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命運捉弄的悲歌-淺談王安憶的《長恨歌》

命運捉弄的悲歌-淺談王安憶的《長恨歌》

命運捉弄的悲歌-淺談王安憶的《長恨歌》

  引導語:王安憶的《長恨歌》是如何的呢?歡迎大家閱讀小編整理的下文,大家也許會知曉。

  這一個故事,開始不久就準備結束;這一個故事,快樂很少悲傷很多;這一個故事,感情複雜情緒難言……這是一個關於四十年代上海小姐悲劇的一生,也是一個時代的遺物,更是一曲命運的輓歌……

  王琦瑤是一個生於上海,長於上海的舊式女子,美麗卻不驕傲。她十六歲那年受追求者程先生鼓勵參加了“上海小姐”的競選,意外地得到了第三名,人稱“三小姐”。後來她得到軍方神秘人物李主任的垂青,竟成為他的“金絲雀”;及後李主任慘死,她悲痛欲絕,萬念俱灰地回到家鄉,和單純的阿二有一份似有還無的感情。三年以後她收拾心情回到上海,又與一大戶人家的獨生子康明遜墮入情網。後來他們因為她的懷孕而分開。王獨自養大女兒薇薇,晚年與一名二十六歲的青年老克臘有一段畸戀。最後因為黃金而為人所殺。

  這就是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的主要情節。二十九萬字所訴說的,就只是這樣一個女人的一生,那麼的簡單,卻又那麼讓人沮喪。五個男人從她的生命中匆匆走過,只是那樣略一駐足稍事停留,隨即便轉身離開,一切恢復寧靜,彷佛世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個人。他們或許有過真感情,或許有過快樂,但是快樂與愛都是偷來的,那麼輕那麼少那麼不經考驗。而蒼涼和絕望卻由此至終如影隨形。他們緊緊地捉住快樂,盡情享受轉瞬即逝的愛戀,卻不知他們原來僅僅是呼吸著,生存著,心卻如一團死水,靈魂早已抽空。故事快到盡頭卻似斷未斷,直到人一個個死去,歲月一天天溜走。他們這一群可憐可悲可嘆的舊時代的遺物,全都免不了悲劇的結局。一切正如程先生自殺之前所說,“其實,一切早已經結束,走的是最後的尾聲,可這個尾拖得實在太長了。”

  小說中處處抒寫舊時代中人的身不由己,卻又處處不吝筆墨地大肆渲染四十年代的舊上海,四十年代的繁華,四十年代的浪漫,四十年代的從容。王安憶對四十年代舊上海的嚮往和懷念使王琦瑤回憶中的四十年代美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她彷佛早已忘記四十年代對於中國大多數老百姓來說是一個什麼概念,王琦瑤在四十年代的舊夢中沉迷,王安憶在王琦瑤的夢裡沉醉。四十年代作為一個大背景,在王琦瑤的腦海中沒有概念,如果李主任不是在那個時代死於非命,王琦瑤便會安穩地在“愛麗思公寓”這個金絲籠中一直守候,忘卻時間和年齡,直到被房子的主人趕出。而人早已變成非人矣!

  可以說,王琦瑤對命運對未來對人生的渴求是矛盾的,卻又是合理的。一方面她渴望四十年代舊上海的繁華,另一方面卻渴望平平淡淡細水長流的生活。因此概括出來,她渴望精緻的外表下細水長流的生活,熱鬧的是外表,平靜的是內心。只是她年輕之時對此毫不知曉,因而被繁華的外殼欺騙了而已。小說中對此有一段精彩描述:

  “四十年前的這根本其實是不張揚的,不張貼也不作廣告,一粒米一棵菜都是清清爽爽,如今的日子不知怎麼的變成了大把大把的,而且糊里糊塗的,有些像食堂裡的大鍋菜;要知道,四十年前的面,都是一碗一碗下出來的。……”

  繁華和平淡,本就是人生的兩面,王安憶卻把它推到了極致,美到了極致,也就痛到了極致。王琦瑤的美本來就是細水長流的,是“一點一滴累計起來的美,不會減,只會加”“好看是不露聲色的美,要精心仔細去品的”,但是她卻經歷了最繁華的時代和最慘痛不堪的人生。本來她在經歷了大悲大慟之後明白了青春和繁華的.不可遇不可留,便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護士,希望重過無風無雨的生活,就像上海平安里所有的人家一樣,過著把一寸一寸的日子過得精細的有滋有味的生活。她不再需要大富大貴,只想抓住眼前的僅有,卻連這樣也不可得。她本是很有主見的女子,但是一切都不由她來決定。有很多次,她接受了命運的安排,接受了追求她的男子,但還是不得安穩,所有男人無一例外都離開了她,情願或不情願。他們有的自私,有的耿直,有的單純,有的霸道;有的是生離,有的是死別,有的則是生死兩茫茫。但是這些對於王琦瑤,又有什麼不同呢?總之她已經一無所有。

  王安憶對她筆下的人物是寬容的,同情的,她一直以一種大悲憫來看待這些茫茫命運下的身不由己的小人物。無論他們做錯了什麼,總有不得已的理由,離開王琦瑤的男人,也全部都是真心愛過王琦瑤的。但是這更突出了人不可改變的什麼東西,顯得更加絕望。的確,歲月無情,命運茫茫,人生無常,感情無奈……諸如此類的描寫充斥了整部小說,成為基調一般的東西。人在其中渺小得像一顆灰塵。正如書中所說,倘若只是將人的一生填進去,卻是不夠塞歷史的牙縫。倘若要哀悼,則可哀悼一生。

