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教案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教案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再別康橋》教案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聲情並茂地朗讀和背誦詩歌,體會詩人深沉濃烈的情感。

  (2).體會詩歌意象與情感的關係,感受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

  (3).學習詩歌的寫作方法,得到藝術的薰陶。

  2、學情分析

  初二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透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3、重點難點

  欣賞詩歌,體會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

  4、教學過程

  【匯入】《再別康橋》

  賞讀入境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

  這就是康橋,它風景秀麗,聞名遐邇。

  螢幕上的這個人就是徐志摩 ,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

  平凡的康橋因了徐志摩而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成了永久的彩虹;徐志摩也因了普通的康橋而在中國的現代文學史上有了不可動搖的地位。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板書)去感受志摩與康橋的一世情緣。

  【活動】預習提問

  (一)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6—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關於徐志摩你還了解哪些,與同學們分享一下吧!

  【活動】寫作背景

  康橋的一切早就給詩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詩人第三次漫遊歐洲.在一個明媚的夏日午後,詩人獨自悄悄來到康河,徜徉於昔日的校園,在那一木一花中尋覓當年的歡聲笑語和那灑落其間的青春年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他的詩情,於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再別康橋》.

  【活動】徐志摩與康橋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可以說,“康橋情結”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而《再別康橋》無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

  【活動】感受經典,初讀詩歌

  1.掃清字音障礙

  河 畔( ) 蕩 漾( )

  青 荇( ) 榆 陰( )

  揉 碎( ) 浮 藻( )

  長 篙( ) 漫 溯( )

  斑 斕( ) 笙 簫( )

  【活動】教師播放詩歌配樂朗誦,學生練讀

  (1)大聲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在讀準的基礎上練習讀流利,讀出節奏,特別要注意小節間的停頓。

  (3)邊讀邊體會詩中的情感,試著把情感表達出來。

  【講授】.思考與討論:

  這首詩中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意象即寄託作者情感的客觀事物)這些意象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講授】思考與討論:

  (2)詩人在離別時,盡寫了康橋美麗的風光?你能概括出每一小節詩中的畫面嗎?

  【活動】研讀展示

  把你自己的悟讀成果展示出來,聽到其他同學的精彩表達也可以簡要記錄在下面。

  【活動】美讀運用

  你覺得哪幅圖畫最美,你最喜歡呢?給它點個贊,寫出你的評價

  【活動】精讀積累

  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些詩句?把它們寫在下面,並背誦下來

  【講授】小結:

  就是這樣一位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詩人還沒有來得及為我們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就不幸遇難,英年早逝,年僅35歲。

  正如他的另一首詩作《偶然》所言:

  展示詩歌《偶然》

  人生必然會有這樣一些“偶然”的相逢和交會。而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必將成為永難忘懷的記憶而長留心間。(播放歌曲:《偶然》)

  【作業】作業

  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些詩句?把它們寫在下面,並背誦下來。

  【講授】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徐志摩

  雲彩 金柳 青荇

  彩潭 星輝 對康橋深深的眷戀

  第2課《詩兩首》之《再別康橋》導學案新人教版必修1

  2.《詩兩首》之《再別康橋》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感知新詩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特點。

  2.掌握新詩的鑑賞方法。

  3.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重點難點】

  1.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及其作用是重點

  2.透過品味語言,分析作者情感是難點。

  【學法指導】

  1.反覆朗讀直至成誦,有助於把握作者在本詩中情感的轉換。

  2.從分析語言入手,學會咀嚼語言,分析不同詞語呈現出的不同意味。

  3.運用“三美”理論體會本詩,從韻律、形式、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知識連結】

  1.新月派簡介

  新月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新詩團體,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為徐志摩、聞一多,成員有胡適、梁實秋、陳西瀅等。他們不滿足於新詩的過於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聞一多。他主張新格律詩要保持整齊的外形,講究音節和押韻,講究詩的詞藻,創立了“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論,對中國新詩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序,筆名南湖、雲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作新詩。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評論》週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展。1927年參加創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刊後任主編。並出國遊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

