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蘭花情深深散文

蘭花情深深散文

蘭花情深深散文

  臨近立春,有朋自福建來。我開門迎他時,一盆紫色的蝴蝶蘭倏然入目,讓我頓感春意撲面而來。

  這位文友說,看到我在網媒紙媒上,以散文形式描述過很多名花。總認為,作家的書房裡該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中,最富迎春意味的花,應是蝴蝶蘭,所以……

  深冬凌晨,是最佳寫作時間。窗外有呼嘯的北風,可以振奮精神;空中有漫舞的瑞雪,可以淨化心境;紗簾有搖曳的竹影,可以陶冶性情,案頭有盛開的蘭花,可以助我思遠……

  當綠茶的嫩芽悄綻;當樓外的風雪遠去;當街巷的腳步聲由遠而近;當追憶的情節迸濺在鍵盤之上……蝴蝶蘭的靜美與清馨,伴隨我的精神世界縱躍千年、橫貫千里。

  我曾擁有兩盆名蘭,堪為養眼。一是在武夷山採風時,接待者贈與的一盆建蘭,二是我在花卉市場選購的`一盆報歲蘭。每當看到建蘭,那片“奇秀甲於東南”的武夷山水,便在眼前重現。豈能忘,乘竹筏穿越的九曲溪、迎霧雨攀援的天遊峰、香火中禮拜的武夷宮……最為留戀的片段,是品啜武夷巖茶,賞讀建蘭的那個清晨。

  當京城黃葉飄零、紅楓爭妍的深秋,武夷山的建蘭,恰值盛花期。那是一個秋雨迷離的清晨。我正在武夷山隱屏峰下的紫陽書院靜讀史料,忽然,縷縷清芳飄來,於是,我踏著生滿苔蘚的石階尋找“芳源”,終於駐足書院一隅的花房。

  花房中,最靚麗的品種,就是建蘭。書院領導見我如痴如醉地觀賞、探詢,立即請來當地一位文化學者、一位高階園藝師,把四季的蘭花娓娓道來……

  窗外,絲雨依偎著山體在傾訴。室內,茶香伴隨著語境在延伸。我聯想起數十年採寫途中見到的多季節蘭花……早春,乍暖還寒,三月蘭揚起紫色蝶翅翩然起舞;四、五月暖風縈繞間,亮相於隴畝的蕙蘭。蘭與蕙,都是當年屈原大夫鍾愛的植物,戰國時期,已是大面積耕種。由此,詩人留下“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的詠歎。

  六、七、八月,夏日炎炎。月光沐浴下的米蘭,是星夢飄散的輕紗披肩。尤其那綠玉雕琢般的葉、金粟點綴般的花,嫻靜裡,與往事和未來交流,從容中,與虛幻和現實溝通。

  那日,我在擁有“王者之香”美名的蘭花之側,輕撫古藤垂蔓,遠眺霧鎖雲峰。當空遠的蘭蕙之香與舌尖的茶香難分彼此時;當淙淙的泉韻與啾啾的鳥鳴相映成趣時;當朱紫陽留在石壁上的題刻“逝者如斯”撥動心絃時,世間的情慾、歲月的艱辛、得失的喜憂、人生的無奈……都隨著山雨迷濛而淡然。

  武夷山景區接待者看我高度關注蘭花文化,便請我看一段3D科教片。我當即在螢幕前如醉如痴!君不見,當蘭花的嬌瓣被攝像機拉近放大,繼而把空間佔滿時,那嬌柔的花瓣上有一片與眾不同的“小平臺”,業內人士稱其為“唇瓣”。此刻,遠處飛來幾隻昆蟲,依偎在那裡,貪婪地吸吮花蜜。這時,一小塊花粉非常輕柔地貼在了昆蟲的頭上,正在蜜香中陶醉的飛蟲,看來無任何不良感覺。當飛蟲又落在另一朵花上纏綿時,不經意間,又把花粉塊擠壓在一些雌粉的柱頭上。於是,蘭花贈與昆蟲滴滴甘露,昆蟲則義不容辭地報以“傳情授粉”的“勞效”。

  我默默感嘆,蘭花不僅高雅素潔,而且冰雪聰明。把繁衍生息、融通情愛的憧憬託付給向“她”索求“好處”的載體。互惠互利、公平交易,一切都顯得那麼和洽;那麼愜意;那麼自然,其過程,似乎洋溢著市場化運作的良好機制。

  觀賞蘭花,僅僅是悅目嗅芳,夠嗎?

  我擁有的另一盆名蘭,被稱為“報歲蘭”,是因為“她”的花期,恰是臘月到初春之間。因其花色較深,凸顯紫褐色的條斑,也被稱作“墨蘭”。

  墨蘭,在冷酷的世界裡舒展柔豔的風采,促使由遠而近的春姑娘,步伐更加輕盈,笑靨更為燦爛。

  送我那盆墨蘭的朋友是來自臺灣的茶商。那日,我請他到頤和園蘇州街品茗長談,話題從凍頂烏龍引申到蘭花。在他的敘述下,臺灣蘭嶼島和花蓮縣盛產的蝴蝶蘭、瑞玉蘭,似乎近在咫尺。臺灣朋友一面輕嗅著烏龍茶,一面誦讀古人吟詠蘭花的詩句。他說,祖國統一之日,他會讓海峽兩岸的各種名蘭能聚合一處,在北京精彩展示。讓“花中君子”的溫馨,進一步拉近兩岸同胞的情感。

  那日,在蘇州街攬濤樓,我們感官暢享的是茶香四溢,而精神世界觸及的,卻是蘭花的溫馨、心境深處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