  正因為這種感情,王安憶的這()本書中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大壞蛋,有的只是小人物們不斷地犯錯。程先生是一個儒雅的知識分子,他對王琦瑤的愛情最深最長久,卻始終不懂得愛不是強求,不是可憐,不是同情,因此不斷向王琦瑤乞求愛;李主任是一個軍閥式的人物,一度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是內心卻孤獨懦弱,因此憐惜王琦瑤想要照顧她卻誤了她一生;康明遜生於大戶人家,對於家庭卻沒有半點歸屬感,甚至跟母親的感情也是相當淡漠,他向王琦瑤尋求慰藉,傾訴心事,卻始終沒有背叛封建大家庭跟王琦瑤走到一起的勇氣,只好一再說“我沒有辦法”,只好在王琦瑤懷孕之後藉故走掉;老克臘是一個瀟灑的新式的青年,他對王琦瑤的感情不是愛情,只是憐惜,只是同情,還有對於舊日舊上海的莫名的懷舊情緒。他想抓住舊日繁華的一角,於是抓住了王琦瑤,幾經辛苦的敲開了她本來早已關閉的心門,但是這段年齡相差半個世紀的感情隨著老克臘對往事瞭解的深入始終是沒有結果的,因此他不理王琦瑤的苦苦哀求決然離開……

  而對於殺死王琦瑤的兇手“長腳”,王安憶的感情是最為複雜的。她放下了自己的感情,沒有寫上哪怕一句判斷是非的話,只是力求表現得客觀,公正,輕描淡寫地寫出了事情的經過,同時著力挖掘了長腳性格和家庭中的特質,寫了命運對於他的殘酷無情,家庭對他童年的傷害,和他在社會中摸爬滾打的心酸和無奈。因此,她想告訴人們的就是,這就是命運,這只是命運。不是誰的錯。這對於善良的人來說有些不可理喻,因為那個是殺人兇手,因為他導致王琦瑤慘死,然後把她儲存了一生的財產一掃而空。但事實上,如果不是人生的無常,命運的捉弄,誰希望如此?誰活該如此?而且對於王琦瑤,長腳確實不是罪魁禍首。

  其實王琦瑤的死是必然的。受過了這麼多愛情的傷害和美麗的拖累,她的心已經死亡。她不求將來不求名分不求驚天動地的愛情,只是嚮往平靜,渴望安穩從容細水長流的人生,卻一次又一次地受傷,一次又一次被無情背叛,一次被一次更加絕望。她總是用盡全力去愛一個人,但是結果卻弄得自己滿身傷痕。到了最後一次,她終於拋開所有尊嚴,語無倫次地乞求老克臘不要離開她,給她幾年時間,卻使他頭也不回毫無留戀地快步逃開。她潛意識裡一直等待一段真正全身心投入的刻骨銘心的愛情,所以她努力的保護著自己曾經姣好的容顏,拒絕年齡留下的痕跡。但是到了最後的背叛,她已經鞭長莫及,像一瓶經過了長久發酵的酒,打開了瓶蓋,隨即變酸;她想要到最後奮力一躍,卻終於粉身碎骨。她的靈魂早已被誰殺死,長腳只是乾脆地把她的肉體也消滅掉而已。事實上,王琦瑤死亡之前的面容是讓人不寒而慄的,她“頭髮是乾的,髮根是灰白的,髮梢卻油黑油黑”,“多麼醜陋和乾枯啊”!因此,王琦瑤的死亡,其實是一種解脫,是一種徹底的安靜,王琦瑤終於不需要生活在謊言、背叛、流言、回憶和孤單下。經過了長久的苦苦掙扎,死亡對於王琦瑤來說可以是一件愉悅的事。而最後的最後,她竟然發覺眼前的一切和四十年前片廠拍的影片場景一模一樣。她終於知道原來四十多年以前,她的命運已經赫然出現在眼前,只是當時她沒有察覺而已。中間的辛酸,原來都是命運的捉弄,一早便已註定,多少努力都是枉然。……

  然後,上海的弄堂裡仍然是壯觀的景象,是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上海每一條弄堂裡,仍然有著是非的空氣;上海弄堂裡的閨閣,仍然是八面來風的閨閣,愁仍然是喧喧囂囂的愁,雲開日出便灰飛煙散,卻也是一幕接一幕,永無止境。你看見誰和誰在一起,也許他們也不知道對方是誰,他們又為何在了一起。

  下面略談"長恨歌"的不足。比如說,關於王琦瑤的女兒薇薇;比如說,王琦瑤被長腳殺死...... 薇薇這個人物可有可無,沒有也許更好。作者想透過青少年薇薇寫出那個年代,可薇薇沒寫好那年代也沒寫好。明確讓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寫微微的用心(又一個刻意)。王琦瑤為什麼會死?作者想以她的死來加強悲劇效果,加強她身上存有的那種愴涼感。然而,王琦瑤身上的愴涼感不是靠死來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麼活下去怎樣活出愴涼來。長腳殺王琦瑤殺得莫名其妙,殺得太戲劇化,這一殺,將一本沉甸甸的書、將一個嚴肅的作家,"殺"出了一些輕浮、殺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長恨歌"縱有再多的不足,一切不足在她獲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顯得不重要。

  "長恨歌"不可取代,王安憶不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