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麼新發現?

  (3)列式總結規律。

  ①教師:誰來列出筐數的除法算式?

  板書: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師:請同學們分小組觀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們又能發現什麼?

  ②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③小組彙報自己的發現。

  ④引導概括規律:在除法裡,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幾倍,商就擴大幾倍。

  象的.認識過程,深切感受到探索規律的必要性。]

  2.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透過觀察表格,觀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裡,除數不變,被

  除數與商之間的變化規律,真能幹!下面看看你能找到這些數的排列規律嗎?

  (1)出示例2,學生按箭頭指示的方向觀察。

  (2)教師:這些數是怎樣排列的?把你的觀察結果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3)小組交流、討論。

  教師:第1個數720,7202=360,360即為第2個數。

  第2個數360,3603=120,120即為第3個數。

  第3個數120,1204=30,30即為第4個數。

  除數依次增加1。

  三、綜合訓練,深化提高

  1.課堂活動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評講。

  ①說說排列的規律。

  ②回答:後面兩個數是怎樣填的?

  2.課堂活動第2題

  (1)獨立找規律畫圖。

  (2)說明方塊的排列規律,展示畫的圖。

  3.練習十四

  (1)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寫出算式、得數。

  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透過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發現了規律,還運用了規律,同學們真棒!希望同學

  們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觀察事物,發現規律,做有心人。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直線、線段、射線及它們的聯絡和區別、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尺子畫角.

  2.透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生學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畫角.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演示動畫角的認識.

  2.師:今天老師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角.

  (揭示並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二、引導探究

  1.(1)演示動畫直線、射線、線段

  (2)啟發提問:手電筒、太陽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成是射線.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看作射線呢?

  (3)小組討論:直線、線段、射線有什麼聯絡?又有什麼區別?

  (聯絡:都是直的,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區別:端點數不同,線段的測量長度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無法測量)

  2.初步認識角

  (1)演示課件角的認識.(從一點引出4條射線)

  提問:①你能從中找出多少個角?(最多6個)

  ②如果只想得到一個角?該怎麼辦?

  (2)板書: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3)繼續演示課件角的認識,演示角各部分名稱.

  (4)引導學生利用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小釘子擺角.

  教師引導學生邊操作邊思考:

  ①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角?

  ②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大的角?

  ③怎樣可以得到一個較小的角?

  3.聯絡實際,深入感知.

  (1)提問:聯絡實際想一想,生活中哪有角?

  (2)啟發學生用不規則的紙折出或剪出一個角.

  全班進行比賽,看誰的角最標準.

  摸一摸自己得到的角的頂點和邊、感受角,教師選擇有代表的角巾在黑板上展示.

  (3)觀察黑板上的角,按照角的大小請同學們排出順序.

  (4)當學生在敘述順序語言表達困難時,適時出示角的表示方法.(強調和的不同)

  4.討論嘗試,比較大小.

  (1)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透過故事,引出問題.

  (2)同學討論、嘗試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3)繼續演示動畫角的大小比較.

  (4)由學生小結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先把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然後看另一條邊的位置,哪個角的另一條邊在外面哪個角就大.如果另一條邊也重合,說明兩個角相等.)

  5.體驗畫角.

  (1)由學生嘗試用尺子畫角,教師巡視.

  (2)小結角的畫法.(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畫兩條射線)

  三、鞏固練習

  完成第126頁第1題.

  下面的圖形,哪些是直線?哪些是射線?哪些是線段?

  2.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3.一張長方形紙、剪去一個角還有幾個角?

  四、質疑小結

  提問:透過今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麼?(射線、線段、什麼叫角,角的各部分

  名稱、比較兩角大小的方法和角的畫法)

  課後總結.教師出示順口溜:

  小小角,真簡單,

  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牢記,

  先畫頂點後畫邊.

  五、佈置作業

  從一條射線的端點開始,擷取一條4釐米長的線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