  他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3.作品時代背景

  1918年徐志摩留學美國,1920年又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他邂逅了林徽音,他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一年多真正悠閒自在的日子。據他後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詩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在英國哲學家羅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後,事先誰也沒有通知,一個人悄悄來到康橋找他的英國朋友。遺憾的是他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過去的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而在國內他所面對的現實是:在康橋遇見的才女另嫁他人,自己與不相愛的人結婚。時代的風雲讓作者感到無所適從,理解為詩人面對變幻莫測的時代風雲,脆弱、迷茫,不知如何是好。於是當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湧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展紙執筆,記下了這次重返康橋的切身感受。

  【學習過程】

  一、整體感知,把握感情。

  1.這首詩讓人覺得很美,你覺得美在哪裡?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詩人的這種感情怎樣體現?

  二、賞析意象,探究文字。

  1.“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寄託了作者感情的形象。《再別康橋》的二到六節中,詩人捕捉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色,都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2.詩中寫道“在星輝裡放歌”,又為什麼“但我不能放歌”試想詩人此時的心情如何?

  3.《再別康橋》第一節用的是“輕輕的”,為什麼到第七節改用“悄悄的”呢?

  三、合作探究

  1.探討:關於詩人在《再別康橋》中情感的高潮有人認為第5節是,有人認為是第6節,你的看法呢?(提示:思考第5、6兩節中詩人時而“放歌”,時而“沉默”,各是因為什麼?)

  2.《再別康橋》一詩在形式上如何體現“新月派”的“三美”主張?

  (提示:“新月派”提倡詩歌創作具有“三美”的主張:“繪畫美”指的是詞語的色彩,“音樂美”指的是詩歌的音節,“建築美”指的是句式。)

  【基礎達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朔月( ) 漫溯( ) 長篙( ) 蒿萊( )

  嵩山( ) 枯槁( ) 記載( ) 河畔( )

  挑釁( ) 斑斕( ) 波瀾( )

  2.文學常識。

  徐志摩,是 派詩人,除《再別康橋》外,他的 一詩也很有名。康橋今天稱為_______,徐志摩曾在那裡留學。1925年和1928年,他出國途經英格蘭,兩次重訪母校。本詩是他1928年故地重遊後在歸國的輪船上寫的。

  3.閱讀第2~6節,然後回答問題。

  (1)選文可劃分兩層,第一層是 ,第二層是 。

  (2)由詩中內容可看出,詩人尋不著夢而流露出 的內心感受。

  (3)《再別康橋》是徐志摩的名篇之一,多年來被人們所欣賞,試從中舉例簡析詩歌融情於景的特點。

  【拓展提升】

  讀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完成1~3題。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1.作者以涼風吹拂下的顫動的水蓮花作比,是為了突出其 的風致,進而刻畫女郎

  的神態。

  2.“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一句中,“蜜甜”和“憂愁”矛盾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3.最後,詩人用“沙揚娜拉”(日語,意謂“再見”)作結,有何作用?

  【學習反思】

  1.熟讀全詩,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2.理解全詩,體會詩人的依依不捨之情。

  3.學習詩歌,瞭解本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參考答案】

  【學習過程】

  一、1.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具有鮮明的個性或形式美和內容上的人情美(表達了對母校依依不捨的赤子情懷)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關注題目,“再別”是題眼;關鍵詞語(直抒胸臆和描述性語言),開頭結尾兩節“走了”“作別”“不帶走”等詞語;抓住意象即藉助特定的景物:西天的雲彩、夕陽中的金柳、波光裡的豔影、油油的清荇、榆陰下的潭水等,詩人透過描繪康橋河畔清新明麗的畫面,表達了對康橋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二、1.(1)“金柳”:將“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既寫出了柳枝的婷婷嫋嫋、嫵媚多姿,又表現了詩人對康橋極度依戀的感情。(2)“雲彩”:雲彩本身就是飄忽、輕靈的,給人以清新飄逸之感,使別離之情不是很沉重。(3)“青荇”:“招搖”寫了河裡的水草隨微波起伏的狀態,寫出了水草的可愛、動態之美, “甘心”寫出了他對康橋的永久、熱烈的愛戀。(4)“虹”與“夢”:寫出了潭水的靜美以及由此引發的彩虹般的夢的聯想,“沉澱”的是長期以來隱藏在詩人內心深處的願望和理想,暗示著對逝去的康橋生活的無限依戀之情。(5)星輝、水波與星光輝映,色彩斑斕,表現了詩人的快樂心情。(6)夏蟲的“沉默”,渲染了一種靜寂的氛圍,襯托了詩人的離情別緒。

