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童話> 關於鉛筆童話作文4篇

鉛筆童話作文

關於鉛筆童話作文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鉛筆童話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鉛筆童話作文 篇1

  一枝很漂亮的鉛筆——渾身都繪滿圖案,頭上還有一隻小熊在跳舞,真漂亮啊!它的旁邊是一枝灰色的的鋼筆,身上一點花紋都沒有。

  鉛筆在小主人的手中寫了不少字,功勞不小;小主人的姐姐握的是那枝灰色的鋼筆,功勞也很大。

  鉛筆的頭兒禿了,小主人削了削,又尖了;鋼筆沒水了,姐姐吸了吸墨汁,又好寫了。小主人非常喜歡鉛筆。漸漸地,鉛筆越來越瞧不起鋼筆:“鋼筆呀,你看你灰不溜秋,長的多醜啊,恐怕你也就能寫寫字了。瞧我,頂上的小熊還可以陪主人玩呢!你能嗎?”“對,你長的真好看!還有那隻小熊多可愛啊!我……”“哼,瞧我多棒!”鉛筆說著唱起了歡快的小曲。

  兩枝筆在主人的手中用的可真快呀,不多久,鉛筆禿了,鋼筆沒水了,主人又削又吸。經過幾次“又削又吸”,鉛筆比鋼筆矮了一截,身上的花紋也在漸漸地減退。

  一天,角落裡傳來鉛筆的嗚咽聲,正在認真工作的鋼筆被這哭聲所驚,抬頭一看,原來小主人手中又拿了一枝新鉛筆,垃圾筐裡,鉛筆正在傷心地哭著……

鉛筆童話作文 篇2

  朵朵的筆盒裡有一支漂亮的鋼筆和一支鉛筆,但是鋼筆驕傲,常常奚落鉛筆:“你這個醜傢伙,居然還和本大爺住在一起,真是拉低了我的身份!”鉛筆不服氣,抗議道:“我的外表雖不是很光鮮亮麗,但我的作用大,朵朵從開始寫字就一直用我,我不僅能寫字還能畫畫,最重要的是,我寫錯了還能改正,但是你不能。”

  鋼筆一聽就更氣憤了,大聲吼道:“你不僅長得難看,還很廉價,最重要的是用你寫出來的字保持不了多久就會消失,而我就可以……”就這樣兩人一直吵到了很晚很晚。

  有一天,朵朵發脾氣把筆盒扔進了垃圾桶裡。有一個小妹妹發現了它們,把鋼筆和鉛筆撿了出來,她在紙上畫了畫,鋼筆沒墨水了寫不出來,只有鉛筆能寫。於是小女孩把鋼筆丟回了垃圾桶,帶著鉛筆高高興頭地跑回家了。

  驕傲的鋼筆就這樣被大家丟棄在又臭又髒的垃圾桶裡哭泣。

鉛筆童話作文 篇3

  從前,鉛筆和橡皮原本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兄弟。可是,有一件事卻使它們的感情破裂了。

  那是星期三,它們的主人考語文和數學得了全校第一名,它們的主人表揚它們時,它倆卻爭吵起來。

  鉛筆對橡皮說:“我的本領最強,我能幫主人寫字、畫畫,你能有什麼本領,就算有本領,那你的'本領不比我的本領強。”

  橡皮聽了鉛筆的話,很不服氣的說:“只有你的功勞嗎?主人把你寫錯字,我能幫主人糾正你寫的錯字,我的功勞更大。”橡皮想了一會,覺得自己說的不對,又親切地對鉛筆說:“咱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好吵的呢?其實我們倆的作用都很大,對主人的幫助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們還是不用再吵架了。”鉛筆很不服氣地說:“就憑你想和我一起為主人服務?你還是做你的美夢吧!”橡皮又說:

  “你不聽我說,你會後悔的。”鉛筆接著說:“我才不相信。”

  過了幾天,鉛筆自己想了想,覺得自己確實不對,橡皮說得都對。於是,鉛筆來到橡皮面前對橡皮說:“橡皮,對不起!那天是我不對,請原諒我。”橡皮滿不在乎的說:“沒關係的,只要我們永遠為主人服務,主人就能得到好成績,我們就很高興,我們永遠都是好兄弟。”

  從此,橡皮和鉛筆不再吵架,它們又回到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兄弟的位置。

鉛筆童話作文 篇4

  一個小男孩在田野裡撿到了一支鋼筆和鉛筆,兩支筆總是互相攀比,明爭暗鬥,總認為自己的用處要比對方多。時間久了,兩支筆都不吵架了,卻把責任推給了小男孩。

  鉛筆冒昧地跑去問小男孩:“既生鉛筆,何生鋼筆?”小男孩笑而不語。鉛筆依然覺得小男孩很器重自己,高興地跑回去了。鋼筆知道後,也氣憤跑去問小男孩:“既生鋼筆,何生鉛筆?”小男孩笑著說:“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了。”

  一年一度的畫畫大賽開始了,小男孩拿了鉛筆和鋼筆去比賽了。當小男孩拿起鋼筆在報道冊簽名時,鋼筆用嘲笑的口氣說道:“看來只有我才能幫忙啊!”鉛筆氣得直咬牙。比賽開始了,小男孩用鉛筆來做草稿,反擊說:“這種細功夫只有我才能做啊!”鋼筆一氣之下把草稿紙亂塗了一氣。鉛筆看著自己的傑作被糟蹋成這樣,哇哇的哭了起來。小男孩重新拿來了一張草稿紙,讓鋼筆過來做鉛筆的活,鋼筆自以為是地畫了起來。不小心畫歪了一點,鋼筆想用橡皮擦擦,可怎麼也擦不掉,鋼筆急得滿頭大汗。小男孩笑了笑,又讓鉛筆來在簽名處簽上名。可性情溫柔的鉛筆寫得太輕了,連裁判都可能看不到。鉛筆和鋼筆彷彿恍然大悟,繼續幫助小男孩的繪畫。

  就這樣,小男孩在畫畫比賽中得了一等獎。鉛筆和鋼筆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死黨”陪伴在小男孩左右,幫助小男孩成為了一名“素描家”。