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三字經> 兒童學習《三字經》的意義

兒童學習《三字經》的意義

兒童學習《三字經》的意義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

  兒童學習《三字經》的意義

  是古代蒙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它對於傳統中國人來說簡直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經》既是兒童的最好啟蒙教材,也是現在成年人學習國學的極好啟蒙讀物。《三字經》以三字為一句,二句押韻。語言平易淺近,無艱深、古奧、勉強拼湊之弊,讀來琅琅上口,便於記誦。其內容則廣博豐富,堪稱“傳統文化小百科”。大致可分為五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講做人和為學的關係,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第二部分講一個人應該瞭解的道德、自然、社會、人生基本常識,從“為人子,方少時”到“此十義,人所同”;第三部分講讀書治學的次第,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第四部分講中華歷史的沿革,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第五部分以古聖先賢的故事及自然界的事物來勉勵兒童讀書成人,從“口而誦,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經》以其靈巧活潑的形式、廣博豐富的內容在宋朝後的七百多年間廣為傳誦,幾乎是所有讀書人的啟蒙書與勞動大眾屈指可數的必讀書。以前很多勞動者對於歷史文化的知識就來源於《三字經》。民國時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說:“若所以詔小子者,則今之教科書,固弗如《三字經》遠甚。”意思就是說如果用以教育兒童,今天的教科書都遠不如《三字經》。《三字經》不愧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枝奇葩。

  拓展:

  學習弟子規有哪些意義

  俗話說,做事先做人.學習弟子規,可以教導我們為人處世的規範和態度,使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有所啟示和幫助

  其實弟子規就是一些為人處世的日常行為規範,處理好五倫關係父子、夫妻、君臣、兄弟、朋友,對孩子來說可指導、引導孩子學習做人的道理,對成人來說,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言行要謹慎並講信用;和人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智慧的人,向他學習。

  讓我們走正路,不走歪路。幫助我們講文明,懂禮貌,做好人。多背背弟子規有好處。

  《三字經》教師學習心得

  很小的時候,我常常在我的小夥伴家蹭書,也略微囫圇吞棗地誦讀了一些經典。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慢慢懂得了其中的意思。自去年教一年級起,開始真正走進《三字經》,我才明白了經典的厚重與深沉。

  走進《三字經》,還得感謝錢文忠老先生,他將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理由、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規律。第二部分講教的內容。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像一根線,他的解讀把文化、哲學、宗教、社會、經濟、文學等等一顆顆珠子串起來。第三部分是學的部分,以眾多學習的例子,強調努力學習的重要意義。在這本書中錢文忠先生建議將第三部分內容提到前面去學習,更有助於學習,修身。

  讀完之後,我時常在思考,如果我們的孩童,從小就能夠接受《三字經》的薰陶,熟背《三字經》,那麼他們便會從小熟知禮儀,懂得為人道理。孝敬父母,為人忠誠,學習明理,彰顯父母。

  作為一名教師,深感於“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強調了父親在家庭教育當中的`重要性,老師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重要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如果說家庭是一個影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影印件。父母是什麼樣子的,孩子無論優缺點全部繼承。傳統中國有一句話“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與其留給他千兩黃金,不如留給他安身立命的知識。作為家長更是要從小培養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對學習的依賴,而不是對財產的依賴。

  在傳統社會中,孩子上學得等一天,就要向孔子的牌位磕頭,因為這是至聖先師。孩子還要向一個寫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磕頭。上有天,下有地,中有皇帝,有父母,接著君親的第五個就是師,足見老師在傳統社會的地位。當然,昏庸、不作為的教師和寵溺也是被錢文忠所批評的。

  與此看來,雖然《三字經》為兒童讀物,但它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讀,每每讀起,都會收穫頗豐。

  與經典同行,典藏曆史文化;與經典同行,傳承愛國之情。讓我們都來加入誦讀經典的行列,讓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永遠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