  特點:詩人選擇的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給人清新之感,而詩人要表達的是懷念惜別之情,詩中的這些意象卻有一種純淨的.美感,能讓讀者也不知不覺地從離愁別緒的傷感中超脫出來,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詩中優美的意境。

  2.詩人悄悄別離康橋時的的蒼涼與無奈,只好靜思默想,用無聲把這種心情推向極致,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悽婉而哀傷的。

  3.“輕輕的”和“悄悄的”意思一樣,但用在詩裡表現的就不一樣了,“輕輕的”表現出作者去見康河就像去見好朋友一樣,想要給康河驚喜,此時的作者懷著美好的願望和期盼。“悄悄的”離開康河表現出作者此時的心情是哀傷無奈之情,不忍心打攪康河只能夠靜靜的一個人離開。

  三、1.第五節的理由:詩人對母校的愛戀之情的達到了高潮詩人似乎已經忘記他要告別康橋了,想撐著一支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去尋找他“彩虹似的夢”,到了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的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的腰“在星輝斑斕了放歌”詩人快樂到了極點。

  第六節的理由:詩人的惜別之情到了高潮詩人沉浸在美好的夢境中,一個“但”字把詩人也把讀者從夢境中回憶中拉回到了現實在現實中“放歌”是不可能的了,美好的時光已經過去,“我”現在只能悄悄地隻身離去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本節別情縷縷,離緒重重,詩人的惜別之情達到了高潮。

  2.音樂美,表現為這首詩的章節統一,韻腳嚴整每節偶句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節奏鮮明,旋律和諧,每行基本上由兩個或三個音步構成,讀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首節和末節,迴環復沓,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

  建築美,表現在詩節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再別康橋》共七節,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行的字數基本為六七個字,間或八個字,於參差變化中見整齊。

  繪畫美,表現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如“雲彩”“金柳”“豔影”“青荇”“彩虹”“斑斕”等詞語充滿色彩感,詩的每一節幾乎都可看做是一幅色彩鮮明、豐富的圖畫作者透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基礎達標】

  1.shu sù ɡāo hāo sōnɡ ɡǎo zǎi pàn xìn lán lán

  2.新月 偶然或我是一片雲 劍橋

  3.(1)寫景 抒情

  (2)悲傷、遺憾、苦悶(點撥:要抓住詩人在詩歌中貫穿始終的感情。)

  (3)如“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既是寫景,又是寫意,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迷離恍惚,色彩斑斕。清泉潭底的浮藻間盪漾著染有晚霞的榆樹的倒影,美麗得如同幻覺,使詩人遙想當年的歡樂。這些美麗的、斑駁的顏色和水草,彷彿是當年歡樂和理想的沉澱,像夢一樣遙遠,可它又在眼前。詩歌景中有情、音調柔美,被人稱道。(點撥:解答此題,要把景物描繪的內容寫出來,同時把寄寓的情道出來。)

  【拓展提升】

  1.柔媚 欲言又止、含羞帶笑、嫻靜與純美

  2.不矛盾。女郎處在將要分別、不忍分別、又只好分別的複雜的情緒交織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萬千濃情蜜意化做一聲聲的“珍重”,來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愛慕敬仰之意;詩人與這位溫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經結下了真摯的友誼,即將分別,頓生“憂愁”。

  3.用“沙揚娜拉”作結,不僅點題,而且把女郎的聲聲囑咐,殷殷叮嚀的眷戀心情,傳達出來,這是深情的呼喚,也是美好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