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魯迅> 魯迅《而已集》雜文集:《題辭》

魯迅《而已集》雜文集:《題辭》

魯迅《而已集》雜文集:《題辭》

  引導語:魯迅的《題辭》出自他的《而已集》雜文集,最初收入《華蓋集續編》,是作者編完該書時所作。下面是原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題辭〔1〕

  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淚揩了,血消了;

  屠伯們逍遙復逍遙,

  用鋼刀的,用軟刀的。

  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

  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以上的八句話,是在一九二六年十月十四夜裡,編完那年那時為止的雜感集後,寫在末尾的,現在便取來作為一九二七年的雜感集的題辭。

  一九二八年十月三十日,魯迅校訖記。

  【註解】

  〔1〕本篇最初收入《華蓋集續編》,是作者編完該書時所作。

  而已集簡介/《而已集》

  《而已集》是魯迅1927年所作雜文集,1928年出版。面對反動軍閥大肆屠殺革命黨人和進步人士,魯迅先生既憤恨,又無能為力,“這半年我又看見了許多血和許多淚,然而我只有雜感而已。淚揩了,

  血消了,屠伯們逍遙復逍遙,用鋼刀的,用軟刀的。而我只有‘雜感’而已。連‘雜感’也被‘放進了應該去的地方’時,我於是只有‘而已’而已。”

  “意表之外”/魯迅《而已集》

  有恆先生在《北新週刊》上詫異我為什麼不說話,我已經去信公開答覆了。還有一層沒有說。這也是一種新的“世故”。

  我的雜感常不免於罵。但今年發見了,我的罵對於被罵者是大抵有利的。

  拿來做廣告,顯而易見,不消說了。還有:

  1,天下以我為可惡者多,所以有一個被我所罵的人要去運動一個以我為可惡的人,只要攤出我的雜感來,便可以做他們的“蘭譜”〔2〕,“相視而笑,莫逆於心”〔3〕了。“咱們一夥兒”。

  2,假如有一個人在辦一件事,自然是不會好的。但我一開口,他卻可以歸罪於我了。譬如辦學校罷,教員請不到,便說:這是魯迅說了壞話的緣故;學生鬧一點小亂子罷,又是魯迅說了壞話的緣故。他倒乾乾淨淨。

  我又不學耶穌〔4〕,何苦替別人來背十字架呢?

  但“江山好改,本性難移”,也許後來還要開開口。可是定了“新法”了,除原先說過的“主將”之類以外,新的都不再說出他的真姓名,只叫“一個人”,“某學者”,“某教授”,“某君”。這麼一來,他利用的時候便至少總得費點力,先須加說明。

  你以為“罵”決非好東西罷,於有些人還是有利的。人類究竟是可怕的東西。就是能夠咬死人的毒蛇,商人們也會將它浸在酒裡,什麼“三蛇酒”,“五蛇酒”,去賣錢。

  這種辦法實在比“交戰”厲害得多,能使我不敢寫雜感。但再來一回罷,寫“不敢寫雜感”的雜感。

  〔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月二十二日《語絲》週刊第一五四期。

  “意表之外”,是引用復古派文人林紓文章中不通的用語。

  〔2〕“蘭譜”舊時朋友相契,結為兄弟,互換譜帖以為憑證,稱為金蘭譜,省稱蘭譜,取《周易·繫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意思。

  〔3〕“相視而笑”二句,見《莊子·大宗師》,即彼此同心,毫無拂逆的意思。

  〔4〕耶穌(約前4—30)基督教創始人。據《新約全書》說,他在猶太各地傳教,為猶太教當權者所仇視,後被捕送交羅馬帝國駐猶太總督彼拉多,釘死在十字架上。

  《塵影》題辭/魯迅《而已集》

  在我自己,覺得中國現在是一個進向大時代的時代。但這所謂大,並不一定指可以由此得生,而也可以由此得死。

  許多為愛的獻身者,已經由此得死。在其先,玩著意中而且意外的血的遊戲,以愉快和滿意,以及單是好看和熱鬧,贈給身在局內而旁觀的人們;但同時也給若干人以重壓。

  這重壓除去的時候,不是死,就是生。這才是大時代。

  在異性中看見愛,在百合花中看見天堂,在拾煤渣的老婦人的魂靈中看見拜金主義〔2〕,世界現在常為受機關槍擁護的仁義所治理,在此時此地聽到這樣的訊息,我委實身心舒服,如喝好酒。然而《塵影》〔3〕所齎來的`,卻是重壓。

  現在的文藝,是往往給人不舒服的,沒有法子。要不然,只好使自己逃出文藝,或者從文藝推出人生。

  誰更為仁義和鈔票寫照,為三道血的“難看”傳神呢?〔4〕我看見一篇《塵影》,它的愉快和重壓留與各色的人們。

  然而在結末的“塵影”中卻又給我喝了一口好酒。

  他將小寶留下,不告訴我們後來是得死,還是得生。〔5〕作者不願意使我們太受重壓罷。但這是好的,因為我覺得中國現在是進向大時代的時代。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七日,魯迅記於上海。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塵影》一書,題為《〈塵影〉序言》,稍後又刊載於一九二八年一月一日上海《文學週報》第二九七期。

  〔2〕在拾煤渣的老婦人的魂靈中看見拜金主義這是針對胡適“提倡拜金主義”的文章而說的。該文說:“美國人因為崇拜大拉(按“大拉”是英語dollar的音譯,意思是“元”,後泛指金錢),所以已經做到了真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理想境界了。……我們不配罵人崇拜大拉;請回頭看看我們自己崇拜的是什麼?一個老太婆,揹著一隻竹籮,拿著一根鐵桿,天天到弄堂裡去扒垃圾,去尋那垃圾堆裡一個半個沒有燒完的煤球,一寸兩寸稀爛奇髒的破布。——這些人崇拜的是什麼!”(據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語絲》週刊第一五六期《隨看錄三》)

  〔3〕《塵影》中篇小說,黎錦明作。它描寫一九二七年蔣民黨背叛革命前後南方一個小縣城的局勢。這個小縣城在大革命中成立了“縣執行委員會”和“農工糾察隊”,鬥爭了地主豪紳;但在蔣叛變革命時,當地土豪和各色反動人物,與民黨軍官相勾結,對革命力量突施襲擊,屠殺了許多革命者和工農群眾。

  〔4〕《塵影》中有這樣的描寫:大土豪劉百歲被捕,群眾要求將他處死。他的兒子用幾千元向混進縣黨部當委員的舊官僚韓秉猷賄賂求救。韓賄賂後宴請同黨商議,說是“人家為孝道,我就為仁義”,最後商定將劉百歲放出。“三道血”是書中主要人物縣執行委員會主席、革命者熊履堂在時局逆轉後被殺頭時所濺的血;“難看”是旁觀者的議論。

  〔5〕 《塵影》最末一章描寫熊履堂被殺時,他的兒子小寶正從幼稚園放學出來,唱著“掃倒列強、除軍閥”的歌曲,但未敘明後來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